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闻传播新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闻传播新技术范文1
纵观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科学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科学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也呈现出指数级的变化趋势。如今,数字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对新闻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主体及受众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数字技术在新闻传播中广泛应用带来的影响以及优化方法展开深入探讨。
一、数字技术在新闻传播应用中的重要价值分析
数字化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主要应用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有效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画面和文本是新闻信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属于“双主体结构”。因此,在新闻编辑过程中,新闻单位为保障新闻信息的可视性和真实性,可以通过数字虚拟技术,用计算机来模拟当时没有被如实记录下来的事情。例如,在火山爆发、道路坍陷等灾害事故新闻的报道中,火山爆发和道路坍陷的原理是新闻记者无法用镜头捕捉到的,但是在新闻信息编辑处理中,我们可以使用数字模拟技术进行制作,以此完成对火山爆发、道路坍陷的模拟,从而使观众获得更加直观、生动的视觉效果,并且加深观众对新闻信息的认识程度,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
(二)能够有效保证新闻的现场价值
目前,新闻采编工作主要由新闻记者通过采访来完成。这种方式虽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如今网络和视频技术异常发达,这给新闻采编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需要在利用好原来采访方式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和视频技术进行创新,以更好地做好新闻素材的编辑工作。众所周知,新闻现场是新闻传播赖以生存的时间和空间基础,让观众获得视觉上的新闻“现场”满足感是每个新闻人追求的目标。毕竟人们都存在一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心理,通过现场直播和现场影像播放的新闻传播方式便能够满足观众的这一心理。数字信息传播技术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通过卫星传输数字信号,便能够实现新闻采访环节和播出环节的无缝对接,让人们通过电视、网络等终端设备进行现场观看。所以,数字技术能够有效保证新闻的现场价值。
(三)能够有效保证新闻信息的吸引力
观众是新闻信息的接受对象,因此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想要让观众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首先应聚集并引领观众的注意力,并对观众的“求知”、“求真”心理进行挖掘。但在传统的新闻播出现场,由于现场图像缺失、观众无法参与等原因,观众心理上对新闻信息比较懈怠,也使新闻的吸引力逐渐下降。而将数字技术应用到新闻信息的编辑和传播中来,便能够为观众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也能够利用数字信息平台,让观众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和点评,提高新闻信息的交互性,从而提升新闻对观众的吸引力。
二、数字技术对新闻传播的主要影响
(一)对各种传播媒介的影响
1.对纸媒的影响。纸媒数字化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排版印刷技术数字化,其取代了传统的铅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印刷的效率;第二阶段是采编业务网的建立,这一创举大大提升了新闻采编的速度及针对性,不仅为记者采编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使得新闻记者可以在保留原稿件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稿件,并且还可以将稿件保留下来重复使用;第三阶段是利用数字技术对新闻图片进行缩放、裁剪,并实现了新闻信息的扫描、拍照和多种途径的转发、扩散,这不仅大大提升了新闻的采编速度,同时也让纸媒实现了与新媒体的对接和联合。纸媒数字化大幅缩短了纸媒的出版周期,报社可以同时出版早报和晚报,这又极大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
2.对广播电台的影响。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广播电台的运营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广播电台对数字同步技术以及数字式话筒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如今,国内电视节目制作、接收与传播等都实现了数字化,数字电视的应用也已在国内大范围普及。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在电子媒体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提升我国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还能使国内电视节目在制作与传播上实现与国际电视节目接轨,从而促进我国电视节目受众的国际化拓展。
3.对网络媒介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介逐渐以新型的数字传播媒介的身份活跃在大众视野,它将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目前,国内网络媒介发展势头强劲,诸多传统媒体也加大了与网络媒体的合作力度,并开始着手自主网络媒介的开发和推广。例如,人民网、大众网等都是传统媒介向新媒介发展的结晶,而乐视网、腾讯网、搜狐网等专业网站更是专门开通了新闻网站,实时更新新闻信息,这些都是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成果。
(二)对传播主体的影响
1.对主体工作方式的影响。数字技术的应用,使采写工具的体积更小、存储量更大,不仅携带方便,同时还能完成数字、语言、图片和影像多种信息内容的采写,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新闻采写人员的双手及大脑,让采写人员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新闻问题、被采访人及新闻环境、构思设计上。与此同时,数字工具的隐蔽性更强,更能适合特殊新闻信息的隐性采访,如录音笔、微型摄像机等。此外,数字采写工具还能大大提升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性,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让新闻工作者以更短的时间完成新闻的采写、传输与报道。
2.对主体专业水平的影响。虽然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新闻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升了新闻工作的效率和传播效果,但要快速接受并适应数字技术带来的新闻传播方式、内容和理念的转变,这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也是一项挑战。此外,当下的新闻信息多而杂、真假难辨,新闻记者想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真实、有用的信息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以及良好的新闻素养、端正的态度等,这也是新闻工作者未来要不断提升的职业技能。
(三)对传播受众的影响
数字技术在新闻广播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使受众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以往传播媒介多是单向传播,诸多媒体只能看到受众的接受能力而忽略了他们的传播和创造能力,并且当时也没有供受众与媒体、受众与受众之间互相交流的平台。但数字技术让双向交流成为可能,受众在新闻传播中也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如微博互动、电视弹幕以及短信参与等,都为受众参与新闻传播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三、数字技术在新闻传播中应用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技术人员和新闻记者的交流与协作
新闻传播数字化时代,完成新闻工作需要电脑程序员、新闻记者及数据分析师等人员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容易识别的数据表格、图片影像等形式。因此,日常工作中,新闻记者应加强与技术人员的交流协作,甚至有必要相互学习,不断提升彼此的专业水平,共同努力提升新闻传播的效率和效益。
(二)深度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资源共享
新媒体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新贵。而技术的融合也打通了媒体间的隔阂,为所有媒体提供了新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新闻从采编到传播上的共享。因此,新闻工作者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新闻媒介要加快推进新闻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的优化升级,为资源共享奠定坚实的硬件、软件基础,从而更好地为受众提供真实、生动、及时的新闻信息。
(三)提升新闻信息的可视化、交互化水平
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让新闻有了更加丰富生动的呈现方式,但这也给传统新闻媒体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目前,对于新闻生产者来说,只有简单、快捷、有趣地将新闻信息呈现到受众眼前,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起他们的参与兴趣。所以,新闻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新闻编写方式,增加文字、图片、影像和模拟动画,增强可视性和交互性,以简单、直观的新闻信息吸引受众。
(四)注重对自媒体和用户生成内容的利用
近年来,用户生成内容和自媒体成了媒体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也能从中获取新鲜、丰富的内容。而网络信息平台的互动和分享功能也为自媒体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增强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归属感。总之,社会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新闻报道模式和传播方式,尤其是在突发性事件、灾难性事件当中,社会媒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主流媒体对社会媒体的重视和合理利用,主流媒体应给予社会媒体一定的发展空间、平台和资源,并且做好对社会媒体的引导和规范工作,让它成为新闻传播中的一把利器。
四、结语
数字技术的应用让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们应当正视这些变化,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不断为保障新闻传播的现代化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付宇.浅谈数字虚拟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J].企业文化(中),2012(2):145.
[2]李凯,梁浩明.论“自媒体”的兴起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J].东南传播,2012(2):125-126.
[3]苏林森,马慧娟,张东岳.大数据对新闻生产的影响[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4(03):11-18.
新闻传播新技术范文2
个人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带入到了大数据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化的发展对传统的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新闻数据的采集以及分析等方面影响更大,大数据提升了新闻传播工作的效率,使新闻传播更加快捷迅速。
2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的概述
大数据(bigdata,megadata),又称巨量资料,指的是以多元形式,通过多渠道来源搜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这些数据的数量过于庞大导致无法通过人工的方式将其进行提取并整理、归纳,无法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中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筛选、获取、管理等方式整合成人尖可以读懂的数据信息。大数据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能够依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比如说各种视频、海量的图集以及各种电子表格等不同的数据类型。大数据技术的作用是能够在庞大的数据信息当中高效、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能够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方式将收集到海量的、驳杂的数据信息以及媒体文件进行分析、整理,并将数据进行提纯。
3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及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3.1大数据改变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
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就是体现在数据规模的大小方面,通常情况下的数据量都保持在10TB以上且形式复杂,数据的传播与交互也相当迅速,这些数据也被统一为4V(即数据的体量大,形式多样、价值密底不高、传播快)。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被广泛地运用到了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比如说广告行业、电子商务、金融、以及新闻媒体等行业。尤其是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在保障传播质量与效果的同时也能够让广大从业人员在不良信息的清除方面变得更加快捷、方便。
3.2大数据改变新闻传播的内容
在新闻传播行业中,传统的媒体在排版的规格以及使用的字数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并且经过筛选所得出的信息内容完整立意准确,可是在信息传播量上并不理想,读者并未具备自主选择的权力因此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群的阅读需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无论在题裁上、内容上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丰富的视听效果让广大群众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而且在新闻也变得全面性、真实性,更加贴近广大群众的生活。不同的受众可按照自身的喜好自由选择喜欢的新闻类型或者话题。比如说财经类、娱乐类、军事类、科学类、体育类、国际局势类等等,所有人都能够按照自已的意愿进行自由转发、评论,并实现即时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互动,促进新闻业的可持续发展。
4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发展策略
4.1大数据时代的新闻需要多方配合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完成,就必须要编程人员、数据分析人员以及记者这三方的相互配合才能够实现。三方合作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各种复杂的信息数据转化为记者所能识别的电子表格,在分析过程中配合程序员将表格转化成可视的文字、图片形式。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纸质媒体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各种数字媒体开始强势地进入到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当中,相比较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数字媒体无论是在成本的投入或者在新闻的阅读体验上都具有明显的便捷性,数字媒体不但便于保存,而且阅读的方式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也能够能过移动设备进行阅读。为了能够保障纸质媒体的生存空间,与数字报刊共存、共发展是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唯一方式,而且在业务的推广上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4.2新媒体成为发展焦点
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新媒体也成为了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的重要核心。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让不同媒体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并构建了全新的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当前传统媒体中,电视媒体在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对于电视媒体的从业人员来说,若能够发现自已的潜力并能够将自已的优势进行表现那么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当前的市场需求决定了电视媒体在未来的走向,电视媒体在发展过程中想要顺利地走出困境就必须要摆脱无价值的内容,因此也需要从内容方面着手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机制。
4.3强化可视化与交互图表的运用
网络技术的普及也让电脑以及各种移动终端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必需品,而这些移动设备的普及也将新闻的表现方式变得更加生活化,这也给传统的新闻媒体带来极大的挑战。对于新闻从业人员而言,将简单、直接的新闻信息传达给广大受众才能够保障获得关注度够高。为了适应未来新闻媒体的发展,将新媒体与传统媒进行结合,新闻传播的方式也从单一的群体传播模式开始向着受众之间的交互化、社交化模式方向延伸,不但能够全面性地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而且对于新闻质量也能够有所保障,同时还能够成为广大受众解读一些复杂的新闻信息的一种全新尝试。
5结语
新闻传播新技术范文3
作为培养新闻从业人员后备军的高等院校新闻专业,在此形势下也面临着变革。而且随着新闻职业的升温,各高校也纷纷开设新闻专业以弥补新闻从业人员不足的状况。尤其是在以技术学习为主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新闻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既要区别于本科院校,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专业体系,如何进行专业建设,是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本文拟在以下内容中,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培养目标及定位
职业技术教育是针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人才”。新闻传播由事业型传播向产业型传播拓展,媒体形态的变化正如美国新媒介技术专家罗杰・菲德勒所说:“……新媒体决不会自发和孤立地出现――它们都是从旧媒体的形态中逐渐脱胎出来的。当比较新的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就会去适应并且继续进化而不是死亡。”①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大改变了传统新闻专业的职业要求,如何去适应新闻职业的变化并继续深化,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至为关键的一环。
信息高速公路宣告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展示了新的传播观念,正如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温・托夫勒所指出的那样: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知识的权力正在代替财富的权力成为主宰世界的力量。竞争实力体现在知识的资本上,尤其是信息知识的资本上。全球境况下的新闻传媒业,越来越重视新闻传播方式的转变、传输手段的变化,与信息化息息相关。在传播方式上注重信息的全球性、个性化和共享性特征,把传媒业适应市场、满足受众需要作为首要的任务;现代传媒业,尤其是广播电视及网络传媒的高速发展,数字技术正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取代模拟技术,智能方法正在取代线性方法。从节目的策划直到制作完成,所有的程序均可用数字技术完成,而且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提高了成品的质量。所以,高职高专的新闻专业培养目标应该在传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强调掌握与信息化社会相关的应用技术,培养高层次的实用型人才。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站在行业的前端。
专业能力要求
中国的新闻媒体具有以下几种功能:舆论工具、信息媒介、交流渠道、舆论监督、教育载体、社会论坛、服务中介、娱乐休闲等,同时,还面临着海外传媒在文化与科技、市场经济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所以,高职高专的新闻专业能力应有以下新的要求:
一是具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整、准确、生动地融于各类新闻传播方式中的能力。新闻传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创造性地体现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就要求其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并具有特定的政治敏锐感受能力。所以,我们要首先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理论政策水平,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感受能力,这是新闻专业学生在改革开放和发达国家无可阻碍的传播技术与政治文化攻势面前最应具备的能力。
二是培养既具有传统又具备现代思维习惯的新闻叙事能力。中国的新闻叙事方式与传统的文学叙事方式是相同的、一脉相承的。都是以时间为序,讲究首尾相连,一以贯之。这是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的。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尤其对于现代青年人来说,传统的观念和思维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他们虽然也接受传统的思维方式,但对新的传播方式更乐于接受。所以,新闻叙事方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新闻专业学生要既具有传统又具备现代思维习惯的新闻叙事能力,把新闻做精、做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和发扬媒体的优势,立足于其人格化魅力,引导受众认同和接受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当务之急。
三是具有各种新闻文体的书写能力和规范的语言范式运用的能力。语言是人类存在和交往的重要工具。在用汉语作为载体进行交流的中国新闻媒体中,怎样用规范的民族语言传播民族文化,是新闻专业教育之本。如何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保持民族特色,不受外来文化侵蚀,体现民族内涵和民族感情,不仅是专业新闻教师,更是所有汉语教师在授课中要时时体现出来的。
职业技术教育内容调整
针对新闻职业的转变,新闻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也应随之相应地调整。
一是压缩理论课内容及课时,增加必要的新的实践课科目。以往,新闻专业除公共课以外,各门课程的理论课时几乎占到80%以上,而且,一些学校的基础课(如文学或语言课)的课时大大超过了其专业实践课的课时。所以,我们主张传统的中文类课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概论等课程,在新闻专业就不宜分得过细,尽量综合并以大纲形式讲清脉络即可,把学科基础课的部分内容以作业的方式下放给学生自学或讨论,既压缩了部分课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增加必要的、新的科目。比如,网络传播实务,广播电视实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编辑,广告学,公共关系学,新闻栏目策划与制作,社会调查方法,新闻、出版伦理与法规,读者学、观众学,舆论调查原理与方法,新闻心理学等,这些科目大都是为满足目前新闻职业的新要求而开设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开设这些科目是十分有必要的。各高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开设新课程,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加了职业要求的内容。
二是增加实习、见习、实训的内容和学时。由于职业需要,新闻专业必须有大量的实践内容,因此,我们建议:尽量增加实习、见习和实训的内容与学时。原因有二:
一为一些学校由于资金、师资等原因,无法大量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专业实践训练,而新闻专业新的课程要求却把实践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所以,有必要增加实习、见习的时间,尤其是在实习外,可以每学期增加一至两周到新闻单位见习的课时,也可以在每学期灵活掌握见习的时间,比如可以在学校所在地的新闻高发时段集中见习,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应对突发新闻事件的能力。
二为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检验已学的知识和技术,以便对所掌握的知识、技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补充。我们的学校专业教育体系往往和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新闻工作突发性强,对知识和技术要求比较灵活。所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个体差距与问题,在实习结束返回学校以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学习和补充,缩短就业时的工作适应期。另外,实习时学生的指导教师大部分都是一线的新闻从业人员,和在课堂上的教师相比,有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这是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但又是极其宝贵的知识,所以,增加见习时间,等于加强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在职业技术日趋重要的当今社会,作为基础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因其实际性、快捷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建设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和完善。这是新闻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的问题。
注释:
①罗杰・菲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
新闻传播新技术范文4
1.1艺术设计概述
艺术设计的内涵十分广泛,囊括了设与计所有的含义。文化和文明衍生出设计这一高层生活理念,设计又不断创新和充实着文明和文化,一个发展健康合理的文明社会一定是一个艺术设计和文明文化良性循环的社会。当前艺术设计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饰品设计、服装设计、影视艺术设计等都是当前大众广泛关注和高度需求的设计项目。
1.2新闻传播概述
新闻传播原指新闻和传播,但当前社会普遍认为新闻传播泛指新闻传播媒介(影视公司、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传播的目的在于通过传播内容和方式给予受众精神体验。当下新闻传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能充分发挥监督和制约社会不良发展态势的作用,同时是促进优良传统发扬、各行各业宣传的重要手段。
2艺术设计与新闻传播的联系探究
2.1艺术与新闻传播的联系
艺术品是一种基于精神层面的创造,也是艺术意识的具体表现。艺术活动一经产生就需要经历传播才能到达感受者产生精神体验,可以说艺术创作是为艺术品鉴而生,而传播就是艺术创作和艺术品鉴的重要纽带。如:在突尼斯举办的中国画展经媒体报道掀起了民众对油画和粉彩画的品鉴热潮,同时还增加了中国人民国家自豪感。
2.2广告艺术设计与新闻传播的关系
广告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从字面上看广告即广而告之,因此广告和新闻传媒的功能本就有重合之处,二者关系密切。广告设计即有浓重的艺术色彩也具有承载传播信息的特点,因此广告的构思、标题、语言、文字、色彩都需精密设计,以方便传播和获得受众认可。
2.3装潢设计与新闻传播的关系
室内设计与新闻传播的联系在当下呈现日渐紧密的趋势。室内设计是以改善室内布局和修饰居住空间、美化生活环境为目的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新闻传播对室内设计进行监督、宣传是促进民众装潢安全、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室内设计活动与新闻传播的合作在创造双方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实现一定的社会公益效益。
3艺术设计与新闻传播融合发展现状
艺术是富有生命力的,艺术门类之间常有相互关联和相互融通的现象,而一门新兴艺术的兴起往往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吸收借鉴、相互应用配合有莫大关联。实践中艺术设计和新闻传播因其共性而融合发展态势良好。
3.1服装设计和新闻传媒的融合发展
服装设计具有实用性艺术性,分为造型、结构、工艺设计几个类。服装设计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人们对服装设计领域的关注由来已久,新闻传媒对服装设计的传播尤为重视。国内纸质传媒有销量很高的时装杂志(《时尚》(VOGUE)、《世界时装之苑》(ELLE)、等),巴黎时装周、米兰时装周等服装设计秀长期被国际传媒热捧,是各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此外一些电视节目也尝试与服装设计领域合作争创收视率,如:女神的新装。新闻传媒对时装设计的传播实现其自身经济效益目标的同时也完成其社会传播义务。就目前而言,服装设计与新闻传播融合发展实现了双赢。
3.2影视艺术与新闻传播的融合发展
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提高了影视艺术设计专业的热度。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新闻传媒可谓攸关影视作品生死。《阿凡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优秀影视设计作品正因充分利用了新闻传播的力量才创造其超高票房,实现其经济效益和艺术鉴赏价值。
3.3室内设计与新闻传播的融合发展
新闻传播新技术范文5
【关键词】 数字虚拟技术;新闻传播;应用;重要价值
前言: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总是尽量以多视角的画面叙事元素,将信息加以定位,让其更加生动、形象的体现在人们眼前,以满足人们对媒体镜头的视觉需求。然而,在实际新闻传播中,新闻视频却屡屡出现:重复镜头、空镜头,虚假镜头等等尴尬局面。因此,如何进一步改进与强化媒体传播形式,加大视觉冲击的诱惑力,早已成为新闻视频传播的改革关键。以下笔者就数字虚拟技术在新闻传播应用中的重要价值进行粗浅的探讨。
1.数字虚拟技术的概述
数字虚拟技术是一个广泛的理念,简单来讲数字虚拟技术就是使用计算机进行动画操作,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媒体已逐渐学会使用数字虚拟技术进行新闻画面处理。特别是2001年美国国家广播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ers,简称NAB)的展览中,展出了相关的新闻绘图软件及仿真角色的操作技术。进一步促进了计算机化与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绘图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在新闻传播中数字虚拟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2.1 数字虚拟技术有效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
在新闻传播中新闻信息主要由新闻画面和新闻文本两个方面,所构成的 “双主体结构”。因此,在实际新闻信息编辑中,为了保障新闻的可视性,保证新闻画面的真实性,多使用数字虚拟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无法切实记录的事情。例如:在2010年,我国新闻机构对冰岛火山爆发所进行的报道,由于火山的爆发原理是无法用摄像头进行拍摄的,因此,在新闻信息编辑处理中,媒体机构大量使用了数字虚拟技术制作出的片段来模拟火山爆发运动,地下几百公里的穿越,地壳的运动和岩浆的爆发,使观众获得了更加直观、生动的视觉效果,加深了观众对新闻传播信息的内容。
2.2 数字虚拟技术有效保证了新闻的现场价值
现场作为新闻传播赖以生存的时间、空间基础,其“视觉上的现场满足感”早已成新闻信息传播中的重要精神追求,以满足人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心理依赖需求。然而众所周知,电视镜头作为一种回顾式事实,其新闻内容包含着大量的“过去时”内容,以至于不少编辑和记者在新闻处理中,多采取补拍,角色扮演、现场重现诸手法来填补重要信息的疏漏与缺失,但是依然有很多场景无法模拟,造成新闻信息空洞贫乏缺乏现场的真实感官。
而数字虚拟技术的出现,可对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时空“现场”的“真实复制”,并通过镜头画面,整合文字、图像等叙事元素,真实地还原现实世界的三维空间。运用新闻现场画面、新闻照片、动画演绎等其他图形叙事素材来证实与增强新闻信息的现场感。例如:电视新闻是在报道飞机失事的新闻里,预先没有拍摄到事故过程,如果用语言文字去直白的叙述,繁琐且难以理解,当采用了计算机动画去演示这一现场事故的发生,可以还原事故现场,给观众呈现一种“亲眼所见”的效果。
2.3 数字虚拟技术有效保证了新闻信息的注意价值
观众作为电视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对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则成为新闻媒体机构的首要工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要想使观众的注意力达到高速的集中,首先应该聚集、驾驭观众的注意力,挖掘观众对信息“求真”、“求知”的心理需求。而传统新闻现场,由于现场图像的缺失,以至于常常出现口播新闻的现象,造成观众视觉上的有力,心理上的怠慢,新闻信息的到达率自然也会降低。而数字虚拟技术的应用,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更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是观众获得一定的视觉信息,大幅度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增强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可视性与视觉凝聚力。
3.数字虚拟技术在新闻传播的未来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新闻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数字虚拟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特别是以“漫画新闻”形式为发展的现代新闻传播,利用发达的科技改善以往的“漫画”形式,给观众带来更真实,为观众提供更加富的视觉吸引力,早已成为新闻传播机构的未来发展发现。
尤其是近些年来,3D影片的普遍上映,全球都刮起了一股3D热潮。对于新闻传播来说,如果利用数字虚拟技术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感觉,真实还原新闻现场事件过程,对于我国新闻发展而言是质的飞跃,是数字虚拟技术在新闻传播未来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通过对数字虚拟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数字虚拟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为新闻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加生动、准确、形象的新闻视觉元素,早已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改革。
参考文献
[1]石静泊.数字虚拟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J]科技创新导报 2011-08-21
新闻传播新技术范文6
关键词:光调制器 混频器 射频
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019-01
1 原有传输系统及存在的问题
电视台、电台、网络机房旧址到四平微波站机房所有电视节目节目传输方式采用光缆传输,但是只利用光缆中一根光纤到四平微波站(其它光纤传输别的业务)。电视台、电台播控机房及网络机房的所有电视节目视音频信号都必须经过电缆进入旧址五楼综合机房,各路信号再经过射频调制,混频器混成宽带的射频信号,再进入光端机进行光调制,完成电光转换,进入光纤。经光缆传输到四平微波机房,通过光端机进行光解调,完成光电转换,解调出的射频信号再由一根射频电缆送到技术中心前端。如(图1):
原有传输系统存在的问题:节目信号传输环节多,涉及单位多,这对及时处置突发故障带来诸多困难。另外,由于传输模式采用射频传输,射频调制过程中,容易引入无法克服的噪声,这对广播电视节目的优质播出是很不利的。另外更主要的是目前只有一根光纤到机房,没有备用传输链路到播出机房,这在安全播出方面存在安全隐患。故必须对就的传输体系进行改造。四平微波站工程技术人员利用大厦搬家的契机决定对信号源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造。
2 改造包括两部分改造:传输系统改造、信号源传输方式的改造
首先是新机房到技术中心所有电视、广播节目仍然采用光缆传输方式,本次对传输环节及光纤数目进行改造:增加光纤路由路由的数目,干线铺设24芯光缆。光缆直接引入电台、电视台播控机房的前端系统,电视节目信号、电台节目信号通过光缆介质传输,在技术中心光解调电信号。这有利电视节目信号、电台节目信号从播出系统直接进行光调制,无需增加其他环节,确保播出的可靠性。从电视台、电台播控机房到技术中心链路全部采用1+1模式的传输模式,即大厦到发射中心采用两路传输设备及路由的传输系统。确保当一路信号出现故障时,另路节目信号及时切换,不影响安全播出。
其次,对信号源传输方式进行改造:电台、电视台机房播控出来的信号源采用基带传方式,即电视节目视音频信号不通过射频调制,直接通过光调制器的调制直接变成光信号进入光缆,通过光缆传输到发射中心通过光解调器的电光的转换,电信号接到发射中心的前端系统。这样有效解决了由于射频调制额外引入噪声的问题,有效提高信源的信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