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防控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防控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防控措施

实验室防控措施范文1

【关键词】育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防控措施

2011年9月-11月间,柳州某猪场3-6月龄的育肥猪暴发传染性胸膜肺炎,导致250头猪发病,死亡80头,变成僵残猪56头,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后经一系列的诊断、治疗等综合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疫情,恢复正常生产。现将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总结如下。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11年9月-11月期间,该猪场3-6月龄的育肥猪陆续发病。最初是几头同栏或不同栏的猪突然发病,病猪体温升高达41.5℃以上,精神萎顿、食欲明显减退或废绝,张口伸舌,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带血性的泡沫样分泌物,鼻端、耳及上肢末端皮肤发绀,出现这种症状后多于24-36小时内死亡。病猪临死前从嘴、鼻孔流出血样泡沫,全身皮肤发绀。有些病猪在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下突然死亡,死后也是从嘴、鼻孔流出血样泡沫。也有些猪精神沉郁,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顿,独卧一角,食欲下降或废绝,但渴欲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增强,饮水增多;呼吸困难,呈湿咳。

2.剖检变化

取刚刚病死猪打开胸腔,可闻到异样的气味或腐败臭味;胸腔内有淡黄色的积液,多混有腐败的组织,暴露在空气中积液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多见一侧肺发生明显的浸润和肝样病变,呈红灰色,切面呈大理石样,肺小叶间质增宽,界限明显;支气管淋巴结、纵膈淋巴结肿大;胆囊充盈;肾脏肿大,表面有针尖状出血点;胸膜变厚,表面粗糙不平,有的与胸壁发生粘连,有的病例肋膜、胸膜和心包三者发生粘连。

3.实验室检验

无菌取胸腔渗出液接种在血清琼脂平板上,放置在37℃培养箱中,经24h培养后均可看到圆形、透明、稍凸、边缘整齐、湿润、光滑、中央有状突起呈草帽状的典型菌落,直径约0.5mm。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菌落直径可达3-4mm。刮取此菌落涂片、染色、镜检,见有革兰氏阴性的多形病原体。因此,根据实验室检验,再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确诊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4.治疗:采取个体治疗与全群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4.1个体治疗:用氟苯尼考、青霉素、地塞米松、氨茶碱,按治疗量混合后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

4.2全群治疗:每吨饲料添加泰乐菌素1000g+土霉素600g,连用1周。

经上述治疗后,发病的250头猪中,除80头无症状突然死亡、56头因病情较重,体质虚弱变成僵残猪外,其余114头全部康复。其他未发病的猪经全群用药后得以控制。

5.防控措施:通过此次疫情后,我们总结出以下防控措施

5.1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措施,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保持猪群足够均衡的营养水平。

5.2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出猪后栏舍彻底清洗消毒,空栏1周后才重新使用。

5.3在转群、混群或疫苗注射时,为了防止应激反应,在饲料中添加泰乐菌素(800g/吨)+土霉素(600g/吨)全群饲喂,以防止猪群发病。

5.4发病猪与健康猪实行隔离饲养,分别管理。

5.5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猪尸体混合生石灰深埋。对粪便、污物堆积发酵处理。

5.6疫苗免疫接种:使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于5~8周龄时首免,2~3周后二免。

实验室防控措施范文2

关键词:直接空冷机组;冻结原因;防冻;冷季工况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pine region in which domestic direct air-cooling condenser unit located, the freezing reasons of pipelines of air - cooling condenser of the unit are analyzed. Design points of antifreeze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freezing reasons, and some measures of antifreeze in typical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cold season are proposed, and these are benefit to the running stabilization of the units.

KEY WORDS: direct air - cooling condenser (ACC) unit; freezing reasons; antifreeze;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cold season

0 引言

霍林河坑口电厂为国产化直接空冷机组,厂址位于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地处大兴安岭西坡,为山地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于高寒地区,其特点是: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累年平均气温1.1℃,累年极端最低气温39.4℃。霍林河坑口电厂汽轮机为哈尔滨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哈汽公司”)生产的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直接空冷凝汽式600MW汽轮机组,型号:NZK600-16.7/538/538-2。空冷系统是哈尔滨空调股份公司制造的国产第二台和第三台单排管空冷散热器,设计背压11 kPa,阻塞背压6.2kPa。

1 冻结原因分析

1.1 环境温度、气流场影响

直接空冷机组以环境空气而非水作为汽轮机排汽的冷却介质,因此环境条件如气温、风速、风向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空冷凝汽器的传热性能。此外,直接空冷电站内的建筑物如锅炉房、汽机房等,由于距离空冷岛相对较近,会影响空冷岛的冷却空气流场,从而影响空冷凝汽器的传热性能[1]。

通过进行数模试验,建立外流场考核不同外界因素综合作用下对平台换热性能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平台换热量将随外界空气温度上升而下降;(2)低风速情况下,各个风向下外界气温对平台换热能力及汽轮机背压的影响不明显;(3)高风速情况下,外界气温对平台换热能力影响加强,在外界风从无阻碍的方向作用时,加大了平台下部的湍流强度,增加了平台上方的高压区。(4)过大的风速在平台上方形成高压区,阻碍换热后的热空气的排放,降低平台换热能力,另外,作用于平台下方增强该区域的湍流强度,使进入平台的冷空气量增加,提高换热能力。

由于外部环境及气流场的不平衡,在冬季环境温度降低,某排风机运行可能导致对流换热增强,形成管道内的蒸汽分配的不均匀,使其他空冷单元蒸汽减少,产生局部蒸汽凝结,最终导致冻结现象产生。

1.2 最小防冻流量设计不足

由于在空冷管道内易产生蒸汽分配不均匀以及局部蒸汽量少的现象,易造成冻结现象,故设计时需要考虑最小防冻流量,在最小防冻流量设计不足时,也会产生冻结现象。文献[2]针对单排管直接空气冷凝器冻结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指出空冷凝汽器内的蒸汽流量低于其设计值或冷却空气量过剩是导致单排管束直接空冷凝汽器发生冻结的主要原因。

通过数模试验,建立空冷凝汽器空气与水蒸汽换热的数学模型,首先计算单排管在不冻结情况下的最小流量,最终计算整个平台的换热情况,得出如下结论:在最外部的蒸汽管由于直接接触外界冷空气,换热最为充分,越往里走,直接接触外界冷空气的面积就越少,同时受到周围蒸汽管的辐射影响,换热能力有所下降,管内冷凝水质量分率也较低,但最内管由于一侧毗邻挡风墙,虽然外界冷空气的流动不充分,但也没有其他的蒸汽管的辐射影响,换热能力略有提高。计算所得的最小防冻流量如下图所示。

1.3 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主要有:(1) 直接空冷机组处于某些异常运行方式时,如抽真空系统异常或排汽压力控制故障时,大量的空气和凝汽器内未冷却的气体开始聚积,增加凝结水过冷度,在冬季很低的环境温度下发生凝结水冻结[3]。由于管道的真空严密性下降,导致局部管道泄漏率上升,发生冻结现象;(2)各列之间的隔离阀关闭不严,导致蒸汽进入其他管道,发生冻结现象;(3)停机前由于运行方式不当,导致蒸汽进入空冷凝汽器管道,发生冻结现象,例如停运空冷凝汽器时,如果系统内有残留的凝结水或蒸汽没有及时排尽,滞留在系统中的蒸汽在冬季很低的环境温度冷却下,将发生空冷凝汽器散热器管束、抽真空管冻结现象[3]。

2 空冷机组防冻设计

2.1 顺流面积与逆流面积比值设计

目前世界上直接空冷电站采用的空冷凝汽器形式有单排管、双排管和三排管三种。在工程实践中,一般多采用顺流式空冷凝汽器,其优点为传热效果好、汽阻小,但在低负荷及低温条件下,在散热器翅片管底部的凝结水可能会出现过冷现象,尤其是空气和不凝气体的聚集,将形成冷区或冷点,冻结凝结水,造成管子破裂,影响到机组的安全运行。因此在霍林河这样寒冷的地区,空冷凝汽器考虑采用顺流、逆流凝汽器混合布置的方式,即KD结构混合布置方式。使70%到80%的蒸汽通过蒸汽分配管道进入顺流凝汽器中被冷凝成凝结水,凝结水流到底部的蒸汽/凝结水联箱中,顺流管束即为K管束。其余的蒸汽在逆流管束中被冷凝,蒸汽是由凝结水联箱向上流动的,而凝结水从管束内壁自上向下流到蒸汽/凝结水联箱中并被排出,逆流管束即为D管束。为了保持系统的真空,在逆流管束的顶部未冷凝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将被抽真空设施抽出。这种KD结构形式的布置方式确保了在任何区域内蒸汽都与凝结水有直接的接触,因此将保持凝结水的水温与蒸汽温度相同,从而避免了凝结水的过冷、溶氧和冻害。

根据数模试验表明,采用恰当的顺流与逆流面积比,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对于严寒地区,“K:D”取小值,如6:4,7:3等,对于炎热地区,“K:D”取大值,如8:2,9:1等。最终确定霍林河电厂的K:D的值为7:1。

2.2 管道系统设计

排汽管道能够在机组启动、汽轮机旁路投运和正常运行的各种运行工况下将汽轮机排汽从排汽装置排入空冷凝汽器内。VWO工况总排汽量为1343t/h。排汽管道由排汽装置接出,接口标高3.5米。每一侧排汽装置接出一根DN6000主排汽管道,共有两根主排汽管道。每根主排汽管道在标高37.8米分为四根DN3000支管分别进入蒸汽分配联箱。

经多方案CAESARII 4.5管道应力分析计算,最终确定如下排汽管道补偿方案:每根主排汽管道设置两个水平铰链补偿器(标高为3.5m)和两个垂直万向铰链补偿器(标高为19m以下)用以代替大型直接空冷系统自主设计与制造示范工程中的曲管压力平衡补偿器。其优点是省去了复杂的曲管压力平衡补偿器的拉杆,支架导向联合管部以及封头,立管吊架恒力弹簧。在37.8m至57.513m的DN3000的立管上设置角向补偿器。

空冷凝汽器系统供汽管道上安装阀门是有效控制空冷凝汽器防冻手段,但如果该阀门开关次数过多,或者热应力影响导致阀门严密性下降,则会造成即使阀门在关闭状态下也有少量蒸汽漏入后面的空冷凝汽器,导致局部冻结现象的发生[4]。为满足机组冬季启动的要求,在空冷凝汽器的两侧共6根蒸汽分配联箱上设置电动隔离阀,阀门为真空密封阀。在两根排汽管道上各装有超压薄膜破坏阀,每根排汽管道装设两根DN900的薄膜破坏阀。当整个系统超压时薄膜破坏,爆破压力145KPa,保护排汽管道及其与之相连的附件和空冷凝汽器。

文献[5]提出在每个进入空冷单元的蒸汽支管上设置阀门,当汽轮机排热量较小且气温较低时,关闭某几个空冷单元的阀门,将热量集中在剩余的空冷单元中,保证运行单元的最小热负荷。在管道设计时,排汽管道上设计了6个隔离蝶阀。环境温度高于2℃以上时在汽轮机各种运行工况下所有隔离蝶阀均在开启状态。环境温度低于2℃及以下时隔离阀的开关数量由空冷凝汽器最小热负荷的要求来确定。

2.3 空冷单元设计

每台机组采用56个空冷单元(8列7排),其中顺流单元为40个,逆流单元16个(KD比为7:1),逆流单元布置在2排和6排,顺流单元布置在1、3、4、5、7排,每个空冷单元由8片(每片52根管束)以57度角组成的等腰三角“A”结构构成(两侧各4片)。每个管束宽3.020m,由单排翅片管组成。每根翅片管由率铝制椭圆管和翅片构成。不同冷却单元之间应设隔墙,以免相邻冷却单元相互影响和相邻风机的停运而降低通风效率,隔墙应便于拆装和维护,并具有一定的强度,以免由于振动而损坏。此设计有效的避免了由于相邻单元的影响而造成的管道冻结现象。

2.4 防冻程序设计

冬季环境温度较低,因此如果单纯启动某一排风机会造成该排空冷装置由于风机的外力作用,对流换热能力增加,导致该区域负压加大,从而使得大量蒸汽流向该区域,而其他空冷单元的蒸汽流量较少,这就容易造成小流量蒸汽凝结而形成过冷度,冻结现象就极易发生[6]。在冷季工况下,自动控制系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了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当发生不正常的气体泄漏或真空系统不稳定时,仅对压力进行控制可能就不够了。因此,所有各排空冷凝汽器单元的凝结水出口的温度都被进行监测。无论何时当某一单元的凝结水出口温度低于设定的限制值35℃时,该组冷凝器扇区的风扇将转换到下一阶较低的转速运行,甚至到停机,直到凝结水的温度恢复。

在第二级即逆流空冷凝汽器的较高位置区域的管束内,通常出现不可凝气体的过冷,当环境温度远低于冰点时,长时间的运行可能在管束内造成结冰。即使这些冰冻不会马上使管束发生危险,但它减小了空气抽气的通流面积,因此必须随时消除它们。通过周期性地使逆流空冷凝汽器的风机停运或倒转,可以使冰冻在达到某一危险厚度值之前就融化掉,逆流管束风机必须且要以给定的速度反转一段时间,然后停5分钟,给逆流管束加热,融化可能形成的冰块。每排空冷凝汽器的逆流段风机每隔30分钟以21.9 r/min(30%)反转5分钟(调试时可调),其余风机继续运行。

3 防冻措施研究

3.1 冷季工况

正常工况下,将空冷凝汽器置于自动运行方式,确保顺流防冻保护、逆流防冻保护以及回暖加热循环一直处在正常投用状态。配合自动程序进行防冻。在保证过冷度的情况下,尽量保持机组背压在阻塞背压+1.5KPa范围内,任何情况下不得低于7KPa运行,若机组在360MW以下连续运行超过24小时,适当提高机组背压。

加强对排汽装置的补水量及排汽装置水位的监视,发现排汽装置水位下降,补水量异常增大时,应分析空冷散热器以及凝结水管道是否冻结。确保各列散热器之间的隔离门关闭,防止窜风。同时需要定期进行真空严密性试验,确保机组泄漏量低于270 Pa/min,此值越低越有利于防冻和空冷性能。否则,大量泄漏冷空气存于管束内无法被抽真空系统抽出,导致蒸汽过冷凝,甚至于冻结。故需定期进行真空严密性试验以确保空冷冬季的安全稳定运行。

3.2 冷季低负荷工况

冷季低负荷工况下,应当尽量保持各列同时运行,以免发生蒸汽蝶阀关闭不严密造成该列冻结。必要时可解除自动,停止所有顺流风机运行,增加逆流风机反转台数并定期切换。需要注意:无论在自动或手动状态,当该列所有风机全停后延时10分钟将关闭该列蒸汽进汽蝶阀。

在环境温度低于某设定值时,逆流冷却单元的风机需要进行间断反转,吸入空冷系统散出的热量,这是防冻的有效措施。当汽温特别低时,可手动解除某列风机自动,手动降低该列所有风机转速稳定一段时间后再恢复原转速,此项操作可从第一列和第八列空冷凝汽器单元开始,循环进行。

3.3 冷季其他工况

冬季环境温度低,启动初期,空冷散热器不能进汽,因启动初期进汽量少,庞大的空冷岛得不到足够蒸汽的预热,可能因管道冲击振动和大面积冰冻而造成设备损坏[7]。

在机组启动时,必须保证机组运行时排气量大于最小防冻流量。根据启机时的室外环境温度最小防冻流量曲线,向空冷凝汽器通汽,在空冷凝汽器进汽的同时3台真空泵持续运行,当汽轮机的排汽压力达到15kPa左右,就完成了启动期间抽真空工作,此时只需1台真空泵处于运行状态维持空冷凝汽器的真空,其余2台真空泵处于停机备用状态。这时空冷凝汽器系统可以接受全部蒸汽(额定排汽)。

机组启停机过程中,当机组负荷小于300MW以下,控制机组背压在25~30KPa之间。启、停机、事故状态下,重点监视空冷岛测点,尤其是空冷凝汽器各列凝结水温度和抽真空管温度,控制凝结水温度35℃以上,抽真空温度20℃以上,运行发现温度有异常变化,要及时分析原因,若有结冻能正确判断出部位,以便通过提高机组出力,提高机组背压、回暖、烘烤等方法进行解冻。

停机前将辅汽、汽封疏水排出至临机或锅炉定扩,防止蒸汽沿大直径排汽管道进入40、50列空冷凝汽器造成散热器冻结。随着机组负荷的降低,当风机全部停运后,应逐渐停止单列散热器运行。先关单列散热器进汽隔离阀,抽空气蝶阀、凝结水阀保持全开。汽轮机打闸后应立即关闭所有导入排气装置的疏水阀,停运真空泵,待机组转速低于400转/分时,开启真空破坏门,真空到0KPa,立即停止轴封供汽,校严各轴封供汽门,开启疏水排大汽。对系统进行检查,确保空冷凝汽器内无存水,防止发生冻结现象。

4 结语

结合国产化直接空冷机组所处高寒地区的特点,从环境影响、最小防冻流量和其他冻结因素分析了空冷凝汽器管道冻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顺流面积和逆流面积比、管道、空冷单元和程序等方面设计时的防冻要点,并提出了典型冷季工况下的防冻的措施,有利于空冷机组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杨立军,杜小泽,杨勇平. 环境风影响下的空冷岛运行特性[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9,(2): 325-328.

尚立新. 直接空冷系统冬季防冻措施研究[J]. 应用能源技术, 2010,(5): 49-52.

王生渊,马源良等. 660MW直接空冷系统冻结原因分析及对策[J]. 青海电力, 2010,(3): 42-44.

吴立民. 600MW直接空冷机组冬季运行安全[J]. 汽轮机技术, 2009, (2): 135-136, 140.

高清林. 直接空冷机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初探[J]. 电站辅机, 2007, (4): 6-9, 13.

白建云. 直接空冷机组防冻控制策略研究[J]. 电站系统工程, 2009, (6): 12-13.

实验室防控措施范文3

【关键词】火灾 烟气 危害 防控措施

烟气是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气相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称为烟或烟粒子,含有烟粒子的气体称为烟气。其主要成分是碳粉,还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等有毒气体[1]。

1 火灾烟气的危害

1.1对人体的危害

1.1.1CO中毒

在人体中,血红蛋白的功能之一是输送氧气,在火灾中,当人员吸入CO后,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为一氧化碳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从而阻碍血液把氧输送到人体各部分。研究表明,当50%以上的血红蛋白结合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时,人们的脑和中枢神经就会因为严重缺氧,继而失去知觉,甚至死亡。

1.1.2缺氧

缺氧是气体毒性的特殊情况,由于燃烧消耗了大量的氧气,使得烟气中的含氧量往往低于生理上所需的正常数值。有数据表明,若仅考虑缺氧时,当氧气低于10%时就可对人体构成危险;当发生燃烧时,含氧量可以降低到5%,人体因严重缺氧就可导致死亡,其危险性不亚于CO。

1.1.3 烟气中毒

火灾中许多物质燃烧时可产生各种有毒气体,对人体危害极大。如木材制品燃烧时可产生的甲醛、乙醛、丙烯醛等各种醛类以丙烯醛为例,当其在烟气中的含量打达到10ppm时,脑部中毒几分钟后即可死亡;同样,聚氯乙烯燃烧时产生的氢氯化合物为刺激性很强的气体,甚至是致命的。

1.1.4 窒息

火灾时,人员可能因头部烧伤或吸入高温烟气而使口腔及喉部肿胀,以致引起呼吸道阻塞窒息。此时,如未能得到及时抢救,就有被烧死或被烟气毒死的可能。综上所述,在火灾中,CO的增加和氧气的减少对人体的影响最大,实际上烟气对人体的损害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1.2 对疏散和扑救的危害

烟气的减光性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烟气中的烟粒子对可见光有完全的遮蔽作用,烟气弥漫时,可见光受到烟粒子的遮蔽而大大减弱,能见度大大降低,并且烟气对人的眼睛有极大的刺激,使人不能睁开眼睛,影响着人员疏散的行进速度和消防队员的扑救进度。同时,烟气的恐怖性易造成人心理上的恐慌,尤其是发生爆炸时,火焰和烟气冲出门窗孔洞,烈火熊熊、浓烟滚滚,使人产生极大恐惧,会造成疏散时的混乱,从而进一步影响消防队员的施救[2]。当疏散通道上部被烟气占有时,人们必须弯腰摸索行走,其速度缓慢又不易找到安全出口,还可能走回头路。在大部分被烟气充满的疏散通道中,人们少时停留(1-2min)就可能昏倒,停留稍长(4-5min)就可致死。

2 火灾中烟气流动规律

建筑物内烟雾流动的形成,总的来说,是由于风和各种通风系统造成的压力差,以及由于温度差造成气体密度差而形成的烟囱效应,其中温差和温度变化是烟雾流动最为重要的因素。它与建筑物的烟囱效应、防排烟方式、火灾温度等诸多因素有关。

2.1由供排风平衡情况决定

建筑物内通风、空调系统对建筑物内压力的影响,取决于供风和排风的平衡状况。如果各处的供风和排风是相同的,那么该系统对建筑物内的压力不会产生影响,如果某部位的供气超过排气,那里便出现增压,空气就从那里流向其他部分。反之,在排气超过供气的部位,则出现相反的现象。因此,建筑物内通风、空调系统可以按照某种预定而有益的方式设计,以控制建筑物内的烟雾流动。

2.2风力、风速等影响

室外风向、风力、风速对建筑烟雾流动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随建筑物的几何形状而变化。简单地讲,风力作用使得迎风面的墙壁经受向内的压力,而背风面和两侧的墙壁有朝外的压力,平顶层上有向上的压力。这两种压力,使空气从迎风面流入建筑物内,从背风面流出建筑物外,建筑物顶上的负压力对顶层上开口的垂直通风管道有一种吸力的作用。同时正的水平风压力促使中性面上升,负的水平风压力促使中性面下降。

3 火灾烟气的防控措施

3.1减少火灾烟气的产生

由于烟气是火灾燃烧的产物,所以,为了减少烟气,就要尽量控制建筑物内的可燃物数量。建筑构件要采用不燃烧体或难燃烧体材料,室内装修材料应该选用A级或B级材料,尤其是KTV、影院、饭店、宾馆、商场、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不能使用海绵、塑料、纤维等高分子化合物进行室内装修。办公场所、居民住宅的室内装修也要尽量减少木材的使用量,窗户、家具应满足防火要求[3]。这在《消防法》第十一条有明确规定: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也具体规定了室内装修应根据其装修的不同用途、重要性、规模等因素,应选用相应耐火性能的装修材料。消防监督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设计施工人员对规范中材料的了解程度,严格执行技术规范进行选材。各大科研单位也应加大新型防火装饰材料的开发力度,研究出价格低廉防火性能和装饰效果好的装饰材料。新型材料要有专业检测机构评定的燃烧性能等级的检测报告。

3.2采取有效的防、排烟措施

建筑物发生火灾后,有效的烟气控制可以为人员疏散提供安全环境;控制和减少烟气从火灾区域向周围相邻空间的蔓延;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为火灾扑救人员提供安全保证;帮助火灾后及时排除烟气。

控制烟气在建筑物内的蔓延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合理划分防烟分区;二是选择合适的防、排烟设置方式。划分防烟分区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控制烟气扩散和火灾的扩大。

3.3逃生时避免火灾烟气侵害

在火灾逃生时应该使用湿毛巾或用水打湿的衣物捂住口鼻防止中毒,而且在不影响呼吸的情况下毛巾或衣物的层数越多越好,然后尽量降低身体高度贴近地面移动,我们在进入充满浓烟的火场时经常会采用跪姿前进的姿势,同时还要扶着墙壁或是栏杆等物防止迷路。

参考文献:

[1]唐磊.建筑防排烟方法在火灾发生时的作用及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2,(31):51-52.

实验室防控措施范文4

【关键词】冠心病;预防;措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证实冠心病一般很少由单一危险因素致病,所以在社区预防与控制中应关注整体危险因索的控制。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超重、肥胖、精神压力、糖尿病等,但最重要的也是最严重的有三种,即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

1冠心病预防与控制的两个重点

1.1冠心病的预防应从儿童时期抓起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后进展加快,所以在冠心病的预防上人们往往进入一个误区:仅仅只把预防的重点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上。实际上冠心病预防的最佳时机是儿童时期,因为冠心病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这一发展过程开始于儿童阶段,经过漫长的无症状潜伏期,至成年时才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这些病变在早期是可逆的,进入晚期后则成为不可逆。因此,儿童时期起就可以通过合理膳食,避免肥胖;锻炼身体,增加体质;纠正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和预防高血压等方法及早预防。

1.2冠心病预防应以健康教育为首要措施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冠心病病人的治疗、康复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但因此也往往使人们进入另一个误区:过分依赖药物和医学技术,而放弃或忽视自身的力量和作用。事实上,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具备最基本的防治知识,同时树立起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大大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专家洪昭光教授对于冠心病的预防提出了十六个字:“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同时指出,如果坚持这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会使冠心病人减少75%。

2冠心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2.1第一级预防冠心病的第一级预防主要是对非患病人群进行危险因素干预,目的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1)预防并控制高血压: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十分密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均随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增高。当血压水平大于等于160/95mmHg(21.3/12.7kPa)时,冠心病发病率较正常血压者约高5倍,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对降低和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有着直接的影响。(2)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洒、心理平衡。(3)预防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升高者及高密度脂蛋白(HLDL)水平降低者,其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预防血脂增高应以饮食预防为主,注意做到:限制热能供应量,减少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人量,提倡多吃蔬菜和水果。除饮食预防外,也可选用药物等降脂方法。

2.2第二级预防冠心病第二级预防要求:早发现,早诊断,合理治疗,防止症状发作和病情加重。

(1)科学的筛查:在一定年龄阶段做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早发现有积极意义,如20岁时应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作为一生的基线,未做者在40岁时必须做基线心电图,如结果正常,以后可以每5年做一次心电图检查,对40岁以上某些特殊人群还应做运动心电图。(2)合理治疗:对冠心病病人应坚持合理治疗、长期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剂量应用阿司匹林,无禁忌证者应用β受体阻断药等。(3)及时抢救:据统计,冠心病死亡人群中50%-60%为猝死,70%-80%死于医院外。有效地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需要充分发挥家庭、社区的作用,家属对于早期表现和出现的症状能及时报告和做出初步处理。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应配备流动救护车和基本抢救设施,以便接到病情和报告后能及时抢救。(4)正确使用降脂药物:近年来,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己引起普遍注意。有调查表明,胆固醇每降低10%,冠心病危险性则降低15%,因此,对血脂异常的冠心病病人除进行饮食调控外,正确应用降脂药物也是必要的措施。

2.3第三级预防对冠心病病人除了积极治疗以控制病情外,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三级预防。

(1)充分调动家庭、社区资源,为病人提供尽可能满意的保健支持和轻松愉快的外部环境。(2)采取康复治疗、支持疗法、医护咨询等手段,控制和减少冠心病相关事件的发生。

3冠心病的现患管理

我国冠心病现症病人社区管理至今仍不规范,应该在冠心病现患登记的基础上,将病人纳入让区慢性病管理日程中实施管理。冠心病现患管理的核心是开展健康教育,控制危险因素。管理过程要求:一是针对性强,二是可行性高,三是易于检查评估。具体可采取以下做法。

(1)建立登记档案通过筛查发现病人井及时进行登记,同时借助健康档案、计算机数据库等方式建立冠心病病人登记档案。(2)三级预防同时并用,实施综合预防与控制建立社区地段医生与病人的保健合同,为病人实施个体化治疗和保健方案。借助健康档案和保健合同的约束,保持与病人的联系,及时将药物和保健知识、保健技能送达病人。通过家访和病人定点定时就诊,加强对家属传授护理知识,指导家属进行非住院治疗。(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向病人宣传冠心病防治的最新知识,增加病人的自我保健和自我约束力,保持服务人员与病人的联系,保证三级预防保健方案和适合于个体的治疗方案的真正落实和实施。(4)相关疾病的防治对冠心病的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重点监测、预防和治疗。(5)效果评估对管理效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原个体化治疗、保健方案,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个体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实验室防控措施范文5

关键词:畜禽流感;蔓延途径;防控手段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1-0018-01

畜禽流感是一种主要暴发于包括生猪、禽类等的新型流感病毒。世界范围内,在1973年首次发现畜禽流感与人流感之间的交互影响,进而使得人们对于该类疾病的防范需求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在近年来我国畜禽流感防范建设实践中我们发现,畜禽流感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了食品来源、环境来源以及接触来源等几个方面。本文在客观总结畜禽流感危害的基础上,对可能的蔓延途径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可行的防控基础规划,旨在为后续的相关实践提供指导。

1 畜禽流感的危害

畜禽流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畜禽流感对畜牧业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畜禽疾病是畜禽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畜牧业产业经营的主要风险所在。畜禽流感主要在畜禽个体之间传播,由于其集中饲养特性而容易形成大范围的病死案例,进而威胁到畜牧业的发展。

(2)对食品安全造成隐患。尽管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病死畜禽处置方案与相关的执行配套。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依旧存在部分不法商贩贩卖病死畜禽的情况。此种不法行为一旦存在畜禽流感个体混入其中,将会带来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3)对社会稳定发展不利。近年来,畜禽流感表现出显著的不同品种畜禽之间、畜禽与人之间等跨界传播的趋势。且由于此种跨界传播使得人体与其他畜禽缺乏合理的抗体免疫机制,进而形成较大的健康危害。为此,畜禽流感的出现还会威胁到人体的健康甚至是生命,进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2 畜禽流感蔓延途径分析

畜禽流感的危害表现为方方面面,对其发病机理以及蔓延的途径分析已迫在眉睫,以期为后续的防控提供依据。从现有的实践经验来看,畜禽流感蔓延途径主要可以分为食品传播。环境传播以及接触传播,具体如下:

(1)食品传播方面。部分病死畜禽经过高温消毒处置,会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料。在此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遵从现象容易形成饲料内病原体超标,进而引发新的病毒传播。此外,病死畜禽的非正常化市场流通也会形成人畜之间的病毒交流。

(2)环境传播方面。病死畜禽需要通过焚烧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置。而部分病死畜禽为经过正规处置,而采取掩埋、丢弃等方式,容易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病原体在病死畜禽体内进行繁殖,对周围的辐射面积增加,同类畜禽或者可感染群体通过环境传播通径(空气、土壤、水等)获得病原菌进而致病。

(3)接触传播方面。病畜间的直接接触是造成畜禽流感蔓延的主要方式。而养殖规模越大则此种传播通径越为通畅。此外,在接触患病活体畜禽时,其他以群落为单位的畜禽感染风险极大,后续的控制对策应该以此方面的隔离为根本手段。

3 畜禽流感防控措施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做好畜禽流感的工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严格控制入口关,切实做好饲料的源与汇。通过严格执行病死畜禽处理方案,做好饲料生产企业的安全检查及其配套的成品检验,从源头保障饲料的安全。同时,建立可追溯制度,通过编号管理等方式确定饲料批次与质检结果之间的联系。

(2)做好患病畜禽的处置工作,避免环境污染隐患。对于患病或疑似患病的畜禽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做好处置场地周边的固化、防渗以及相关的消毒处理,避免患病畜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病原污染,也避免由于此种情形而带来的畜禽流感蔓延。

(3)做好规模化硬件设施建设,避免接触传播的大规模暴发。在规模化养殖的背景下,做好分舍、隔离、消毒等软硬件设施的准备。同时加强畜禽养殖企业的日常监管与管理。对于畜禽流感先兆进行判断,及时处置,防止畜禽间由于接触而发生大规模流感疫情,尽可能的降低经济损失。

实验室防控措施范文6

[关键词] 房地产 调控措施 影响

1998年住房改革以来,中国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的福利性住房制度向商品房住房制度的历史性转变,城市居民开始通过市场解决住宅问题。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稀缺性住宅资源的同时,许多地方房价快速攀升,以致房价上升速度快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使得低收入与高房价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的一个结构性矛盾。本文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房地产存在的问题:

1.供给数量与房产需求的矛盾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加上国家严格保护耕地,土地供应数量受到严格控制,房产市场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信息自动调节数量,因此形成产品市场化与要素非市场化之间的不对称。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居民财富越来越多,导致了购房需求的持续上涨;另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住房供应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因此,只要我国经济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就会引起供需缺口不断加大,房价持续上涨。因此供给数量与房产需求的矛盾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2.供应结构有待优化

由于土地成本的增加,开发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把资金投入了建设大面积住房、别墅等高档住宅,导致房产供应结构不合理,使得大量高档住宅由于居民买不起而闲置,形成房产供应紧张的局面。近几年,随着经济适用房面积的增加,其增幅有所加大,但比重还是很小,仅有5%左右。经济适用房是国家对开发商进行补贴,由开发商按政府指导价格销售给低收入群体,但是其绝对量依然偏低,只有保障极少部分的居民的低收入者拥有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权利。这样,对于收入不高,但又无权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另外一部分人就成了城市的“夹心层”,这一部分人由于收入不高而无法购买高档次或成本过高的商品房,也无法享用经济适用房,因此形成大量高档住宅闲置,而一部分人因买不起房而租房住。

3.外资的注入对中国房价的影响

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民币的升值,使得海外资金投向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人民币升值后,海外资金投资于房地产,可以赚取人民币升值后的利差的同时又不可能在房地产上大赚一把,与此同时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使得房价更是居高不下。另外,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使得中国这两个大城市成为外资投向我国房地产的首选。据我国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今年进入我国房地产投资领域的外商和外资已从过去的单纯投资一线的沿海和中心城市的房地产发展策略,开始向二线的新兴城市和内陆城市转移,并且外资的房地产投资领域也从过去较为单一的住宅和办公楼扩大至商业,物流业等行业。外资的投入使得房价处于持续高热状态,继续上涨。

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

1.加强住房保障制度,改善供应结构

在消费市场上,政府加大住房保障力度。住房需求是一种基本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在配置住房资源时应保障公平的原则,然而在市场主导下配置资源是“效率”优先,因此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难以有效满足。目前开发商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大量建设高档商品房,导致市场高档商品房供过于求,因此要控制高档商品房的土地供应量,加大低价位商品房,尤其是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用地供应,以适应中低收入者的实际购买能力。

2.改善消费观念,发展租赁市场和二手房市场

发展和完善房屋租赁市场,建立梯级消费观念,不仅减轻低收入家庭消费压力,而且解决了当前房价居高不下和高空置率的矛盾。其次发展二手房市场,这样不仅可以推进存量住房流转,增加住房供给,还可以降低空置率,提高房产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政府应该引导市民梯度住房消费,扩大租赁市场和二手房市场的需求,降低其交易门槛和税收标准,简化交易手续,有步骤的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3.采用多种经济手段调节

对购房者而言,要拓展住房消费信贷品种,实施还款方式和利率的创新。推出分段固定利率还款方式,形成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群体需要的贷款系列品种,建立个人信用制度,降低信用风险。除此以外,还要加强税收调节,对房产投机者制定更为细致的税收政策,提高房产投机。中国目前商品房收费比重较高,但总体税负水平并不高,应减少收费的比重,侧重以税收为主要手段调控商品房市场价格走势,因此应将税收征管的重点放在保有环节上,尽快出台物业税,以增加物业保有环节持有成本,将闲置房产推向市场,增加住房供给,通过加强税收征收管理来实现对于商品房价格走势的引导。.

三、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我国目前房地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措施,使该市场不断趋于理性、健康、有序的发展,使我国经济领域中的这一结构性矛盾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特瑞斯・克劳:房地产金融,原理和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