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电子线路;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16-02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新课程改革进入一个全面推广的阶段。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正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实践。在中等职业学校,虽然没有象普通中小学一样的新课程标准,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课程的理念与方法不仅适合中职文化课教学,而且在专业课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
二、理论依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态势稳步地向前推进,欲扎实科学地做好课改工作,必须以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为首要任务。
1、少讲多学的理念
“少讲”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少地进行给予式的讲解。5分钟能讲明白的,绝不讲6分钟,学生自己能够研究明白的,教师绝不要讲,从而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而不要把课堂视为欣赏教师讲演、被动静听和接受结论的场所。“多学”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学生的活动多,即学生自己动脑想,动口说、读,动手写、摸、做,动情感受、领悟、体验的时间多, 机会多,也就是得到的锻炼多;二是学到的知识多,信息量大;三是学生的收益多,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高,学习效益好,也就是学得更扎实更有效,相关素质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2、改变学习方式的理念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点。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可能有积极主动、生动愉快的学习过程,也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等素质。研究性学习是指把学习对象当做研究对象来对待,自己动脑研究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规律,接受事实性知识,探索发现原理性知识,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包括《课程标准》中大力倡导的探索性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改变学生机械模仿的习惯,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有意义的学习,让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帮助下的意义构建过程。改变单一的向书本学习的现状,创造、设计更多的向生活学习的机会。
3、以评价促发展的理念
以评价促发展作为一个理念,其内容主要就是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检查了解、反馈调整、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引导肯定、区别选拔等功能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更好地实现课改的目标,更有效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发展性评价体系有五个最基本的特点:①评价主体多元化,尤其强调自我和同伴的评价;②把评价当做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③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特别重视评价在过程中的激励与导向作用;④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中,更注重质性评价;⑤不仅评价学业,同时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实践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下面结合中职学校中电子电工专业的电子线路课程谈谈教学尝试。
1、情境教学,案例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新课程标准理论中,强调“情境教学法”和“案例导入法”导入新课。
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多信息、多渠道地给学生提供电子信息源和大量的信息,拓宽视野,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从而激励学生学习电子的强烈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同时也避免了电子线路教学总是围绕着课本转和机械操练,重复老内容,缺乏信息的新鲜感,以致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思维迟缓,产生被动消极情绪,失去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每一个环节上重视发散性思维训练,重视想象力的训练,在教学中给学生以充分的联想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起他们新的探究活动。例如在电子线路教学中,导入“二极管、三极管”时,演示各种实物和符号图片;讲授“JK触发器”一节时,拿出两张扑克牌“J”和“K”同学们都非常兴奋,但问其J和K代表什么含义却无人知晓,然后我在黑板上写“J-Jane(君主),K-King(国王)”即表示“JK触发器”是很好的意思,从而引入全功能JK触发器的学习;唱卡拉OK时,偶尔把话筒对着音响时出现的啸叫声现象就是一种通过反馈形成的“振荡”;由于操作不慎或雷电影响电网电压变化造成家用电器烧毁例子,导入“稳压电路”的新课等。这样的开头,能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求知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导入法,可以起到致趣、动情、引思的作用。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不够,缺乏灵活性,缺少实践能力的现象,应用任务驱动性的教学,把教学内容任务化,即在营造的模拟情境中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从而驱动学生开展学习、自主探究活动。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要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它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境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保证自主探究的时间,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电子线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要教师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的“任务”,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整合各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让电子线路课“活”起来!例如,在做基本发光电路实验时,我们发现更换不同的电阻,可使灯泡的亮暗不同,那么此时辅导员可设问:a、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试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测。b、如何通过实验确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试设计实验电路等等问题,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在教师的巧妙设计下进行思考、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媒体辅助,实验演示
电子线路的课程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强等特点。通过媒体辅助、实验演示,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理论的内容实践化,使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及学生学习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常采用的基本手段如下:
(1)幻灯、动画演示教学。制作如电路图、工作波形及课堂练习等幻灯片演示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自己利用FLASH软件制作或转载动画演示电路的工作原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如近年来,无线电杂志及所附光盘为电子线路提供很多教学资源。
(2)EWB电子仿真实验教学。仿真实验代替传统实物实验,让学生到微机房做电子实验,大大节省了时间,节约了财力、物力及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创新思维能力。
(3)实物实验演示教学。在电子线路教学中,实物实验操作及演示仍不可缺少,了解并学会元件、仪表等的使用,可为技能电路制作及等级考试打下良好基础。例如,a图是同学们所熟知的三个发光二极管并联电路,在此基础上能否判断出b图三个发光二极管的连接方式,该如何去判断?
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串联、并联的连接方式,并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那么b图该是串联,并联,还是串并联呢?这只是一个假说,不防用电子百拼拼搭实验来检验你的猜测,它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建立假说,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只要教师善于加以引导,学生是可以获得答案的。
4、合作讨论,总结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首先,要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包括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充裕的时空、启发式的帮助以及适时适当的激励,使课堂成为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其次,注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换。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
总结评价,这一评价有助于学生梳理所获知识以及与原有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有助于帮助学生总结学习中使用的方法,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与自主发展;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性。因而,这一环节,我们在注重知识整理的同时,应加强多学习状态与学习方法的总结,例如:探索发现的过程是否充,问题是否彻底、有效地解决,所得到的方法、结果有什么意义等等。总结的过程应让学生多说一点,教师起的是拾遗补漏和加强连贯性、系统性的作用。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可采用教师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的方式、方法、情意作出合理的调整,以利于进一步学习。
5、就业导向,综合实践
在职业教育中,以就业为导向,综合实践,培养市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电子线路作为信息电子等专业的基础专业课,要求专业老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为核心,通过综合实践,培养人人既有“以技之长”、“多证多能”的专业技能,又有较好职业素养的合格人才。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运用“行为导向法”进行课堂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选择,如可控硅、555集成等高职考试不要求而实践中非常多的内容加强教学。组织兴趣小组,外出家电维修活动,开展电子制作、科技创新发明比赛,辅导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等实践,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过程的变化与发展也有利于技能与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学了焊接知识后,让学生组装收音机等,在制作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其方法、原理,提高其积极创造发明的能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
四、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的各种教学实践,虽然能从很大的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其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一些以学为中心的教改实验中,容易出现了重视多媒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意义建构事倍功半,花费很多时间,不得要领。因此,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开发和利用多媒体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教师的责任,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更不能忽视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范文2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心理学;新课改
一、高中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教学源于生活,比如,探照灯,太阳灶.人造卫星的运行轨迹是圆锥曲线的应用;分期付款是等比数列知识的应用;商家打折促销是函数知识的应用;企业生产中资源的优化组合是‘线性规划知识的应用,所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贴近生活.心理学有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出发.捕捉能为教学服务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好数学知识,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总之.要把数学还原于生活.再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素材的感知和整理,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发展数学学习能力.
二、
高中数学中巧妙运用心理学暗示的功能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利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信的处理数学方面遇到的问题.所谓的心理暗示就是指在无抵抗条件下向被暗示者提供信息以使它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按特定的方式活动.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经典的条件反射.心理暗示分为消极的心理暗示和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数学老师对学生说:“你为什么总是不懂这个方程式的求解方法呢?”“你为什么听两遍都不会,别人听一遍就会呢?”这就属于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听不懂考不好了.渐渐的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应避免给学生这些消极的心理暗示.要善于运用那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说老师在课堂上讲原理分类计数时.有这样一个习题:十个苹果分成三堆.每堆至少二个.有几种分法7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每堆的个数分别为二,三,五;三,三,四等.这时,一个数学成绩很差的学生说,不用分十个.分四个就行了……老师能够马上投去赞许的目光.然后按他所说解决了问题.同时肯定了他的思路.这种赞许的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使得老师讲课的每一句话,都能够让他听的非常认真,和平日判若两人.这个简单而且有效的例子我想会给高中数学教师们很大的启发——积极的心理暗示也是一种教育,只不过是润物细无声.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学好任何东西的潜能.教师要在教学中抓住机会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给学生以激励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诱发他们的潜能,对学生一次测验的好成绩,课堂的一次精彩回答,习题的一个好的解法.甚至是一句不经意的话,教师都应不失时机的告诉他——你能行.你进步了.不必是直白的语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张笑脸就可以让学生心头一亮.信心倍增.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善于运用“注意规律”.在心理学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在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由于高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约为三十分钟.所以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实行满堂灌,一直都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疲劳.反过来,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要合理进行两种注意规律的转换.比如,讲解“数列”时,可以先给学生讲高斯求和等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对课堂内容有意注意.然后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进行详细地讲解,这时学生运用无意注意来听课即可.对于数列的定义.数列的通项等重、难点知识可以利用课堂提问,学生讨论,举出实例等方式让学生以有意注意来学习.以便克服困难.掌握重、难点知识.
总之,高中数学教育融合心理学是一项综合工程.在当前新课改的实施背景下.如何能够让教师更好的掌握好心理学,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到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是我们当前需要对教师进行要求和培养的一项重点.良好的运用两者的结合,不仅仅让学生对课堂更加感兴趣外,还可以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学习好数学,更加自信的掌握知识,更加牢固的对数学有记忆.很大幅度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加快了教学进程,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文化,让整个数学课堂便得更加 丰富多彩,只有良好的运用心理学在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何江卫.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反思[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Z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汪航.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数学素质”的再认识[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范文3
关键词: 最近发展区理论 中职英语教学 早读课 教学支架 合作学习
一、引言
早读课是中职英语教学常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和普通中学的学生同处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都是必修的学习科目。但是和普通中学的中学生相比,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英语的自觉性较差。不少中职学生在英语早读课堂上拿起课本不知道读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读,使得原来应该书声琅琅的早读课有时会变得鸦雀无声,这样就虚度了早晨的黄金时光。
为了充分利用早读课,从而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英语教师应该对英语早读课充分重视,并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组织好早读课的活动。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著名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理论的精髓来认真上好每一节早读课,调动学生参与英语早读的积极性。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概念是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他人的指导和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要取得效果,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水平,并且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1]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在中职英语早读课中的运用
1.教学支架
针对许多中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自觉性和兴趣的现状,教师可以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为英语早读课构建教学支架,对他们的早读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安排。规定明确的早读任务、利用科代表的助手作用和跟读都可以成为教师为学生铺设的教学支架。等到教师发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早读能力,就可以撤掉教学支架,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了。
(1)规定明确的早读任务
教师每一次早读课都应该根据最近的教学进度,安排好具体的早读任务,早读的内容分为预习和复习两方面的内容。除了内容具体化之外,早读的要求也应该细化为“读”、“熟读”、“背诵”的不同安排,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选取一些跟他们水平相近的来自于课外的短文或句子让学生背诵。早读任务最好是在早读开始之前就公布,而且用黑板板书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一目了然。
(2)利用科代表的助手作用
教师在所教班级精心挑选英语科代表,让他们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科代表不仅英语成绩要突出,他们的口语水平在班上也要数一数二。如果实在没有这样的学生,就要先从科代表入手,先教会科代表,让他们先有较好的语音语调。有了正确的语音语调,科代表才能在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朗读的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另外,他们一定是工作非常认真负责的,这样才能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在英语早读课中,他们主要起的是布置早读任务、播放录音和领读的作用。中职学校的早读一般只安排20分钟的时间。科代表可以在老师到来之前的几分钟播放录音,这样可以争取更多的早读时间,让学生的早读更有效。
(3)跟读
一般来说,和课本配套的录音都是请英美国家的人士录制的。通过跟读,可以让学生模仿录音里正宗的英美语音语调,提高他们的口语和听力能力。跟读的另一个作用是提神,学生一大早刚来的时候还未完全清醒,所以有必要播放与课本配套的录音,让学生齐声地跟着朗读,以振奋他们的精神,让他们逐渐进入学习状态。
(4)自己读
经过早读任务的布置,科代表的带领和跟录音读,学生就随着教学支架的铺设,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然后,教师可以撤掉教学支架,让学生自己朗读了。
跟读的缺点是学生机械性地读书,几乎不动脑子,录音播得又很快,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反,给学生自己读的时间,可以让他们边读书边思考,使得所学的知识可以更深刻地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对于一般知识,学生只需要朗读就可以了。对于重点知识,学生则需要背诵出来,牢记在心里。只有在自己读的状态下,经过思考和强化记忆,重点知识才能更容易地背诵出来。通过自己读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此养成。
2.合作学习
要在最近发展区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指导。除了教师搭建的教学支架可以对学生的英语早读起到指导作用之外,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的早读质量得到更快的提高。
结对子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结对子最好是在同桌之间或者坐得比较近的学生之间进行。在班主任安排座位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合作学习的最大化,把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和比较差的学生穿插安排在一起,方便他们结成对子。假如英语教师本身就是班主任就方便一些;假如英语教师不是班主任,则可以争取班主任的密切配合,本着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安排座位,让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英语早读课上,学生结成的对子中,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担任小老师,对成绩较差的同学可以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辅导。辅导的内容可以是英语语音、语调,也可以是朗读背诵的方法指导,甚至是情感上的鼓励。
组长负责制是实现英语早读课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教室里具体的座位安排,将全部学生分为5个或6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组长。组长负责对整组同学的早读完成的任务进行抽查,特别是对于需要背诵和识记的重点段落,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应该到组长那里进行过关检查。
把竞赛机制引入英语早读课堂,学生就可以在竞争的气氛中激发英语学习的上进心。因为早读时间有限,竞赛可以安排在早读最后五分钟进行。竞赛的内容是检查本次早读的落实情况。每个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参加角逐,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考虑到竞赛是要排名次的,学生的小组荣誉感就会促使他们团结一致,在以后的英语早读课中展开更好的合作学习。
四、结语
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中职学生的每一节英语早读课都能有序有效地进行。实践证明,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最近发展区是可以充分利用的,他们的学习潜力可以通过教师对英语早读课堂的精心设计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
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范文4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职业训练,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这一决定大大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中双证书教育模式的发展。所谓双证书是指,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不但能够获得学业证书(包括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还能通过接受实践教育与技能培训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我国的《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涉及到国家财产与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与工种,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只有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之后才能持证上岗。近两年来,由于简政放权的需要,我国行政管理部门逐渐废止了一些制约创新与创业的职业准入许可与资格认定证书。但是,对于教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涉及到重要公共利益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依然得以保留。而这些职业资格证书与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都有直接联系。这种背景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双证书制教学模式提供了客观条件与基础。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实施双证书制的可行性
关于本科院校是否需要向实用技能教育转型的争论,从当前综合教育改革来看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结论。2014年以来,教育部开始引导并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型转变,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技能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即使是学术型高等院校也可以有一部分专业转向应用技术型专业。作为一级学科的心理学科通常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以及应用心理学。其中,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一门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心理问题的应用性学科。解决问题、面向实践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的基本特征,但是,在当前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培养单位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与基础心理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差别不大,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也是只注重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把相关科研实践与专业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导致大部分应用心理学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专业知识,对自身专业提不起兴趣,又或是专业实践能力薄弱导致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竞争力弱、就业率偏低、专业不对口等。
国务院提出要保障国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把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双证书制度为专业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这为解决应用心理学专业所面临的学生培养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即使是在学术研究型高等院校,其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实践也可以借鉴并实施双证书制培养模式,让本专业学生在获得本科学历与学位的同时,掌握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专业技能(如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教师教育技能、广告策划、市场营销等),进而提升其职业竞争能力,使毕业生减少专业不对口的抱怨。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通过四年本科阶段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往往能够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但由于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实习情境和工作机会,所以一旦面临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通常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加以熟悉应用和发挥,难以有效地解决社会现实中的真实问题。此外,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在所从事专业方面的职业道德素质上往往有待提高,职业道德不仅包括对职业角色规范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职业角色行为的实践,毕业生在前者往往不存在认知问题,但具体行为经常未能很好地遵循规范。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应用心理学专业普遍存在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室、图书室等资源匮乏是导致学生缺乏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无法从仅有的枯燥理论中培养出对学科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的期待。本专业学生可以在学校对双证书制度政策执行过程中获取更多资源储备与实践机会,进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这块敲门砖,使自身实践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尽管已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却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无法做到游刃有余。在实行双证书制后,学生严格按照国家执业资格评定标准和各相关工种的资格评定标准,结合已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实地操作动手练习,从而真正达到融会贯通。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在踏入实际工作岗位后,就能减少与新工作的实际磨合期限,进而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及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传统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概述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应用心理学专业作为实践应用型学科,其传统实践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传统实践教学特点
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传统实践教学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在很多方面具有改进提升空间。教学内容泛化与专业贴合度不高致使学生难以形成统一的知识脉络体系。学生对学科重点知识的把握出现偏差甚至导致学习避重就轻的现象出现。教学方法与理念单一落后导致学生缺乏课堂积极性并降低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期待,教师也会针对学生的课堂反馈出现倦怠授课等情绪,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的低质量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失衡而造成教学真实性和公平性缺失。学生在填写课程教学效果调查表过程中的虚拟填写,导致学校无法获取真实的教学效果反馈意见,致使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科改进工作举步维艰。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传统实践教学内容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不仅要经过四年本科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同时也要完成相应实践教学课程。应用心理学专业传统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
1.心理学试验。是通过运用心理学测量仪器,对某些特定的心理学变量进行操控,从而得出某些心理学现象及其行为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心理学实验是以实验室为载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使学生真正达到符合专业技能实践标准的一项科学实验。
2.心理学实训。即心理学职业技能实际训练,学生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在可控范围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学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活动。学校主要通过心理学实训增强学生基本应用服务与数据分析能力。
3.科研活动。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性地参加各类科学研究活动。通过参加科研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途径手段,并达到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科学意识的目的。
4.专业见习和实习。学生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在固定时间和地点,并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观或从事实际工作的一种实践活动。专业见习和实习阶段是真正把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核心环节,使学生达到专业应用技术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二者的融会贯通。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传统实践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范文5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要倡导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那么,要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有必要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关键在于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实践中要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一、创设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
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3-14岁左右,正处在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学生群体的特征也正发生着变化,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他们充满好奇心,对新生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兴趣更大,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他们对于“结论性知识”越来越持怀疑态度,而对“方法性知识”和“过程性体验”充满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因此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以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满足其探索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形成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知识角度讲,上课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继承人类知识财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认识能力的活动。中学生每天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提高课堂效率十分重要。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全部活动,不当旁观者。具体说,就是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每一个言行,要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认真参加讨论,有选择地记笔记。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两点:首先是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即要会听开头,会听新知识,会听小结。其次,要求学生在原预习环节写成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授课内容,以及同学回答问题的思路,重点对照、审视、补充自己的学案。特别对老师授课、同学回答问题过程中与自己学案不同的地方,要深入思考,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多问几个为什么,矫正思路,以准确掌握本章节的基本知识、重点、难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历史发展线索等。
三、及时复习,强化记忆,巩固知识
1.尝试回忆
就是要求学生独立地把课本内容和老师上课的内容回想一遍。尝试回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新旧知识相联系,做到“温故”而“知新”,避免“温故”而“弃新”;其次是梳理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通过尝试回忆,对所学知识作一次梳理,使历史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再次是重点知识与一般知识相结合,做到对重点章节、重点历史事件勤思考、深理解,对一般章节、知识不忽视;最后回忆教师讲课时思路、线索和同学回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矫正自己的思维偏差。
2.看课本和参考书
课本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依据,在对课本知识全面阅看的基础上,对于上课时已明白和理解的部份要少花时间,而应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尝试回忆时想不起来、记不清楚、理解模糊的部份。关于参考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好参考书;要在阅读课本并对所学知识有个基本理解之后,再去看参考书;要围绕学习的中心内容去看参考书的相关部分。
四、独立作业,加深理解,培养素质
首先,要求学生完成每个章节后面的作业题,这些作业题是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具有评价、反馈、检测和鞭策的功能。所以课后作业要做,且要题题过关,忽视课本后的作业,不做作业的现象有必要改变。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范文6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一、构建分层教学的模式
实行分层次教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符合现实要求和社会发展。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的发展有着各自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发展特点。教育心理学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得到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方式时,他的潜能才能得到开发,他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正因如此,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成为我们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而分层次教学正式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的具体方式和策略之一,它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首先,要进行调查模底,动态分层。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测试,认真分析测试结果以及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再做问卷调查。以调查表、集体讨论、个别谈话的方式,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方式和水平,为合理的分层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然后再合理分层。其次要对教学目标分层。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同学超过课程要求去自主学习。对特长生来说在掌握课本知识后,应巧妙设计,更大的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最大程度的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通生要让他们完全掌握基本知识,完成作业,并逐渐缩小与特长生间的差距;对急需帮助生,促进他们打好基础。通过这三维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该单元的学习,各层次的学生掌握都相当不错,教学效果很好。
二、在备课阶段就进行分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与学生实际相适应。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余力的特长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除了做完共同目标,还可以再做一些额外的、难度大些的题目。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教学设计中,新知识导入课题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的坡度减缓程度,要以基础较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特长学生的求知欲。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练习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习题让基础较差学生能操作能掌握,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习题,让特长生操作、练习,增加他们的愉悦感,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的学习。
三、教学进程中的分层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此环节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地去围绕任务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给学生不断设置障碍,学生不断跨越障碍的过程。对于学生自学、讨论后仍无法逾越的障碍,教师要作为下一环节讲授与个别辅导的重点。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巩固旧知识技能、发现新问题、跨越新障碍、建构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在学生自学同时,积极鼓动学生小组内的讨论交流与学习,鼓动小“导师”们帮助其它学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坚持集体讲授,个别辅导的原则。“集体讲授”主要是解决那些具有共性的问题。那些来不及解决的、不具有共性的问题个别辅导,同时学生可利用这段时间继续探讨。“集体讲授,个别辅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是“教”与“学”的一个动态反馈教学过程。在学生自学、教师巡回辅导时,主要围绕特长生“吃不饱”与基础较差学生“吃不了”的问题,重点辅导这两个层次的学生。
四、通过分层评价,让每一位学生学知不足、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