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安全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地安全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地安全预案

建筑工地安全预案范文1

为深入进行建筑农民工的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农民工自我防范能力,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省农民工权益保护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42号)、《关于推进我省开展建筑施工领域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意见》及《关于加快进行全省建筑工地农民工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苏建管综(2008)39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快进行我市建筑农民工的安全知识教育,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切实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建筑工地安全教育是一项重要工作。教育对象为从事一线生产操作的建筑业农民工,重点是新进场、新上岗、新转岗的农民工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各市建设(建筑)行业主管部门按照材、统一授课时间、统一证书的要求加强对建筑工地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工作,教材使用省建管局组织编写的《建筑农民工读本》(通用)和《*省建筑农民工安全施工生产常识》(专业),并结合典型事故案例进行教学。必须保证每期8课时的安全教育时间,提高教育质量。

安全教育主要依托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进行,对不具备或尚未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的工程项目,由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创造条件组织农民工进行安全教育。

二、认真做好考核登记工作

每期安全教育工作结束后,由有关企业农民工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参加安全教育的农民工进行考核,各辖市(区)建设主管部门和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负责监督检查,考核情况请各辖市(区)存档备查。考核合格的农民工,由各辖市(区)填写《*省农民工安全教育合格人员名册》(见附件1),上报至“*市建筑施工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评选优秀农民工学校和文明工地的重要条件。

三、加强市场监督工作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上海市强化措施推进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作为政务情况交流,指出“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已成为当前解决农民工劳动安全问题、保护农民工根本利益和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一项紧迫任务”。*省政府第42号令第十六条规定“建设等部门应当将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和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作为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第二十四条规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农民工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

建筑工地安全预案范文2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深基坑;围护;施工;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各类高层建筑结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地下室施工中的深基坑维护,这对整个高层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中深基坑围护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中的深基坑围护特点

建筑行业的崛起使得高层建筑必然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大趋势,从实践来看,高层建筑工程通常具有基础埋深大、相邻建筑多以及作业场地相对比较狭窄等特点,因此深基坑围护或支护作业中经常会面临一系列的复杂问题。第一,为有效确保高层建筑地下室深基坑施工操作的顺利完成,保证基坑外部的土体不发生位移,附近的建筑结构及相关设施不因深基坑开挖活动而影响其正常运行和结构自身的的稳定性与实用性,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做好开挖过程中的围护和支护作业;第二,深基坑围护过程中,尤其是开挖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地下水渗入、雨水灌入等问题,此时一定要运用合理的处理手段对雨水和地下水进行处理,以免对地基造成影响。随着深基坑的开挖深度不断增加,施工现场的面积也在不断地减小,地下水处理过程中将面临一系列非常棘手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适应狭小场地、边坡较为稳定的沉井止水法以及井点降水法应用非常的广泛。深基坑开挖的范围具有高压缩性的深厚软土层,通常情况下,基坑围护工程采用的是抗侧向变形能力较差的薄壁空心管桩,而该类桩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原状土产生扰动,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恢复其强度,因此围护作业仍需考虑对工程桩造成影响。

2、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拟建位置的周边都是居民区,其建筑面积超过70000平方米。该高层建筑有一层地下室,地上部分是5至15层,均为钢筋混凝土建设结构;基坑的开挖深度大约在4—8.5米之间,而且基坑的一侧有一条小河,其他两侧分别是市内道路和居民区,整个基坑的开挖面积大约为20000平方米,开挖土方大约16万方。

3、基坑特点:

从整体上来看,该基坑工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基坑的面积非常的大,难以采用一些刚性较好的内支撑围护体系对其进行施工。基坑位置处在砂质粉土层上,水压相对较大、水量丰富,而且电梯井位于该层,其深度大约为8.5米,尺寸是8×10米;该基坑的周边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多为主干道、水和煤气管道、电线杆以及通讯电缆等,而且与居民区紧邻。

从该基坑围护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看,降水部分可选用自流深井须穿透底板,同时要注意降水完毕后须对空洞填实。施工现场地下水的类型浅部是孔隙性的潜水,下部分砾砂中多存在着有孔隙的承压水,而且水量相对比较大;基岩上有基岩裂隙水,由于裂隙不发育,因此水量相对比较贫乏。场地的地下水位埋深大约在0.5——1.5米的范围之内;孔隙潜水主要是大气降水予以补给,但受季节性的影响,大气降水难以有效控制。

3地下室基坑围护技术选择

3.1 基坑支护方案选择

本基坑的面积非常的大,保证基坑顺利开挖和保护周边环境不受破坏,必须严格控制基坑变形。

(1)悬臂桩支护结构虽具有不影响坑内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的优点,但在本工程中,悬臂桩支护结构要求插入深度大,配筋多,变形大,无法满足基坑安全要求。

(2)为控制排桩结构变形,可采用排桩+锚杆方案。桩锚支护工艺成熟,经济可靠,能有效控制结构变形,但在本基坑一侧有一条小河,不适宜采用此种方案。

(3)地下连续墙既可作为上部建筑物地下室外墙,亦可兼作基坑开挖时基坑挡土、截水、防渗等临时性防护结构。但其工程造价非常昂贵,因此该基坑不推荐采用地下连续墙。

(4)本施工方案综合考虑业主对安全、工期的要求,对本基坑采用土钉围护的方案。

4、地下室深基坑围护工程具体施工技术

基于以上对工程案例中问题分析,针对基坑开挖注意相关技术的应用以及深基坑降和排水工程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具体分析如下:

(1)土钉围护施工技术

在土钉墙施工过程中,土钉成孔通常会产生一些误差,因此应当对该误差进行控制,以免对整个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实践中,孔深误差不能超过50,土钉保护层的厚度应当大于30,土钉位置的误差不能超过100。当土钉成孔后,马上要将土钉安设好,以防出现坍孔现象。在该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土钉的规格是Ф18,而且要保障钢筋的平直度、不能生锈,每隔1.5米就应当安装一个定位器。土钉孔中的注浆可选用M10型号的水泥砂浆,注浆开始后其压力一般不能低于0.5Mpa,整个注浆操作过程中应当保持缓慢,以保证其充盈系数在1.1以上;同时,喷射砼的强度以C20为宜,采用普通的硅酸盐水泥即可;喷射砼选用的干喷法,分为两层进行施工。第一层喷射的混凝土厚度在30——50毫米时,即可成孔、安装土钉和钢筋网片绑扎;第二层混凝土的喷射直至设计厚度为止。混凝土喷射过程中,应当根据基坑壁中的含水量以及开挖速度,适当地填加 一些速凝剂。当土钉施工首道工序完成并达到预期设计强度要求之后,应当对抗拔进行试验,根据这一试验结果对抗拔力进行全面的设计优化,一般而言,土钉的抗拔力以9KN/M为宜。

建筑工地安全预案范文3

为做好水旱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使水旱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XX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下发XX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暂定)的通知》,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坚决贯彻国家、省、市关于防汛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制定防范措施,强化防范手段,狠抓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措施落实,尽最大努力做好防汛工作,将损失减至最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险情发生后,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成立XX县住建局2020年防汛抗旱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XX 局长

副组长:

XX 副局长

XX 人防办副主任

XX 副局长

XX 副局长

成 员:

XX 城建股股长

XX 建管股股长

XX 质(安)监站站长

XX 建管股副股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局办公室,由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防汛抗旱工作的综合协调,及时传达领导小组发出的应急指令。

三、工作任务

根据城乡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建筑工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房屋建筑工程及涉水工程基础设施施工现场的防洪安全工作,重点水源、城乡供水、污水处理等设施防汛安全检查工作。

(一)加强供水保障,细化完善防汛抗旱供水应急预案。

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做好城市供水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

(二)开展县城区下水管道的排查,及时对堵塞管道进行清淤工作。

(三)加强建筑工地深基坑等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管理。

排查所有在建或停建未回填的深基坑(高边坡)项目以及人工挖孔桩、地下暗挖工程、土石方工程,重点检查以上工程的施工质量,边坡或护壁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沟、坑周边堆载情况,排水措施等。对存在问题的,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并进一步强化对这类工程及毗邻建筑物、构筑物的实时动态监控手段和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四)加强脚手架安全管理。

排查所有内外脚手架、模板支架、卸料平台,特别是加强对脚手架基础、架体结构、拉结点、剪刀撑的检查,严把脚手架施工预案、技术交底和验收关,确保脚手架安全。

(五)加强大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排查所有塔吊、外用电梯、井字架等大型机械设备,重点检查大型机械设备的基础、附墙、拉结点、缆风绳等涉及结构稳定的关键设施。对存在问题的,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四级风时,一律停止大型设备拆装作业;六级风或暴雨时,一律停止大型垂直运输设备作业,保证大型机械设备安全。

(六)加强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排查高处作业情况,重点检查建筑工地“三宝”使用情况和临边洞口的防护情况。对存在问题的,立即予以整改。遇暴雨、六级以上强风,一律禁止进行攀登、悬空露天作业,确保人员安全。

(七)加强工地临时设施安全管理。

排查建筑工地临时工棚、材料仓库、围墙等临时设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做好修缮加固工作,防止坍塌事故发生;对建筑工地出现堵水或内涝的,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对临时设施位于地质条件复杂或可能造成地质灾害地段的,及时报告国土、水务部门,落实防范措施;对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施工现场要及时撤离人员,防范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

(八)加强工地应急处置准备管理。

做好建筑工地应急处置的准备工作,储备应急物资、检查应急设备,组织应急队伍,要确保排水设施、机电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确保垂直运输设施的稳固和防风安全,确保临时用电设施防水防触电的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九)注意及时收听收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及时收听收看市县气象台、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的暴雨、大风、雷电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做好工地防汛工作。

四、职责分工

(一)后勤保障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主要职责:负责防汛抗旱物资调度、协调交通车辆,传达上级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任务、信息等,做好情况汇报和对外宣传;根据上级部署和防汛抗旱实际需要,负责协调、召集、组织本系统抢险队伍,协调相关部门和局属各股室组成防汛抗旱抢险队伍随时待命,确保措施、人员到位。

(二)市政设施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主要职责:加强污水厂区的巡查,确保污水处理厂设施正常运作,加强市政供水设施的巡查防护,及时修复被损坏的供水设施、管道,同时,加强水质监测,确保水厂生产和供水管网安全,防止水质污染。

(三)在建项目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主要职责:根据气象灾害预警级别落实防范措施,并切实做好抢险救灾各项措施的准备工作;监督检查施工现场防汛措施落实情况和现场安全状况,对存在问题的,及时督促整改;及时向各在建工地进行预警;在遇到险情时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抢险,确保应急抢险人员和装备到位。

五、防汛预案

局属各股室要密切注视气象动态。

Ⅰ级汛情:及时了解掌握县城区防汛情况,对建筑工地、市政低洼路段实施重点督查,必要时配合当地组织居民安全转移。

Ⅱ级汛情:及时了解掌握全县住建领域重点灾情,并向县防汛指挥部报告重点灾情及处理动态,配合当地政府及时组织受灾居民安全转移。

Ⅲ级汛情:及时部署全县住建领域安全工作,指挥协调本系统参加抢险救灾服务。

Ⅳ级汛情:及时修复市政损毁工程,尽快恢复城区功能;安排部署全县住建领域恢复重建工作。

六、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灾情或险情,股室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基层先行,逐级抬升的处置方式,在1小时内上报初步信息至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4小时内上报县防汛指挥部进一步核实情况。灾情发生进一步变化,2小时内上报,再由办公室按程序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做好建筑工地和县城区的防汛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工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4小时值班电话:XX。

七、工作要求

(一)各股室要把防汛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

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始终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做到领导有力、预案明确、准备充分、救灾及时,确保汛期安全。

(二)切实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

领导干部要亲临防汛救灾的第一线,靠前指挥,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指挥到位;相关股室要切实做好城市防汛抗旱设施日常检查,认真做好巡检记录,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排除;各股室、中心要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严格落实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并认真做好值班记录。

(三)严肃防汛工作纪律。

严格执行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和应急响应制度。出现灾情险情要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理,第一时间组织撤离人员,确保及时掌握、及时处置汛情灾情。对出现重大迟漏报情况或由于工作失职而造成损失的,要严肃查处,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建筑工地安全预案范文4

为进一步规范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安全使用条件,建立健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安全,有效防范和遏制使用危险化学品引发的各类事故,结合街道建筑工地和城镇燃气行业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全街道建筑工地和城镇燃气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与“三年大灶”有机衔接、同步推进,全面开展建筑工地和城镇燃气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安全的大排查、大整治,切实防范风险和治理隐患,促进全街道建筑工地和城镇燃气领城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主要任务

1、全面摸清涉及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现状。全面摸清相关单位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现状,掌握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品种、用途、使用方式、使用和储存数量等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督促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改,全面辨识使用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建立风险档案并采取有效管控措施。

2、全面整治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存在的隐患问题。在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隐患自查自改的基础上,按照“三管三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开展监督检查,强力推动相关使用单位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突出整治重大事故隐患,将事故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全面强化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要求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对照《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严格落实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对危险化学品的布局、储存和使用条件进行规范,提升全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督查管理,充分运用社会信用体系和联合惩戒机制,压紧压实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

4、全面遏制使用危险化学品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督促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强化“防事故、保安全”的责任意识,着力管控使用环节安全风险,健全完善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执法,倒逼使用单位提升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的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三、整治重点

1、加强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控。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工程参建单位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储存、维护、使用等管理环节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排查乙炔等易燃易爆品,以及油漆、涂料等有毒有害材料在储存、使用、废弃处置等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污染,防范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发生。

2、加强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全面管控城镇燃气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弃处置等各环节的安全风险。建立城镇燃气安全风险分布档案,全面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建设,实现燃气经营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规范化。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针对特殊场所和岗位,加强动态分级管理,落实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实现可防可控,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针对燃气企业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及危害,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和成立应急救援队伍。严格事故信息报告,接事故报告后,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积极响应、组织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重点排查本行业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具体包括:建筑工地储存量达到或超过1吨临界量的乙炔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30吨临界量的液化石油气。并相应建立本地区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管理,并按要求进行备案。完善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保障设备、器具完好,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四、时序安排

从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2月底前)。按照国家、省、市、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总体部署要求,根据任务分工,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全面部署开展全街道建筑工地和城镇燃气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

2、排查整治阶段(2021年6月底前)。通过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主动上报、线索跟踪摸排、群众监督举报等方式,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大排查、大摸底。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紧盯所监管地区、行业、企业和相关单位、场所危险化学品使用情况,推动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全面开展自查自改、边查边改。

3、集中攻坚阶段(2021年12月底前)。督促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认真组织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在使用单位自查自改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开展专项治理,部门联动开展督查检查,“四不两直”开展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重点单位重点企业和重要场所、重要环节安全风险隐患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治理,建立问题隐患清单,逐条逐项整改闭环,确保专项治理行动取得实效。

4、巩固提升阶段(2022年6月底前)。总结推广专项治理行动中好的制度措施,梳理典型经验做法,推荐示范单位和先进典型,及时在全街道范围内推广借鉴。要做好全面总结,充分挖掘制度措施、治理方法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成果,并提炼转化为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导。由建设环保服务中心负责人任组长、安全员等组成专门工作班子。落实责任,精心安排,认真部署,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综合治理取得实效,保障全街道建筑工地和城镇燃气行业涉及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建筑工地安全预案范文5

为了切实做好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做好国庆期间我镇安全生产工作通知如下:

充分认清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切实加强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村、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胡总书记“9•19”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牢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充分认清当前安全生产严峻形势,克服侥幸麻痹心理和松懈思想,认真落实市、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切实加强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村、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切实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各村、各单位要结合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等工作,组织力量深入基层,深入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单位,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督促检查,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监管措施,确保全镇人民过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突出重点行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各村、各单位要突出围绕重点行业,全面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一)全面组织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各村、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市、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继续组织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督查活动,严格督查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实情况及化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二)不断强化交通运输领域的安全检查和路面执法。镇交管站要切实加大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运输企业、桥梁、危险和事故多发路段、人流车流密集路段、事故高发时段的执法检查,以及对大型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工程车辆、中巴车辆、校车等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各类车辆的检查和管理,严厉打击超速、超载、超限、酒后驾车等各类违法违章行为。加强对各类客货运车辆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坚决杜绝交通运输工具带病运行和疲劳驾驶等现象,确保我镇道路交通运输安全。

(三)进一步加大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力度。在国庆期间,公安、消防、安监、交通、水利等部门要组织力量,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对各类商场、市场、客运车站、娱乐场所、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全面检查,督促相关单位认真落实事故防范措施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向乘客宣传安全知识,防止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四)继续加强建筑施工工地、公用设施和节日加班企业的安全检查。各村、各单位要加强对各类建筑工地,特别是小型建筑工地、外来建筑队伍、私人建筑工地和建筑拆除工地的安全检查,特别要重视对建筑工地外来民工居住场所、简易工棚的安全检查,严防工地发生群体事故。乡建站、水利工作站要认真组织对供水、供电、供气等生产经营单位和设备设施运行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节日期间的生产安全。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国庆期间值班值勤和信息上报工作。

建筑工地安全预案范文6

关键词:在建 火灾 识别 对策

1.引言

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一幢28层高正在翻新维修的高层居民楼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58人死亡,火灾系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起火建筑虽不是在建建筑,但当时由于正在进行外墙节能改造,整个建筑完全被脚手架包围,实际等同于在建建筑。而近几年来,国内在建工地建筑火灾事故频发,由此引发笔者对在建工地火灾隐患识别及整治对策的思考。

2.火灾隐患识别

2.1对在建火灾案例进行分析(案例分析法)

本文列举了近年来发生在全国范围内的一些典型的在建建筑火灾的案例。

2004年6月9日,北京市京民大厦施工人员在大厦西配楼游泳馆内焊接二层平台的不锈钢扶手时,焊花引燃一层地面上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起火并蔓延成灾,火灾共造成12人死亡,9人重伤,4人轻伤,22人轻微伤,直接财产损失81.9万元;2005年1月17日15:00许,南京市最繁华地区新街口中山路一高层建筑工地因焊工作业时电焊火花落在下面电梯的油布上点燃易燃油布成灾;2005年6月7日1:53许,上海市江浦路、茭白园路路口,一幢在建高层建筑因电焊火花引燃尼龙护网发生火灾;2005年11月13日2:40许,山西省太原市南内环街正在施工的财富大厦13层发生火灾,该大厦12、13两层被烧毁,据调查,12日晚24:00左右,有工人电焊作业; 2008年10月9日15时59分,位于哈尔滨市经纬街与田地街交叉口处的在建工程“经纬360”高层商服住宅楼双子座A座和4层裙房发生火灾。经查,造成本次火灾的原因是电焊操作不当,引燃该建筑外墙部位聚氨脂硬发泡保温层,蔓延成灾。

通过查阅了大量在建工地火灾案例资料,发现电焊作业引起火灾的占90%左右。

2.2对在建工地火灾隐患调研(专家调研法)

经组织市级以上的公安、建设、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专家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调研,总结分析当前在建工地存在的火灾危险性:

(一)建筑工地火灾负荷大。因工程需要,部分施工现场仍然采用木制等可燃性的脚手架和易燃材料作为安全防护物,特别是装修现场既堆放有大量的可燃性装修材料,部分建筑外墙采用易燃保温材料,又存放有油漆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猛烈燃烧,迅速蔓延。多数工地的办公室、员工休息室、职工宿舍、仓库等建筑相互毗邻,并且这些建筑大多为临时性,结构简易,且耐火等级多为三、四级,有的甚至仅设置一个安全出口,一旦失火,人员难以疏散,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严重后果。

(二)建筑工地防火分隔不到位。一些建筑工地随意堆放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增加了火灾负荷,堵塞了消防车道;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外侧采用的脚手架和安全防护物未及时拆除,占用了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更有甚者,未划分明火作业区,不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擅自在易燃、可燃材料堆放场地以及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实施明火作业,导致火灾发生的机率增大。

(三)消防安全意识谈薄。部分施工单位负责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素质较差,不履行自身消防安全职责。在进行在建工地现场检查时,大部分施工负责人认为消防管理是建设单位的事,与己无关,舍不得投入资金购置必备的消防器材。同时,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程度低,未经过严格的管理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没有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不会利用灭火器扑救初期火灾,不会报警、不会组织人员疏散,自防自救能力较差。

(四)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建筑工地一般都为临时用电,但是用电量大、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违章安装电气设备、私拉私接电气线路现象较为严重,甚至直接将配电装置安装在可燃木制构件上。施工期间,违章使用明火的现象普遍。施工单位氧气、乙炔使用频繁,部分电焊、气焊工作人员无证上岗,保护措施缺乏,存有不清理现场的可燃物或边使用边施工现象。

3.在建工地火灾隐患整治对策

(一)通过改变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整治

施工现场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隐患。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施工工地特别是明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堆场、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设立明显的标志,将火灾危险性大的区域布置在施工现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侧风向。建筑材料尽量采用难燃性建筑材料,减低施工现场的火灾荷载,提高临时建筑的耐火等级且相互间留有必要的防火间距。施工现场要保障消防车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消除堵塞现象;确保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施,不能存在使用安全防护不符合要求的自制配电箱和乱拉、乱设临时用电线路;检查简易建筑等防火措施的落实情况,消除火灾隐患;在建工地消防设施、消防产品、器材等要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不能存在伪劣消防产品和不符合安全规范设置要求现象。

(二)通过改变环境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整治

在建筑行业, 改善作业环境对安全的促进作用应得到足够重视。主要的表现有两个: 一是应注重环境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在消防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中,应有总平面布置图, 使施工现场道路通畅, 材料堆放井然有序, 合理配置水电资源, 不仅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安全风险。二是应重视文明施工。提高文明施工水平, 改善作业环境,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 作业现场不良的微气候、噪声、振动、照明、粉尘等条件,会导致作业者疲劳、烦恼, 引起意识水平下降、反应能力降低而增加事故发生率,还会影响作业者正确感知信息的能力, 酿成错误判断而导致事故。

(三)通过改变人的安全行为进行整治

要对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经常开展灭火演练,要针对本工地项目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要确保职工掌握消防知识程度满足“三懂三会”要求,增强此类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尤其是要针对电焊工等重点群体开展严格的安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焊接作业时要派至少一人监护,焊接作业确定焊接的可行性,配齐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在焊接点附近采用非燃材料板遮挡的同时清理干净其周围可燃物,防止焊珠四处喷溅。

(四)通过改变管理上的缺陷进行整治

在建工程应按照规定办理了消防设计审核等手续,施工现场要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情况,确定各部门、岗位的消防责任人;施工现场按要求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制度、值班制度和消防措施;要根据建筑施工中安装、装修各阶段的特点,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针对人员、材料等消防安全措施情况,要在工地加以落实;还要定期组织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05.01

[2] 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