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经典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商务经典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商务经典案例

国际商务经典案例范文1

【关键词】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案例教学

自2002年国务院发文《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推进高校双语教学改革以来,国内高校的双语教学得到了长足发展。以此为契机,我校多年来致力于积极推进本科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其中,国际商务作为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也相应地就其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双语教学改革。该课程与世界经济实际结合紧密,如果适当引入案例教学模式,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商务双语课程的重要作用

一般而言,国际商务课程包含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企业管理等主要模块,涉及内容较为广泛,涵盖了多门学科的重要理论知识,而双语教学更增加了本课程的学习难度。案例教学的引入,有助于将较为抽象的国际经济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使得经济管理理论与商务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同时有助于活跃课堂学习和讨论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商务双语课程的实施

1.案例教学中师生角色分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以教师教授教学内容为主,学生依据教学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为辅。而在案例教学中,要求对师生角色进行重新分配,教师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而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以学生案例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依据教学大纲适当选择难度适中的英文原版国际商务案例,并结合教学内容将各个案例情景化,引导学生设想自己作为商务管理者,如何处理案例相关问题。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从案例情境出发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而达到提升理论分析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的双重效果。

2.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传统教学要求教师除了充分备课,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讲授,此类极端的例子包括“填鸭式教学”、“满堂灌”、“一言堂”等。而案例教学则需要教师对教学安排进行重新调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的准备和设定上,而在课堂上则大量减少教授时间,更多时候是作为引导者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1)案例准备阶段。在案例选择阶段,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选择适合的英语国际商务相关案例。考虑到双语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案例的选择除了需要切合国际商务主要理论内容,在难度上可以由易到难,篇幅上由短到长,以期达到循序渐进的学习效果。

在案例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对相关的国际商务主要理论进行简要讲解,进而引入有关案例,要求学生充分做好课前预习。为了给案例分析打好理论基础,同时考虑到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缺少国际经济相关理论基础,教师在讲授理论部分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新闻、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使得理论教学更为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同时,在初次实施案例导入时,教师有必要就如何预习案例、如何进行学习小组协作、以及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案例准备等重要环节进行充分地说明和示范,以便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入案例分析阶段。

(2)案例分析阶段。案例的分析是案例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经过前期的准备阶段,学生应该具备了相应的国际商务理论基础,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有关案例的具体内容。在教师对案例进行简要说明以后,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被假定为案例中的商务管理者,就其所面临的商务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进而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这一环节是教学的主体,负责案例的背景介绍、问题分析和案例总结等主要环节,而教师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成为引导者,起到导入和启发的辅助作用。

(3)案例总结阶段。在案例讨论的尾声,教师有必要就本次讨论进行简要总结,以期下一次的案例讨论有所脾益。需要注意的是,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总结时教师应该避免给出封闭式的结论,而应该充分肯定学生讨论的多样性和原创性。

三、国际商务双语课程案例教学存在问题

国际商务双语教学在实施案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教师英语水平有待提高

理想的双语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实施浸泡式全英教学,即从教材和案例的选择、课程的讲授到学生的问题讨论与作业提交,全部使用英文进行。这对任课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师存在口音不标准、用词不准确、语言表达不清等问题。由于师生均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一旦教师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极易对学生的理解和进一步表达造成困扰,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学生存在语言障碍

在国际商务双语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常常容易遭遇语言理解障碍(如听和读)和语言表达障碍(如说和写)。由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在双语教学初期,常常容易出现阅读困难和听课不能完全理解的问题。在案例讨论环节,也由于同样的原因而不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得案例分析不能全面而有效地展开。

3.案例分析不够准确深入

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商务经验和理论基础,在案例分析中容易跑题,或者泛泛而谈,进而无法得出有效解决方案。在方案陈述时,有可能只是罗列案例事实,甚至只是陈述无关的案例背景,而不能结合理论内容和讨论大纲要求,围绕问题展开分析,使得听众不知所云,无法就其陈述展开讨论。

四、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改善:

1.充分提升教师英语水平

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和模仿对象,教师有必要在课前以及授课过程中,努力提升英语表达能力。应该把有关的经典英文原版教材读熟读透,达到能够灵活运用专业术语的水平。同时,为保持英语语感和纯正语音,应该坚持长期收听和朗读英文财经新闻,在提升语感的同时,还能为案例分析积累有用素材,一举多得。

2.加强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作为媒介,结合相关图片,新闻,电影和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和案例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如何提升英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上给予明确的示范和帮助。另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难度,在英语措辞及句子结构上,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以便适应学生的语言学习特点。

3.加强案例分析指导

针对学生容易在案例讨论中离题或者分析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可以考虑在案例引入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供分析思路或者讨论大纲,以供学生参考使用。同时,在案例讨论阶段,教师作为旁观者也可以对学生的分析加以引导和提问,以确保案例分析和陈述达到应有的要求。

总之,案例教学模式在国际商务双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施过程中应保持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存在的一些教学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已有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学生的语言学习特点,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国际商务经典案例范文2

关键词:商务沟通;文化差异;影响;对策

随着我国加入WTO,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跨文化谈判、贸易和交往日益频繁,这使不同的文化因素在商务沟通中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在跨国界的商务沟通中,往往由于彼此文化的差异而导致商务信息传递不畅,甚至有时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严重时还会造成分歧和矛盾,直接影响商务活动的办事效率。因此,分析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研究正确的跨文化商务沟通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刻不容缓的新课题。

1 主要的商务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传统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国际商务沟通中,由于参与者来自不同国家,受其政治制度、风俗习惯、、教育背景的影响,其文化背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件事、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都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中国古代哲人的名言“性相近,习相远”,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主要的文化差异有:

(1)商务时间观:文化不同,对时间的期求和处理的规则也不同。爱德华`T`霍尔把时间的利用方式分为单一时间利用方式和各种时间利用方式。单一性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专时专用”和“速度”,北美人、中欧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具有此类特点。多种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一时多用”,中东和拉美文化具有此类特点。在商务谈判中,美国人视时间为金钱,而阿拉伯、南美和亚洲某些商务会谈可能一连数小时都不涉及正题。因此,两个采用不同时间利用方式的经营者遇到一起时,就需要调整,以便建立和谐的关系。

(2)商务空间观:不同群体空间开放程度不同,如美国人工作时开门表示愿意与外界沟通,而德国人工作时喜欢闭门享受安静的空间。空间占有欲不同,有的国家喜欢将所有的空间利益据为己有,而有的国家追求空间的合理规划和分工协作。对各自空间保留的需求不同。西欧人喜欢保持距离,而阿拉伯国家则倾向于近距离的身体接触表示友好。

(3)商务价值观和道德观:西方的伦理体系重视竞争,鼓励个人奋斗,倡导民众不断开拓进取,通常在取得成就后会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体现自信心和荣誉感。而东方文化鼓励民众遵规守纪,流行中庸主义,主张含蓄的表达和谦虚的态度。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过度的谦虚是不受国际主流文化欣赏的。在道德方面,东方强调奉献和助人,而西方人注重独立平等和自我意识,鼓励个人能力,不允许他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在国际商务沟通中,我方人员应尽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在别人没有主动提出时不轻易施助于人。

(4)人际交流:商务礼仪虽不是沟通活动中最主要的差别,但其影响不可忽视。在寒暄方式上,中国人喜欢询问对方的姓名、职业等个人情况,而西方人忌讳陌生人问及个人私事,因此在见面的寒暄环节应注意方式和内容,以免礼貌的问候和善意的关心被外方误会为干涉私事。在致谢方式上,通常中国人对于赞美都会谦虚回敬,而西方人推崇自身价值的肯定,总是得意的致谢。在交流上,性格直爽的美国人总是直接简洁,而谨慎又重礼仪的日本人通常不明确说不,尽可能含蓄的推委。在招待方式上,西方人主张自便、自取所需,而中方对待来客热情周到,有时过度的热情被西方人视为不文明。因此,了解不同的文化对商务沟通的影响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习惯风俗,从而在商务沟通中事半功倍。

2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沟通造成的障碍实例分析

文化背景相同的范围内,人们共处时很少产生交际上的差异;但当文化存在差异时,往往会出现误解和冲突。有一个经典案例:某中美合资企业的外方部门经理向中方总经理提出休假并得到同意。可在他休假前两天,中方总经理却安排了许多会议,休假前一天,会议还未结束。此时,这位外方经理感到很为难,但是他还是向总经理提出他不能参加第二天的会议, 因为按计划他从第二天起开始度假。中方总经理劝说他以工作为重,顾全大局,叫他推迟度假期,但遭拒绝。中方总经理当即十分生气, 而这位外方经理却责怪总经理工作无计划, 最后扬长而去。此案例中,美方部门经理坚持按期度假, 因为他早已作了休假安排,并且提出的申请得到批准,因而总经理不该在他假期之前安排他参加会议;如果在假期里强行他从事一些工作,这既违反劳动法,又侵犯人权,以后的会议内容与他分管的工作无关。中方总经理却认为,任何人都应以工作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由此而否定了美方经理以前的成绩。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冲突,归咎于中美文化的差异。美国人办事有计划性,时间观念强,认为工作时间就应该拼命干,休闲时也应尽情潇洒。美国人在休闲时从不谈工作,在工作中,经理与下级保持一定的等级距离,对下级的工作过错极为认真与严肃。这说明美国文化有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分。中方总经理并没有认识美国的这种文化,而是以中国的文化来对待美国的文化,因而冲突得以产生。像这样的关于文化冲突的问题在合资企业中已屡见不鲜。这种非管理因素常常造成误解和关系恶化,甚至导致商务活动和决策的失败,严重影响国际商务活动的发展和利润的回报。即使美国这样一个文化包容性很强的国家,据《华尔街杂志》估计,每年因为跨文化沟通的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也高达几十亿美元。文化差异与冲突已成为跨文化商务沟通的绊脚石。

3 克服国际商务沟通中文化差异的对策

我们研究文化差异及其形成的障碍,就是为了在商务沟通中做到知己知彼,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摩擦,从而实现双赢的目标。对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来说,应立足以下几点来解决文化冲突:

(1)从文化冲突到彼此包容、适应。客观地说,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加强了不同文化间商务人员的文化敏感意识及相互对不同文化的容忍与理解,但仍有许多人因低估文化对商务沟通的作用而对此缺乏关注。商务活动从事者们必须意识到,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一种标准来衡量文化的好坏。所以我们要避免只站在自己文化的立场对别人的文化进行解释和评论,减少偏见和歧视。应该把自己置身于对方文化的立场,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在需求、动机、信念上的不同,从对方异国文化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如果对方来自受男权文化影响的阿拉伯世界,则接洽之前及间隙为营造气氛的闲谈中,都不宜涉及妇女问题,而且开门见山并不是收效很好的谈判开局策略。与注重礼仪的法国、日本、英国人谈判时,必须注重衣着与规矩从而显示己方的教养与风度;而在一些不太讲究衣着的国家,穿便装也可参预正式的商务谈判。在与德国代表沟通时,必须进行充分周详的准备,井井有条。要成功的与新加坡商家合作则需加深与对方谈判成员的私人交往,努力强化人际关系,可适时适量赠送礼物作为联系纽带,而且谈判之余和谈判结束都要经常保持联系。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克服民族中心论,学会尊重彼此的文化,,增强文化差异意识与敏感性,运用有效的沟通手段,文化差异不会成为商务活动的障碍。

(2)加强沟通与交流, 建立相互尊重合作的原则。中外双方合作中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出现分歧与争执是双方通向默契、对观点达成共识的必经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人员只能相互理解、经常沟通与交流,特别是对一些不同的观点与行为,双方应从文化差异与思维差异的角度作一些分析,这样才能消除误解、避免冲突、达成谅解、相互理解,最后才能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思维观念、工作方式、交流方式的合作原则。跨国商务沟通中,不同的商务文化有时甚至会截然相反,有些代表坚持的原则和礼俗在我们看来可能是不可思议的。

千万不要妄加评论对方的文化准则,同样也不要让对方来评判自己的价值观,而且这样很容易引发尖锐矛盾。所以当不同文化在谈判场上碰撞时,要学会尊重对方,加强交流,哪怕在极其微小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3)训练沟通语言与非语言,掌握不同的沟通风格。作为一名国际商务活动的从事者,为了有效地与来自不同文化的同事、雇员、客户进行沟通,必须熟练地掌握公司从事商务往来的那个国家的语言知识,而不能处处依赖翻译。语言技能促成更容易、更精确的沟通,拉进双方距离,这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优势。同时,商务活动从事者必须了解不同国家的语言表达方式的文化特征,这也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基本要求。另外,掌握多种沟通风格也很重要。在高情景文化和中等程度的不确定性回避的文化中,人们往往使用详尽性的沟通风格,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交谈,详细解释各种细节。

(4)洞察不同国家代表文化准则、社会习俗和禁忌。在与国外商务人员交往之前,一定要尽可能多了解他们的习俗与禁忌,以避免不知道某些特殊讲究而使对方不快甚至于影响商务合作的进程与结果。例如“四”在日本特别忌讳,在谈判场合、送礼的数量、楼层、房号、座次的安排等方面,都要尽力回避。当前,为帮助商务人员避免因不同文化而失礼,在美国已形成价值1亿美元的市场,比较有名的除“哈里斯不同文化培训”咨询公司外,还有设在旧金山的“顶点资源”公司,像英特尔公司等国际企业,都会在这类公司的帮助下,定期为自己的员工举办训练课程,让他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细微差别,以备无患。

国际商务经典案例范文3

参考文献

[1]邹美兰.现代商务英语的界定和内涵.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

[2]Bill Hof mann.FAQ abo ut America[M].Fo reignLanguage Press,2000.26-28.

[3]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1997,(1):24-28.

国际商务经典案例范文4

【关键词】 商务英语 文化 教学

商务英语交流的质量和成效,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依赖于诸多与语言有关的文化因素,譬如信仰、法律、生活习惯等。语言学家莱昂斯说, 一定的语言总是历史地和一定文化相关联。各种语言本身只能在交织蕴藏语言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被充分认识,语言和文化总是被一起研究的。[1]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商务英语课程一定不能脱离文化教学。

1. 商务英语的特殊性

商务英语(English for Business),顾名思义就是指英语在商务场合中的应用。包括三个组成因素:英语、商务、应用。根据Hutchinson and Waters提出的The tree of ELT,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 一种变体。它本质上和普通英语无异,但服务的场合和目的却和商业活动密切相关,有着明显的行业特点和使用要求。[2]

1.1词句定位

商务英语中词语和句式的替换性较低,正规性、准确性和专业性较高。商务英语中有很多行业术语和缩略词。例如: BOT: balance of trade 贸易余额、FC: fixed capital 固定资产等。另外,很多在普通英语词语,在商务英语中被赋予了新涵义。例如,…the expected loss form uncovered position is greater than the cost of cover.[3]若对cover (保值) 和position(头寸)的商业范畴含义不了解,就无法理解这句话。

1.2表达风格

Ellis & Johnson 认为:商务英语含有其它专门用途英语所必须包含的一切主要因素,也包含了特殊语言主体的界定,以及特殊语境定交际方式的选择。[4] 在商业活动中,代表某个团体的个人语言行为也采用正式的方式展开,兼顾礼节礼貌。同时根据特殊的语境,语言主体也会变换交际方式,使表达更为得体、简洁、明确。

1.3文化交流

凭借英语这一语言工具进行的商务活动,不同于普通商务活动,涉及多元文化,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商务英语也应该被理解为英语的商务,而不光是商务的英语,商务英语课程不只向学员传授英语知识和能力,更向他们传授西方社会和企业文化,让学员知道与外国人共处和共事之道,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都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

1.4培养目标

改革开放、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 也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向社会培养与输送的商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这种既能够用熟练的英语进行交流磋商,又须懂得经济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了商务英语教的培养目标。

2. 文化教学的挑战性

2.1 范畴广泛

广义的文化包含社会的方方面面,无法一一列举,存在于物质、制度、思想三个层面。语言学家布朗说: “文化是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总和, 这一切大致上为占据着特定的地理区域的人们所共有。”[5] 可见,文化离不开人置于其中的地理区域和群体行为。文化具有区域性或是民族性、共有性、可发展性。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改变不断赋予文化新的内容和理解,对文化的学习是必须与时俱进、孜孜不怠。

2.2差异隐性

涉及交际的文化,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语言文化方面,而且还

表现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道德规范等非语言文化方面。虽然文化的内容繁杂,只能后天学习获得。在具体的跨文化交际背景中,言语和肢体回应往往靠的是语言主体对文化差异的感悟。礼帽的招呼礼节上,美国人可以抱,英国人则不喜欢碰触,实际中更要因人而异。

3. 基于文化教学优化商务英语教学的若干建议

以下列出了一些商务英语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的积极策略,这些策略力求着眼于商务英语教学的特性的同时,兼顾对文化教学挑战性的克服。

3.1师资队伍

我国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很多都是由校原有英语专业分割出来的,没有成熟的体系。商务英语老师很多缺乏足够的商务实践经验和文化交流。在‘纸上谈兵’的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只能‘照葫芦画瓢’地学习只存在于实践中的商务和文化,学习的效果自然差强人意。应鼓励具有实践经验、多年在业务一线从事实务型工作的人才,全职、兼职地加入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用实际经历来讲解专业词句。

3.2课程设置

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要学好一门外语, 一定得经历从语言能力的成熟, 到社交语用能力的成熟, 最终达到文化能力的成熟这一过程。[6] 商务英语课程应分级、分阶设置,先开设一些普通英语课程,如听力、阅读、翻译等,再增设一些实务课程,如外贸进出口实务、商务英语洽谈、外经贸函电、以及文化课程,便利学生接收全面的信息,胜任未来的工作。

3.3教材选用

我国的商务英语教材缺乏系统性、实用性、和统一性。市场上的商务教材分为两类:一类为国外权威人士撰写的英文原版书籍,这类书缺权威中文版,学生自学困难,教师无教学参考资料,削减了其传送的信息量; 另一类,则为是国内学者编写的中英文教材,滞后且缺乏权威性。商务英语教学人员应该停止撰写低水平教材,多去研读和翻译国内外的经典商务教材,增加文化系列的商务英语教材编写。

3.4教学方式

现有商务英语教学手段十分落后,割裂了教学和实践的关系。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任务的不同,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培训教学法。并应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如:用多媒体引入真实的案例、用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国内外院校师生的合作和交流。

3.5能力培养

商务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拥有过硬商务英语专业知识,还应培养其掌握商务交际的策略。要培养学生对商务英语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沟通技巧、文化差异等,都有敏锐的观察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在离开课堂,脱离书本的情况下,仍能成功应对实际商务问题。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商务英语学会2010年度商务英语研究立项课题《商务英语实践能力培养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为2010Y005

参考文献:

[1]叶蔚萍.论商务英语教学中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J]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

[2]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3]胡英坤.孙宁.宫桓刚.新编国际商务英语阅读教程[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4]Ellis, M. & John, C.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3-14.

[5]胡文仲.文化差异种种(英语教育自选集)[M].上海: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10.

[6]余玲.阅读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 2006( 12):135- 137.

作者简介:齐欣(1978-),讲师,从事公共外语教学及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国际商务经典案例范文5

关键词: 角色扮演法 国际贸易业务流程 职业技能

《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其他经济类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贸易惯例、了解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中合同条款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掌握进出口业务各个环节基本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技巧,以适应世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自贸区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应用型外贸人才的急剧需求。根据各种教学法的优缺点及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角色扮演法为主,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不仅教授理论知识,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知识、技能、能力、德育等多方面培养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一、角色扮演法的涵义及效果

角色扮演(Role Play)法是指在培训情景下给予受训者角色实践的机会,使受训者在真实的模拟情景中,体验某种行为的具体实践,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改进提高。针对国际商务专业的角色,要求学生对所扮演的外贸从业人员的角色进行人物分析,体会从业人员的职业需求和商务环境特征,并在和其他角色互动中做出专业的角色反应。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仅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提高了自我认识能力。在专业学习中,通过多样化组织活动,增强了自我认识和观察能力、团体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角色扮演法作为行动导向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当代职业教育,尤其是中高职教育商务类课程教学的运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比起传统教学,角色扮演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使知识、技能和态度诸方面得到提升,从而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在《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教学中的实施

角色扮演法从教学中的实施过程看,可以分为:创设情境、小组讨论分析、角色模拟饰演、总结评价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烘托课堂氛围。以教材为基础,根据教学内容、情景案例,创设进出口双方、银行、承运人、港口码头等场景,借助相关的辅助器材,比如多媒体教具、教学道具等,烘托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从而让他们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生活情境能帮助学生理解比较艰深的教学内容,帮助他们借用生活场景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缩短教材带来的距离感,从而走进课堂,把握主旨。情境对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

2.小组讨论,分析情景案例。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5-6人,各小组熟悉情景案例,分析情景资料,考虑在角色扮演中应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注意哪些事项、如何进行模拟演练。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引导,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提示。学生通过讨论,充分了解情景资料,积极思考,并确定扮演任务。

3.角色分工,进行模拟扮演。小组经过讨论,自行分配角色,根据情境案例的内容,可以由不同的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进出口业务流程的教学中,由各组分别扮演进出口商、进出口地银行、承运人、商检机构、海关、保险公司等;也可以各组内学生分角色扮演相同的情境案例,此时各组的任务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学习国际贸易支付结算流程时,由各组内学生分别饰演结算过程中的当事人,确保小组内每个人都有相应的角色,进行角色模拟扮演。

4.总结评价,激励学生进步。这一环节可以分为三个内容,一是学生的自评,二是教师的点评,三是师生共同作总结。学生的自评可以来自本组,也可以由其他组同学进行不同意见的分析评价;教师的点评重在分析各组的角色扮演情况,并予以纠正问题和表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最后师生共同对课堂内容进行理论知识的总结,完善和丰富对职业角色的专业技能。

三、角色扮演法教学过程中因注意的问题

1.根据不同的情景案例,分组大小可适当调整。比如在《国贸业务流程》解读商品品质的案例中,卖方可否“以次顶好”向买方交付货物,主要涉及买卖双方时,可以把学生分为买方和卖方两大组,考虑在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下跌时,买方是否还愿意接受卖方以次顶好的商品,两组学生通过进入角色饰演能设身处地地考虑到不同市场价格行情下交易的结果、可能给公司带来的影响,并适当对卖方提出一些建议。比如如何通过和买方协商达成交易完成交货任务,进一步引导学生要注意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交付货物必须符合合同中规定的品质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特殊情况如何及时与对方协商,确保交易顺利完成。

2.关注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学习程度的差异。一方面,要注意在班级确定小组时,学习程度强的与学习程度弱的学生要适当组合,以强带弱,生生互助学习、团结协作。学生通过小组交往,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这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互动过程。另一方面,有些角色扮演活动是以团队合作为宗旨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过度突出个人的情况,这也是角色扮演中很难避免的。因为,一旦某个人表现太富于个性化,就会影响团队整体合作性,也会降低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创设情境,把国际贸易业务知识的内容生活化。挖掘生活素材,把枯燥的国际贸易知识融入其中,国际贸易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合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策略。比如利用我校专业学生社团――国贸社与国际友好学校的真实贸易资料,结合实际让学生学习一些对职业意识培养有用的国贸知识,扮演现实业务中不同的角色,探讨相关问题,完成各项任务,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贸易业务,培养专业素养。

角色扮演法作为行动导向教学下的一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也可以把它和模拟教学法或案例教学法结合起来使用,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双向的。毫无疑问,这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知识,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培养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教育科学,2004.12.

[2]王世平.角色扮演法在进出口业务实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高教论坛,2010.1.

[3]张燕.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硕士论文,2014.6.

国际商务经典案例范文6

关键词:商务英语项目;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商务专业知识;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7)03-0061-04

学习一门外国语等同于学习一种新的文化,这是广泛公认的事实,我们的语言教学必然也包含了文化教学。许多关于文化差异的经典理论、实践指导书籍和课程教材都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为基础,其中不少涉及了中国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合作组织,中国对同时具备较强英语能力和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

六年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和英国中兰开夏大学建立了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层次方面的办学合作。学生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完成前三年的学习并且通过所有考核后,有机会在英国中兰开夏大学继续他们最后一年的专业学习,并获得英国的大学本科学位。该项目6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反响;这一切成果都基于项目本身合理的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全部课程主要分为三大模块:(1)语言能力培训课程,比如英语精读、听力、口语、写作和口译等;(2)语言知识型课程例如英语国家概况;(3)专业知识型课程,类似商务英语入门、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管理等。所有课程的设计都充分强调了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同时,作为教学执行者,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任务――即如何将语言,文化和商务知识同时融合在一个课堂中。这也反映了如今的外语教学的一个市场取向。笔者将结合几年来从事英语国家概况这一文化教育课程的一些教学体会来讨论商务英语项目中一些成功融合文化教学的理论。

一、文化的概念分类

Trompenaars(1993)认为文化是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文化是针对某一特定社会群体而非其他人的。人们与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其他人共享这一文化。Ellis M. &Johnson,C.(2002)提出在商务英语领域,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关系的重要性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所以应对文化进行合理的定义分类,才能使文化教育的课程和大纲设计具备可操作性。我们的商务英语项目也需要与其教学目的相吻合的文化定义分类。

Hammerly(1982)将文化定义分为3类:信息文化,成就文化和行为文化。信息文化包含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体系、经济发展、风俗习惯等内容。一言以概之,它们是本国语普通使用者所熟悉的事实性的知识。除了上述提到的内容,商务英语项目课程体系中的英语国家概况课还讲述了英语语言国家的一些其他的文化领域的话题,比如福利体制、法律制度、教育体系和家庭社会系统等。通过这个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从世界各国英语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待美英等国家,以便更容易适应今后在那里的学习和生活。

Hammerly(1982)把成就文化形容为“艺术和文学方面的成就”。我们的英语国家概况是一个内容型的为期一年的课程,第一学期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英语本身这一语言现象。有一些学生不能理解其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这一课程提供的知识和他们将来的学习或工作没有直接联系。他们忘记了一个事实――该课程传授了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能帮助他们成功地与英语母语使用者交流。

Hammerly(1982)对行为文化的理解是“实际的行为加上态度,价值观等”包括“会话规则和人体动作学”。这一定义的广泛性使得对行为文化的解释和研究难度增大。“会话规则和人体动作学”是实际语言交际中最重要的文化因素类型,掌握了它们,学生能够理解跨文化商务交际技巧的性质,从而能够在国际商务环境中运筹帷幄。

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在如今的商务活动日趋全球化的大形势下,Ridderstrale and NordstrSm(2000)提供的数据表明,近40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了近15倍,而平均关税则从50%下降到5%。无边界贸易意味着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是―种必需而不是奢望。显然这种交流包含的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简单翻译。文化差异决定了我们和他人交往的手段、交谈的话题、说话的方式和其他所有人际交往中的行为,例如空间感的运用和肢体语言等。Morden(1995)建议所有参与国际交往活动的人都应当了解文化差异。他还特别强调文化差异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成功地将产品打入新市场和新国家;国际人力资源发展项目的良好运作,团队成功所依赖的合适的技巧和能力等等。

三、教学动机、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

Chen Jianlin(2000)认为教学动机是教学行为所要努力争取的方向。它是总体意义上获得的成就。Nunan and Lamb(1996)指出教学动机为课程的发展提供了路标。在Widdowson(1983)眼中的教学目标是。课程完成时的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而目的是“某一特定课程进行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意图”。教学目标和目的都应服从于教学动机,教学目标比教学动机具体但不如目的直接。教学目的详细指明了每一个教学行为的意图,以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或认识到新的教学需求。Chen Jianlin(2000)如此表述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都很重要,因为若没有教学目标的总体指引,教师很容易迷失在满足一系列短期教学目的的教学实践中。

在我们的项目的文化教育方面,我们很好地贯彻了“教学动机是总体的,教学目标是长期的,教学目的是短期的”这一宗旨。我们项目的教学动机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交流技巧,掌握专门的商务知识和技巧。文化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和容忍,使之能够灵活地应变这些差异。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精心设计了我们的教学目的。每一个教学目的必须对学习效果、学习环境和评估标准进行完整的规划。

四、文化教学,语言教学和商务知识教学间的融合

在商务型语言专业课程设置中,如何把文化语言教学与商务知识教学结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关键。以商务英语专业中英合作项目为例,商务教学动机和其他常规的商务课程有所不同。对我们的学生而言,跨文化的商务交际能力和商务专业知识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因为这是他们相比其他非语言商务类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同时,我们的文化教学目的中必须以商务内容为核心。

“文化融合”是近年来国内的文化教育论坛中经常提到的文化语言教学策略。有很多

专题是关于文化融合的重要性,文化融合的方式,例如系统性的介绍,某些语言点的解释,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与母语国家文化的比较等。笔者认为文化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目的。在我们的项目中哪一种文化能力是最重要的呢?作为商务专业方向,中国文化环境下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是需要强调的学习重点。这意味着学习者必须熟悉他们自身的文化,即中国的文化,更确切的说,是中国的商务文化。

具备了这种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学习者能够更好适应商务环境,对文化的误解和歧视做出正确的反应,能够控制商务交往的局面。他们还具有一种文化灵活适应性――一种在异国文化环境下或二元文化环境下能完全地意识到文化的差异性,从而与他人成功进行交流、调停、应对的能力。这正是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强调文化的比较研究和商务交际中的二元文化的原因。

为了培养既擅长外语又精通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将语言教学与商务培训结合在一起。熟练的外语使学习者具有容易适应外国文化的优势,商务专业实用知识使他们能快速上手商业事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除了纯语言课程以外,我们的课程大纲中还设计了两类课程:(1)商务方向的语言类学习课程例如学习与交际能力、英国国家概况、商务写作等等;(2)商务专业课程例如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国际金融等。

1.商务方向的语言类学习课程 除了大纲中对大学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要求,我们为商务英语学习者还设定了不同难度的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商务英语阅读和写作目标。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中较多地运用了比较研究方法,这将帮助学习者培养在商务交际二元文化环境下中的文化灵活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