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评课教学过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评课教学过程范文1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69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评价分为: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三方面。利用了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定性研究法,对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应做了多角度的研究分析。分别以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的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大多数研究者研究角度并没有太多涉及到从学生的立场考虑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但是事实上,学生才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对象。同时,从宁夏的实际情况来看,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施时间很短,在这短暂的两年来,虽然我们在参考其他各省市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减少了许多走弯路的可能,但是由于地域性不同,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去学习其他省市,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困难。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学生自己、同学都将参与这一活动,学生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评价成了教师、学生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活动。在教学过程评价中,无论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评价语言直接会影响到被评价者对所受评价的接受程度和自我评价的角度。所以,在教学过程评价中的评价语言应该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和引导作用,具有针对性且贴切的评价语能让教学评价的效果达到更佳。课堂教学评价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基础的教学理念,课堂要以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对于实践性课堂,主张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以促进学生发展。特别对于当前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它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科目,在对高中生物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时,除了要关注课堂内容是否讲解到位之外,还应当切实地体现生物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也是评价者对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进行评价时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执行者不应该只有专家、领导或是听课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受益者;教学是一种切身体验方能了解其中奥妙的工作,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研究应当要求研究者切身投入到教学中,所获得的研究成果才具有说服力。如若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都不熟悉,这样的教学过程评价是失败的。教学评价的实施方面绝不能忽视学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但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不能是作为甄别审判教师教学能力的绝对依据。进行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不应该只通过一堂“公开课”来给课堂教学做典范,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应该走进真正的课堂,走近学生。一堂为了让专家看到效果而专门准备已久的课堂实用价值是很低的,因为在真正的教学中,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每一节课都像“公开课”一样面面俱到,特别在我国当前的高中教学具体实情下,一堂完美表演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并不能真的如此完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应该切实考虑到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注重考虑课堂教学是否切实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那么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生物,更具体一点说,人本身就是一种生物。那么,生物教学也不应该脱离现实,一堂只有理论的生物课或许让课堂的内容更加高深莫测,但却违背了生物教学所应该有的实际意义。学生不是考试的工具,不应该只是空有理论不知实践的产物。要切实做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就必须重视高中生物,提高高中生物学科在学校教学工作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对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分值有所提高,同时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从原来的高二开生物课程变成了高一开始开展生物教学,这样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提高。这一点转变既为高中生物教W的开展提供了很多平台,也要求在原有的生物教学过程评价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改变,特别在分析学情这一方面,无论是教学评价者还是教学实施者都应当切实落实并做出相应的改革。
教学资源一方面制约着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同时也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实施影响巨大。高考与新课程改革有一定联系,但不存在矛盾。新课程标准下高考生物分值提高以及课时的增加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壮大高中生物教师队伍;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更加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真正的学习体验以及对实验探究的思维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而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这些方面的实施落实事实上是不到位的,甚至有的教学点由于教学资源以及高考压力的原因,对生物实验的教学工作在不同程度上被忽视。同时,课程改革对生物学科教师资源配置方面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不仅仅是被评价,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是对自身的再度认识,是教师发展和进一步提高的有利条件。教学过程评价既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肯定,同时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条件,在发现问题中求发展、求提高是每位教师必须领悟并切实落实的。
评课教学过程范文2
论文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基于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与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根本要求是以行动为导向,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培养目标是解决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发展的问题。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理念及要求使高等职业教育观念和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课程教学评价方面来看,基于工学结合课程与基于学科体系课程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笔者拟从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角度,就如何有效地实现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进行探讨。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作与学习是一体化的。它要求根据企业典型的实际工作设计教学情境及教学任务;通过“行动导向”的方法进行教学;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使教学的基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原来主要通过课堂进行知识讲授,变为借助特定学习情境的设计和学生亲身体验以及参与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培养。根据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可将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归纳如下:
评价内容全面化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评价不仅涉及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而且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的社会能力也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关注学习态度、工作作风、信念、价值观等情感方面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过程,关注学生的心灵。
教学与评价整体化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评价不局限于固化成果的终结性评价,而是将评价“嵌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评价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把学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和工作成果(如产品、劳务、模型、报告、方案、总结等)作为评价的依据;另一方面,把评价作为师生双方共同学习、交流的机会,为改进和完善课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评价过程动态化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评价不仅关注结果,而且还关注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以促成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并将评价工作日常化。事实上,大多数工学结合课程都是按“项目教学法”来实施的,项目教学法就是将每一个学习子情境设计为一个项目实施教学,每一个项目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组织教学。每一个子情境教学都包含评价环节,实现了评价工作的日常化、程序化,通过不断循环的教学评价,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解决。
评价主体多元化在知识体系课程教学评价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工学结合课程使学生有更多的独立学习(工作)的机会和时间,有时脱离了教师直接控制的范围;而且在工学结合课程中实践性教学所占比重很大,很多时候是在兼职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实训、设计、实习等学习(工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来自企业和社会的评价不仅更为真实、准确、可信,而且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利用评价结果及时诊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课程设计及教学,使职业教育教学更贴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学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这样才能多角度、多层面地提供有用的评价信息。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层次及评价方法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是评价主体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课程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必须考虑职业教育与职业活动之间的关系,课程教学是否成功、有效,需要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去衡量,必须与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能力逻辑发展顺序相吻合。所以,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应包括四个层次,每个层次有不同的评价内容及指标,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及指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反应评价反应评价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第一个层次,即在课程结束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和满意程度,主要是采用观察、面谈、问卷调查、电话交谈等方法。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爱好程度关系到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对教学过程及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个层次的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满意的、还是不满意的,从而为课程设计及实施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直接的依据。当然,这个层次的评价还未涉及实质性的学习效果,因为学生满意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就能学到有用的东西,即产生有效的学习。
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第二个层次,即在课程进行中和结束时认定学生是否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改变和提高,是通过对学生学习之前和学习之后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对照比较来实现的。评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主要采用课堂提问、练习或作业、期末考试等方法;评价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达到的水平,主要通过设计学习(工作)过程、成果评价表、综合评价表等量表来实现;评价学生学习(工作)作风、责任感、事业心等方面的状况,主要采用评价量表、360°考评等方法。这个层次的评价虽然能够测评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提高,但仍然无法确定学生是否能将所具备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即实现学习成果的转换。因此,最终的课程教学效果仍然没有显示出来。
行为评价行为评价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第三个层次,即在学生进入工学结合岗位或就业以后才能实施,以确定学生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方式。主要采用观察、跟踪调查、问卷调查、主管(同事、客户)评价等方法。这个层次评价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在工作中是否用到了课程学习中学到的东西,即是否实现了课程学习成果在工作中的应用和转换。尽管这个层次评价的数据不容易获得,但意义十分重大,它直接反映课程的学习效果,学生只有将课程中习得的知识、训练出来的能力以及培养的工作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才达到了职业教育和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由于行为评价只有在学生进入工学结合的岗位或在未来实际工作中才能实施,因此,这个层次的评价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例如,构建真实的学习(工作)情境,或者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行为长期跟踪调查。另外,行为评价也需要较长的时间,主要由企业或者专门机构来完成,费用较高,操作难度很大。
结果评价结果评价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第四个层次,也是在学生进入工学结合岗位或就业以后才能实施,以了解课程对学生实际工作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主要通过衡量工作绩效的数量、质量、成本、利润、效率等指标来实现。这个层次的评价是课程教学效果的终极评价,它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课程对企业实现目标的贡献;课程设置是否体现了给客户带来增值服务的理念;分析出课程内容不适应实际工作要求的原因。其评价结果是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就业导向、面向劳动力市场优化课程的直接依据。当然,这个层次的评价会面临很多问题:一是需要很长的时间;二是评价技术和方法目前还不完全具备;三是结果评价是通过具体的一些指标,而这些指标的大小是多因多果,需要分辨哪些结果与评价的课程有关,在多大程度上有关,这样就使结果评价变得十分困难。
从学校的角度对课程结果进行评价,短期可以通过毕业生的就业率,特别是专业对口率;长期可以通过毕业生的晋升发展情况,用这些指标来判断课程对社会及企业产生的效果。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充分发挥企业评价主体的作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企业评价主体的作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在企业内完成的,学生在企业里学习(工作)效果如何,应该由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另外,上述第三、四个层次的评价主体也应该主要由企业来承担。由此可见,企业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企业的评价作用,使其参与到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活动中来?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解决:一是职业院校应该与若干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完善的过程评价制度,学生在企业内部完成实践教学的同时,完成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二是与用人单位合作,长期跟踪毕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以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行为、结果评价。
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效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效用。工学结合课程使学生由单纯的评价客体转化为评价主体,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合二为一。建立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将评价过程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的过程,已成为课程教学的一种必然结果。因此,在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环节中,必须设计出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有关内容和方式,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参与评价过程,促使他们更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了解自己的差距,不断反省自己,增强学习信心,极大地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学会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转变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观念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转变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观念。长期以来,高等职业院校对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更多的是采用笔试,以具体分数为指标进行量化评价,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试只能测定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无法了解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及学习态度、工作作风等职业素质,更不能实现行为评价和结果评价。如果不转变单纯重视量化评价的观念,无疑会使职业教育重新回到重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局面。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就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中,应当更多地应用质性评价方式,质性评价应当成为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主导思想。其实际做法是在评价的各个层次设计出更多的质性评价内容,采用属于质性的评价方法,如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研讨式评价、答辩式评价等。
评课教学过程范文3
关键词:微课 应用效果 评价体系
本文系2015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高职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项目化教学的微课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H150692)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一、微课教学评价现状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结构独立、交互性好”等特点被广泛认可。微课兴起之后,就引起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
微课在我国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一是微课的 “微资源构成 ”认识与实践阶段,二是微课的 “微教学活动 ”认识与实践阶段,三是微课的 “微网络课程 ”认识阶段。微课已经成为高职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热点,但什么是好的高职微课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现有的标准多数都是针对微课比赛出台的相关评价标准。相关评价标准的建立可以突出一些效果好的微课,可是微课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谁的水平高低,微课评价的最终目的:通过评价标准建立,建立适合课堂的微课评价和适合学生发展性的评价,引导微课的制作与开发。
查阅了微课竞赛的竞赛标准及一些文献资料,整理与分析后发现微课评价的现状:第一,大部分的评价标准过分关注对视频资源和展现效果的评价而忽略了目的性;第二,微课毕竟是课程,缺少完整教学设计,大多数微课评价缺少对学生方法能力与素质的提高的考查;第三,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更多的是结合理论由专家讨论决定,没有结合具体实践。
二、高职微课评价考虑方面
(一)实用性
微课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习者传授最有价值的知识。所以需要高度的知识浓缩。微课并不是展示技术和展示美貌的艺术品,微课的价值和贡献在于它的实用价值,虽然时间短但教学过程完整,不仅传授知识还要能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升。高职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考虑行业发展,应具有行业及职业特色的体现。
(二)引в肫舴⑿
除了教学过程完整,在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要具有引导性与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过程中,除了知识的衔接还要考虑学情。知识的衔接对于教师来说基本没有问题,多数教师有时为了唯美的效果及技术要求,忽略了考虑学情。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容易接受新事物,动手能力强,但逻辑思维相对较弱,因此,必须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来呈现内容,其目标是让学习者以最容易理解、最省力、最有趣味的方式来学习。微课不仅是知识的传输,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习者内在的求知和探究的热情,让学习者产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引发学习者的深度思考。所以引导和启发在高职微课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时速性
微课内容精悍、具体,数据量小,易于手机和网络传输分享。教师可以与学习者进行网络互动。学习者可以随时查看教学资源,对课程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适时根据评价,总结并完善教学设计,集思广益使用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微课教学的评价应该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
微课是一种课程,课程的教学应用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主要考核内容。微课程教学应用过程中既要体现出微课特点,也要考虑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效果
1.微课自身的特点:短、小、精、悍。
微课的特点:短---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长短一般在10分钟内;小――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小 ;精---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 ;悍--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面广。画面色彩、字体大小样式、配乐等符合微课内容;配套资源丰富,供多层次学习要求。
2.微课教学体现的教学过程特点
教学知识科学性:讲解的知识内容要正确,切记为了表现效果,出现描述性错误。
教学内容选择:微课教学,主要是针对“重”“难”点及实践操作的视频资料为主,所以在选择内容时,不要企图通过一节微课解决多个知识内容,实现多个教学目标;目标过多,容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找不准目标,使微课程的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内容及目标如果选择不恰当,微课就会和传统的网络课程没有区别,失去其价值。
教学环节设计:微课是一种课程,课程就需要设计:有导入、讲解与演示、测评等环节。各个环节之间需要良好的衔接。导入可以用故事、问题、游戏,可以多多利用视频与动画,使学生“入境”;讲解与演示要求生动、简练,突出重点;测评要具有可实施性;这些都是考核评价主要指标内容。
教学设计学情性: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容易接受新事物,动手能力强,但逻辑思维相对较弱,因此,必须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来呈现课程内容,让学习者以最容易理解、最省力、最有趣味的方式来学习。高职学生没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及注意力,所以在画面设计上要具有冲击力,在导入与讲解中可以设计成竞技游戏的模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好奇心与好胜心,从而继续、持续的学习。
3.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最终评价应该看教学效果。看同学们经过微课教学,是否达到了知识、素质技能的提高。所以这部分评价占分较多。
知识掌握:是否掌握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进度、牢固程度,是否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与工程实际或者能够举一反三等,是考查知识掌握的重要方面。
素质形成: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一会提倡,却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利用微课教学,可以给学生自由学习时间,进行分组教学、讨论;发言阐述观点等,可以培养综合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了评价:自我学习、信息处理、与人交流、解决问题能力。
技能提高:微课主要以微视频展现为主。对于操作技能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微课教学后,操作步骤可以清晰明朗展现,对于学生记不住或者易于混淆步骤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评分体系中设置了关于技能提高的赋分。
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融入素质教育,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在微课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强这一评分,引导微课制作注重素质培养,利用互联网与手机终端,为素质培养提供一个新途径。
总结以上内容,微课程教学应用效果评价见表 1
现在的微课评价多是专家、学者等设计的评价体系。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有制作者、使用者与受用者。制作者更多的考虑的是微课本身特点的展现;使用者考虑的是教学目标、内容的特点展现;而受用者多数是为了学习,关注的应该是学习效果的展现。微课教学评具有引导与评估的作用,微课评价体系的发展对微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小清 . 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
[2]卢敦陆.高职优质微课特征及评价指标体系探究 [J].职教通讯,2015年01期
[3]邱甜等. 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广西广播大学学报, 2016.7
[4]李玉梅. 高校微课教学的相关要素与教学效果评价探讨[J],科技风,2015.21
评课教学过程范文4
一、知道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巧用新理念评价
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说、唱、玩、演、看”等各种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中认识英语、习得英语、运用英语,使他们通过小学初始阶段的学习,树立积极的英语学习观,培养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这个目的为基点。同时,在课堂中,运用新理念进行评价,促使课堂教学任务更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评价的运用应避免出现肤浅性、狭隘性、苛刻性、偏离性和不切实际的完美性。
二、了解本学科的教学特性,明确知识技能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教学评价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的观念,敢于在教学中创新,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掌握知识点和知识技能。教师要真正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我们曾在本省课改实验区听了几堂小学英语课,不尽如人意的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教法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不敢破教学常规,课堂活动仍只是承载着某个知识点,反反复复操练,活动形式简单、乏味,教师传授的内容单一,致使课堂中的评价也显得单一、乏力。
三、具备一定的英语教学素养,灵活有效地运用评价手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挑战。小学英语教师面对的都是满脸稚气的孩子,他们主要是通过“说、唱、玩、演、看”的活动习得第二语言。因此,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具备如下一些基本素质:1、教师要了解该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要用适合他们的语言进行评价,教师有亲合力、有幽默感,性情要活泼;2、要具备较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和较强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3、要有较强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4、是要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如,说唱、表演、绘画、书法等,并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总之,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着其评价策略的使用。
四、将课堂评价艺术化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学习外语会呈现不稳定状态,产生阶段性差异的变化。当他们初始接触英语时,在心理上会产生较强的新奇感,对英语充满学习兴趣,而且由于他们处在接受语言训练最佳的年龄阶段,故学得也快,有很强的模仿力。但这种本能的求知欲很稚嫩,随着知识水平与心理要求差距拉大,一旦知识满足不了心理要求,它们之间产生的矛盾就会引起学习外语的情绪变化。一方面,一些学生探秘心理更强,求知欲更旺盛;另一方面一此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逐渐淡薄,甚至消失,滋生英语难学、英语无用的错误想法。
为此,在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手段上,教师要根据学生阶段性差异变化,评价方式及评价内容要不断加以调整,保证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及自信心。教师课堂中的评价,要促使学生有参与的需要,有表现的欲望。不要压抑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通过活化教材,刺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的各项活动;设计符合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知识水平及表现能力的教学活动,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儿童的智力差异因素,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接受能力好、表现欲强、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同样要加以鼓励,保护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在活动中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控制评价范围,把握评价尺度
首先,教师要根据该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确定评价的主要范围。如果是以听力为主的课,就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听力评价活动上;如果是以说为主的课,就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对学生说的活动上。至于在以某种技能为主的活动中,穿插其他技能的活动,教师就不宜占过多时间面面俱到都加以评价。如听力活动课出现读的练习、写的练习,就无需对读、写一一加以评价。不仅课堂时间不允许,而且也会使学生迷惑,不知该堂课应该注意哪方面的技能。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定要简练、明确、到位。注重评价实效性,使评价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教师一方面要控制评价频率,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延误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要防止评价的形式主义的现象产生。
六、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及时进行评价反思和总结
评价形式就是保证评价内容得以实施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堂学习活动评价、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等。我们可将这些形式划分为教师评价、学生个体评价、小组群体评价三个方面。课堂教学评价可将教师、学生个体和小组群体评价三者结合起来使用。但评价的具体形式要根据每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性质选用相适应的评价形式,教师无需将所有评价形式都在一堂课中体现。
评课教学过程范文5
关键词:时事新闻;评论课;能力培养
时事新闻是新闻评论课的重要课程资源。时事新闻是指关于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当今社会科技飞速进步,经济不断发展,我们身处一个继承与创新、变化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层出不穷的新事物,需要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准确的认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新闻评论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对新闻媒体上新闻评论的鉴赏能力及对新闻事件分析评论能力和写作能力。所以,新闻评论课教师要想提高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就应充分利用好时事新闻资源。下面,我就时事新闻资料对于新闻评论课教学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闻播报及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一直坚持采取课前五分钟新闻播报及点评,来锻炼学生的新闻评论实践能力。新闻播报由学生轮流担任时事新闻的播报员,课前由学生自行收集、整理所要发表的新闻内容,再阐述自己对这段新闻的观感,接着可以由其他学生畅谈对这则新闻的感受和感悟,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新闻的主题可以是既定的,也可以是开放的,这样留给学生更多的参与空间,有更大的发挥余地。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时事新闻播报占用的课堂时间不多,但有时候会成为课堂教学的“火花”,继而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求知欲,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情感的理性升华。如学生关于芦山地震情况的播报,让其他同学了解地震灾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地震中受灾群众生活的关注。在点评时,他们纷纷发表了对灾区受伤人员的同情和提供帮助的良好愿望。
新闻播报这种形式既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端,又给学生创造了展示能力与个性的舞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很珍惜这样的机会,从新闻的选题到自己语言的组织都在课前精心地准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二、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扩充现有的教学资源
在新闻评论课中引入时事新闻,使其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教材中枯燥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讲到新闻伦理问题时,我列举了一则新闻报道。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学生们加深了认识。事例分析加深了他们对新闻伦理问题的理解,同时我也看到学生对具体情境中的新闻伦理问题的兴趣,远远大于枯燥的理论学习。同时课堂上引用典型的时事新闻作为案例,理论联系实际,也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说服力,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学们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的时事新闻信息,种类繁多,内容多样。而要在这些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则需要他们自己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鉴别、加工和处理。这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探究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更好地培养和完善了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四、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增长知识
当代大学生完全“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不可取的,而应适当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时事新闻包罗万象:大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小到我们生活的城市、社区、学校、家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而对这些事件的了解和认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和理解人生。
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通过时事新闻学生接触到了大量活生生的饱含德育精髓的感人事例和先进人物。如新时代的雷锋郭明义、勇救学生的人民教师张丽莉、带着母亲上班的孝子陈斌强、用生命托举歼-15的罗阳等。这些鲜活的人物故事,比起空洞乏味的大道理,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时事新闻中饱含德育精髓的感人事迹和先进人物充分挖掘,使学生感受现实社会中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从而净化心灵、涵养品德、完善道德,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来。
评课教学过程范文6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一个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大致包括根据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猜测,为证实猜测提出假定,设计试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
我们认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探究式教学在让学生掌握核心的科学知识和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合作而主动积极的科学态度,这些方面的培养是不可分割的。
当然,我们对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式学习也不能拔高要求,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因此,有效评价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一项灵活性比较大的工作,不同的教学内容就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