公积金下调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积金下调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积金下调政策

公积金下调政策范文1

金融网权威2016年建设银行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表调整,更多2016年建设银行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表调整相关信息请访问金融网。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向激励,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年利率%

五年(含)以下2.75

五年以上3.25

公积金下调政策范文2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结息方式;弊端;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住房公积金作为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解决城镇职工住房困难,改善职工住房条件而建立的一项制度。近年来,国家为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不断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在利率变动比较频繁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现行的住房公积金结息方式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作为一名基层住房公积金的核算和管理人员,现就结息方式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修改建议与对策。

一、现行住房公积金的结息方式

自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以来,现行的结息方式一直是按照住房公积金《条例》及人民银行的规定实施的,即职工个人的住房公积金存款,当年归集的,按结息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计息,结息后转入上年结转户;上年结转的,按结息日挂牌公告的3个月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计息,公积金的结息日为每年的6月30日。

从多年的基层实际工作中感受到,这种结息方式在存款利率固定不变或变动起伏不大时期较为合理。但随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不断完善,住房公积金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近期存贷款利率政策频繁调整,就暴露出该结息方式的一些弊端。

二、每年按挂牌日定期结息之弊端

(一)近期存款利率变化的前后对照

2011年7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2011年第三次加息,也是自2010年以来第五次加息。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7月7日,央行连续5次调整了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定期存款利率由2010年6月30日的1.71%调整为2011年的3.1%。活期利率由2010年6月30日的0.36%调整为2011年的0.5%.由此可以看出,央行在不同时期分阶段上调三个月存款利率,而公积金是按6月30日央行挂牌利率来付息的,这样势必会给缴存职工和管理中心带来不利影响。

(二)利率变动较为频繁的年份,容易使缴存职工利息收入产生“大起大落”之现象

对缴存职工来说,由于计息期是上年7月1日至当年6月30日为一个年度,结息日为6月30日。因此在一个结息年度,无论利率调整多少次、调高或者调低均按6月30日的挂牌利率执行。且按照规定结息后将住房公积金利息转入职工公积金账户。在这种计息方式下,一旦国家利率呈下调趋势,到结息日时职工利息收益会降低,并且缴存余额越大,损失越大;而利率呈上升趋势,到结息日时职工利息收益又会加大,容易使缴存职工利息收入大起大落。目前职工的缴存余额越来越大,这种变化会越来越明显。现举一简单的利率上调例子做一说明:如果某职工账户缴存余额为10万元(不考虑活期利息),2010年6月30日三个月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为1.71%,给职工结息应为1710元,而以2011年6月30日三个月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为2.85%计算,则给职工结息应为2850元,前后出现了极大反差。同理,若利率下调,则情况相反。缴存余额越大,这种情况越明显。

(三)央行调息对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影响不容忽视

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运行对增值收益有一定的影响,而利率调整对增值收益的影响会更大。近年来,我国频繁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就住房公积金而言,利率的调整对其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如果存贷款利率上调,当年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将大大减少,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来源就不难看出。增值收益是住房公积金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的差额部分。住房公积金的业务收入包括委托存款利息收入、委托贷款利息收入、国家债券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住房公积金的业务支出包括住房公积金利息支出和委贷、归集手续费支出。而我国现行的结息方式一直是按照住房公积金《条例》及人民银行的规定实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受托银行专户内的沉淀资金改按单位存款相应期限档次利率计息(按照单位存款的相关规定,住房公积金沉淀资金可以在受托银行专户内存为一年期、半年期和三个月的定期或活期存款)。在存贷款利率上调后,住房公积金贷款增加的收益要到下一年才能体现(按有关规定,贷款遇利率调整时,要到次年元月才能调整利率。),而支付给职工个人的住房公积金利息则是从上年7月1日就要以当年的6月30日挂牌公告的3个月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计息。这里就存在一个利率执行上的不对称问题,即住房公积金定期存款与贷款利息收入按调高前的低利率计算,而利息支出却按调高后的高利率执行。由于这种收入滞后、支出提前的状况,会导致当年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大大减少。

另外,在增值收益中,利息支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因会计年度与住房公积金结息年度不一致而产生的应付职工住房公积金利息,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年终按上一结息年度计息总额的50%预提。当结息年度挂牌利率调升较大时,所预提的应付利息不足以支付时,只会加大当年的业务支出。且明年的应付利息也要相应加大,因此业务支出还会再加大。这就使得当年的增值收益大幅下降;然而,如遇国家利率出现下调,则结果又刚好相反,那就是增值收益又会大幅上升。增值收益由于存款利率的调整出现“大起大落”,造成年度之间增值收益的极不平衡。尤其是对于一些归集余额较大的城市,这种变化越明显。现举一简单的利率上调例子做一说明:如果以管理中心的归集余额为10亿元来讲(不考虑活期利息),2010年6月30日三个月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为1.71%,给职工付息应为1710万元,而以2011年6月30日三个月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为2.85%计算,则应给职工付息2850万元,两者相差1140万元,形成了极大反差。同理,如若利率下调,则情况相反。归集余额越大,这种情况越明显。有时,增值收益还可能出现负值。

三、关于修改结息方式的建议

鉴于以上所述,结合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需要,建议尽快修定新的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结息方式。

(1)每年定期结息,计息期间遇利率调整应分段计息或采取加权平均利率

公积金中心应付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利息现行结息方式实际上参照的是商业银行以前的活期存款计息模式。而银行早在2005年就已经对活期存款的计息方式改成了按季结息,我们却依然在沿用银行已放弃的结息模式。并且由于此种结息方式的确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应尽快调整此模式,建议改为每年6月30日结息,但结息期间如遇利率调整,则应实行分段计息或采取加权平均利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由利率调整频繁所带来的利息收入的大起大落,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当年的增值收益情况。

(2)将按年定期结息改为按季定期结息

公积金下调政策范文3

央行加息空间正被压缩

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国际利率的走向无疑也会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产生较大的影响。今年1月30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0.5%,降息后联邦基金利率指标现为3%。同时,美联储还宣布下调贴现率0.5个百分点,达到3.5%。这是继1月22日大举降息75个基点之后,美联储再次出手。累计125个基点的降幅,也使今年1月成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最大的单月降息幅度。

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美联储连续降息1.25个百分点,是美联储在现代历史上最激进的降息,其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为了阻止美国经济大幅放缓,化解因为房市疲软和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强烈冲击。美联储激进的降息行动,无疑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此次降息后,中美基准利率倒挂逐渐接近1个百分点。

从长期来看,美联储的降息行动减小了国内货币市场利率上升的空间和动力,压缩了我国央行进一步加息的空间,这可能影响到央行通过加息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选择余地。中国经济的局部过热现状,包括物价较快上涨、投资增长过快以及流动性过剩加剧等因素,是央行选择加息的重要参考所在,但是,全球化融合步伐的加快,使得中国经济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越来越敏感,央行将综合评估美联储降息的影响。为了避免人民币升值压力骤然增大带来负面影响,美联储的降息行动无疑将减少我国央行的加息频率和准备金率的调整频率。

利率成本上升已经有限

对于购房者来说,贷款利率的走向无疑是影响其成本最为关键的要素,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未来利率成本的上涨已经有限。对此国信证券分析师认为,近期统计局公布的宏观数据,除了PPI和CPI上扬压力增大以外,工业生产、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反映实体经济的关键指标连续数月走稳,表明前期的紧缩政策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此外,央行对企业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企业层面的贷款需求也已经对加息作出了较为明显的反应。考虑到近期的宏观数据和央行对企业的调查结果,以及最近一次加息对贷款利率仅作了小幅上调、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甚至未作调整,央行对目前的贷款利率水平是较为认可的,至少是愿意等待一段时间,以观察连续出台紧缩政策后对实体经济的效果。

对于央行这次旨在主要针对企业短期流动贷款的加息,我们可以看出,央行对第二套房房贷政策及其细则出台后,楼市中购房者日胜一日的观望,以及成交量的激剧下跌已高度关注,故而对按揭贷款的加息已采取了审慎而稳健的态度。据此判断,央行在短期内应不会再对购房按揭贷款的利率作大幅和高频率的调整。这是因为按揭贷款加息是一把双刃剑,固然可以对炒房者起到抑制作用,但也可能对真正需要购房的人起到加重利息负担的作用,继而有可能使这部分具有刚性需求的人群无法承担高额的利息而违约或放弃买房,从而使房子作为民生问题根本无法得以解决。所以从总体来看,2008年的房贷政策应该会趋于相对的平稳。

降低利息支出仍是前提

目前,根据央行和银监会的规定,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而换房者中不少都是第二套房的购房者,当前5年以上的贷款利率为7.83%,上升1.1倍后就是8.61%,显然是不低的。在这种情况下,购房者可以采取种种手段,尽量降低自己的利息支出。当然随着市场的调控到位,这项政策也可能发生“松动”,这样对购房者也就更有利了。

首先是用足公积金贷款。目前最新5年期以上公积金贷款利率为5.22%,显然与商业贷款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比如同样是一笔20万元20年期的贷款,按8.61%的商业贷款利率,按等额本息还款总额为419902元,而按5.22%的公积金贷款利率则为322641元,显然有着不小差距。按照一般的操作规程,在首套房公积金贷款还清之后,再购房仍然有享受公积金贷款的权利,对此购房者不要忽视。

公积金下调政策范文4

金融网免费2016年山东青岛银行通知存款利率表查询,更多2016年山东青岛银行通知存款利率表查询相关信息请访问金融网。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向激励,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通知存款 年利率%

一 天0.960%

七 天1.620%

公积金下调政策范文5

关键词:利率变动、宏观经济效应、房地产价格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06)10-015-04

一、中国存贷款利率的变化

我国存贷款利率的变化主要由中央银行根据我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状况来进行调整。利率在我国经济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1990年-1991年我国连续三次下调存款利率、连续两次下调贷款利率;1993年连续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1996年-2002年连续八次下调存款利率水平,连续七次下调贷款利率水平;2004年12月19日同时上调了存贷款利率水平;2006年4月28日上调了贷款利率水平;2006年8月19日同时上调了存贷款利率水平。我国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变化见图1和图2,我国利率水平的调整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和治理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宏观经济过热,价格水平上升,则上调利率;如果宏观经济增长乏力,价格水平下降,则下调利率。因此我国利率水平的调整更多地和价格水平相一致,即价格水平上升,利率上调;价格水平下降,利率下调(见图3)。

由于我国利率并没有完全市场化,所以我国利率的传导机制呈现其特殊性。当中央银行调控利率的时候,会影响存贷款,进一步影响消费和投资,以及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变化。

二、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996年5月1日至2002年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八次降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由于1993年7月11日调整的利率水平是针对1993-1995年的高物价水平制定的,1996年成功实现宏观经济的“软着陆”以后,随着物价水平的走低,利率水平也适度下调,1998年以前的降息属于这种“恢复性调整”。1998年1月1日,人民银行取消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限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由直接转向间接,而在我国利率仍是非市场化的,利率调整发挥着重要的杠杆效应,是中央银行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针对1997年10月开始的物价负增长,中央银行又连续五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以期放松银根、刺激经济增长。2003年,部分行业盲目重复建设,能源交通出现了多年少有的瓶颈制约,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中央银行采取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信贷窗口指导、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过热的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为巩固调控成果,2004年10月29日,调高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水平。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利率调整在不同阶段对宏观经济调控效果如何?我们运用1993年7月至2005年9月的月度数据,分阶段进行对比说明。

八次降息之前最后一次调高利率是1993年7月11日,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调整为10.98%,因而分析期间从1993年8月开始。通过整个分析期间的数据分析判断利率调控的综合效应;对2004年10月29日之前的数据分析利率8次下调对存贷款增加额的影响,其中以1998年1月1日商业银行贷款限额取消为界分两阶段分析;根据1998年以来的数据分析在间接调控的经济环境下利率的调控效果;1996年6月1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放开,标志着利率市场化进入实质阶段,对1996年以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利率市场化对利率的调控效果的影响。

综合而言,利率调整对存款、贷款总量变动的影响较小(见表1)。1993年8月-2005年9月,一年期名义存款利率与储蓄存款月增加额为负相关,相关性较小,相关系数为-0.31;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1与储蓄存款月增加额相关性也很小,相关系数为-0.33;一年期名义贷款利率、实际贷款利率与贷款月增加额相关系数分别为-0.20、-0.11。1996年5月1日到2002年2月21日,人民银行连续8次调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这一期间,一年期名义存款利率、实际存款利率与储蓄存款月增加额相关系数分别为-0.28、-0.27,即无论是针对名义利率而言,还是针对实际利率而言,存款利率下降,储蓄存款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一年期贷款利率与贷款增加额也呈很弱的负相关。分阶段考察降息效应,除1998年之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与存款增加额呈很弱的正相关以外,其余相关系数均为负,且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很小。特别针对间接调控效应及利率市场化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存款利率的下降,储蓄存款额不降反升;贷款利率的调整对贷款增加额的影响很小。总之,利率调整对存贷款增加额的调控作用很小。

从实证分析来看,存贷款数量变化和存贷款利率的调整之间不存在理论分析的相关关系。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居民储蓄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较弱,目前而言,储蓄是中国大多数居民投资的唯一途径,因为储蓄是最安全的投资方式。

2、我国的股票市场风险较大,国债二级市场不发达,金融工具的品种较少,居民可选择的投资产品有限,这些都导致了利率下调,而储蓄仍然增加。

3、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许多制度还不成熟,未来的不确定增加,因此居民预防性的货币需求上升,居民愿意储蓄。

考察利率和居民消费之间的相关性。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利率下调,居民的储蓄收益减少,同时借款成本也下降,因此应该增加消费;相反如果利率上调,则消费削减。现考察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的变动和居民人均消费变动之间的关系(见图4)。

从图中数据反映的情况来看,消费和利率之间没有太大的相关性。造成消费和利率之间的弱相关性的原因可能是:

1、我国处在发展中国家水平,对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决定其消费支出额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而不是利率。

2、近年来,我国有几个重要的改革项目: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市场化,这几方面的改革仍未成熟。它使得居民对支出的预期增加,尽量控制住其他的消费支出,倾向于储蓄,以备将来之需。

3、由于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一些老员工下岗,同时每年又有大量新的劳动力加入,未就业的人数上升,造成了居民对收入的悲观预期,这进一步增加储蓄倾向,降低消费倾向。因此,尽管利率下调,储蓄消费没有作相应变动。

4、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和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经济相比,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整和宏观经济总量变化往往是脱节的,居民对利率变化的反应往往是滞后的。

我们分析利率与投资之间的相关性。我们使用的数据是一年期贷款利率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一年期贷款利率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整个贷款利率结构的水平。

从图5中反映的情况来看,投资对利率的反应是很迟钝的,没有体现明显的相关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体制,投资效率低,更多的是外延性扩大再生产,没有形成很好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独立经营和自负盈亏的机制。同时企业和银行之间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信用约束机制。我国商业银行也存在对企业信息甄别不严格的问题。

三、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的建筑和房地产业的增加值约占GDP比例的10%。房地产既是消费品,也可以是投资品。1998年以后,我国取消了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和买房的按揭政策实施,国家金融部门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1998年,当时贷款基准利率超过10%,个人购房意愿不强,住房制度改革进展不大,人民银行决定对居民住房贷款实行优惠利率。1999年9月,人行调整个人住房贷款的期限和利率,将个人住房贷款最长期限从20年延长到30年,同时对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实行优惠利率,设有5年以下和5年以上两个档次的固定利率(见表2),5年以下的贷款利率为5.31%,5年以上的贷款利率为5.58%。为了鼓励居民个人买房,2002年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又下调了住房贷款利率,两个档次的利率分别下调为:4.77%和5.04%。

同时,国家对公积金贷款期限也作了相应调整,5年以上的公积金贷款利率按4.59%执行,5年以内的按4.14%执行。2002年2月21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再次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水平,5年以下(含5年)由现行的4.14%下调为3.6%,5年以上由现行的4.59%下调为4.05%(见表3)。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房月度景气指数,1998年我国房地产业开始进入复苏阶段,国房景气指数超过100。到2001年,国房景气指数超过106,指数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到2003年国房景气指数超过107。自1998年以来,我国个人住房商业贷款余额高速增长,由1997年末190亿元增长到2004年15922.3亿元,7年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长了约84倍,1998年底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830亿元,2004年底个人公积金住房贷款达到2096.2亿元,增加了约2.5倍。

尤其是近几年,房地产价格处于较高水平,虽然房地产价格的涨幅有所下降,但商品住宅房的价格每年涨幅仍然超过6%以上,尤其在2004年底超过了10%(图6)。

国家在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房地产业出现了投资势头过猛、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的现象。为了防范房地产泡沫,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提高利率,压缩投资和需求,在提高贷款利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个人住房的贷款利率。2004年10月29日,把个人住房的商业贷款利率分别提高到4.95%和5.31%;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提高到3.78%和4.23%。央行希望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压缩住房需求,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2005年3月,人民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定价机制进行了市场化调整。2005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了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将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同时人民银行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见表4)。由于今年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继续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市场化,将其利率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到0.85倍。

由于住房贷款的期限通常都要高于5年,因此住房贷款利率上升幅度为:5.814%-5.751%=0.063%,和贷款利率上升的幅度相比,涨幅不大,国家对住房消费有一定的保护和支持。

实际上,利率的提高往往会推动房地产的价格,因为贷款利率的提高,房地产商的投资成本上升,它会把这个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贷款利率的提高,意味着消费者将来还款的数额增加,同样购买同质房产的成本也上升了,必然也会导致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因此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而言,中央银行利率的提高应该是谨慎的。中央银行利率调整的意义更在于向市场、投资者等传达一种信号,警惕房地产泡沫的危险。实际上我国的房地产需求曲线HD已经不是常态的,而是向右上方倾斜的,随着利率的升高,房地产的需求(包括投资和消费)增加,因为预期将来房产价格上升,对房地产的需求不会因利率上升而下降,因为大部分居民相信将来价格上升获得的收益将超过利率上升而导致的成本。假定房地产的供给曲线HS是垂直的,开始状态利率水平在r1,HD大于HS,超额需求为AB,如果利率上升到r2,超额需求为CD,且CD大于AB,利率上升导致过度需求进一步扩大(见图7),因此往往会出现政府越干预,价格上升越快。

在目前我国房地产投资和需求过旺的情况下,存在调整的不对称性,国家通过降低贷款利率促进消费和投资的时候,消费和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高,效果较好。但政府提高贷款利率削减房地产的投资和需求时,企业和居民对利率的敏感性相对较弱,这主要是由于土地的供给有限,而对住房的需求大,同时公众预期将来价格可能进一步上升而增加现在的需求。目前我国房地产控制价格快速上升一是要增加经济适用房供给;二是要压缩投机性的住房需求。因此在利率调控的基础之上,国家通过行政、财政、法规和土地政策等方面的措施综合控制房地产的价格过快增长,实现房地产的平稳增长。

注:

1 这里运用名义利率减去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实际利率。

2 按央行有关政策,调息前已办理的房贷,次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利率,调息后新办理的房贷,直接按新利率执行。

作者简介:

公积金下调政策范文6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房地产价格

一、引言

“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为全力建设小康社会,并且是“十三五”时期必须达成的目标。但是完成社会安定的任务,人民安居乐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所以是否可以妥善解决国内存在的住房问题,不仅事关能否推动社会的稳定,而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主要目标的关键。近年,由于房地产结构需要优化的问题,因此导致房价节节上升。相对国内民众而言,房子是一个家庭里相当关键的固定资产,虚高房价的上调显著增加了普通人的重担。

当前时期,国务院对于不合理房价问题十分重视,针对于此,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土地、税收、货币等方面,基于此对房地产业完成宏观调控,目的是让房地产市场更稳定的良性发展。在国内以“房”为本的特殊情况下,建设稳定民生的重要一环就是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是政府关注民生的重大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手《关于切实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通知》,该通知于2015年10月8日起执行,其中提到8月末住房公积金资金运用率低于85%的设区城市,要综合考虑当地房价水平、贷款需求和借款人还款能力,切实提高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实际额度,包括拓宽贷款资金筹集渠道、全面推行异地贷款业务等。

本文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制度来分析此制度对房价产生的影响应该来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研究的方法多样、角度不一。

例如,Davis&Haibin Zhu(2004)通过分析多个国家的跨国数据,得出房价的上升会加速促使银行信用贷款拓展,反之则不成立。丹尼斯、阿兰和弗朗西斯科(2011)的研究发现,短时间的利率跳动不是促使房价产生看得见的变化。我国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具有特殊性,直接套用国内外的研究结论无法准确地解释特有的一些经济现象。生搬硬套国内以及国外的案例、结论,是没有办法将许多经济现象进行阐释的。张涛、龚六堂、卜永祥(2006)采用实证分析的方式针对国内房价与贷款的联系,数据显示房价和贷款之间是极强的正相关关系。

另外有部分学者另辟蹊径进行研究,董藩、厉召龙(2011)建立Almon滞后模型的结果显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房地产价格负相关,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对影响存在8个滞后期。施有文、王月甫、林晓红(2012)使用GMM估计方法,结果表明短期内实际利率的变动与房价存在反向关系。

总体而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贷款利率和房地产价格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住房公积金个贷作为住房贷款的一个重要来源,一般认为其对促进住房消费起了重要作用。

三、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假设

国内房地产价格主要受到国内市场供给与需要关系影响,并且房地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供给方与需要方都对金融支持力度有重大联系,因此利率对房地产价格涨幅发挥着作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主要是通过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房价的。

央行一般会采取根据货币供给需要和贷款量的实时状况完成优化调整,并根据对应的提出相应的可行方案。一系列的方案对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经济总量的增长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这就是货币政策。国内的货币政策一般由利率、信贷和外汇三大部分组成。一般银行通常采用一般性货币政策、选择性货币政策、利率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对货币量进行相应调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可以间接调控货币的供应量,达到对利率水平以及信用量等指标的影响,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利率的调整是货币政策的最为重要的工具,我国货币当局一般多采用调整利率来调控宏观经济。房地产业是一类对资金有重大要求的资本密集行业,然而公司的资金对贷款有依赖性。针对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可以明显或潜移默化的对市场产生影响,间接完成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与国内的现状综合,中央银行通常采用以下利率工具对我国的市场情况进行调节:1、调整央行的基准利率。央行的基准利率对各商业银行以及各金融机构的利率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具有政策指导作用;2、对金融机构存贷利率进行规定;3、对金融机构利率变动范围进行划定;4、进行利率结构和档次的一定程度调整。由于利率易于操作和便于控制,央行经常用来作为调节宏观经济的工具。从2003年开始,央行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的次数已多达16次,而对贷款准备金利率的调节已逾18次。

四、模型指标的选取

根据以上分析,选择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5年以下)(X1)、金融机构人民币法定贷款基准利率(3-5年)(X2)作为解释变量解释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同时为了避免序列长度太短形象模型分析的准确性,选用2007-2014年的数据。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8年至2009年,房价经历了一段下跌期,这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时间是基本重合的。从2009年起,房价重回上涨轨道。因此,根据2007年-2014年的相关数据,建立房地产价格和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关指标的回归方程。

五、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指标与房地产价格指数的回归方程

(一)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伪回归问题,笔者在建立经济模型前先对经济变量进行了平稳性检验,以考察经济变量是否具有时间趋势,进而确定是否有必要采用协整分析方法。笔者采取ADF检验法先对所有变量的对数值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序列的平稳性。由残差项单位跟检验可知,两个阶段的二阶差分残差项二阶平稳,所以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即序列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

(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修正

根据平稳性分析,建立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5年以下)、金融机构人民币法定贷款基准利率(3-5年)与被解释变量房地产价格的回归方程,方程最然可决系数R2超过了0.96,模型高度拟合。通过逐步回归法,对方程进行修正得出结果。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选题在引入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三个变量后,证明了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说明了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和房地产市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

第二,从影响力大小的角度分析,住房公积金利率对我国的房价有较大影响,提高贷款利率将导致贷款利率有所下调。但是由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目标存在记住普惠的因素,市场利率的真实需求不能得到完全体现,分散了对市场调控政策传导的一致性,对房市的影响力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银行信贷对房价的影响程度伴随着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深入不断增强。

因此,有必要在细节上区分公积金个贷与商业个贷管理政策,继续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运用范围和规模,从而引导房地产市场投资。(作者单位:城市与环境学院)

参考文献:

[1] 贾琼.住房公积金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金融观察,2014.

[2] 杨刚,吴燕华.公积金制度对上海住房发展市场的影响研究[J].经济经纬,2012,(4).

[3] 郭烨.政策调控、杠杆率与区域房地产价格[D].厦门大学,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