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意识不强的表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意识不强的表现范文1
关键词:工科新生 科技创新意识 入学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92-01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鼓励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精神。”从社会的需求以及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求工科学生具有更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如何将工科新生引入创新队伍,踏上创新之路,实现从“迎新”到“纳新”再到“创新”是入学教育方案设计之初便应思索的问题,而正是这种前瞻性的思考与设计,将进一步促使工科新生科技创新意识的萌生,反哺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1 大学新生创新意识现状和心理需要特征
大学生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对从事独特、新颖且有一定意义的活动的一种自觉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最主要表现为不满足于课堂所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意识。这种意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和支撑。这种意识之于大学新生,是隐性而萌动的存在。
当代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校门以前,接受的多是应试型教育,学习的目的就是“考试取得好成绩”、“升入满意的大学”,压抑了自身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发展。进入大学后,面对着广阔的大学时空,生活遭受全新境遇,很多新生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存在误解,加之自我约束能力及辨别力不强,极易在光怪陆离的大学中迷失。同时,大学新生在心理上有着强烈的发展与自我实现需要,潜意识中有着比一般社会同龄更高的社会期望和自我期望以证明过往奋斗的价值。总之一句话描述大学新生的特点,就是:学习的惯性犹在,学习的方向与方式则易摇摆。
2 新生入学教育阶段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期
从上述大学新生的创新意识现状和心理需要特征梳理中可以看出,对于这样一群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强的青年群体,如果我们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伊始就能主动贴合新生刚入学时的思想心理特征及需求,对大学新生心理中积极的一面予以鼓励引导,对消极的一面积极疏导,无疑把握住了新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期,会对大学新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内容方面应精心设计保证入学教育有料有营养,通过有利于创新意识培养的氛围的营造,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展现新生“心目中的大学”,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有利的外部诱因,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创新体验,逐步引导学生将对创新的热爱之情,转化为创新行为的持久的内部动力,这样才能更为符合学生“胃口”,填补教育“真空”,引导学生迅速确立学院认同、专业认同,进而开启大学四年的求学之路。
3 新生入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3.1 与新生心理实际相结合,与专业发展相结合
项目设计应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贴合新生入学时心理思想特征实际,紧紧抓住新生人心向学的特点而展开。只有主动迎合学生发展需求,才能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和主动参与。
3.2 活动开展重在营造创新氛围,学生参与方式重在感知
利用“首因效应”原理,从学生主体感知出发,强调第一印象,重在创新氛围的营造,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萌生创新意识,为以后的创新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3.3 充分发挥朋辈教育作用,充分发挥主要团学组织力量
除却传统的课堂教育,当代大学校园团学组织等社团的兴盛为搭建开拓第二课堂实践平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以学生专业学习为依托的精品团学课外活动为学生科技创新培养营造了巨大空间。这些主要团学组织与学生有着天然的亲近优势,“传、帮、带”效应明显。
4 多维度培养工科新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入学教育活动设计
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创新意识的培养则重在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科技创新意识的激发有助于专业兴趣的培养,这与工科专业特点密不可分。入学教育活动开展中,应精心设计、充分整合,从感知、体察、等几个维度上为工科新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
4.1 感知维度:意识激发
(1)优秀师兄师姐谈
优秀师兄师姐谈活动旨在通过优秀师兄师姐现身说法和新生进行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分享,加强新老生的互动交流,形成老生对新生的“传、帮、带”。师兄师姐们从自身历程谈起,对新生更有触动意义,促使新生更早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树立心中标杆,尽早做好全面规划。
(2)科技创新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
先进事迹报告会一般主要由科技创新团队介绍项目经验和获奖经历,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团队作战”成功的范本,使同学们更了解学术科技团队从组队到运行的过程,更加了解与识别机会与资源,促使其早日规划创新路线。
(3)创新实践大讲堂
创新实践大讲堂在此泛指邀请大学生涯规划专家、学术领头人、通识教育专家、企业资深HR等嘉宾为学生开办的讲座的统称。此类讲座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使同学们进一步被人格魅力所感召,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引发自我增值的想法和决心。
4.2 体察维度:文化感受
(1)科技创新作品展
学校应将高年级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获奖作品及科技协会会员平时制作的优秀科技作品进行展出,引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参观学生学术科技作品,促使新生切身感受科技创新的氛围,领略创新创造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学术科技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对大学未来生活确立基本感知,惊奇之余更引发思考。
(2)科技企业文化游
企业参观是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清晰定位,为将来择业就业奠定基础。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对相关公司的发展历程、行业状况、公司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对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技术人才培养等问题形成基本认识,扫除对于专业前景的迷茫,进一步明确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伟,张建旭,邵毅明.工科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与专业引导[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5):172-174.
创新意识不强的表现范文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作风建设,激活全委干部职工创业的精神动力,强势推进我委发展和改革工作跨上新台阶,根据《__县“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委实际及正在扎实有序地开展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情况,进入第二阶段自我查找阶段后,我委将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入了查摆的主要内容,通过深入细致的自我查找、自我剖析、广泛征求意见等,查找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发改委作为政府的综合管理职能部门,创新意识强不强,直接影响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助手的作用。通过认真的自我查找,大家一致认为,我委在服务__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制订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围绕全县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为县委、县政府出思路谋点子。但在宏观调控和协调能力方面还有待于提高,提出有新创意的点子深度还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强化。
2、个别同志敬业和进取精神不强。总体说来,我委大部分同志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工作都能兢兢业业,敬岗爱业,认真学习,努力克服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开创工作新局面,但也存在个别同志工作敷衍了事,只求完成,不求质量和效率,工作中碰到困难和问题甩给别人,自己绕道走,存在畏难情绪,缺乏攻坚破难精神。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干部间通力合作不够,整体工作进展不协调,有个别同志工作压力一大,(来源:文秘站 )容易闹情绪,表现浮躁,对待工作和群众就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缺乏一定的耐心,影响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创新意识不强的表现范文3
关键词: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35-02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和教学改革受到广泛关注。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研究生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创新与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Innovation)一词来自于拉丁语,其基本含义是指引进新的事物或者提出新的思想,是指新想法的经济应用。它与发明(Invention)、创造(Creative)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一种发明,只有当它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
最早在产业中提出和使用创新概念的是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Schumpeter)。他指出,创新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其包括五种情况:研制或引进新产品;运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采用新原料;创建新的产业组织。熊彼特的“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1]
广义而言,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包括方法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等,科技创新通常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方法创新。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核心能力测评大纲―创新能力》的定义,创新能力是“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和新的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该了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规律,熟悉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创新能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创新性知识、创新性意识、创新性思维等。[2]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利用已有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在创造新事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1.创新性知识
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该符合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要求:[3]从知识的质上来讲,就是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应该是对社会实践有用的、先进的知识;从知识的量上来讲,一方面要求研究生应该掌握扎实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另一方面在本学科之外,研究生还应对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此外,对于工科研究生而言,不仅要掌握自然学科知识,还应该对社会学科有所了解,这样的知识结构才具有合理性。这就要求在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设置中,充分满足知识的质和量两方面的要求。
2.创新性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人们根据社会或经济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新事物或新观念的动机,属于创新中的非智力因素。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通常是对他人方法的简单应用和重复,或进一步证实他人的工作,或者采用一定的实验简单揭示问题的表面现象,证实已知的结论,缺乏对问题机理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导致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具备正确的研究动机是研究生进行创新的前提,只有本着对科学的热爱、对探索真理的追求,具有追求真知的渴求和欲望,才能真正地参与到学术研究中去,才能为创新做好必要的准备。当前许多研究生存在着急功近利的问题,对研究工作浅尝辄止,研究目标设定在获得好的成绩,而不是取得原创性、创新性成果上。
3.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创造具有独创性成果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认识活动。创新性思维属于创新性活动中的技术性问题,有赖于创新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灵活应用能力,是决定研究者个体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创新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5]一是新颖性。创新性思维要求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把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构,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二是联想性。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非呈现单一的形式,往往呈现复杂的联结形式,唯有创新性思维,才能深刻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三是多向性。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为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增添了不少困难,只有采用灵活的“多向探索”思维方式,才能在分析比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四是跨越性。在思维过程中,当问题难于解决时应该不要过分纠结,有意识地放松思想,有意识的思维往往过渡到无意识的自由重构,创新思维“豁然开朗”。五是综合性。单一的知识信息往往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和缺陷性,唯有使信息条理化、系统化,才能提供有价值的思维,获得创新性成果。
如今,作为系统解决创新产品开发的理论和方法,TRIZ理论得到了广泛重视。该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利赫舒勒(G・S・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该方法实用性强,并经过实践的检验,如今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创造出成千上万项重大发明。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研究生而言,应该系统地学习TRIZ理论和方法,只有掌握科技创新的思维方法与创新过程的基本规律,才能提高创新能力。
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规律与要点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涉及到教育观念和社会教育制度、学校办学水平、学生智力因素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全方位协调发展才能整体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学校而言,应该适应创新能力培养规律,结合创新能力构成基本要素,即从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实践等互相依存的环节,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环节,逐步提升创新意识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1.依据创新能力培养要求,科学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
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中,知识结构必须体现创新性知识的基本要求,即“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要求。多数高校更注重对研究生进行本学科专业技能的培养,努力使研究生具备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往往忽视了学科的交叉。许多研究生知识结构单一,对其他相关学科没有必要的了解,束缚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高校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必须做到“质”和“量”的协调统一。
此外,在研究生培养方案设计中,还应该包含创新理论及创新方法方面的课程,如TRIZ理论等,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过程具有特定的规律与内涵,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与创新理论结合,才会“激发”出创新性成果。当前,很多学校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体现“厚基础、宽口径”,而缺少对创新理论的系统学习。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创新,普遍缺乏创新理论的指导,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原创性明显不足。
2.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出发点,进行全面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无论如何改革以及改革哪些内容,首先必须明确研究生教学改革的目的。研究生教育不应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包括创新能力),所谓的“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传统的研究生教学的出发点是传授学生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课堂上教师怎么讲、讲什么都是精心准备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全部内容。通常课堂内容讲授比较满,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满堂灌的讲授方法无疑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归根结底,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解决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是否需要把所有专业知识全盘端到学生面前,并全部灌输给学生是值得商榷的。国外研究生很少上专业课程,主要进行科研实践工作。如何把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修科学地结合起来,既能使学生深刻地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研究生教学活动中,还应该注意把激发和培养研究生“创新性意识”,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应广泛采取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摒弃传统思维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创新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创新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高校普遍加强了工科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明确实践教学的时间要求和学时要求。特别是工程硕士要求研究生有半年时间的工程实践经历。但是实践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还不能等同于创新能力培养。许多学生虽然参与了导师的研究工作,但通常科研实践工作只是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下按照指导教师的设计思路进行,学生缺乏自己的思想和创新思维,因而研究实践一般是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做到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的统一。研究生创新教学实践可以包括许多内容。一是专业创新性设计竞赛:教师应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区域性学科创新竞赛活动。这类竞赛非常注重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二是创新性实验课程:创新性实验课程并不是让学生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数据测试,或进行检验和验证已有结论,而是要根据设定的目标,学生自己结合专业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测试。三是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可以专门开设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环节(创新实践课),在TRIZ理论指导下,进行专业某方向的创新实践,有目的性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创新经验。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锻炼和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案的设计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避免指导教师设计好内容和方案,学生完全按照导师的思路完成工作。通过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提高学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取得原创性的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1]林春培.企业外部创新网络对渐进性创新与根本性创新的影响[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2]余华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116-121.
[3]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74-82.
创新意识不强的表现范文4
【关键词】 石油企业 管理创新 创新途径 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加入WTO,石油市场已不再是我国自主经营了,改革开放,使得大量的跨国石油公司融入到了中国市场。他们凭借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丰富经营经验,短短的几年里,已在中国的石油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石油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起来。面临着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新的发展趋势,成为独立核算的经济体,但是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在思想上保守、竞争意识少、更新的原动力不强等缺点处处可见。我国的石油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有一片天空,企业管理是关键,改革创新是生命力。因此,对石油企业管理的创新研究,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石油企业的管理及提高利润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管理创新在我国的现状来看
1、我国石油企业大部分的管理创新是在相对独立的个体经济核算单位中进行的
创新意识及能力不强,其根本原因在于参与管理创新的人都是专职的管理层人员,其他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最基层的操作人员参与管理的机会很少,因此,造成了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从根本上就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主体上很狭窄,这种状态不利于管理创新的开展。另外,当前企业管理层创新意识普遍薄弱,缺乏创新的经验和所需的专业技能,难以把握市场变化进行管理创新。
2、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花样老套,手段非常有限
只在管理模式和技术创新上想办法,这样的创新活动局限性很大,其思想往往被局限于一块很小的领域中,难以拓展,直接影响到众多管理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导致整个创新活动的水平较低。
二、从管理创新的阻碍方面来看
1、石油企业本身特点的制约
石油企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石油企业存在众多的阻碍,最重要的石油行业自身的特点制约了自身管理创新的开展。因为石油企业无论是从勘探还是到采掘都要承受消耗高、投入高、风险高、成本高等行业的特征风险。这些风险直接阻碍了石油企业管理的创新,其实施活动成本高、难度大。
2、石油企业缺乏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力
石油市场随着人们买车、用车的不断增加,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供不应求,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无疑是失去了竞争意识,没有了竞争的思想,也就更不用谈什么创新了。这是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积极性不高、成效不大的重要原因。
3、管理体制不健全,市场观念弱
石油企业管理从体制上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健全,而且市场观念也不强,这两点制约了管理活动的创新与开展。企业要想不断的创新,氛围很重要,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氛围,就拥有了创新意识的先决基础。
三、从管理创新的途径来看
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非常之快,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给企业无论是从经营环境还是管理方面带来了根本性变化。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只有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随着中国石油市场的改革开放,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明显不如国外,很多的跨国石油公司进入我国石油市场,我国石油公司面临着巨大挑战。只有不断加强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才能使我国的石油企业经受住竞争。加强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理念的创新
我国的企业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时代生存,几乎已经失去了竞争的意识。以中国的石油企业管理理念的现状来看,只有正确地树立适应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管理理念,才能把握好机遇迎接挑战,这样才能在保障管理理念先行的前提上,不断地创新技术、完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在当今社会中,知识就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就是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是人才的竞争,发掘及利用人才是石油企业保持竞争力管理理念的关键。
2、管理制度的创新
许多石油企业受计划经济和其产品本身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石油企业重组改制后,石油企业主业进入股份公司,成为股份分公司,其他部分为存续公司,保留原有的名称。但企业内部关系错综复杂,虽貌似个体经营,但却带有很浓的国营色彩,背负着极强的社会责任,制度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造成我国石油企业效率低、效益差。只有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理清企业内部关系,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使石油企业注入新的思想,形成新的活力,在市场经济中作为真正的独立经济主体开展经营活动。
3、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源泉,它的创新水平直接反映出企业管理发展水平的能力,技术创新所起的作用不单单反映的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因为技术创新从开始的研发,到形成批量的市场推广,在整个过程中如果没有不断的管理革新,只是一程不变的话是不行的。石油企业的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等众多的特征,决定了它对技术创新的依赖。这种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国际竞争力是石油企业创新的目标,只有充分利用及创新新方法、新工艺,才能不断地推动石油企业长久发展,进而也能促进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的创新。
创新意识不强的表现范文5
而小学教育尤其是低年级小学教育,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开端教育,对学生的一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日后的学习兴趣。在小学学科教育当中,由于数学的抽象性的特点,在数门学科中成为小学生较难掌握的一门。因此,笔者在此浅议在小学生数学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对数学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动力,是一个亟须探索的研究课题。
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误区,认识这些误区将有利于对数学教学的改进工作: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缺乏表现
1.理论与应用联系脱节
学习的目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是实际问题并非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总是把问题生活化。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是值得肯定的。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面对同一类型的问题,在不同形式的包装下,就容易使小学生产生困惑。例如,让小学生理解“单价、总价和数量”的相互关系,把问题牵涉到奶糖、棒棒糖等学生感兴趣的物品就会增加学生的理解力;而同样形式的问题若变成换了身“房价或其他物价”的外衣,小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列式,这充分说明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不强,灵活性差。从根本上来说,学生还没有掌握这样的问题。
2.缺乏批判意识
要创新,首先必须批判。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创新性思维的准确度。批判又包括对他人的批判与自我批判。首先,在数学教育,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崇拜意识,很少有学生会对教师所说的话产生质疑。其次,缺乏创新意识的小学生常常以完成任务为首要目标,忽略了对问题的检查,缺乏自我批判意识。
数学问题的解决常常有多种解决方法,批判意识的缺乏,就使得学生对问题的既有解决方案产生满足,而不再扩展思路寻求多种解决方案。
同时,批判意识的缺乏也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模糊。提出问题是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表现。当前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不爱提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特征。
3.教学方式单调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的参考。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这些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还比较缺乏,使得小学数学教育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总的来说,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着对创新意识的忽略。创新意识的缺乏一方面与教师本身的工作改进不够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对小学生心理把握得不够到位。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教学策略探索
对低年级小学数学教育策略的探索,必须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表象性思维向概念性思维过渡的过程当中,外部的行为活动逐步转化为内部的心理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为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以支撑学习,另一方面又要为他们思维的加工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更多地引导与促进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的发展。
1.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和鼓励小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小学生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注意爱护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小学生良性竞争,积极思考。其次,要激发好奇心,就要树立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起源于问题,在有问题的情境中学习,会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思去想。在这一方面,可以利用教材内容和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情境。例如,在课堂中出示实物提出问题,可以较多地运用道具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要紧接着转换情境使学生形成全面的思考,如此连接一系列的问题将激起孩子更强的好奇感,培养学生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容易激发更多的学生踊跃参与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
“再创造”数学教学方法是由荷兰数学家及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倡导。他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数学方法,称之为再创造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要引导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由于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真正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与努力,使获得的知识能够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尤其对小学生而言,加强了小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在操作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初步的创新能力,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非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3.鼓励小学生质疑求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见同的能力和独特见解,进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它代表着教育的真正进步。低年级小学的数学教育,作为小朋友的开端教育,更应该从个性上、思维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好奇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进而寻求解决方法来解释他们所看到的一切。
以上,笔者根据现阶段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从教师的教学策略角度出发提出了若干教学方法的运用。当然,要达到理想情境,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更多地从低年级小学生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水平,结合多种教学策略,将使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春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步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创新意识不强的表现范文6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7.021
1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财务管理关系到农村发展的大局,是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点。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1.1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团队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财务管理人员是专业人员,专业素质及过硬的业务能力是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高效推进的前提。同时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兼具创新意识,团结精神,吃苦耐劳及乐于奉献精神,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团队综合实力还稍显不足,主要表现有:一是部分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老龄化,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思维方式落伍,知识结构和工作方式也比较保守,创新意识稍显不足。对于信息化办公以及会计电算化等工作接受能力不强,如果不及时提高,很容易影响农村财务工作的大局;二是部分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没有热情,经常敷衍了事,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差,不但没有做好自身工作也不利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不强,信息化办公能力不强的现象,这与农村办公条件有一定的关系。
1.2对于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
部分地区没有把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农村财务管理部门本身没有做好财务管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多数人对农村财务管理不够了解,造成农村财务管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配合,造成地位下降,影响其职能的充分发挥。
1.3民主管理不到位,票据管理混乱
制度规定按时开展民主理财活动,每期会计核算结束后,将当期财务收支情况向群众公布,但仍有个别村,制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把民主监督纳入规范化管理村财务的重要日程。报账员上报的自制原始凭证数量多,外来原始凭证合规性审核力度不够。原始凭证使用白条入账,甚至还存在利用自制原始凭证冒领、重复报销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农村财务管理的瓶颈,必须引起大家的注意。
2破解r村财务管理发展难题,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2.1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工作水平
建议农村经济部门定期开展农村财务人员大会,鼓励、督促大家要以身作则,积极做好本职工作,把努力做好自身工作当成一项光荣的使命。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定期开展专业性培训,聘请专业的教师开展财务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同时要致力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引荐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鼓励大家多提建议,共同探讨,通过实践获得成长。同时要注意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在做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上,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同时也建议农村经济部门定期组织一些活动,例如知识竞赛、等一些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大家团结一致的工作作风,树立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同时也能很好的增进同事之间的友谊。
2.2加大宣传,广造舆论,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
农村财务管理部门首先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能,努力做好自身工作,为百姓谋福利。农村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财务管理,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并积极的配合和参与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来。同时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要积极上报,做到不影响工作进程。
2.3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民主理财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财务事项。公开的账目要真实,内容要存档备查。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定期举行民主理财活动,并有完整的活动记录,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只有真正做到群众监督,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的作用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力。
3结语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积极有效地破解农村财务管理难题,以促进农村经济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光涌. 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08).
[2] 郝丽霞,委玉奇. 新农村财务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J]. 会计之友,2011,(09).
[3] 高祥晓,安存红. 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20).
[4] 刘晓冉. 新形势下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探讨[J]. 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