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企业发展 内部控制 财务会计

一、企业内部控制常见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水平。而内部控制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监督,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罪魁祸首,笔者根据实践的工作经验,对问题总结如下:

(一)内部控制环境的问题

首先是企业缺乏诚信道德价值观念,使得编制会计信息的时候,做出违反诚信道德的行为。其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没有良好的董事制度作为支撑,影响经营决策的效果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也难以有效监督企业的管理层。再次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不科学,没有足够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不精通会计准则,难以胜任内部控制工作的提出要求。

(二)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问题

企业的内部控制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只有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才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但由于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对于市场需求的分析过于乐观,而忽略了风险因素,给企业的运营发展埋下了祸根。另外,风险评估方法滞后,很多企业没有系统性的风险评估系统,对于风险的识别存在太多的随意性。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力度不足,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不能够有效开展,势必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内部控制监督的问题

内部控制监督是减少财务信息编制随意性的有效措施。内部控制缺乏监督,管理者就有可能滥用会计政策进行估计,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缺乏力度,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譬如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也就是董事长行使总经理的职权,没有人对其有效的监督管理,对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相关对策

(一)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关系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同时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因此需要建设内部控制环境:

1.企业诚信道德价值观的强化

内部控制需要以诚信道德价值观作为其灵魂,以减少会计舞弊行为的出现。企业加强诚信道德价值观的建设,首先需要以企业高管作为切入口,以管理者对诚信道德建设的支持态度,以身作则地宣传诚信道德价值观;其次是建立企业的道德行为规范,并通过宣传,将道德规范的内容下达给每一个员工,要求所有人共同遵守;再次是建立会计行为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共同遵守诚信道德规范,同时对于违反规范者,给予一定的处罚。

2.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需要更多的治理层参与到财务报表编制工作中,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首先是独立董事选聘制度的建立,通过累计投票的方式,选取独立的董事,同时聘请专业的机构评价独立董事的声誉,以规范独立董事的行为。其次是减少企业内部人控制的行为,明确相关的职责和权限,同时监督经营者权利行使的行为。再次是对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的关联性进行强化,提高内部控制和治理结构的衔接能力,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行提供健全的治理环境。

3.人力资源政策的科学规划

人力资源是内部控制质量提高的基本条件之一,没有足够的内部控制人员,内部控制人员没有丰富的知识,将无法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人力资源政策的科学规划,一方面结合企业运营发展的要求,制定与发展战略匹配的人力资源计划,做好员工招聘、筛选、培训等工作,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考核,以及激励的手段,有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工作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工作,主要是针对时刻变化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带来的风险,这些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

1.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立

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内部控制工作风险的评估。风险管理部门在企业发展的高度上,识别、评估和控制企业各个部门、各种业务、各类产品的风险。设立风险管理部门,主要是为了提高风险评估工作的独立性,减少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的干涉。

2.风险识别评估技术的引进

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离不开先进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技术。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风险评估的模型,将各种可能存在和出现的风险罗列出来,然后针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另一方面,企业应该采用统计的方法,量化所识别的风险,尤其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更要注重对新上市产品的风险评估,引进适合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风险识别、评估方法,提高企业风险识别的覆盖范围。

3.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针对客户的资信问题和交易程序等事项进行审批,委员会要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岗位,委派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负责,严格控制授信的额度,以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

(三)内部控制的监督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需要持续性地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水平,而内部控制工作的持续性开展,离不开内部控制有效的监督。通过内部控制监督,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调节能力,促使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以获得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1.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需要重视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企业需要设置审计委员会,保证审计委员会正常履行职责,这样才能够提高内部控制监督的有效性。在设置审计委员会的时候,要确保委员会的规模和企业的规模、业务的复杂程度相匹配,并配置足够的管理人员。

2.对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监督方面的工作职责进行细化,以制度的方式,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并纠正逾越内部控制工作的行为。审计委员会有权利质疑企业高层的权威,并评估舞弊的可能性。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我们可以在审计委员会之下再设置下级机构,专门负责提供信息给委员会,这样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传递,审计委员会就可以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情况。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要求他们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经济知识和财务知识,这样才能提高洞察内部控制风险的能力,并督促及时解决内部控制的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与否,关系到财务会计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而内部控制存在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监督三方面的问题,对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监督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强化企业诚信道德价值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科学规划人力资源计划,另一方面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的开展,这样才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健.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09(06):150-151.

[2]孟雪严.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10):63.

[3]任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纺织经济,2010(03):42-43.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2

文章介绍了网上购物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概念,分析了第三方支付业务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第三方支付提出了对策建议: 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监管; 加强对沉淀资金的管理,维护客户利益; 加强安全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反洗钱监管。

【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问题;对策

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行业细分领域不断深入、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市场规模增长急剧加快。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快速发展在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支付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管理层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规范。

一、何谓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一种虚拟支付层的支付模式。是指一些和各大银行签约、并具有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它通过与银行之间的商业合作,借助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中立的、公正的面向其他用户的个性化的支付结算与增值服务。在非面对面交易的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平台及安全保障。

第三方支付在国内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依托大型B2C、C2C网站的非独立性的寄生形式的支付工具,如支付宝;二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它整合了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多种支付手段,发展迅速。通过第三方支付的交易流程是: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站(如淘宝、当当等)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提供的账户(如支付宝)进行付款;第三方在收到客户即买方的货款后,通知卖方(淘宝网等的商户)货款已到账,要求其发货;买方收到卖方的货物,验证后通知第三方付款给卖方,交易完成。

二、国内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的现状

1999年, 国内出现了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首信易支付平台。从此,第三方支付一发而不可收。目前,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在线、快钱、汇付天下、易宝、环讯等具有一定行业代表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正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其中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在线、快钱四家第三方支付企业2011年市场份额占到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市场份额的85.3%,仅支付宝一家就占有市场份额的49%。

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其监管的主要对象是非金融机构的网上支付业务,这是我国规范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的重要标准,标志着第三方支付行业进入监管时代。

据艾瑞咨询2011年互联网数据显示:中国支付行业网上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22,038亿元,增速达到118.1%; 中国移动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481亿元,用户规模达到1.9亿;共有101家企业获得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支付行业迎来全新运营主体。

三、第三方支付业务存在的问题

作为中介机构,第三方支付通过与多个银行合作的方式提供了银行卡的网关接口,促成了商家与银行的合作,方便了网上交易的进行,大大提高了银行结算的效率。同时,通过对交易双方的详细记录和评价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电子商务的安全。第三方支付在给社会创造快速、便捷、灵活的支付结算服务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网络安全问题

第三方支付服务是基于开放的互联网为基础的,因此在系统运行方面面临着网络硬件安全、网络运行安全、数据传递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目前,第三方支付组织在应对、处置危机方面的能力显得不足,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也有待改进。

2、资金安全问题

大量存放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沉淀资金,如缺乏有效的管理,就可能存在资金风险,甚至引发支付风险和道德风险。媒体报道的关于某些第三方支付公司“携款而逃”的事件已敲响了警钟。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开设的是虚拟账户,没有实物,也不像网上银行那样有“电子口令卡”、“U盾”等安全介质做保障。因此,当业务系统存在安全隐患时,不法分子可能通过黑客等手段盗取到客户账号、密码等信息,进而盗取资金,不仅会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诱发信用危机。

3、利息分配问题

第三方支付机构因从事资金吸储形成大量的沉淀资金。据国内第三方支付的龙头企业支付宝测算,每月寄存在第三方平台上的资金多达210亿元左右,支付宝就占其中的一半。由于结算周期的不同,使得第三方支付公司有可能取得一笔定期或活期存款的利息。而从本质上来看,沉淀资金的所有权属于客户,第三方支付机构只有保管权。这就使利息如何分配成为问题。目前,沉淀资金所产生的利息的归属还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导致这些利息大多被第三方支付机构无偿占有,拥有资金所有权的客户未得到暂存资金产生的收益。

4、信息安全问题

第三方支付组织掌握着大量的客户资料,包括姓名、银行账户、电话号码等重要信息,一旦业务系统出现问题,客户信息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窃取,如果这些信息被利用,造成的金融损失、社会影响无法估量。此外,在整个社会诚信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环境下,第三方支付组织可能存在泄露客户信息的道德风险等问题。

5、反洗钱等问题

由于网络交易的匿名性、隐蔽性,使得交易过程难以追溯,第三方很难确认交易的真实背景,因而导致利用支付平台的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出现,其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对资金的真实来源和去向难以辨别,使得不法分子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洗钱、诈骗、贿赂、赌博、非法转移资金、偷漏税款等活动有了可乘之机。

四、对策建议

1、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监管

第三方支付涉及网络、金融、商务、安全等多个领域,这就决定了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应该是多个部门不同角度的协作监管。第三方支付企业主要提供的是支付清算功能,而《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之一就是“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应建立以人民银行为主,银监会、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公安部等多部门共同监管的体系,人民银行应加强与有关各方的沟通与交流,建立磋商协调机制,加强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督管理。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支付清算协会的约束作用,通过行业自律组织推动第三方支付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加强对沉淀资金的管理,维护客户利益

2010年9月1日起实施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支付机构接受的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禁止支付机构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备付金;支付机构应当在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存放备付金等。但其中并没有涉及利息的所有权问题。在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盈利模式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可适当允许其占有规定额度的备付金的利息,而对于超出规定额度的备付金,应要求其支付利息。这样做不但可以减少客户资金的利息成本,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第三方支付平台挪用客户资金风险的发生。

3、加强安全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虽然《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安全技术方面也做了相关规定,要求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具有安全技术检测认证证明,但无论作为哪一方,都应继续高度重视和关注安全问题。第三方支付机构要积极开发和引进先进的技术防范网上支付的风险隐患;客户也应树立防范风险意识,妥善保管自己的账户和密码,增加密码设置的复杂程度,防止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而造成资金损失。同时,第三方支付机构要加强对客户信息的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防范因道德风险而导致客户信息泄露引发的风险。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问题 原因 对策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更加重视。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思路更加清晰,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培养模式更加灵活,职业特点更加突出,培养的人才也更得到社会的认可。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办理得非常好,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招生难、专业设置杂乱无章、缺乏特色等,我院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本文从我工作的单位咸宁职院出发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招生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千万学子,也关系到各个高职院校的发展。近几年,伴随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

1.我院招生存在地域问题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普通专科独立招生资格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属公办性质,200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原咸宁教育学院为主体组建成宁职业技术学院,由4所学校合并而成。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在加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培养了近10万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23800余名。学院地处湖北省咸宁市政府所在地――温泉,距省城武汉68公里,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其境。交通十分便捷。学生在选择学校时特别注重地理状况,但咸宁毕竟是一个中小城市,学生大多数还是喜欢选择武汉这样的城市,因此学生在选择我院时地理位置受到很大影响。

2.专业设置杂乱无章、缺乏特色,专业存在“同质化”现象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强调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专业建设,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存在一定问题。很多院校为了抢夺生源,纷纷开设所谓的时髦专业,存在争功近利的现象,比如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计算机等专业,而且学校的师资力量又不够,实训条件不成熟。这种“同质化”现象使各高职院校特色不明显,这样的专业设置就必然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学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存在差距。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有十个院系,设置专业36个,其中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数控技术、应用电子专业人数比较多,高职院校强调“实用为主、”“服务地方经济”,我院还设置了英语教育、初等教育、生物教育、音乐教育等教育类专业,根据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当中教育类专业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因此到2014年将取消这些专业。我院专业设置缺乏特色,缺乏较强的实践性。

二、应对策略

1.招生工作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我院领导十分重视招生工作,一般由主要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并且设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招生、教务、学生、宣传、纪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实行招生工作集体研究、统一决定原则。这样的组织机构既保证了招生工作充分运用集体智慧,减少个人偏差。同时也确保了招生工作过程中各项决策的顺利执行,我院特制定了以下招生措施:

(1)招生宣传。院领导亲自参加各地的招生宣传咨询会,亲身感受考生及家长的升学要求,为招生工作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招生考试报》及省市有关报纸上广泛地介绍学院,让社会、考生进一步了解咸宁职院。扩大学院的知名度。还动员部分老师到高中直接与考生交流接触,组织部分学生干部回母校作招生宣传,大大增加了学院招生宣传工作的可信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行新生预报到。针对专科生报到率普遍偏低的状况,录取工作一开始就提前逐一打电话给学生,如果有报到意愿的才发录取通知书,对预报过程中未报到的学生,招办再次逐一电话联系,尽量将学院各项招生政策解释清楚。

(3)组织老师走出去。上门走访未报到的新生,了解新生未报到原因。根据未报到新生地区分配情况,学院选拔一批有招生工作经验,熟悉学校奖、勤、补、贷等相关政策的老师,由他们带队组成多个小组,奔赴湖北武汉、黄冈、黄石、孝感、随州、神农架等多个地区上门走访,了解学生不报到原因。

2.专业建设要与市场需求接结合。注意稳定性、灵活性、前瞻性

在专业设置出发点上,我认为应追求“以明天技术,培养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具体有两种:我院不同院系当中存在专业类似的情况,一是将不同学科专业复合起来,如商务英语、涉外与饭店管理、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等;二是“先合后分”。即将一些技术成分较复杂的相近专业先复合来,如机电与电子,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和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分设若干专业方向,待时机成熟时,再将某些专方向设置为独立的专业。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4

摘要:本文研究探讨国有企业职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现方式,首先从当前国有企业职工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出发,集中体现在国有企业培训设施建设薄弱并且逐渐削弱、企业培训管理不善、培训效益较差以及国有企业职工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部分经费甚至被挪用几个方面,就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职工培训的具体实现方式从积极培育市场体系,促进市场发育,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培训的激励和考核制度以及运用法律手段和制度手段,防止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损失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职工培训 问题对策 实现方式

一、当前国有企业职工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

国有企业培训设施建设薄弱并且逐渐削弱主要体现在部分国有企业专业性教育机构的管理力量被严重削弱,其中职工教育部门受到了最大的冲击。另外,国有企业教育场地也被大量的挤占,甚至少部分国有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创收利益而将许多职工教育校舍改成宾馆、公司等等,从而造成国有企业职工培训工作难以开展。

企业培训管理不善,培训效益较差集中体现在国有企业职工培训内容单一,专业技能培训过度重视,忽略了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另外,也有许多国有企业将职工培训当成一种福利待遇,培训只是过过场,走走形式,并不涉及到职工后期的考核情况。

国有企业职工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部分经费甚至被挪用也是当前国有企业职工培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通过实践调查发现,有的国有企业在职工培训资金投入上面被严重压缩,并且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同时,国有企业职工培训专项经费被挪用的情况也是频繁发生。

二、加强国有企业职工培训的具体实现方式

1.积极培育市场体系,促进市场发育,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市场体系,促进市场发育,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办法,一是要培训市场主体,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二是要建立市场体系,重点培训生产要素市场,促进社会劳动、资本、技术等等的国内市场统一;最后,需要进一步改革价格机制,不断完善有市场形成人才价格的机制。总而言之,针对于我国市场化进程缓慢的情况,必须要排除各种障碍,建立一个足以促进市场发育的经济环境,强化人力资源在国有企业中的配置效率。

2.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培训的激励和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培训的激励和考核制度是保障国有企业职工培训的必要措施,也是检验国有企业职工培训效果的有效手段。一方面需要将国有企业职工培训考核与职工的人事工作密切的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制定国有企业职工培训的规章制度,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国有企业职工培训观念,从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3.运用法律手段和制度手段,防止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损失。运用法律手段和制度手段,防止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损失可以通过推行以岗位聘任制为核心的契约化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以实现。对于没有履行契约相关规定的人才流动的情况通过法律的形式要求其做出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的保障,从而最大程度上维护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职工培训各项管理防范制度,尽可能的防止由于人才流失给国有企业带来的不必要损失,提升国有企业职工的工作效率。

三、结语

随着人力资本在国有企业中地位程度的不断提升,国有企业职工培训提升的程度并不是那么的明显,从而造成职工培训效率降低的局面发生。为此,本文研究探讨国有企业职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现方式,首先从当前国有企业职工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出发,集中体现在国有企业培训设施建设薄弱并且逐渐削弱、企业培训管理不善,培训效益较差以及国有企业职工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部分经费甚至被挪用几个方面,然后就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职工培训的具体实现方式从积极培育市场体系,促进市场发育,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培训的激励和考核制度以及运用法律手段和制度手段,防止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损失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旨在为今后提升国有企业职工培训效率,强化经济效率奠定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兰,汤晖,万顺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职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26):323-324

[2]南京晶.探索新时期企业职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外资,2012(19):217

[3]苏永艳.国有企业如何通过职工培训提升职工素养[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2):87

[ 4 ] 张雷. 国有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J ] . 东方企业文化,2015(5):117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5

关键词:产业结构;金融体系;金融发展

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一个产业在成长中,对外融资依赖程度越大,金融发展对其促进作用越大,所以,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工作会议决定“加强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金融市场影响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主要通过商业银行为中介的信贷市场和以交易所为中介的证券市场来实现;其二,通过政府金融政策,其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一起对产业结构调整起作用。而目前廊坊市产业结构定位于“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生态型产业结构,需要金融发展支持的重要配合。

一、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支持的机制分析

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需要劳动力、资金、土地、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供给支持,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到来,资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导致金融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金融成为经济的中心,金融掌握了很多基础资源、原料、产品的定价权,这也导致了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的作用越来越大。金融发展使各种金融资源在各个产业之间合理配置,达到较优的效率,其对产业结构发挥着促进、引导、激励、调整作用,并且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金融化程度越高,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越显著。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支持的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各种商业类金融机构的影响,特别是信贷市场的商业银行和直接融资的证券机构。商业银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通过存款贷款行为实现资金在不同产业间进行分配。存款的需求是基于企业或个人的流动性充裕,对多余的资金寻找投资出路,贷款的需求是基于企业或个人的资金缺少问题,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蓄水池,可以实现资金的跨期交易,进而解决资本的充裕、短缺的时间不一致问题。消费信贷通过影响个人现在与未来跨时期消费的构成结构,来影响不同时期产品的需求,从而促使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信贷通过资金在不同生产主体间的分配,支持或抑制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资金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的流动,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达到产业结构的调整。

证券机构的影响通过一级市场的发行与二级市场的交易来实现资金在产业间分配。一级市场通过证券首次公开发行为企业筹集资金,越具有成长力、发展前景的企业吸引资金越多;二级市场通过股价的波动反映企业各方面的信息,使资金流向更具效率、更具投资收益率的企业,从而使资金支持相应企业或产业的发展,达到产业结构升级。

2.政策性金融机构与金融政策的影响。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对国家公益性产业,发展初期尚未盈利的优质前景产业进行扶持。中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及中国进出口银行。对于发展初期尚未盈利的优质前景的国家公益性产业,由于其高风险性及公益性,商业类金融机构不愿为其提供金融支持,因此,只能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来支持发展。

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包括资本市场准入政策、信贷倾斜政策、利率差别政策。资本市场准入政策通过证券市场的一级市场规定与审核首次公开发行条件,二级市场规定与审核再融资标准来扶持或抑制相关产业的发展;信贷倾斜政策通过指导干预商业银行的投资信贷、消费信贷、出口信贷来实现。投资信贷倾斜用来扶持高效率、好前景的产业,抑制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消费信贷倾斜用来引导居民消费,使其消费趋向于国家规划的环保产业、朝阳产业与高效产业,出口信贷倾斜用来鼓励相关产业出口创汇,使其健康发展;利率差别政策通过对不同群体、不同产业制定不同的利率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比如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打折政策。

二、廊坊市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1.金融资源总量不足。2010年,廊坊市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786.3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477.00亿元。用金融深化度衡量廊坊市金融资源总量的情况,可以完整刻画廊坊市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各种金融机构的整体情况,其数值等于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当年GDP之比。2010年末,廊坊市金融深化度为3.7789,而同期石家庄市为5.5826,远远大于廊坊市的金融深化度,可见,相对于经济总体水平而言,廊坊的金融资源总量远远低于石家庄市。此外,2010年,廊坊市金融业生产总值占其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为5.75%,而同期石家庄比重为13.14%,河北全省为10.17%,相对于第三产业服务业,廊坊金融资源总量也显得不足。

2.金融信贷供应不稳定。从2000年到2010年,虽然总体来看,廊坊市金融信贷增速高于其GDP增速,但是,其中有2000年、2001年、2004年、2007年及其2008年5年时间,金融信贷增速低于同期的GDP增速。根据经济理论,金融信贷增速比经济增速高出5%,此时经济发展迅速,且波动较小。可见,廊坊市金融信贷供应不稳定,波动较大。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6

[关键词] 中国纺织品;后配额时代;纺织业;出口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76

[中图分类号] F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145- 03

0 引 言

从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纺织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中国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的优势也愈加明显,在推动世界纺织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国内经济发展层面进行分析,纺织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部门,其在满足国内纺织生产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三农问题加以解决,在筹集社会建设资金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长时间以来我国纺织业的发展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纺织业出口也逐渐演变为社会焦点问题。但是从对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纺织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出现了各类问题,对纺织业的发展和纺织经济的兴盛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也限制了我国纺织业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1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各项问题

受到纺织品出口配额制度逐渐取消的影响,我国纺织品行业在纺织品出口方面对欧美国家的出口量迅速增多,仅在取消配额制度的2005年前两个月,我国对欧美国家的纺织品出口量就得到了颠覆性的突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量突破了50亿元的大关,同比前一年增长了77%左右。但是与纺织品出口飞速发展同时进行的是国内纺织行业竞争的加剧,在市场秩序规范力度不足的情况下,纺织品行业之间的无序竞争愈加频繁,各个企业希望通过价格竞争来增加出口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纺织品行业在国内的价值增量逐渐开始向着国外转移,并且这种价值增量的大量转移还造成欧美国家对我国重新设置了多种类型的贸易壁垒。因此对国内外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各项问题主要包含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

1.1 新配额体制逐渐产生

我国进入到世界贸易组织后,根据入世协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针对纺织品进出口问题仍可以采用纺织品条款和特别保护条款等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相关措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进行特定的限制。这些规定的存在促使欧美国家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价值增量急剧增加的现实,指出中国纺织品短期出口量大幅增加造成纺织品价格下跌,已经对本国纺织品行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提出相应的配额限制,甚至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问题开展适当的反倾销调查工作。这就为世界其他国家对我国纺织品的限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2 技术壁垒方面绿色壁垒产生限制性影响

我国纺织品出口工作的开展除了必须要应对世界贸易组织规定下各国采取的措施外,还需要应对技术壁垒。针对我国纺织品在短时间内出口数量急剧增多的社会现实,欧美等国还充分利用技术壁垒这一更加具有隐蔽性的措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进行适当的限制。一般来说,在纺织品行业中存在两个主要的技术壁垒:纺织品从生产、运输到最终销售的全过程都应该符合特定的环境指标;纺织品最终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后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产生威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两个技术壁垒的存在从表面上进行分析确实是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推进环保工作的需要和对消费者正当权益的维护,但是实质上,为了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美国家针对中国纺织品设定了过高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技术壁垒中的绿色壁垒成为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不利于我国纺织业的发展。

1.3 反倾销措施

在配额制度取消后,欧美国家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采取了一定的反倾销措施,看似是对本国权益的维护,但是实质上不公正的判定也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仅在配额制度取消后的一年时间内,欧美国家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反倾销按键就超过了10起。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欧美国家借助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非市场经济条款,提出反倾销诉讼,并且适当的选取第三国家来对中国纺织品的国内价格和生产成本加以衡量,在“确定”中国存在倾销行为后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并且反倾销案件的判定时间相对较长,在反倾销案件中所有遭受指控的中国产品都必然不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由此可见,欧美国家的反倾销措施也严重限制了中国纺织品出口。

1.4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虽然人民币升值从一定意义上进行分析能够对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摩擦问题进行适当的缓解。但是从我国纺织品出口问题上看,由于我国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范畴,因此其产品的价值增值能力相对较低,企业能够在单个产品中获得的利润也往往偏低,倘若在人民币增值后企业保持原有的国际市场价格进行出口,势必会对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进行进一步的压缩,而如果为了维护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而适当的提升产品出口价格,那么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优势必然会逐渐丧失,对纺织品出口也产生着严重的不良影响。

2 针对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问题的有效应对措施

国内很多专家、学者针对配额制度取消后我国纺织品出口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井喷”式的发展必然会导致贸易摩擦问题的出现,激发贸易矛盾问题,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不良影响。而从近几年我国纺织品出口现状可以看出,这一论述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验证。因此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要想改善中国纺织品发展现状,促使中国纺织品出口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就应该结合纺织品出口需求探索更为稳健的措施,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稳定推进提供相应的保障。

2.1 加强对征收从量税的重视

根据近几年我国纺织品出口现状以及商务部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问题制定的措施,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出口纺织品征收从量税工作的重视,借助从量税规范纺织品出口,避免中国纺织品出口量在短时间内激增,影响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具体而言,纺织品出口方面的从量税就是按照纺织品产品的出口数量征税,目的在于有效限制附加值相对较低的纺织品对外出口短时间内激增,保证纺织品出口数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为纺织品出口的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2.2 对预警机制加以完善

我国商务部在2005年《纺织品出口自动许可暂行办法》后,商务部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问题一直出台各项政策予以指导和规范,促使中国纺织品出口预警机制逐渐被建立起来并且得到了适当的完善。相关部门定期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情况进行分析,并在中国纺织行业的相关网站上进行及时的公布,保证纺织企业能够及时调节纺织品的出口变动情况,进而对自身生产策略做出正确的调整。因此当前对纺织品出口进行规范也应该适当的建立更为完善的预警机制,保证借助系统的数据分析预警系统能够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现状和趋势加以判定,并结合企业发展情况为企业决策的制定做出适当的指引。唯有如此,中国纺织品预警机制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纺织品出口工作也能够获得相应的保障。

2.3 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

我国是世界上较为著名的纺织品大国,从事纺织品行业的人口相对较多,上下游产业链甚至涉及到上亿人。同时,在纺织品行业中不同企业规模的产业规模、生产能力、人力资源占有量以及资产形式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缺乏行业自律,那么就极易造成行业混乱,对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和纺织品出口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即使在当前社会纺织行业已经形成一定行业规范、行业自律也相对较强的背景下,仍然应该加强对行业自律的重视,希望各个相关企业都能够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在行业的规范下完成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唯有如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纺织品行业才能够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纺织品行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也会逐渐凸显出来,为我国纺织品出口提供坚实的保障。

2.4 加强对产业升级工作的重视

在后配额时代,国际市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的影响既能够对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也能够促使我国纺织品行业获得一定的发展契机,具体来说就是防止配额限制逐渐取消后,世界纺织品市场的大门真正向我国打开,我国纺织品出口面对更大的市场,获得了一定的全新发展契机,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纺织品出口也必然面临着更大市场竞争,促使纺织品行业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在新时期谋求新的发展。在这一经济形势下,我国传统纺织业以量取胜的竞争方式优势逐渐丧失,并且随着时尚界的流行周期逐渐呈现出缩短化的发展态势,纺织业也逐渐进入到短周期、快交货、小批量的生产制造周期,产品的开发和更新换代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纺织业转型升级。同时,纺织业在当前经济形势的作用下逐步加快转型升级,不仅能够应对国际纺织市场的变化,也可以促使产品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产业附加值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增加,对于企业合理应对世界市场的竞争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有利于纺织品出口工作的优化开展。

2.5 坚持走品牌化建设发展道路

产品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纺织业要想进一步提升纺织产品的出口优势,还应该加强对品牌化建设工作的重视,从地区品牌、国家品牌逐步建设成为国际品牌,保证品牌优势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促使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能够得到显著的增强。特别是对于我国纺织品行业来说,由于我国纺织品行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因此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基本上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品牌,品牌效应的优势无法得到发挥,对产品出口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纺织业应该保持对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逐步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为纺织品出口创造良好的条件。

3 结 语

综上所述,受到国内外相关因素的影响在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逐渐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双重挑战,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基于当前社会背景,要想对我国纺织品出口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善,增加纺织品出口竞争优势,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切实改善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现状,在全面提升纺织品出口总量的基础上带动我国纺织经济的发展,进而进一步加快我国纺织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以纺织经济的进步促使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俞春来,李秉强.中国纺织品出口相对困境及应对措施[J].价格月刊,2014(2):38-41..

[2]张慧颖.天津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J].中国商贸,2016(3):123-124.

[3]杨元生.浅析中国与欧盟贸易摩擦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3(6):41-43.

[4]王赢赢,王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7):152-153.

[5]胡向媛.纺织品出口市场(美国)贸易壁垒分析与量化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