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广播电视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广播电视的特点

广播电视的特点范文1

1开展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重要性

作为广播电视行业的重要支撑,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显得至关重要。开展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技术漏洞,找准技术故障,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保证广播电视节目顺利播出;另一方面,通过维护管理能够不断与新技术新方法对比,从而充分运用新时代网络技术方法和优势,找准切合点,更好地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2新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

第一,广播电视节目的多样化和资源的丰富化,增大了广播电视技术维护难度。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当前我们国家的广播电视台有很多频道和种类,电视节目播出的时间和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尤其随着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对于电视节目传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要找到有效的技术,从而提高信号覆盖率,另一方面要充分熟悉、运用编码等技术,增大信号覆盖面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尽可能实现全员共享、全员覆盖,这些无疑增加了维护难度。第二,广播电视传输设备不能全面适应现代广播电视节目要求,增加了维护成本。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整个环节涉及很多的设备,这些设备正常运行才能保证信号传输稳定,当前广播电视发射台等设备比较老旧、运行效率低、耗能高,不便于维护和管理,大大增加了设备发生故障的风险,所以必须加强技术升级和监督。国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给国内广播电视技术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契机,只有引进新设备,开发新的维护技术,才能更好地提高维护效率,进而提高设备运行性能,保证广播电视播出的顺畅和安全。第三,电视广播系统功能日益多元化,促使维护技术不断升级和创新。随着多媒体、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也逐渐引用新技术,将信号模拟方式向着数字化方向转变,高清电视需求越来越多,并和网络进行融合,拓宽节目播放渠道,在整个过渡过程中,对于广播电视的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探索更高端的维护技术,将图像、传输、信息等各类技术进行有效融合,才能不断丰富广播电视传输的内容,发挥广播电视的整体功能,进而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随着广播电视系统更加复杂,对节目的灵活调度、电视频道的自动切换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技术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3新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对策

面对各种冲击和挑战,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水平需要全面优化和提升,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媒体行业需要。具体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对策如下。第一,建立完善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体系,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一方面,广播电视技术可以充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融合,通过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和检修力度,及时进行过程记录,建立健全设备维护保养档案,从而更好提升设备维护常规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明确设备管理目标,制定全面的设备更新维护计划,对各类老旧设备及时更换,对新设备及时加强培训,进而保证信息传输有序开展。总之,建立广播电视技术信息维护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监督,从而提升整体运行效率。第二,加强科研攻关,提高维护意识。广播电视行业在不断发展变化,与此相对应的技术也要随时更新和优化,要充分结合当前国际广播电视新技术,加强科研攻关,提高科研水平,保证技术维护工作适应现展需求。一方面,要对维修人员开展各类培训,努力掌握各类新技术、新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操作,结合现代广播电视发展需求,完善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优化设备维护管理流程,明确责任分工,严格监督考核,从而保证设备维护到位、有序开展。同时,要充分借鉴计算机网络平台,将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有效融合,探索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维护举措,将各类人为影响因素降到最低,最大化满足设备运行需要。

4结语

新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是一项更加系统的工程,也是关键环节,为了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提高公众认可度,增强权威性,就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设备运行水平和运行质量,同时注重加强维护管理和监督,从规范性、标准化、智能化等方向进行改进和优化,才能更好地推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有序、科学开展。

作者:刘开军 单位: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七五一台

广播电视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特点;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进程,广播电视技术在运行使用过程中,是否得到了良好的维护与管理,体现着是否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的视听权益,是否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更是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声音是否能够顺利地传播到广大的人们群众当中。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维护工作如果依然使用陈旧的管理运行模式,将无法顺应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实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合理地将科学技术应用在技术维护工作上,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结合计算机网络维护技术,重视信息和应用的集成,实现现代化的技术管理系统,是提高新时期广播电视行业运行效率,扩大其覆盖面,加速其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对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进行探究与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是当今广播电视行业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1.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

1. 1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弹性化

可以想象到,随着人们对广播电视需求的不断变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应用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技术必然要跟着改变,这是一个不能截止的过程。因此,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随着广播电视系统的变化而保持着弹性、可变性、灵活性。并且,拥有再次开发的能力,可以保证广播电视技术在应用深度、宽度以及规模上继续发展的要求。

1.2广播电视系统的网络化

广播电视系统也顺应时代的潮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其中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计算机网络传输自动播出系统代替了传统的“放音机+调音台”的广播播出模式。信息处理、广播传输、效果确认等等这一系列的环节,让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工作也变得便利与快捷起来。当然,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能够对广播电视系统的网络化做到足够的把握。

1.3播控、传输系统复杂化、先进化

播控、传输系统的改革是在先进的技术下进行的。新时期的播控、传输系统由以前较为简单、独立的播出机房逐渐变成了单频道控制与多频道结合控制的系统,具有相对方便、灵活、可调的综合性系统。

先进的播控、传输系统可以将电视台、录制系统、外场转播车、卫星地球站、电台的新闻直播室等各系统顺畅、有效地连接起来,通过总的控制系统获取各项数据,完成信息处理。可以说,先进的播控、传输系统是广播电视信息处理收集、处理、发送中心,其具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将适应不同的播出需求以及不同的播出环境,使用便利可靠。因此,通过运用先进的播控、传输系统,才能紧跟时代需求的步伐,保证系统的管理、设备、技术都具有良好的运作效率,得以更好的发展。

1.4传输系统多样高效化

广播电视一直将覆盖率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而提高覆盖率与传输系统的支持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在传输系统方面已经出现了光缆传输手段、卫星传输手段以及数字压缩手段等。这些传输手段具有着传输覆盖面大,传输速度高等优点,为提高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实现不同地区同等效率传输这一目标。同时,大容量和压缩编码的传输技术可以将上百套的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压缩,大容量的数据传播有效解决了无线电频率无法扩充的缺点。

1.5播出时间延长,播出频道增加

我们如今可以看到,通过有线电视广播、卫星直播电视广播的使用,近大可能地挖掘与使用了广播电视频率,将电视播出的频道增加到四十、五十个,乃至一百多个电视频道供人们选择。电视台24小时不间断播出已成了普遍现象。播出时间得到延长,播出频道得到增加,这是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一项重大的、利民利国的进步与改变。

2.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对策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地播出、传输、发射广播电视节目。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结合科学的管理措施,树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2.1对广播电视技术采取信息化维护

信息化对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其主要是对重要广播电视技术设备实施跟踪管理,逐步建立、健全所有设备的维护、检修档案制度。为技术设备的基础管理和强制维护等提供翔实可靠的基础数据。制定设备更新计划,做到及时更新,并有效保证相应设备的及时投入。定期检查对设备基础管理和维护等工作做的是否到位。

2.2强化管理意识,实行制度化管理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即使出现错误也是不容许重复播放第二遍的。这一特殊的要求,就提醒相关工作人员,如何避免出现失误,减少播出事故的发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切实加强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与管理的制度化实施,是确保广播电视技术实现安全稳定运行的首要任务。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根据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规定,结合广播电视播出的具体情况,要做到落实机器设备的巡回检修标准与制度,设备操作的详细步骤制度,技术人员执行岗位责任制度。尤其在重要环节,要实施多项包岗措施,确实地将各项管理指标量化细分,结合设备完好率、操作准确率等硬性指标制定考核奖罚措施。不定期对设备质量、操作设备的人员操作规范度等进行检查,及时纠正不准确的操作行为,确保在一个可靠的运行环境下工作。

2.3建立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检测检修系统

广播电视行业要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对广播电视技术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检修。在每次检测检修前,还需要制订详细、严格的检测检修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检测检修。除此之外,有必要建立依靠计算机实施辅助的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管理系统。采用这种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实施收集与处理设备运行数据,更加准确及时的对维修状况做出形象直观的分析,便于工作人员进一步的进行检测检修,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

2.4提高技术维护队伍的整体素质

广播电视是专业性较强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因此,广播电视行业需要培养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首先应培养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观念,要引导他们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要用创新的眼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其次,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熟练地掌握广播电视设备的性能、原理,进而快速准确地判断和处理故障。

在对技术队伍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提高的同时,还需要在其思想上进行进一步的教育与指导,提高其安全意识,明确事故发生的危害性。可以采取运用典型案例,对工作人员加强安全思想教育。

3.结语

对于广播电视部门来说,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依靠,实施较为完善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技术维护工作的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广播电视行业应该所不断追求的。本文针对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做出了相关的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能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的特点范文3

国家形象广告是以塑造“国家品牌”为目的的广告。国家形象广告从广告性质来看,既包括公益广告,也包括商业广告。1997年,布莱尔政府借鉴英国BMP广告公司主管安娜可・艾利维斯的主张,运用国家品牌进行营销,布莱尔以“酷不列颠”打造全新的英国国家形象,用创意和想象打破了人们心目中英国人保守、呆板、沉闷的刻板印象,向世人昭示了一个充满活力、时尚、现代、创新的国度。

广告与媒介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广告的变化也在某种形式上解释着媒介的变化,广告的每次飞跃式发展,都离不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

大数据在不知不觉中降临,英国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著作《大数据时代》中提到,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在互联网的初期,井喷的是信息,如今,发展到互联网的第二代,数据被称为整个网络社会的软黄金。大数据时代国家形象广告的传播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传播形态:精准传播

大数据的核心特点是能够“预见未来”。目前,我国拥有6亿多网民,每个用户上网都会留下数据的痕迹,形成一幅庞大的“数据影像”,这些数据的量(Volume,数据大小)、速(Velocity,数据输入输出的速度)、多变(Variety,多样性)与可用(Veracity,可用性),正是大数据的4V特点。

美国学者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通过复杂的计算和模式推导指出:“93%的人类行为是可以预测的。”互联网可利用Cookie追踪每个受众的信息以及兴趣爱好,再根据这些信息判定出其亚文化信息。广告的传播也从以往单纯的硬广投放,转移至社交媒体上的“众包”与共创广告、制作植入品牌价值的微电影等,进行精准制作以及精准传播。

大数据分析的特点是寻找关联性,基于数据分析达成有的放矢的营销,进行广告的精准推送。大数据时代的国家形象广告是以“技术”为驱动、以海量数据挖掘为前提,对广告市场调查、广告投放以及广告效果进行评估,实现对特定受众的精准传播。利用大数据进行广告调查是必要的手段。匈牙利大型网站HolinfoBank就曾推出了一项名为“你的匈牙利形象”的广告调查,其问卷设计有意区别了匈牙利人和非匈牙利人两个不同的凋查对象群体。大数据对国家公益广告的至关重要,根据对目标受众的大数据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国家公益广告的内容制定以及渠道和形式,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传播策略:个性化互动传播

大数据时代的传播策略是个性化传播,依据对数据的掌握,针对每个受众的特点进行个性化传播。并且,在海量的数据面前,多元化互动成为趋势。

在新媒介环境下,受众有主动权,完全可以避开自己不喜欢的广告,主动挑选自己喜欢的广告。网络可以将信息带到世界各地,不受地域限制。只要网民上网就可以点击接收广告信息,不受播出时间的限制。同时还可以提供海量信息,增加信息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微博、微信等移动网络媒体的广告发展迅速,而且传播速度以及传播效果非常乐观,2014年圣诞广告大战中,国外的Levi's广告等在微博以及微信朋友圈传播甚广。

网络上每天产生海量数据,数据之间具有相关性,我国的国家形象广告制作者要透过大数据的统计与调查准确把握国际受众的观赏需求,找到共同的意义空间,学会向西方表达中国故事。国家形象广告的对外传播战略在大数据时代要改变,要通过数据来讲“中国故事”,使传播更加精准,在大数据中展现当代中国的各个方面,传播一个鲜活现代的中国形象,冲刷掉西方意识形态和媒体文化对中国社会的遮蔽。

营销模式:让广告成为内容

不少国家形象广告的效果在国内和国外不尽相同。以人为本,让广告成为内容,在新媒介环境下尤为重要,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受众,制作出相应的广告加以传播。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美丽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14XW003】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的特点范文4

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宽带的无线化和无线带宽的宽带化,极大地促进了对无线频谱和无线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频谱的价值已经充分体现。作为无线通信的黄金频段――700MHz频段成为炙手可热的资源。

在施行频谱拍卖制度的美国,Verizon曾经在2008年花费100亿美元巨资从美国政府手中拍得700MHzl谱。其后,Verizon凭借700MHz优异的无线传播特性,以较小的基站规模,实现较大的区域覆盖,并且是以较低廉的成本实现4G网络的快速部署,奠定了4G的领先。2007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历经漫长的讨论之后重新规划700M,规划释放出一部分频率资源用于未来的移动通信,故700M也被称为“数字红利”。根据GSMA在2012年的研究数据,如果亚太各国政府将“数字红利”频谱用于移动宽带通信,到2020年亚太地区的GDP将增加近7300亿美元,税收将增加1300多亿美元。

我国一直通过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对频谱实施行政分配制度。上世纪,700M被分配给各省市县的广播电台,用于承载模拟广播电视信号。随着技术进步,模拟电视逐渐数字化,大部分700M频谱资源逐渐闲置。当前700MHz频段是广电使用的频段,如何利用700M黄金频段发展无线技术,把握无线移动互联网时代中的机会,是当前广电人亟需考虑的问题。

二、广电融合网与700M频段

随着新技术快速发展和产业环境不断变化,以双向、互动、高清为标志的广播电视网,正在向宽带、多屏、智慧化升级,我国广播电视网络发展已进入一个 全新阶段,未来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W,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ing Network-Wireless)将发展为电视有线、无线、卫星多通道无缝连接的融合覆盖网络。融合网络的设计是在构建无线双向网基础上,将有线电视网、地面数字电视网、卫星广播网、广电自适应WiFi无线网、无线双向网进行有机结合,打通相互间的传输通道,形成广电特色的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广电无线700M双向化技术是“智慧广电”发展的保障,实现广播频段无线信道模型建立、动态频谱感知、无线双向系统组网、信道编码、下行和上行信道传输、无线载波聚合等技术难点,建立广电无线双向网技术标准体系,可形成广电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有益补充,其中基于700M频段的双向LTE将成为无线双向系统的重要支撑。

三、 700MHz LTE方案浅析

(一)LTE发展现状

LTE作为目前移动通信的领军技术,在全球运营商中已获得大规模商用的验证。根据GSA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的统计,2014年底共有611家运营商在174个国家和地区投资LTE网络。全球商业运营的LTE网络超过360张,LTE基站已经部署200万个,LTE用户数接近3亿。当前LTE主流的频段采用1.8GHz(45%以上)和2.6GHz(28%以上),中国移动主流也是采用2.6GHz频段。1GHz以下700/800MHz低频频段,也有33个国家55张商用网络采用此频段,例如日本DoCom采用800MHz频段,美国Verizon采用700MHz频段(超过2600万用户)。

由于700MHz频段穿透性能好,穿透衰减小,覆盖范围广,射频信号传输质量高等特点,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开放700MHz作为LTE通信的低频频段,以便运营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完成较快速的覆盖。LTE技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700M LTE虽然用户基数少于1.8GHz和2.6GHz主流频段,但700M LTE技术也经过了规模商用的验证,也是成熟、稳定的技术。

(二) 700M LTE无线网络架构及规划原则

1. LTE基础网络架构

LTE的无线接入网命名为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核心网则为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PC)。组网架构如图2所示,LTE时代的网络架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下述三点:

(1)网络结构全IP化。在LTE组网方案中,核心网取消了CS(电路域),全IP的EPC支持3GPP、非3GPP各类技术统一接入,实现固网和移动融合(FMC),灵活支持VoIP及基于IMS多媒体业务。

(2)网络架构扁平化。取消了之前定义的RNC,eNB直接接入EPC,从而降低用户可感知的时延,大幅提升用户的移动通信体验。eNB除了具有原来NodeB功能外,还承担了RNC的大部分功能,如无线资源控制、调度、无线准入、无线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和小区间无线资源管理等。eNB之间可采用网格(Mesh)方式直接互连并引入X2接口,这是相对原有3GPP接入网结构的重大变化之一。

(3)引入了X2和S1两个接口。X2是相邻eNB间的分布式接口,主要用于用户移动性管理;支持S1接口的灵活组网方式 ,S1-Flex是从eNB到EPC的动态接口,主要用于提高网络冗余性以及实现负载均衡。

LTE网络的无线网元包括基站、天馈、无线网关、IP承载网和网络终端。其中,基站采用分布式基站,基带单元(BBU)和射频单元(RRU)分离;天馈采用700M双极化定向天线,通过射频馈线和RRU连接;无线网管用于基站管理,包括配置、告警、性能监控等,部署在核心网机房;IP承载网用于核心网网元和无线侧BBU的互联,应考虑充分利用广电现有的传输网络来承载LTE业务;网络终端可用CPE和MiFi两种形式的终端。

2. LTE网络规划原则

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建设,首先基于无线网的精心规划。无线网络规划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营销和数据流量分流策略,加强网络规划建设与市场发展的协同联动,分区域、有步骤、分阶段的持续推进网络建设,不断提升客户感知,满足市场竞争和业务发展需求。规划前需搜集并明确网络服务的区域、区域内相关频段的无线传播模型校正、区域内的业务需求及业务模式等。无线网络基本规划包括了:覆盖规划、容量规划、站址规划等环节。网络建设初期的关键是覆盖规划,需依据服务区的功能、地形地貌、建筑特征、人口密度、业务量等特征进行区域划分和归类,确定不同区域类型采用的网络结构、服务等级和设备设置原则,达到网络质量和建设成本的平衡,获得最优的资源配置。

同时,应根据广电频谱和业务新特性进行差异化融合网站址规划,注重用户体验,从试点开始就采用“边建设、边网优、闭环发展”的建网方法。网络建设与网络优化同步,深挖网络潜力,以最少的投资打造最优的覆盖;科学定位网络问题,精准指导网络规划,提升网络整体质量,保障业务正常运营。

(三) 700MHz LTE无线双向网的业务规划

下一代广播电视融合网应保持固有的公益属性,并以此为抓手开展差异化商业服务,把有线电视网和广播电视无线网进行能力融合,实现用户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视听享受和便捷生活服务的“一手掌控”。首先,促进广播电视向无线领域延伸,实现有线电视业务无线化。其次,在业务开发上尽量避开与市场主导者直面竞争,应在品牌定位、技术应用、市场营销、推广渠道等方面进行差别开发,确保业务开展的有效性;再者,应聚焦重点垂直行业与关键应用,促进无线网络与业务融合发展,提供定制化、差异化服务;最后,应充分利用新技术为现有的集团客户创造新价值,从而以较少的客户获取成本,带来更大的客户价值。

业务重点发展方向包括政府、行业及个人。政府方面,主要是智慧城市,包括无线城市、智慧社区、应急指挥调度等;行业方面包括交通行业、林业(森林防火)、电力行业(智能抄表、自动化监测、应急抢险通信)、水利水位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物联网运用;个人方面,提供家庭安防、无线宽带、移动广播电视和智慧停车等业务。以下就三种典型应用案例作简要介绍。

1. 单向HFC开通双向高清电视业务

开展互动业务需要将原有的单项HFC网络改造为双向网络,但采用传统的改造方式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在保证原有的单向HFC网络不变的基础上,将广电Cable网络与700M双向无线网络结合起来,是一个方便的双向网络改造方案。即通过700M无线基站以及核心网传送上行信令,核心网通过网线与NAT路由器连接,来接通广电的业务平台。通过增加CPE终端,使其与机顶盒进行连接,CPE可将机顶盒的上行信令通过无线信道传送给基站。改造后形成了以CPE、无线基站,核心网、业务平台、IPQAM、机顶盒组成的双向数字电视网络。该方案适合没有双向改造的农村等地区,同时偏远地区也可利用广播电视无线双向网快速部署,抢占市场。

2. WiFi运营业务

WiFi运营的目的在于让用户可以随时的使用终端上网,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布设CPE、MiFi产品,通过无线信道和LTE基站进行通讯,即利用广播电视无线双向网做回传,可实现在公共区域、公共交通等提供WiFi覆盖等增值业务。同时,可通过打造WiFi 接入广告平台,开展广告投放、商场导购、微信公众服务、社会信息服务,并为有线宽带用户和非有线宽带用户给予不同的QoS,并结合智慧新农村的战略,为偏远农村、镇区提供低价WiFi宽带接入服务。远期可实现机顶盒WiFi、广播电视无线双向网、广播电视自适应WiFi网的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S护 。

3. 自动抄表业务

采用700M无线双向网承载自动抄表这一物联网应用,可以使得广电运营商业务形式多元化,盈利模式灵活化,网络价值立体化。用户只要点击电视上的菜单界面,就可以通过电视机随时获取水、电、天然气和暖气等智能表具的数据信息;同时通过与相关服务商数据中心、营业网点实时连接,实现定量限制、故障示警、自动缴费等功能。物联网数据路由器对经过有线或无线传输过来的数据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与ONU或无线路由器进行数据通信,再通过广电双向网把信息终端与第三方运营商信息中心建立双向通信,实现物联网数据信息、相关服务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广播电视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特征;工作方法

1前言

广播电视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其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至关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的系统越来越复杂,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程度逐渐提升,这就给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工作特征和工作方法。

2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特征分析

2.1工作压力大

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当前广播电视出现了许多新的创新,如何适应信息网络技术的特点进行技术维护至关重要。此外,广播电视在播出时间、播出频率、频道数目等各个方面都呈现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一般广播电视节目每天播放时间为17个小时,有的甚至全天候二十四小时进行播放,这就增加了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压力和成本,同时也给维护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2.2系统日趋复杂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广播电视是科技化的产物,随着科技的发展,其播控系统、传输系统等越来越复杂,电视播放的频次、频道的数目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网络化的发展也加剧了广播电视行业的竞争,单频道的播出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这就衍生出了综合性的播控系统,相较于单频道系统而言,综合性播控系统的调度更加灵活,视音频切换矩阵庞大,周边设备齐全,例如同步机、制式转换器等,因此相应的广播但是维护工作的范围也逐渐扩大,难度逐渐增加[1]。

2.3工作量大

广播电视的覆盖体系以及信息传输量与传输系统息息相关,当前传输系统越来越先进,相应的广播电视覆盖体系逐渐扩大,信息传输量逐渐提升,这就增加了技术维护人员的维护工作量。此外,我国卫星技术发展迅猛,卫星电视逐渐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广播电视的卫星同步传输已经成为其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电视的信息传输量势必会迅猛增长,在一次传输的过程中可以包含上百个节目,这在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工作量。

2.4维护难度大

我国广播电视完成覆盖主要依靠的是电视广播发射、中短波发射及调频等,这些发射系统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发射系统是广播电视系统的最后环节,对于发射系统的维护至关重要,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射技术还不够先进,使用的发射设备体积庞大且效率较低,这就增加了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中发射系统维护的难度[2]。

3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方法研究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有着维护压力大、工作量大、维护困难、系统复杂等特点,这就对技术维护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面从维护原则、维护目标、故障发生等三个角度简要研究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方法。

3.1以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原则为基础

技术维护原则是保证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基础,因此维护人员应当坚持维护原则:①细致性原则:广播电视有着系统复杂的特点,在运行的过程中很可能因一些细节产生故障,这就需要维护人员坚持细致性原则,在维护的过程中注重对广播电视细节的检查,以此来避免故障出现或故障扩大,实现维护效果,保证系统正常运行;②灵活性原则: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逐渐提升,在技术维护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方面较多,这就需要维护人员根据故障特点和故障方面灵活的选择维护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技术维护的可靠性和有效性[3];③养护原则:为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在广播电视系统正常工作的过程中,维护人员应当加强对相关设备及系统的养护,防患于未然,以此来降低故障发生概率,保证广播电视系统的运行稳定。

3.2明确维护目标

只有确定了维护目标才能够保证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有效性,当前许多技术维护人员在维护工作中有着一定的盲目性,维护目标确定不准确。因此,应当积极提升维护人员的素质,增加其维护实践经验,这样维护人员才能够在明确维护目标的过程中从多个层面和多个技术角度来考虑,以此来保证维护目标确定的准确性,从而降低故障发生率;此外,维护工作人员在维护目标确定的过程中要以避免大型事故出现为基础,对维护流程进行细致的划分,对维护目标进行细致划分,以此来保证维护目标确定的全面性,降低故障发生概率;最后,维护人员应当对设备使用环境进行优化,保证设备良好运行的条件,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有效避免故障的发生,从根源上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3控制广播电视的事故发生

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证广播电视系统的运行稳定是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根本任务,要控制广播电视事故的发生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信息检查:在广播电视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非技术性的故障和事故,非技术性故障也会影响广播电视系统的运行,影响电视用户的观看,相较于技术性故障而言,非技术新故障往往比较容易检查出来,这就要求维护人员要加强信息检查,有效避免非技术故障的发生;②采用新技术: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技术而言也是如此,因此维护人员应当积极掌握新技术、采用新技术,以此来提升技术维护的效率和质量,应用先进的设备来对故障进行排查,来对系统进行维护,降低广播电视故障的发生概率[4];③运行状态检查:对于广播电视系统来说,其设备运行时的状态和故障时的状态往往是有差别的,例如声音上的差别、震动上的差别等等,这就需要维护人员要加强对系统及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做好检查记录,以此来为故障判断提供依据,从而在故障发生之前及时进行维护,降低故障发生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对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至关重要,当前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有着维护难度打、工作量大、维护压力大、系统复杂等特征,因此维护人员应当积极坚持维护原则、明确维护目标、降低故障发生概率,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技术维护工作的有效性,才能够保证广播电视系统的稳定运行。

作者:高晓燕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572台

参考文献:

[1]周兴.分析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特征与方法[J].科技传播,2014(05):16,7.

[2]赖文婷.论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J].西部广播电视,2015(10):209.

广播电视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应用

0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应用,特别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技术之一,不但增强了广播电视的功能,还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科技含量,使广播电视能够实现多种先进技术的集成。从目前广播电视工程来看,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技术不但提高了广播电视的传输效率和清晰度,还解决了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施工难点,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优势,使广播电视工程能够更好的服务用户并满足用户要求。

1 计算机技术与广播电视工程结合的必要性

由于用户对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广播电视事业也着力构建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传输系统,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难题。所以,计算机技术与广播电视工程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1.1 是提高广播电视传输质量的必然选择

在目前广播电视传输过程中,对传输质量要求很高,为了保证广播电视传输质量满足要求,广播电视工程积极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保证传输质量满足要求。

1.2 是解决广播电视传输难题的必要手段

我国广播电视工程发展较快,目前对于广播电视工程传输中的技术难题均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作为主要的解决手段,从根本上提高了传输质量。

1.3 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必要措施

考虑到广播和电视用户对信号传输质量以及广播和电视功能的现实需求,广播和电视工程必须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计算机技术与广播电视工程结合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必要措施。

2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2.1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内容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的传输从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变成了数字信号传输,不但信号质量得到了保障,传输效率和传输效果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中,媒体内容主要为普通的音频和视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也主要是模拟信号的传输。由于模拟信号容易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传统的广播电视内容的传输过程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素。受到这一因素的制约,广播电视在媒体内容上无法做到更新。因此,计算机技术改变了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使广播电视的传输效果更加理想。

2.2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网络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随着传输理论和交换理论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首先,融合后的新一代网络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宽带数字应用平台,使原来在传统窄带网上不能实现的多媒体应用、大量数据的自由交换,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这将进一步促使网络用户的发展,它们开始在技术上趋于一致,并在业务上相互融,从而对网络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结合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不同特点,通过其数据信息、音频信息、图像信息和视频信息的融合,将互联网在传输方面研究的成果(端对端的通信和组播通信等)与有线电视网有机地融合,构架成数字媒体网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所以,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网络中改变了传统的传输方式,增加了网络传输的方式,提高了传输效率,增加了广播电视的传输范围,使广播电视工程更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2.3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操体计算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制约当前高性能计算系统与应用发展的(off -The-Shelf)结构,即采用商品化的部件构建系统的技术,技术简单、成本低、但实用性能差。一是定制结构,指构成系统的主要部件,如处理器、互连网络、基本系统软件都是专门定制的,实用性能高,但技术复杂、成本高。SMP与机群已成为高性能计算机的主流。随着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和深人,包括大型科学工程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两个方面,网格计算成为了拓展高性能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手段,一些新概念计算技术研究正在兴起,如量子计算和光计算。

此外,在高性能计算系统中,存储(Storage)由于存放了最重要的资源(数据)而成为非常重要的部件。不论从技术、业务,还是市场来看,近十年来存储的重要性持续上升。事实上不只是计算机需要存储器,在互联网络、通讯、广播电视和数字家电等领域对大容量存储器的需求也会更加迫切。

3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取得的效果

计算机技术由于独有的特点,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得到了重要应用,不但改变了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同时还提高了广播电视的传输效率,因此我们应对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1 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含量

应用了计算技术之后广播电视工程在传输方式、媒体内容、媒体网络和操体计算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增加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播能力,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含量,让我们对计算机技术有全新的认识。

3.2 计算机技术增加了广播电视工程的融合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广播电视工程有效融合了多种相关技术,使广播电视工程的整体技术能力得到持续提升,丰富了广播电视工程的内容。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增加了广播电视工程的融合能力。

3.3 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效果

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在传输方式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改变了过去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增加了数字信号传输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效果,满足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要求。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但改变了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同时在媒体内容、媒体网络、操体计算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和突破。因此,我们要对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有正确的认识,要总结其应用取得的成果,推动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全面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性存.“以太”本地计算机网络的性能特性分析[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10).

[2]方家骐.图形核心系统GKS的评价[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