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宝宝支气管炎的护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宝宝支气管炎的护理方法范文1
对“急支”的初解
Case:宝宝小乖快1岁了,妈妈产后因奶水不足而采用了混合喂养,小乖的身高体重都在正常值的最低限,体质比较弱。爸妈想:女孩嘛,娇小可人也不错。可是近两个月来,小乖经常咳咳,每次都要持续近一周。开始是干咳,后来有痰了,有时还伴有低热,最高体温达37.5℃左右。血常规化验基本正常。但最后一次胸片报告,肺部纹理重一些。医生听诊后,发现肺里有痰鸣音,有变化,不是很稳定。小乖有时一咳嗽,甚至会把吃的奶吐出来。而且由于咳嗽,连带睡眠也不好。两个月下来,小乖的体重基本停滞不前。小乖的爸爸妈妈急坏了,赶忙到儿科诊疗室,听医生们说个究竟。
医生诊断:
根据小乖爸妈介绍的情况以及详细诊断,医生确诊小乖为急性支气管炎。小乖的父母对这一结论感到意外,因为小乖两个月来一直咳嗽,怎么还是“急性”的呢?医生耐心地解释:任何疾病,诊断都有明确的标准。尽管小乖两个月来一直咳嗽,却是间断性的;而且每次干咳后又上痰;此外,如果是支气管炎,那么气管也会同时发炎。因此,结合辅助检查,可以确诊小乖患的是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小昵称:
简称:急支
中医称:外感咳嗽
宝宝“急支”易发年龄&季节:
易发年龄:多见于1岁以下的宝宝,尤以6个月以下的宝宝为多见。
易发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冬、春季较多见。
“急支”演绎4类症状
1 咳嗽:
发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当炎症殃及气管、支气管黏膜时,则出现咳嗽(干咳)和咳痰。患病初期宝宝为单声干咳,或咳出少量黏液痰,以后随病情发展咳嗽加剧,痰呈黏液浓痰。婴幼儿不会吐痰,大多吞下。一般咳嗽持续7~10天,有时可迁延2~3周,甚至减轻后又复发,如果延误病情,还会引起肺炎。
2 体温:
可高可低,但多为低热,也有宝宝体温可以达到38℃~39℃,会持续数天,多者或持续2~3周。
3 不同阶段的对应症状:
年长儿症状:全身症状较轻,但多见头痛、疲乏、食欲不振。
婴幼儿症状: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4 其他症状:
咽部多有充血,肺部呼吸音粗,或有干罗音、湿罗音。其性质及部位常有变化。
宝宝患“急支”why?
急支是由感染引起的,是由物理一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常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支的病因总结如下:
1 感染
引起上呼吸道炎症的病毒或细菌都可能成为支气管炎的病原体。常见病毒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风疹病毒等。细菌以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最多见。
2 基础疾病
婴幼儿时期的某些疾病,如营养不良、贫血、缺钙、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以及慢性鼻炎、咽炎等,皆可成为本病的多发因素,都可能造成宝宝免疫功能低下。
3 物理-化学因素
过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氨气、氯气、二氧化硫)的吸入,特别要指出的是被动吸烟,如二手烟、三手烟(附着在吸烟者的口腔、体表或衣物等处)的吸入,都可引起宝宝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4 过敏因素
如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的吸入,还有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内移行,或对细菌蛋白质过敏,都会引起气管-支气管的过敏反应,亦可导致急支。
“急支”为何专攻婴幼儿?
对于相同的发病因素,为什么急支专门青睐婴幼儿而不太“光临”大孩子或成人呢々仔细分析发现,主要还是与婴幼儿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这是婴幼儿急支高发的内在因素。
1 婴幼儿鼻和鼻腔相对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鼻窦不发达,上呼吸道的调节温度和清除异物作用较差。
2 婴幼儿鼻咽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故容易受感染。并向下蔓延。
3 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气管又呈漏斗状,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使炎症容易扩散。
4 婴幼儿气管-支气管黏膜血运丰富,黏液腺分泌不足,黏膜比较干燥,黏膜纤毛运动差,不能很好地排除微生物及黏液,所以容易发炎。
正因为如此,有的婴幼儿患急支症状会特别严重,甚至发生喘憋或呼吸困难。
中医症对4类“急支”
急支确诊后要尽快展开综合治疗。综合治疗包括应用中医和护理治疗两类方法,要互相配合。中医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说法。急支中医称为外感咳嗽。治疗急支,关键是治咳和治痰。可结合临床进行辨证施治。
1 风寒咳嗽:
以突然咳嗽、咳声急频为主,痰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痒或伴头痛、怕冷却不发热、舌苔白、脉不稳。适合用疏风、散寒、止咳的方法治疗。
处方:杏苏散
2 风热咳嗽:
咳嗽不爽,痰以黄黏稠为主,咽红口干,鼻塞,流黄涕,或伴发热有汗,舌苔微黄白,脉跳快。适合用疏风散热、宣肺止咳的方法治疗。
处方:“桑菊饮”加减
中成药:清肺丸小儿止嗽金丹
3 燥热咳嗽:
干咳无痰,或少痰而黏,不易咳出,咽干喉痒,便干,舌头呈红色,无舌苔,脉跳快。适合用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的方法治疗。
处方:桑杏汤
中成药:二母宁嗽丸养阴清肺丸
4 实热喘咳:
除风热咳嗽症状外,患儿发热较高,同时伴有喘憋。适合用宣肺化痰,降逆平喘的方法治疗。
处方:麻杏右甘汤
中成药:肺闭宁喘逐平小儿麻甘颗粒
中医食疗“急支”
治疗急支可以配合一些食疗验方。所谓药食同源,土方也能治病。
1 苏陈萝卜饮
紫苏9g、陈皮9g、白萝卜片12g,用水500ml煎成250ml,加红糖1汤匙、姜汁少许,趁热温服。有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之功效,专治风寒咳嗽。
2 双果汤
苹果、梨各200g,去皮切块;干橘皮25g;白糖、水适量共煮。吃果饮汁,每日1剂。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专治风热咳嗽。
3 梨荠川贝羹
将1个梨、数枚荸荠去皮切碎,与川贝粉6g、蜂蜜适量拌匀蒸熟,分3次服用。梨甘微酸寒。有润肺凉心、消痰降火之功;荸荠甘寒而滑。能清热滑肠,化痰消积;配合润肺化痰的川贝,治疗燥热咳嗽有效。
4 清肺定喘膏
川贝、生石膏、橘红各30g,雪梨6个,前胡12g、杏仁15g、甘草9g、冬瓜条100g,冰糖适量。
先将石膏、前胡、杏仁、甘草用清水两碗半煎取药汁一碗备用;加入碎冬瓜条、川贝、橘红、雪梨、冰糖,隔水蒸1小时,使成黏稠膏状即可。每次服1汤匙,每日4次。治疗实热喘咳效果较好。
小贴士:中医4法
中医4个独特的治疗方法:按摩、指针(手指按压穴位)、拔罐和中药外贴。如果这些中医方法配合给急支宝宝使用,效果更好。
“急支”宝宝护理秘笈
息有急支的宝宝需要父母精心护理。归纳护理方法如下,供年轻父母们参考,以便更加“专业”地呵护宝宝。
常规Nurse:
1 宝宝年龄越小,越需要好好休息,最好卧床,少下地活动,以减少能量消耗,加快身体恢复。
2 保持家庭环境良好。宝宝所处居室要温暖、通风、采光良好,并且空气中要有一定湿度,防止过分干燥。严格禁止被动吸烟。
3 宝宝须经常调换卧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
4 翻身拍背很重要。宝宝咳嗽、咳痰时,表明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为促进分泌物顺利排出,可用雾化吸入剂帮助祛痰,每日2~3次,每次5~20分钟。如果是婴幼儿,则应该频繁拍背翻身。一般每1―2小时一次。 营养Nurse:
1 要多喂水。宝宝患急支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水分蒸发较大,缺水后痰更稠,不容易咳出,应注意给患儿多喂水。可用糖水或糖盐水补充,也可用米汤、蛋汤补给。饮食以半流质为主,以便增加体内水分,满足机体需要。
2 要营养充分、平衡。宝宝患急支时营养物质消耗较大,加之发热及病毒、细菌影响胃肠功能,消化吸收不良,因而宝宝体内营养缺乏是不容忽视的。对此,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给予宝宝清淡、营养充分、均衡易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稀饭、煮透的面条、鸡蛋羹、新鲜蔬菜泥和水果汁泥等。
其他Nurse:
1 有时需用适量的吐根糖浆。婴幼儿每次2―15滴,年长儿每次1―2ml,每日4―6次,可使痰液易于咳出。
2 10%氯化铵溶液也有同样作用,其剂量为每次0.1ml~0.2ml/kg,或者用棕胺合剂。因咳嗽频繁妨碍休息时,可给镇咳药,但应避免给药过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
3 喘息重者可以参考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处理。
4 发热要以物理降温为主,较大儿童高热时才考虑药物降温。
如何将“急支”拒之门外
针对急支4种病因,可相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预防感染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宝宝的呵护工作。针对流感病毒、风疹病毒、肺炎球菌和百日咳杆菌等常见痛源,酌情做好流感疫苗、麻风腮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肺炎球菌疫苗以及白百破疫苗(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等的预防接种。
2 治疗基础疾病积极治疗婴幼儿时期的某些疾病,如营养不良、贫血、缺钙、过敏反应以及慢性鼻炎、咽炎等。对于轻度贫血的宝宝,可以先调理饮食,进行食补,适当多吃一些蛋黄、瘦肉、动物肝脏和动物血制品。积极治疗钩虫、蛔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3 防止吸入理化和过敏物质,预防宝宝吸入的物质有很多,例如: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花粉、真菌孢子等,甚至还有过冷的空气等等。
4 药物预防在上感或流感流行期间,为预防宝宝感染病毒引起急支发病,可以试用如下药物:
(1)服用清热解毒、扶正护阴的汤剂或中成药。
(2)服用金刚烷胺、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干扰素滴鼻等。
(3)遵从医嘱,必要时使用神经氰酸酶抑制剂一奥司他韦(达菲)预防。
TIPS:呵护宝宝如“种树”
1 宝宝呼吸系统像一棵倒长的“小树”,口鼻――树根;咽喉、气管――树干;支气管、小气管――树枝的分叉;而肺泡则是千万片树叶。
2 树干的上半部即喉部以上。为上呼吸道,得病会打喷嚏、流鼻涕、咽痛、扁桃腺肿大、声音嘶哑等,就是常说的感冒、鼻炎、咽炎、扁桃腺炎和喉炎等。树干下半部即喉部、气管以下,为下呼吸道,得病会咳嗽、咳痰、喘息、胸痛等,会得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胸腆炎等等。
3 整棵小树都病了,即呼吸系统上下一起病,一般可见:热、咳、痰、喘四大主症。也就是发热、咳嗽、咳痰和喘息等症状。肺炎是呼吸系统疾病最重的一种。会出现上述症状。由于“树种”的不同、树上的“虫子”不同,还有“虫害”轻重不同,与此相应,宝宝呼吸系统疾病的状况、体征和疗效也会不同。
宝宝支气管炎的护理方法范文2
感冒常见并发症1:
急性喉炎
由于宝宝的喉部血管脆弱,抵抗力低下,一旦病菌侵入,即可引起发炎,成为上呼吸道感染这根藤上的一个大毒瓜。
简明小词典
喉炎指的是宝宝喉部黏膜发生的炎症,往往是在感冒后,病毒或细菌从鼻、咽等部位向喉部蔓延所致。
喉炎常见于5岁以下的感冒儿童,往往来势凶猛,变化迅速,常表现为咳嗽、声音嘶哑,典型的咳嗽声如犬吠样声。
给宝宝带来的危害
喉部是人体呼吸的必经之路,管腔本来就很狭窄,一旦黏膜因发炎肿胀,管腔会进一步狭窄,造成咽喉部通气不畅,呼吸困难,吸气时有痰鸣音,严重者可导致窒息,危机宝宝的生命,喉炎属急症,应及时看医生不得延误。
对策略
*注重感冒防治是预防喉炎的最佳方法。
*护理上应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患儿情绪稳定,避免烦躁不安及哭闹,以防呼吸困难加剧。
*教宝宝平日保持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患喉炎后不能随便服用镇咳药,特别是含吗啡成分的镇咳药可引起排痰困难,从而加重呼吸道阻塞,诱发窒息的危险。
感冒常见并发症2:中耳炎
感冒并发中耳炎在小儿中很常见,如果宝宝感冒好转后突然发烧,不时啼哭,夜间尤甚不能安静入睡,两三天后耳朵附近有脓性分泌物时,就很有可能是中耳炎的征兆。
简明小词典
咽部与耳之间有一条“暗道”,谓之耳咽管。与成人相比较,宝宝的耳咽管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一旦与感冒结缘,感冒时鼻腔分泌物的病毒或细菌很容易通过平且短的“暗道”侵入中耳导致中耳炎。表现为发热、耳朵痛,继而流水、流脓,有的宝宝以后每当感冒仍会出现耳朵流脓的情况。
给宝宝带来的危害
中耳炎如果未能及时有效地治疗,反复发作可形成慢性中耳炎导致鼓膜穿孔,影响宝宝的听力,甚至可引起乳突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应对策略
*当宝宝患了感冒后,要留意他的耳朵,大宝宝可主动诉说耳痛,小宝宝则表现为拒绝洗脸、哭闹、摇头或用手揉耳等,此时要立即请耳科大夫检查治疗。
*注意喂奶姿势,避免宝宝仰卧吃奶,以防奶水误入耳咽管引发炎症。正确的喂奶姿势是:母亲取坐位,将宝宝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然后开始喂奶。
*教会宝宝正确擤鼻涕,即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用力向外呼气,让对侧鼻孔的鼻涕擤出来。如果鼻子不通气,可向鼻孔里滴入一两滴低浓度的麻黄素滴鼻液,待鼻子肿胀减轻后再将鼻涕擤出。绝对不可用手绢或纸巾捏着宝宝的双鼻孔擤鼻涕,这样会造成鼻涕倒流进鼻窦,患上鼻窦炎,或者将鼻涕逼入耳咽管,诱发中耳炎。
*宝宝游泳时要护好耳朵,并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中耳炎炎症持续3个月,宝宝就有可能丧失部分听力,故要及早就医。
感冒常见并发症3:鼻炎
鼻炎是鼻腔黏膜发生的炎症,既可以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感冒殃及鼻部黏膜引起炎症,多为病毒引起,其次是细菌。
简明小词典
鼻炎的表现有:鼻腔及鼻咽部发痒、干燥、灼热感、打喷嚏等,接踵而来的便是鼻塞、嗅觉减退、清水样鼻涕,以及全身不适、乏力、低烧等,有的宝宝会体温上升、头痛及四肢关节痛,谓之急性鼻炎。如果未经合理治疗,或者反复发作,则可演变为慢性鼻炎。
给宝宝带来的危害
鼻炎本身似乎无碍大局,却可殃及"四邻"。由于婴幼儿阶段的宝宝生活自理能力很弱,无法将口鼻分泌物自行排出,比如咳痰或擤鼻涕,所以有可能会导致分泌物倒流,造成细支气管发炎或中耳炎等并发症。至于鼻窦炎的发作几率则比较小,因为小婴儿的大部分鼻窦尚未发育完全。
鼻炎治疗不及时还可殃及全身,可引起哮喘、胃炎等。如果怀疑宝宝得了鼻炎,应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应对策略
*在治疗感冒的同时要注意护鼻。
*及时彻底地治疗急性鼻炎,防止演变为慢性鼻炎,这点非常重要。
*鼓励宝宝锻炼身体,提高抗寒力与抗病力,冷季尽量让宝宝少戴口罩,因为长期戴口罩会使鼻子变得娇嫩、脆弱、弱不经风寒,一遇天气变化便易发炎。
*1周岁内的小宝宝切忌使用治疗成人鼻炎的药物,比如滴鼻药,麻黄素必须减低浓度才能使用。
感冒常见并发症4:
支气管炎和肺炎
支气管炎和肺炎也是感冒最常见的并发症,这是因为导致感冒的病菌向下部的支气管蔓延,造成支气管黏膜发炎。而支气管已属于下呼吸道,并与肺脏相连,如果炎症未能得到及时控制,进而容易殃及肺脏而引起肺炎。
简明小词典
两者都表现有咳嗽,前者咳嗽较轻不伴有气喘。多数肺炎患儿出现发热、咳嗽、气急症状,也可有鼻翼煽动、口唇青紫等表现。世界卫生组织将呼吸急促、胸骨上吸入性凹征作为家庭观察肺炎的一个重要指标。小儿肺炎有的可有腹痛、呕吐等肺外表现。
呼吸急促是指在小儿没有啼哭的安静状态下,2个月婴儿呼吸频率(RR)>60次/分;2-12个月>50次/分;12个月-5岁>40次/分;5岁以上>30次/分,每次计算呼吸频率的时间不能少于60秒钟。
胸骨上吸入性凹限则是确定肺炎的重要条件,就是吸气时颈前下部、胸骨上部位有生理凹限,正常呼吸时它没有变化,而发生肺炎则每次吸气时就会有凹陷。而支气管炎也是咳嗽,却没有胸骨上吸入性凹陷。
给宝宝带来的危害
在患感冒的小儿中,特别是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患儿,感冒后更容易诱发肺炎,且往往病情危急、迁延不愈。
应对策略
*鼓励宝宝勤于锻炼,提高抗病力。
*勤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一旦支气管炎的诊断得到确立,除了继续使用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潘生丁)外,还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药物,咳嗽痰多可用氨溴索、小儿止咳糖浆、急支糖浆等化痰止咳药物。
*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超过7天仍咳嗽不止,或伴有呼吸急促、胸骨上吸入性凹征,就要到医院看医生以排除肺炎。
感冒常见并发症5:
心肌炎
由于宝宝免疫功能不完善,因此宝宝是感冒后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人群,病毒可以直接侵袭心肌,也可以是由于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简明小词典
心肌炎可以发生在感冒病程的任何时期,有的感冒好了却出现胸闷、心慌、乏力、易出汗等心肌炎症状。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轻重不一,症状也千差万别。
轻度的病人可毫无症状,病儿表现头晕、疲倦、食欲不振、胸闷气促或心前区疼痛症状。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如:可出现面色发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给宝宝带来的危害
重者病情可在短时间内引起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反复发作心肌炎可转变为慢性心肌炎、心肌病,危害终身。
应对策略
*如果宝宝感冒后,出现常常深呼吸(长出气)、乏力、腹痛、易出汗等症状,就要高度怀疑为病毒性感冒导致了心肌炎,要及早到医院请医生判断。
*无论是预防心肌炎还是治疗心肌炎,充分的休息都是关键。而且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应休息3个月,以后如无症状,可逐步恢复正常运动和学习,但注意不要劳累,1年内不能从事剧烈运动。
*要注意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平衡。
*保证足够的睡眠与休息,避免感冒,否则易复发。
感冒常见并发症6:
高热惊厥
简称热惊厥,也可以说是感冒症状的一部分,是小儿特有的一种惊厥,是指感冒后体温突然升高时所致的惊厥。
简明小词典
一般多在疾病初期体温上升的时候发生,抽风和发热的程度呈正相关,既往常有高热抽风史,有的有家族史。通常见于6个月-3岁的小儿,3岁以后发作逐渐减少,是儿科急症中的一种常见情况。
给宝宝带来的危害
高热惊对患儿的危害与惊厥类型、每次惊厥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治疗是否及时合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反复惊厥或持续惊厥多伴有惊觉性呼吸暂停,这样常可引起脑缺氧,以致影响小儿日后的智力发育。
有少数宝宝长期、反复惊厥后会发生无热惊厥,即癫痫。惊厥还可引起舌咬伤、吸入性肺炎等。
应对策略
*许多爸妈一见宝宝发烧就捂,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这样会影响散热,使小儿体温越来越高,可导致惊厥的再次发生。
*以往有高热抽风史的宝宝,可以通过服用“鲁米那”来预防惊厥。
*有热惊厥的宝宝感冒发烧38.5℃以下就要松解衣服,促进热量散发。体温在38.5℃以上时要去正规的医院查明发烧原因并按医生建议降温。常用的物理降温法有冷敷和温水擦浴。
冷敷:冷敷的关键就是降低血液的温度,许多人在发烧时用冷毛巾或者降温贴敷在额头处,事实上,额头处血管分布较少,并且没有较大的血管,单纯通过降低额头处血管中血液温度很难实现降温作用。正确的方法是:在较大血管分布处进行冷却处理,如颈部两侧、腋下、大腿根部等。将冰块放入密封袋中,然后用毛巾包裹好,放置在以上部位,有很好的降温效果。
温水擦浴:主要是对患儿的全身进行擦拭,温水擦浴的温度要求在32℃~34℃。温水无刺激,病儿感觉舒适,尤其对新生儿、胗锥的降温更为适宜。可以用毛巾多次擦拭双腋和腹股沟,以达降温的目的。
*发生惊厥应立即看医生,在转运途中将宝宝置于侧卧立,松解其衣服及领口,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窒息。在上下磨牙处安置牙垫以防止舌头被咬伤,指压患儿的人中、合谷等穴位。
*需要提醒的是,静脉补液并没有降温作用。
Tips:小儿感冒还可引起鼻窦炎、肾炎等,另外,宝宝还容易得一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等),这些病在早期也有类似感冒的症状。由于宝宝表达能力差,不能明确说明自己哪里不舒服,因此父母对宝宝的感冒症状不可掉以轻心。
如果宝宝持续发烧、流鼻水或咳嗽超过一周,或是分泌物(鼻涕、痰)变成黄绿色且比较黏稠,那就代表感冒已经引起了一些并发症,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如何减少感冒并发症
预防感冒并发症的关键是减少感冒的发生,且得了感冒后要积极治疗。在此提醒爸妈们,宝宝患感冒后请注意“三多”。
1多让宝宝喝水:患儿应多喝水,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体内循环,还可以促进排汗降低体温。如果宝宝不爱喝水,要维持正常的吃奶量(或适当调配的果汁)。
2多让宝宝休息:睡眠对宝宝很重要,患病期间一定要有充分的休息,直到病根除尽后再活动。为保证患儿拥有良好的睡眠,应将宝宝放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既要保证空气的流通,又不能让风对着患儿吹;应给患儿选择宽松的衣服,方便散热排汗。感冒会导致身体不舒服,宝宝容易哭闹,爸妈应尽量分散其注意力,或利用一些轻柔的音乐舒缓其情绪,帮助宝宝入睡。
3多留意观察:爸妈应随时注意宝宝是否有任何不同于平常感冒的表现,如:饮食情况、精神活泼情况、咳嗽是否加重、是否气喘、口鼻有没有不正常的声音、皮肤颜色及温度有无异常等,这些都是观察的重点,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如何预防宝宝感冒
1积极锻炼增强宝宝的体质,会有良好的预防感冒的作用。
2感冒的诱因有很多,要格外注意防范。如:根据时令及时给宝宝穿适量的衣服,宝宝活动出汗时要避免马上解衣散热,保持室内适宜的室温,夏季空调房和室外温差不要超过7℃,冬季天气或气温骤变时要格外注意保暖。除此之外,应尽量不让宝宝呆在污染严重或有二手烟的环境中。
3避免交叉感染。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不去车站、影院等人口集中的地区,避免细菌交叉感染;接触患病宝宝后一定要及时洗手;在家中,如果有成人感冒,也要避免让宝宝接触病人。
4药物预防不仅能提高机体细胞的抗病能力,还能提高体液免疫的功能。主要的药物有卡慢舒、左旋四咪唑等,流行季节可以服用,但在服用药物前,应仔细询问医生。
宝宝支气管炎的护理方法范文3
一、学会看宝宝指甲
中西医这样认识指甲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爪就是指甲。肝脏的盛衰可以影响到指甲。当肝血充盈时,指甲坚韧明亮,红润有光泽;当肝血不足时,指甲会变薄、变软、枯萎、脆弱。
西医将“甲”分为甲板、甲床及甲周三部分。甲病包括这三部分的病变。引起甲病的因素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甲病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异常,后天性甲病多见于微生物感染等局部因素。
同时,指甲的半月痕是长到指甲基底部的部分甲床,能供应指甲生长所需的营养,一旦半月痕变小、消失,则应注意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
中西医都看指甲
通过观察宝宝指甲的形状、大小、颜色,能了解基本的健康状况。指甲的光泽、纹路、斑点等变化,则可能泄露宝宝潜在的病变。
正常指甲3标准
标准1:粉红色,外观光滑亮泽,坚韧呈弧形。
标准2:甲半月痕颜色稍淡,甲廓上没有倒刺。
标准3:轻轻压住指甲的末端,甲板呈白色,放开后立刻恢复粉红色。
二、指甲光泽有异常
甲色指的是指甲的光泽度和颜色。健康宝宝的指甲有一定的光泽并且很均匀,好像一块光滑的玻璃,而且应该呈现美丽的粉红色。一旦甲色发生变化,就说明宝宝体内某些部位已经出了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甲泽变亮:一种情况是指甲上有块状或者条状部位变亮,而不是整个指甲变亮,多与胸膜炎、腹腔出现积液有关;另外一种情况是整个指甲都像涂了油一样变得光亮无比,而且指甲变薄,多见于甲亢、糖尿病、急性传染病患儿。
光泽不均:指甲的光泽度不均匀可表现在不同指甲上,也可表现在同一指甲的不同部位。如果只有部分指甲光泽不均,可能存在某些慢性损害和炎症。如果宝宝的每个指甲都是前端有光泽,根部毛糙无光,可能存在慢性气管炎。
失去光泽:如果整个指甲都像毛玻璃一样,完全没有一丝的光泽,说明宝宝患有某些慢性疾病,不可不注意了。
三、形态硬度有异常
横沟:甲板出现横沟可见于麻疹、猩红热等急性热病,也可能是代谢异常或皮肤病的前兆。
竖沟:甲板出现竖沟多见于甲质受损及皮肤扁平苔癣。
横纹纵裂:甲状腺机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可导致指甲出现白色横纹,指甲纵向破裂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脑垂体前叶功能异常等。
纵棱分层:甲板变薄变脆有纵向突出的棱,指甲容易撕裂分层,这可能是营养不良的表现,也可见于扁平苔癣等皮肤病。
脊突粗糙不平:甲板出现脊状隆起,变得粗糙、高低不平,多是由于维生素B族缺乏。
凹窝:甲板出现凹窝可见于银屑病、湿疹等。
硬厚:甲板变硬增厚,越到指尖越是如此,既可由先天因素造成,也可因后天长期刺激引起。
出现以上形态硬度异常的情况,建议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温馨提示
⒈积极寻找并治疗原发疾病。
⒉可在宝宝的食物中增加蛋黄、动物肝肾、绿豆和深绿色蔬菜等来补充维生素B族。指甲中97%的成分是蛋白质,所以应适当给宝宝吃一些鱼、虾等高蛋白的食物,骨头汤、肉皮、核桃、芝麻、花生能使指甲坚固,而其他微量元素锌、钾、铁的补充也很重要。
四、甲色异常是啥病
甲色偏白
可能原因:多见于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如果指甲突然变白,则常见于失血、休克等急症,或者是钩虫病、消化道出血等慢性疾病。
温馨提示
⒈寻找并治疗原发疾病。
⒉在各年龄段逐步增加各种营养素,纠正宝宝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⒊适当进行食补,多给宝宝吃一些富含蛋白质、铁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蛋黄、瘦肉、肝脏、动物血、紫菜头、菠菜等。
甲色变黄
可能原因:见于高胡萝卜素血症、肝脏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患后两种疾病,宝宝的指甲还可见白色横纹。中医认为多由湿热熏蒸所致,西医则认为与体内胡萝卜素增高、胆红素增高或维生素E缺乏有关。
温馨提示
⒈寻找并治疗原发疾病。
⒉盈则驱之,缺则补之。对相应患儿可减少进食高胡萝卜素性食物,如柑橘、胡萝卜、红薯等,调节胆红素代谢,适当补充维生素E。
⒊如果宝宝的所有指甲都变黄,就必须接受治疗了,因为这是全身衰弱的象征。
甲色灰黑
可能原因:见于甲癣、灰指甲等真菌感染。指甲除灰黑外,还可见无光泽,增厚,翘起或者中空,表面凹凸不平。
温馨提示
⒈甲癣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外用药物治疗,而且需要长期坚持用药。
⒉不要带宝宝到公共浴池洗澡,保证单独使用脸盆、脚盆、毛巾、拖鞋等。
⒊尽量不要造成指甲的外伤。
甲色紫绀
可能原因:见于急慢性缺氧性心、肺、脑等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和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以及脑炎、脑膜炎等。除指甲紫绀外,还见口、唇、舌、口腔黏膜、鼻周、面颊、耳郭及指趾末端等处紫绀。甲半月痕颜色异常,呈红色或红紫色。
温馨提示
⒈紫绀紧急处理
紫绀是指皮肤和黏膜呈现弥漫性青紫色改变,易见于皮肤较薄、色素较少而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不必惊慌,应立即:①让患儿平卧,头略向后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②擦去患儿口鼻腔黏液或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③数一数患儿的脉搏,看看呼吸是否均匀,然后送往医院,帮助医生一起分析紫绀的原因。
⒉紫绀定性质
①真性紫绀:由于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血氧饱和度降低所致,常见的包括肺原性紫绀和心原性紫绀。
②假性紫绀:由于血中异常血红蛋白增多引起。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紫绀,要考虑遗传性血红蛋白血症的可能性。进食含大量亚硝酸盐的蔬菜、井水或腌制不透的咸菜也可引起这种紫绀。
有时严重贫血(血红蛋白低于50克/升)的患儿,即使血氧饱和度降低,也不出现紫绀;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红细胞增多症时,虽然缺氧得到一定代偿仍有明显青紫——这是紫绀的两种特殊情况,要逐一加以分辨,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五、指甲怎么有白斑
宝宝指甲上出现白点或白斑,可能有4种原因:
⒈多数是因外伤造成的。指甲有1/5藏在肉里面,因此对指甲周围皮肤的损伤,就会影响到指甲的生长状况。比如,随意撕掉指甲周围皮肤上出现的倒刺,就是导致指甲上出现白色斑点的原因之一。
⒉如果经常有肚子痛的症状,可能是有蛔虫。
⒊消化功能不好。
⒋体内缺乏某种微量元素。
温馨提示
⒈寻找并治疗原发疾病,如驱虫、调理脾胃和补充微量元素等。
⒉指甲周围的皮肤受到损伤,直接影响指甲对营养的摄取。因此,正确的方法是避免外伤、用指甲刀剪去倒刺。
⒊一般来讲,3岁以下的宝宝指甲有白斑,多是缺钙或缺锌。建议先到正规医院检查后再对症治疗。
⒋平时对手部皮肤的护理也是必要的。用含油脂比较多的及含有维生素E的护肤品给宝宝擦手最好,这样既保护了皮肤,也保证了指甲的健康。
六、注意皮肤行为症
有的宝宝性格内向,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平常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里,不停地吸吮手指、咬指甲,结果连手指的皮都啃掉了,指甲缺这儿少那儿的,还出现了甲沟炎,这些都可能是皮肤行为症的表现。
原因
⒈当爸爸妈妈对宝宝太严厉,经常呵斥他或忽略他的感受,会造成他性格失常,甚至引起神经功能紊乱。
⒉此类疾病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跟体内缺乏锌、铜等微量元素有关。
对策
⒈对这样的宝宝,应从“教育”爸爸妈妈开始,让爸爸妈妈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了解宝宝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
宝宝支气管炎的护理方法范文4
通常,宝宝的咳嗽是由呼吸道问题引起的,例如感冒、病毒性感染、支气管炎等。这些疾病往往都会有呼吸道内产生额外的黏液的一段时期,这是疾病转归过程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当然,也是造成宝宝咳嗽的原因。另外,一些过敏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会引起宝宝咳嗽。
护理咳嗽宝宝有秘籍
多数情况下,对待宝宝咳嗽只需要顺其自然,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什么都不能做,以下方法可以让咳嗽的宝宝感觉更舒服一些,不妨一试。
增加空气湿度 干燥的空气只会加剧宝宝咳嗽。在宝宝的房间放一个加湿器来增加空气湿度,帮助宝宝的呼吸道。咳嗽不止的宝宝在室温为20℃左右、湿度为50%~65%左右的环境下就会有所缓解。如果宝宝咳得厉害,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在充满蒸汽的浴室里坐5分钟,潮湿的空气有助于宝宝清除肺部的黏液,平息咳嗽。
抬高头部 为了避免宝宝晚上睡觉时咳嗽,让其取侧卧位,最好将头部或上身用毛巾、枕头垫得稍高一些,以免呼吸道分泌物反流到气管引起咳嗽。
咳嗽时拍背 只要有痰的刺激,宝宝就会咳嗽,一旦痰液排出,咳嗽就能暂时缓解。所以,拍背能起到宽胸理气,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给宝宝拍背时,应抱起宝宝,用空掌(手指聚拢,手心是空的)拍宝宝的背部,上下左右都拍到。
多喝温水 对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一些温热、洁净的流质(例如温水)可以缓解喉咙的疼痛,减轻咳嗽。因此,宝宝咳嗽的时候,多给宝宝喝温热的水,或煮梨水、苹果水、萝卜水等,多喝水可以使痰液变得稀薄,促进痰液咳出。
多休息 更好的休息能够帮助宝宝更快地康复。如果宝宝在床上感到厌烦,也可以在客厅里给他布置一个舒服的地方,或者如果天气好,也可以带他到室外活动。
给宝宝润肺化痰,
饮食来帮忙
通过饮食润肺化痰止咳,可是秋季滋养的重点。这里特别推荐一些润肺止咳的小妙方,希望能给各位妈妈一些灵感。
川贝炖雪梨
将1个中等大小的雪梨洗净,横断切开、去核,放入川贝末6克,将两半并拢,用牙签固定,放入碗中加冰糖20克、水适量,隔水炖煮30分钟即可。吃梨后再喝汤,每日1次,连服3~5日。
萝卜蜂蜜饮
白萝卜去皮、切片(5片左右),生姜3片,大枣3枚,一同加适量水煮沸约30分钟,去渣,加入约30克蜂蜜,搅拌均匀即可,每日1~2次。
百合银耳煲雪梨
百合、红枣、枸杞子、杂粮各适量,用清水洗净;雪梨1只不去皮切小块备用;银耳用清水泡发,摘成小朵备用;冰糖少许。砂锅中注入约2/3清水,大火将水烧开后,放入所有食材,待水再次烧开后转小火煲约半小时即可。
姜丝雪梨粥
将大米25克、糯米25克淘洗干净备用;生姜5克洗净、去皮切丝备用;雪梨1只去皮切块;冰糖适量。砂锅中注入约2/3清水,大火烧开后,放入大米,待再次水开即加入梨块和姜丝,改小火煮30分钟左右,至粥熟即可。进食时可加入冰糖或糖桂花调味。
杏仁豆浆
黄豆40克,甜杏仁20克,清水泡发一晚,洗净后放入豆浆机,加入适量清水,打磨成浆即可食用。
谨记!
别给宝宝吃这些食物
天气一凉,宝宝就开始咳个不停,让妈妈很是心急,怎么办?其实,对于病情轻浅的咳嗽,采用温和的药食同源的食疗方法,有助于病情的好转。
忌食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 生冷及辛辣食物会刺激咽喉部,加重咳嗽症状。
忌甜酸食物 酸食易敛痰,甜食容易困脾生痰,使痰不易咳出,以致加重病情,使咳嗽难愈。
忌肥甘厚腻食物 中医认为肥甘厚腻之品容易生痰湿,助内热,加重咳嗽,使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患有哮喘的宝宝如果多吃肥甘食物更容易生痰,阻塞气道,加重哮喘,使疾病难以痊愈。
忌食油炸食品 孩子咳嗽时通常伴有胃肠功能减弱,吃油炸食品会加重胃肠负担,助湿助热,滋生痰液,延长咳嗽病程。
忌食补品 很多家长认为咳嗽是由于孩子身体虚弱导致的,所以在咳嗽期间不断给孩子加强营养,导致孩子咳嗽愈演愈烈。这是滋补之品使邪气伏留体内,不能外泄所致。
忌干果类 像瓜子、花生等坚果类食物咳嗽期间也要杜绝,孩子由于吞咽功能不健全,容易发生呛咳,如果误吸入气管,严重时会堵塞气管、支气管,导致感染、呼吸困难等危重症状。而且这些食物容易使咽喉不适,加重咳嗽。
鱼虾蟹等海产品 有可能诱发过敏,加重病情,尤其对于过敏体质的宝宝更是如此。
需要带宝宝就医的几种情形
呼吸困难,似乎在努力呼吸,或者呼吸频率加快。
脸色、舌头或嘴唇发蓝。
呼吸伴有哨音,咳嗽后吸气时发出“嗬嗬”声,或者呼气时喘息。
咳嗽出血。
宝宝看上去虚弱、暴躁、易怒。
宝宝支气管炎的护理方法范文5
衣——掌握“由内到外”的温暖
给孩子选择衣物要掌握舒适透气的原则。尤其是贴身内衣,要选用柔软的棉质衣料。棉质衣料不仅可以吸汗,还能有效保留皮肤周围的空气,阻断体表热量丢失,使孩子不容易着凉。
孩子的棉服要柔软、轻薄。如果穿得太厚,孩子一活动就容易出汗,反倒容易着凉。轻薄的棉服内蓬松的棉花会吸收大量的空气形成保暖层,有很好的御寒作用,再加上它的轻巧,不妨碍孩子运动,能受到孩子的喜欢。
鞋袜的选择也要注意舒适透气,鞋子以稍微宽松一些为宜,太大会不跟脚,容易散失脚部的热量,鞋子小了和袜子挤压过紧也不利于保暖。如果袜子太厚又不透气,就容易潮湿,使孩子脚部受凉。
食——科学搭配御寒膳食
冬季气温低,孩子的饮食要注意热量的摄入,要适当多选用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如肉、蛋类、奶、豆制品等。还要注意给孩子补充钙质和维生素。要给孩子多吃一些牛奶、鱼虾等富含钙质的食物,还要让孩子适量口服鱼肝油以补充维生素D。冬天绿叶蔬菜较少,孩子维生素的摄入量容易不足,容易引起皮肤干燥、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要注意多给孩子吃蔬菜水果,避免宝宝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此外,饮食要以热食为主,可以多采用炖、煮、蒸、煲、烩等烹调方式。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宝宝,更要注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肠胃,造成腹痛、腹泻。
住——保持空气流通
因为怕孩子受寒,很多年轻的父母在冬季喜欢把门窗关得密不透风。其实,这样对宝宝的健康反而有害。居室要安静、整洁和及时通风换气,以保持屋内空气新鲜。空气得不到流通,会造成室内病菌、细菌的滋生,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同时,还会造成宝宝适应能力变差,对寒冷敏感。室内温度不要太高,最好控制在22℃~27℃,相对湿度控制在40%左右。宝宝睡觉的时候,也不要盖太厚的被子。被子最好是宽松、柔软的棉被,这样宝宝才会感觉更加舒适。
行——做好防护,健康出行
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很多人不愿意或者不敢让孩子到室外活动,怕孩子着凉。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如果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刺激和耐寒锻炼,就会特别脆弱,对病原菌抵抗力差,孩子极易患病。另外,如果骨骼长时间处于缺乏锻炼的状态,就会出现钙质流失现象,导致骨质疏松等问题的出现。所以,即使在冬季,也不能让孩子“宅”在家里,要保证孩子足量的户外活动。
孩子外出时着装要合适,可以给宝宝罩上一件宽松、能挡风保暖的外衣,如棉防寒服、羽绒服等,使宝宝活动灵活方便。判断宝宝穿得多少,可经常摸摸孩子的手,只要手不凉就说明不冷。外出运动时,更要酌情让孩子少穿一点儿;否则,一运动孩子便会出汗。衣服被汗液湿透,孩子反而更容易着凉。
冬天出门时,一定要给孩子戴帽子。在外界气温低时,人体大量的热量是由头部散发的,环境温度越低,头部的散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比例越大。冬季给孩子戴帽子,不但能减少头部散热量,而且也能达到周身保暖的目的。
宝宝支气管炎的护理方法范文6
秋季宝宝易患感冒
秋季正是各种疾病袭来和发作的时节。幼嫩柔弱、抵抗能力较差的宝宝很容易患上秋季常见病症。怎样才能保护宝宝平安度过这个“多事之秋”呢?
刚刚入秋,气温变化不稳定,昼夜温差大。宝宝本身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被秋风一“拍”,就很容易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
预防感冒三要素
要素一:
多喝温开水,平时可以让宝宝多喝温白开水。不但可预防感冒,更对宝宝娇弱的胃肠道和肺部很有好处。
要素二:
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带宝宝到户外去呼吸新鲜空气,适当的有氧运动是提高宝宝机体抵抗力的好方法,帮助宝宝有效对抗感冒病毒。
要素三:
日常穿着宽松,不要过早给宝宝添加衣物。为宝宝增减衣物的标准,以大人穿与宝宝同样厚度的衣服,静坐时不感到冷就可以了。
宝宝感冒了怎么办?
假如宝宝真的感冒了,也不要焦急,掌握一些应对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各种感冒症状。
不要擅自给宝宝服用过多的抗感冒药。目前市面上的抗感冒药会引起宝宝呼吸道黏膜干燥,可能导致细菌乘虚进入宝宝体内,引发其他的症状。最好是医生认为需要服用的时候再服用。
给宝宝多补充水分,宝宝最让人担心的是“脱水症状”,不管是母乳还是牛奶,或者是果汁和开水,都可起到补充水分的作用。
母子健康爱心提示
宝宝感冒后,如果是轻度的,持续约1~2天可自行缓解。但如果宝宝反复高热不退超过3天以上。且伴有寒颤、头痛甚至惊厥等,或者持续咳嗽超过5天以上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秋季腹泻仍是焦点
宝宝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功能不健全,特别是在秋季,轮状病毒多发,秋季宝宝患腹泻的几率大,波及范围广,而且患病频繁,应该受到足够重视。
预防宝宝腹泻三要素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与其到时候让宝宝受苦,倒不如先学点预防措施来保护宝宝。
要素一:
注意卫生,要格外注意宝宝专用餐具的卫生,喂饭前最好能用开水烫一遍餐具,应每周都把餐具在沸水里煮一次。
要素二:
注意饮食,应尽量避免宝宝吃过多、过杂的食物,避免宝宝摄入高脂肪的油腻食物,使宝宝的饮食尽量保持清淡。
要素三:
预防其他感染,如果宝宝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和肠道外感染等病。应及时治疗,减少随之引起腹泻的可能性。
宝宝腹泻了怎么办?
除了看医生,爸爸妈妈可以进行以下护理以帮助宝宝恢复。
禁食补盐:
宝宝如果患上了腹泻,首先应该让宝宝脆弱的消化道得到一定的休息。一般可按医嘱给宝宝进行约6~8小时的适当禁食,同时为宝宝口服补液盐。
在宝宝治疗期,要注意保持宝宝口腔和皮肤的清洁干爽,勤换尿布,大便后用温水冲洗小屁股,防止尿布疹等继发感染。
母子健康爱心提示
秋季腹泻一般不必大量使用抗生素,要使用任何药物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免破坏宝宝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
提防宝宝长痱子
秋天了,宝宝还能生痱子吗?爸爸妈妈对于宝宝皮肤的呵护开始松懈,已经不像夏天那样给宝宝洗澡和擦痱子粉了。但是初秋的天气并不稳定,有时还是会像夏天一样高温,而此时宝宝已经被秋衣捂得严严实实,所以其实也很容易患上痱子。
预防宝宝长痱子两要素
要素一:
俗话说“春捂秋冻”,妈妈在秋季不要过早给孩子“捂”过多的衣服,睡觉时也不要盖得过厚,否则很可能给宝宝得痱子埋下隐患,衣物以清爽宽松的棉质衣物为佳,保持环境凉爽,居室内部保持空气畅通。
要素二:
勤洗澡,多适应,如果宝宝的体质允许的话,入秋时可以尝试着用浸过冷水绞干后的毛巾为宝宝擦擦小胳膊小腿,提高宝宝对温度的适应能力。
宝宝长了痱子怎么办?
宝宝长了痱子,爸爸妈妈应本着“清爽”原则给宝宝进行以下护理:
科学洗澡,爸爸妈妈应给宝宝天天洗澡,水温以38~41℃为宜
饮食方面,应减少宝宝的食量,少吃太油或太甜食物。可宝宝吃些清淡且易消化食物,并让宝宝喝些绿豆汤。
不要帮宝宝涂抹太多爽身粉,以免与汗液混合且堵塞汗腺导致宝宝出汗不畅且引发痱子。
哮喘恼人需留意
秋季是宝宝哮喘的多发期,哮喘的发生主要与宝宝的过敏体质、呼吸道感染和环境因素相关。秋季节空气中流动着过量的灰尘、霉菌,尤其是花粉,很有可能刺激到宝宝娇嫩的呼吸道,引起哮喘。
预防宝宝不得哮喘三要素
防止宝宝不得哮喘,得点在防,可对宝宝进行以下护理。
要素一:避开过敏源,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应密切观察能力引起宝宝过敏的物质,明确后避免与其接触,并采取相应的脱敏治疗。
要素二:
防潮,避免螨虫侵害。经常开窗换气,防止因潮湿滋生的霉菌,尤其更应注意卫生间的换气和防潮。卧具、窗帘都要勤洗勤晒,经常用吸尘器清理房间。
要素三:
加强宝宝营养和锻炼,为宝宝添加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食物的摄入;常带宝宝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宝宝对于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忍受能力,减少发病的可能性。
宝宝哮喘怎么办?
宝宝哮喘急性发作的时候,应找治疗哮喘的专科医生治疗。宝宝应定期随诊,按医嘱进行治疗。
已经患有慢性哮喘的宝宝,除了按医嘱进行治疗外,爸爸妈妈们更应密切关注宝宝的日常生活和饮食,尽量避免宝宝与敏感尽量避免宝宝与敏感物质接触,预防进一步诱发哮喘。
母子健康爱心提示
哮喘性支气管炎很易反复发作,一定要坚持彻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