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预案

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预案范文1

一、充分认识环境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环境安全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发展、事关长远的重要工作,是环保工作的最基本内容和最底线保障。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环境安全防控工作,不断加大环境应急管理投入,强化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全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推进。特别是今年,面对邳苍分洪道砷污染事件的严峻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环保系统积极采取措施,妥善应对环境突发事件,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强化环境安全防控能力建设。截止目前,共排查企业10941家,存有环境风险隐患企业2856家,关闭取缔615家,限期治理442家,初步建立了环境风险防范机制。

二、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隐患数据库。在开展的环境风险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坚持反复查、查反复,进行再排查、再整治,切实做到排查整治“乡不漏村、村不漏巷、巷不漏户”,全面掌握环境风险隐患信息,建立隐患档案和数据库,并纳入环境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落实环境风险隐患整治措施,切实按照“着力改造一批、重点监管一批、限期整改一批、清理取缔一批”的要求,坚决按照整改标准彻底进行治理。结合“12369”群众举报和日常监管检查,对各类环境风险隐患发现一个、彻底整治一个。及时组织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回头看”活动,落实后督察措施,确保排查到位、整改到位。建立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实行隐患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实行“排查—评估—审定—治理—验收—监管”的环境风险隐患监管模式,进一步加强对涉重金属和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日常监管和后督查,监督指导企业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对隐患突出而又不能有效整改的,要报请当地政府实行停产整治或予以关闭。

三、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强河流控制断面水质监测、污染源特征污染物监测,重点加强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和能力建设,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各县环境监测站都具备了29项基本水质指标的监测能力,市环境监测站具备了100项以上水质指标的监测能力,要进一步优化监测方案,合理布置监测点位,充分发挥监测预警作用。严格落实有毒有害物质三道监控防线的监测预警。督促所有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配置必要的监测设备,开展企业排污监测,建立企业环境监测制度,实行企业排污超标预警机制。在增设的两条有毒有害物质监控防线上,认真执行每月监测三次的要求,严格落实监测预警制度。充分发挥在线监测作用,进一步扩大在线监控范围,将具备安装在线监控条件的企业逐步纳入在线监控,并与监控中心联网运行。严格执行数据会审制度和监测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分析重点污染企业、污水处理厂、出境河流断面的实时监控数据,异常问题要立即研究落实整改方案,出现严重持续超标的、可能发生污染事故的,立即上报。另外,冬季灰霾天气多发,容易对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要加强大气环境风险源集中区域的大气环境监测,建立大气环境监测预警网络,一旦出现连续污染情况及时启动大气污染预警,采取特殊措施降低大气污染物浓度。

四、推进环境安全全过程管理。重点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和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继续严格控制和限期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及生产工艺。凡是存在严重环境风险而又不能有效落实管控措施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已经审批的不得投入试生产,必须严格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方可投入生产。还要把环境风险评估与落实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将企业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和特征污染物监测能力作为环评验收的基础条件,具备相关要求方可通过验收。要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严格执行环境监察“三级联动”制度,出现在线监控超标、违法排污等行为环境监察机构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并将查处结果及时报送,与省厅搞好衔接。要对号称“零排放”、“废水循环利用”的类似罗庄天正氨基酸厂的企业进行重点检查,深入地查一查是否存在暗管偷排等违法排污行为。充分利用“12369”等群众渠道,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严厉打击土小污染企业。

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预案范文2

汛期将至,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促进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各村、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超前防范、未雨绸缪,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切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早谋划、早准备、早行动、早预防。对本村本单位可能由暴雨、台风、雷电等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明确重点防范区域,制定有效防范应对方案和措施。要认真总结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自然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二、切实做好汛前和汛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村、各单位要结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对本辖区重点企业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消除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非煤矿山企业要将防范暴雨、洪水灾害作为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要检查排水系统、截水沟、边坡稳定性等情况;建筑施工企业要重点检查施工临时宿营区安全、现场排水、边坡基坑支护、脚手架工程、施工用电等情况;其它单位都要结合实际,搞好检排查工作。安全检查要建立档案,做到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责任、时限、经费和预案“五落实”,尤其要做到能整改的立即整改,能除险加固的立即除险加固,一时难以整改或施工的要加强防控。

三、切实增强汛期生产安全事故防范能力

各村、各单位要结合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对重点防范部门和企业有关人员全面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熟悉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特点,掌握防控措施。各企业要结合安全隐患治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增强企业预防事故的能力。要结合防范工作重点和安全风险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修订和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确保应急预案有效管用。

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预案范文3

(一)自然灾害方面: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乡、村干部提前充分准备下,通过组织管理、预案完善、落实责任、强化检查、消除隐患等几个环节的努力,基本做到未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安全事故方面:一是群众安全意识增强;二是安全生产、消防等基础设施健全;三是隐患整治彻底。

(三)公共卫生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作预案,做好物质储备,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

(四)社会安全方面: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种突发安全事件以及在重点项目建设中的不稳定因素,做好政策法律宣传,及时化解矛盾。

(一)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

全乡已完成1个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即《__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8份专项应急预案;村、学校等各类应急预案9个。建立建全应急队伍,并适时组织演练,这些应急预案明确了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程序以及应急保障措施,保证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高效有序。

(二)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

全乡已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办公室、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火指挥部、灾害应急救援等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了职责分工。初步建立了快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

(三)应急预警机制基本完善

我们建立了可联动的预报预警监测等网络,先后建立了综治维稳、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公共卫生等信息队伍。基本上做到联得上、出得去、处得好。

(四)应急队伍建设初具规模

组建培育了乡、村、组三级综合应急队伍,建立了20支应急分队,成立了综合治安、防洪防汛、卫生安全等专业应急队伍10支。

(五)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得到加强

我乡一直坚持以“防患未然、平战结合、加强储备”的原则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目前,建有器材室一个,全乡应急救援物资、基本生活物资、抢险物资等储备相对充足,应急物资的生产、加工和调度能力有保障,基本上可以满足应急需要。

(六)应急培训宣传进一步落实

积极开展了应急知识宣传月、宣传周活动,免费发放应急知识手册1000余份,大力开展应急管理培训。

(一)主要目标

根据上级工作要求结合__乡实际,为做好“十三五”期间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我乡将重点关注、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

一是加强自然灾害防控。我乡将进一步增强应对恶劣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灾害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是做好交通安全。重点加强车辆安全管理,确保乘车安全。将和卡房坡交警队协调合作,做好违章车辆的查处和管理。加强摩托车管理,引导车主购买保险。加强交通法规宣传,倡导出行讲法律、讲文明,创造良好的交通秩序

三是确保公共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大。食物中毒防控难度较大,突发动植物疫情风险增加,学校、群体性聚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然是防控重点。我们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作为公共卫生安全的重中之重,加强监管力度。

四是维护社会安全。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非传统安全威胁有所上升。侵财犯罪、恶性暴力事件、犯罪、青少年犯罪问题依然是管控重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问题可能成为的主要诱因;民族、宗教等对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为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主要有四点措施:一是建立功能齐全的预测预警体系;二是建立畅通的应急信息交换平台和应急信息收集、监测网点;三是建立人员整齐、设备精良的应急救援队伍;四是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度

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预案范文4

关键词:企业安全;环境应急;风险构成;管理策略

所谓“企业环境应急管理”,指的是企业经过主动的环境排查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进行鉴定,同时结合企业环境风险的种类、特点来分析企业承受力、控制力,最终落实应急预案并构建管理体系,由此不难看出,企业环境应急管理的意图是主动防御风险。

1企业环境应急管理概述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时也是自然和社会的主体,在生产、运输、存储、销售等诸多环节中,有很多涉及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最为典型的如危险性化学品、易燃易爆产品等。必须针对所有的流程进行有效监控,对可能引起环境危害事件的隐患给予高度关注。尤其在我国一些特殊企业中,企业环境风险的判断是基于产品类型,以及企业申报在环保部门的备案情况,任何一种潜在危险因素的存在,都需要相应地解决对策,这其中包括消防、防疫、防毒等多个方面。由于申报情况和现实情况存在偏差,加上环境监察部门对企业环境风险并不了解(生产原料、工艺、流程等),所以更多地需要企业对自身的安全承担责任;在企业的应急管理中,应该根据自身生产状况,确定环境风险的单元、等级、层次等。

2企业环境应急管理策略

2.1理清应急管理内容

不同的企业环境中存在的安全因素各有差异,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展开应急管理策略研究,并制定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一般情况下,危险化学品是环境风险防范的重点内容,在不同的阶段所产生的危险要素也不同。结合我国环保部门的相关政策,管理内容通常可以通过影响对象来进行划分,例如废水、废气等;环境影响往往不是某一种情况产生的,其影响也是多重的,应该针对某些风险因素进行多程措施制定,建立一个牢固的防范体系。就目前来说,我国企业环境中危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毒害气体泄漏事故,在构建防范体系的过程各种,也应该围绕这些内容展开。例如,布置气体泄漏测试仪、探测器,设立紧急事故应急池,避免一些污染物发生外泄;例如,一些有毒液体必须严格的密封保存,一旦发生洪水等现象,很容易导致毒液泄漏,造成水体污染和人身伤害。

2.2建立应急管理体系

体系建立主要是从管理方面入手,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环境风险的防控措施,提高企业环境应急管理的水平,这其中制度是最重要的环节,是维护体系的重要手段。结合我国当前企业中存在的环境危害问题,制度主要包括制定、编写两大部分。2.2.1制定环境应急管理制度制度内容包括应急目标、环境风险排查、定期监测、突发环境报告和处置制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等。需要注意的是,管理制度绝对不是独立存在或成为体系的,在制定目标之后,要加强彼此的关联性,才能实现制度的“完整性”;简单地说,排查制度和监测制度必须挂钩,进而实现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等,通过不断的加强联系,最终实现环境应急预案的相关资料整理,如档案材料、台帐资料等。2.2.2编写环境应急预案很显然,应急预案是针对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一种预防计划,那么它的编制也是体现出一定的预测性特点。在形式上,应急预案的编写是根据工作需求、制度要求和规章制度展开的,在编写的应急预案中应该分配好相应地的部门职责,落实到个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应对。

2.3储备应急管理物资

在确定目标、找准方向和制定措施的基础上,必须做好相应地物资准备工作,这也是基础保障。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就需要实实在在的资源发挥作用,如防火设施、防毒设施等,否则会演变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如应对火灾现象,不仅要准备充足的灭火装置,还要结合燃烧性质预备沙土、隔离等材料,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如切断火源、割断危险源等。

2.4打造应急管理队伍

人员素质决定了应急工作的成效,企业应该定期针对企业人员进行演练和培训,尤其是环境应急操作的关键人员,不仅要落实到位,还要具体到人,促使每个人各司其职,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实现快速就位。打造应急管理队伍除了提高人员水平之外,还应该借助环保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力量,在现实中提高演练的真实度,参考突发事故的真实度展开训练。

3结语

应该说,企业环境应急管理的开展是基于人员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多方面的综合体。要杜绝真正环境风险,除了做好与环保部门、安监部门的沟通,更重要地是主动寻求、探索,深度挖掘自身还没有发现的隐患问题。同时,可以借助一些社会专业结构的力量,扩大环境安全检测的范围,寻求民众监督的帮助。总体而言,提高企业环境应急管理能力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财产的重要举措,也是一种有效地自我监督途径,更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范娟,孟扬.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2012,09:7-10.

[2]曹兴,薛丽洋,马寅,倪泓萱.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初探[J].甘肃科技,2014,22:54-55+34.

[3]张玲玲.企业环境应急管理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5:134-135.

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预案范文5

第一条 为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危害,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恢复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与辐射事故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按照核与辐射相关规定执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有关规定执行。

造成国际环境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涉外应急通报和处置工作,按照国家有关国际合作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应当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指导、协助、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

相邻区域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开展跨行政区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合作,共同防范、互通信息,协力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第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履行下列义务:

(一)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

(三)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

(四)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演练;

(五)加强环境应急能力保障建设。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并对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第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公众参与,增强防范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知识和意识。

第二章 风险控制

第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确定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第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和技术规范,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

前款所指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应当包括有效防止泄漏物质、消防水、污染雨水等扩散至外环境的收集、导流、拦截、降污等措施。

第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及时发现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对于发现后能够立即治理的环境安全隐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对于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治理,可能产生较大环境危害的环境安全隐患,应当制定隐患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现场应急预案,及时消除隐患。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要求,开展本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分析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提高区域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企业事业单位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抽查或者突击检查,将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且整治不力的企业信息纳入社会诚信档案, 并可以通报行业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有关金融机构。

第三章 应急准备

第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按照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撰写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问题,并根据演练情况及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

第十六条

环境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建议本级人民政府依法及时公布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收集系统,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收集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并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交流与合作。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值守制度,确定应急值守负责人和应急联络员并报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培训纳入单位工作计划,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等信息。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从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及具备条件的市、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环境应急专家库。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环境应急处置救援能力建设。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配备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装备,提高重点流域区域水、大气突发环境事件预警能力。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储备必要的环境应急装备和物资,并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第四章 应急处置

第二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当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切断或者控制污染源以及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事发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应急处置期间,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服从统一指挥,全面、准确地提供本单位与应急处置相关的技术资料,协助维护应急现场秩序,保护与突发环境事件相关的各项证据。

第二十四条 获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事件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规定的时限、程序和要求,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五条 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事件发生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相邻区域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向相邻区域人民政府通报的建议。

第二十六条 获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排查污染源,初步查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污染物质及数量、周边环境敏感区等情况。

第二十七条 获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开展应急监测,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监测结果。

第二十八条 应急处置期间,事发地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事件信息的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

第二十九条 突发环境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事发地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停止应急处置措施。

第五章 事后恢复

第三十条 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总结、评估应急处置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并向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影响和损失等评估工作,并依法向有关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事件调查,查清突发环境事件原因,确认事件性质,认定事件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参与制定环境恢复工作方案,推动环境恢复工作。

第六章 信息公开

第三十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便于公众知晓和查询的方式公开本单位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开展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及处置情况,以及落实整改要求情况等环境信息。

第三十五条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认真研判事件影响和等级,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信息建议。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向社会公开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等环境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环境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定期向社会公开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级别,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应急处置概况等信息。

第七章 罚 则

第三十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已有相关处罚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企业事业单位未按要求执行停产、停排措施,继续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实施查封、扣押。

第三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确定风险等级的;

(二)未按规定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的;

(三)未按规定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的;

(四)未按规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培训,如实记录培训情况的;

(五)未按规定储备必要的环境应急装备和物资;

(六)未按规定公开突发环境事件相关信息的。

第八章 附 则

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预案范文6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和谐上安乡”建设推进。

(二)工作措施

1、做好水利工程防灾减灾工作。一是对全乡水库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工作台帐,编制好防洪应急预案。二是落实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责任制。防洪应急预案由乡应急办负责管理,各村(居)水库的防洪应急预案由所在的村(居)负责制定,乡领导班子成员负责督促落实。三是及时排查消除水利设施隐患。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的原则,认真开展水利工程的汛前安全检查和除险加固工作,认真制定年度汛期防洪调度方案,落实水库防汛抢险队伍和抢险物资。四是提前做好水利应急工作。确保在乡域范围内发生水利工程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时,依预案高效有序地开展救灾和做好遇险群众转移工作,抢险队伍迅速进入抢险现场进行抢险,确保水库、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加强农业风险监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监督,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及时做好农业预防预警工作。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报,加大检疫监督力度,预防疫情扩散,防堵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建立和健全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强化安全生产措施,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三是加强对有害生物专项防控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动植物防疫长效机制和疫情监测预警网络,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新理念,全面落实有害生物防控措施,保障农业健康发展。

3、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一是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并专门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全面研究部署、精心组织开展工作,与各村、学校、企业、等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认真抓好层级责任落实,有效督促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二是广泛深入开展安全和平宣传教育活动,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使广大群众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知识技能。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法。组织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等职能部门组成安全检查小组,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特别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要加大工作力度,对乡辖区的企业、商店进行一次地毯式的全面彻底大检查,将发现的隐患勒令有关单位和部门彻底整改。并落实具体人员进行管理,确保全年里不出现较大的事故和安全隐患,保证国家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4、抓好森林防火工作。一是及早部署森林防火工作。进入森林防火期,及时召开全乡森林防火工作会议,部署落实森林防火各项工作。二是狠抓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按要求对现有的森防基础设备、设施进行更新、补充、完善,改善办公条件,提高林火监测水平。三是重点抓好野外火源管理。在高火险天气和重大节假日期间,加强巡逻值班,组织人员到重点火险地段、山火易发地段、偏僻边远林区巡查。四是做好扑救森林火灾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并落实扑火预案,加强扑火队伍的建设,乡森林扑火队保持30人以上。五是加强森防信息沟通联系。严格执行火灾报告制度,在防火期内坚持24小时值班,加强值班调度,及时处置各种森林火险信息。

5、切实加强卫生应急机制建设。一是举办重大活动时,要制定卫生专项预案,为确保各项重大活动的安全提供保障。二是组织规模适度的综合演练。不断强化卫生部门的应急意识,时刻保持临战状态。三是大力加强卫生应急宣传教育。通过拉横标、出墙报发放小册子等向公众介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危害以及应对措施,增强广大群众的危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及时向群众公布预警信息和灾难发生实情,避免和减少社会上的猜测和不良传闻,维护社会稳定。四是进一步加强人禽流感、鼠疫、不明原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监测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狂犬病防制工作,切实提高疫情监测和报告的敏感度。

6、提高社会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是完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上安乡司派出所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不同任务,组织制定和完善重大节假日和各级重大会议各项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行动预案。二是抓好应急演练。按要求加强应急处置演练,分别举行处置、治安灾害事故应急演练。

7、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加强牲畜口蹄疫免疫工作。对全乡生猪、牛、羊等家畜实行强制免疫。规模养殖场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春、秋两季对散养家畜实施集中免疫,对新补栏家畜要及时补针。二是加强禽类、生猪免疫工作。实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常年免疫、月月补针的免疫程序;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合格率达到90%以上。

8、进一步做好全乡消防应急管理工作。一是制订火灾应急预案。编制上安乡重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图、重大火灾事故分级标准、应急响应程序等内容,便于应急操作实施。二是加强模拟训练。充分利用模拟训练设施开展以火灾、泄漏、爆炸、交通事故以及其他灾害为内容的模拟训练,加强协同演习。

(三)工作要求

按照《上安乡应急管理预案》的工作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抓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把应急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进一步充实应急办的工作人员,确保指挥责任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强化应急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网络。

2、加强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乡乡应急管理预案,引导和指导单位特别是学校、供电、卫生院、各村(居)委加快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落实好应急管理预案;要求各村(居)各单位落实好人员,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3、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调整充实应急突击队力量,确保应急突击队成为一支应急管理工作的生力军,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加强合成演练,确保在处置应急事件行动中能互相协调配合,迅速高效开展处置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