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范文1

[关键词]现象学; 方法论; 西方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0059 ― 02

一、心理学中的现象学方法论涵义

20世纪初期,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诞生,是其创始人胡塞尔在继康德和斯顿夫之后创立的以先验自我意识为中心的现象学,又称为“先验现象学”,它要求人们应该以一种新的方式去看待事物,就像第一次看到该事物一样。〔1〕现象学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排斥任何来自权威或是来源于习性的中介,而直接把握事实本身。它要求人们在思维和描述时必须是严格地、精确地,并把纯粹经验作为对象,对其进行所谓本质的观察。总的来说,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其涵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把直接经验作为研究对象

与实证主义的观点相对立,现象学思想的核心观念是把直接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实证主义以可观察、可被实验证实的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而现象学反对这种观念,并把现象作为其研究对象。现象学的现象,指的是人的意识经验,这种观点把心理学从简单效仿自然科学方法、疏远人性的危机中解放出来,真正的成为关于人的科学。格式塔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都受到现象学方法论的影响,主张将直接经验作为心理学的对象,而直接经验包括人的意向、理解、体验、目的、价值、需要等,这种观点强调了人的主观性和能动性。〔2〕总之,现象学强调以人作为研究对象,而实证主义则以科学为研究终点,这也是二者之间的重要区别。纵览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而现象学的观点正与之相符。

(二) 如实描述意识经验

实证主义主张科学的任务是描述,这一点现象学与之相似,但他们对描述的理解并不相同。实证主义将心理现象的描述作为研究任务,而现象学则强调对现象真实的描述,这是一种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不需要任何前提的、整体性的研究方法。胡塞尔主张这种研究方法应该是依赖直觉的,而不受逻辑思维干扰,是一种本质的直观。如实描述是现象学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它规定我们应不受任何前提、成见、假设的扰乱,在面对意识所呈现的事物时,对其直接地进行描述。格式塔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最能体现出这一方法论的精髓。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也主张对主体经验的如实描述,他提出的高峰体验理论就体现了这一观点,即让主体对体验进行真实的描述和感知。

(三) 坚持整体性原则

胡塞尔不赞成将自然科学的分析方法运用到人文科学中,他认为现象学所研究的现象本身无需通过外部的观察和分析,而是可以被主体直观、整体地描述的,绝不是若干部分的机械结合,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都受此观点影响。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整体心理学,而且“格式塔”一词本身就具有整体的涵义,它是在反对“元素主义”理论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将本质的观察化作自然的观察,以整体观与原子观相抗衡;人本主义心理学同样坚持从动态的整体观点出发去研究人的心理现象。

(四) 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原则

实证主义认为研究对象应是可观察和可证实的,因此将许多难以实证的问题排斥在外,体现了明显的方法中心论的原则。而作为反对实证主义而出现的现象学方法论在这一点上同样表现出了相对立的原则,即问题中心原则。现象学主张把研究对象或研究问题放在中心位置。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马斯洛就曾对方法中心和问题中心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在他看来方法和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其意义受社会问题和人的问题,特别是人的潜能、价值和自我实现等问题所规定。〔3〕

(五) 坚持先质后量原则

许多心理学家因受实证主义思想所影响,主张把可证实性和精确性作为科学的目标,在研究中过分强调定量分析,产生了大量零散的数据,并且实证主义不赞成对经验现象进行因果解释和理论建构,造成在研究中获得的大量数据无法整合,使心理学缺乏和现实生活的联系。相反,现象学将发现与揭示先验本质作为其目的,因此受现象学所影响的心理学家大多把心理学的研究重心放在质的分析上,但并不绝对排斥定量分析,只是主张以质为中心,当质的经验反复出现时,再从质走向量的研究之路。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质的分析,注重把质的经验变成量的数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也主张在把握本质的基础上,然后一步一步趋向“越来越高的确定性,越来越大的可能性,越来越客观的外部证实运动”。〔3〕

(六) 非还原论

受实证主义观点影响的心理学家,强调运用还原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胡塞尔的现象学也主张还原,但胡塞尔的还原与实证主义的还原有着本质的区别。胡塞尔认为既不能采用传统的哲学的方法,也不能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而应该采用特有的现象学还原法。这种方法的本质是对事物进行直接把握的一种直观的方法,其基本原则是面向事实,如实描述。格式塔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都提倡对心理现象本身进行如实全面的描述,来发现现象本身的结构和关系。〔4〕

二、现象学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

(一) 现象学与意动心理学

现象学与意动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意动心理学的创始人布伦塔诺作为胡塞尔的老师,胡塞尔必然会受其老师的影响,认为“自我意识”或“纯粹意识”具有意向性,反对内容心理学,以意动心理学概念和方法为基础创立了现象学。反之,胡塞尔的现象学又影响和指导了意动心理学。胡塞尔现象学中对意向性的重视,正是布伦塔诺对意动关注的延续。

(二) 现象学与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以批判原子主义的面目出现,“格式塔”一词本身就具有整体的涵义。首先,格式塔心理学派以整体性原则作为其基本原则。心理现象是完整的格式塔,感觉元素是抽象的产物,而非直接观察的现象本身。例如,苛勒认为只有用现象学的方法对直接经验进行研究,才能达到对事物先验本质的揭示;考夫卡也强调应把人格和环境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人格,而且在解释人格与环境的关系时可以用场内力状态的变化进行解释;而曲调的知觉,空间图形知觉的完整与闭合原则、相似性原则,运动的知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支持了“整体组织”的客观实在性。〔5〕格式塔学派的“整体组织”思想是通过实验研究的经验概括,受客观素材所支撑的。其次,格式塔心理学采用自然观察法进行研究,即要求个体在特定时间内对观察到的经验材料不加任何修饰,而直接、如实的进行描述。而且在使用内省法对经验进行观察时,研究者应注重感觉经验与当时环境的互动,并尽量使自然经验的原貌能够完整保留。格式塔心理学家重视对经验作如实的描述,用现象学的方法把事物的存在问题悬置起来,存而不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现象还原,直接描述经验以保持经验的原样。

(三) 现象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受实证主义的影响,行为主义将人看成机器,把客体的人当作研究对象,而作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之相对立,对行为主义的观点持批判态度,认为研究的应是主体的人,强调从人的潜能、尊严、价值和人生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全面地整体研究。现象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它使我们从对外部的行为的观察进入到了更深层次的内部的经验世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作为理论指导生活。胡塞尔的现象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最后一个阶段,胡塞尔把他的研究中心转向了哲学以及人生观实践方面,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他的意向性学说强调对“自我”的主体及其客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并对这种对象赋予价值和意义;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强调现象学就是一种为现实服务的哲学,它应该为人类提供高的价值规范,使人更富有人性,使人类生活的更好。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研究整体的人、人的本性、潜能等思想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的意向性学说和生活概念的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处。二是作为方法论探求知识。现象学家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一个直接的命题:心理学是对环境里的人的科学研究。这要求直接面对人的现实问题,不被实验室的程序安排所局限;在强调主观性的同时,不把客观性排斥在外;更加重视内部事件,但也不忽视外部因素。如罗杰斯提出的现象场方法,这是让个体对自身的意识体验予以直接描述,使人们获得主观个人世界的方法。〔6〕

(四) 现象学与精神分析

胡塞尔现象学是以先验自我意识为中心,主张应以先验的自我意识或纯粹意识为对象。纯粹现象学的意识概念并不仅仅指心理学中的意识层面的心理现象,而是包含了如无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层面所有的心理现象,所以说,无意识是意识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非常重视对潜意识的研究,潜意识是其理论体系中的主要概念,但是他并不排除对意识的研究,只是他看来意识处在次要的地位。现象学注重对意识的研究,而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对其的延续。另外,胡塞尔强调自我的先验维度,认为自我处于一个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而弗洛伊德根据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提出了心理发展理论,并针对每一阶段详细叙述了其发展特点,这种动态研究的主张也正体现了现象学“生成性”的特点。〔7〕

三、简评

现象学发展初期,其针对实证主义方法论的过度强调元素分析和经验实证,提出了用整体观取代原子主义,使心理学从疏远人类心理生活实际的危机中摆脱出来。到了50年代,行为主义受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影响而排斥对意识进行研究,漠视人和人的主体性,针对行为主义的这些观点,受现象学影响的心理学家更提倡心理学要重视人的经验,特别是触及人性的领域,并制订了以问题中心、整体性研究等相应的研究原则,在心理学中掀起人本主义思潮。然而,现象学方法论对实证主义的批判过于极端与不全面,对于实证主义的错误,现象学方法论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导致心理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3〕

总之,以实证主义的对立面登上历史舞台的现象学,扭转了实证主义的偏差,抑制了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消极影响,拓宽、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的人文主义取向的创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高觉敷.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冯建军.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现象学方法论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3〕 陶宏斌,郭永玉.现象学方法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

〔4〕 石春,贾林祥.论现象学视野下的西方心理学〔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

〔5〕 朱宝荣.心理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范文2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班级管理;策略

当前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所享受物质生活较为丰富,对图书的欲望却不高,对美好的前途缺少向往。如何对中学的学生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了中学教师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班级中的管理不善,将会造成整个班级的混乱,甚至出现违纪等情况,为了有效的避免中学的班级管理出现问题,应及时的对中学班级管理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所在,才能更好的进行解决。

一、民主的管理理念

学生所接触的场所除了家庭便是学校,在学校中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就是班级,要想更好的管理班级,首先应从管理理念上出发。班主任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发育的特点等,来构建起民主式的班级管理,使学生在管理上不再受他人束缚,真正的实现“自律”。民主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同时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这一模式对年轻教师来说更加有优势,因为年龄的差距较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朋友”。

二、竞争机制的建立

(一)制定班规

一个班级的管理需要有相对完善的制度作为基础,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在制定班规时教师应注意,越是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适应,就越能使学生认可,而执行起来效果也将更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学生所提出的建议,采用民主的方式进行投票或其他方式来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修改。但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决策作出适当的控制,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或者造成混乱的现象。

(二)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

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初期,班主任教师都应与学生来讨论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以及个人的发展目标表。在讨论发展目标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及时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并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制定出有利于个人发展和提升能力的目标。而在发展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班主任要及时的进行监督和引导,以保证学生对目标的实行。

(三)培养学生组织能力

班主任的工作一项是比较复杂又麻烦的。为了能够减轻班主任工作的负担,同时又使学生得到锻炼,班主任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组织”的机会给学生,让学生在班级的管理中有自己的植物,并担任起管理的任务。但要注意的是,在对任务进行分配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权责明确”。

三、建立多层次的管理模式

班主任在面对一个班级时,将会遇到许多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这当中就会有一批所谓的“破坏者”,对于这一类学生应该怎样管理,这是每一个班主任教师都头疼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班级管理要民主化,这就说明,教师应让这些学生也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将原本是“破坏者”的学生转化为管理者,从而建立起一个多层次的管理模式。

首先,班主任应在这批学生当中找到他们的领头者,领头者虽然是当中的破坏大王,但一般都会有一定的正义感和责任心,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威信,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此外,班级的破坏者普遍学习成绩较差,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应在课堂上对他们多加提问,并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和表扬,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在此之外来引导他们进行一些班级事务的管理。这样长久以来学生中的破坏者将逐渐热爱学习,并愿意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担任起班级管理的琐事,最终建立起无形的管理体系,使班级整体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四、班级干部培养

(一)重视班级干部的选拔

在进行班级干部选拔时,班主任可以采取自荐或者他人推荐等方式。班级中有一部分的学生比较内敛,尽管想参与到竞争当中,但由于性格问题,常常又不敢表达。在这时班主任就应对他们进行鼓励,给予他们肯定,使这样的学生能参与到活动中,并提升自信心。而对这样的学生在安排班级管理的事物中,应多为他们安排交流性强的工作,让他们能够尽快的适应班级管理工作,并提升自身的交流能力。

(二)实行班级干部轮流制

一个成熟的班级管理团队,将为班主任减轻很大程度的管理工作量,但是也不利于其他同学的综合能力提升。因此,在班级管理上,应推行班级干部轮流制,让原有的班级干部带领新干部进行锻炼,一批带一批,长久以来将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奉献精神,同时又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综合能力上有所提升,同学之间相处的气氛也更加融洽。

(三)学生干部培养计划

班主任应对班级干部制定一套完整的培养计划,避免对学生实行“全面监控”,而是放手让学生管理,在出现错误时给予纠正,让学生干部能够独当一面。当出现了一定的管理问题时,如果不是大事,教师可以不必干涉,让班级干部能够认识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在日后的管理中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长久以来,学生便能够自行的调整行为方式,最终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让自己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从目前的中学生情况来看,他们普遍缺乏自控能力。对这一现象来说,单单只靠学生的“自我管理”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班级管理外部压力来帮助学生,给他们造成影响。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并制定出相关的考核制度。有了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学生将在管理上提升很大的兴趣,同时促进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实行评价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加以鼓励,或奖励一些学习物品。而对一些相对较差的同学,教师也不能批评,而是采取谈心或是激励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

在进行中学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班级干部带领,全体学生参与的方式,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让学生充分的展现出主观能动性,同时感受到班集体的力量,发挥自身最大限度的能力。只有这样的模式才能更好的带动学生个人发展,而个人发展又推动集体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杜方亮.浅谈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2(03):21―24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范文3

一、双千工程真正起到了强基固本的作用,反映了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

长期以来,随着农村、农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新的问题和弊端突现出来,直接影响到农村发展和大局稳定。双千工程的实施,有效帮助基层干部、基层组织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理清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符合当前的社会实际,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

二、架起了机关与农村的桥梁,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广大工作队员长期住在基层,深入农户,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详尽掌握了第一手的村情民情信息,找出了农村存在的问题,为群众解决了与生活休戚相关的难题。有力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切实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了基层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转变了干部作风,使广大队员经历了一次深刻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和教育

双千工程要求广大干部长住基层,深入实际,扎扎实实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当好宣传员,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好指导员,为基层培养一支作风优、效率高、业务精的干部队伍;当好办事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当好信息员,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提供有效的信息,使群众的多渠道、多门路地促进经济发展。工作队员在一线与基层干部共同学习,共同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正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四、双千工程的实施,为我们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提供了动力

双千工程的核心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关键在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这就要求我们干工作要求真务实,求真就是实事求是,正确把握各项工作的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务实就是脚踏实地、扎实高效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应当将求真务实的作风贯穿于推动各工工作的始终,彻底做好政府公务员与人民服务员的角色转换。角色转换了,工作态度才会改变,工作效率才会提高,“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政府的高效服务才能得以落实。

五、双千工程的实施,给我们工作提供了新方法、提出了新要求

我们干工作关键在抓落实,抓落实的精髓在实。抓要抓出实效,落要落到实处。而实的最大敌人是虚、是浮、是飘。这种虚、浮、飘的现象在我们的工作中时常发生。有的工作不深入,满足于热热闹闹、跑跑颠颠;有的抓工作喜欢抓容易完成的、容易出名的、容易出风头的,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不愿意接触,不愿下苦功夫去解决,结果难点热点问题仍然是“涛声依旧”,没有突破,难见成效;有的做工作满足于开局起步,不注意善始善终,只乐于搞突击,不注重抓平时,往往是有始无终,半途而废。这些现象,反映出我们一些同志在抓工作中缺乏求真务实和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作风。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范文4

关键词: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财务管理 影响

十以来,伴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创新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事业单位在单位性质、类型和业务特点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学事业单位对其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部于2013年底,以财会[2013]29号文的形式印发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文中简称“新会计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一、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创新点

(一)新增了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涉及的会计业务

在新会计制度中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决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业务处理,这样设置既满足了财务核算的需要又有利于各项财政体制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和相关会计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原有的会计科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新增了部分会计科目,也取消了部分科目,对各会计科目的确认基础、核算内容和账务处理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为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操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新会计制度中细化了收入、支出科目的设置,按照收入科目和支出科目相匹配的原则进行设置,更有利于科学事业单位进行收支核算。在净资产中新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等科目,以满足对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非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等不同性质和来源的资金管理需要。

(三)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内容

其目的是为更真实、准确地反映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有利于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新增“在建工程”核算内容,要求基建会计并入“大账”

单位基本建设属于单位管理的一部分,与之相关的资产负债应在单位会计报表中全面反映,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单位资产负债的管理,规范和降低财务风险。

(五)改进科技产品的核算方法

新会计制度中首次对科技产品采用成本核算的方法。新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科学事业单位应在“科技产品”科目下设置“生产成本”和“产成品”两个明细科目,“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归集、核算科技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产成品”明细科目核算已验收入库的科技产品的实际成本。

(六)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取消了原资产负债表中收入和支出项目,在财务报表中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并改变了原收入支出表的格式。这样的调整使科学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列示的项目和内容更加完整、合理,披露的内容更加充分,满足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收入支出表中全面反映财政资金、非财政资金的收支、结转和结余等情况,体现了大收大支的管理模式,更好地满足科学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的信息需求。

二、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后,对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进一步保障了我国科学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的会计核算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重点强调了对财政资金的会计核算,重新界定了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口径,并明确指出各支出科目应按照财政补助支出进行明细核算。在新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财政补助收入、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等科目的核算内容及相关账务处理流程,且在财务报表中新增“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专用于披露财政资金的收支情况。

实行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后,各单位应加强对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规范财政资金的核算内容,加强单位内部财政资金的预决算管理,做好财政资金的精细化管理。

(二)细化结转、结余资金

新会计制度中完善了结转、结余资金的管理,对结转、结余资金进行了严格的划分,将原“财政补助结存”科目细分为“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科目,更利于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的管理。

此外,新会计制度中也加强了非财政资金的结转、结余管理,设置了“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科目,明确指出各类结转、结余资金的会计核算流程。

各科学事业单位在执行新会计制度时应根据资金性质和来源进行单独核算,做到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细化本单位结转、结余资金的管理工作。

(三)更利于真实准确反映单位资产情况

新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对除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和档案及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创新提出“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账务处理办法。所谓“虚提”是指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不列支单位成本。“虚提”折旧和摊销不影响科学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满足了单位预算管理需要;于此同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可以有效地反映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价值消耗,真实准确的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有利于推动科学事业单位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进而为单位内部的成本控制提供财务数据。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各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于以前年度取得的固定资产要补提折旧。为顺利实施新会计制度,各科学事业单位一定要做好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对于达不到新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资产及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

(四)强化资产管理

为规范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解决单位资产管理中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相关资产不入账的问题,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增加了“名义金额”入账的核算方式,即以1元人民币入账,规范了单位的资产管理。

新制度要求,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如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应将取得的资产以“名义金额“入账,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该资产进行披露。以”名义金额“入账有利于单位将取得的资产及时入账,保证单位资金账面的完整性,可以有效防止资产流失。

(五)加强科技产品的成本核算

各科学事业单位在进行科技产品成本核算时,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中生产成本的核算方式。在“科技产品”二级科目“生产成本”下分别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三级明细科目,用三级明细科目来归集与科技产品有关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便更清晰完整地反映科技产品的成本构成,为科技产品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奠定良好基础。

“科技产品”区别于其他企业产品的最显著特点是科技含量高,并且带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其不足是验收合格率较低,针对这一特点,新会计制度将科技产品的入库按照产品能否通过验收分别进行了规定。验收通过的科技产品才能办理入库手续,在账面上正式被确认为单位的资产类存货;验收未通过的科技产品,不予入库,直接确认为经营支出,各单位应做好科技产品的入库管理工作,将验收通过的科技产品及时确认为单位存货。

(六)完善财务报表体系,便于披露财务信息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财务报表的形式及内容,其中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和附注。资产负债表取消了原收入、支出项目,增加了净资产项目,这样更便于直接披露单位的净资产信息。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为新增加的财务报表,主要用于反映财政补助的收入、支出情况,该表可以清晰反映科学事业单位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新的财务报表体系更能直接、准确反映出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收支情况,为单位的管理者提供更准确、清晰的财务数据,减少单位运营管理的经济成本。

三、结束语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出台是我国会计制度发展历程上一次重大的变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为各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适应了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新时代要求,有利于科学事业单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深入研究探讨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利于正确认识新会计制度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从而提高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新会计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修订后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3]29号).

[2]许威.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实施对财会工作的影响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3,(16):235、238.

[3]王兴焕.试论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3,(27):164-165.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范文5

设计是一门十分典型的边缘学科,与许多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真正理清设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建立成熟的设计理论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外对设计理论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深度,但仍处于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国内起步晚,理论研究更是有限。这种状况反映在设计心理学的研究中,设计心理学的内容难免混乱。为了长远的发展,当务之急应理清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思路。

设计的过程,无论是从为“谁”设计的“谁”,还是从设计师的角度考虑,都牵涉到心理学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设计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性,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

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的因素,从而引导设计成为科学化、有效化的新兴设计理论学科。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消费者和设计师都是具有主观意识和自主思维的个体,都以不同的心理过程影响和决定设计。产品形态、其使用方式及文化内涵只有符合消费者的要求,才可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良好的市场效应;而设计师在创作中必然受其知识背景的作用,即使在同样的限制条件下也会产生不同的创意,使设计结果大相径庭。为避免设计走进误区和陷入困境,更应该从心理学研究角度予以分析和指导。因此,设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消费者心理学,主要研究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可以由设计来调整的因素;对设计师而言,就是如何获取及运用有效的设计参数。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设计师心理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发展设计师的技能和创造潜能。

按照设计的内容物的不同,设计心理学的侧重点也不同,但有关人(包括设计师和消费者)的研究内容基本一致,可以作为设计心理学的基础。当然,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技术含量较其他设计专业的技术含量高,与工程心理学密切相关,这在专门的内容中应有所体现。因此,设计心理学不但要有各设计专业普遍适用的基本内容,而且应针对专业的不同,建构与各专业相适应的设计心理学内容,才能使设计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必要的设计心理学知识。

因此,应把各个专业共同的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作为提纲挈领的主线,建立设计心理学的框架,再根据专业的不同,补充相关内容,而无须过细地追究每一个内容的归属。设计心理学作为“指南针”引导方向,具体的路线由设计师各取所需。只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设计师就可以获得必要的依据和参考,而不必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心理学研究中去。要明确以设计心理学为主线,而人机工程学、建筑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都是消费者心理学统领下的分支内容,可以由设计师按照专业需要进一步学习。这些子学科既在设计心理学的大范围内统一,又相互独立地发展。

消费者心理学集中研究消费者如何解读设计信息,消费者认识物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程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的年龄层次的人的心理特征,不同特征的人群对色彩和形态的偏好;各个国家的设计特色,结合这个国家或民族心理特征的综合分析;如何采集相关信息并进行设计分析;以及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由设计决定的各种因素。消费者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一致,各设计专业的差异在更高层次的专业研究中有所体现。设计心理学的各分支层次,如在人机工程学、建筑心理学、照明心理学中专门论述专业性的设计心理问题。这样构造的设计心理学,组织清晰、明确,避免了内容混乱和繁琐。

设计师心理学,是指以设计师的培养和发展为主题,对设计师进行设计创造思维的训练。设计院校和企业迫切需要这样的理论。设计师一向以个人主义色彩浓厚,与BOSS有不佳的人际关系而著称,显然,这不完全是设计师的责任,但可以尽量避免。而设计心理学可以对设计师的EQ(Emotional quality)进行训练和教育,以促进设计师以良好的心态和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行设计,并与客户和消费者有效地沟通,使他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市场信息,了解消费动态。设计师心理学是对设计师的深层意义上的研究和训练。过去从未有与此相关的专门研究,院校仅对学生进行纯技能的训练,没有积极主动地开发设计师的大脑,单纯地练手、练眼而没有练心练脑。毫无疑问,这种研究较为抽象和深奥,但却对设计师的发展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研究设计心理学的专家,按照专业背景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曾接受了系统的设计教育,对与设计相关的心理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并通过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心理学知识,而成为会设计,懂设计,主要为设计师提供心理指导的专家;另一类是以心理学为专业背景,专门研究设计领域的活动的应用心理学家,他们学术背景的心理学专业色彩较浓,通过补充学习一定的设计知识(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运作模式),在心理学研究中有较高的造诣。

前者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在实践中能够与设计师很好地沟通,是设计师的“本家人”。较一般的设计师而言,他们具有更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更敏锐地发现设计心理学问题,并能运用心理学知识调整设计师的状态,提出更好的设计创意,是设计师的设计指导和公关大使,对设计活动的开展充当顾问角色,比设计师看得更远更高。由于其特殊的知识背景,可以在把握设计师创意意图的同时调整设计,兼顾设计师的创意和客户的需求,更易被设计师接受。

后者是心理学家,心理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优于前者,但若不积累一定层次的设计知识则很难与设计师沟通。他们在采集设计参考信息、分析设计参数、训练设计师方面有前者不可比拟的优势。现在许多设计项目都是以团队组织的形式进行,团队中有不同专业的专家,他们都专长于某一学科的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设计鉴赏能力,可以从他们的专业角度,提出对设计方案的独到见解和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心理学专家也是其中的一员,辅助、协助设计师进行设计。而为了与其他专业的专家沟通,设计师的知识构成中也应包括其他学科的一些必要的相关知识。在设计团队中,设计师与心理学家及其他专业的专家结成一种相互依靠的关系。由于设计师不可能精通方方面面的知识,因此,与其他专业的专家在不同程度上的协作十分必要。设计创造思维的训练也主要由心理学专家来指导进行,因为其专业知识,使他们在训练方法、手段和结果测试方面的作用更突出。前者以设计指导的角色出现,主要指导设计,把握设计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仍然是设计师。后者主要还是进行心理学的研究,研究的范围锁定在设计领域,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具有心理学的学科特色,更关注对人的研究。

设计是一个艰苦创作的过程,与纯艺术领域的创作有很大的差别,不可能天马行空,放任自由,必须在许多的限制条件下综合进行。因此,积极地发展有设计特色的设计创造思维是设计心理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传统的消费观关注的是物,只要能够充分发挥物质效能的设计就是好的设计。现代消费观越来越关注人,对设计的要求和限制越来越多,人成为设计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人们不仅要求获得商品的物质效能,而且迫切要求满足心理需求。设计越向高深的层次发展,就越需要设计心理学的理论支持。而设计是一门尚未完善的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还不成熟,主要还是依靠和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手段,设计心理学的研究也是如此,主要利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方法来进行。

设计学科的边缘性特点,决定了设计心理学也是一门与其他学科交叉的边缘子学科,完全隔断它们之间纵横交错的关系是不可能的。例如:心理学和生理学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姊妹,心理感受的内容大都通过对生理反应的测试得以验证。而设计心理学与生理学相结合,可以对设计成果的评估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设计心理学的范围很难绝对界定,它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而发展,不可割裂设计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对消费者和设计师的双重关注,使设计心理学在培养设计师、为企业增加效益、以设计打开市场、获取高额利润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各设计专业的心理学研究有的已经很成熟了,有的则刚刚起步,它只能随着设计心理学的发展而发展。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是必要而迫切的,但首要的是理清思路,这对于设计心理学的系统化和完善意义重大。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范文6

一、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内容概述 

(一)后现代心理学主要内容 

后现代心理学主要内容对心理学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体系和价值观进行深刻的批判。后现代心理学对反科学至上论进行深刻的抨击和批判,反科学至上论主要是对以科学主义为中心的理论,此理论认为科学理论与心理学是相对的。后现代心理学则认为科学理论本身在各种情况的下都有争议存在,所以科学理论不能解释所有事情。后现代心理学是反对以自我个中心的理论。这种理论内容主要是针对现代主义心理学对个体的行为和举止的解释从个体心灵为出发点进行解释。后现代心理学主要是这种理论内容进行批判,后现代心理学认为这种理论是一种盲目的自恋行为。 

(二)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为科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为:其一,对心理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二,对有关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其三,能够更好地帮助普通人的生活更加幸福。在二战发生以后,西方心理学的重点研究的方向是心理方面的研究,如对一些实施性犯罪的人进行研究,以及对出现婚姻危机的部分人进行分析和研究等。积极心理学也被称为病理性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二战后的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各种消极和悲观的人生观取向进行批判。积极心理学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对科学主义的心理学和人文主义的心理学进行合理科学的继承和发展。 

(三)进化心理学主要内容 

进化心理学主要是对西方心理学的内源决定论和外源决定论的批判。进化心理学对内源决定论所认为的人的心理机制为社会行为的灌顶进行批判,对外源心理学中所认为的人心理在出生那一刻为“白纸”的观点进行批判。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的成长变化不是源于社会环境和人所处的环境。而是人在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所产生的。 

二、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的比较 

当代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是三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对现代心理学的批判的方向和角度都是不同的。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内容是人的心理既不是源于内部也不是源于外部,而是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产生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结果。后现代心理学更注重社会人际交流和人的社会心理属性,摆脱了个体主义理论的思想倾向。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的出发点是对人生的意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人性的发展提出一种包容性的理论。积极心理学提出一种较为开放的思想理论模式,积极心理学已经摆脱了科学主义思想的限制,对人性知识的定位开创了新的方向。 

进化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机制的形成过程和所受到的影响。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形成是受到社会环境和心理机制的共同作用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心理机制又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心理机制又是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心理机制对社会环境的各个因素的变化所产生的反应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的产生是人在不断进化所产生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