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业人的职业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业人的职业素养范文1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媒介;新闻工作人员;新闻人才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029-02
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多种终端的使用,预示着新媒体时代来临。但是对于新媒体时代概念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新媒体的概念是,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新媒体以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交互性和服务性强等特点著称,开拓了新的媒介时代,同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潮流,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具有新媒体所需的技能和素养,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有一番作为,同时为新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媒体时代,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对新闻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媒体是以技术为支撑的新兴媒介,所以需要的人才不仅具有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的采、写、编、评、摄等素质以外还需要具备熟练应用新媒体操作技术的能力。传统媒体为了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也给自己已有的工作人员以及应聘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现在看一些资料:2014年5月5日在腾讯招聘官方网站的招聘OMG10-腾讯视频综艺运营编辑的信息,其中一个要求就是:熟悉电脑操作,掌握基本网络知识,了解HTML语言,熟悉PS图片编辑软件及edius、Premiere、sonyVegas等视频编辑软件; 2014年03月02日中国政府网招聘编辑人员的启事, 采编岗位要招聘 10―20人。在岗位要求一栏提到应聘人员需具备:计算机操作熟练,熟悉HTML语言,熟练使用WORD、EXCEL、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POWERPOINT等软件,具备快速掌握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等网络工具软件的能力;2012年05月10日央视《聚焦三农》栏目组招聘记者编辑的启事,招聘非线性编辑工作人员,要求熟练掌握AVID、索贝等后期制作软件的操作;2010年09月27日新浪科技的招聘科技新闻编辑人员的启事,要求对IT、互联网和电信行业有一定了解,有相关媒体从业经验者优先考虑。所以说未来的新闻工作者要想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争夺媒介市场的局面下,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或是在自己已有的工作上走的更远,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技能。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传统媒体所要求的能力,还要具备以下新的技能和素养。
第一,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要想提高和改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必须先从思想上有高度的认识,必须认识到互联网是新媒体发展的前提,所以要想在新媒体时代下有所作为,一定要具备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共享。而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关系为王的时代,新闻工作者必须明白现在的新闻资源不会再出现一家独享的独家新闻,而是一个新闻资源共享的时代,所以说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共享新闻资源的理念,从而通过共享打通自己的关系网络,这样在以后的新闻实践中就可以在这个庞大的关系网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新闻资源,同时在共享的过程中新闻资源会得到全面的开发,受众也会受益。
第二,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秉承着终身学习的理念。新闻媒体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原地不动就是落后,科技迅速发展,各种媒介制作软件纷至沓来,多种终端也随之而来。如果新闻工作者不能熟练的使用这些软件和终端,就会在新闻报到中落后。现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加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地学习掌握分析大数据的技能,才能使新闻报道更有深度。在今年两会期间,很多媒体都采用了大数据来报道两会所发生的新闻,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第三,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创新精神。新媒体虽然内容丰富,速度快,覆盖面广,但是信息的同质化也相当严重。所以新闻工作者要具备创新能力,需要有独到的理性思考,在繁多的信息中找到自己独特的报道角度,打破同质化的现状,给受众耳目一新的视野。
具备以上的技能和素养的新闻工作者才是新媒体时代下媒介需要的人才。
说到新媒时代需要的人才,就不得不谈高校对未来新闻工作者的教育培养问题,较早开设新媒体课程的高校是国外一些知名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比如美国南加州大学新闻系的媒介融合课程。据资料显示,美国的很多大学已经开设了和新媒体相关的课程,来加强学生对新媒体的了解和新媒体技能的掌握。近几年来,我国的很多高校,也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潮流,对自己的新闻传播学院的专业和课程进行了改革,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同时教授相关课程。河北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也开设了媒介融合和网络传播技巧等课程。无论是国外高校对于新闻教育的改革还是我国对新闻教育的革新,都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新媒时代的新兴新闻工作人员,为将来媒介的发展输送优秀的人才。
新媒体时代下,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新兴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只有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清晰的认识到新媒体的发展特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养,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新媒体时代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美业人的职业素养范文2
形体训练能够通过训练使人的形体趋于健美,这个毋庸赘论,它还能够通过锻炼,将一种开朗、豁达、真诚、进取的精神传送的人的心理之中,使人的举止和姿态都能够富有美的韵味,从而充分展现人体的文化素养。通过系统的形体训练,人的身才匀称,举止更为得体,坐、立、行都能够落落大方,将青少年那种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展现出来。锻炼出的良好形体美,能够反映一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雅气质,就像一扇窗口一样展现人的内在美。
2、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形体训练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形体美和服务姿态美对未来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通过形体训练课教学能够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塑造健美的形体,更重要的是获得适应未来职业的职业劳动身体素质,这样毕业后处在工作岗位上可以很快地适应职业劳动要求,并为以后干出好的成绩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2.2有助于学生正确审美观的树立和艺术素养的提高。形体训练作为一种运动项目,它不仅能够使人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还能够提供非常高的审美价值。形体训练课优美的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培养并提高自身身体姿态美的表现力和优雅的气质,另外,形体训练课有着非常讲究的教学内容,通过舞蹈和体操进行身体形态的训练,通过练习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与表现力,有利于学生正确审美观的树立和优雅气质的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优雅的气质是学生未来进入旅游管理行业中必需的职业审美素质。
2.3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旅游管理这个行业的从业者,需要善于与人进行交际,有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更要善解人意。如果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进行交流,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就有可能难于和服务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也就很难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了。形体训练课通过让学生感受其力度感、美感和韵律感,配上优美的音乐,能够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良好的教学氛围也能够增强学生进行沟通和交往的欲望,从而达到开阔学生心胸,激发其自信心和进取心的效果,使其形成乐观开朗活泼的良好心态,为其奖励啊走上服务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职业身心素养基础。
2.4能够帮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增强其社会竞争力。从目前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来看,旅游业发展相当迅猛,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激增,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而各大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却存在实习难、就业难的情况,表现出一种供过于求的假象。仔细推敲其中原因,不难发现这是因为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旅游业实际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况且还存在学生普遍存在职业意识不够强烈,忠诚度较低等现状。但是,如果学校能够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充分考虑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重视学生外在形象与内在素养的培养,开设像形体训练这样的既能塑造学生良好外在形象,又能提高其内在素养的课程,这样必然会使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得以有效的提升。
3、结语
美业人的职业素养范文3
1.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文学素养低
当代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偏低,独生子女占多数,家庭条件优越。大部分学生学习自主性差,缺乏学习兴趣,在初中阶段成绩较低,主要想通过在中专阶段学习职业技能来参加就业,而在文化课方面要求较低。这些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是比较低的,表现在日常行为中公共场合吸烟、谈恋爱、穿着另类等等。特别是他们多数是未能升入理想高中的落榜者,有的人甚至初中学业都没有完成,因此学校内的课本知识都没有能力把握,更不用说通过自主阅读,提高文学素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倾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与同龄的高中生存在着明显差距。有的甚至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有的无法表述自己的求职简历;有的言语污秽、行为粗暴;有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这些都与他们的文学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
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目的是让那些被淘汰下来的学生增长一技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然而,中职教育往往只重技能,而忽视素质教育,将语文课视为基础工具课,在教学安排上也是以应用文为主,忽视人文教育。因此,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教师们并不是不懂得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意义,但是迫于当前应试教育模式的压力,他们也不得不要求学生更多的将学习精力放在死记硬背上。
二、文学素养在中职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经济转型产业结构的迅速升级,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更加迫切。“十二五”规划纲要也特别提出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提高学生就业技能和本领。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就必须重新审视包括语文教学在内的中职教育,让语文教育为中职学生整体职业素质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品位提升发挥重要作用。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文学素养,文学素养的提升离不开语文教育。
1.文学素养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
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得以生存。职业道德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有责任心、具备专业技能、有创新意识、团结协作、遵守规范。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曾经说过:职业教育只有受教育者对自己所接受的职业教育有较好的理解,热爱和强烈的兴趣,才能够激发受教育者的事业心、创造力和积极性,只有受教育者具有健全发展的道德情操,才能够促进人们之间关系的协调。并且黄炎培先生将职业道德教育概括为“敬业乐群”。敬业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强烈的兴趣,喜爱自己的工作;乐群是在工作中表现出高尚优美、快乐向上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团队协作精神。纵观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依然较高,因为更多的企业希望找到具备一定技术,能直接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危机,因为这些懂技术的大中专毕业生在起初就业时确实存在优势,而从长远发展来看,学历层次较低的他们,职业道德水平也不高,职业生涯受到限制。所以职业道德是一个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中职语文课程不仅是教会学生背诵课文,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开展人生观教育和塑造完善人格。一个人的文学素养能够帮助他养成浓厚的职业兴趣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互助协作精神,养成理性思考的品质,使他纯洁高尚、不畏困难。文学作品具有社会性,都是作家通过观察社会百态,阅历无数才发自内心写出富有深刻内涵的诗句和篇章的,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出一个人博大的胸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一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中职学生在这样的文学环境熏陶之下,也会自觉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2.文学素养可以开拓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
构建创新型国家要求我们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创新教育视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一个人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智能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要素,而形象思维是创新智能系统中最核心的要素。中职语文教育对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和大脑的完善、思维质量的提升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化文学素养教育可以大大推进中职学生形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便于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诗词《沁园春·雪》时,“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所表达的是一种热爱祖国大好山河,激昂亢进之情;而在阅读杜甫的《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镞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之时,又能感受到句句是鹰,句句是画的美妙。整首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表现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通过阅读使学生们感悟不同诗词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所反映的文化差异,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不断探索生活的乐趣,养成不假思索,求实创新的思维模式。
3.文学素养可以完善中职学生的审美认知
人本主义教育学说不仅强调人性的培养和理性的养成,而且趋向于培养完美的人,即集真、善、美于一体的人。该理论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强调劳动创造了人,人是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社会化的高级动物,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的发展是由低到高的发展,从一个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再到个体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接受人文教育。中职语文教育是学生整个人生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通过回归文学的本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感悟精神、陶冶情操,从而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以美的思维来观察身边万事万物,以美的心灵与他人和谐相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文学素养教育可以培养和塑造他们的人格,提高职业气质,树立自身形象。苏轼曾经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一个人饱含知识,自然散发出一种自信与智慧的气质,在言谈举止中,无时无刻不透露出对美的领悟。语文教育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所拥有的文化特质,对学生的感知、情感等审美素质得以提升,从而培养完美健全的人格。同时,也可以推动一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信念的形成和转化。由此可见,语文不仅是一种基础性教学科目,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构成。学生通过语文这个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吸收先进的思想,感悟真实道德情感。因此,语文承担着传播文化知识、构建价值体系的重要使命。
三、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一是依赖语文教师能够妥善把握文学作品的主旨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努力让学生们认识到通过学习语文提升自身人文素质,从而养成职业道德、形成创新思维、完善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借助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增强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演讲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也可以在课上播放优秀讲演大师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们自己感知,分小组选取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展示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二是与所学专业技术相联系,注重教学的实用性。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还是面向社会投入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学好专业技术是关键,但是语文作为重要的素质教育基础学科,是将来在工作岗位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中职语文课要针对学生实际,调整教学重点,明确培养目标,把重心放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来,依据就业形势,使学生学以致用。
美业人的职业素养范文4
军队卫生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预防和救治伤病,改善环境卫生和生活卫生条件,增强军队人员自我保健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如何提高为官兵服务的质量,主观上取决于军队医务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客观上要搞好环境卫生和生活卫生条件,可见,提高军队医务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对提高对官兵的服务质量,树立军队卫生行业的整体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医学创新人才卓越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技术水平,为军队医务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1 加强军队医务工作者的思想道德修养
加强军队医务工作者思想理论修养。医学是在多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应用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庞大的科学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它与整个社会及自然科学密切相关。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领域,一个浩瀚的知识技术体系,医学人才特别是医学创新人才没有必要的哲学理论修养是不可能驾驭的,因此哲学理论修养是医学创新人才必备的思想理论基础。军队医务工作者也应该加强哲学理论修养,自觉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利用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人体和疾病,实事求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客观地认识人的生命运动规律。了解生命活动包含着辩证法,违背唯物辩证法,就会在医学实践中碰壁。将辩证思维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思维方式。
加强军队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医学与人的生死相系,自古以来就是“医无德者,不堪为医”。医学职业道德对于从医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军队医务工作者更要讲究医学职业道德。坚持人道主义,不但要对病弱者同情、怜悯和相助,更要具有对人的生命的珍重,对患者的关爱和对医疗技术及医疗作风的极端审慎的美德。在现代医学阶段医学人道主义把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维护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当做自己的核心内容,强调对社会公众利益和人类整体利益的维护,从而使医学人道主义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广阔的范围内得以体现。医学在本质上是维护生命的科学,没有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医学技术就可能沦为残害人类的屠刀。部队医务工作者要把维护部队广大官兵的健康当做自己的使命,对官兵的健康附有强烈的责任感,尽力贡献自己的学识。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感,面对经受疾病折磨、求救心切的病人,充满同情和解除他们病痛的愿望,这是最起码的热爱生命、热爱病人的职业情感,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之一。这是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忘我地投身于医学事业的基础情感。培养崇高的事业感,救死扶伤的坚定信念和对疾病的探索和真理不懈追求的意志。学习医学创新人才的高度责任感,学习他们对医学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的生命的责任感。学习他们从高标准地要求自己,竭力为推动医学的进步,为实现医学维护人类生命的宗旨而奋斗。学习他们对技术精益求精,把发展医学、创新技术当做完成医学使命的重要手段,不计个人荣辱、得失,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探索医学前进的道路的精神。学习他们不以任何个人私立的满足为前提,完全是处于热爱生命的职业性道德情感。部队医务工作者要有仁爱之心。要勤奋刻苦,坚忍不拔。因为成就任何一项事业都不能一蹴而就。甚至要花费巨大的心血和毕生的精力。还要正直,严谨,热情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永不自满。不断进取、用于献身的精神。
加强军队医务工作者的科学道德修养。医学是科学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必须始终遵循维护人的生命利益这个至高无尚的道德原则,确保医学科研的成果有利于人的生命和人类的未来,确保医学发展的正确方向。部队医务工作者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有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坚持医学目的,对人的生命负责和有利于人的生命。
2 加强军队医务工作者科学文化素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吸取人类先进科学文化,跟上时代脉搏是每一位部队医务工作者面临的课题。医药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加快,怎样才能使自己专业知识及时更新,掌握最先进的人类文化呢?一是打好基础,首先,需要学好自然科学知识。其次,要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再次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二是继承前人的成果,力求向名师请教。“名师”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有几十年磨练出来的敏锐洞察力、预测力,他们的指点、忠告,使他们一辈子学问的结晶,这是学习的一条结晶。三是追踪当代科学技术先进水平。要认真学习阅读最新出版的有关书籍,经常阅读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和其他多种声像资料等,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最新的医药科学进展。继承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整体、辩证思维方式对现代医学和医疗实践具有重大影响。学好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3 加强军队医务工作者的美学素养
加强军队医务工作者的美学素养,培养和提高他们对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审美意识是社会意识中一种特殊的形态,是人对现实生活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对象的能动反映。它包括审美观念(审美价值标准和审美价值取向)、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等。科学的健康标准则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学习医学创新人才的审美对象,在保障人类健康长寿的过程中,存在着患者和社会保健人群的审美需求、医防保健人员的美学素养、医学技艺美、医学环境美、医学服务美、医防保健措施美、人体美,以及由此形成的医防人员与病人、社会人群之间的有关审美意识、审美选择、审美处理、审美评价、审美教育等一系列审美关系。运用审美意识,创造人们良好的健美素质。提高人的审美感受能力的宣传教育手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患者和社会保健人群的审美力得到增强。以熟练的医疗技术个的艺术修养,创造完整的人体美。良好的美学修养不仅有利于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医学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医务人员自身美学修养和品德美,是他们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医学技术的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始终把病人的切身利益和健康摆在第一位置,要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这种职业道德美也是搞好医患关系的必要条件。
美业人的职业素养范文5
[关键词]企业;女秘书;美学修养
[作者简介]韦晓军,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市场流通系副教授,广西 南宁 530007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9―0151―03
古人云:“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修”即“锻炼”,“养”即“提高”,可见,修养就是经受锻炼,得以提高之意。修养涵盖思想修养、品德修养、政治修养、理论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等。而美学修养是指以修养为基础,以审美活动为中心,是欣赏、追求、创造和享受美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后天长期的涵养和训练努力达到的一种能力或思想品质。
一、当代企业女秘书美学修养提升的必要性
当今企业的秘书工作岗位,80%都由年轻女性担任,这与秘书工作岗位需求特点不无关系。随着秘书从业人员女性比例的加大,当代企业中的女秘书越发凸显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她们承担着撰拟文稿、办理事务、参谋决策、沟通信息、接待来访、联络协调等工作和职责。因此,女秘书所特有的细心、辅助的特质让女性更适宜秘书工作,更容易受到企业青睐。面对企业需求,她们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还需要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具体原因如下:
(一)窗口形象需求。所谓形象,就是一个人的外在印象,秘书在提供着辅工作的同时,还从事事务性、管理性、沟通等综合性的服务。作为窗口形象的秘书岗位,接待来访等工作都由秘书出面处理,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了企业的形象,秘书就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因此,当代企业的女秘书要注重自身形象美的塑造,作为职业女性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美学修养,为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奠定基础。
(二)企业发展需求。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企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也更新更高。美学既是企业文化的高层追求,也是企业文化纵深发展的逻辑延伸,这就要求秘书也应当具有相应的美学修养,才能作为审美主体,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素质,全面优化相应的工作环境。
(三)消除偏见需求。基于“女秘书就是小蜜、花瓶”这种社会的偏见及世俗眼光,一些企业只凭借女性的外貌姿色,无视女性素质的提升和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无实际内涵和业务能力的女秘书也并不少见。因此,企业女秘书只有内外兼修,提升美学修养,才能凭借自身的努力以消除偏见。
(四)就业生存需求。据2003年北京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需求与减员情况调查统计表明,全市各单位需招用的人员中,女性仅占需求总量的27.30%,用人单位存在着明显的性别选择倾向。西南政法大学的调查结果也显示,70%的女大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性别歧视。调查中,认为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存在性别歧视的,占四成以上。由此可见,男性和女性就业比例差别较大,相比较而言,女性较男性面临更大的就业及生存压力。因此,女性增强自身美学修养,提升全面素质更显必要和重要。
二、当代企业女秘书提升美学修养的具体要求
女秘书的美学修养应包含对秘书工作的热爱,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掌握,对所从事职业美学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对职业美的积极创造。在审美过程中,秘书应注重自身的职业形象美、沟通语言美、行为举止美和人格魅力美等若干方面的提升,充分体现优于男性的女性美。
(一)职业形象美。女秘书的职业形象是美学修养的客观反映和外在体现,是女秘书自身素质的一种综合体现。因此,女秘书要特别注重自己的职业形象,注重自身的主体形象与社会的文化底蕴、社会环境、职业特点的和谐。
1.妆容。当代女秘书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形象应端庄而职业。在妆容上可着淡妆,化妆既要讲究美观,又要讲究合乎自身的工作环境,体现出自然、大方的美丽;既体现出对别人的尊重,增加他人对自身的形象分值,又可以显示出特有的职业女性的魅力和自信的礼仪素质;既能使自己心情愉悦,还可以提高办事效率。
2.着装。整洁大方的衣着是构成女秘书美好的职业形象的外在表现。因此,女秘书的服装不仅要职业、大方、整洁,还要求整洁中渗透着典雅,朴素中融合着美观,大方中孕育着和谐,以求得与秘书职业特征、精神面貌、人格魅力融为一体的和谐美,树立起高层次的服装审美情趣。
3.微笑。卡耐基说过: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他的人,像是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女秘书应当注意自身的企业形象作用和职业沟通的特点,工作中应常常面带微笑。甜蜜的微笑和具有本人特色的仪态,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和礼貌,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还可表现诚意、表现友善,是与他人沟通的催化剂,会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4.眼神。微笑离不开眼睛的神采,秘书面带微笑的同时还应当双目平视对方,并运用真诚和亲切的眼神与他人接触,体现出平易近人的感觉,显示出职业和自然的美感。
(二)沟通语言美。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和企业业务开展的频繁,语言越来越体现其沟通、交流的桥梁和工具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当代企业的女秘书,工作中向上级汇报、接待客户、与各部门的同事交流等沟通工作时都需要运用语言。因此,人们对秘书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沟通语言运用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秘书应当具备语言美的能力。
1.用语文明。女秘书应注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这是体现沟通语言美的外在体现。秘书要熟练使用文明礼貌的十字用语,即“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以给他人注重礼仪的感受。
2.音调轻柔。在沟通交流时,女秘书应当注重说话的场合与氛围,语言不仅要清晰、准确、文雅,还应注重音调轻柔,渗透着对他人的关注与耐心,具有美学特征,体现出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
3.语气真诚。沟通语言美还需要善于表达真诚。如果不能很好地表达出真诚,则很难体现出语言的美学价值。作为女秘书面对来访的客户如能面带笑容,态度热情,但夸夸其谈会给人留下训练有素,却不知道如何表达真诚,不懂得语言美学价值的不良印象。因此,沟通语言美需要注重语气真诚,才能带来应有的美感。
(三)行为举止美。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优美的言语,大方的修饰,加上优雅端庄的体态,敏捷协调的动作,就能很好地体现女秘书的行为举止美感。当代女秘书的工作范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广泛。他们已经不再局限在办公室这一狭小的空间里,他们的形象就是公司和企业形象的代表。因此,女秘书应当时常注意自
身的各种姿态美。如站立时应当脊背挺直,胸部挺起,不要弯腰曲背,才能体现出规范、自然、挺拔、美丽的感觉;坐姿要求腰部挺起,上身要直,交谈时身子可适当前倾表现出对谈话内容的兴趣。优雅的坐姿传递着自信、友好、热情的信息,同时也能显示出高雅庄重的良好风范;行走时要抬头挺胸,步幅适当,双臂自然摆动,体现出自然、挺拔的美感。
女士1943年在美国演讲时,她美丽的容貌和富有中国特色的旗袍着装引来了众人关注和欣赏的目光。她步伐优雅,目光随和,面带微笑而愉快地与人交谈,并不因为交谈者的身份高低而显出不同的神情。行为举止的美学修养在女士身上显现得十分突出。可见,女秘书应体现出潇洒、优雅的行为举止美。有些女性尽管长相漂亮,衣着时髦,但是站无站相、坐无坐相,举止忸怩、表情呆板、谈吐粗俗,使人感到整体的不协调,很难给人以美的感觉。
(四)人格魅力美。高尚的人格魅力能给当代女秘书的工作锦上添花,女秘书的人格魅力主要通过女秘书的主体形象来体现,它体现在对秘书工作的热爱,对工作态度的认真,让她沟通交流的对象感受到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以形成美感。此外,女秘书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待人接物中表露出来的自信、亲和,对沟通对象的真诚,以及爱好广泛、反应机智等性格魅力上,这都是当代女秘书不可缺少的美学修养。具有这种人格魅力的女秘书,定能使他人产生强烈的沟通欲望和美感。
人格魅力美也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女性美不仅需要具备外表美,还要具有内在的心灵美。内在美的衡量,取决于女性的精神状态、个人气质、品德情操和生活习惯,它是在长期的陶冶中形成的。对于女性而言,内在美表现在工作上宽容默契、通情达理、吃苦耐劳、细心耐心;生活上谦和恭敬、柔情似水;社交上善良、有同情心、体贴他人、帮助弱者。心胸狭窄、遇事斤斤计较、妒忌他人、损人利己是内在美的大敌,同时也直接影响外表美的形象。
三、当代企业女秘书提升美学修养的必要途径
(一)找准位置,明确形象。作为当代企业的女秘书,应当了解自身的工作岗位职责,明确自身在公司和企业所处的位置,明确自身的形象定位,踏实、勤恳地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才能不受社会偏见制约,树立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企业形象。
(二)提高素养.增强知识。现代人提出的“知识美容论”就是掌握丰富的知识,深化自身的内涵,读书能改变容貌,其实就是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的形象化的表现。“知书达理”的女人,才有善解人意的修养和回味无穷的魅力。即便容颜逝去,举手投足之间依然会流露出优雅高贵的气质。“慧外秀中”的女人,才善于理性的思考,能够充满自信的把握自己的人生。因此,女秘书应当从“大”处着眼,从知识上充实自己,从素质上提高自己。
(三)熟悉需求,塑造性格。知识与智慧是企业对秘书的职业需求,而细心和耐心更是企业女秘书的职业性格需求。当代女性应当有锻炼自己性格的自觉性。造物者用了最和谐的美学原则来创造人类,它赋予了男性阳刚之美,又赋予女性阴柔之美。女性的温柔应表现在善解人意,宽容忍让,谦和恭敬,温文尔雅,工作中也应当形成健全丰满的性格,柔中有刚,韧中有勇,谦虚而不自卑,自信而不鲁莽,细腻而不拖沓,热烈而不狂放,更好地与秘书职业特点相吻合。
美业人的职业素养范文6
关键词:职业高中;音乐欣赏;情感培养
音乐欣赏教学是职业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对于提升学生“德”和“美”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职业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着不重视学生情感培养的问题,对职业高中的学生而言,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的培养至关重要,这有利于提升个人审美能力和素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因此,职业高中音乐教师应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行多学科的交叉教学,同时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对职高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一、音乐的情感性
音乐是一门具有丰富情感的艺术,它是情感真实、自然流露。对于创作者和演唱者而言,音乐是他们内心深处复杂情感最好的宣泄渠道,音乐欣赏是欣赏者与创作者、演唱者内心的交流与共鸣,音乐来源于生活,欣赏者必定与创作者有共同的情感体验,当欣赏者的日常体验撞击到契合心灵的音乐时,欣赏者便与音乐所传达的内容同呼吸、共命运,思想和精神得到寄托和升华,实现自我教育和提升自身素质。目前,职业高中普遍存在着音乐教学的不重视,或者应付敷衍,虽然文化科基础差,但是不能忽视学生“德”和“美”的教育,而音乐欣赏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提高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对于自我教育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情感培养在职业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意义
(一)情感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人素养
职高学生要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就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教学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保持正确的审美心理,充实完善审美体验,陶冶和升华审美情感。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聆听到欣赏,从欣赏到理解,从理解到情感的升华,始终将激发学生内心真实情感作为目标,在每次的音乐欣赏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逐渐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学生在日积月累的音乐欣赏中逐渐丰富内心情感,审美能力逐渐提升,个人素养和文化修养不断提高,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学生人格。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融入个人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音乐的内涵,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使音乐欣赏真正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
(二)情感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以其多变、多形式和引起人的美感的特点,更能够打动人心,更能够表达感情,更能够进入人的情感世界。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超强的感染力和巨大的魅力,它始终向人类传递正能量和正价值,通过音乐教学教会学生欣赏和感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音乐中汲取正能量,久而久之,不但学生逐渐热爱音乐,更能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为日后的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助力和指引方向。例如,《阳光总在风雨后》指导学生在身处困境时也不畏艰难,不能放弃;《在路上》指导学生永不满足,不懈追求人生目标。
三、职业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培养情感的途径
(一)多教学手段交叉培养学生情感
人类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心理反应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因此,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也必须循序渐进,由表及里步步培养,首先用心聆听音乐,然后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联想和想象,通过老师的讲解,与创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最后形成关于音乐独到的情感体验和见解。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将教学手段融合起来,让学生建立起浓厚的兴趣。首先,创新课程导入形式,例如给旅游专业的学生上音乐欣赏课时可以从他们专业特色和未来的职业导入,教师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予以专业和综合的评析。其次,巧妙利用PPT、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形成形象的感知,加深对音乐的了解。
(二)多学科交叉培养学生情感
职业高中的学生对音乐欣赏课不感兴趣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在于学生对教材上的名曲的内容和创作背景不了解,学生很难从没有歌词的纯音乐中听出高山的巍峨和小溪的细流,搞不懂急促的音符代表了喜悦还是忧愤。因此,音乐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音乐所包含的内容、主旨、创作背景、情感内涵等进行综合掌握,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使知识更贴近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更利于学生更快的接受和理解高深难懂的音乐,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的多学科化和综合化,多学科交叉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感知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情感
在职业高中音乐欣赏的教材中,欣赏的音乐多半是古今中外的名曲、民歌、地方戏曲,例如贝多芬、德彪西等的钢琴曲,古琴曲《高山》、《流水》,京剧、豫剧、黄梅戏等。这些音乐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学生的兴趣不高,而情感的表达不仅在表现在古典高雅的音乐中,还体现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通俗音乐中,别林斯基曾说,“不管哪一种音乐都反映一种情感,只要有情感,机械表达的可怕的单调的印象就没有了!”因此,在职高音乐欣赏课上,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选择内容健康、主题积极向上的通俗歌曲,在剩余的时间学习和欣赏,投学生之所好,同时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发表对通俗音乐的看法,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尽情抒发音乐情感,又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和沟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