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证券市场有效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证券市场有效性范文1
关键词:有效性市场;正态性;随机性
一、有效市场理论假说
在学术上,一般认为,有效性理论是由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尤金・法玛教授于1965年率先提出的,所谓的有效市场假说,是指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有效市场假说”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任何信息传播无时滞性,二是任何交易者均不对价格波动构成大的影响。
依据有效市场说理论,学术界一般依据股票价格对三类不同资料的反映程度,将证券市场区分为三种类型:
1 弱式有效市场,指证券价格被假设完全反映包括它本身在内的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资料。
2 半强式有效市场,指所有公开的可用信息假定都被反映在证券价格中,不仅包括证券价格序列信息,还包括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经济状况的通告资料和其他公开可用的有关公司价值的信息,公布的宏观经济形式和政策方面的信息。
3 强式有效市场,指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公开信息)都在证券价格中反映出来。
在有效市场内,价格波动由大量随机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随机变量――应服从正态分布。按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均由大量随机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因此应服从正态分布。
二、数据背景分析
本次数据的区间为1992年2月7日至2009年7月31日,根据证券监管机构对市场管理政策的不同,本文将上述期间分为三个时间段。
第一阶段:1992年2月7日至1992年5月20日,共47个交易日上证综合指数数据。此期间上海证券市场实行1%日涨跌幅限制。此阶段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初创阶段,证券监管部门对证券的价格波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对日涨跌限幅给予了严格的限制。1%日涨跌限幅使得证券市场表现出持续稳健增长态势,而证券市场应有的随机性波动几乎没有表现。为了激活市场,使其恢复应有的随机波动,监管部门于1992年5月21日取消了涨跌限。
第二阶段:1992年5月21日至1996年12月13日,共1153个交易日上证综合指数数据。此期间监管部门为促进证券市场的投资交易,取消了任何涨跌幅限制。取消涨跌幅限制后,上证综合指数表现出高振幅的噪声特征。这一变化说明证券市场出现了极强的投机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监管部门于1996年12月16日起调整了监管措施。
第三阶段:1996年12月16日至2009年7月31日,共3052个交易日上证综合指数数据。证券市场实行10%的日涨跌幅限制。为控制过度投机,监管部门恢复涨跌幅限制,但为避免再次出现第一阶段的问题,涨跌幅限由原来1%变为10%。从指数的波动情况初步分析,10%的涨跌幅限有助于稳定市场,并同时保有市场自身的随机波动性。
三、各阶段股票价格分布
1 第一阶段日涨跌对数收益
用EXCEL做频数统计,并在splus中做图1“第一阶段日涨跌对数收益分布图”。图中反映出,初建阶段过度的监管与许多硬、软件条件的不成熟使当时的中国上证市场价格波动产生了较大的畸变,分布完全不具备钟型的特点,缺少连续性,且分布明显偏离正态性。
2 第二阶段日涨跌对数收益
从第二阶段日涨跌对数收益分布图(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分布趋向于钟型且连续性得到较大改善。图中双尾的频数明显高于正态分布而两腰则明显偏低。以上特征明显的表现出市场中存在着人为操纵的投机行为。
3 第三阶段的日涨跌对数收益
第三阶段市场涨跌分布的峰度有明显的降低,分布的形态明显像钟型改善。虽然峰度和双尾仍高于正态分布,且两腰仍然偏低。因此分布仍然不是正态分布。但直观上,市场自身波动的规律略有加强。第三阶段日涨跌对数收益分布图如图3所示。
四、数据正态性检验
本文对三个阶段日涨跌对数收益率进行非参数单样本的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发现,在显著性水平为0.01的情况下,三个阶段日涨跌对数收益率均拒绝原假设:样本来自于正态总体,p-值均为0,000。数据分析的结果也表明,第一阶段1%的涨跌停限过于强烈的干预了证券市场自身规律,使其涨跌变化与正态分布具有较大差异;而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则是因为人为地拉升和打压使得短期对数收益率与正态分布产生较大的差异。但随着市场发展的日益成熟及监管措施的日益完善,使第三阶段的k-s检验统计量值有所减小。三个阶段的p-值及Kolmogorov-Smirnov(简称:K-S)检验统计量值显示于表1中。
这些p值表明,在三个阶段上,均没有证据显示上证综合指数的分布是正态分布的。
五、数据随机性检验
下面将通过随机游程检验的方法,对上证综合指数的随机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随机游程的基本概念是:对在原假设成立的情况下(游程检验的原假设为日涨跌对数收益率分布是随机的),游程数应服从二项分布。在整体数据个数确定的情况下,游程数不应过少,太少说明股票价格的趋势性过强;游程数太多说明人为的干扰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过大。
对三个阶段的日涨跌对数收益率进行游程检验以测定其涨跌变化的随机性。同时,本文分别对三个阶段的数据进行随机重排,进一步研究同组数据因时间序列排布的不同对随机性产生的不同影响。数据列于表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1 第一阶段,涨跌序列在任何显著水平下可以拒绝随机性假设,但重排后不能拒绝,p-值高达0.98;
2 第二阶段,涨跌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可以拒绝随机性假设,但重排后在10%的显著水平下不能拒绝随机性假设;
3 第三阶段,在10%的显著水平下不能拒绝原涨跌序列随机性假设,但重排后的随机性仍有所提高。
上述结果表明,在第一阶段市场的涨跌与随机波动发生明显的偏离。在第二阶段价格波动的随机性有所改善,但数据之间仍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第三阶段的结果则表明,在随机性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日涨跌数据之间仍存在趋势性。
综上所述,利用随机游程检验,证明上海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变化并不具有随机性,而是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股价上涨或下跌具有较大的惯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投资者群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性,股价并不能对信息流动产生及时和完全的反应;二是投资者在错误一学习的动态调整过程中具有股价记忆的能力,从而导致价格变化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这表明股价对信息流动的反应并不是及时、完全的,而是有一定的粘滞性。因此中国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是不充分的。
六、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对上证综合指数分析,说明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非有效性市场;
证券市场有效性范文2
在我国,有效证券市场的研究主要以沪、深两市数据为蓝本,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就是指证券市场的效率,它包括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与配置效率。前者是指市场本身的运行效率,包括市场中证券信息的完整性和证券交易的畅通性,股票价格是否反映股票的价值。后者主要是指市场运行对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能力和对国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
2.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低的成因分析
总体来说,我国的证券市场效率还很低,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证券市场。究其原因,主要分为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外因主要包括信息披露不健全问题,证券市场结构不合理问题和市场规模不够大三个方面。这几种原因都会影响到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且都是我国市场自身或者投资者的问题,笔者把这些总结为外因。影响我国市场效率的因素很多,不过笔者认为,外部因素一般都是一些客观性因素,因此不至于对我国证券市场效率问题产生太大的影响,相比而言内部因素显得更加重要。在诸多内部因素中,信息的生成机制又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研究证券市场的信息生成机制是解决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低的关键所在。
2.1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
新古典主义经学中提出完全竞争模型,要求市场参与者具有所交易商品的完全价格和市场信息,缺乏部分信息就会导致信息不完全,就会导致竞争模型不完全。有效市场理论作为完全竞争模式的典型实例,也遵循这个假设。从信息处理器可以看出,如果信息披露上存在障碍或者差错,信息解读者所得的信息的时间,数量以及质量上都会存在分布不均,从而产生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就是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低下的最重要原因。
2.2直接原因:信息不畅
以上所讲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证券市场信息处理器的问题,而下面一个环节就是信息传播环节。信息传播除了上面讲到的口口相传,最重要的形式还是媒体宣传,媒体作为证券信息的主要传播媒介,有电视,报刊,广播,信息高速公路等形式。虽然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传媒媒介多,但是这也导致了媒介传播的信息繁杂且权威性差,大部分证券投资者都缺乏相关的证券知识,对信息的把握度也是参差不齐。这些杂的信息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严重缺乏针对性,形成信息轰炸,这很容易使投资者产生信息混淆,同时又提高了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并提高了信息收集的难度,妨碍投资者的信息解读,以致无法正确进行投资决策。有时甚至会产生信息污染,干扰了信息的有效传播。
2.3根本原因:解读能力差
信息披露和信息传递是对公开发表的信息产生影响,但是投资者信息的领悟能力对信息的产生、效用等都会产生影响,因为如果投资者的信息解读能力很弱,那么他就无法正常解读公开的信息,解读出的信息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这就导致我国证券市场永远处于弱势有效,而且处于弱势有效的最初阶段,那么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有效性会受到很大影响,最终导致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低下。
3.加强有效市场理论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策略
既然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还处于较低阶段,那么必须找到相应的策略进行改进和完善,而市场有效理论无疑为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提高指明了一条道路,为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有效市场理论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和实践。
3.1采用强制性信息披露策略
证券产品为虚拟产品,因此证券市场风险较大,投机性机会较多,这就要求国家要强制对证券市场进行严格监管,另外证券价格对信息的依赖性与敏感性,又要求信息披露监管一定要准确高效,且是整个证券市场的核心。强制性信息披露就是政府将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在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实现形式,虽然各国在信息监管问题上采用不同的政策,且信息披露的监管方式也不太一致,但是所有国家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都很大,且很严格。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在很多地方还是存在一些计划经济的成分,证券市场相对不够完善,且相关法规也不健全,所以实行强制性信息披露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方法,而且能对规范我国证券市场起到极强的推动作用。对于采用的方法,我们应该考虑: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营造规范的信息披露环境;对中介机构进行扶植和教育;健全证券市场的准入和推出机制等等。
3.2疏通信息传播渠道
证券市场信息传播主要借助媒体完成,媒体的传播速度与范围直接决定了证券市场的传播效率问题,我国的主要传播媒体在前文中已经有所提及,但是因各方面原因,三种除按摩途径均为完全达到很好的效果,导致我国长期证券信息传播渠道不畅。为此,笔者建议:设定专业证券频道,很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一个专业的财经频道,专门为从事证券市场投资的观众服务,并及时报道一些信息披露的相关信息,另外对一些地方电台关于证券投资的报道进行一些筛选,对一些不合规或者不正规的财经频道进行删减。适当减少财经报刊的数目,有必要建立像美国的《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这样的权威性极强的报刊,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投资者的购买成本,报纸上的消息权威性也会增强,而且关于信息披露的可信度也高。
3.3提高主体的信息解读能力
3.3.1组织相关培训
我们可以定期对证券投资者组织一些培训,向他们传授一些关于金融、证券等的信息知识,从而提高证券投资者的知识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这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可能会受到投资人文化水平,地域等的限制,但是举行一次必然会有一次的成效,人的素质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的培训中,通过量的变化,最终引发质变,从而提高我国证券投资人的整体素质。
证券市场有效性范文3
证券市场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是上市公司主要的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机制。信息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而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的主要信息来源。投资者通过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分析、预测投资前景,进行投资决策,从而引导资金流向,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全面、可靠、准确和及时的会计信息披露不仅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关系到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本文从证券市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成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从而促进证券市场的有效发展。
一、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是指各种证券的价格能充分反映所有可能获得的信息,也就是说,有效率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每种证券价格在任何时候都等于投资价值的市场,投资者可根据最新获得的信息,迅速调整对某一证券的买卖计划,从而准确地把资本导向收益最高的企业
有效市场的建立需要四个条件:(1)信息公开的有效性,即有关每一只股票的全部信息都能充分、真实、及时地在市场上得以公开;(2)信息从公开到被接收的有效性,即有关每一只股票的全部信息都能充分、真实、及时地被关注该股票的投资者获得;(3)信息接收者对获取信息做出判断的有效性,即每一关注该股票的投资者均可据所获信息做出一致、合理、及时的价值判断;(4)信息接收者依据其判断实施投资的有效性。但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完全满足以上四个条件的情况。根据四个条件满足程度的不同,HarryRoberts将有效市场分为三种:强式有效性、半强式有效性和弱式有效性。
1.强式有效市场证券价格已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与非公开的有效信息,任何投资者运用任何信息,都无法获得超额利润。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对强式有效的证券市场毫无意义,因为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已作为有效信息的一部分反映在股票价格之中,充分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2.半强式有效市场证券价格不仅反映了过去价格或收益的一切信息,而且还融会了一切公开可以得到的信息,投资者仅利用可公开获得的信息,无法获得超额利润。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一经公布,立即会引起证券价格的调整,从而引导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变化。因而,能否合理配置资源,一方面取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能否真实,充分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状况,另一方面取决于投资者理解的正确性。
3.弱式有效市场证券价格能够反映所有历史价格或收益的信息,因而投资者不可能通过技术分析方法预测股价而获得超额利润。在弱式有效市场上,证券价格与会计信息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在引导资源配置上具有时间的滞后性。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们知道,除强式有效的证券市场(现实中并不存在)外,弱式有效性和半强式有效性证券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功能的实现,都有赖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故证券市场若要发挥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必然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提出诸多严格要求,如要求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可理解性、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充分性等。反过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将影响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会误导信息使用者(主要是投资者),并导致无效市场。故规范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证券市场的有效发展,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披露不充分部分上市公司对于会计信息披露流于形式,避重就轻,对于有利公司的信息过量披露,对不利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如对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有股份及变化情况等披露不充分;对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的揭示不够充分;以及对资金投放去向和利润构成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等等。
2.信息披露不规范、及时尽管国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定了系列规定,如要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必须按照统一的内容和格式标准公开,并以最快的速度公开与其经营和财务状况发生变化相关的信息。但仍有许多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式、披露内容和披露时机的选择上很随便,有些上市公司的相关重要信息(如业绩、分配方案、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等)尚未公开披露,市场上一部分人已了如指掌,从而作出早于其他投资者的决策,有时严重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3.信息披露不真实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不实的会计信息使得证券价格不能完全反映所有已经公开的信息,无疑将损害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有的上市公司出于种种目的,蓄意歪曲或不愿披露详细、真实的信息;有的运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提供误导性财务报告,粉饰经营业绩。此类违规行为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虚假陈述,二是未按规定履行有关文件和信息的报告、公开义务。在这些形形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后面隐藏的原因有:
(1)从主观上看,首先,上市场公司利益驱动是主要内容之一。
国家明文规定:连续3年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的上市公司将失去支配股资格;连续2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被特别处理;连续3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被停牌。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上市公司为不失去配股资格、不被特别处理或停牌,或者为了在证券市场上有一个良好的形象,提高股价,圈到更多的钱,而不顾其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恶意粉饰财务会计信息。其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权比重大,其产权主体缺位,流通股少且分散,造成股东对上市公司管理权的失控,出现了利润操纵者。
(2)从客观上看,首先,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这主要是上市公司会计约束的法律、准则和制度不完善和不科学,存在执法不严、处罚不力等现象。如《会计法》虽然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在整个《会计法》中还没有如单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单位负责人到底要负怎样的法律责任的规定;又如《会计法》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义务及对违规行为的相应处罚,但并没有明确会计人员的权利,使得会计人员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制于人。其次,一些中介机构执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无法发挥独立审计对会计信息的鉴证作用。
三、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我国现在的证券市场还很不完善、成熟,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探讨的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的证券市场目前勉强可以达到弱式有效市场;更有一些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目前还未达到弱式有效,正处于无效市场向弱式有效市场过渡时期
而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效向有效市场的发展进程,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得投资者在与信息披露者的博弈关系中处于劣势,无法作出正确决策,从而造成证券市场上供求双方大量的非理性投机,一方面加大了证券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则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以期加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更好地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
1.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应当依靠自身的实力,根据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组织并有效实施,而不是靠人为调控企业信息流,直接干预企业信息的生成,通过粉饰会计信息达到其各种目的。
2.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不仅规定了公司股东、董事会、总经理之间的责、权、利,使之形成紧密相连的委托关系链,而且明确了决策公司事务时应遵循的规则程序。而信息披露不完善的问题大多源于公司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如: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无法真正确保委托人的权益不被侵害。今年年初,中国证监会、国家经贸委共同了《上市公司的治理准则》。《治理准则》明确了公司治理中各方的角色定位、制衡关系和行为准则,对公司治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加以防范,并结合中国国情,确立了公司治理的初步规则。尽管《治理准则》还需进一步摸索、完善,但《治理准则》的出台,无疑将有助于解决上市公司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从源头铲除虚假信息的生成。超级秘书网
3.制定科学、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规范体系主要由《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规范制度构成,对规范我国企业会计行为发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但仍存在漏洞与不足,如财务信息披露中对重大事件披露的规定显得不够明确完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现象、经济业务不断出现及中国加入WTO,为避免因会计规范与会计实践之间的“时差”而造成会计舞弊,完善会计规范已成当务之急。其中,主要在于不断完善《会计法》,加强企业会计准则的技术性,同时处理好借鉴世界已有成果与结合我国具体实际的问题。
4.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按《会计法》要求建立“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即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的国家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以单位为主体的内部监督,是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有效保证。对各单位会计工作进行监督首先是财政部门要经常进行指导;其次是由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事务所对其会计行为进行查验、评估。由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必须经过中介机构的审查之后才能向社会公布,因此,提高中介机构执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质量,维护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三是通过内部利益者权、责、利合理安排,形成一个相互交叉、相互制约、相互检查的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从上市公司内部根除虚假会计信息的土壤。
参考文献:
[1]吴联生.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研究[M].哈尔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6.
[2]隋辉.证券市场的写作论文有效性与会计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2002.7.
证券市场有效性范文4
[关键词]股票市场 运行效率 流动性 波动性 有效性
一、股票市场运行效率的涵义
股票市场运行效率(Stock Market Operational Performance),也称作股票市场质量或者股票市场绩效。由于作为产业结构理论领域术语的市场绩效的涵义与在证券市场微观结构中的有很大不同,避免引起歧义,本文采用股票市场运行效率这一译法,它是指股票市场的交易执行效率,即股市能否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成本为投资者安全地完成交易,它反映了股票市场微观结构的设计、组织及运作的效率。West(1975)把运行效率称为股市的内在效率,而将信息效率、定价效率和功能效率称为外在效率。这是因为:股票市场运行效率为信息效率和定价效率提供了微观基础,而信息效率又是市场到达定价效率的前提。
对股票交易市场来说,尽管受制于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性能目标存在差异,但其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交易功能、价格发现功能、风险分散功能、信息的聚集扩散和传递功能。这些基本功能同时也是人们在设计股票交易制度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在这个意义上,市场运行效率往往也被作为股票交易制度设计目标的同义语。正因为如此,国际证券交易联合会WFE在其2004年度报告中指出“交易过程中的运行效率代表了市场质量的高低,其重要性在全球竞争环境中日益凸显”,良好的市场运行效率是股票市场有效发挥经济功能的基础。
二、股票市场运行效率的衡量指标
究竟怎样评价股票市场运行效率,学术界和业界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国际上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 学术界的观点
国外许多学者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运行效率指标。典型的如:Amihund 和 Mendelson(1990)认为一个好的证券交易结构是能够为市场提供高流动性和有效的价格发现,有效的价格发现不仅使股票价格更有信息效率,而且应该和低波动性联系在一起;Glen(1994)提出市场运行效率高低可通过流动性、波动性、有效性及透明性四个方面予以衡量;Bessembinder & Kaufman(1997) 则认为理想交易系统是价格形成过程没有过度的波动性,以及以低成本提供流动性; Wells & Stephen (2000) 也指出证券市场运行效率包括流动性、透明性、最佳执行、有序市场等;Madhavan (2000)强调市场运行效率包括流动性、价差和波动性。
另外有些学者则从整个社会福利或者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考虑市场运行效率的指标。如Domowitz(1990)强调理想的运行效率高的股票市场应该有以下三个条件:可信任的价格发现,即要求最佳市场应能够随时找到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出清价格;广泛的价格传播,意味着市场高透明性和价格对信息的快速反应;有效地对冲价格风险的套期保值功能,其依赖于市场的高流动性和稳定性。
2. 业界观点
市场运行效率的评价标准是和理想的市场结构密切相联的,在这个意义上,国际证券交易联合会WFE(1989)指出,一个交易制度优劣与否主要看交易过程中的价格形成、买卖程序、信息传播等相关作业的质量。
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E)在1997年的《市场分割特别委员会报告》指出,良好的证券市场应该具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特性:流动性、成交即时性、低交易成本、有效的价格发现、市场透明性、公平性、风险防范机制的完整性(integrity of credit risk)和市场完整性(integrity of the market)。
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在2000年公布的市场报告提出股票市场结构设计的七项原则:最佳执行原则(best execution principle)、公平原则(fairness principle)、稳定原则(stability principle)、流动性原则(liquidity principle)、效率原则(efficiency principle)、可靠性原则(reliability principle)及不伤害原则(do not harm principle)。
综上所述,关于股票市场运行效率的评价标准,学术界和各国股票市场实践的既有观点可以归纳为七条:流动性、波动性、有效性、透明性、公平性、可靠性及低的交易成本。
三、股票市场运行效率的衡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尽管上述七个指标涵盖了文献中市场运行效率的各个层面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设计的要点,但这七条标准并不处在同一层面上。只有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才是衡量一个股票市场运行效率的基本标准,而透明性、公平性、可靠性是为了实现这些标准而必须具备的条件或者说中介指标,交易成本则综合反映了市场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的状况。
1. 流动性
证券市场最基本的作用是汇集投资者大量的买卖需求,并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的交易需求,因此,提供流动性是证券市场的核心功能。在一个流动性较好的市场,投资者能够迅速地以合理的价格完成交易。
良好的市场流动性不仅是保持金融市场正常运转的基础,而且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在市场经济中交易是有效配置的前提,而市场配置的帕累托有效意味着按照某种价格通过交换而实现的配置,经济行为者所付出的成本最小。此时,表明目前的交易机制是最优的,交易效率到达最好。而市场交易效率实质上是市场运行效率,市场运行效率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流动性。
2. 波动性
波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风险和收益。波动性是证券市场与生俱来的基本属性,适度的波动性强调证券价格的波动不宜频繁,波动幅度不宜过大。低的波动性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减少,使市场交易者在价格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完成交易;而在一个价格剧烈变化的股票市场,增加了投资者所承担的不必要的风险,造成投资者交易执行延迟和信息延迟,交易成本会显著增大。
从宏观层面而言,一个波动过大的证券市场将加大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并使作为资源配置指标的股价信号产生失真。从微观角度来看,过度的波动则会极大地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甚至使投资者退出证券市场,阻碍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此外,波动性对于证券市场监管者来说意义十分重要,市场过度波动可能意味着市场存在某些问题和缺陷,所以大部分证券市场采用了涨跌幅限制和短路器等价格稳定措施,以避免价格过于剧烈波动,让市场有个冷却期,使投资者可以有效传播和处理信息,尽可能保持市场稳定运行。
3. 有效性
有效性即市场信息的效率。信息有效依赖三个条件:一是相关信息在投资者之间获得充分的披露和均匀的分布,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二是投资者必须自觉地根据理性原则制定投资策略进行交易活动;三是股价能够根据信息流动而变动,不会受到竞争性因素的影响。在一个信息有效的证券市场中,影响均衡价格的信息能很快地反映到价格之中,这意味着,一旦出现影响价格均衡的因素,原有的均衡被打破而形成新的均衡点,市场价格就会很快地运动到均衡点附近。在有效市场中,由于投资者相信价格包含了所有的信息,就不会花过多的精力来判断股价是否偏高或偏低,因此就降低了信息成本。
有效性是衡量股票市场信息分布和流动、交易透明度和规范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证券市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由于信息有效的市场的交易价格已经揭示出已有的全部信息,当前的价格就是公平的,这对于因暂时的流动性原因而需要交易的投资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反之,信息无效或者信息效率低的市场意味着存在不公平,即交易价格可能仅对信息拥有者有利,这种不公平性会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意愿,削弱市场的吸引力,进而导致流动性降低,所以,信息有效性的高低是和市场流动性密切相关的。Glen(1994)的研究表明,流动性高且信息有效性高的市场的波动性,低于流动性差和信息有效性低的市场。
4. 透明性
透明性是指有关股票交易的信息被公开的程度,即有关证券交易价格、数量和买卖身份等信息向投资者公开、及时和准确地披露程度。透明性是维持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交易前信息透明,交易后的信息透明和参与交易的各方身份确定。市场透明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的指标上,这是因为:
从上面所述的信息有效性依赖的三个条件看,证券市场上市场信息分布、流动、交易透明度和规范程度是决定市场有效性的微观基础。对流动性而言,理论研究表明,市场透明性的提高通常有助于提高流动性,因为透明性越高,投资者对以适当的价格成交的信心就越强,这将吸引投资者更多地参与市场,提高市场流动性。反之,透明性不高的市场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投资者难以根据不断变化的信息进行价格调整,买卖指令容易出现一边倒的不平衡情况,导致流动性下降。透明性对市场波动性也有极大的影响,由于市场信息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的分布常常是不对称的,不对称性程度越大,信息揭示前后交易价格的波动程度也就越大。
5. 可靠性与公平性
可靠性指标主要是针对交易技术系统的要求,其实质是在于提供一个有利于交易制度良好运行的技术平台。市场公平性则要求一个同质的市场结构,即不存在任何要素的分割,所有的投资者对所有的交易产品有同等的准入资格,信息披露是公开的、完全的和均匀的。要达到一个同质的市场结构,市场高透明度必不可少,因此,市场透明性直接关系到公平性,对市场公平性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市场透明性的状况。
6. 低的交易成本
证券市场的交易成本分为显易成本和隐易成本,显性成本比较容易客观衡量,主要由印花税、交易费、交易佣金构成。隐形交易成本,依Demsetz的观点,是指提供交易的即时性补偿或者说即时性价格,也即反映立即执行交易的相关成本。
显易成本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是很直观的,因为如果交易税费增大,直接增加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和利润相应会降低,为了避免损失,投资者会尽量降低交易频率,从而导致市场流动性和成交量的减少。显易成本影响市场的有效性,这是因为交易税费直接作用于每日证券收益,如果信息的价值不足以超过显易成本,则交易者将减少交易或者不交易,由于缺乏充分的交易,使信息不能及时反映到价格中,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纠正这种偏差。
隐易成本与市场的深度和宽度密切相关,市场越有深度和宽度,立即执行交易的相关成本即隐易成本就越小。证券市场的深度与宽度反映的恰好是市场流动性,因此,流动性好的市场隐易成本也就相对较低。其次,在一个高度波动的市场投资者面临较高程度的不确定性,因而带来较大的买卖价差和隐易成本。再次,市场的有效性意味着能够迅速的反映所有的相关信息,从而市场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和流动性,隐易成本同样也相对较低。
四、小结
综上所述股票市场运行效率的评价标准,学术界和各国股票市场实践的既有观点可以归纳为七条:流动性、波动性、有效性、透明性、公平性、可靠性及低的交易成本。但这七条标准并不处在同一层面上,只有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是衡量市场运行效率的最基本的指标,透明性、公平性和可靠性则是保证股票市场健康运行的前提条件,而低的交易成本则是市场运行良好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Amihund,Y., H., Mendelson and R.,Wood,1990,Liquidity and 1987 Market Crash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Spring.
[2]Bessemblinder, H.and H.Kaufman,1997,A Comparison of Trade Execution Costs
证券市场有效性范文5
【关键词】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发展和局限
在现代社会,许多民众开始将资金投入证券这个新兴市场。人们迫切需要一个积极、有效的理论来指导这项具有风险性的投资活动,于是,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应运而生。但是,这种理论尚在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需要不断探讨、完善。
一、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发展
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由美国经济学教授马柯维茨在1952年提出。其意义在于建立一个最佳投资组合,也就是股票、债券等的最优选取和最佳集合,以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将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意义逐渐显现出来,也呈现出自身特有的发展方向。
(一)实用化
在实际应用中,最初的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十分复杂,一般人难以掌握,短时间内也很难得出正确的结果。同时,证券市场上的数字是不断变化的,只要发生变化,就要重新进行组合、计算。对数字计算不甚熟练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即便是比较专业的投资者,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厌烦情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人士提出了简化证券组合分析的模式和方法,大大降低了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运用成本,使得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朝着实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自由化
如今,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基金种类繁多,投资者拥有多种选择性。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通过不断完善、融合,开始变得简明、便捷,使得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喜好等因素,综合衡量证券产品的风险和收益,进行自由组合。也就是说,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给予投资者的自由性很强,不再将投资者固化为热衷收集财富的形象,也不再对投资组合作出假定组合,比较来说,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较之最初的理论模式在内容和实用性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局限因素
自创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建立时间较短,在发展中也受到了一定因素的制约。
(一)证券市场本身的性质
1.风险性。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自身存在较大的风险性,使得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通过投资组合来降低风险性的效果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发挥。证券投资本身的风险,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一般来说,系统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这些风险是无法通过企业自身力量规避的,因此,投资者不能依靠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有效应用将风险化解。非系统风险是由于企业运营、收益等因素而产生的、只对个别企业产生影响的一种不确定风险,具体包括经营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等,能够通过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将风险分散。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总风险中,系统风险的比例较大。也就是说,运用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和效果都不理想。2.波动投机性。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具有新型市场的特点,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价格指数波动性大,处于高波动阶段。并且我国股市的动态市盈率偏大,具有资产价格泡沫的典型特征,投机性很大,泡沫成分太多。由于自身的这种性质,导致运用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有效性降低。
(二)自身的缺陷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目前存在的主要缺陷为:市场效用不明显;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投资观念不成熟。1.市场效用不明显。现代证券组合理论是建立在有效运行的证券市场的基础上的,因此,证券市场各项作用的发挥对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市场体系、市场运营理念和运行模式上,还存在一定的不成熟因素,制约了现代证券组合理论效用的发挥。2.投资群体存在弊端。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对投资者的要求很高,要求投资者具有基本能够应用这一理论对证券进行分析和选择的能力,因此,投资者必须同时具备执行力和知识性。然而,目前我国投资者群体还不成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我国投资者中的个人投资者占比比较大,机构类型的投资者较少,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证券市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也不利于监管。其次,我国投资者的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对于专业性强、理论复杂的证券投资知识,大多数人无法消化和理解。个人投资者大多是通过口口相传或书籍、网络获取投资信息,多数是一知半解,在做具体的投资决策时,要么跟风,要么盲目选择。
三、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重要作用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产生理论,二者相互作用的。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对证券市场局限性的克服,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要创造有利条件,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充分发挥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重要作用。
(一)发挥政府职能,减少干预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发展时间较短,本身存在一定的弊端。而且,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方法不充分,这些掣肘之处无法运用证券市场本身的力量来消除。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运用自身的职能,有效引导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和力度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要善于发挥政府职能的指导作用,而减少直接干预,给予证券市场足够的发展空间。
(二)完善法律法规,监管到位
目前,现有的证券法规专业性较强,实用性差;限制范围小,标准不明确,使得证券市场上的不规范和违规行为屡屡发生。因此,必须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实用性和监督力度,保障证券市场的良好运作,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我国证券市场的管理部门众多,常常出现交叉管理或推诿责任、不作为的现象,导致监管上漏洞重重。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形成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监管模式,保证证券市场的良好运行。同时,要健全举报监督制度,提高社会监督力度。
(三)提高信息效率
证券相关信息的顺畅流通,是证券市场和投资者准确判断风险和收益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效率低下的问题,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信息的传播效率,保证证券信息的公开性、及时性、有效性。首先,要保证证券信息被相关人员所了解,确保信息对称。只有保证所有投资者都拥有对等的信息知晓权,才能使证券市场实现公平性原则。其次,保证所有的有效信息都能够及时传递。及时、有效的信息获取,能够给予投资者足够的时间去规避风险或调整投资组合。再次,确保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出去,以保证其有效性。
四、结束语
如今,很多人将理财目光投向了证券市场。然而,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还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制约因素。理论指导实践,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产生,对证券市场的投资活动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切实、充分地发挥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松.华夏策略基金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1.
[2]陈景凯.现资组合理论的发展趋势探讨[J].商业时代,2010,(8):59-60.
证券市场有效性范文6
一、投机型证券投资组合权重调整策略的有效性分析
1.1有效性研究的样本和时期选择
本研究样本以香港恒生指数和花旗集团全球国债指数为主要目标,这种早期指数的分析,更有利于现代证券市场的发展,同时准确的数据分析,也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对证券投资组合权重调整策略的评价和比较,得到了换算结果,提供的数据显示,证券市场在构建证券投资组合权重调整策略时,必须要结合资本市场的开市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具有保障的得到策略方案,企业和个人也可以更加便利的操作市场。在数据研究的阶段,资本市场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金融产品的重要性也在改变,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我国资本市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趋势[1]。
1.2研究的方法
笔者采取达里亚纳尼提出的实验方法,利用60%的股票和40%的债权投资组合为基础,确定了有机型证券投资组合权重调整策略。这种研究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加实用混合型证券投资组合权重调整形式,也可以加大对策执行的稳定性,对样本的研究和分析,会体现出周期性的结果。企业需要结合周期性表现出的经济特征,及时对对策进行调整[2]。
二、投机型证券投资组合权重调整策略有效性研究结果的检验
2.1实证检验
根据上文的分析,已经明确了投机型证券投资组合权重调整策略有效性结果研究的重要性,所以也要对结果进行检测,首先,要对证券投资组合权重调整策略运行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对风险收益率的分析和对比,可以更好的掌握风险存在的环节,也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处理,在每项收益率管理的基础上,可以更加快速的减少风险存在的几率。在投机型证券投资组合权重调整策略有效性研究的过程中,相对收益率越大就说明策略执行的优秀效果,企业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加大经济投资。只有在实证检验中,才能检测出证券运行的情况和经济利益,这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3]。
2.2案例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