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孩支气管炎如何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孩支气管炎如何护理范文1
【摘要】目的:重视健康宣教时机的掌握,提高健康教育有效率和满意度。
方法:对我院儿科输液室患儿实施健康教育,并对效果进行调查分析,随机抽取200名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输液前进行健康宣教。对照组则未进行健康宣教。
结果:适宜的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有效率。
结论:只有掌握良好的宣教才能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士 健康宣教
近些年,医院儿科补液人数骤增,儿科护士工作量大,满意率低,许多家长特别是两岁以下小儿,在护士静脉穿刺好以后不知如何护理正在输液治疗的患儿,结果导致经常发生补液外渗,针头拉扯掉等现象。不仅增加了患儿痛苦也让家长与我们护士发生许多矛盾纠纷。
为了更好的改善这一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科护士长与大家讨论只有掌握良好的宣教才能提高满意度与工作效率。
一 穿刺的宣教
内容:选择好宣教时机
①即在患儿穿刺前便有针对性的询问,特别是2岁以下头部穿刺幼小患儿以前是否输过液,如果已有就简单叮嘱,如果没有我们便多与他们宣教一些注意事项,如穿刺前应先更换好尿布,穿刺好以后要横抱不能竖抱。自己包括旁人尽量远离患儿头部,固定一人抱尽量不要换人。如果小孩好动吵闹,我们则应告知他们,以后穿刺时间选择在宝宝将要睡觉时进行。
②对于2岁以上较大幼儿穿刺手脚,我们会详细告知其父母该如何固定好小孩的手脚,尽量伸直不要打弯,还要告知他们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以便输液可以顺利进行。
③要求护士沟通宣教时一定要诚恳,要富有爱心,时刻从一个家长的角度出发为患者着想。
二 疾病的宣教
我院补液患儿大多是多热、支气管炎、哮喘及呕吐腹泻患儿
①对于发热的患儿嘱其多饮水,头置冰冰贴物理降温,包被、衣服不要裹太多太紧不利于散热,注意休息,多吃水果。
②对于哮喘常发作患儿,要嘱其家长多陪护,满足患儿爱与归属的需要,多做安慰鼓励和解释工作。避免接触空气中过敏原,有条件的患儿可做过敏原测试。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嘱患儿在空气流通,新鲜环境生活。家长也要学会观察哮喘发作先兆,如鼻痒,眼发痒,打喷嚏,干咳等。合理用药脱离过敏原。如症状不缓解,及时就医。
③对于呕吐、腹泻的患儿家属,我们要嘱其让孩子坐起,把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呕吐后温开水漱口。多喂水,少量多饮,饮食不要太多。少量多餐,不吃油腻辛辣食品。宝宝尽量卧床休息。
结果:在实施穿刺前及穿刺过程中的宣教沟通1个月后,80%患儿静脉穿刺回头率明显减少,家长也对我们的工作予以肯定,投诉率也明显减少。对照组则明显静脉回头穿刺率高50%,家长不满意,投诉率也明显高。
小结:对儿科输液室患儿实施输液前的健康宣教,不仅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病人家属的投诉率,同时也使病人家属了解到疾病的一般知识,来预防疾病的发作以及如何护理患儿的疾病。
参考文献
[1] 李文祥:谈儿科门诊宣教工作 中华护理杂志 1980.4.44
[2] 毕延芹:儿科门诊治疗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技巧 重庆医学 2004.4.74.75
小孩支气管炎如何护理范文2
杨 茜
答:会阴是指与后联合同的软组织。产妇分娩时。由于胎儿压迫会,以及医生、护士助产时在会的操作,产后会常发生充血和水肿,有的可能还有程度不同的会撕裂伤或有会阴侧切的伤口。会阴伤口位居、尿道口附近,且产后阴道有恶露不断排出,易污染局部。加之孕妇经历“十月怀眙”,分娩后体质相对虚弱。所以,若不注意加强会的护理,易引起会以致生殖系统感染发炎。因此,分娩后护理好会阴,对产妇的健康十分重要。
首先,产妇要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尤其对于孕期患有贫血、糖尿病、慢性病和分娩时有大出血的产妇,应补充足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为产后身体健康的复原,体质的增强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其次,产妇要注意会的清洁。产妇每天至少在专用的清洁盆中用温开水清洗会两次。若有会撕裂伤或会阴侧切伤口,则可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并在每次大便后加洗一次,每次冲洗后都要更换卫生巾。对于产妇用的床单、被褥以及内裤衣物,要勤洗勤换,洗后在阳光下晾晒,以利杀灭病菌,预防感染。大小便用的手纸,要清洁杀菌,局部垫用的卫生巾要及时更换,保持干洁。产妇不能穿化纤类内裤,因其不吸水、不透风,易使会潮湿,刺激皮肤,引起会瘙痒等。一旦会发生红、肿、痛、痒症状,可选用中药水淋洗,其配方为:苔参20克、土茯苓30克、野20克,洗净后煎水淋洗。会肿胀明显的产妇,可用温热毛巾热敷以助消肿。若会阴伤口已有感染,则应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
四川省金堂县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 程子慧
胆绞痛与左侧卧位有关吗?
问:我是一位45岁的女性,患有胆囊结石。根据较长时间观察,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夜间睡眠采取左侧卧位时,容易导致急性发作。难道急性发作与睡眠姿势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
河北承德 杨 娜
答:人们通常将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统称为胆石症。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胆石症都是常见病。调查统计的数字表明胆石症总的发生率为8.2%,胆囊结石则为6.6%。
胆囊结石病人常有这样的经历:右上腹突然发生剧烈的疼痛,难以忍受,坐卧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疼痛还会阵阵加重,有的还同时伴有右肩或右背部放射痛。这种疼痛呈周期性发作,间隔的时间长短不一。短者数分钟即可消失,长者可持续1~2小时。这就是胆囊结石病人十分害怕的胆绞痛。
胆绞痛的发作没有先兆,往往是突然发生的,所以事先无法预料。但多数病人的胆绞痛发作是在进食了过多的油腻食物、过度疲劳、情绪不好之时发生的。此外,还与左删卧位有关。胆囊位于右上腹部,紧贴在肝脏下方,形状酷似一个小酒瓶。当人体向左侧卧位时,胆曩“瓶口”朝下方“瓶底”朝上方。这时,胆囊结石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落入“瓶颈’部,卡在那里发生嵌顿,影响胆汁排出。胆囊为了排空胆汁,不得不加强收缩,这时病人就会感到阵阵绞痛。
因此,胆囊结石病人睡眠时不宜采用左侧卧位,而尽可能采取右侧卧位或平卧位。这样不仅有助于预防急性发作,而且又可避免压迫心脏。若夜间发生了胆绞痛,也应立即改为右卧位或坐位。改变后结石可得以松动、滑落,回到胆囊内,疼痛就容易缓解或消失。
南京农业大学医院 陈育民
药片都能研碎服用吗?
问:我孩子今年2岁,他从小体质比较差,吃药打针是常有的事。可他很怕吃药,每次吃药都要折腾得大人小孩满头大汗,有时我们不得不将药片研碎让他服,可又听说一些药不能研碎服。请问哪些药不能研碎服?
长沙 戴晓军
答:对幼儿来说,吃药的确是件难事,药一般都味苦,而且因为小儿吞咽能力较差,大的药片很可能被卡在咽喉部,严重的甚至可引起窒息。因此,许多家长不得不把药片研碎后给小儿服。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一些特殊剂型的口服药在服法上颇有讲究。如下所列:
胶囊型。这种剂型不仅可掩盖药物的气味和苦味,而且进入胃肠道后溶解快,生物利用度比一般片剂好,因此许多抗生素都采用这种剂型。若将胶囊拆开,气味特异,一般小孩不肯服用,同时剂量也难以掌握。胶囊剂有普通胶囊和缓释胶囊两种,缓释胶囊若研碎将破坏其结构,不能达到缓释的目的。
肠溶片剂。即在普通片剂外面包裹一层外衣,这层外衣只有到达肠道才能被溶解。因此,这种药片必须整粒吞服。若研碎后服用不仅会降低药物疗效,还会引起副作用。所以,不会吞胺药片的患儿最好不用肠溶片。如要研碎服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研碎红霉寨肠溶片。应该在服用前5分钟,服适量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以中和胃酸,确保红霉素能顺利通过酸性环境的胃部,进入碱性环境的肠道,以发生作用。
缓释片剂。这是一种可在体内缓释、保持较长时间药效的剂型。如用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茶碱缓释片,外观同一般片剂。缓释片同缓释胶囊一样,是用特殊的高度材料做成骨架,药物包藏于骨架中缓慢释放,若研碎则会破坏骨架结构,影响药效。因此,除规定的咀嚼片剂外,其他不能研碎服用。
双层糖衣片剂。如多酶片是含3种消化酶(淀粉酶、胃蛋白酶、胰酶)的双层糖衣片。外层为一般肠衣,淀粉酶和胃蛋白酶在药片的外层。可在胃内发挥助消化作用。而胰酶需在碱性的肠道中发挥作用,因而被包裹在药片的内层。若药片研碎即失去保护作用,尤其是胰酶粉剂残留在口控中,可破坏口腔黏膜甚至引起严重的口腔溃疡。可见,婴幼儿不宜研碎服此药。
湖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夏良伟
乙肝疫苗要重复注射吗?
问:我丈夫乙肝“小三阳”多年,但肝功能一直正常。我在结婚时打了乙肝疫苗,女儿在出生时打了1针,后又打了两针。如今她已经5岁了。经化验检查,女儿产生了抗体,而我一直没有产生抗体,二对半都是阴性。请问我和女儿是否过一段时间还要打一次乙肝疫苗?
长沙 小 武
答:你丈夫乙肝“小三阳”。而肝功能一直正常,说明他体内已有或有过乙肝病毒感染,但没有发生乙肝。你在结婚时注射乙肝疫苗是必要的,女儿出生时注射乙肝疫苗是目前对新生儿的常规预防。
据研究统计,父母双亲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阳性者,其新生子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44%,父亲阳性母亲阴性者,子女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8%,母亲阳性父亲阴性则子女表面抗原阳性率为38%,父母双亲均为阴性其子女也有9%为表面抗原阳性。你女儿产生了抗体,即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便是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良好,一般有8~10年的保护期。所以你女儿目前不需要再注射乙肝疫苗。
近年更深入的研究认为,表面抗体低水平阳性者,不能保
证其免疫预防作用,应通过放免法测定表面抗体的比值,如检测结果在100以上则暂可不必加强注射。你首次注射乙肝疫苗后二对半均阴性,说明你对乙肝疫苗无应答,宜重新接受注射。
江苏省级机关医院 王虎生
洗澡为何也过敏?
问:儿子最近出了个怪毛病,每次洗完澡不到10分钟身上总要出现许多小疙瘩,红红的,奇痒难忍。涂什么药都不管用,而且越抓越痒。医生查看了儿子身上的疙瘩,断定是患了荨麻疹。只听说有人吃了鱼虾螃蟹会过敏,有人接触了奇花异草会过敏,有人闻到特殊的气味会过敏,而洗澡水引起过敏还没听说过。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四川广汉 赵 捷
答:过敏症又叫变态反应病。这种病既同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也与后天的生活环境有关。据统计,在三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曾经得过或正在患着过敏症。患了过敏症,轻则皮疹瘙痒,打喷嚏流涕,重则哮喘憋气,甚至休克死亡。现在已知的过敏症有百余种,常见的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接触性皮炎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洗澡引起过敏是属于接触性皮炎,临床上经常会遇到的。
如何对付洗澡引起的过敏呢?首先不必紧张,因为毕竟不是什么大病。必要时可以服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比如扑尔敏、赛庚啶、息斯敏等。其次也应引起重视,带孩子上医院就诊,因为孩子不可能不洗澡。现在省市一级的大型医院都开设有变态反应科,就是专门治这种病的。一般把类似抗原的东西注入皮下,看其是否产生过敏反应,以决定有无抗体。查出了引起过敏症的物质,可以进行脱敏疗法,反复注射微量的抗原。一旦脱敏疗法成功,就再也不怕接触这种物质。另外,要提醒孩子注意避免各种刺激,如寒冷、物理创伤等,并注意孩子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这样可避免复发,直到痊愈。
成都市成华区红十字医院 马晓琼
女精神病人为何会闭经?
问:我女儿患了精神分裂症,经治疗现已痊愈。但从发病到现在,她已有一年多未来月经了,她本人和我们都很着急,不知该怎么办?
刘 涛
答:女性精神病人出现闭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这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因为月经是由丘脑和脑垂体来控制和调节的,丘脑和垂体又受大脑皮层管理。如果大脑皮层功能发生障碍,就可通过影响丘脑和垂体功能使月经紊乱。故而有些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期间,会由于大脑功能紊乱,造成月经不正常。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间常出现月经紊乱或闭经;二是由于药物的原因。有些抗精神病药物能影响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功能,亦会干扰正常月经周期。这类月经障碍一般来说不必急于治疗,多数病人会在服药一段时间后,随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月经周期。但亦有少数病人在服药很长一段时间后,病情已经缓解,亦不能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此时须在妇;科医生指导下服用某些内分泌制剂如安宫黄体酮,或中药如乌、鸡白风丸、加味逍遥丸,帮助重建月经周期,以免闭经时间太长而导致子宫及子宫内膜萎缩。因此,建议你速带女儿去医院妇科治疗,给她重建月经周期。
湖南怀化地区精神病医院 杨司佼
反流性食管病如何诊治?
问:我近来胃部不适,胸骨后有灼热感,常有食物反流到口中,进食时吞咽也比较困难。去医院就诊,医生先怀疑是食管癌,后经过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营病。请问反流性食管病是怎么回事?应当如何诊治?
江苏泗洪 周来安
答:反流性食管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发达国家中,约有10%~20%的人有胃和食管反流症状。在我国,发病率约为7%~8%左右。患者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减弱,蠕动功能下降,使得呈酸性的胃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损伤了食管黏膜,导致了食管炎症。主要症状是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常发生于进食之后,侧卧位时亦可发生,直立位时症状消失。疼痛放射至颈背部。严重时引起局部痉挛,导致吞咽困难和呕吐。容易被误诊为食管癌。
小孩支气管炎如何护理范文3
“医生,孩子感冒鼻塞,难受得不行,赶快给他挂吊针吧!”
“家里吃了退烧药,可宝宝烧还是不退,急死我们了,医生,快给宝宝打退烧针吧!”
“给我们多开点药,头孢也要,咳嗽药水也要。”
……
在儿科候诊室里,家长常常是心急火燎,孩子病了,如果医生不给开一大堆药,不让打针吊水,大人似乎就放不下心。
什么病都开抗生素;治疗一个普通感冒,医药费动辄上千元;儿童医院的输液室天天热闹得像集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些家长过于迫切的,恨不能药到病除、立竿见影的心态也起了催化作用。
“是药三分毒”,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带来了严重危害,身为父母,我们必须担负起责任来,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低药物成长!
中国家长经验谈
孩子的情绪和营养、休息也很重要,甚至比药物更重要。
从一次糟糕的求医经历说起
文/桐桐妈(上海)
在自学小儿推拿之前,我和所有新妈妈一样,遇到孩子生病就手足无措,别无选择地把孩子送往医院,直到桐桐1岁半时的那场糟糕的求医经历……
那时,大约是受了凉,桐桐开始咳嗽,我们慕名前去某医院儿科就诊。大夫用听诊器听了听,说桐桐患了带喘的支气管炎,必须吊水,同时还开了几种口服药。
每次灌药,桐桐都难受得直叫“妈妈”,不过,更令人揪心的还是吊水。桐桐从没吊过水,再加上小护士技术不熟练,有时插好几次才找到血管,以至于每次吊水桐桐都从头哭到尾,声嘶力竭,脸色发青。几个小时吊下来,整个人像虚脱了一样,表情呆滞,见人就哭,白天拒食,夜里不停地从噩梦中惊醒……
连续吊了3天水,口服了好多药,本以为可以摆脱这份折磨了,不料,复诊时大夫却告诉我们一个更可怕的结果:双肺杂音很重,喘得厉害。吊水的量需从3瓶增加到4瓶!
桐桐爸拿好药单后,迟疑着不忍去拿药。看着怀里两眼迷茫哇哇乱叫的孩子,我们终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吊了!赌一把,把孩子抱回家,加强护理3天,实在不行再来吊。说来也怪,出了医院门,桐桐马上精神起来。
回家之后,我们一刻也不敢放松,尽量让桐桐多休息、清淡饮食,不吃鸡蛋、鱼虾、甜食、过咸等忌口的东西,桐桐倒也争气,一下子变得比生病前还能吃,睡眠日渐改善,小脸色更是一天比一天红润,第二天就不咳嗽了,第四天,已经精神得像个小猴子……
桐桐康复之后,我开始关注抗生素的副作用,这一关注真把自己吓了一大跳,原来抗生素的副作用要比我想象的严重得多,只是它的负面效果不是即时显现的,而是通过一种类似“累积效应”的现象伤害人的肝肾等器官,如果孩子一生病就使用抗生素,则他们成年之后患肝炎、肝硬化、肾炎、尿毒症的概率要比一般人高得多!然而,据报载,我国仍是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经过卫生管理部门的一系列治理行动,我国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已从2004年的80.5%下降到2007年的74%,门诊处方抗生素使用率也从2004年的27.8%下降到了2007年的21.7%,但抗生素的使用量仍高于国际上许多国家的使用量。
这次经历过后,痛定思痛,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小儿推拿,在一位中医的指点下,现在我已经基本能够应付桐桐的小毛小病。我总结了几个经验:
1.孩子生病了,我们往往选择去医院,我觉得这个思路是对的,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但我们应该向医生争取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如果自己不能确定,可以换个医院或医生,听听有没有较轻的处理。
2.不妨尝试看中医。我个人感觉,中医治病更容易“举重若轻”。当然,中医有时候见效比较慢,在炎症发作期可以用西医的疗法压下去,但最好接下来用中医调理一段时间。
3.不要以为只要药物进到体内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其实孩子的情绪和营养、休息也很重要,甚至比药物更重要。“三分治七分养”还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孩子的病必须运用抗生素治疗,应尽量采取肌肉注射或吃药,保持孩子的好情绪并加强护理。
4.除了打针吃药外,也可以考虑给孩子推拿,特别是呼吸道、肠胃之类的疾病,推拿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5.孩子抵抗力的增强,是在白细胞不断同病菌斗争的过程中实现的,如果每次生病都用抗生素甚至激素压下去,孩子的抵抗力根本得不到锻炼。
6.饮食对孩子的康复特别关键,一定要清淡饮食,适当忌口,否则很可能延长病程甚至加重病情。
《为了孩子》贴心提醒:
抗生素的使用是需要有临床指征的,如:白细胞高于正常值、高烧、CPR增高。在使用时,一个适合的抗菌谱需要足量、足疗程、规范地使用。有些病毒感染也具有相同症状,但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所以在使用抗生素前一定要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尽量开口服药,不打点滴。
我对孩子用药的两大原则
文/嘀嘀妈妈(上海)
我儿子已经9岁多了,身体结实,精力充沛,跟一般孩子相比,他很少感冒。即使是偶尔感冒,一两天过后也就好了。更让我欣慰的是,儿子没有诸如哮喘等儿童常见的慢性病。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每个阶段给他提供适当充足的营养,鼓励他加强锻炼之外,我认为,孩子目前发育得不错,还跟我对他在用药上的谨慎态度,多少有一些关系。
家长需要意识到,尽量给孩子少用药,锻炼和提高孩子自身的免疫能力,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对于孩子的用药,我历来有两项原则。
1.尽量少用抗生素
现在,因为大量广泛地使用抗生素,某些医学专家戏称,人体已经进入了“非抗时期”。意思是说,即使一个人得了很普通的感冒,也非用抗生素不行了。这是互为因果的一对条件。正是因为滥服、过量使用抗生素,破坏了人体内部的平衡,使得自身的免疫力越来越弱,于是人也越来越容易生病了。
2.尽量少打点滴
每次儿子发烧去看病,我都会跟医生商量:“尽量开口服药,不打点滴,行吗?”很多医生虽然不作正面回答,但最后还是遵照了我的意愿。回到家,我让孩子大量喝水,按时吃药,减少运动量,多休息。孩子的病很快也就好了。
打点滴虽然能够让孩子的病好得快一些,但是打点滴其实是改变人体体液,而且这些药物也会让孩子的身体形成依赖。经常打点滴的孩子,身体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有些孩子甚至每月一次准时去看病,逢病必打点滴。
口服药与打点滴相比,不但更安全,而且更经济。
“平时不努力,病时乱用药”最最要不得。“不治已病治未病”才是上策。
功夫花在“未病”时
文/大寒奶奶(山东青岛)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小孩子生病经常是用世代相传的一些“土法”或中药方鼓捣。自从抗生素和打点滴出现以后,我们也确实感觉到“现在的孩子真是条件好了”。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就像现在肥胖和富贵病越来越多一样,在我这个“老脑筋”看来,如今的“好条件”在很多情况下正在被不加节制地“享受”,不仅带来了营养过剩,也带来了药物过剩。
我身边就有一对对比明显的例子――
楼下卖菜大姐的小孩,是个四五岁的健康小子。总见到他浑身脏脏的,在菜摊周围爬来滚去,笑容灿烂。偶尔感冒,几天就好了。
朋友9岁的孙子,长得白净匀称,但经常感冒,肺炎也是他的“常客”。他一感冒必定发烧,要退烧则必打点滴。
为什么这两个孩子的抵抗力差别如此大?我觉得,把孩子的身体健康完全交给医生,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
我在带外孙女和孙子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定要多花功夫在孩子未病时,即使生病也要尽量少用药。将此“理论”用在两个小家伙身上,成效确实挺好,外孙女今年10岁了,只在小时候生过两三次病;而小孙子如今5岁了,没生过什么大病,没打过一次点滴。
总结一下我的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
1.日常功夫须做足
中医认为体内正气充足就不会生病,因此保健的关键是坚持做好日常功课,维护身体正气,即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日常的功夫就体现在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细节上。
吃:各类食物搭配,不饥一顿饱一顿,少吃“垃圾食品”,少吃过冷过热食物。喝:多喝开水,少喝饮料。拉撒要有规律,如发现规律改变就需提高警惕。睡:早睡早起,不随意熬夜或赖床。锻炼:利用空气、土、水和阳光,经常去户外活动。日常保养: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衣食住行“不闪着”,即避免忽冷忽热、忽左忽右,不给外邪侵入人体的机会。
2.已病防变,推拿常见
生病的过程实际上是有利于免疫力提升的,因此对于小病我们应“笑纳”,通过慢慢疏导,通过自身与疾病的斗争强化“正气”,增强体质。切忌心急乱用药。
在发现孩子刚有起病的症状时,就积极进行疏导。初期症状轻,病未成气候,通过多静心休息、多吃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多饮白开水等,给予一定的恢复期,往往就可痊愈。小儿推拿和生姜,是这个阶段我常用的两个法宝。
注意:若有急性炎症或高烧来势凶猛时,应先积极运用抗生素等西药进行控制,避免其短期对身体的过量伤害,待症状回归可承受范围后,再用慢功夫,扶自身“正气”彻底将病根除掉。
控制针药,加强锻炼,让孩子的身体产生抵抗力――日本的父母早已接受并习惯了这种养育孩子的方式。
从小到大不打针
文/叶雨(日本)
儿子在日本出生,我对育儿毫无经验,又远离国内的家人,面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宝宝,常感惶恐,遇到儿子生病,更感手足无措。
记得儿子第一次生病,是大约8个月大的时候,我对日本低药物成长的认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虽时隔多年,当年日本老医生的亲切却让我这个“老外”至今感怀……
那时,8个月大的儿子低烧,哭闹了一整晚。翌日清晨,我便急匆匆地赶往医院。想必问诊的日本老医生看出了我的紧张与惶恐,他一边诊看宝宝,一边跟我聊着该如何照顾生病的宝宝――
家里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2℃~23℃左右,湿度在50%左右,这是最适合婴儿成长的环境。孩子的衣服尽量不要多穿,被子也不要盖得太厚。
孩子发烧时不要太紧张,因为你的情绪会影响孩子。别以为他小,他是可以感受到母亲的情绪的,你越是紧张、担心,他会越觉得自己病了,而且病得严重。
发烧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坏事情,小婴儿吃得多了些,都会引起不适,导致发烧,所以并不是什么大事情。
老医生开了退烧、消炎药后,还一再叮嘱:
发烧是人体自我免疫能力在起作用,是体内的防御系统与病菌的“正邪战役”。如果身体可以自我调整解决,就不需要药物的帮助。久而久之,身体才会更具有抗病能力。
发烧不超过38℃时,只需在额头贴一个降温贴即可。热度高起来,也不要即刻服用退烧药,应该让孩子用身体“战斗”一下再服药。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低药物体质,否则,当身体有了抗药性,药剂只能越下越大,这绝非好事情。
回到家中,按照医生叮嘱的去做,但儿子的烧依然不退。与国内父母电话聊起来,老人都说不行就打一针,这么小的孩子哪里经得起一直发烧呢。于是,再去医院向医生提出了打退烧、消炎针的请求。此话刚一出口,就遭到了老医生的拒绝:“不需要!这样的小病不需要这样做,你放心,他一定会好起来的。如果不放心,咱们可以试服另一种消炎药,他只是咽喉有些发红,而且和前两天比,已经明显好转,再有一两天身体就会好起来……”
正如老医生所料,儿子再次就诊后的第二天,烧便退了,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曾经的小婴儿,而今已是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在这些年里,他曾无数次地因病去医院,但从未打过一次针、一次点滴。
在日本的医院里,用针、打点滴是非常谨慎的事情,不是病到非打不可的程度,即使家长要求,也不会出此“下策”。而对于婴幼儿用药量上,也是控制得非常严格,医生会在问清了婴幼儿的体重后据此来调整药剂的份量。
控制针药,加强锻炼,让孩子的身体产生抵抗力――日本的父母早已接受并习惯了这种养育孩子的方式。
孩子们穿得少,是日本的一大特色。深秋后仍穿着短裤的孩子随处可见,即使进入冬季,小学生的户外体育课也依然要求穿着运动背心和短裤,这是常年锻炼的结果。
假如你见到额头上顶着降热凉贴的小孩子,还在小公园的沙坑里玩沙,千万不要诧异,这事在日本一点儿也不新鲜……
在加拿大,每次看完医生之后,我们都变得更加自信,相信Nathan一定会很好,因为医生每次看病都会对我们说,不用担心,Nathan没事,很健康。
自然疗法――爱和耐心
文/赵薇(加拿大)
Nathan的几次看病经历,让我们对加拿大医生提倡的自然疗法深信不疑:爱和耐心就是最好的治疗。
去年10月份回中国,我们带上8个月大的Nathan一起登上了长城。可能是因为那天风特别大,回旅馆之后,Nathan开始有点小咳嗽,流鼻涕,但并不严重。Nathan一直是个强壮的宝宝,出生以来,只经历过两次轻微感冒,我都没有给他用过药,他自己便好了。所以这次我一开始也没用药,希望他能自己好起来。后来,Nathan开始咳嗽得厉害,体温也上升到38.1℃。表姐替我们约好了儿科医生,劝我们带Nathan去看病。
医生听过Nathan的肺部之后直接开单叫我们去照X光,X光的结果居然是肺炎!医生说必须要吊水,不然好不了。我先生坚决反对打针,于是我们请医生开了药,带Nathan回去观察。回到家,全家人都劝我说,“哪有小孩不打针不吊水的,你小时候还不是打,还打头顶呢。”晚上Nathan病情急剧恶化,他连呼吸都很困难,咳嗽时的声音变得更加沉重,一直哭。凌晨,我们决定带他去医院打针。打针时Nathan哭得令我们心如刀割自不必说。连着吊了3天的水后,Nathan顺利恢复了,我们也终于松了口气。
回到加拿大的第二个月,Nathan又病了。症状极似在中国的肺炎。小咳了两天后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声变得非常厚重,止不住地咳嗽、哭闹,连吃奶也安抚不了他。我们马上带他去看医生。
医生对Nathan做了检查之后,对我们说,他的肺听起来非常健康,喉咙也没有问题,问题出在鼻子上,是鼻炎引起的咳嗽。而咳嗽时没有痰音,说明是病毒性感冒,不用任何药物,他会自然好的。我呆了,告诉医生:“今天下午Nathan的情况非常糟糕,呼吸声厚重,你确定不用任何药物吗?”医生说:“这次Nathan得的只是普通感冒,不用任何药物就会自然好的,鼻塞的时候滴海水(盐水),如果发烧就用退烧药,你们的爱和耐心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你的宝贝非常漂亮,而且非常健康,你要相信他。”
一周后,Nathan的感冒全好了。期间,他3次发烧,只有一次超过38.5℃时给他吃了退烧药,此外没有使用任何药物,没有打针,没有吊水,全靠他自己坚强地战胜了感冒。尽管看到他每晚都咳到吐,十分令人心疼,但我们都相信,Nathan一定会好起来,这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过程,是他和病毒做斗争、为自身建立抵抗力的一个过程,而我们父母能做的是给他更多的爱和耐心,还要准备很多的床单。
除了这次的感冒外,还有一次Nathan严重腹泻,10分钟拉一次,泻到拉清水。由于频繁地腹泻,小屁屁上都是红红的水泡,碰也不能碰。即便如此,加拿大医生还是没有开任何药物,还是用的“自然疗法”――暂停喂母乳(因为母乳中含有某种菌会使大便变稀),还有就是我们无限的爱和耐心。
孩子感冒,不必打针
对于儿童用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以下简称FDA)一向有严格的规定。临床医生通常会按照年龄,将儿童分为2岁以下、2~6岁、6~12岁三个阶段。最小的孩子,通常不许服用非处方药,吃药前必须看医生,要买药必须有处方。由于针剂的风险相对较大且很痛苦,因此,FDA特别要求,孩子感冒后,无论多严重,均不建议医生给孩子打针。
看病实在“难”
在荷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患者到医院看病,一定要把自己的病情描述得越严重越好,否则如果不是“火上房”,根本没人会搭理你。中国道家学派的“无为而治”在荷兰可算用到了极致,这就是荷兰看病“难”的独到之处。原来,荷兰的医生都强调依靠人体自身生理机能调节,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外力”,无论是药物还是医疗设备都是“能省就省”。
高度重视儿童用药安全
法国医生给孩子开的药量往往与说明书上的用量并不一致,这是因为法国儿童用药的剂量是根据体重换算的。事实上,药品推向市场前,只是针对成人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儿童用量则是通过与成人体重的比例算出的。因此,法国每张儿科医生的处方上都会标明患儿的年龄和体重,这些数字是医生制订用药剂量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