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设计导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街道设计导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街道设计导则

城市街道设计导则范文1

关键词:围墙;引导原则;形式引导

Abstract: Fence, as one of composing elements in urban streets, is the connection of the urban streets systems. The existence of fence in the city is the complementarity and abundance for the integrity and continulty of the whole sight. How to set and guide fence in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how to make fence conform to the city’s public environment and integration it into the overall urban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consituting the whole public environment.

Key words: Fence; Guiding principles; Form guide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街道景观是线性景观,主要由城市街道两侧的界面以及道路上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组成。围墙作为景观和景观的介质,是建筑的外延,也是美化环境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公共景观的塑造中越来越起到重要的作用,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是打造“精致”城区的必要因素。

完整地认识围墙作用并结合现状总结出基于城市设计的围墙设计导则及控制引导,对做好城市设计,全面提高城市景观形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围墙释义

围墙是墙的一种,具有墙的属性。所谓围墙,是指以院墙、栅栏、绿篱等作为界限或屏障的设置而言。围墙在建筑学上是指一种重直向的空间割断结构,用来围合、分割或保护某一区域,一般都围着建筑体的墙。

2围墙类型与围墙作用

2.1围墙类型

(1)从功能上分:a.分隔围墙、b.安全围墙、c.安全与分隔围墙

(2)从形式上分:a.装饰型围墙、b.实用型围墙、c.环保型围墙

(3)从建筑材料上分:a.传统围墙、b.新型围墙

2.2围墙作用

围墙其最突出的作用就是作为防卫性的维护结构存在。防卫性是围墙存在的前提,是房屋使用者安全感的由来。围墙的第二种作用是依附前一种而存在的,即围墙对街道线性空间有限定作用。围墙作为景观和景观的介质,是它的基本功能的延伸,在城市公共景观的塑造中越来越起到重要的作用,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

3武进城区围墙现状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际花园城,人居新天地”的新城面貌初步展现,城市街道景观越来越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近几年,规划部门加强对建筑、围墙退界及形式的控制,力求创造武进良好城市街道景观及城市界面。延政路、常武路等城市街道景观已逐步改造到位,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1)围墙建设缺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目前围墙在城市环境中处于较次要的位置,往往只注重它的基本功能——防卫性,只对围墙做“一刀切”的设计,造成围墙建设缺乏协调。

(2)围墙作为景观和景观介质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营造景观方面,围墙外是城市最主要的公共空间,围墙内一般来说也是半公共域。在公共与半公共之间,围墙作为内外的分隔线,实际上成为景观的一种介质,促进内外的渗透与交流。种种原因目前城市围墙还没有达到这一层次,也就无从谈起围墙对城市景观的渗透了。

(3)围墙的权属问题使得围墙建设缺乏统一性:围墙的权属是私有的,私域的主动性封闭造成线性空间的单一性和缺乏统一性。

4围墙设制引导原则

由于各段围墙的权属以及城市的成长历程,围墙的建造不可能采用统一的设计。特别是权属问题,各家业主的经济能力和审美观点不同都是造成围墙形式差异的原因。还有一些地块由于处于建设状态,临时围墙的建设也各不相同。但就在这种不同之中,应存在同一的要素以使围墙与街景有连续性和整体感并有统一的意向和文化特征。在营造城市街景的时候,对围墙控制引导应注意以下几点:

(1)美学控制原则

美学控制主要是基于相容的协调性原则控制。为保证街道景观的开合、天际轮廓线的变化以及街道景观视线组织,应通过设定一定的前提与条件对围墙及其复合界面进行引导,强化其特征要素。

(2)围墙单体设计的要素控制原则

围墙是重复性的景观元素。为保持围墙在某一街道或地域的景观连续性与整体性,要在统一要素构成的引导与控制之下,实行可变的韵律与秩序控制,同时赞成差异与多样性,以增强在整体性之下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3)注重“边界域效应”的复合边界原则

围墙作为内外的边界是诱发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的地方,应培养、强化“边界域”,同时应该结合绿化、小品、交往场所、公交站点等组成复合边界,在内外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地带,形成多层次的景观渗透,使得多种活动、多种文化、多样生活得以碰撞、交流、联系。

5围墙退界影响因素

(1)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节点的影响

为提升城市品质,沿城市道路往往规划布置景观节点,景观节点根据使用功能、构成要素、区位条件、历史文化等确定文化主题。

(2)视觉空间感受

围墙形式与用地的性质、建筑类别紧密相连,围墙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视觉空间感受,如路幅宽度小的支路应尽可能设置镂空围墙,使道路空间更加开敞。

(3)道路等级

越宽的道路,交通功能越强,道路等级一般也越高,它也承担了城市主干网络通道的功能。考虑到安全、减少噪音和粉尘污染,须退的多一些,也作为地块与道路的缓冲。

(4)用地性质

同样宽度的道路,对于不同地块的用地性质,围墙后退的标准也将有所区别。如工业区中,在次干道及支路设计时人行道考虑较窄,围墙退线时不需考虑与居住区同宽,保证一定的绿化带宽度即可。

6武进城区围墙形式引导

6.1普遍性原则(造型)

(1)能不设围墙的地方,尽量不设,让人接近自然,爱护绿化。

(2)能利用空间的办法、自然的材料达到隔离的目的,尽量利用。高差的利用、水体的两侧、绿篱树丛都可以达到隔离而不分的目的。

(3)要设置围墙的地方,必须造型简洁,色彩协调,比例适当,能透尽量透,只有少量须掩饰隐秘处,采用封闭围墙。

(4)使用围墙处于绿地之中的,成为园景的一部分,减少与人的接触机会,由围墙向景墙转化,善于把空间的分隔与景色的渗透联系在一起,有而似无,有而生情。

6.2普遍性原则(高度)

(1)一般栏杆式围墙高度在1米(0.8-1.2米)左右。

(2)围墙高度在2米(1.8-2.4米)左右。

(3)住宅小区安防新标准:围墙高度不低于1.8米。

(4)对于工地内外设施整治标准明确要求,临街施工围墙高度不低于2.5米。市政设施和道路挖掘施工工地围墙高度应超过1.8米。

6.3按道路等级划分

(1)城市主干道一般利用高大的树木来分隔道路与其周边,其景观性较强,主要以环保型围墙为主。

(2)次干道及支路以装饰性及实用性为主,形式自由多样,具有一定艺术造型感。

6.4按用地性质划分

(1)现公园基本为开放式,也需拆墙透绿向社会展示,以求最好的社会效益。

(2)学校、医院等公建用地主要以环保型为主,装饰性为辅 。

(3)企业围墙具有极大的对外开放性, 利用实体围墙做广告、 标语牌、 宣传画等, 以实用性为主,环保性为辅。

(4)居住用地以装饰性为主,环保性为辅。

(5)施工时主要适用于一些的彩钢围墙的临时围墙。楼盘开发采用广告围墙,一忌整体布局平平 ,二忌色彩暗淡无光 ,三忌内容空洞冗长 ,四忌层次混乱不明 .

7.小结

城市街道围墙本身是一个连续的系统,它是处于城市街道各个系统之间的连接体。城市街道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需要它的补充和丰富。应用控制引导方式对城市中这样大量性、重复性的景观元素进行整合,使之符合城市公共环境,融入整体城市文化中去,创造一个和谐、美观、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环境。

城市街道设计导则范文2

关键词:长沙城市建设;人文品质缺失;对策

Abstract:High speed of urban construction is easy to bring the blindness of development . Through the gains and losses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in Changsha these years and some overseas experiences, we can find that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of old city is not a simple “top new conservative old” but the protection of a city's characteristics,excavation of the city meanings and combination of urban culture and times spirit. In the course of urban construction of Changsha, the missing of humanities quality results from the integration lack and muscle rationality disorder, so we should make efforts on integration strategies of humanities level and design level.

Key words:urban construction in Changsha;missing of humanities quality;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8-0090-04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城市,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她有着厚重的历史人文沉积,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同时它也是一座高速发展的现代化都市。近年来随着芙蓉路的拉通、五一路的拓宽、新商业金融区的实施以及沿门风光带的建成,长沙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些工程的投入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城市面貌,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发展的高速度,往往也容易带来发展的盲目性,就是说如果从“人文”、“民生”的角度来品味我们这些年建设的得失,我们其实不难发现长沙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某些缺憾。

1长沙城市成长过程中人文意识的缺失

城市记忆是城市街道景观的个性所在,是城市人文的意识体现,每个城市成长的过程差异很大,因此城市记忆各有篇章。然而在当今一轮又一轮的大规模城市改造中,长沙市的街道空间也与其他大多数中国的城市一样丢失了许多有价值的记忆痕迹。例如,原黄兴路(图1)是一代又一代老长沙人无限追忆的地方,那里古朴的街道,精美的针织,可口的地方小吃,曾体现出地道的长沙气息,寄托着遍布海内的长沙人的无限情丝。而今天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宽阔的商业步行街(图2),走在街中,除了几座青铜雕塑能告诉你身处其地之外,其他的商业设施和景观格局完全是放之四海而皆同的现代商业格式,长沙的城市记忆因之荡然无存。

回顾长沙旧城街道改造的几处实例,我们应该承认其成功的商业运作的手法,和城区改造所带来的城市住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但如果我们对照一下西方发达国家旧城改造的模式和成果,我们不难找到其中的差距。

真正成功的旧城改造决不是简单地革故鼎新,而是城市特色的保护,城市内涵的发掘,城市人文与时代精神的珠联璧合。

1.1整体性的缺乏

从旧城改造区域的整体性来看,长沙市的旧城改造往往表现为孤立的、单独的行为,地段之间缺乏功能的有机联系与四周景观和谐搭配的统一设计。例如,五一路的拓宽改造就没有很好地结合沿河旧城区改造进行整体的考虑,使得新旧两种不同的风格在景观层面很难统一。同时,由于其开发改造的运营模式不同,其建筑的品质也大相径庭。

当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城市的地段开发改造往往跟市场本身、市场机遇紧密联系着,因而其开发的先后顺序跟地段的商业价值紧密相连,但其开发的次序本身不能因此否认旧城改造的整体性。相反,宏观层面的整体设计、整体策略尤为重要。如法国对巴黎古城的保护改造,一开始就制定了相对统一的严格规定,当时主要是根据街道的宽度控制沿街的建筑高度。1859年欧斯曼改造巴黎时的城市建设规定,对道路宽度从12m、18m到20m以上,其两旁的建筑高度最多不得超过20m;到1884年开始结合道路的宽度又规定了建筑檐口以上部分的形态及高度;到1902年,法规再一次作出进一步的修改,虽然建筑从地面到檐口的最大高度仍然为20m,但规定新建筑的檐口以上的高度可建造两到三层。在1967年的巴黎城市规划指导中,城市的尺度根据土地利用系数COS进行控制,在城市历史中心区和某些低层的旧区,新建筑的檐口高度不得超过25m,中心区以外为31m,沿街建筑必须压建筑红线建造,某些允许退红线建造的建筑其高度不得增加,以确保旧城景观的整体和谐。正是因为巴黎政府采取这种整体延续的制度和管理,才会有今天繁荣而又和谐的巴黎城市景观。

相比之下,我们现行的旧城改造由于受到眼前利益的驱动,往往过于盲目,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如坡子街的改造与沿江风光带的建设既缺少功能上的沟通,又缺少景观上的呼应,两者之间各自为政,长沙城的人文品质消失殆尽。

1.2 肌理性的失理与无序

从城市肌理的有机性来看,长沙的旧城改造往往破坏了城市街道空间原有的秩序(图3)。而城市设计的要义更在于研究蕴藏于城市与形态结构之中的原有的秩序之“理”,并根据“理”予以新的创造,并不断发掘追求基层中的“理”,付之于再创造的过程。城市的肌理蕴含在有形的物质空间形态之中,它是城市漫长的发展过程所积累所沉淀的文化形态,是城市记忆的表现形态,是城市文脉的体现。因此,我们在城市设计中,特别是旧城街道空间改造中一定要遵循这一特定的“理”。而我们现有的开发模式往往只是注重其本身的商业空间效果和住宅的环境效果,忽视了城市的城市肌理性,导致与城市周围的秩序产生了形态和行为上的断裂。

产生这种断裂的原因很多,其中,以汽车为核心的交通需求与以步行为核心的人文需求是我们城市肌理断裂的主要原因。为了适应越来越多的机动交通,人们往往简单地不断地拓宽道路,改弯取直,而这一切行为的结果往往造成了原有城市物质空间的质变。例如,芙蓉路、五一路的拉通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空间格局,将城市的快速交通直接引人了城市的内核,这种城市快速交通在旧城区的延伸,势必对旧城区城市原有的交通结构,原有的街道体系产生冲击,如果继续这种多米诺夫牌效应,则整个旧城的形态肌理将完全改观,长沙城市空间格局再也找不到曾经的自我。

其次,商业改造所追求的暂时经济效益是我们城市肌理断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黄兴路的改造,将黄兴路完全推倒重来。宽阔的街道、全新的现代建筑风格,与原有的街道风格,与周围其他老商业街完全脱节。同时,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商业街的商业强势往往带来其周边地区的盲目效仿,从而极易造成现代主流形态对于传统的挤压和不对等的沟通,这样进一步加剧了传统城市肌理的断裂。虽然这是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事实,但是城市设计者、决策者不能仅仅着眼于当前的经济利益,而应从历史责任的高度来看待、来保护我们城市的记忆。

2人文原则层面的整合对策

城市的街道不仅供车行和人行等交通之用,它对城市空间艺术效果影响甚大,人们观赏城市空间,很大部分是通过街道来进行,所以,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和特征,深刻诠释了城市的文化与历史内涵。因而街道空间设计时,要从人们经常停留的角度,以及人流运动的视线去精心组织街景构图,形成整体空间面貌,使主要街道更具有宏伟的气派,小街更充满亲切温暖的气氛。当我们用人文的视角来品味来审视我们的街道空间时,我们要注重突出长沙市特有的自然风景、人文环境与民俗风情,尊重并满足本地居民生理、心理及精神上的各种需求。那么,如何构建起有人文品味的街道空间?我们的城市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2.1充分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的原则:在城市的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街道、景观空间人性化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认真研究城市的发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对城市历史演变,自然地理风貌、文化传统、居民心理、市民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等作出分析,并融入当代城市生活的新功能,形成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和城市风貌。

2.2从整体观念出发,有序组织创造景观序列的原则:城市街道景观空间设计要以城市设计的理念来做指导,从总体出发,从规划开始就对道路、节点小品、水景、灯光、人、周边环境绿化等城市景观空间构成要素,进行统一安排。要与城市自然景色,历史文物有机联系在一起,把街道景观与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加以考虑并做一体化的设计,并利用当地材料、传统建筑符号,并融合社会、文化,展现地方自然风貌、风土人情来达到景观空间设计的实用性、观赏性、地方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充分展示城市的整体形象与个性。

2.3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随着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也随之恶化,环境的恶化要求我们尽量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人文化,人性化设计要求一方面满足人的需要,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为目标;另一方面要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尽量减少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节水、节能,提高物质使用率,维护生物本土性和多样性,保持能量流、人流、物质流、信息流、价值流的畅通,维护自然界本身的缓冲和调节功能,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三者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2.4强调可适应性的原则:可适应性主要是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当然,这里人的概念指全体城市公民。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建设和各种服务设施的配置过程中,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从普通市民的角度出发,分析其适应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根据人们的习惯、行为、性格、爱好进行空间选择,提供最佳服务,如公共汽车座椅、电话亭、小卖点、夜间照明等。

3设计层面的整合对策

3.1 街道截面设计

街道空间的方向感极强,向不同两个方面延伸剖析它的截面,可分为底截面、侧截面和顶截面三种不同的空间截面围合而成。其中,底截面指街道路面,其形态构成包括道路形式、宽度、质感、绿化和设施等,它由街道的功能和性质特点决定;侧截面指街道两侧建筑立面集合而成的竖向截面,也称街道墙,它反映着城市的时代商业信息及历史文化的形象特征,影响着街道的比例和空间的性格;顶截面是街道两边侧面顶部边线确定的天空,它是最富变化,最有情趣并能提供自然条件的截面。(图4)

底截面――铺地、座椅、小品、绿化,基本设施和电话亭,广告亭,信箱和垃圾箱,甚至街道上活动的人等等。

侧截面――广告、版匾、招贴、装饰物、灯饰等

顶截面――空中挂布、框架、旗饰等

底截面的设计

在街道路面材料方面,主要分为沥青类、混凝土类及合成高分子材料,混合物类。这些路面材料适合于车流量和人流量均较大的交通性街道。而生活性道路(步行街、风景园林道路,浏览步道等),则多采用色彩鲜明,造型自由,性能多样的人工焙烧制作砖材和陶瓷材料,或观感自然亲切,质感舒适宜人的木材、石材,砂土类天然材料。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地表水“循环”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天然降水,作为可利用的资源,同时,还应该注意形成渗透性,半渗透性路面,最大限度地让雨水均匀渗入地下,形成良好地表水系统循环。以保护城市地下水资源。在人文街道的营造中,底截面的作用最为重要。当代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的思维,尽可能提供人行走、休息、闲逛、浏览等各种方便,要求各种完备的设施和优美的环境,处理好地上、地下设施的关系,让人既能体味地域文明,又可享受现代物质文明。

侧截面的设计

我们可首先引进“街道墙”、“虚构面”两个概念。“街道墙”概念在美国第一个分区法中提出以后,在城市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被认为是“可居性”城市的基本要素之一。“街道墙”的突出作用是对历史性街区的保护,及街道立面景观整体性的认定。在城市设计方案中,对街道墙的形态构成统一应提出详尽的指导和建设性原则,以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及维护街道建筑景观的统一与秩序。“虚构陷面”是为提高环境质量,即连续“街道墙”某一段“凹”进形成的小广场,开辟空间,是为了提供人们休息和人看人的条件而提出来的。

顶截面的设计

顶截面是一个刚刚被认识到的空间围合面,它在创造空间气氛、改善空间比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顶截面的处理手段很多,常见的有建筑上空顶面的轮廓线、旗饰、挂布等,该截面的变动性大,更多地是依靠管理层面的统一。

3.2节点环境小品的设计

小品是城市街道空间中不可缺的景观成份,人文品味的理念应显示小品时尚魅力的风格,从赏心悦目、情景化雕塑中能体现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如欧美各国,从历史上就对市镇广场和街道的节点十分重视,各色街道景观小品“街具”与街道景观珠联璧合,相映生辉,形成了丰富的城市空间和多彩的人文环境,这也与其人文思想有密切的关系。

在具体的设计中,我们应从如下方面着手:①注重艺术、造型。街道两旁立的历史名人,神圣动物等艺术雕塑,极尽精美,体现出湖湘特有的人文精神遗风(图5)。②造景色彩,造型宜人。城市大多泛现出灰白、淡黄、青绿等主色调,应杂以其它各类古井、古木,花木修剪成型,极富图形化的艺术表现力和人性化的亲和力;③小品设施如花坛、台阶、水池等,大多与坐凳相结合,方便大众。其细部设计应符合人体尺度的要求,且布置的位置方式、数量更加考虑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特点,尤其应充分考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生理特点和要求(图6)。

3.3街道绿地植物造景设计

提高植物的配置水平,体现城市地域人文特色,加强合理植物群落设计,提高生态效率,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促进可持续性发展,人文化的植物造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尽量保护城市街道两侧原有的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重建绿色廓道和生物憩息地,形成特色生态网络配置。要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包括富于季节变化的人工植物、群落和人工诱引的复合植物群落;二是景观特色注意利用植物本身特征。如树形、叶色、枝、果等,配合长沙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形成特定环境的景观效果,同时充分考虑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形成景观的韵律美;三是,植物品种选用上,最大限度地选用长沙本土的植物,这有利于乡土特色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更是地区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体现。

4结语

总而言之,要改变或者弥补长沙城市建设中人文品质缺失的现状,必须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把握住“城市人文”的内涵意义,将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等学科成果与之相交,应用于对城市街道空间的品质分析与研究中,从总体空间结构和局部要素空间这两个层面来分别对待。在宏观层面,注重其城市形态、城市肌理等方面的理性与和谐;在微观的层面上,注重场所精神的培养和构建,将其界面的设计、小品的设计、附属设施的设计、植被的设计与城市本土的历史文化内容相结合,既表现出城市的个性,同时还根据环境心理学的原则,按人性化的尺度,注重其空间的兼容性,体现出长沙市城市建设中的人文品质。

参考文献:

[1] 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 [美]E.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顾启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 [美]A・M・切默斯.文化与环境.骆林生,王静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4] 张凡. 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保护对策.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城市街道设计导则范文3

【关键词】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观;城市设计;乌兰浩特新区罕山西街

关于规划角度的城市设计与建筑角度的城市设计的争论,在我理解,仅仅是城市设计阶段的不同,层次的不同,尺度的不同而已。根据其不同的阶段、层次、尺度,可将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定义为宏观城市设计,依次类推,控制性详规阶段为中观城市设计,修建性详规阶段为微观城市设计,包括绿地、广场、街廓的微观环境设计都可纳入这一层次。

由于生产力和人口的高度集中,城市问题十分复杂,城市规划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与艺术以及市民生活等广泛领域。城市规划是一种动态性、综合性、政策性和地方性的工作,尤其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尤为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确定规划区各类用地的和适用范围,重点是“四定”工作即规划用地的定位、定性、定量以及定服务设施,同时还有道路定线、市政基础设施设计、以及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细则。

控规中的中观城市设计根据控规的工作内容有其如下的工作原则:

1 景观形象的多样性,丰富空间层次

针对影响城市景观形象的主要因素,确定相应设计理念,从空间结构、建筑形态、环境设施和道路绿化等要素中提出城市设计导引准则,达到对控规用地范围内总体形象的把握。形成整体、连续、由多种空间组成丰富有序的景观系统,突出景观形象的多样性,丰富空间层次,从而将绿化开敞空间、广场开放空间、住区聚落空间和行政办公区区等多种空间形态进行有机组合。

2 城市景观突出空间序列和地段特点

针对控规设计题目,在景观设计中突出街道的空间序列性,以线性空间组织点状景观元素,形成个性元素的有序结构,为城市意象创造完美意蕴。在设计中强调地段将成为城市未来新区行政与生活中心的特点,添加城市新鲜、活跃因素,突出城市新区的活力。

3 培育文化内涵,建构地方特色

在对城区整体概念把握的基础上,以街区景观为主题、结合区域特点、挖掘历史文化背景,设计中体现城市文脉。完善公共空间内的街道设施,合理组织雕塑、铺地、围栏、标牌、绿化、广告等各种造景素材,提升公共空间的人文品质;设置街区绿地、建构城市文化,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城市街区新景观。

4 现实的可操作性

对控规范围内的各个地块,从总体形态、空间结构、建筑形态、主要界面、环境设计等五个方面提出详细的控制导则,旨在将城市设计意图落实到每一街地块;确保在现实的规划管理操作中有充分的参考依据和标准,增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5 完善近期形象,顾及长远利益

设计原则需要强调的重要一点是在设计中要远近结合,保证近期设计不阻碍、损害和限制城市长远利益的发展,形成有效的发展可持续性。

乌兰浩特位于内蒙古兴安盟,总规中的定性为:全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罕山西街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定性为:处于全市主要发展方向上,以多层居住用地为主,集中体现乌兰浩特生态型、园林式的小城市特色的高标准、现在化设施齐全的新城片区,也是全盟的政治、文化中心。设计过程中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如下的设计目标:

5.1 针对罕山西街街区将作为城市未来新区的行政与生活中心,在设计中塑造出以城市型景观为主,自然与人工景观交融、具有自身特色、整体性强的景观形态,引导人们的休憩行为与审美情趣,形成强景观性,强功能性,强公共性的良好城市中心区;

5.2 确定城市设计标准,通过空间结构的重组、建筑形态的控制,景观环境的优化,营造出新世纪、人性化、高品位的城市中心街区景观;

5.3 确定行政、生活、休闲的城市中心功能,创造层次丰富的公共空间系统,形成空间序列明确、景观节奏清晰、环境设施丰富、绿化植物配合的良好外部环境。

在具体的设计中,根据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分区景观的重点控制要素为节点、标志、区域、路径、边沿等五要素。在控详中相应以节点、序列、重点区域以及地标等为核心,强调城市设计的景观控制性,综合控制街区的城市景观。

重点节点的控制

罕山西街的重点景观区段称为节点,是城市风貌的集中体现和城市形象的增强点,是人们往来行程的集中焦点。是一个区域的象征。这里划分为三类共计4个。其中,人民广场节点为活跃积极的开放空间,发挥着组织空间格局的主导作用,是区域的“核心”,罕山西街和铁西大路、经八路、科尔沁大道三个道路交叉口或地段为重要处理节点。

重点区域的控制

区域是二维平面,是城市内中等以上区域的分区,观察者从心理上有进入的感觉,具有共同的特征。本街区在城市设计中所需强调的重点区域有人民广场、行政办公区、商业副中心、二类居住区以及东部的下沉式公园。

罕山西街控规的城市设计中还具体论述了各主要道路街景的城市设计,同时考虑到乌兰浩特的实际情况,设计中还具体讨论了广告的控制性设计,在这不做具体论述。

参考文献:

[1]《城市意象》[美]凯文•林奇著

[2]《城市设计》[美]E。D培根等著

城市街道设计导则范文4

1)打造城市形象的第一景观城市景观系统有多种构成形式,如标志性景观系统(或称“第一景观系统”)、道路景观系统、节点系统、历史传统景观系统、自然风貌系统等.其中,城市的“第一景观系统”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或标志性景观.一个独特的城市,应该有此来表现它的唯一性或区域第一性.自然景观往往是唯一的个性化视图,而且往往伴随着许多民间故事和文化.桂林作为旅游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桂林的山水已经成为了文化符号.从自然资源来看,市区有漓江、两江四湖、芦笛岩、独秀峰、七星公园等等大大小小的公园,市区外有漓江风光带、阳朔风景区、龙胜梯田、古东瀑布、会仙湿地等等;从历史古迹来看,靖江王陵、靖江王府、渔村、大圩古镇、湘江战役纪念碑等等.这两项资源在中国乃至世界来说,都具有唯一性、垄断性、规模性、可开发性和历史价值性.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在商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自然的才是最好最真实的,过度开发往往使人感受越发生疏.桂林城市形象设计中,可考虑市区内和市区外两个大的旅游分区,漓江,正是这两个分区的连接点.市区内可以走两条线路,一是感受桂林的秀丽风景,二是感受桂林的历史风貌.桂林城市形象的唯一性还表现为城市中的绿树.桂林是亚热带城市,树种繁多,造型奇特.公园内的绿树种植具有规模性、历史性,具有多方面的优势.然而,未得到整体开发的绿树确显得不具备那么的观赏性.桂花作为桂林市的市花,桂花树的品种之多也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桂林城市形象的改造可以发挥此项优势,以桂花树为主体,配以其他树种改善城市的车行道景观,步行道景观,以及街头绿地,竖向与水平结合,自然与规则结合,形成合理的空间序列.同时,桂林周边一些乡镇也存在许多百年以上的古树,由于村民保护意识薄弱,许多古树遭到破坏.如若系统的将这些古树加以保护,再适当开发周边乡镇,建立桂林周边乡镇旅游的小节点,再将其纳入整个桂林旅游体系的一部分,这样既丰富了桂林的旅游资源,又带动了周边乡镇的经济发展.桂林城市形象唯一性还有“刘三姐”的传说,寻访刘三姐和广西山歌已然成为了前来桂林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印象刘三姐”中,阳朔风光,人文景观与广西的音乐资源、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完美地结合,既是看演出,也是看漓江人的生活.

2)城市天际线与城市轮廓城市天际线往往是由建筑风格、建筑高度、建筑形式、自然地理景观特征等要素构成.城市的天际线讲究“和谐”,任何突兀的东西都使人不舒服.重要景观地带的高层建筑不仅对景观视廊造成阻碍,同时不利于景观空间环境的塑造.因此,应该合理确定各地段的建筑高度控制标准.桂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显山露水,才切合山水城市的特点.《桂林市城市风貌设计导则》中规定老城区限高24米,市区限高65米.限高之后,市区的建筑高度得到的有效的控制.但是为了达到利益的最大化,所有的建筑都在限制高度的顶端,使得整个市区轮廓线过于平淡,生活其中的人,视线都被遮挡,既不见山,也不见水.桂林最美的城市轮廓线,无疑是它的山体轮廓线.在建设桂林的城市轮廓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首先,沿江沿湖的的建筑立面、建筑轮廓应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其次,对建筑高度、风格、外形从形象上进行指导,尤其是高层建筑;第三,老城区尽量避免高层建筑的出现,保留山体轮廓线,强化视觉引导,在临桂新区以及市区可多建高层建筑,拉开并延伸城市的轮廓线;第四,对城市的建筑色彩提出要求,对城市色彩进行统一的管理;第五,对城市建筑的顶部进行规划,按照提出的建筑色彩进行限制性规划.总之,在城市形象建设上,应确定桂林的标志性建筑,在城市建设上做到和谐统一,使城市与山水融为一体.

3)城市广场文化创新城市广场是城市的会客厅,也是城市居民的起居室,是一个城市具有开放性的标志性景观.广场可以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市民提供娱乐、休闲、健身、交往的需要;可以开展各种文化、经济、社会活动;有利于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于疏散交通,是防灾、避难的场所.城市每一天都在变化,桂林在发展的同时,先后建设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广场,却也不免存在着些许遗憾的地方.中心广场紧邻桂林正阳路步行街,使步行街与中山路的人流得以缓冲,每天如此大的人流量,但在此停留的人却不多,傍晚时分来此休闲锻炼的人也屈指可数.是广场文化不够普及还是因为广场的设计缺陷造成的这些遗憾呢?如何去改善呢?首先,广场的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考虑人的生理上、心理上及精神上的需求,让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产生一种归属感.对广场进行整体设计,应符合城市原有的肌理,建设分散的城市小广场,可以是街头空地、建筑间的空地,可以节约资金,分散人流,同时也丰富了城市空间.其次,建设生态型广场,将自然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中,这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最后,广场应该是一个城市历史的见证,应当是一个永久性建筑,要经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同时,广场又应当是一个时代文化的反映.广场的建造要融入自然、人文因素,旨在给人们方便的同时,给人以心灵的归属感.

2城市形象的文化景观的开发与塑造

1)城市雕塑景观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雕塑就是其中的一个音符,也是城市的眼睛.桂林的城市雕塑缺乏统一规划部署,定点零星散乱,与周围环境协调性差,题材单调,与城市文化缺乏内在联系,没有反映出城市风格和传统.近期建设的桂林古莲文化街则可谓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在约200米长的街道上,通过浮雕、铜像与石刻文字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桂林的历史与文化.桂林的城市雕塑依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桂林在将来要建造一座标志性的雕塑,不求大、但求精,能代表整个桂林市的人文景观.

2)城市的绿文化桂林对“绿”文化的传承是有优势的,桂林城市中有大大小小的公园与之相融合,可构建“10分钟绿色生活圈”,即城市大多数居民可在10分钟内到达公园、广场等地进行休闲娱乐,享受现代生态城市的气息.实行立体绿化.在平面绿化不断深化的同时,增加立体绿化,丰富城市的街景立面,鼓励城市居民在其阳台、屋顶种植绿化植物.同时,在城市的桥梁,立交桥上种植花草,既给城市绿化景观添砖加瓦,又改善了局部小气候.

3)城市水景观体系构建桂林是依山傍水而建的城市,也正是因为水,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两江四湖工程,联通了桂林市的漓江、桃花江、木龙湖(含铁佛塘)、桂湖、榕湖、杉湖,形成了“千山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格局.城市内部应当在广场、街头小品等地引入喷泉、叠水等景观,增强城市活力,同时,增加人们观水、亲水、戏水的平台,丰富沿水系两边的水景.在城市郊区可开发湿地景观,寻求真正的生态平衡.

4)城市光环境艺术城市的亮化系统应该伴随着城市的生态景观系统、水文化系统一同打造.城市的形象应该包括白天的形象,也应该包含夜晚的形象.夜晚,往往是游客欣赏“两江四湖”工程最恰当的时候,沿江周边装饰灯、射灯、霓虹灯、金卤灯、泛光灯、草坪灯数不胜数,然而似乎这个城市的主体——居民被遗忘了.傍晚时分,公园开始免费开放,居民此时开始出门休闲、锻炼,然而公园的路灯不成系统,广场照明强度不够等等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城市的光系统应该整体规划,而不应仅仅保证有经济利益或者人流集中的地段.提升城市光环境的层次还可以从建筑物的立面亮化,商业建筑的橱窗亮化,绿树亮化,景观亮化,直接光源亮化等方面考虑.

3城市街区“家具”——城市品位与形象的综合体

1)塑造良好的城市入口景观人们对一个城市的首先感知应当是从城市入口开始,城市入口相当于城市的窗口,是城市视觉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形象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最先反映出了城市特质和整个城市的文明发达程度.火车站几乎是每一个城市必不可少的入口.就桂林火车站而言,一出站就面对着两排私人的出租车,不少当地人见有人出站就立马上前“拉客”;整个站前广场内都未设置专门的公交车停车场;进站口前人流量大,未设置专门的休息座椅,许多人席地而坐,严重影响了行人交通,也对城市形象造成了不利影响.对于像火车站、汽车站、机场这样的“入口”,应当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理的划定功能区,确定有效的人流疏散通道,保证人流、车流互不影响.与此同时,像城市高速公路这样的入口,以及与之相连接的迎宾大道,应当设置与城市文化相关的景观及景观系列,景观尺度要大,以保证快速移动的车内的人能看清楚细节.

2)提升城市步行街形象品质桂林正阳路步行街是人口最集中的地带,在正阳路中心处,一座高一十七点五米的红色钟塔是步行街唯一醒目的标志.步行街两侧建筑以骑楼为主,除了汉唐时期的亭台楼阁,还有南亚、日式、欧式的小洋楼,整体风格不统一,且建筑色彩大多比较灰暗.步行街内部绿化少,环境层次不高,小街小巷内更是有脏乱差的地方.提升步行街的形象品质,首先应对整体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做出统一规划,对建筑的平面及立面布局进行统一规划,提升空间层次感.其次,以南面入口处的“曲水流觞”与八株象征“八桂”的桂花树为依托,在步行街内打造多个景观节点,同时增加景观小品,丰富立体绿化,使人们产生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后,对步行街内环境进行统一管理,保证步行街内的环境卫生.

4总结

城市街道设计导则范文5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冀建〔〕731号)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建设)局、城乡规划局、城管(公用)局、住房保障房管局、公积金管理中心,石家庄、张家口、保定市园林局,石家庄、承德、衡水市水务局:

现将《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附件:

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全省新型城市化进程,以建设繁荣舒适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聚集能力、承载功能、居住条件、风貌特色和管理服务水平,保重点、搞攻坚、抓专项,加快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建设,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搞好农村新民居建设和危房改造,促进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主要目标

--城市(含县城)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增幅18%以上,设区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稳定达到85%,中水回用率达到30%,同步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村镇延伸,开工一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全省新增园林绿地5000公顷以上,省级以上园林城市和县城达到50个,力争新增省级风景名胜区10个。

--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0万套以上(按35万套安排,以国家下达计划为准),其中保障性住房15万套以上,棚户区改造住房15万套。完成国家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设区市初建成区范围内城中村全部完成房屋拆迁、村民安置和土地收储,初建成区范围内新增城中村50%启动改造。每市新创建旧住宅小区改善示范项目2个以上。主要街道景观容貌整治和旧商贸区改造全面推进。

--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完成1000万平方米,新竣工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率达到38%。加快县级市和10万人口以上县城供热计量改革,全省新增供热计量收费面积1000万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亿元。全社会建筑业完成产值4500亿元、增加值1400亿元,力争产值10-50亿元企业达到30家、50亿元以上达到10家、百亿元以上达到4家。建筑劳务输出80万人次以上。境外承包工程完成合同额增长1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全面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完成环首都经济圈各项规划、沿海地区总体规划和冀中南城镇群规划。修编完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县(市)总体规划,做好新城(区)规划,在部分县级市开展“城乡总体规划”试点。各市完善各类技术标准和导则,出台城市风貌特色管理规定,深化公共设施、综合交通、城市水系、景观风貌、有形文化建设等专项规划。制定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激励政策。加强重要地段、重点部位城市设计,培育一批精品街区、建筑和公园。抓好城市雕塑规划建设,在各市开展雕塑创作营活动。健全政府主导、专家领衔、专业论证、公众参与、规委会审议的规划编审机制。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和沿海地区规划展馆,设市城市、环首都县年底建成规划展馆并免费开放。提升延伸数字规划,年内县级市和中心城区统筹管理的县搭建起数字规划基本框架。开展规划执法检查,继续实施“零违”行动。

(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编制实施住房保障三年安居工程规划和年度计划。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扩大建设规模,多渠道筹集房源。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严格落实土地、资金、税费、配建等政策,加强项目管理和工作督导,抓开工、保配套、保质量、保竣工。优化项目布局和户型设计,每市打造2-3个示范项目。在确保资金安全、满足居民购房货款的前提下,争取扩大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范围。做好配租配售监管,严格程序、严把关口,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及时足额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强化使用监督。完善数字住房保障系统,提升应用功能和效果。推进首都周边县市“人才家园”建设。

(三)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步伐。高起点搞好新城(区)开发,创新规划理念,健全标准体系,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瞄准一流、突出特色。深化城中村改造,坚持空间形态和社会形态同步改造,控制开发强度,加快新拆迁村回迁房建设,尽快启动剩余村改造。推进棚户区改造,力争三年改造完成3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棚户区。提升旧小区改善水平,对以前建成、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未列入旧城改造计划的旧住宅小区,逐个制定提升方案,年内改善1/3以上。突出老商贸区改造特色,完善设施、加强养护、增加游憩空间,打造一批时尚精品街、休闲观光街、饮食文化街、历史风貌街等特色街区。

(四)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和服务。开展道路交通、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便民设施、容貌环境、城市管理服务专项提升行动。加快“零换乘”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提高道路特别是支路网密度,加快公交专用道建设,新建改造道路同步建设“综合管沟”。强化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改造升级不达标的设施,加快排水管网、中水回用、雨污分流等设施建设,推进处理设施建设向村镇延伸。加大园林城市(县城)创建力度,多措并举增加中

心城区绿量,提升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和游园建设水平,推进城区河道水体整治,办好河北省首届园博会,创建命名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力实施“十小”便民工程,整治建设一批小街巷、小游园、过街天桥、小型停车场、小型

体育设施、便民市场、社区卫生站、街巷地名标志及道路指引牌、无障碍通道、公厕等,推进便民设施进街道、进社区。深入开展违章棚亭、广告牌匾、马路市场、架空线缆专项治理,加强环卫保洁,做到主干道16小时、重要公共场所24小时保洁。升级更新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城市街道景观,既有建筑实施“穿衣戴帽换服装”改造,打造示范样板街道,开展“十佳景观大道”评选。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规范城管执法行为,健全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深化拓展数字城管和“12319”便民热线并向有条件的县(市)延伸。加强市政公用行业监管,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确保安全运行,定期开展产品和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五)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加快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善改造模式和技术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推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能耗监测。深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设区市已改造和新竣工居住建筑全部按用热量收费,县级市和10万人以上县城开展试点。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开展十佳绿色建筑、十佳绿色小区评选,各市至少开工3个10万平方米以上绿色建筑示范小区项目。研究制定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重点在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沿海滩涂绿化技术、建筑垃圾资源化、建筑业实用技术等八个方面实施科技攻关。强化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使用监管,适时开展绿色建材标识工作,及时推广使用、限制、淘汰产品目录,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认真落实省部合作备忘录,抓好唐山湾新城、正定新区、北戴河新区、黄骅新城4个生态示范城建设。

(六)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国家调控政策,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和引导,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强化预售行为监管,>:请记住我站域名/稽查,严厉打击违规开发销售、合同欺诈、虚假广告、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推行先安置、后拆迁,做好被拆迁房屋价格评估和拆迁补偿。提高物业管理工作水平,积极推进组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认真落实物业管理承接验收制度,加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监管,强化物业服务合同管理,重点解决“维修不及时、服务不到位、收费不规范”问题。

(七)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深入抓好行业对标和企业对标,建立企业升级激励机制,继续做大做强45家省内龙头骨干企业,指导各地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督促一级以上企业加强工法和专利技术研发,大力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创建科技示范工程。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全省建筑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统一平台。专项治理虚假招投标、非法转包、违法开工和工程监理不到位等问题。强化进冀企业监管。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建筑劳务实名制一卡通管理系统。认真落实建设各方主体责任,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深入推进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扎实开展工程勘察、施工图审查和工程检测质量专项整治,定期组织保障性住房、大型公建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巡查,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制定优质优价政策和国家级优秀建筑设计奖励措施,推进精品工程建设,培育一批标志性建筑(群)。深化京津冀共同建筑市场,建设蒙、川、晋共同市场,培育新的热点市场。培育发展劳务企业,搭建劳务企业与省外总包企业的对接平台。继续做好援疆工作。八)推进农村新民居规划建设。规范农村新民居规划许可、施工许可、验收备案等建设程序,推广农村新民居示范图集,分类抓好试点。支持新民居建设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和新结构体系。落实镇村体系规划,突出村庄规划特色,避免“排排房”布局。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省培育的省级重点镇和现状1万人以上的镇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年底前全部完成前期工作,力争30%开工建设。县级市、环首都和沿海各县及50%的其他县,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完成处理设施布点。强化县(市)主体责任,将镇乡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纳入县城统一管理。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省市县均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强与先进城市对标,完善指标体系。建立定期调度、专项验收、年度评估、全面考核相结合、省市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各市要细化工作方案,制订各类规划和城市设计、专项行动详细方案并报省备案。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专项行动,适时开展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群众满意度调查。建立省市县三年上水平工作统计体系。

(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传统工作方式和方法。创新城乡规划体制,重点在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上实施延伸和拓展。创新城建投融资体制,重点壮大平台,提升融资能力和项目运作水平。创新住房保障体制,重点规范以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创新城市管理体制,重点建立协调联动的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加强课题研究,重点破解旧商贸区改造、新区开发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河湖水系景观打造等工作中的难点。

(三)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河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修订)》《河北省燃气条例

城市街道设计导则范文6

关键词:一刻钟;消费圈;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1.4

“一刻钟便利消费圈”是指社区居民在15分钟内就能找到需要的早餐、便利店、代收代缴费服务点等多种便民服务。“一刻钟便利消费圈”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居民真切感受到了这种触手可及的快捷、便利和幸福。北京把传统与现代商业服务模式相结合,建设与国际商贸中心相适应的社区商业,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一刻钟便利消费圈”是被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现北京有110个社区建成了“一刻钟社区消费圈”。目前,市级“一刻钟社区消费圈”建设示范点33个和区级示范点10个,覆盖率达到近20%。居家过日子,在某种意义上说,追求的就是节省成本,不仅是金钱,包括体力、时间和精力在内的非货币成本同样值得关注。

一、“一刻钟”消费圈理论

“一刻钟”消费商圈:以其所在地主力业态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可根据时间、距离、占有率等以顾客所处的距离为半径划定区域。按层次可分为核心商圈、次级商圈、边缘或辐射的商业圈。“一刻钟”商圈对时间和距离做了限制,就是15分钟要求达到的距离半径,在核心商圈里,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一)内涵及特征

“一刻钟”便利消费圈就是由辖区中心点由外辐射,让社区居民从居住地出发步行一刻钟之内可办理日常政务服务,享受到快捷的公益服务和基本的商业、生活、文体娱乐等便民服务。实现小的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的便捷服务。

“一刻钟”便利消费圈的特征主要是在时间、距离、便捷上的要求严格。时间的限制是15分钟、距离是步行几百米、或者是上下楼的时间。便捷是对于商圈的布局要求,要求及时、交易的形式简单、各种功能性的服务基本齐全。其业态是指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要,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经营形态。

社区商业主要必备基本行业、业态业种。有早点快餐店、便利店和物资回收站(车)、中小型超市、菜市场、洗染店、美容美发店、维修店(点)、药店、书籍音像店、照相冲扩店和家庭服务等业态选择。具体地说:

便利店单店最小面积应在50平方米左右,经营日化用品、食品饮料、小百货等居民日常消费品100种以上,店堂清洁卫生,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有良好的进货渠道,无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等不良记录。

中小型超市面积要在200平方米以上,经营品种1000种以上,营业时间18~24小时,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店容店貌整洁美观,服务规范优质,经营商品有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

菜市场的最小营业面积要在80平方米以上,营业时间超过10小时,经营品种100种以上。能提供净菜、无公害蔬菜等农副产品的供应。

洗染店最小应在50平方米以上,营业时间12小时以上,具备洗衣、熨烫和皮革衣物的清洗上光等5种以上服务功能,并有相应的洗染设施以及规范的管理制度可提供立等可取的服务业务。

美容美发店最小要在30平方米以上,营业时间10小时以上,具有必备的设施、设备,可提供理发、美发、一般性护理等服务,从业人员需经专业培训具有相应资质,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持健康证上岗。

维修店(点)要在20平方米以上,营业时间在12小时左右,服务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并具有相应资质,做到维修服务及时并可提供上门维修服务等优质服务项目。

药店的单店面积要在100平米以上,并设有24小时售药的服务窗口,备有70%以上的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应配有职业药剂师,质量负责人应有一年以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并做到合法经营,规范管理。

从事家庭服务的服务人员要经专业培训并具有相应资质,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持证上岗,要能提供家庭钟点工、家庭护理、家政服务等服务项目。

书籍音像店,照相冲扩店,废旧物资回收站等也要有相应的条件与门槛。

(二)“一刻钟”商圈实例

发展“一刻钟”消费圈,需要对社区居住规模、人口构成、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考察。在满足社区居民各方面生活基本需求前提下,合理分配“一刻钟”消费圈中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服务、文化、医疗的比重。对老年人居多的社区,增加卫生服务的投入;对青年人居多的社区,则加大娱乐投入……诸如此类,根据供需合适配置业态,避免社区布局混乱和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做到与居住环境相适应,人性、融洽、便捷。

如朝阳区的北苑社区位于北京是北四环和北五环的附近,这里有美立方、北苑家园、北辰等附近的社区。这里社区的以年轻人居多,大多数是以成家的居多。据了解大多以将近一万的收入。压力很大,正是上有老人,下有孩子。这里的交通尤其是早晚高峰的时候,比较拥堵。所以有的居民即使是有车辆,也大多选择公交、地铁等出行。在北苑社区“一刻钟”消费圈的构建基本上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有北辰的购物中心,易世达购物中心,在各个楼宇下面的底商有理发店多家、小型的便利超市,同仁堂、各种的餐馆等,还有一个北苑社区网,这里有所有的北苑社区的动态。

作为大规模生活区,小区周边有成熟完备的商业配套。24小时营业的有别于传统商业,是集购物、娱乐、休闲、旅游,文化于一身的一站式体验消费场所。引领国际时尚潮流,倾心打造风靡全球的“Lifestyle Shopping Center”商业理念,为张扬个性的不同人群创造风格各异又相互融合的购物天堂与娱乐消费欢聚空间,在这里可以找到最宠爱自己的生活方式。 是都市水泥森林中的一处稀有风景。 业态丰富多样,涵盖中心主力店、品牌名店、创意精品、中西特色餐饮、主题酒吧、咖啡厅、DISCO、SPA、KTV娱乐场、上流社交舞会及精品酒店等。

北苑社区的业种选择,考虑到“一刻钟”时间问题,零售中涉及食品类,服装类、文体类。服务中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有美容美发,洗浴、快餐、电影院等。

对于蓝色港湾附近的高档的社区,业种选择,除了满足基本的需求的选择,应该还更加侧重这种需求档次。另外,还应该增加更多的业种选择,比如有主题公园、中西餐、高档的休闲健身场馆、音乐厅、话剧等非富多彩的选择。

二、模式构建

目前,便民消费圈已正式向周边乡镇、农村推广扩展。“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的“一刻钟”消费圈,受到了居民、政府的广泛欢迎和全力支持,在北京城区迅速推广开来。2012年,北京的便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刻钟”便民消费圈已达400余个,全面覆盖600个社区,服务近700万名市民。其中,朝阳区最多,有133个,其次是丰台区,有128个。

(一)北京“一刻钟”便利消费圈趋势

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商业,创建商业示范区,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原则,服务北京市各个社区生活、消费为目的,全力构建“一刻钟”消费圈。初步形成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开展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如:早餐工程、便利超市、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家政服务网络、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等便民服务网络建设。

目前,北京社区“一刻钟”便利消费圈构建日近完善,全面涵盖了社区居民政务、生活、卫生、文体、教育等领域,为社区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未来,“一刻钟”消费圈的构建,将呈现如下态势。

一是提高连锁便利店、美容美发、洗染、餐饮等服务终端的社区覆盖率,便利生活;

二是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社区配送平台,鼓励发展网络消费;

三是支持品牌建设和连锁经营,重点支持若干加家品牌龙头企业,特别是在关系的日常生活的食品服务领域;

四是根据社区的差异性,开展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一刻钟”消费圈构建,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北京社区“一刻钟”便利消费圈主要特征

北京社区“一刻钟”便利消费圈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社区活动频度高的地段。社区活动极为频繁,把消费圈的中心铺设在这样的地段便捷和营业额必然高。

二是人口密度高的社区。在人口集中的地方,人们有着种种各样的对于商品和服务的大量需求。

三是面向客流量多的社区街道。这点主要是考虑到购物等的方便性。

四是交通便利的社区街断。比如居民上车、下车最多的车站,或者在其附近,也可以是步行距离很近的街道。

五是最好位于居民社区的附近,十五分钟等能到达的地段,否则失去“一刻钟”消费圈建设的意义。

六是坚持全民参与的方针,建立窗口化的信息公开栏,让民众认识、认知,建立各类的志愿者支队,让民众参与便民消费圈的建立,使民众拥有主人翁的情感。

七是区域化、模块化分布显著,人文气息浓厚,区域资源以服务型为主,改变以往商业性的气息,多了一份人文气息。

(三)“一刻钟”便利消费圈的业态布局

“一刻钟”消费圈是便民、惠民的好工程,但这不意味着其是越多越好,不需考虑消费圈布局问题。基于勤俭、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合理布局,使得“一刻钟”消费圈产生尽量大的作用。

“一刻钟”消费圈是社区商业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其经营定位上不同于超市、购物中心及小杂货店,它以满足顾客的“即刻需求”、“基本需求”为特征,表现为消费群体固定化、诉求快速化、服务多元化。

1.业态定位

近年来,城市不断向郊区拓展,新建小区不断增加。这样的情况下,反而使得一些地方却成为城市商业规划的盲点社区出现生活不便,买菜难,买针头线脑难等问题,日常生活需要的东西却需要大老远坐车、开车出去采购。此外,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下班后和双休日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而社区包括社区周边能提供的服务却相对不足。“一刻钟”消费圈的业态定位,即在以政府角度和力度,解决社区居民生活问题,造福民众。

2.业态选址

成功选址,对于消费圈构建成败,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对“一刻钟”消费圈的持续营运。因此,业态选址也是其首要的工作。业态选址的关键因素:

首先,拥有专业的市场开发部门凭借其专业的知识,根据市场定位商圈,评估每个地点的经济效益,评估过程应有准则可寻。

其次,详细的进行市场调查和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包括社区的人口、消费能力、社区的 规模和潜力、未来的发展空间等。

再次,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的消费圈进行评估,累积和分析市场重要资讯。

最后,选择集客点并评估地点。包括人流量的测试、营业额预估及对等点分析、店址的可见度和方便性的考虑等;并对该地点的房产市场价格、面积划分、适合餐厅营运的工程和物业配套条件及产权属性等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考虑中长期的稳定收入,建立投资回报模型,这样才能较好的控制风险,达到投资收益的目的。

3.业态分布

“一刻钟”消费圈可简单理解为在社区一刻钟内实现就近解决买菜、买早餐、家政服务、旧货回收等日常生活消费,其基于的一大立足点即“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商业。“一刻钟”消费圈布局于居民步行速度1/4小时的区域范围内,力争做到“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

作为居民社区的“一刻钟生活”的集成,“一刻钟”消费圈不仅仅是需要布局社区便利店、菜店、早餐摊点、家政、等配套商业终端建设,宅送、订购、商务、刷卡支付等连带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等政府服务平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平台、社区警务等安全平台,乃至文化平台、教育平台,均不可缺。

三、建立“一刻钟”消费圈的标准体系

建立标准体系就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对活动或者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者是文件。建立“一刻钟”便利消费圈的标准体系也是为了让居民更好的享受消费服务,做到放心和信赖。

(一)制定消费服务标准

制定消费服务标准可涉及以下两方面。

1.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

有偿的服务也是“一刻钟”便利消费圈的核心服务。有偿服务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圈模式形成。依托各个社区的目前现状,整合服务资源,形成包括餐桌、家政、医疗卫生等便民服务项目,形成市场化运作方式。首先将设定统一的广告牌、统一的门店装饰、统一的服务形象、统一的服务宗旨、实现标准化的经营方式。其次是标准化的人才培训。定期将对已有的和现有的社区服务人员进行技能等培训。最后是建立标准化的信息体系。这里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实现的信息化管理,先进和高效的信息化经营。比如使用电脑检索最新的市场动态、社区内部的局域网搭建等。

2.低偿和无偿的服务(政府购买服务)

通过服务项目补贴、服务项目购买等形式,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一刻钟便民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公益、便民服务的组织者,要积极组织社区党员、学雷锋小组、社区工作者等,定期为各个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代购等无偿服务。

(二)提高效率具体措施

抓需求,保货源。全面的摸清社区的真实需求,从社区的管理和员工能力和素质着手,按照经营业态等选取社区样本客户进行需求预测,加强和居民的交流,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掌握当前的消费趋势,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率。

抓品牌,组织结构。推广社区的品牌计划,提高知名度。包括品牌的标示、社区的品牌主要是在社区试用和推广。积极展开销售结构分析,指导稳定销售前提下,提升品牌结构,提高市场开拓和引导的能力。

抓管理,重服务。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防止恶性竞争,运用标准的体系和法规解决恶性竞争和无序争夺市场资源、破坏秩序的问题。加强服务居民的能力,牢固树立“与居民共创成功”理念。贯穿每一个环节,实现双赢。

四、建立“一刻钟”消费圈的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的建立与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发挥辖区社会资源的作用。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协调,按照要求整合、统筹辖区社区资源,建立特色的保障体系。

(一)搭建服务平台

可通过以下四个阶段搭建服务平台。

一是深入调研,确定服务圈。结合各社区现状,以“先规划、后实施”为基本原则,划分为服务圈。

二是成立组织,完善措施。依照《“一刻钟消费圈”基本服务目录》,受理商户的申请,审查商户提交的材料,进行实地考察,出据综合评定意见。推进“一刻钟消费圈”建设。

三是摸清各社区资源底数和需求阶段。

摸清需求,确定服务站点。按照各社区人口结构、地理位置、社区自身文化等特点,进一步摸清社区服务需求,按照政务服务类(公共服务类)、公益服务类、便民服务类、特色服务类分类摸清各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并登记册,采取上门走访、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切实弄清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为开展社区特色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组织实施阶段。

服务商认定。对在“一刻钟消费圈”站点、有意进入社区服务圈的商业服务网点、社区社会组织(项目)实行资格认证,并建立社区“一刻钟消费圈”服务资源库。筛选服务质量好、信誉度高的企业签订服务协议,并张挂标牌,为社区居民提供链接便捷的服务

(二)构建营运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制作一刻钟消费圈示意图,张贴各社区显著位置。

第二,编印《便民服务手册》或者折页,发至辖区居民户。

第三,建立服务平台和载体。制作区域政务、公益、便民服务点和商业网点分布示意图,张贴悬挂社区突出位置;集成各类服务信息,向居民印发《XXX地区社区便民服务手册》;运用社区信息栏和电子信息等通报日常服务、居民需求信息,依托“96156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和北京家政服务网,为社区居民开展便民服务,确保居民能比较方便的得到信息,自居住地出发一刻钟内找到餐饮、购物、娱乐、出行、就医等基本生活服务。

第四,结合本地区现状,合理调控服务网点。根据居民需求和“一刻钟消费圈”建设要求,合理的布控服务站点。积极为运营商提供便利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力争硬件设施到位。并建立居民需求档案,规范服务管理。对居民需求意见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各种渠道,定期收集居民服务需求。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对服务站点进行监督,规范管理。

其中的环节还有品牌战略规划、店铺形象规划与设计、店铺设计审核和施工监管、筹备计划和实施、人员招募与培训督导。

第五,经营规划。结合社区现状明确消费圈的宗旨和理念规划、拟定经营计划、并对经营的目标进行管理、同时对过程和绩效进行检讨。

第六,管理规划。首先是组织消费圈的结构,权责划分。并对岗位人员岗位说明书设计、人员流程与操作标准设计、建立奖惩和吉利机制。其次是做好消费圈的危机公关,还有日常管理表格和报表设计。最后是店铺自我诊断、评估与业绩的改善。

第七,“一刻钟”消费圈营销规划。制定“一刻钟”消费圈的短期和长期的营销体系。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制定营销策略与手段。

参考文献:

[1]肖春平. 和平区打造“一刻钟服务圈”[N]. 沈阳日报,2007-12-14.

[2]顾华夏. 一刻钟“健康服务圈”惠泽百姓[J]. 乡镇论坛,2009(6).

[3]高宏扬.一刻钟 服务圈到家[N]. 北京社区报,2010-11-2.

[4]孟冉.东花市街道:一刻钟服务圈 省时省力又省心[J]. 社区,2011(10).

[5]徐仁杰,赖臻.北京:一刻钟社区服务圈[J].百姓生活,2011(10).

[6]王许松.幸福,一刻钟到达[J]. 数据,2011(9).

[7 ]刘欢.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增71处[N]. 北京日报,2011-8-24.

[8]艾斌.北京推广“一刻钟服务圈”[N]. 国际商报,2011-3-16.

[9]边卫霞,杨晟途.城关全面推广“一刻钟服务社区”[N].兰州日报,2011-10-21.

[10]边卫霞. “一刻钟精品服务”走进社区[N].兰州日报,2011-4-6.

[11]骆倩雯.“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60%城市社区[N].北京日报,2011-12- 1.

[12]登峰.一项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探访朝阳区朝外街道“一刻钟社区服务圈”[J]. 北京人大,2012(1) .

[13]张程伟.通州居民享社区“一刻钟服务圈”[N]. 北京日报,2012-1-4 .

[14]高维海.“圈”出百姓新生活[J]. 北京支部生活,2012 (4).

[15]赵双勤. 安吉县以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J].中国民政,2012(7) .

[16 ]孙超逸. 北京社会消费品总额连续4年全国居首[N].北京日报,20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