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不锈钢冶炼工艺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不锈钢冶炼工艺技术范文1
到**年,全省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企业")有357家,其中钢铁企业132家、有色金属企业225家;**年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255亿元和11亿元,其中钢铁企业分别为123.6亿元和6.2亿元,有色金属企业分别为131.5亿元和4.8亿元。全省钢铁工业现有主要生产能力:铁精矿36万吨,炼钢近300万吨(其中转炉钢107万吨、电炉钢190万吨),炼铁107万吨,轧材265万吨,炼焦63万吨,铁合金15.4万吨,耐火材料40万吨。有色金属工业现有主要生产能力:有色金属矿山3400吨(日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约20万吨(其中铜14万吨、铝4万吨、锌2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生产能力约70万吨(其中铜14万吨、铝4万吨、锌2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生产能力约70万吨(其中铜加工材50万吨,铝加工材20万吨。)**年全省产钢194.9万吨,铁108万吨,钢材292万吨,焦炭60万吨,十种有色金属11.9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68万吨(其中铜材51万吨、铝材17万吨)。全行业现有从业人员4.5万人。
"九五"时期,突出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主线,冶金工业快速发展。一方面,加大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脱困的力度。下大力解决了一批困扰多年的老大难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取得了重大突破。另一方面,以老企业挖潜改造为重点,加大淘汰落后工艺装备的力度。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和工艺结构,着力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短缺品种。冶金工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优势:一是钢铁工业形成以杭钢为龙头,众多中小企业以特色产品为支撑的生产格局。杭钢集团公司的生产能力占全省钢铁工业总能力的50%以上,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一批特色产品在全国同行具有一定地位,轻轨产量居全国第一,不锈钢管、不锈钢带、镀锌钢管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前列。二是有色金属加工业尤其是铜加工业相对发达。铜加工材、裸铜线及铜电车线产量居全国第一,铜加工材的产量约占全国的30%,浙江已成为全国的铜加工大省;粉末冶金制品产量居全国第一,铝合金产量居全国第二。
冶金工业的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但深层次矛盾仍十分突出。产品结构方面,大多数钢铁企业以生产普通建筑用线材、螺纹钢为主,产品品种单一,质量档次不高;有色金属企业总体上处于以量取胜、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的阶段,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偏少。工艺技术结构方面,钢铁企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还占有相当比重,产品物耗和能耗高,环保条件差;有色金属工业以粗加工为主,难以生产精加工、深加工产品。企业组织结构方面,企业普遍达不到最低经济规模,抗风险能力弱,还没有形成以优强企业为核心,带动众多中小型企业专业化生产的生产格局和开发机制。
二、发展战略
(一)**发展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发展先进生产力,突出结构调整的主线,突出实施科技兴业的战略;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冶金工业;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企业、优势行业和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经济效益,全面增强冶金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基本要求
1、坚持科技兴业的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高装备水平,优化工艺结构和产品结构。
2、坚持构筑区域产业优势的原则。从浙江冶金现状和资源条件出发,确立产业发展重点。大力发展冶金深加工产品,做专、做精、做强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不锈钢材、铜加工材、新型耐火材料等产业,鼓励和支持冶金新材料产业发展。
3、坚持总量调控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按照市场需求,切实做好冶金工业布局和总量调控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重视抓好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全面采用余能、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技术,实现废物的资源化、无害化。
5、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从企业改革入手,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企业趋向大型化、集团化、股份化。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
(三)**发展主要目标
1、预期目标
--到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8亿元(其中钢铁工业40亿元,有色金属工业38亿元),年均增长10%;实现年均销售收入410亿元(其中钢铁工业200亿元,有色金属工业210亿元),实现年均利润18亿元(其中钢铁工业10亿元,有色金属工业8亿元)。
--到2005年,钢产量350万吨,钢材产量400万吨;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2-23万吨,其中铜10万吨、铝7.3万吨、锌5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90万吨。
2、钢铁工业主要发展目标
--基本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到**末,淘汰10吨以下小电炉炼钢设备,3200千伏安以下小铁合金电炉;逐步淘汰叠轧薄板轧机,横列式线材、小型材轧机;关闭年产普碳钢30万吨以下的小炼钢厂和横列式小型材、线材轧机,年产量25万吨以下的小轧钢厂。
--重点企业的发展优势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通过重点培育,杭钢集团公司成为"钢铁主业精、产业结构优、经营机制活、企业形象美、经营效益好"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力争主体生产设备50%以上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在国内领先,年人均产钢250吨以上,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优势行业进一步形成先进生产力。特色品种优势更加明显,不锈钢管、不锈钢板带、新型复合钢管、优质新型耐火材料等产品在全国市场享有声誉,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高技术含量的冶金深加工产品、冶金新材料产品开发和生产取得较大进展。
3、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发展目标
--初步建成铜加工强省。铜加工产品保持全国1/3以上的市场份额,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到25%以上,铜带、铜管产品在全国市场享有声誉。
--优势企业、优势区域的地位更加突出。形成2至3家在全国同行有影响的龙头企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有较大进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在全行业的比重稳步上升。
--有色金属冶炼业节能降耗、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发展重点
(一)钢铁工业
按照国家实行"总量调控"的方针,着力抓好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重点支持杭钢集团公司发展;在控制普通钢材增长的同时,增产不锈钢材、合金钢和优质钢。
杭钢集团公司贯彻"总量不再扩张,做精钢铁主业,发展非钢产业,加强环境治理"的总体发展思路。着重在深化内部改革,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技术创新,拓展市场空间等方面加快步伐。力争到**期末,钢铁主业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利润5亿元以上;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发展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做专、做精、做强温州不锈钢管产业。办好温州的全国不锈钢专业市场,依靠市场优势发展不锈钢产业。建立温州不锈钢工业园区,集聚不锈钢生产企业,加强园区内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引导不锈钢生产企业提高装备水平,完善工艺流程,强化检测及退火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急需的不锈钢新品种,提高锅炉管、三化用管、核工业管、航空用管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增强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中的不锈钢管投标能力。通过兼并、参股、联合等方式,尽快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着力建设宁波不锈钢板带生产基地。宁波宝新不锈钢公司进一步发挥"宝钢管理、日新技术"的优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通过二期改造,形成适度的经济规模,确保较高的市场占有份额。努力开发市场需求量大、技术难度和附加值高的冷轧不锈钢板带产品,占据国内知名家电、电梯企业的不锈板市场,并扩大产品出口。加强对中小企业整顿,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鼓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发展不锈钢深加工。进一步形成以宝新不锈钢为核心,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构建湖州不锈钢棒材生产基地。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完善不锈钢冶炼工艺,配套后续轧钢工艺。
(二)耐火材料工业
适应冶金等高温工业结构优化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重点开发优质、高效耐火材料新品种和高温隔热的高效节能材料,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开发连铸用的功能型耐火材料,如连铸钢包内衬、滑动水口系统、长水口、浸入式水口及异形水口、整体塞棒等;开发冶炼洁净钢用耐火材料,主要是包衬、挡渣墙等中间包用耐火;开发熔融还原、超高功率电炉、炉外精炼、大型水泥回转窑和浮法玻璃窑用耐火材料;开发长寿高炉和高风温热风炉用关键耐火材料;加速发展新型浇注料、压入料、喷补料等不定形耐火材料;积极发展新型节能用耐火材料、新型隔热材料;努力提高耐火材料企业的现代化水平,选用高准确度物料计量设备、高效混合设备、大吨位全自动压机和先进的检测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注重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
(三)其他黑色金属工业
1、铁合金。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方针,坚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停止新建铁合金项目。现有铁合金企业重点在节能降耗、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大污染治理、改善品种结构上着力。增加铬系低碳、超低碳低磷低硫等铁合金精炼产品、铁合金粉剂产品的比重,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2、金属制品。大力发展线材制品,提高线材深加工的比例;增加钢丝及其制品生产品种,发展镀锌铝、塑料复合涂层钢丝、钢丝绳和汽车工业用胎圈钢丝、轮胎钢帘线等短制产品。
3、铁矿、萤石矿。从资源条件出发,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加强地质探矿,稳定矿山生产。有利条件的铁矿山可与钢铁企业配套,直接生产钢铁企业需要的氧化球团矿。萤石矿山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采,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四)铜加工业
以建成铜加工强省为总体目标,做精做强铜加工业。一是支持优势企业技术改造,向大型、高速、连续、自动、精密、节能和环保为特征的先进技术装备水平迈进,淘汰落后的"二人传"轧机和黑铜杆生产线。二是重点支持电子引线框架铜带、水箱铜带、变压器用铜带、超长冷凝管、内螺纹高效节能管等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三是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支持优势企业兼并弱势企业,发展企业间多种形式的联合,尽快形成行业龙头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小而专、专而精、精而特"的中小企业群体。四是进一步实施名牌战略。制定并实施名牌产品培育规划,争取铜带和铜管产品各有一个全国名牌。五是实施"走出去"战略,把铜加工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从铜加工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从铜资源缺乏的省情出发,鼓励铜加工企业向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型企业发展。六是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全面提高职工特别是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七是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五)其他有色金属工业
1、有色金属冶炼。以节能节耗为重点,强化冶炼工艺。控制电解铜冶炼能力增加;采用铜冶炼新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扩大精铜生产能力,适当发展粗铜冶炼;采用预焙槽阳极电解技术,改造自焙阳极电解生产工艺,提高铝电解工艺技术水平;挖潜扩大锌冶炼能力,实现锌冶炼适度的经济规模。
2、铝加工材。鼓励发展工业用大断面和大规格薄壁宽幅型材、薄规格铝箔、各种复合材料、大型环保配套的铝型材表面处理线。控制小吨位挤压机和普通建筑铝型材生产能力的扩大。
3、有色金属新材料。完善新材料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体系,采取企业自主开发和产学研联合开发的方式,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磁性材料,超细粉体,电子浆料,稀土应用材料,新型刹车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8英寸以上硅单晶材料,4-5英寸区熔硅单晶材料,2-3英寸化合物半导体材料,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用材料,高纯金属、高精度金属箔等有色金属新材料。力争**期末,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
4、有色金属矿产及贵金属。
针对矿山资源状况,做好三级矿量平衡,稳定矿山生产;加大找矿力度,处长矿山服务年限。加快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尽快适应矿业市场化发展趋势。完善资源枯竭、环保不达标或不适应市场运作的矿山企业退出机制,以期平稳、有序退出。依托现有优势,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及工业用贵金属材为主的贵金属加工业。
四、发展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
对钢铁工业实行总量调控,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加快小钢铁、小轧钢的关停和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实现钢铁工业工艺装备和产品结构整体优化。重点在冶金产品延伸加工上着力,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增加市场适销对路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严格限制长线产品生产,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大打击假昌伪劣钢铁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力度,依法取缔地条钢生产。坚持打击钢材走私行为,整顿钢铁市场。有色金属工业下决心淘汰"二人转"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
(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立足于优势企业的壮大和特色产品的拓展,推进企业重组联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加强对冶金行业区域特色经济的引导,推动组建以资产为纽带、以专业分工为基础的企业集团和股份公司,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特色经济的组织化程度。
(三)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企业。围绕合金化、精细化、专业化的目标,调整有色金属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大力促进色金属新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大力推动冶金新材料的发展。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加大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的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和控制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和改组的步伐
深化企业改革,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国有大中企业改革脱困为重点,加大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的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核销银行呆坏帐准备金的政策,对长期亏损、丧失竞争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兼并破产。进一步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体制优势。
(五)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
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发展机遇,发挥我省的港口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大利用国内外两种资金、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力度,加快冶金工业发展。积极扩大冶金产品出口,提高行业的外向程度。
不锈钢冶炼工艺技术范文2
一、前言
社会的发展需要能源、信息和材料供应。而材料供应根据其特殊的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金属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到现在为止最重要的材料。从古代打铁工艺、金子、银子等的制作和推广,金属材料都占据着人们的生活。金属材料根据其特点具有韧度高、硬度强度大等特点,而且金属材料容易获得,且不少金属制作简易。随着现代金属工艺的发展和推广、科学技术的发展壮大,金属材料在机械制作、国防领域、工业、农业、电子信息等行业,都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场。
二、金属材料当前发展现状
(一)钢铁材料发展现状
钢铁是整个国民紧急发展的基础,各种大楼的兴建、各种器材的使用、汽车等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钢铁工业的发展。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锈钢工艺的不断提升,钢铁工业的发展,应当以不锈钢工艺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不锈钢是在常温或者其他特殊条件下,利用钢铁内部的特点能够生成钢材不生锈的情况,但当前不锈钢的发展工艺依然成本过高,可以推测不久的常来,不锈钢的工艺能取得更快的发展。
此外,钢铁材料的发展也带动着新需求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特别是在航空航天、能源工业等都出现更多的需求。这些需求带动着更多新技术、新工艺的产生和发展。例如:当前较为流行的钢铁工艺为超纯净钢生产工艺。随着钢铁工艺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设备的更新和发展。钢铁材料也从大体积生产逐渐转化成为小钢铁、微钢铁工艺的生产和开发。
为了实现上述的钢铁材料的需求,钢铁材料工艺可以预见将会采用更多新兴工艺方式来发展,例如:铁水预处理、全自动转炉吹炼、二次精炼、保护浇注和无缺陷连铸等重大新工艺技术等。总而言之,高性能、高精度连轧工艺技术轧钢工艺的发展就是围绕着整个“三高”的技术发展。
1.高性能:通过采用控轧控冷(又称形变热机械处理)工艺,控制钢材的组织结构,提高钢材的性能,特别是强度、韧性指标;2.高精度:除了精确控制轧材的尺寸精度外,进一步减小长型材的椭圆度和提高板材的板形控制精度及表面质量;3.高效率:包括进一步提高连轧机的轧制速度和轧机作业率,大幅度提高连轧机组的生产效率。
(二)有色金属材料发展现状
有色金属材料主要是指有色金属材料,即指铁、铬、锰三种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而随着近代有色金属科学技术的发展获得巨大的发展,有限金属材料已经从高能耗逐渐发展到性能高、精度高、能耗低的发展方向。我国有色金属材料行业已经从多年发展,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研发的品种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整体实力的工业体系。而随着电信、电力、电子等行业的发展壮大,对有色金属材料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无论从有色金属的强度、硬度、韧度、刚度、耐高温、耐低温等性能指标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未来的有色金属发展应当会遵循发展微型化、颗粒化、以及机械合金化、表面处理技术等方向进行更快的发展。
从有色金属的化学属性可以知道,大量的有色金属很容易在空气中和氧气发生氧化现象、和污染的空气、电化学等作用下发生破坏或者损耗,此种行为我们一般称为金属材料的腐蚀。要降低有色金属的腐蚀程度,保证金属材料的稳定和安全,防护金属材料在特殊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等,有色金属的抗腐蚀性,将会成为研究人们的重点与核心。同时由于有色金属在其发展当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传递性。因此通讯、电子行业当中,有色金属应当成为电子电力工业的主要研究方向。
随着我国对于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视,有色金属工艺的发展与改革都在不断的提升,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各种重大研究和发展项目之一。据冶金行业统计,2012年,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呈平稳较快增长态势。2012年铜、铝、铅锌、钛、黄金、镍等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将近4000万t。其中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0亿元左右。
(三)特种金属材料的发展现状
在金属材料未来的发展中,特殊金属材料也是一个重点。特种金属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发展。特种金属材料的研究主要是根据经适当的热处理后即具有回复形状的能力,这种材料被称为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简称为SMA),这种能力亦称为形状记忆效(Shape Memory Effect,简称为SME)。通常,SMA低温时因外加应力产生塑性变形,温度升高后,克服塑性变形回复到所记忆的形状。研究表明,很多合金材料都具有SME,但只有在形状变化过程中产生较大回复应变和较大形状回复力的,才具有利用价值。到目前为止,应用得最多的是NiTi合金和铜基合金(CuZnAl和CuAlNi)。
特种金属材料至今为止已经研究、开发出十几种记忆合金体系。包括Ag-Cd、Au-Cd、Cu-A1-Ni、Cu-A1-Be、Cu-Au-zn、Cu-Sn、Cu-zn、Cu-Zn-x(x=Si、Sn、Al、Ga)、In-Ti、Ni-Al、Ti-Ni、Fe-Pt、Fe-Pd、Mn-Cu、Ti-Ni-Nb、Ti-Ni-x(x=Hf、Pd、Pt、Au、zr)、Ni-Mn-Ga、Ni-A1-Mn、Ni-Co-Al、Co-Mn、Co-M、Co-Ni-Ga、和Fe-Mn-Si等。他们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开关电源、脉冲变压器、磁头、电源变压器、磁放大器、电感器、焊料、漏电保护器、磁屏蔽、传感器、电机、机器零件、设备面材等方面。
1.机械电气产品中的应用
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低温配合连接件在飞机的液压系统中及体积较小的石油、石化、电力工业产品中应用。
2.宇航工业中的应用
在美国,太空计划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的驱动插销释放发射后的有效载荷,也已证实是成功的。脆性插销用在预压气缸中,当形状恢复时引起有凹口的插销断裂,它比常规的爆炸释放装置要安全得多。
3.卫生医疗中的应用
在医学上TiNi合金应用较广的有口腔牙齿矫形丝,外科中用的各种矫形棒、骨连接器、血管夹、凝血滤器等。近年来在血管扩张元件中也应用了TiNi形状记忆合金。
现在人们正致力于“大块非晶”合金的研究和开发,并在非晶形成的机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认识到非晶形成的临界条件不完全是冷却速率本身,而是取决于下冷液达到亚稳态的程度(可用过冷度ATx表征),过冷度的大小衡量了非晶的形成能力,它与构成合金的组成有关。根据这一观点,只要合理地配制合金,就可以用相对较低的冷却速率铸造出具有较强形成能力的大块非晶合金。
(四)未来的发展政策
完善科研体制。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科研单位都要对金属材料发展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把科研、教学、生产相结合,既要重视尖端技术的发展,也不能忽视基础的研究在企业要加快新技术的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手段和制造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金属材料品种繁多,在未来的政策制定上要能够突出其发展重点,能够集中科研资源,重点突破金属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另一个具有特殊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是废旧金属的回收再利用问题,废旧金属回收最大的特点是金属可以不断地循环利用,比矿业采集和冶炼的金属制成原材料成本低,而且分拣后的质量是相同的。同时又能节约能源为社会和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带来环境上的效益。未来金属材料行业应该大力支持废旧金属的回收再利用,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将钢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分别回收,重新再利用。
三、结语
不锈钢冶炼工艺技术范文3
关键词:特殊钢;合金钢用途;齿轮钢;钢材销售模式
中图分类号:TF125.1+2 文献标识码:B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消费市场。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特殊钢产品数量、品种、性能质量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从国外特殊钢产业发展规律可以看到:钢铁工业在经历快速发展时期后会进入一个相当稳定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内特殊钢产业将进入一个品种、性能稳定发展过程。随着这个发展过程的不断完善,特殊钢产业会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特殊钢产业最终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
对2010年我国工业统计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装备制造业、新型能源产业、机械制造产业、民用高科技等领域发展较快,这些都带动高端钢铁原材料需求的增长。国家发改委也将支持特殊钢产业发展作为调控钢铁行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政策之一。因此,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发展,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的目标,国家拉动内需经济建设的政策,不仅拉动了特殊钢市场,也为我国特殊钢行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和市场前景。
从目前我国特殊钢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产品产量所占比率,以及产品类型构成等方面与国外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是,我们制造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机械、汽车、机电、造船等行业,对优特钢的需求强劲,为国内特殊钢行业发展提供了空间,特殊钢产业及其子行业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认真分析特殊钢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把握企业产品方向,从传统行业发展思维中找出新的理念,使企业真正做到蜕变重生,应该是特殊钢企业管理者重视的问题。
1 特殊钢的分类
目前我国冶金行业对特殊钢尚无统一的定义和概念,通常特殊钢产品是指具有特殊的化学成份(合金化)、采用特殊的工艺生产、具备特殊的组织和性能、能够满足特殊需要的钢类。与普通钢相比,特殊钢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工艺性能。这与日本、欧盟对特殊钢的定义比较接近。一般地,将特殊钢分成优质碳素钢、合金钢、高合金钢(合金元素大于10%)三大类,其中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占特殊钢产量的70%。主要钢种有:特殊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碳素弹簧钢、合金弹簧钢、合金结构钢、滚珠轴承钢、合金工具钢、高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不锈钢、耐热钢、以及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电热合金等。
目前世界上有近2000个特殊钢牌号、约50000个品种规格。特殊钢除了种类繁多之外,在规格上也表现出与普通钢不同的特点。除了板、管、丝、带、棒和异型材之外,还有复合材、表面合金化材、表面处理材、精锻材、精密铸件、粉末冶金制品等。
特殊钢产品主要分为类,包括特殊结构钢、特殊工具钢、轴承钢、弹簧钢、不锈钢、模具钢、齿轮钢、优焊线、高温合金钢。图1为国内31家主要特殊钢企业生产钢种类型比例图。
从图1可以看出,合结钢占特钢产量的绝对优势地位,比例达到了66.3%。合金结构钢是指钢中除了含硅和锰作为合金元素或脱氧元素外,还含有其他合金元素(如铬、镍、钼、钒、钛、铜、钨、铝、钴、铌、锆和其他元素等),有的还含有某些非金属元素(如硼、氮等)的钢。根据钢中合金元素含量的多少,又可分为低合金钢、中合金钢和高合金钢。是最重要的金属材料之一。这类材料钢号繁多、规格复杂、为工农业、国防工业和科技工业部门广泛采用。
其次是轴承钢和不锈钢,所占比例分别为14.9%和11.6%。轴承钢分为高碳铬轴承钢、无铬轴承钢、渗碳轴承钢、不锈轴承钢及中、高温轴承钢五大类。滚珠轴承钢是指用于制造各种环境中工作的滚动轴承圈和滚动体的钢。这类钢化学成分不复杂(含碳1%左右,含铬最高1.65%),但由于滚动轴承是在高速度的转动和滑动的条件下工作,相互间产生极大的摩擦,因此要求具有高而均匀的硬度和耐磨性。这样,对钢的内部组织和化学成分的均匀性,所含非金属夹杂物和碳化物的数量与分布以及钢的脱碳程度等,比其他一般工业用钢都有更高的要求。
2 特殊钢的用途
(1)国防军工用钢;包括航空、航天、卫星、战略导弹及常规武器用高温合金、钛合金、精密合金、电子专用材料、低合金高强度钢、微合金非调质钢、易切削钢、高合金弹簧钢。
(2)轿车制造用钢;包括窄淬透性齿轮钢、气门弹簧钢丝、悬挂弹簧钢丝、阀门银亮材、易切削钢材、微合金非调质钢材,轿车排气、消音系统用新型铁素体不锈耐热钢板和钢管。
(3)家电行业用钢;大量使用的模具钢,主要是塑料模具钢材,玻璃、陶瓷(建材)等非金属模具钢材,模具扁钢材和模块。
(4)飞机、轿车、汽轮机及军工制造用特殊超硬高韧高速钢,易磨削高耐磨性高速钢及高钴特种高速钢。
(5) 电站用特殊合金钢材。主要是新型耐热钢:600-650℃用超级奥氏体和马氏体型交换器用耐热钢;水电用耐气蚀、磨损和新型高强高韧不锈钢,用于高水头、高泥沙含量的水电机组转轮机叶片用抗磨损高强不锈钢特厚板。
(6)核电、风电、航天、航空、航海、电站、电器用高技术含量不锈钢。主要是不同表面状态的不锈钢冷板,彩色不锈钢板,黑色不锈钢带、高强度不锈钢,功能不锈钢(隔音防震不锈钢、形状记忆不锈钢、核聚变反应堆用低放射性不锈钢),以及核热交换管用无应力腐蚀不锈钢管和石化、电站用不锈钢复合板。
常用的特殊钢牌号有:
风电用齿轮钢40CrNiMo、20CrMnMo、20CrNi2MoA、18CrNiMo7-6
风电轴承钢 G20Cr2Ni4、GCr15SiMn、GCr18Mo
航空航天钢16Mn、16MnD5、SA105
渗氮钢系列38CrMoA1、SACM645、41AIGMo7
汽轮机转子钢34CrNi3Mo、30Cr2Ni4MoVE、 34CrMo1
工模具钢SKD61、H13、H11
加氢反应容器钢2.25Cr-1Mo1.25Cr-0.5Mo
不锈钢1-4Cr13
高压锅炉钢 P91、P22
石油机械用钢AISi4150M、AISi4140、AISi4130
电站用钢34CrMo1、34CrNi3Mo、28CrNiMoV
港口机械用钢42CrMo、20CrMnMoAH
大型轧辊用钢9Cr2Mo、MC3、MC5
3 我国特钢的生产设备
传统的炼钢设备采用的是转炉,电炉作为高效能、高利用率的钢铁生产设备,已经被国际先进特殊钢企业广泛使用。目前,我们大部分企业已完成技术改造,采用电炉作为冶炼设备。但是整体技术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特殊钢企业连铸比仅为56.9%,不仅低于我国普钢连铸比93%的水平,而且远低于发达国家特殊钢连铸比水平。
造成国内特钢生产技术与国际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是工艺流程落后,二是装备水平及工艺技术落后,三是连铸坯质量控制措施不完善,导致成材率低,连铸坯和特钢材质无法与国外著名特殊钢生产企业产品相比。
在生产工艺方面,电炉、精炼和大方坯连铸生产工艺流程是当今世界上特殊钢生产与发展的主导流程和技术发展方向。
4 对部分常用特殊钢种类产品的分析
4.1轴承钢
轴承钢可供轴承制造商生产轴承,凡涉及转动作业的机械和设备都会用到轴承、譬如轮轴、车床、传动轴、齿轮轴及转轴。对轴承钢之需求主要来自机械及汽车业。轴承钢除常用的GCr15外,还包括高淬透性和淬硬性轴承钢GCr15SiMo,和抗冲击的GCr4轴承钢。与GCr15相比,GCr4的冲击值提高了66%~104%,断裂韧性提高了67%,接触疲劳寿命L10提高了12%。GCr4钢轴承采用高温加热-表面淬火热处理工艺。与全淬透的GCr15钢轴承相比,GCr4钢轴承的寿命明显提高,可用于重载高速列车轴承。
今后轴承钢主要向高洁净度和性能多样化两个方向发展。提高轴承钢的洁净度,特别是降低钢中的氧含量,可以明显延长轴承的寿命。氧含量由28ppm降低到5ppm,疲劳寿命可以延长1个数量级。为了延长轴承钢的寿命,许多特殊钢企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应用精炼技术来降低钢中的氧含量。通过不懈的努力,轴承钢中的最低氧含量已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28ppm降低到现在的5ppm。目前,我国可以将轴承钢中的最低氧含量控制在10ppm左右。轴承使用环境的变化要求轴承钢必须具备性能的多样化。如设备转速的提高,需要准高温用(200℃以下)轴承钢,则通常采用在SUJ2钢的基础上提高Si含量、添加V和Nb的方法来达到抗软化和稳定尺寸的目的。此外,近年来特殊钢企业对腐蚀性较强场合使用的不锈轴承钢,为了简化轴承制造工艺采用的高频淬火轴承钢和短时渗碳轴承钢,以及为了满足航空航天需要的高温轴承钢研制开发方面都作了一定的工作。
在产品质量方面,由于未来市场对轴承的质量、噪音和使用寿命等要求越来越高,因而轴承行业对轴承钢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机床主轴用精密轴承,航空航天精密轴承,计算机和录相机专用轴承等,这些产品对轴承的性能要求非常严格。但是目前国产轴承钢材实物质量还不稳定,影响轴承的噪音和寿命指标及性能的提高,致使国产轴承的内在及表面质量与工业发达国家产品存在明显差距。为此,国内一些钢厂为适应轴承市场的需要,正在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可以预计,国内特钢企业在轴承钢生产技术方面将有较大提升。
随着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主机行业高速发展,为轴承行业发展提供较大的市场空间。在“十一五”期间机械工业行业均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如汽车制造、工程机械、重型矿山、农业机械、仪器仪表、机床工具及其他机械行业等都有很大的增幅,有的增长率达到28%以上,从而拉动了轴承钢的需求。“十一五”期间国内轴承钢市场需求量分析数据见表1。
由于前几年国际市场上机械产业产值增长速度较快,国际市场对轴承钢的需求也随之上升,对中国的产品需求也在不同程度地增加,轴承钢的出口份额有明显增加。但是随着近期欧洲经济形势的变化,这种趋势开始出现一些改变。而在国内市场上,传统轴承钢生产企业,主要还是依靠生产设备和技术优势,以及长期培养的大量下游终端用户竞争市场。按照国内近期整体经济发展形势和钢铁产业的现状,估计国内轴承钢市场短期内需求难以集中放大,价格将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轴承钢市场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因素、上下游产业因素、技术因素和国际市场及行业内部竞争因素等。其中下游市场的需求是影响轴承钢市场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宏观和行业发展政策也是影响市场波动的重要指导因素。因此,分析当前国内的宏观政策对轴承钢市场形成的影响因素,确定特殊钢企业轴承钢产品下一步发展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4.2 齿轮钢
齿轮钢的使用范围较广,除轿车、货车、客车、农用车、摩托车等车辆制造业外,大量的工程机械齿轮使用量也较大,每年约占齿轮钢总量的20%-25%,市场需求较大。
尽管近年来国内特殊钢企业齿轮钢产量增长较快,但国内齿轮钢的质量仍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由于没有高质量的齿轮钢材作保证,目前我国汽车工业自动变速箱市场仍然被外国公司垄断。
近年来国内特殊钢企业在齿轮钢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例如石家庄钢铁公司成功开发了SZA400EW齿轮钢。SZA400EW是取代20CrMo的摩托车齿轮用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制造业。经性能综合测试和跑车试验,均达到或超过20CrMo齿轮钢水平。莱芜钢铁公司采用热装热送工艺生产?准75mm、?准120mm规格SCM822H高档次汽车用齿轮钢,检验全部符合日本JIS4052技术标准要求,该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钢种水平,完全满足我国中、重型卡车齿轮用钢的需求。随着齿轮钢需求的扩大,国内企业在技术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国内齿轮钢主要生产企业有莱芜钢铁公司、江阴兴澄特殊钢公司等企业。莱钢已经形成了七大系列特钢产品体系,其中齿轮钢、锚链钢、合金结构钢和优碳钢已经占据国内特钢行业的较大份额。
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的发展、各种机械制造业的产量增长迅速,国内齿轮钢市场需求量稳定增长(见表2),从而带动了齿轮钢产品的发展。
从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加强实体产业稳步发展的政策看,我们的国民经济仍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国家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也把特殊钢列入国家重点支持发展之列,这些是促进齿轮钢产业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可以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我国将大力发展机械装备行业,因此会带动齿轮行业的发展,齿轮钢的市场需求量将稳定增加,特殊钢企业齿轮钢的产量也会逐年递增。
5 国内特殊钢市场需求及销售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010年我国特殊钢市场需求量大约在2500万吨左右。其中,不锈钢国内市场需求量约为880万吨/年;轴承钢国内市场量需求约为300万吨/年;工模具钢国内市场需求量约为200万吨/年左右;合金结构钢国内市场量需求约为1000万吨/年;弹簧钢国内市场量需求约为120万吨/年;高速工具钢国内需求量约为5万吨/年。近期企业在特殊钢市场销售方面可能会面临以下几点:
(1)特钢品种多样化、市场特性不一,用户购买不方便,不能及时购买到所需要的产品。产品质量、生产标准不一致,用户不放心。
(2)运输成本相对较高、生产周期相对较长;
(3) 受季节、国家政策、产能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波动较大;
(4)受时间、运输、坯料供给等因素影响,渠道结构过长,中间环节多,渠道终端的价格偏高,钢材价格波动较大。
目前国内特钢企业的销售模式主要有;直供、、自销和加工配送中心四种类型。其中大型钢铁企业的直供比例较大。而中型企业销售方式则采用直供、配送和方式。因此,实现产销之间的衔接是特殊钢企业销售部门应该关注的要点之一,追求稳定的销售渠道应该作为销售部门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特殊钢市场需求情况相对来说还算可以,特别是各生产企业的特殊钢产品分销渠道运行情况比较正常。但从市场需求情况看竞争压力在不断增加,特殊钢企业生产和销售部门应针对目前的市场状况,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尽量扩大直销的比重,和大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例如汽车、风电、重大机械设备、轴承、齿轮等等,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按照我国目前的发展趋势,这一块市场的发展空间是会逐年有所扩大的。如果能够把这一块市场稳定下来可以起到双赢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更好贴近客户,减少中间流通环节。
不锈钢冶炼工艺技术范文4
GM型离心鼓风机是该工艺上的核心设备,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的不断开拓创新,由本公司设计制造的GM型离心鼓风机以其稳定可靠的性能、极高的工作效率和很低的运行成本、先进可靠的控制系统以及优质高效的售后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信任,为用户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GM型离心鼓风机丙烯酸尾气循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丙烯酸装置中尾气循环工艺介绍
丙烯酸是丙烯重要的工业衍生物,是有机化工极其重要的原料和中间体。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丙烯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绿色环保化学原料在高吸水性树脂、涂料、纺织、水处理方面的使用量不断增大。
丙烯酸制备技术的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很多方法,目前国内采用的主流方法是丙烯两步催化氧化法。国际丙烯酸行业丙烯两步氧化法有两大主流工艺:一种是非循环尾气的工艺流程,其主要优点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另一种是采用循环尾气的工艺流程,其主要优点是降低成本,节能环保。
尾气循环工艺技术是将吸收环节的尾气,也就是将经过吸收环节处理的反应后气体中的一部分(不含丙烯酸、主要含有未反应的丙烯、 氧气、氮气等惰性气体、氧化碳、水蒸气)再引回反应器的入口,与加入的新鲜空气和新鲜丙烯气体混合形成组成上符合工艺要求的反应气体。这样设置流程主要有以下优点:
(1)通过吸收尾气的部分循环,对部分未反应的丙烯加以再利用,从而可降低原料的消耗,提高整个系统的吸收效果;
(2)能减少后续流程蒸汽用量,降低能耗。
(3)吸收塔由一个改为两个,在第一吸收塔的吸收温度可以提高,从而增加尾气的带水量,使吸收液中丙烯酸的含量得到提高。同时使废水量减少,减少了处理废水的能耗。
(4)极大的降低尾气废气的排放,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
该工艺于2009年底在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6万吨/年大型丙烯酸装置中得以实施使用,实施后各项预期指标均得以实现,有效的降低了装置整体的能耗水平,具有显著的“节能、降耗、减排”效应。
二、GM型离心鼓风机介绍
GM系列鼓风机是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沈阳鼓风机厂)于1995年引进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设计、制造、检验技术生产的产品。该系列鼓风机为单级悬臂式,轴向进气、径向排气结构。具有体积小、效率高、节能、噪音低振动小、运行维护成本低、运行稳定等技术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石油化工、食品药品、金属冶炼及丙烯酸等各行各业。
三、GM型离心鼓风机的技术特点及其在尾气循环丙烯酸装置中的应用
GM型离心鼓风机在尾气循环丙烯酸装置中主要是应用于将经过吸收环节处理的反应后气体再引回反应器的入口,使整个装置形成一个循环,从而实现降低能耗、节能减排的作用。详见下图。
下面以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6万吨/年丙烯酸装置项目为例介绍GM型离心鼓风机的主要工况参数:
单位 设计点
介 质 尾气
进口流量 Nm3/h 13000
入口压力 MPaA 0.112
入口温度 ℃ 45
出口压力 MPaA 0.24
介质组分如下:
组分 分子量 组成wt%
氮气N2 28 0.758
一氧化碳CO 28 0.017
氧气O2 32 0.038
二氧化碳 CO2 44 0.032
丙烯PP 42 0.004
乙烯 C2H4 28 0.0001
丙烷 C3H8 44 0.001
丁烷 C4H10 58 0.0001
甲醛 FAL 30 0.002
乙醛ACL 44 0.0001
丙烯醛 ACR 56 0.002
水 H2O 18 0.143
醋酸 ACA 60 0.003
丙烯酸AA 72 0.0005
根据工况条件,选型结果为GM35H型离心鼓风机,叶轮直径φ350.6mm,轴功率为475kW。
下面介绍一下GM型离心鼓风机的技术特点及针对丙烯酸项目的结构改良:
1.GM型离心鼓风机采用高效三元混流半开式叶轮,确保机组高效率。其机理是:叶轮流道子午面为倾斜式,气体在叶轮流道中沿一定角度被提速压缩,然后进入与之匹配的叶片扩压器,由径向排出,这就避免了传统径向式三元叶轮由于在叶轮流道内气体由轴向到径向急剧的90°转弯而引起的涡流损失,从而提高了叶轮的效率。普通径向式三元叶轮单级多变效率一般在82%左右,而GM三元混流半开式叶轮可高达84%以上。
GM系列离心鼓风机的特点是高效区域范围宽,在整个工作范围具有极高的工作效率,符合用户对于丙烯酸装置节能降耗的需求,极大的降低了电能的消耗。
2.在大型丙烯酸装置使用中,用户对于装置的稳定运行要求非常严格,正所谓“装置一停,损失百万”毫不夸张的诠释了用户对丙烯酸装置持续稳定运行的迫切需求。
GM型离心鼓风机从设计到制造,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GM型离心鼓风机利用我厂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的有限元转子振动稳定性设计软件、有限元叶轮强度、振动设计软件等关键新技术,进行机组转子动力学计算与分析,以确保机组运行平稳。
3.GM型离心鼓风机机壳的轴端密封与增速箱的小齿轮轴油封间为大气,故确保鼓风机所输送的气体不受油污染。
在丙烯酸的生产中,丙烯、空气和水蒸汽是按一定配比,在固定的反应塔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氧化反应生产丙烯酸。如果有污染物加入反应,将会严重的影响催化剂的配比,降低丙烯酸的产能。甚至需要在装置流程中,加入除油装置,这样将会增大用户的先期投入,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纯净的工艺气体在丙烯酸装置中是非常重要的。GM型离心鼓风机的这种结构特点,十分适合丙烯酸装置的工艺流程。
4.传统的GM型离心鼓风机,蜗壳及机壳选用的材料都是铸铁材质,在丙烯酸装置中,风机输送的介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如果继续选用铸铁材质,不能保证用户的安全生产及使用。因此,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克服了不锈钢铸件的铸造和加工难度,将蜗壳和机壳的选用材料由铸铁改为不锈钢,使用效果非常良好。
5.丙烯酸装置在运行中,对于输送气体的泄漏量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我厂采用多头螺纹与拉比令密封相结合的新型密封,并在密封中留出空腔,充入氮气或仪表气进行密封,提高密封性能、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6.GM型离心鼓风机设有独立的油系统,底座即为油箱,所有油系统部件均与鼓风机底座组装成一体。主油泵为直联于低速轴上的轴头泵,可保证因断电等事故停车时机组的,取代了事故用高位油箱。油过滤器采用双联结构,可以实现在不停机状态下更换和维护。
7.工艺调节与控制方式灵活,采用压力和风量双参数调节的控制方案,适应丙烯酸装置复杂的工艺变化。
综上所述,GM系列离心鼓风机高效节能稳定的产品,是大型丙烯酸装置的理想和首选产品。
四、GM系列离心鼓风机在我国尾气循环丙烯酸装置中参与的项目
丙烯酸装置中尾气循环工艺于2009年底在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实施使用,使用的就是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GM35H型离心鼓风机,使用效果很好,在业内推广后,我公司又先后参与了浙江卫星丙烯酸有限公司6万吨/年丙烯酸装置改扩建项目;浙江卫星丙烯酸有限公司6万吨/年丙烯酸装置改扩建项目二期;江苏裕廊化工有限公司改扩建项目;江苏裕廊化工有限公司改扩建项目二期;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16万吨/年丙烯酸装置项目;福建滨海化工有限公司6万吨/年丙烯酸装置项目;山东开泰石化丙烯酸有限公司8万吨/年丙烯酸装置项目等。
五、结束语
从本公司参与项目看出从最初的6万吨/年丙烯酸装置到16万吨/年,装置大型化显而易见,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动力,在可预见的将来,本公司势必要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机组以满足用户日益发展的装置规模和新兴工艺。作为装备制造公司,更有义务和责任为我国丙烯酸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不锈钢冶炼工艺技术范文5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弃物综合利用、保护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其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本工程主要涵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的城市矿产(再生资源)、再制造、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四个领域。
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重要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的实施,根据《“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的总体部署,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背景情况
(一)国内外发展情况
随着工业化发展,自20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对回收利用废弃物中再生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日趋完善,回收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据国际回收局统计,目前世界主要有色金属产量中,来自于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比例均超过了30%,同时稀贵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也受到重视。2010年发达国家废旧商品产业规模已达1.8万亿美元。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据初步测算,2013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从业人数2 000万人,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开发了一系列具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废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高值化回收利用技术和装备;我国自主研发创新“尺寸恢复和性能提升”再制造模式,再制造零件尺寸精度、性能指标和质量标准均不低于原型新品质量水平,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机床、工程机械等再制造试点;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近20.6亿吨,磷石膏生产硫酸联产水泥技术、尾矿生产加气混凝土技术等1 000多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在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方面,我国2013年废旧商品回收总量约为1.6亿吨,回收总值达4 817亿元人民币,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处理工艺水平快速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仍处在发展初期,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总体产业化水平低,龙头型、骨干型和支柱型企业数量偏少。特别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推广以及装备的产业化不足,已成为制约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企业技术水平低、研发能力差,行业内的科技人员比重远低于其他行业,加工利用技术水平不高,精深加工能力差,存在着高品质、高性能的优质再生资源作为加工低端、低档次产品的原料使用的现象。另一方面,装备产业化能力不足,先进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自有知识产权不足,资源循环利用装备产业化程度较低,使得资源循环利用产品质量不高。此外,管理制度不完善,技术研发和推广的促进机制不健全,产学研衔接不紧密,相关技术、装备标准和产品标准建设相对滞后,产业规范化发展程度低,难以支撑先进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
(三)实施本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战略选择。但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程度较低。实施本工程有助于解决资源循环利用行业技术落后,加工利用水平技术不高,产业化水平低、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动力不足等问题,形成完善的推进机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升级。
三、工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7年,基本形成适应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推广和装备产业化能力,攻克一批技术障碍,技术储备能力显著增强,企业重大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掌握一批具有主导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形成主要资源循环利用装备的成套化生产能力。
(二)分项目标
城市矿产(再生资源):到2017年,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成套装备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化技术及装备20项,企业拥有及新申请相关专利50项以上。
再制造:到2017年,机械产品再制造损伤检测、体积修复等再制造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取得突破,实现再制造成套装备的完全国产化和体系化,再制造纳米电刷镀技术装备、电弧喷涂等成熟表面工程装备得到大范围示范应用。
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17年,在共伴生矿产资源、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赤泥、建筑废物等领域研发60~7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推广50~60项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到2017年,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分拣技术先进、环保设施完备和劳动保护措施健全的回收分拣中心和回收分拣集聚区,对电子废弃物等品种开展智能回收试点。
四、重点任务和领域
(一)城市矿产(再生资源)
1.废钢铁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开发废钢破碎料提纯、制块、增加体密度的加工技术、超大超厚型废钢加工解体技术设备,研发废钢尾渣有色金属提取技术、不锈钢机械化拆解及分离技术。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普及剪切机、抓钢机和防辐射设备、合金快速分析仪等机械化、自动化检测设备,在年加工利用能力100万吨以上的废钢铁回收利用企业推广超宽履带输送装备、预碾压设备、磁力分选设备等。
2.废有色金属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重点突破废杂铜制备空心异型铜合金材料技术、废旧铅酸电池清洁回收和强化熔炼关键技术与设备、废弃纸铝塑复合包装物再生利用技术、废铝预处理及废铝罐低烧损还原技术,加强废有色金属快速检测技术和设备研发。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推广废有色金属机械化拆解预处理技术、废电线电缆自动筛选分离处理设备。
3.废稀贵金属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研发稀贵金属再生和深加工关键技术,开发金、银、铂、钯、铑、铟、钴、镍等稀贵金属的高效回收、精细分离和提纯等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开发废电器电子产品、感光材料、化工产品、医药材料中的稀贵金属高附加值加工技术。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推广废旧稀贵金属成分快速检测设备、高效电解银工艺技术和工业废料中多金属复合回收技术。
4.废塑料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开发废塑料改性等高值化利用技术、废塑料回收利用二次污染控制技术及专用设备,研发阻燃塑料、纸塑、铝塑、钢塑复合材料等分离技术。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推广废旧塑料破碎分选改性造粒生产线、废塑料自动识别及分选技术。
5.废橡胶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研发废橡胶新型环保再生技术与装备、废轮胎常温粉碎和深加工技术与装备、活化胶粉改性道路沥青技术与装备。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推广废旧轮胎回收精细胶粉全自动设备、硫化橡胶粉常压连续脱硫成套装备。
6.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研发报废手机、液晶面板、复印机和荧光灯管预处理与分离关键技术和设备,开发电路板元器件高效脱除及贵重金属提取技术、废锂电池金属提取技术和成套设备,研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中的非金属材料拆解产物综合利用技术。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推广废冰箱整体拆解与多组份资源化利用一体化设备、废印制电路板粉碎分离回收技术及成套设备。
重点领域
1.报废手机。研发报废手机高值化回收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突破报废手机中稀贵金属快速识别及回收利用技术,报废手机液晶屏幕检测及再利用技术,废手机电路板回收及处理处置技术等,开发专用拆解处理线及设备,依托企业建设100万部/年报废手机一体化回收处理示范中心。
2.废电池。针对报废一次性干电池、废铅酸电池、废锂电池,研发废电池处理利用技术及专用设备,重点研发废镍镉电池、锌锰电池、锂电池中金属高效提取及非金属材料处理处置技术及专用装备,建设5 000~10 000吨/年废锂电池回收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废镍镉电池及锌锰电池回收利用示范工程。
(二)再制造
1.再制造高效无损拆解方面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开展可拆解性设计、产品结构干涉分析等方法研究,研发废旧复杂机电产品拆解工艺,开发针对大型、复杂和高端装备的再制造生产技术与自动化装备。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推广快速、无损、自动化拆解装备。
2.再制造损伤检测与寿命评估方面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研发多参量多信息融合的先进无损检测技术及设备,建立高可靠度的再制造毛坯件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研发适用再制造产品表面涂覆层残余应力状态及与基体结合强度的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研发再制造专用寿命评估设备。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推广涡流/磁记忆无损检测技术与装备、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技术与装备。
3.再制造先进成形与加工方面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研制智能化、自动化纳米复合再制造设备,研发自动化再制造成形加工系统,实现再制造加工过程的一体化,具备表面再制造与三维立体再制造的能力。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推广全自动化纳米复合表面工程技术装备。
重点领域
1.再制造专业技术装备生产。提供再制造技术装备生产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研发再制造旧件拆解、清洗、无损检测、装配、再制造品检测等技术和成套装备。研发激光熔覆、喷涂等表面修复的成套技术设备。
2.培育再制造服务产业。支持专业化公司利用表面修复、激光等技术为工矿企业设备的高值易损部件提供个性化再制造服务,建立再制造旧件回收、产品营销、溯源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动构建废弃物逆向物流交易平台。
(三)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共伴生矿产资源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研发低品位共伴生矿高效选冶、稀贵金属分离提取等技术,研发弱磁性铁矿高梯度磁选抛尾技术,推进低品位铝土矿浮选脱硅工艺技术优化,开发黄金尾矿硫化物深度分选及有价组分提取技术。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推广微细粒磁铁矿全磁分选、贫磁铁矿预选、贫磁铁矿弱磁-反浮选技术,推广异步混合浮选、电化学控制浮选、低品位铜、镍、铅、锌、铝等矿产加压浸出技术,复杂难处理金矿循环流态化焙烧等工艺技术,推广大型机械搅拌
式充气浮选机等高效选矿装备。
2.尾矿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开发尾矿中有价非金属矿物的高效分离提取技术、生物技术回收有色多金属矿尾矿中有价元素的共性技术、尾矿中残余贵金属提取过程中氰化替代技术、黑色及有色金属选矿尾矿连续充填技术。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推广铁尾矿有价元素综合利用技术、有色多金属矿尾矿中有价元素综合利用技术,加强富硅尾矿生产超耐久性尾矿高强混凝土技术、尾矿高效充填采空区技术应用。
3.煤矸石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研发煤矸石低温活化矿井填充技术、煤矸石生态治理技术、煤矸石制岩面保温材料及提取超细纤维造纸技术、煤矸石制备环保材料技术及尾渣利用技术、煤矸石代替粘土烧制彩瓦等技术、煤矸石生产复合净水剂等高值产品技术。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推广煤矸石不上井置换煤柱技术、煤矸石生产硅酸铝纤维技术、煤矸石烧制空心砖和陶粒技术、含白矸(硬岩)和黑矸(可燃煤矸石)混杂煤矸石分选技术。
4.粉煤灰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研发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路面材料技术,突破粉煤灰提取碳粉、玻璃微珠等高值产品技术及装备、粉煤灰制备环保材料技术,开发高铝粉煤灰大规模生产氧化铝联产化工、建材产品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开发高铝粉煤灰低能耗冶炼硅铝合金技术。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推广粉煤灰分选和粉磨等精细加工技术、粉煤灰筑高速公路路堤技术、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技术和少熟料粉煤灰胶凝材料技术、粉煤灰超细化及改性升级技术。
5.工业副产石膏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研发脱硫石膏质量在线监测技术,加强低能耗磷石膏制硫酸钾副产氯化铵等技术和利用副产石膏改良土壤的技术研发。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推广湿法磷酸萃取工艺控制和优化技术、低能耗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技术、磷石膏制硫酸钾副产氯化铵技术、低品质磷石膏生产矿井充填专用胶凝材料技术。
6.冶炼渣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研发冶炼渣热能回收技术、冶炼渣熔态利用技术、压罐式钢渣余热自解稳定化处理工艺技术、微膨胀型充填采矿专用胶凝材料技术、铜镍冶炼冷态渣深度还原磁选提铁综合利用技术、铜镍冶炼渣热态提铁和深度综合利用技术、铅电解阳极泥中提取金银的工艺技术。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推广高钛高炉渣提钛技术、钢渣棒磨机宽带磁选提纯技术,推广采用选矿法从冶炼渣中回收金属铜技术、铜冶炼阳极泥及废渣(料)综合利用技术及装备、锌浸出渣中提取铟技术及装备。
7.赤泥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研发赤泥低成本脱碱技术、高铁赤泥及赤泥铁精矿深度选铁技术、赤泥中多组分回收技术、脱碱赤泥无害化制环保建材及环境修复材料技术、赤泥制备路基固结材料技术、赤泥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赤泥生产复合材料技术。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推广拜耳法赤泥旋流分级综合利用技术、赤泥胶结充填技术、拜耳法高铁赤泥砂浆生产铁质原料技术、拜耳法高铁赤泥高效选铁技术、赤泥制备新型燃煤脱硫剂技术、赤泥制备工业窑炉用耐火保温材料技术。
8.建筑废物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研发建(构)筑物的拆除技术、建筑废物的分类与再生骨料处理技术、建筑废物资源化再生关键装备、新型再生建筑材料应用技术工艺。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推广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品制备关键技术、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品施工关键技术、再生无机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9.废矿物油
关键装备技术研发:研发重金属添加剂高效分离及综合利用技术、物理破乳技术、微乳化、固相催化等精炼技术、废油生产微乳柴油技术、废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推广废油高速离心沉降预处理技术装备、废矿物油蒸馏—加氢再炼制技术装备、废油絮凝吸附分离技术、餐厨废油脂肪酸固体酸催化气相反应制备生物柴油技术装备、餐厨废油气相脂化反应技术装备。
重点领域
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制造。针对共伴生矿产资源、尾矿、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赤泥、建筑废弃物、废矿物油等领域,研发各类产业废物回收利用成套设备,推广应用尾矿生产建筑材料生产设备,建筑垃圾、道路沥青处理及利用设备。
(四)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
1.回收交易环节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开发大宗废弃物、易污染环境的重点废旧商品回收技术,研发自动回收机等先进废旧商品回收设备,研发基于物联网的再生资源收运系统监测技术和传感识别装备,推动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建设。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改造标准化居民固定或流动式废旧商品回收网点,安装自动回收设备,建设网上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平台。
2.分拣加工环节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重点研发PET瓶、PS泡沫塑料、农地膜等废塑料的分拣加工技术,废玻璃光学分拣技术和设备,废纸脱墨技术和设备。
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推广分拣加工拆解成套装备及配套设备,推进产业化。
重点领域
建立完整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产业链。推动智能化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建设智能回收设施、信息平台与现代物流相结合的回收体系。支持废旧商品分拣加工处理企业采用现代分拣分选设备,推动废旧商品分选、拆解、破碎、加工利用的技术和装备升级,逐步实现废旧商品自动化、精细化分拣处理。
五、组织实施
坚持企业为主,地方具体组织推动、国家引导及培育示范的实施格局。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在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中强化对先进技术与装备推广的要求,支撑循环经济重大工程任务目标完成。结合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要求,加强循环经济领域科研统筹,实施“十三五”循环经济科技行动计划,推动重点任务中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各有关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发挥各自职能,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突出各自优势,推动技术研发,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组织相关示范和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工作,推动形成产学研机制,强化各领域标准制修订,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确保本实施方案确定各项工作重点落到实处。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科技部等有关部门适时组织开展实施方案的中期评估和后评估。地方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并结合地方实际,抓好任务的分解落实。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落实相关保障措施。有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要发挥专业技术和信息优势,配合有关管理部门开展技术咨询论证、政策解读、方案评审、技术筛选和推介等工作,为企业开展相关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提出有力支撑。
六、保障措施
(一)加大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投入
各地方应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通过各自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产业化。本工程涉及研发的相关任务,需要财政资金支持的,按照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要求纳入国家有关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统筹给予支持。创新支持方式,组织示范推广,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等,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
(二)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强化相关标准的设定,为在各行业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提供倒逼机制。研究采取综合措施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推广和装备的产业化。将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和技术纳入《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备名录》等给予引导支持。加大风险防控力度,减少各类风险的影响。
(三)创新体制机制,发挥目标导向作用
支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鼓励企业和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建立技术创新和转让平台,组织联合攻关,共同解决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发展中的关键和共性问题。推动专业化技术研发机构发展,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支持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业公司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发挥资源产出率的目标导向作用,建立企业、园区的资源产出率统计评价体系,开展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增强企业加强废弃物利用的积极性和动力。
不锈钢冶炼工艺技术范文6
关键词:未来;余热发电技术;发展;探析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水泥、硅铁冶炼以及电解铝炭素行业中建设中温中压或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可以充分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余热资源,不但可以实现发电或热电联供,还可以减少生产过程排入大气环境中的的废热、粉尘等污染物。所以,大力发展中温中压或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水泥、硅铁冶炼以及电解铝炭素行业中节能减排、增效降耗、扭转经济危机的有效途径。
1 余热发电市场前景
节能减排是我国乃至全球的一项长期战略,余热发电行业的发展对于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有着显著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近年来,我国传统产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已经大幅提升,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从现有的装备节能中寻求突破。在工业节能中,潜力最大的方式是余热余压的利用。
余热发电是利用生产过程中多余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不仅节能,还有利于环境保护。余热发电的重要设备是余热锅炉、汽轮发电机组等。它利用废气、废液等工质中的热或可燃质作热源,生产蒸汽用于发电。由于工质成份复杂、温度不高,故锅炉体积大,耗用金属多。用于发电的余热主要有:高温烟气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废气、废液余热,低温余热(低于200℃)等。此外,还有用多余压差发电的,例如,高炉煤气在炉顶压力较高,可先经膨胀汽轮发电机发电后再送煤气用户使用。
遍布于全国各地的水泥、冶炼和电解铝炭素厂里,究竟有多少余热资源可以利用?截至2010年,水泥、硅铁、炭素、钢铁、玻璃、合成氨、烧碱、电石、硫酸九个工业行业余热发电装机总容量近1200万千瓦,到“十二五”末,这九个工业行业余热发电装机总量将达到2600万千瓦以上,将超过三峡电站,相当于现有核电装机总容量的2.4倍。如果按照每千瓦造价5000元计算, 2600万的装机规模相当于将形成1300亿元的投资。
在工信部制定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工业节能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十二五”期间预计实现节能量6.7亿吨标准煤”,在行业目标上,提出了“到2015年,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2010年下降18%、18%、18%、20%、20%、22%、20%、20%、18%”。从目前情况来看,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改造空间已经不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已经处于较低位置;但是我国余热余压资源利用率低,剩余可回收率潜力接近50%。
“十二五”期间,国内尚有4亿吨左右的熟料生产能力需要淘汰,需建设近300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实现等量淘汰。另仍需新建约70条左右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预计到2015年,国内尤其水泥行业余热电站工程的需求将达到908条。
目前,余热发电项目毛利率在60%以上,净利润在30%-40%之间,内部收益率在15%-25%之间,投资回报期为4-6年。由于余热发电投资较大,各个企业无力承担高额投资,但项目经济效益显著,所以目前,余热发电投资除了大的集团公司独立投资以外,还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模式,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即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该模式较工程总承包(EPC)模式更具持续稳定的盈利现金流回报。
项目案例一:某水泥厂5000t/d水泥熟料干法生产线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年运行时间7000h,年发电量5411×104kWh,年供电量4924×104kWh, 按大型火电厂发电效率为0.383kg标准煤/kWh计算,年节约标准煤18859t,每年减少CO2排放量47148t,计算吨熟料发电量33.7 kWh。项目投产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9.57%,全部贷款偿还期仅为投产后3.83年,所以项目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案例二:某公司实施的20万吨硅系铁合金冶炼用矿热炉烟气余热发电项目,投资1.71亿元建设安装8台13吨余热锅炉和配套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4000KW,设计年发电量1.92亿千瓦时。项目建成后可降低电耗1000KWH/吨,折合标准煤7756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34万吨。该项目设计思想是通过余热回收装置,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及辐射热量进行二次利用,在低压锅炉内产生锅炉蒸汽,从而推动发电设备进行余热发电,该矿热炉冶炼烟气余热发电项目填补了我国冶炼用矿热炉烟气余热发电技术空白,也在联合国CDM理事会成功注册,这是我国首个在联合国CDM理事会成功注册的余热发电项目,是铁合金行业内的第一家成功注册的清洁生产项目。
2 余热发电存在困难
尽管余热发电呈现的前景广阔,但此行业存在的困难仍然不能忽视。
2.1 锅炉设备腐蚀问题
由于余热发电利用烟气、废液等工质中的热或可燃质作热源,通过锅炉设备产生发电用的蒸汽,而这些工质中的成份非常复杂,尤其是烟气含量中的硫危害最严重,烟气进入余热锅炉后,在高温情况下,烟气中的SO2或者SO3气体不会或者轻微对金属造成腐蚀.当烟气进入省煤器后,由于省煤器区域温度较低,SO3与烟气中的水气结合生成硫酸蒸汽,随着烟气的流动和管壁温度的进一步降低,当管壁温度降至硫酸蒸汽的露点温度时,硫酸蒸汽逐渐凝结在管壁,并开始腐蚀管壁,即低温腐蚀。低温腐蚀发生后,硫酸蒸汽不断在省煤器管壁凝结,并腐蚀管壁形成FeSO4,FeSO4具有吸潮性,吸收烟气中的水蒸气生成FeSO4·H O.低温腐蚀形成的腐蚀层容易脱落,而烟气的冲刷使得管壁的腐蚀层脱落并在其上形成新的腐蚀层,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由于低温腐蚀的原因,管壁不断减薄,严重时会造成爆管。解决低温腐蚀的途径:一是采用耐腐蚀的不锈钢材质;二是减少烟气中的硫含量成份;三是提高锅炉给水温度;四是优化省煤器的布局;五是加强锅炉运行维护的质量。
2.2上网问题非常突出
从理论上讲,余热发电是将工业多余的热量用来发电,所产生的电量首先用于企业自用电,富裕电量再卖给电网。但在实际操作中,卖电给电网目前来说十分困难。不仅如此,即便是企业使用自己的余热电力,因为仍需要大电网作为后备电源,因此也必须向电网缴纳一定数额的接入费和备用费,其实,并网技术不是问题,关键是触及到了电网的利益。由于余热发电的核心就是将节省出来的电源自用,而在目前输配尚未分开的情况下,电网的盈利模式是从电网低价趸电,然后高价卖给企业用户。上马的余热发电项目越多,对于电网的收益越是不利。再加之并网运行的管理制度、收费标准等有欠规范,各地在并网政策的执行上也不一致,导致余热发电并网问题始终未能妥善解决。
2.3 目前余热发电行业缺乏资金
余热发电项目投资回收期一般在3-5年,考虑到政府的节能奖励,投资回收期一般还可缩短3-6个月。但由于项目初始投资额较大,一般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庞大的一次性投资对余热发电推广形成一定阻力。发改委建议,应支持从事余热利用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和中小企业集合债,鼓励相关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定向加大对余热发电项目的信贷投入,引导各类创投资金或股权投资企业以及国际援助资金,增加对余热资源利用领域的投入。中央和地方财政还应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余热利用项目贷款的增信支持。
3 未来余热发电项目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从事余热发电的公司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类是隶属于大型集团的余热发电工程公司,主要以服务本集团内的企业为主,如水泥企业的余热发电公司、中国铝业集团所属企业各余热发电部门以及钢铁、硅铁行业的余热发电单位。另一类则是专业的余热发电节能服务公司,这其中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以EPC为主或基建带运营技术的余热发电服务公司,例如琉璃河公司或者具备安装调试资质的火电建设公司,再有一类则是以EMC业务模式为主的公司,如天壕节能科技公司。
国内由于企业性质不同,余热发电项目管理方式也略有不同,民营企业的余热发电项目管理更加灵活多样,不拘所限。而对于专业的余热发电服务公司,由于EMC模式超越了简单的工程总包(EPC)模式,可以与企业长期分享电价收益,能减轻企业的投资、成本、运营风险,也更加符合企业专业化管理的要求。
专业的余热发电服务公司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采用EMC方式)上运用自身技术、运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投资、设计、建设并运营余热电站, 与企业分享节能效益,在客户选择、合作年限、盈利分成、定价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能够为自己提供持续、稳定、丰厚的现金流入,当然企业也能受益,是双赢的模式,所以,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将成为余热发电的主流。
4 结束语
余热资源目前潜能巨大,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投资项目,是我国乃至全球的一项长期战略,而且投资回报期短,所以余热发电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当然,对于目前存在的锅炉设备问题、并网困难和投资大的问题应尽快解决,再通过先进、成熟的项目管理,余热发电必将为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陆秉权,刘桂林.中国余热发电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下)[J].中国建材,2010,(12).
[2] 中国市场调查网.2011-2015年中国余热发电产业投资前景规划与可行性研究报告[J].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