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工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工教学计划范文1
关键词:电工技术课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012-02
作者简介:邓坚,男,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控制技术,智能检测与电气仪表。
2010年武汉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被教育部列为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学校,有无机非金属材料、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复合材料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车辆工程、物流工程材料等6个专业被列为试点。我校的电工技术课程作为教学实践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将基本技能、基础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一个基础扎实而又充满活力的教学平台,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电工技术教学内容包括电路元件和电路基本定律、电路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三相交流电动机及控制电路、可编程控制器(PLC)、工业企业供电及安全用电等内容,它包含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研究的成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电工技术发展概况,另一方面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电工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有必要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方法,以利于本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此,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契机,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认真分析非电类专业特点和电工技术课程现状,探索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制定电工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规范,并以行业背景为依托,寻求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策略。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形式方面
以往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采用“满堂灌”的方法,教师一章、一节按部就班地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课作笔记。实验教学教师拟出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首先演示实验过程,学生依葫芦画瓢做。考试则采用闭卷考试,容易造成学生开始抓得不紧、考试前突击的现象。这种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知识掌握及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内容方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一些陈旧、过时的内容,以及一些繁琐的数学推导及论证内容。例如,直流发电机的介绍过于详细。因为,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直流发电机逐渐被半导体整流设备所取代,不改会使学生无法通过课程来了解当前工程技术的最新动态,无法学习最新的工程技术,会造成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运用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需要编写新的教材,把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增删、压缩,满足“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要求。
3.在教学时间方面
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各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时,对专业课进行了加强,而对电工技术的课时却作了较大的压缩,致使电工技术课程学时越来越少了,而本课程内容既多,实践性又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工科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全面完成课程内容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二、课程教学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1.构建了针对培养卓越、实用型人才的模块化课程新体系
本着注重培养学生工程素质,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根据我校各非电专业的不同要求,将《电工技术》课程内容进行了重组、融合及整体优化分为五个模块,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选课的需要。增加了可编程序控制器、可编程序逻辑器件等实用电工电子新技术应用教学内容。电工技术5模块:①电路;②电机和控制;③可编程控制器;④电工测量;⑤安全用电。该体系得到了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已经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推广应用。
2.建立了针对培养卓越、创新型人才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针对不同专业、层次的学生,设计了基础型、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基础型实验:针对相关基础课程开设的原理性验证性实验,包括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电路原理的验证,参数的测量,常见故障的分析及排除,等等;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能根据技术指标要求独立完成设计单元系统,运用仿真平台进行仿真,然后实践;综合型实验:针对某个具有综合意义的系统,综合运用基础课程知识独立完成设计、仿真、电子元器件选择、安装及调试等;创新型实验:依托本校的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学生或指导教师自拟研究题目,采用软硬件结合方式,完成综合性强、较复杂的系统设计,并由学生独立完成方案的实施。增开了电工实习课程,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提高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人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创新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以及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评选中多次获奖。
3.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大胆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思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与创新。在课程教学开始前,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从预习、听课、查阅资料、作业计算乃至实验直至完成,消除他们的依赖心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开展研究式教学,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讲课时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学生的课内或课外的研究小论文、综合实验等研究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并积极吸收学生参加教师课题组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对国际班采用原版教材,双语教学方法授课,提高学生外语表达能力和专业书刊阅读能力,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人才。课程教学的着力点是让学生从理论学习逐步走向工程实际中来。对于学生在学习或实验中碰到的重点、难点,教师通过实例剖析和深入分析,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开拓他们的思路。
4.制作了《电工技术》课程新体系的模块化课件和《电工实习》教学课件
《电工技术》课程新体系的模块化课件融入了任课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制作了板书精炼、重点突出的文字叙述及形象直观的动画形式,内容叙述、理论推导过程循序渐进,文字与图形按讲课顺序交替出现,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及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效果优良,学生对教师评分全院第一,均为优秀。教研组多人次获教学优秀奖、多媒体教学竞赛优秀奖、双语教学竞赛优秀奖及师德先进个人奖。
5.建立了《电工技术》课程网络教学系统
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课程通知、常见问题、答疑讨论、教学邮箱、教学笔记、学习资源、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课程管理,等等。扩大了课程的受益面,与课堂教学互补,促进了因材施教,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该网络教学系统已成为湖北地区远程教学示范系统。
6.注重实践,教师、学校共同努力
该门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教师可以通过做实验和到附近工程所在地进行现场讲解的方式进行,这样能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更深入的理解,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对该课程所涉及的术语和理论的感性认识,建议学校在该门课程的上一个学期或假期里,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或认识实习。此外,由于教师个人的交际和关系网有限,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关系网多为教学联系实习地点,或为教学收集工程资料,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出一份力。在教学时间方面,希望能增加课程教学学时。
如何发现并改进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教学工作者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仅就笔者在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相应的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卓越计划”的思想指导下,我校进行了上述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将电工学课程提升成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也成为我校的精品平台课程。在这样一个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工科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卓越工程师的素质,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应改革非电类专业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和发展创新实践基地,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当然,课程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仅教师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学校、学生和社会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
电工教学计划范文2
中等专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学生,经过在校一年时间的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之后,按照教学计划安排都要参加一定时间的电工实训。实训课教学是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而技能的掌握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反复练习来实现的。但是,传统的电工实训教学手段单一、训练项目理论性较强,由于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对实训项目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不理解,只能机械地加以练习,所以学生普遍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传统的电工实训项目非常枯燥,电工实训过程中体力消耗较大,加之学生本来就对电就敬而远之,不敢轻易动手,因此在练习过程中非常被动,有些学生甚至不肯多练,还有些学生认为今后自己不打算从事电工方面的工作,没有必要掌握电工操作技能,导致电工实训效果非常差。为了改变电工实训这种低效的局面,笔者尝试把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合到电工技能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参与电工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提高中专电工学习技能的效率,促进中专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优良学习品质的内涵
新课改倡导“以生为本”,要求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主动计划,主动落实,主动总结;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保持清醒头脑和良好精神状态,劳逸结合,方法得当,实现低耗高效;努力让学生热爱学习,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善于学习,掌握学习规律,正确运用学习方法,合理调配学习时间,善于运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进行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坚持学习,长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不间断,持之以恒,有终身学习意识,活到老、学到老,把学习当作一生中最重要事情来做;让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慢慢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受益终身。本文将结合中专电工技能教学的实际,阐述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中专电工技能学习的方法。
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电工技能学习品质的优势
数字化教学资源有着传统教学资源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多媒体能给我们带来形象、直观的感觉,把那些复杂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网络资源库具有无限的知识,能极大地扩展教学内容;课程网站中信息都是最新的,能给我们提供具有时效性的知识和信息;模拟仿真技术能展现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信息化教学手段支持“做中教,做中学”,这正好能满足电工技能教学的需要,同时,信息化教学还能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因此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使每位学生学有所获;总之,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师生、生生交流的网络和新途径,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可见,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电工技能的兴趣,信息化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技能训练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电工技能的效果,信息化教学手段能满足学生终身练习技能的需要,信息化教学方式能提升学生学习电工技能的效率。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保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了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将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让我们广大普通学校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纲要》提出将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把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到中专电工技能教学的具体操作
笔者在长期的中专电工实训教学过程中发现,把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到电工技能教学中可以大幅度提高电工技能教学效果,现就怎样把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融入电工技能教学中进行具体阐述:
1.合理采用多媒体进行电工技能教学,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巧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电工实训中用到的电路原理图都是由一些器件符号和线路组成,其原理非常抽象,而中专学生对具体、形象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也容易掌握。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深难的内容通俗化。例如:在引入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时,首先通过视频给学生展示在生产实践中用到电机正反转控制的多个镜头,如铣床的主轴正反旋转,工作台的往返运动,起重机吊钩的上升与下降,电梯的上升与下降等等,让学生认识到正反转控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很常见,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项目。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的热情,降低中专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电工教学计划范文3
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和我校教学改革的自身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主要是更新高等教育理念,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才氛围,为其成功奠定基础,满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以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为平台,搭建教学团队的框架结构
1.实施电气专业核心课程制度。
在原有的培养方案中,电气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的门数超过25门,目前急切需要构建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要对原有课程知识体系进行重组。电气专业的核心课程应满足关联性、整体性和独立性原则。在电气专业众多主干课程中,电路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之间承启关系清晰,内在联系紧密,同时又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比较适宜作为电气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确定电气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及课程名称之后,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挑选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且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教师担任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同时,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化建设,提高课程教学的现代化水平。本教学团队的成员承担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均须建设网上教学平台,丰富核心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立优质的网上试题库和教研成果共享资料库,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答疑困难,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但每周进行定时定点答疑,均会使用E-mail、QQ、博客等网络平台答疑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的构架。
建设好专业核心课程,关键在于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而优秀的教学团队又必须具备稳定的构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构架是“所在二级学院主管、团队负责人总管、团队责任教师具体负责”的三级管理体制,三级之间分工明确,有机协调。二级学院负责从体制与机制上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保障,是教学团队的指导者、支持者和服务者,而不是发号令者。教学团队负责人统管团队的各项事务,在教学模式改革、团队工作计划制订、团队成员组成、内部经费使用、考核与评价成员等方面均应有相当的自。在团队领导上,选择合适的团队负责人对建设好团队十分重要。团队负责人应善于开拓创新,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便在沟通、协调与尊重的基础上为团队建设提供组织与服务。根据电气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需要,教学团队对各门核心课程均应设置一个责任教师岗位,下设2~3个中青年主讲教师岗位,责任教师和主讲教师可兼任。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形成以研究生(硕士、博士)学历为主力、中青年教师为重心、中高级职称教师为主体的团队结构。在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引进电气类企业有知名度的高级工程师加入到团队中来,作为团队和企业沟通的桥梁,为践行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理念夯实基础;成立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开发教学项目和项目课程,将企业的人才需求引入到培养方案中。
(二)以实行教学实施大纲为契机,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
以前实行的教学大纲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教学内容指导性文件,被视为一种教学辅助文件。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无法看到教师编写的教学大纲,不能充分理解所学课程的概貌,不能充分了解教师讲课的重点和进度,这导致教学大纲与教师教学脱节、与学生学习脱节。而课程实施大纲详细地描述相关课程的目的、任务、要求、进度安排、评分标准等。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要求团队教师必须撰写所上课程的教学实施大纲,在撰写过程中对课程整体进行一次再把握,对整个教学流程做到心中有数,对相关重难点能思虑透彻。为了学生在选课时可以用作参考和做上课准备,教师需要将电子课程实施大纲,上传到教学资料共享平台,与学生共享。在教学中严格按照课程实施大纲组织教学,每一轮授课结束以后,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修订更新,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团队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善于综合,正确思辨,勤于实践。
(三)大力培养青年教师
在教学方面,团队应大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定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实行一对一的指导,指导青年教师的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着力夯实青年教师的理论基础,掌握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团队把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纳入团队工作的议事日程,围绕学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落实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培养措施。让青年教师进实验室,协助指导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工作,要求青年教师与学生一样完成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全部实践内容,增加实践指导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要求青年教师听老教师全程授课,在经过集体备课、逐章试讲、严格评议后才能独立授课。对青年教师的授课情况定期旁听和评议,了解他们的课堂授课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研究改进教学方法的途径,提出建议和意见。在科研方面,教学团队要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在申报、争取各类科研课题时及时提供信息,并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组织有丰富科研经历的教授、副教授从各方面,如科研选题、项目申报和论文指导等,负责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指导。
(四)坚持“工学一体化”,为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做贡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强弱电相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系统工程与控制技术相结合的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应遵循专业特点,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气工程高级人才的需求,坚持工程应用与理论教学一体化的理念,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与生产实践一线的结合,更加重视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此,在学校多项措施与政策的帮助下,教学团队教师应积极展开与企业的合作,加强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应用相结合,积极联系企业共建校内实践基地。团队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一起,根据企业生产的最新需求,设计和引进包括供电、测量、微机保护屏、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等一系列实验装置,建设和完善校内电工实习和专业综合实验基地。学生可在这个实验平台上充分动手实践,模拟工业现场运行,选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这种模式可以做到教学实验与工业现场的高度逼真,弥补生产现场不能进行运行操作和安装接线的缺陷,使学生达到解决教学实验问题如同处理工程问题一样的效果。
(五)加强教学团队科研和教改能力,促进教改和科研项目与教学的结合
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依托硕士点、省重点实验室,积极申报教学、科研课题,撰写教学、科研论文,以科研促教学。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内容开展相关教学项目改革研究,促进教学研究成果转化。通过科研项目和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实验室等,积极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以申报国家级、省级、院级教改项目为契机,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大纲撰写及课改热点、难点问题,引导教师积极申报和承担各级教改科研课题、质量工程等科研项目,让教师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以科研形式开展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的提高。
(六)建立团队建设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制订教师培养计划。根据教学和课程建设需要,为各位教师量体裁衣,制订教师培养计划。同时,将教师培养计划和激励措施联系起来,积极努力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有机会获得去国内外培训的学习机会,在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的教师,将获得团队经费奖励等,有效调动团队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的积极性。
2.建立团队定期教学活动制度。为了加强团队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团队应按照教学活动制度定期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要求团队教师积极参加。
3.建立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制度。两位以上教师教授同一课程要求必须进行集体备课,由各备课组长负责。集体备课的形式多样,每门课程都应有集体备课教案,各授课教师根据各班级的实际情况修改成个人备课教案。
4.完善兼职教师管理规定,制度上确保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三、结语
电工教学计划范文4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 专业技能 教学方法 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74-01
1 我校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必要性
1.1 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
职业学校招生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典型的“双差生”,除了文化知识和行为习惯差之外,对知识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很差。学生普遍感觉到专业理论知识难学易忘,教师在课堂上耐心细致讲解而学生却昏头欲睡的现状时有发生,老师们普遍感觉到课难上,学难教。一学期下来,教师讲的理论知识大多数学生听不懂,专业技能没有学到,最后剩下的只是退学和混日子了。这样既影响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办学形象,又影响到下一学年的招生工作。最终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和生存。
1.2 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以及与各学科之间的连贯性,过分的强调了课堂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也只是教师示范和验证性的教学活动,教学大纲计划是完成了,但导致了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的脱节。学生毕业后专业技能差,适应岗位的能力差,就业时不能体现本专业的岗位优势。近年来,从我校毕业生就业后反馈的情况来看,毕业生适应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矛盾越来越大,现代企业的岗位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对员工的岗位技能要求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尽快改变办学模式,倡导“做中教、做中学”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端技术人才。
2 我校工科专业开展模块化教学的步骤及要求
2.1 科学合理地制定与各专业相适应的专业模块
专业模地的制定应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毕业生所面对的就业岗位,以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为训练核心,每个专业可设置专业模块4~6个,例如:我校的机电专业设置的专业模块就包括了钳工、电工、焊工、机电设备维修、普车、数控加工。专业基本技能模块为3~4个,其中钳工、电工、焊工为机电专业的基本技能模块,使参与的学生80%以上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本技能。提高和专业拓展模块2~3个其中机电设备维修、普车、数控加工为提高和拓展模块。使30%~50%的学生掌握提高和拓展专业技能,让有潜力的学生有提高的机会和更好就业的前途。
2.2 实施模块化教学基本步骤
(1)根据专业模块,指导教师事先把专业模块分解成若干个项目和技能要点,再根据技能要点设计具体的操作内容。
(2)根据具体操作内容,计划和购置实训材料,制定详细实训计划,撰写实训教案,确定实训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技术要点。同时给学生下达实训项目,任务以及实训过程中可能应用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
(3)划分小组(3~6人)为宜,推选组长,分组应采取的原则:成绩差与成绩好搭配,动手能力差和动手能力强搭配,这样有利于差生提高与转化,也有利于优等生灵活变通。这样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和影响。
(4)布置任务,确定要完成的任务后,指导老师要向学生讲明要做什么?指导学生怎样做。以小组为单位巡回指导检查示范,特别是对动手能力差、理论基础薄的同学要及时给与现场指导。
(5)评价考核,学生每完成一项目和模块后,指导老师要及时当面给与评价、考核、总结优缺点,展示其作品,是教学内容具体化,学生也可在教师指导下对其作品提出改进意见,最后由指导老师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给予综合评价。
3 我校实施模块化教学的优势
3.1 有利于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职业学校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差,但他们的好奇心强,喜欢动手,通过模块化教学可以调动和培养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引导他们学好理论知识。近几周在我校的模块化教学中,许多同学发现他们的理论知识不够,开始重新看书学习研究理论知识。
3.2 有利于教师专业技能提高,强化了专业技能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科的教学各自为改,内容重复,各科教师整天忙于应敷完成理论教学计划,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采用模块化教学以来,强调同一专业内容的相互配合和协调,避免了知识的重复讲授,使专业教师有更多时间与学生在实训室,指导学生边实践边学习理论,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模块化教学打破了轻技能、重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专业理论知识为技能训练教学服务的宗旨,加快专业技能教学的力度,对于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以够用为度,学生只有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才能体验和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3 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把教学活动看做是传授知识的过程,理论教学注重如何把知识内容讲清楚,实习教学中注重如何给学生做示范。老师们惊奇地发现学生对实用技术有浓厚兴趣,在解决和完成任务中表现出热情和兴趣以及他们不怕苦、不怕天寒地冻的顽强精神。模块化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4 我校模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 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模块化教学要求专业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过硬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因为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空间比课堂教学大得多,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或许会超出书本知识的范围。这样对模块化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对模块化教学过程设计欠合理和管理的不到位,学生的安全管理和教学过程的指导就会出现许多漏洞,给教学过程带来许多不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
4.2 我校的教学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近几年,我校的工科专业实验室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能基本上满足现有专业实训教学活动,由于模块化教学更多强调“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设施配备质量和数量要求较高。我校的模块化教学的水平,还停在摸着石头过河的低层次、低水平上,传统教学仍占有主到地位,专业模块的设计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全方位的提高。
参考文献
电工教学计划范文5
结合我校的发展现状,加快学校电教工作的开展,不断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软件配备,加速教育科学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电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全面推进我校电教设备使用进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校电化教育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注重实效、逐步到位的原则。坚持以培训促应用、以应用促需求,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坚持突出重点、合理配置、注重实效、分层推进的工作方针。
二、工作目标:
1、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教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根据我校教师目前掌握电教设备和使用电教媒体的整体水平,加大培训力度,初步使全校老师提高电化设备技术进行办公、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2、学校教学软件开发目标
本年度,全校的教师能熟练使用电化设备,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3、工作的目标
做好电教设备使用的落实工作,切实加强电教设备课的教研教学工作。将上有趣味的课、上有价值的课、上有文化的课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探索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设施。以满足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
(二)、加强电教设施的管理
1、管理员要及时做好电教设施的登记。作好电教设备使用情况、问题记录。
2、管理员要做好电教设施的使用、维护、卫生、安全(防盗、防火、用电),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做好相关记录。保养和维护保证电教设备的利用和完好。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1、组织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2、丰富内容,让电教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3、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电教教研活动。
4、积极进行电教设备课的教学研究,提高教育质量。
(四)、加强对电化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
1、电化教学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做到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
2、加强对各种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和保管情况的抽查,对检查情况及时反馈。
3、加强学校电化、网络等专用教室的过程管理,责任到人。
4、及时做到电教设备的检修、维护。
5、维护保持电教设施设备经常处于正常运用状态。
(五)、做好教学服务工作
在完成份内任务的同时,还要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服务,如电教设备的调试与维护、学校各项活动,为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供最优的保障。
电工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技工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职业教育;电工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3-0058-0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电力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是越来越大。虽然高考的扩招带来了大量的毕业生,但是市场认可度有时并不是很高,相反,市场对技师学院或技工学校毕业的实践能力较强的毕业生有很高的需求度。我国高中教育进一步普及,只有少数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学习。而部分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也不佳,加上电工专业对理论要求比较高以及实训难度比较大,技工学校学生学习难的问题便尤其突出。文章参考一些资料及教学实践,对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进行探讨。
一、关于实训课和理论课教师的分配问题
电工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训结合比较紧密的专业,如电力拖动、PLC等课程。理论和实训的紧密结合,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但是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实训课和理论课教师的分配问题,我有以下几个方案,供大家参考。(1)理论和实训由同一个老师上课,这样老师就可以完全掌握两门课的进度,实现理论和实训的无缝对接,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这样,对教课的老师就有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对理论有深入的认识,也要具有相当的动手能力,以便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迅速解决。同时,对教师的体力以及耐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工作量可能是其他教师的两倍,甚至更多。(2)理论课和实训课老师组成一个课程小组,每周例行交流几次,以便双方都能对对方的课程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在这个方案中,有效的沟通交流最重要,处理好这一方面,就能产生较好的效果。这个方案对老师技能的要求比第一种方案低,两位老师只需要负责好自己的工作内容即可。(3)理论课老师和实训课老师互换课程,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对方讲课的内容。经过一到两年的学习和锻炼,老师的理论和实训能力都会有较大的提高。不过,在这段磨合期,教学工作就较为艰难,而且课堂效果也不能很好地掌控,对教学工作而言是有一定的风险。
二、注重由易到难的学习顺序
每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顺序,以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就以电力拖动为例,简要说明一下如何推进这个过程。在开始电力拖动的课程之前,需要进行电工基础的学习,至少是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电工基础学习之后。首先是低压电器元件的讲解,然后需要学生动手拆装,以对这些元件的内部结构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例如低压开关、交流接触器、时间继电器等基础元件。在完成这一部分的内容之后,可以开始学习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包括点动控制电路、自锁电路、点动与混合控制电路、异地控制电路等。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安装,还包括检修。因为在电工的日常工作中,检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要教会学生利用手中的万用表等简单工具来判断电路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要能够解决问题,这也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后,是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学习、降压启动的学习、多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等。针对后面的内容的学习,需要实训课老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决定课程的进度,以期让绝大部分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其他课程如电子技术、PLC等也应依据由易到难,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来合理控制可能的具体进度。
三、关于课程的时间设置
进入技工学校学习的学生,有的基础较差。因此,刚开始的课程设置应尽量简单实用,慢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对电工的兴趣。如果刚开学就讲晦涩难懂的内容,技校学生很难听懂,很容易就产生厌学情绪,对后续的学习和发展也很不利。为此,笔者有以下一些建议:电力拖动的相关课程可以放在第一、二学期,因为这部分的内容更直观,在教授了电路的基础知识以后就可以开始简单的控制电路的连接。电子技术的相关课程可以安排在第二、三学期,因为电子技术的内容涉及数字技术和模拟技术的知识,内容比较难懂,需要学生对电工的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关于PLC的课程设置,虽然PLC内容较为独立,但是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一些简单的英文知识,可以安排在第三、四学期。
四、结语
总之,技工学校教学中存在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不高的现象,加上电工专业对理论要求比较高及实训难度比较大,对技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工专业的教学,不仅仅需要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更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竞争能力,早日成为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2]李静.浅谈技校《电工基础》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