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的安全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实践的安全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实践的安全预案

社会实践的安全预案范文1

各位同学:大家中午好

本周四(11月2日)我们安排全校三个年级秋季研学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能使本次活动安全、顺利地完成,今天我们组织一次全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前的安全、文明、纪律教育广播讲话。下面我作几点强调:

1、活动整个过程中,原则上以班为单位整队统一活动。

2、自由活动时,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要按指定时间,指定地点集合。

3、服从导游、带班老师的活动安排,不私自离队。

4、在往返行程中,听从指挥,注意乘车安全,不拥挤,不在车内高声喧哗,头、手不准伸出车窗外。不在车厢内随意来回走动,保持车厢内卫生,不损坏物品。

5、不带小刀、打火机等危险品,不玩危险游戏,不到不安全的地方玩。特别是景区有水域的,禁止到湖、河边嬉水、玩耍,不玩危险游戏。

6、讲究社会公德,特别要保护公共场所、景区的环境卫生,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清理杂物,不留下任何垃圾。

7、不要多带钱,并防止钱物丢失。带适量的水和食物,不要随便买零食,防止肠胃病的突发。

8、每个学生要记住自己乘车的车号,负责带队教师的手机号,家长的电话,万一走失,要及时和上述人员联系。

9、晕车的同学,提前告诉老师,开车前服用晕车药,并带上塑料袋,以备呕吐时用。

对易发事故的估计和应急措施

1、擦伤:小面积擦伤,可涂红药水。较深擦伤,敷消炎粉。

2、晕车:座位安排有前排通风位置,太阳穴涂风油精或服晕车药。

社会实践的安全预案范文2

关键词:转型时期;社会失范;规范重建

中图分类号:C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091-02

“失范”(anomie)一词由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最早提出,后经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对“失范”概念做了进一步发展。社会失范,是对社会的规范丧失或者陷于混乱这样一种状态的表述,一般是指旧的社会规范被破坏,社会成员失去了行为标准与约束,新的社会规范尚未形成,使得社会成员处于混乱的、相互冲突的社会“规范”中,神会呈现出无序化局面。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原有社会规范被打破,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规范尚未形成或并未被社会成员普遍接受,约束效力较低。由此,社会生活中出现一系列权威缺失、价值缺失、道德缺失等“真空”状态,从而导致大量的失范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发生。

一、社会转型期的失范现象

ァ兜鼻拔夜社会失范的类型分析》(作者:陈 程)一文按照失范发生的领域及性质将我国当前出现的失范现象归纳为以下六类:经济失范、政治失范、道德失范、知识失范、秩序性失范和风气性失范。本文选取的儿童被伤害事件,主要涉及其中的经济失范、道德失范和秩序性失范问题。

プ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引出一系列问题奶粉之后,一连串的公共安全和卫生突发事件,频繁指向年幼的孩子:山西问题疫苗导致儿童致伤致残;2009年8月,陕西省东岭冶炼厂所在工业园区周边两个村的713名儿童中,至少有615人铅中毒;与此同时,湖南武冈一家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精炼锰厂,产生的铅污染致使1300多名儿童中毒;江苏大丰、湖南郴州、河南济源、福建龙岩等地区均因污染发生儿童中毒事件。2010年3月23日,在福建南平,对社会不满的“失败者”直接将屠刀挥向了学校的儿童。

二、社会失范产生的原因

ザ哦凯姆将畸形的劳动分工和癌症进行了比较。他认为,某些癌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停生长,但并未形成一种可以被其他所有细胞分享的新的共有的机能,却引发了一种突变的过程。社会有机体中的情况也是如此,某些细胞的膨胀也是以他者的牺牲为代价的。一系列“儿童血铅中毒事件”,正是生产企业在利益欲望膨胀过程中,以牺牲儿童安全为代价的的产物。目前由于我国环境保护监管还存在漏洞,使某些排污超标的企业抱有逃脱被制裁的侥幸心理,即使被制裁,也因为惩罚力度较轻,造成了现有规范失效,成为经营者为追求利益而超标排污,不惜牺牲环境和他人生命健康为代价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

1.违规行为缺少制度制裁和有力监管

ブ撇酶怕实拇笮∈俏ス娉杀敬笮 ⑽ス嫘形发生数量多少和程度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杜尔凯姆认为,当社会发生变化,传统规范又不能对新出现的情况作出有效的回应时,失范的社会现象便由此而生。由计划经济过渡而来的市场经济时代下,我国大量经济行为、社会行为既不受旧规范的约束, 也缺乏新规范可循,导致对社会监控不力。我国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存在着滞后现象,使有的企业抱着侥幸的心理, 进行“经验违规”有意识偏离新体制的要求, 冒风险超标排污,出现经济失范行为。

2.违规行为惩罚力度不够

ゼ嗫睾统头J潜Vと禾宄稍弊袷毓娣兜闹匾函数。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分别对企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超标做了详细的费用征收计算。有专家指出,目前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的惩罚严重偏轻,对企业主来说根本触及不到他们的痛处。由于社会对企业污染环境行为制裁不严,企业为越轨行为付出的成本并不多,而收益却是成本的几倍甚至更多,在权衡成本和收益后,企业便可能选择违规排污。

3.社会基本矛盾长期存在

ジ=南平实验小学“3.23”凶杀案这样行为失范的出现,宏观上讲,主要是由社会经济因素造成。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落后的生产力又使中国各种社会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处于长期紧张状态: 即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发展仍然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社会还不能为逐年增加的劳动人口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固有的弊端长期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冲突、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4.多元价值观引发社会心理失调

ジ=南平实验小学“3.23”凶杀案,凶手的犯罪行为属秩序性失范,重要原因是由于其扭曲的心理因素造成,即所说的社会心理失调症。由于社会急剧变革,造成已有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与碰撞, 进而导致道德规范这一社会规范内化的重要手段功能弱化,引起社会主体心态发生巨大变化,产生如公众冷漠心态与相对剥夺感心态等过渡性、反常性的心理失调症状。若失调状态不及时消解与调适,积累下来会造成社会成员对社会不公的怨恨,最终导致失范行为发生。

ゴ由缁嵝睦硌У慕嵌榷言,公众冷漠是一种无意识的集体行为。由于功利心态的强化, 道德感的淡漠化,公众责任感日益丧失,呈现出来一种冷漠心态,即公众冷漠。凶手在交代作案动机时,提到自己婚姻和事业均不顺,而“周边的人看不起他”,导致其心理失衡,最终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报复社会。周围人对凶手冷嘲热讽、冷眼相看,应该说对凶手最终行为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ビ牍众冷漠相联的另一种心态即相对剥夺感心态。随着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城乡二元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个人收入差距逐步拉大,社会地位随之发生变动,社会成员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利益得失与他人进行比较时产生的一种不平衡心态。凶手将自己的遭遇与周围人比较,认为自己很不幸,又无力改变现状,“觉得活着没意思”,正是在这样一种失衡的心理状态下,将屠刀挥向了手无寸铁的无辜儿童。

三、社会规范的重建

1.构建现代社会新的道德规范体系

ザ哦凯姆认为:“一个规范只有当人们认为公正而且甘受约束时才有真正的效力,如果它只是靠习惯势力和压制来维持,那么,平静与和谐只是假象,紊乱和不满就会暗中滋长。”法治虽然具有绝对权威和相对的稳定性,但却存在潜在的效应差异性和时空的滞后性。而个人所具有的道德精神则能促使或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法律。因此,德治的推行将不断优化变化着的人,减少规范制定和实施制度过程中潜在的负面效应。新的道德规范体系的建立,需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

サ谝弧⒐菇ㄉ缁峋神,发挥社会价值对社会成员的凝聚作用

ド缁峒壑怠⒚褡寰神对社会、民族有着重要的整合和凝聚作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打破过去的计划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一部分人的社会价值观在急剧变革中渐渐走向极端――拜金主义盛行、个人利益、享乐主义至上。因此,新形势下必须与时俱进地构建与社会时展相符合的社会价值体系,凝聚人心、整合社会,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持。

サ诙、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发挥企业职业伦理的规范作用

ハ纸锥,我国职业道德缺失严重,许多企事业单位未明确自身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频繁出现经济失范现象。杜尔凯姆认为只有对与职业活动关系密切的群体做出有效规定的情况下,职业活动主体才可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功能。因此,职业伦理应更贴近具体的社会生活,为人们提供最广泛、最直接、最持久的道德生活环境,这样才能具有更强大的道德力量。

サ谌、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公民个人品德

サジ龅纳缁岢稍毙形聚沙成塔,最终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个人来说,如果自身缺乏规范意识和良好的个人品德,社会规范、职业伦理等等这些外在的东西很难起作用。因此,必须采取有利措施,培育和完善公民个人道德,使处在个体之外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规范内化成个体自觉遵守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减少社会运行成本。

ト粽府官员具备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在金钱利益面前能够保持人民公仆的价值操守;若企业管理者能够公平竞争,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忘兼顾社会效益,上述儿童伤害事件恐怕是不会发生的。

2.完善保障社会规范实施的控制手段

ハ执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人们不再一味相信传统社会时期宗教所宣扬的“神的判决”和“极乐世界”的诱惑,因而道德只能通过在现实制度上建立起善恶报偿的奖惩机制而实现,即让破坏社会发展的行为受到制裁,对促进社会进步的群体进行奖励,最终使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建立在现实社会制度之上的社会机制,是转型期中国社会新的规范体系确定的外力保障,是社会规范赖以实施的手段。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强化人们的集体归属感,巩固社会制度基础。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体制的交替无可避免地带来的监控漏洞,进而造成局部性的社会失控。因此,重构社会规范体系,应重视完善控制手段和社会监督系统的建设,保证社会规范强有力的实施和监督。

四、结语

ノ侍饽谭邸⑽侍庖呙缫约捌渌危害儿童安全问题,让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投放到“社会公共卫生安全”议题中,但事实上,这只是社会安全问题的一部分而已。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总体上是一个控制度低、失范度高的社会,随着人们物质欲望的增长,不择手段地追逐金钱、财富等利益的失范行为将成为未来主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完善新的社会控制机制,有效发挥社会规范作用,以实现社会和谐,优化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发育成熟,有赖于意识形态的重新构筑,有赖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社会失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消除社会失范任重道远,需全体社会成员为此付出不懈努力。

おげ慰嘉南祝

[1]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 3 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麻美英. 现代社会的失范和规范的重建 浙江社会科学 2000年第5期.

社会实践的安全预案范文3

(一)自身的社会经验不足

由于大学生自身的社会阅历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且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需要面对诸多环境的不确性因素,如可能会遇到地震、洪灾、火灾,不幸遭遇车祸,外出被狗、蛇咬伤等意外事件。同时,大学生思想相对比较单纯,看待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明辩是非的能力不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容易上当受骗,理性有限的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往往容易冲动,导致许多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二)自身安全意识较薄弱

一份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情况表明,54%的大学生使用过大功率电器,45.1%的大学生不会使用消防栓或灭火器等消防器材;54.8%的大学生曾经在不同程度上上当受骗,88%的同学认为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阅历浅以及自身安全意识淡薄;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思想单纯、富有同情心对其进行诈骗,45.9%的大学生有可能会和陌生异性单独见面;50.6%的同学基本上不了解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51.3%的大学生曾经因图一时之便搭乘摩托车或“黑”出租等无经营执照车辆[1]。以上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消防、防诈骗、交通、饮食等方面的安全意识不容乐观,而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正是因为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导致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如北京某大学“三农”问题调查实践团乘车前往湖南一乡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途中,遭遇严重车祸,造成5人严重受伤。经调查,发现他们发生车祸的主要原因是客车经营者严重违规运营,车辆没有营运执照且严重超载。

(三)安全防范技能不强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安全技能不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的安全技能不强,如在实践地对一些意外的危险因素处理不当,造成不必要的后果。调查发现,对于最基本的用电常识和触电急救知识,只有66%的学生选择马上切断电源的正确方法,而34%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触电后施救,竟然还有13%的学生选择直接用手拉开触电者,如果这些学生真正遇到类似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二是对实践中、特别是在工厂作业过程的安全技能不强,由于大学生参加实践的时间不长,工作经验少,加上安全意识不强,有时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四)法制意识淡薄

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行为准则,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社会文明的代表群体,理应是遵纪守法的楷模。但是极少数大学生法制意识淡薄,违法乱纪事件时有发生,有些大学生还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通过互联网实施高科技、高智能犯罪,在触犯法律身陷囹圄后才悔不当初。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保障问题,涉及到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努力,切实采取措施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一)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高校平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要针对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各种安全隐患,通过案例进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技能。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始终绷紧安全这一根弦。如果不幸发生安全事故,懂得如何从容去应对。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法律要求,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依法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二)切实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制度

第一,制订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预案。为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需要制订缜密的安全预案。预案应包括对社会实践队伍管理的具体要求,社会实践途径路线的注意事项,人员构成及联系方式,如果出现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对交通、财产、投宿、野外、交友、疾病预防、滋扰防范、饮食等方面的安全,要有明确的应对细则。在开展活动前,要充分掌握实践活动地点的治安状况、风俗习惯、实践对象等相关信息。要保持手机畅通,定时和家长、辅导员联系。第二,签订安全协议书。在校外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学校与学生签订风险责任的相关协议。协议应当约定校方承担的责任和学生自己承担的责任。协议书应该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学生自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二是保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三是协议要明确一些明令禁止的事项。对于较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还需要经学生家长签字。第三,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投保。在实践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防不胜防的意外。可以尝试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投保,分担风险,保费可以由学校和学生共同承担。华东师范大学于2008年11月共同推出的全国首个学生勤工助学、社会实践保险项目,这非常值得借鉴。该校为每个学生每年缴纳5元保险费,一旦发生意外,学生最高可获得10万元的赔付。该保险项目不仅专门针对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中遇到的意外,在教育实习、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方面出现的意外,保险公司均可给予赔付。

(三)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领导

社会实践的安全预案范文4

一、我校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

按照时间划分,我校实践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寒假社会实践、暑假社会实践和学期间社会实践。寒假社会实践以“大工学子母校行”为主,各学部、学院组织各种主题的自主实践为辅。“大工学子母校行”顾名思义,大工学子,回到高中母校,宣传大连理工大学的各项政策、校园文化、学习氛围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大连理工大学,为我校获得更多优质学子打下良好基础。各学部、学院组织的自主实践主题宽泛,地点自由选择,通过立项后,既有资格到实践、地开展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实践是没有经费支持的,学生要自行解决一切费用问题。

暑期社会实践是主题最宽泛,团队最多,参与人数最多的。包括报国企业行、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多个主题。学生自由立项,通过答辩评选出精品团队、重点团队和普通团队(活动经费不同),即可开展实践活动。

学期间实践主要有社区挂职、志愿者服务工作、自主实践、党支部实践、实习等形式,时间活动性比较大,学生参与实践的连续性比较好,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参与实践活动,来充实大学生活。比如支教、挑战杯志愿者、去社区挂职锻炼等。

我校正在积极的为学生提供越来越多实践平台,每年都会有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做出改革与改变,学生也努力抓住每一次机会,投入到社会实践中。

二、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时常见的心态以及会出现的问题

现代大学生思想成熟较晚,价值观等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在社会实践中容易出现一些心态问题。下面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一)积极心态

1.了解新鲜事物,增加新阅历,新认知。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更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在实践立项时,很主动的选择那些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主题,来增加阅历。比如在报国企业行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第一手的企业用人信息,用人标准,结识人脉;还会了解到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具体化,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一部分学生对感兴趣的领域更深入具体的了解,很有益于世界观的建立。

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坚韧不拔精神,提高组织能力等。社会实践团体是一个和谐融洽的小组织,队员性格互补,相互学习,共同生活,一起处理问题。这个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小摩擦,观点不合等常见现象,但是队员及时调整,做出改正,共同创造和谐愉快的团队氛围,相互鼓励,不抛弃、不放弃。在团队中,每个队员都会扮演适合自己的角色,摄影、通讯、宣传等。强项技能可以继续发展,弱项短板可以努力学习,只要有想法,在实践中都可以创造机会提高自身能力。

3.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帮助,部分大学生会利用好假期时间积极的回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比如,为农民工子女做义务家教,走进老人院看望老人,关爱弱势群体等,积极主动寻找途径,帮助他人,无私奉献,在能力允许范围内,发挥光与热,实现自身价值。

当然,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心态也是多方面的,以上三点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学生在实践中的心态更成熟,实践活动可以做到有始有终,积极传递正能量。

(二)消极心态

1.追求行为积分,目的实践类奖学金。很多同学做实践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得到实践类奖学金,于是参加很多个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做的危害有:盲目性、实践活动质量不高、思考少、不利于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比如在2012-2013社区挂职活动中,部分学生做的非常差,以至于被取消挂职资格。其实,想要拿到社会实践奖学金并不难,学生要做的是把每一次社会实践都努力用心的做好,目光放得更远,善始善终,实践成果必然会很丰硕,更容易被别人看到,收获的不仅仅是奖学金,甚至会得到更多你想不到的收获。

2.遇到困难易放弃。实践活动中难免会遇到经费不足,气候恶劣,团队不和谐,准备不充分等形形的困难,如果队员存在消极心态,就不会积极的做好本身角色和分内事物,甚至传染其他同学,最终导致实践无法进行。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每年最终答辩的实践团队都远少于参与立项的团队,充分说明放弃实践的队员数量不少。

3.实践团队出现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难免因为观点不合等问题产生冲突,性格不和发生摩擦,最终使团队出现问题,不能圆满的完成时间任务。

三、社会实践中辅导员的角色和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实践团队请辅导员当指导教师的现象也比较常见。辅导员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带队教师和非带队教师两个角色,其职责和作用如下:

带队教师职责:

1.确保所有实践队员的人身安全安全,财产安全;

2.把握实践主题,不偏离大方向;

3.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非带队教师职责:

1.了解学生实践活动,知道学生实践去向,给出参加实践活动时参考性意见;

2.要求学生定期汇报实践情况,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开阔思维;

3.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的困难,提供最大的帮助。

社会实践的安全预案范文5

1.1实践管理

首先动员研究生和导师与专业相结合申报实践项目主题和实践单位,进行主题征集。鼓励研究生跨专业、跨年级组建社会实践团队。本实践团队共8人,其中指导教师2人,化工研究生2人,化学研究生4人。实践团队按照申报主题及拟申请的项目等级,开展预研究工作,提交预研究报告及《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立项审批表》。学校从研究生参与度、实践天数、项目特色、专业结合情况、项目与导师课题相关性、项目策划及预研究情况、项目预期成果等七方面对实践项目进行立项评审。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指导教师按照实践预期目标精心指导研究生社会实践。同时,学校督导组对实践单位进行走访,及时了解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真实情况。实践结束后,学校从实践完成情况、成果应用价值、社会影响、实践成果学术价值、符合学术道德等五方面对实践成果进行评估。然后召开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展示交流会、优秀团队汇报交流会、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及个人表彰会,对社会实践进行表彰推广。总之,学校对从主题征集、立项评审、活动开展、成果评估到表彰推广整个实践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要求承担实践项目的学院高度重视,由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牵头,组织实施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选聘思想品德好、组织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社会实践指导老师进行全程指导。加强社会实践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制定安全预案,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与参与者签订《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个人安全责任承诺书》。

1.2实践成果

政府部门调研和化工企业现场调查表明,竹埠港地区28家化工企业已全部签订了关停迁协议,其中26家已全面关停或迁出湘潭,2家将于年前迁至九华开发区。关停迁将显著提高节能减排效果,全年共减少用电约4000万度、用煤约30万t,减排废水约160万t、SO2等废气约70%,减排重金属镉约72kg、铅约1kg、铬约2kg。关停迁后,许多企业的化验室或生产现场还存放有部分化学试剂或原料,遗留有大量的化工废液及废渣,原材料、化学试剂的包装物、空试剂瓶,存在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尽管如此,在关停迁过程中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及环境污染事件和群众性事件,企业与政府精诚合作,较好地解决了所有相关人员的安置问题。实践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调查情况。实践结束后,通过团队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社会实践报告、DV展播、图片宣传等形式,宣传所取得的实践成果。

2与专业相结合的研究生社会实践研究

2.1内容专业化

内容专业化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专业化能结合专业策划社会实践主题,建立较好的社会实践基地和团队,加强社会实践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依靠专业优势开展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也能让师生充分体验走出校园、深入基层的精彩。在精心组织、认真督导、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时代要求,变活动的简单组织为工作的专门研究,使社会实践常做常新。

2.2场所基地化

场所基地化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基地化能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努力寻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能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出发建设校企合作、政校合作、地方共建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密切地方关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多方共赢。能将社会实践基地与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基地、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相结合,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和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2.3经费多元化

经费多元化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除学校的专项资助经费外,要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筹措经费,支持研究生社会实践。因此,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充分挖掘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积极组织策划能为地方建设做出贡献的服务项目,争取政府投资,为社会实践和地方经济建设助力。要充分发挥师生特长,根据师生专业优势找准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项目,解决因经费不足制约社会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的瓶颈。

2.4运行项目化

运行项目化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项目化能针对某些具体问题开展研究、提供服务,可以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民生问题出发,将产学研发展与调研成果相结合。能使实践内容与专业紧密结合,实践目的明确,实践形式丰富,实践经费充足。能满足服务研究生与实践单位的双重发展需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用和职能的有效途径。

2.5管理机制化

管理机制化是提升社会实践效果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实践活动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为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进行和均衡发展提供保证。研究生院不仅对从主题征集、立项评审、活动开展、成果评估到表彰推广整个社会实践过程管理有明确的措施,而且对承担社会实践项目的各培养学院有具体的要求。使社会实践真正达到帮助广大研究生了解基层需求,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奋发成才的目的。

2.6成果社会化

成果社会化是发挥社会实践作用的重要手段。社会实践能全面提升团队合作精神、思想修养和综合素质,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实践育人的作用。同时,社会实践所取得的成果,能为地方政府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职能。

3结语

社会实践的安全预案范文6

[关键词]社会实践;重点团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4-0050-03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了解社会、锻炼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及增强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进行研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对策与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点团队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验不足导致效率不高

由于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一般只有三到四年,前一年参加过实践的同学,第二年可能就面临着毕业,所以团队人员几乎年年是新手,普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再加上当今的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普遍较少,对于如何在校外组织活动、开展活动,如何与人打交道等,几乎都处于空白期,他们虽然对实践活动充满热情但对活动本身知之甚少,从而导致整个实践活动从策划到人员培训到活动过程中的灵活调整都面临诸多问题,给带队老师增加了负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活动的效率。

(二)人员结构复杂导致专业程度不高

校级重点团队的成员的来源一般是从全校范围内征集或是二级学院(系部)从本学院征集而来,人员的年龄结构、年级分布、专业背景、社会经历等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在短期内让团队形成战斗力,开展既能体现专业特色,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活动,是个充满挑战的问题。活动能否成功开展,队员的素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考虑到活动便于开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性专业所学能否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让学生在奉献社会的同时,能够锻炼自我,而团队成员的复杂性影响了这一目标的达成。

(三)时间短导致活动开展不充分

由于暑假的时间只有两个月左右,加之活动的策划、人员的培训和考虑的学生的休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一般都控制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在学生经验普遍缺乏的情况下,除去学生在活动中适应的时间和最后总结的时间,整个实践活动的有效时间非常有限,再加上暑期天气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整个实践活动能否按照既定计划有效开展,是个很大问题,甚至出现“轰轰烈烈出门,寥寥草草结束”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活动既定目标。

(四)人员数量有限导致影响力不够

由于经费的限制和指导老师不足等问题,各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数量普遍不多,一般一个系部(学院)组建一到两支队伍,学校层面组件一到两支队伍,考虑到经费开支和安全等现实情况,每支队伍的人员规模也基本控制在10-15人左右。因此,一所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的队员的总人数,只占到在校生人数很少的一部分,这样的人数规模,使得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重点团队的实践活动中去接受锻炼,同时也削弱了整个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校园影响力。

二、加强重点团队过程管理的意义

破解重点团队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团队的过程管理,提升团队的运行效能,是个重要的突破口,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重点团队的影响力

一所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如何,主要体现在它的重点团队在活动组织和宣传工作等方面做得如何。重点团队是学校重点投入的团队,是师生广泛关注的团队,是活动目标高度凝练,目标高度明确的团队。加强对活动团队过程的充分管理,提高活动效能,把活动做实做好,在此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带动提高学校各个层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师生、社会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关注度,进而提升整个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二)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重点团队的示范作用

重点团队是一般团队和其他团队学习的榜样,加强对重点团队活动过程的管理,科学、有效、充分的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及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活动方法,提高活动的效能。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沟通平台,组织各实践团队在群中定期交流,可以推动其他团队的工作开展。同时,实践活动结束后,对重点团队的工作进行总结,可以为来年的实践工作提供重要的经验参照。重点团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标杆、是发动机、是经验播种机、是领头羊,也是宣传典型。

(三)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重点团队的工作效能

如何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实践目标,较好的完成实践任务并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提高工作效能是重中之重。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能,管理出成绩,唯有加强对整个队伍的活动过程管理,根据活动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调整工作思路,调整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及时做好与各方面的沟通,才能提升效率。反之,一味地按照活动计划开展活动,遇到新问题不能及时调整,将使活动成效大打折扣。

(四)有助于进一步锻炼大学生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锻炼,不仅是活动内容本身对学生的锻炼,更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活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遇到新情况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沟通等能力的综合锻炼。加强对活动过程的管理,提醒、引导学生提前发现问题,自主有效解决问题,及时反思问题,学习运用集体智慧推动活动有效开展,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

三、加强重点团队有效管理的对策

(一)优化顶层设计,凝练实践活动主题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尊重规律、统筹推进、注重实效。对活动主题、实践内容、具体形式、方案优化、成果呈现等均需从源头上科学谋划、系统设计。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团中央到各地团省委、团市委都会下发专门的活动通知,对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的内容安排及活动要求作出相应的指导,各高校也会根据文件精神下发符合本校实际的活动通知方案。如何既科学充分的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又能合理的结合学校特点拟定活动主题,做好顶层设计是重中之重。设计者一要吃透上级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的内涵实质,把握好当前社会大背景下,国家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整体要求和期待,真正做到党有号召团有响应,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二是把握好本校的实际,既要有一般性的文化类活动,又要体现学生的专业特点,同时要体现服务社会,真正做到在服务社会中锻炼专业所学,实现互利双赢。

(二)严格成员选拔,优化团队成员素质

重点实践团队承担着比普通团队更高的目标任务,对成员的选拔就变得至关重要。首先,在选拔方式上要拟定科学的选拔方案,既能够选拔出适合的队员,又能够紧密契合“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活动宗旨,不能只选择活动经验相对丰富的学生干部、社团干部,还要兼顾普通同学,把渴望实践、追求进步、乐于奉献的同学要选拔进来。要让团队既包含活动经验丰富的学生干部,又包含追求进步的普通同学,人员构成既有利于增强团队整体素质,又能起到锻炼队伍的目的,同时还要针对活动场所的特征、活动本身的特点等,考虑好男女生的性别比例。要草拟好选拔方案,制定科学的选拔标准,组建专门的选拔队伍,做到学校层面的重点团队面向全校征集选拔、各系部的团队向所在系部全面选拔,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把能力强、乐于奉献、可以塑造的优秀队员选。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实践技能

拟定了具体的实践方案之后,要按照总的任务量和时间安排,拟定具体的活动日程表,把活动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或者每一个可以预料的时间段,按照活动设想对队员进行培训。在培训师资的安排上,既要有理论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授课,又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同学现身说法,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有具体的活动操作培训又要有工作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在培训人员的针对性上,成员既要有各自的工作分工,又要有集体的密切合作;在活动拟定上,既要有正常的活动方案,又要有应急预案;在培训安排上,既要有教师讲课,又要有交流讨论和提问。一般来说,短时间的培训在技能提升上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在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和工作思维方式和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上,作用明显。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确保实践过程中的人生安全。强化责任意识、实化安全措施,做好安全预案,同时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教师指导作用,校院分层多措并举推进安全培训和思政指导,确保实践活动安全有序开展,一旦安全出现问题,活动将功亏一篑。

(四)及时总结调整,提高活动效率

活动进行过程中,会出现与计划变化很大的情况,甚至完全不能按计划进行,队员的情绪和信心也会产生波动,受到影响,因此指导老师要及时发现苗头,随时进行修正。由于队员是从全校或系部选拔过来的,无论师生之间还是队员之间都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在队伍建立之后,指导老师要引导队员从队伍中推选出一位工作积极、责任心强、能够服众的学生负责人,尽量避免教师指定,要引导学生自己推选,活动开始后,教师只负责活动整体思路的确定和活动规范的管理,学生之间的协作、分工包括日常用餐、起居安全纪律等,都可以有学生负责人进行协调,指导教师只负责听取汇报,判断是否可行,是否进行修正等。在活动开始的前几天,要每天晚上定时召开工作总结会,每位队员都要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发言,指出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和学生们一起商议对策,提出第二天的工作方案,并连夜准备。同时要求每个队员在工作开始的前几天,每天发送书面的工作总结给指导老师。活动逐渐进入正轨之后,总结会等就可以在用餐时进行解决,无须专门开会、天天写总结。随着活动的推进,师生关系、队员关系更加熟悉,队员的纪律意识可能会出现波动,对活动的准备可能会出现松懈,这个时候指导老师要及时发现苗头,巧妙制止,防止活动中出现人员矛盾,防止活动虎头蛇尾。

(五)充分利用资源,挖掘活动潜能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既是一种自我锻炼活动,也是一种志愿服务活动。由于重点团队的人员少、服务时间短等系列客观问题,如何在较短实践能让实践活动起到的作用最大化,如何让活动的影响最大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资源。要建立团队的“qq群”或“微信群”,就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随时交流讨论,同时要建立兄弟团队指导老师和团队学生负责人的交流群,互通有无;二是要加强所在地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在实践和服务的工程中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听取对方的想法,双方共同协商推进工作,当团队工作有新的想法时,要主动提前和当地人员及时沟通想法,争取支持,争取对方提供帮助;三是发挥好队员的朋友圈优势,在活动中,特别是扶贫、支教、捐赠类的活动中,在服务队自身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借助自身的人脉资源优势,在自己的朋友圈、学校的工作群中做适当的实际的宣传发动,引起关注进而获得人力和财力的帮助,但是涉及到财和物的时候,要在活动进行工程中向捐赠人呈现开支清单和物品去向,避免产生误会和纠纷。这样在借助外力的同时,既增强了活动的宣传力度,又推动了活动开展,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