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范文1

关键词:多媒体;中兽医学;利弊;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多媒体教学更新和优化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的形象、生动和丰富多彩[1]。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项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中兽医学教学中,同样具有优势。例如,中兽医的理论抽象、模糊、晦涩难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板书的形式往往难以表述清楚,如果借助图像、动画等形式,则可以形象的表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然而,在中兽医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多媒体技术在给教学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课题组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多媒体在中兽医学教学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供相关教学人员参考。

1多媒体技术在中兽医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防治畜禽疾病的能力,并能贯彻“继承和发扬祖国兽医学的遗产”的方针,为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2]。中兽医学课程内容知识量大,且理论部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通过板书、标本、挂图、模型等进行讲解。而多媒体技术能将中兽医学的课程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文字与图像、动画等相结合,从而将晦涩、难懂的内容以课件的形式直观、且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因此,多媒体技术在中兽医学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独特的优势。

1.1把教学中抽象的基础理论直观化,利于学生理解

以往的中兽医学教学中,文字表达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由于中兽医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内容抽象、枯燥,加之文字深奥,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的困难,“一支粉笔,一本讲义”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现状[3]。而如果在讲课时若能结合相关的图片、动画进行解释和描述,则能将抽象的基础理论变得直观、易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对阴阳学说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对阴阳的概念和分类,可用图片表达出来———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宇宙万物均可分为阴阳;讲解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时,可用太极图进行辅助解释;讲解五行学说时,可先在多媒体课件中画出五行之间的关系图,上课时围绕此图进行详细讲解;讲经络时,配以气血在十二经脉中的流注动态图像;讲察口色时,可将舌色、舌苔、舌形等通过图片显示;讲脉象时,可用动态图像表达脉搏的变化;讲六致病时,可配以自然界中六气和六致病时的病态图片,进行讲述。通过以上方法,将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例如,在讲中药的炮制时,将各种炮制方法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配以讲解,学生印象会更加深刻;在讲常用中草药时,将中药采收前和炮制后的形态分别配以图片,从而显得形象、生动;在对形态相似而药效不同的两种或几种中药进行辨别时,把中药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分别用图片的形式概括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在讲针灸时,可以提前给学生播放于船老先生拍摄的《千古神针》录像,将针灸的效果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3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中兽医学教学模式,在内容和方式上均为比较单调、乏味的教条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激情[4]。而多媒体教学则能够有效的克服这一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的内容和枯燥的语言讲解变得直观、形象,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基础理论中的气血津液部分,可以将动物体内不可见的、抽象的“气”,结合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气体,解释气的状态,再结合现在生活中的气功养生,说明气的功能。在讲解的过程中配以相关的图片,从而把抽象、虚无的“气”变的生动形象,同时也能够顺便给学生解释气功能够强身健体的原因,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扩充教学知识量,丰富课堂内容

近年来,中兽医学课程课时数被大幅度的压缩和减少。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中兽医学》由90年代的120学时逐渐被压缩为目前的64学时。对于中兽医这样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想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把课程内容讲完,并能够保证学生能够学会并应用中兽医,对中兽医授课教师来讲无疑是一个挑战,而传统的授课方式进度较慢,已不能够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前可以提前制作好课件,在讲课过程中,点击鼠标即可完成教学过程,板书需求较少[5]。此外,将抽象、枯涩的内容用图片或影像的形式直观的表达出来,也可以大大节约语言描述讲解的时间,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给学生讲授更多的内容,加快讲课节奏。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一部分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成果,比如,中药在动物病毒性疾病治疗中的所取得的成效,针灸技术在国外的兽医领域的应用状况。从而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拓展了知识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并丰富了教学内容。

1.5重复性强

传统的教学方式,每节课都需要板书,相同内容在不同班级讲授时也需要重复板书,劳动量相对较大。而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可重复利用课件,只需要制作一次,在讲课过程中,点击鼠标,即可代替大量的板书。此外,多媒体课件增删和更新均比较容易,遇到需要更新或增删的知识点,只需要在原课件中进行变更即可,不需要重新制作课件,工作量小,可以大大节约教师在制作课件上消耗的时间,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工作。

2多媒体技术在中兽医学教学中应用的缺点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兽医学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解决了以往教学中难以讲清的抽象、枯涩的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此,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推崇备至,甚至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列为评课标准之一。尽管多媒体教学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但在教学中,主体是学生,如果过多的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有时却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从而产生弊端。

2.1反客为主,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目前,大部分的多媒体课件均为教学演示型课件,课件为教师自制,而有的教师为了省事,直接用别的老师制作的课件,或是仅进行了少量的修改。因此,教师对于课件中的内容不够熟悉,对所讲内容的把握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上课模式僵化,有的基本是在读课件,没有与学生互动,也没有自己的教学方式,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了多媒体课件中,而学生对于此种教学也失去兴趣,课堂上不记笔记,不认真听讲,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而课下把老师的课件拷贝下来,回去自己看。因此,教师也从以前的知识传播者变成了现在的计算机操作员,毫无个性。

2.2削弱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

多媒体课件能将枯燥的文字与形象生动的图像、视频相结合,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从上课开始,就按照课件的内容开讲,直到下课,中间都没有停顿,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有的教师甚至只会盯着自己面前的显示器,点击鼠标,读自己的课件。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且由于缺少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及展示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不仅使教师未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使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甚至犯困。久而久之,教学又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填鸭式”教育,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无形中教师就把学生的思维方式限制在了课件的固定框架内,长期下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

2.3信息量过大,学生难以完全掌握

多媒体课件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但有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害怕内容单薄,或是害怕没备好课,于是将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不分主次,全部纳入课件,造成课件容纳了大量的信息。此外,由于课件是提前制作好的,在课堂上只需要点击鼠标放映即可,需要板书的地方很少,从而导致相同的时间内讲授内容增多,不利于学生当堂消化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而学生由于进度过快,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好笔记,给课后复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动画、视频于一体,给学生强烈的刺激,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使学生抓不住重点,从而忽略了动画、图片等所表达的知识内容[6]。

3多媒体教学中采取的应对策略

虽然多媒体技术大大的改善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课堂内容变得十分丰富,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课堂的主体依旧是学生,而不是课件,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该认真仔细的进行教学设计,使多媒体技术真正服务于中兽医学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3.1教师仍应发挥主导作用多媒体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演示的工具,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法,不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防止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7]。例如,在讲六致病时,首先在一张课件上标出六邪,然后启发学生,自然界中的六气有何特点,先让大家思考一下,然后再下一张课件中,写出六的性质,然后再根据其性质,启发学生推测出六的致病特性,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在讲血与津液时,先将血液和体内的津液以图片的形式放在一张课件中,启发学生用现代医学观点,分析血和津液的来源及作用,然后在另一张课件中写出中兽医学中学与津液的来源和生理功能,最后进行总结,归纳中西兽医中血与津液的异同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逐步深入。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3.2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当科学、合理的设计多媒体课件,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课堂气氛的调节,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不应该只顾讲自己的课,从而忽视学生的课堂表现,让学生沉默一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比如,在讲脏腑辨证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解几个病例,然后挑出几个病例,让学生来讲,教师在旁边适当的引导,并适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在讲八纲辨证时,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感冒、发烧、腹泻等病症,让学生自己分析,属于什么证,该如何治疗,这样既能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又能增强趣味性;在讲针灸时,可以播放一些运用针灸治病的视频,然后再配以讲解,或是播放一段后,暂停一下,等待学生提问,然后解答。通过这些措施,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3多媒体课件内容要适量

多媒体教学虽然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但其内容也不易过多。如果内容太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很容易不自觉的加快速度,导致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入或是完全没有理解。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应该能对教材中的内容做出精炼的总结和概括,要分清主次。例如,在讲五脏的生理功能时,只需把要点写上即可,详细的解说可以用语言跟学生讲解,而不必写在课件上;讲脏腑辨证时,只需把主证、治则和方例写上即可,具体的分析用语言进行描述。此外,课件不能全是一片文字,要尽量用少的文字归纳出重点,目的在于,一是防止教师过度依赖的课件,杜绝只会埋头读课件的现象;二是让学生有重点的做笔记,而不是全篇通记,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巩固。此外,在多媒体教学中,必要的板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不应把节约板书的时间用来过度的增加教学内容,而应该安排一定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思考、理解和记忆。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必须要做到内容适量,使学生有理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的余地[8]。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多媒体技术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教学中一定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要时刻谨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手段为辅助”的原则,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扬长避短,同时还要结合中兽医学的特点,摸索出一种适合于中兽医学的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来提高中兽医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4]。文中所列,只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初步做法和体会,还不够成熟,也可能有错误,如何更好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中兽医学教学,有待中兽医教育工作者继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作者:范云鹏 麻武仁 张为民 宋晓平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杨修国.多媒体辅助教学利弊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12):2859-2860.

[2]胡元亮.中兽医学[M].科学出版社,2013,1-7.

[3]卢德章,马新武,张翊华,张德刚.多媒体技术在兽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养殖技术顾问,2013,11,267-269.

[4]蔡丙丙,毕禛.论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利弊及解决对策[J].河南科技,2014,4,260-261.

[5]宿晓舟.浅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利弊[J].科技教育,2012,3:365-366.

[6]齐越.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利弊分析[J].科技信息,2008,21:220.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范文2

关键词 兽医中药学 教学改革 过程管理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S852.3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地域辽阔,中草药资源丰富,几千年来,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于防治畜禽疫病,保障畜牧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兽医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兽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兽药的品种来源、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兽医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校牧医工程学院自2001年设立兽药制剂专业,兽医中药学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唯一的中兽医体系的课程,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兽药人才。从而更好地防治畜禽疫病,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在长期的兽医中药学教学过程中,逐渐发现学生在这门课程学习中,存在不少问题。由于中兽医学的理论体系有别于西兽医的思维模式,而多数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现代兽医的思维模式和内容,因此,若是按照中医药院校讲授这门课程的方法,学生很难接受,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更谈不到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的灵活应用。此外,因为没有其它的中兽医临床如方剂学课程,不少已经毕业的学生反馈,工作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中兽药相关的内容,却苦于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针对学生提到的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农业院校特点,进行如下教学改革。

1贴近生活,提高学生学习中兽药的兴趣

第一堂课,以“药食同源”为引子,以学生日常生活过程中接触到的中兽药为开篇,如山药、大枣、生姜、大蒜、芫荽、蜂蜜、葱白等,让学生对中兽药的神秘、空洞、毫无概念,很快变成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食物等,很快提起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

在讲到中兽药四性基础理论,寒热温凉,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服用薄荷之后是清凉的感觉;喝了姜汤水胃部会有温热的感觉等等,引出药物寒热温凉四性以及药物的归经的概念,同时提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中医总的治疗原则,即病人体寒,需要热性的药物进行治疗;病人体热,则使用寒性的药物。也就是说,药物的性质和疾病的性质是相反的。薄荷能够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微恶风寒等外感风热表证,因此为寒凉之性;而干姜对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里寒证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此为温热之性。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学生很快明白,中兽医、中兽药离他们并不遥远,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学习的兴趣也愈加浓厚。

在学习到具体药物以后,带领学生到专门的中医院大学中药标本室进行参观,玲琅满目的植物标本、动物标本、矿物标本,栩栩如生的的水浸标本室,如进了天然植物园,一排排的腊叶标本,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如此繁多的中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是很难的。在理论教学中,每讲到一个重点药物,即将这个药物的原植物、饮片、果实和种子等在幻灯上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实物和图片两次的认识,印象进一步加深。尤其有些中药是平常在校园中常见的植物,或者是学生在田地里见到过的、或者是吃过的食物,学生对该药物的兴趣就大大增加。学生一看到这些常见的植物,竟然是传说中的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通过这种多层次、立体的学习,学生学到的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实实在在有用的知识,学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如我们大家常见的柳树皮,早在200多年前,英国就有医生使用它治疗风湿痛。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镇痛药物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乙酰水杨酸最初也是从柳树皮中提取出来的,他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学生们很快将这类药物牢牢的记住了。另外,鼓励学生留意自己家乡周围的中草药,可将采集的中草药或者照片带到学校,让不同地区的同学互相认识不同产地的中药原植物;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去中药店、中药材市场去识别中药,去兽药市场认识中兽药相关的制剂,让学生明白学有所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加强过程管理,监督学生学好每一堂课

学生入门以后,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中兽药涉及的药物非常多,需要学生掌握熟悉的药物也非常多,在这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多、难记忆、枯燥乏味和容易遗忘。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各论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尽量让学生能够反复记忆,抓住学习重点,掌握中兽医的精髓。

2.1学好章节概述

我们所用教材是按药物的主要功效来分类,在每一章的概述部分,是以本章所有药物的功效为核心,概括出来的共性和要点,学好了章节概述,在学习具体药物时,就不需要重复记忆和学习,只需比较和共性部分差异的内容。记住了本章药物的功效和主治,就记住了本章药物最为核心的内容。例如:化湿药物,都具有化湿和中的功效,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所致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食少体倦、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而在苍术、藿香、厚朴、佩兰、草果等药下,就不必反复记忆功效主治方面的这些重复内容,只需找出各个药物的特点和差异。通过这样学习,学生只要知道了某个药物(下转第64页)(上接第55页)在那个章节,就知道了这个药物最为重要的用途,然后再学习特殊的用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2 10分钟课前测

随着手机在大学生的普及,发现很多的学生在课前玩手机,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利用好这段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碎片时间的学习,上课前10分钟,进行课前测验。这样一来,早到教室的学生会很好地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上次课程的复习,积少成多,而十分钟的测验,是对学生前面课程的检查,也对没有好好复习的学生是个很好的鞭策,学生普遍反应这种方法对克服惰性非常有效,同时也避免了期末考试前的无所适从。

2.3穿插著名的中兽药方剂

方由药成,药为方统。在中医药大学的教学中,中药学的学习是基础,后续是方剂学的学习,我校兽药制剂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和中兽药相关的课程只有中兽药一门课程,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了中兽药相关的企业,需要用到方剂学的知识,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用,在讲授到具体的中兽药的过程中,给学生穿插相关的著名方剂,特别有代表性的,会给学生讲该方剂的来源,如何选择药物,君臣佐使如何搭配,遇到不同的病症,如何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改动方剂等等。比如许多中药的功效、主治与方剂的功能主治是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方剂中的君药常常体现了方剂的主要功效特点。比如麻黄作为君药,配伍桂枝、苦杏仁、甘草组成的麻黄汤,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特点,治疗因为风寒素表,肺气不宣引起的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咳喘等。而在三拗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中,麻黄则主要发挥开宣肺气,散风寒平喘的作用,通过这样的讲解,一方面学生掌握了麻黄这个药物主要的功效和应用,同时也对该药物相关的方剂有了很好的认识理解。而这些内容,又会实实在在的应用于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中。

参考文献

[1] 赵越,贾真,韩彬,等.中药与方剂的相关性在《中药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1,52(7):627-629.

[2] 田春,张德显,汉丽梅,等.动物药学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4,16(4):459-462.

[3] 李静.中兽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0(22):422.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范文3

1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坚持的办学理念是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质量、开拓创新、突出特色。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实施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

2动物医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要求

按照2001年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一院一品”建设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保本科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集中力量加强教学基础建设,培养和引进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组建合理的师资梯队,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运行和质量监控体系,使动物医学专业成为黑龙江垦区乃至全省及北方地区重要的动物医学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技成果的产生地、辐射地。

3动物医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实施措施及方法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通过国家特色专业点的建设,现已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如下。

3.1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也是学科发展是否有潜力的重要标志。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进一步调整师资队伍结构,使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源结构和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实施新的师资培养计划,以在职提高、出国进修、攻读学位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包括业务水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等。坚持“导师制”,以老带新,培养青年教师,使其快速成长。

3.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学科和专业建设要体现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科学性、实践性”的特点,要进一步加强学院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适应实践教学需要的实习基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实习基地为平台,以生产实践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建立多地域、多层次、多类型和多项目的实习基地。目前,学院已与30多个单位和部门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其中有12个单位已经正式悬挂动物科技学院实习基地的牌匾,其余20多个单位也成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实践较为固定的场所。

3.3课程建设

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形势和畜牧生产的需要,坚持“提高课程实用性、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拓宽课程选择范围、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力度”的原则,密切结合本身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在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继续增加先进、实用的新课程,增加实践和实验室操作内容,同时,每年根据社会的需求对教学计划进行微调,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效性。在坚持“厚基础、宽专业”的同时,突出规模化、集约化的畜牧产业化特点,加大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的比重,加大选修课课源,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等课程充实到选修课当中,增加实验环节和有利于操作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动物医学专业也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和名师培养的工作。目前,兽医病理解剖学、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家畜传染病学和动物生理学已经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另外还有学校精品课程5门。

3.4学科建设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与推广为动力,优化学科结构,注重特色学科建设,整合教学科研资源,探索独具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自身提高、加速培养和引进、整体优化”的思路,积极建立素质强、水平高、师德好、结构优的师资队伍。目前,动物医学专业的预防兽医学和基础兽医学已经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动物医学研究生导师团队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

研究生导师团队。

3.5重点实验室建设

动物医学专业现拥有实验室面积3200多平方米,下设2个综合实验室,即动物基础实验室和动物医学实验室,在这2个综合实验室中又设有10个功能室。动物医学实验室现为黑龙江省级重点实验室,未来的目标是力争将动物医学实验室建设成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同时建成2个省级开放实验室,并要重点建设和完善动物基础实验室和兽药制剂实验室。

3.6教材建设

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的重点是制订切实可行的、具有先进科学的教学大纲,并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同时建立试题库,加强课程建设和先进教学技术的应用,积极鼓励教师制作适于专业的CAI课件,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增加教研课题数量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提高立项质量和级别上,争取申请国家级教学研究课题。

3.7学术交流

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带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要充分利用学院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的合作关系,加强与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日本高知大学、意大利storti公司、瑞典IBD公司的合作,进一步加强院校、院企之间的学术交流,借鉴发达国家的动物科学学科教育发展和学科建设的经验。通过双方交流、技术合作、专家互访等途径,促进学科和专业建设。

3.8科学研究工作

在科学研究上,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坚持科学研究与生产需要紧密结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黑龙江省垦区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大农业为研究对象,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开展特色鲜明的科学研究,以此带动学院整体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根据黑龙江省垦区和区域农业发展战略需要,瞄准科技前沿,努力建设具有我国现代化大农业特点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北方寒区现代养殖业科技创新体系。在积极开展家畜家禽疫病普查、疾病防治等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的同时,大力加强基础应用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建成垦区、黑龙江省乃至国家解决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及“三农”问题的技术研究基地。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范文4

1兽医内科学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表现为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的内容多是验证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学生按照预先设计的内容进行操作,仅从感性上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3]。又因为仪器设备及教学时间等多因素的限制,兽医内科学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内容多为孤立的,不同实验中的理论缺乏联系,导致学生并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同时,该课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基本都是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的做,学生在整个实验中为应付式的思维方式,没有独立的思考空间,导致其对实验缺乏兴趣,完成实验后的实验报告也是大同小异,达不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因此,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大力提高兽医内科学的实验教学质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4]。

2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

2.1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实验中,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以自由组合形成小组,根据个人特长、兴趣及实验室条件,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查阅相关文献,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独立地完成具有一定水平的实验设计。在实验开展的前2周,学生针对实验内容,经过查阅资料、设计、讨论后拟订方案;在实验开展前1周与教师进行交流,分析其设计的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并根据老师的建议修改实验计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来验证已学知识,又可以提高其设计实验、研究及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协作地完成兽医内科学实验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及自主创新能力。在兽医内科学实验教学中引入综合设计性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综合素质,培养其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对培养具创新能力的畜牧兽医行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许多高校在不同课程中引入了综合设计性实验,深受学生欢迎。

2.2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

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构建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授课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应提前进行预实验,以便对实验中各步骤的操作难易程度、操作要点、安全隐患都了如指掌;并充分估计实验中各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授课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做,也要加强实验室管理,维护实验仪器的正常使用,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卫生。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可以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5]。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全过程中教师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实验过程当中,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在协助同学完成综合设计性实验,与传统的实验课程相比,综合设计性实验对教师的执教能力要求更高,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更多的要求,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教师具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这样才能给学生提出更多的设想,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同时也促进教师具有更好的敬业及奉献精神,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在整个实验过程既要做“良师”更要做“益友”。综合设计性实验体现为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6]。

3综合设计性实验实施过程

3.1选题

一是题目的拟定。综合设计性实验的选题对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是在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设的,因此在拟订题目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①综合性。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水平存在个体差异的特点,所拟订的题目应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与灵活性指综合设计性实验题目的拟订类型应多样化,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兴趣,以便使学生灵活选择。渐进性指综合设计性实验所拟订的题目应先易后难,且难易适中。②安全性。实验过程中应考虑学生人身及仪器设备的安全,还要尽量减少对实验室环境的污染和破坏[7]。兽医内科学课程中实验的选题应与兽医内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相关,教师在选题环节应给予学生指导性意见,并综合临床诊断与检测的内容进行拟选。③可行性。即所选综合设计性实验的题目应与学生的培养目标、能力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等条件协调一致。二是实例的选择。如在学生学习完呼吸系统疾病后,可根据课本的相关内容开展“肺水肿的诊断与治疗”实验,这样既结合了兽医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又可以使学生就肺水肿模型的建立及治疗等方面查阅相关文献,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其有目的地学习知识,培养其相对独立的学习、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学习完泌尿系统疾病后,可设“犬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实验,犬膀胱炎是小动物的多发病,在诊断时可用X光、B超、尿液检查、血常规等,该选题既具有综合性,实用性也很强,结合了小动物内科学的理论教学,而且很多文献都有关于犬膀胱炎病理模型的复制报道,学生可以在实验前查阅相关文献进行了解。这样的实验实例很多,每一例都凝聚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对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3.2教学

一是综合设计性实验思维的引导。就“犬膀胱炎诊断与治疗”的实验进行说明,在确定实验内容后,授课教师可以结合犬膀胱炎的相关理论,运用提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犬膀胱炎有哪些病理特点、发生原因、发病后各生化指标可能出现的变化、诊断方法、犬膀胱炎病理模型复制及犬膀胱炎治疗方法等。通过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犬膀胱炎诊断与治疗”实验形成整体轮廓,进而清晰了解该实验的全过程:复制犬膀胱炎病理模型临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检查结果分析诊断治疗。二是实验设计。在学生对“犬膀胱炎诊断与治疗”综合设计性实验形成整体轮廓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参考资料、实验指导参考教材等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报告设计(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膀胱炎病理模型的诊断方法、复制方法、治疗方法、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参考文献等),并让学生自己提出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8]。三是讨论。实验进行之前,要求学生先完成实验报告,然后由教师主持,全班集中讨论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并分别对学生提出的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各组选出1名同学大致讲述其所在小组的实验设计报告,然后由教师与学生对其提出疑问、意见与看法,各组根据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建议修改其实验设计报告。四是实验材料的准备。各小组的学生根据修改后的实验设计报告准备各种实验材料,该过程中教师仅起到辅助作用,对学生在准备实验材料时适时提供参考。整个实验材料准备的主导力量是学生[9-10]。五是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主要包括建立病理模型、检查临床体格及实验室、结果分析及讨论与治疗。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实验设计方案,各成员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直接参与,不定时进行巡回指导,记录各小组实验进展情况,全程关注各小组实验进程,并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促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用到贵重的实验仪器,教师应提醒各小组科学合理使用仪器设备。六是实验总结。由教师主持,全体同学参加。每组各派1名代表汇报其实验概况,并对其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其他组学生共同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教师与其他组同学指出其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及需改进的地方。由教师对各组实验结果给出点评并总结。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1份详细的包括实验各环节的实验报告。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范文5

 

近年来,关于信息检索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文章不少,对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探讨文章也日益增多,但把两者关联起来分析的论述很少,本文力图在信息检索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与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结合方面进行探索。

 

一、信息检索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国内信息检索课程内容大多是讲授数据库利用方面的内容和方法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较少涉及,不够重视,表明了我国高校信息课程改革还停留在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层面。[1]

 

信息检索课程地位不高,学校不够重视,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课程建设远远落在时代的发展的后面。

 

目前大部分高校信息检索课是作为公选课开设的,课程随意性比较大,上课时间经常放到周六、周日,会受到学生因要参加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各种考试的影响,上课出勤率无法保障。[2]

 

(二)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教师课堂讲授仍是主要的教学模式,学生接受知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信息检索课一般以公共选修课形式开课,学生选修率低,学生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也就是说,大学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选修这门课程。由于学生学业层次不同、专业不同,他们对信息检索的需求也会不同,这给任课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课程教学带来了不少压力,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完全一样,很难做到分类指导,因需施教。[2]造成了在教学方式上只重共性,不重个性。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到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中,而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强调论文、课题、经费的现状,不少教师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方面花费精力较少,影响了教学质量提高。

 

(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意识淡薄

 

学生自觉利用信息的意识比较薄弱,学习热情不高,对自己专业的学术动态关注不够,存在比较严重的拿学分思想,对于信息检索课程,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不能体会这门课程对提高自己综合素质有多大的帮助; 现代网络环境下成长的这一代孩子,不少具有一定的检索技能,觉得这门课程是多余的,信息检索自己就可以学会。[2]

 

(四)教材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和教材相对陈旧,专业针对性不强。根据读秀学术搜索统计,按“文献检索”书名一词检得中文图书831种,按“信息检索”书名一词检得中文图书1076种。教材众多,但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教材主要是介绍检索理论和基本检索技巧,课程教学与学生专业联系不够紧密,学科针对性不强。[3]

 

(五)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考试方法很多是笔试,考题侧重于检索基础理论和检索技巧的考核, 题型有填空、判断、简答、论述等项目,只要背熟课本及课堂笔记就容易获得高分,对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考查不出来。[4]

 

(六)专业师资队伍缺乏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检索课程开设有两种情况,大部分由图书馆的图书馆员负责开设,部分由院系的专业教师负责开设。目前国内图书馆员没有像医生那样严格从医资格准入制度和严格的从业标准,缺乏具有较深学科背景和良好信息检索能力的人才。[5]

 

二、信息检索课程服务学科建设改革的对策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界的一种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服务模式。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成为国内最先引进学科馆员制度的图书馆,2006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始实施“融入一线、嵌入过程”的新型学科服务。此后,不少图书馆也陆续开展了学科服务,学科服务的发展势头很猛,然而目前国内学科服务尚未成熟,服务水平、质量参差不齐,最主要的原因是图书馆缺乏具有学科背景和文献检索能力相结合的人才,地方高校这方面的人才尤其缺乏,有必要寻找更为有效的途径解决学科服务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应对信息检索课程进行改革,寻找服务于学校的学科建设的契合点,见图1。

 

(一)更新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贯彻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改变教学内容,以课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通过课题导向来构建人才培养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问题,主动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实现研究与教学的统一,逐步形成基于课题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6]

 

改变教学内容,以课题为导向 。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几大知识模块,见表1,以课题为抓手,促成同学带着问题去实践。

 

改变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于知识授受,而大学参与性教学提倡的是学生在参与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情感以期得到全面的发展。有三类比较适合学生参与的大学教学方式,即讨论参与模式、研究参与模式和实践参与模式。[7]泛信息环境下,当前的教学方式应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以一定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5]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提问题为主,注意互动讨论。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学时尽量举一些学生身边的例子说明各个知识点,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课题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践课教学在图书馆、QQ群讲授与演练。实践教学部分还采用编写检索题目,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所学的手段解决问题,提交检索报告,随时根据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

 

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本课程的讲义和课件放在QQ群上,要求学生通过远程下载的方式来学习相关内容,平时的作业要求做成电子版,并用 E-mail、ftp、微信等方式进行提交,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获取资源的能力。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方法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获取知识的重要性下降,学生通过网络利用慕课、精品课程、公开课、专题论坛等丰富资源,按自身的需求自主学习、阅读。教师利用 QQ群、微信、飞信、微博等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信息资料,增强师生的互动和学生彼此间的协作。 [3]

 

改变课程考核方式。采取调研报告或文献综述作为考核方式,见图2。

 

将学科特色融入信息素质教育。把同学根据课题、问题或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每组成员最多5人,少则3人,分组后每人提出1-3个本人关注的与信息素养有关的生活、学习问题,之后分组认领并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没有认领的问题师生共同关注讨论。要求全体同学真名加入QQ群,方便课后学习讨论。每个同学独自完成1份PPT作业,内容包含:个人简介、家乡风土人情、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毕业班学生结合毕业论文选题,提高检索能力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能力,写下自我信息素养提高的总结。每组成员根据专业特点选择课题,完成所选课题的检索报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选题,独立完成课题报告,也可以自愿组成小组,共同查找资料、汇总与整理资料、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合作完成课题报告。

 

通过课题报告的形式,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对专业领域的研究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获得了信息检索、信息利用等技巧,为今后的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团体合作方式让学生增强了分工协作精神,锻炼了自己在团队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利于创新能力的养成。[8]

 

(二)整理课题,建设学科专业数据库

 

依托互联网,通过信息课程对学校有特色的学科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学科平台将收集起来的资料进行资源梳理、集中整合、规范共享。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根据课题内容进行分类,逐步建设学科专业数据库,既提升学生自主的专业学习和科研能力,又促进学科建设。

 

龙岩学院图书馆利用购买的LDSP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围绕学校最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品牌,广泛收集这两方面的资料,帮助用户利用好各类电子资源,以专业的素养面向用户开展多样的个性化服务。前几年开设信息检索课时,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专业来收集有地方特色的资料,一方面通过学生更广泛搜集到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方面的材料。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研究兴趣,经整理,按课题整理成学科专业数据库取得一定成效。

 

目前龙岩学院图书馆得到中央财政项目支持,正在建设客家文化数据库,通过政协、文史办及热心的同志多方努力,收集了相当数量的客家文化资料,其中不少资料很多是非正式出版物,也比较珍贵。利用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客家文化特色库管理平台,将225000页的客家文化书刊、报纸数字化,这项工作已经完成,对客家文化的研究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就龙岩学院图书馆来说,客家文化数据库建设解决了平台问题,有了良好的开端,今后还要解决的问题有:

 

一是资料收集困难问题。这些资料散落在研究团体、机构和民间上,需要不少人力去搜集。对策:多与这些团体、机构联系,加强合作;利用热心的师生多留意帮忙收集。二是专职建库人员少问题。对策:通过信息课程把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的学生组织起来,参与建库工作。三是图书馆与院系合作,构建学科平台建设与院系共同建设专门学科资源,整合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数字资源的整合,主要是做好学科资源导航工作,在学科网页上体现学科的学术动态、研究热点,提供学科资源的使用指南,收集设置学科博客、微博的链接。

 

加强与院系合作,信息课程实施嵌入式教学,让具有一定学科专业知识的学生选好课题参与到信息课程教学中,选题既要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地域的特点;还要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兴趣,突出学术性。[6]红色文化是龙岩中心城市文化的灵魂,龙岩学院图书馆要加强与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合作,在旅游专业开设信息课程,课程内容要把龙岩的红色旅游结合进来,让学生按课题完成报告,经整理逐步建设红色文化数据库。与生命科学学院加强合作,跟专业老师合作,让学生在信息课程中参与省级重点学科——兽医学的学科导航、学科百科、学科博客、学科动态等建设中。

 

建立信息共享空间,开展学科服务。借鉴学习上海交大图书馆首创的IC2 创新服务模式,促使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服务得到有效的融合。上海交大图书馆提出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与“创新社区”(Innovation community)两种理念的职能互补和整体优化,将信息素养教育当作学科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导向,倡导信息素养教育要有多层次、多维度的拓展与创新。[8]

 

三、结束语

 

学科服务任重道远,探索信息课程改革之道,加强与院系合作,将学科服务嵌入教学工作中,既解决了图书馆缺乏具有学科背景和文献检索能力相结合的人才问题,又能充实学科服务的内涵,提升学科服务的层次,拓展学科服务的广度,实现课程改革和为学科建设服务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