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范文1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将高校的教育科研优势与企业的工程实践优势结合起来,兼顾了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在基础知识水平及应用能力上的培养要求,并已在专业硕士培养中起到了突出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校企联合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校企合作形式与内容

校企合作形式是影响联合培养的最重要因素。重点大学及行业特色型大学由于其品牌和行业影响力而在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方面有显著的优势。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例,该校立足于石油石化行业和领域,面向东营胜利油田和青岛近海油气田及两地相关产业开展人才培养,是国内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校企合作效果最好的高校之一。然而,国内大部分地方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仍较为初级,特别是地方高校受到学校科研实力、学校办学层次和软硬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校企之间的相互联系多建立在项目合作和个人感情联系的基础上,未形成长效机制。如果企业负责人离职或合作项目中断,则联合培养将大受影响甚至停滞。此外,部分地方企业创新意识不强或过分追求“短平快”的项目,都将影响人才持续培养机制,无法实现良性循环。从人才需求角度来看,地方经济状况的优劣也会明显影响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而直接影响校企合作的基础。

(二)导师

很多高校的校内导师过度倚重发表学术论文,或者一直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缺乏应用研究项目和研究经验。该类导师在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时往往延续过去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以学术型研究生模式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最终导致毕业生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此外,很多校外导师是企业的高管或主要负责人,日常事务繁忙,对自己负责的学生疏于管理和指导。学生在企业或沦为廉价劳动力,或实践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培养过程

国内各高校的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主要管理和培养政策已经基本齐备,但仍有部分政策还在修改和制订过程中。很多高校在课程体系构建、考核方式、实践内容等方面没有将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加以区别,未能体现出专业学位职业性、应用性的特点。与企业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开设不足也是目前国内高校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生源

对于重点高校,无论是学术型硕士或专业学位硕士均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学校可以从容择优录取。而地方高校的专业学位认可度普遍较低,直接导致部分优秀生源流失,毕业生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

(五)其他问题

部分地方高校在导师激励政策、学生奖励机制等方面不够完善,由此产生了导师因专业学位学生花费多、产出少而不愿意接受专业学位学生的情况;学生也因在奖学金等方面无法与学术型研究生竞争而影响了科研积极性。

二、方针与措施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以山西大学与三维集团合作构建的“山西省催化技术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为平台,通过深入探索山西煤化工转型对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影响,从合作模式、导师管理、课程体系构建、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并力图构建一种符合山西省化工行业需求的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

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是稳定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的根本措施。2002年,化学化工学院的研究生就因项目需要而在三维集团进行数月至一年的工业侧线实验。随着双方项目合作的深入,进入企业实践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而企业的技术人员也积极参加山西大学的博士或在职工程硕士考试,双方实现了人才培养上的互动。在此基础上,2004年双方共建了“精细化工催化与反应工艺共建实验室”,实现了校企层面的科研平台构建。2007年底,经山西省经委、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产学研工程领导组批准,校企双方通过政府层面建立了“山西省催化技术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随着相关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该中心不但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实践平台,也逐渐成为高校和企业间的技术、人才交流平台,并为企业技术带头人的知识更新和产业技术升级提供了支撑。近年来,山西大学积极开展“煤基资源高值循环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拓展多方合作关系。目前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的企业平台已包括阳煤集团、潞安集团、河南煤业集团等大型煤化工企业,未来还将探索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科院过程所等研究所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可能性。综上所述,山西大学化学工程领域的校企合作经历了如下发展历程:校企合作项目牵引建立校企层面的科研合作平台建立政府层面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建立多方参与的校企科研教育合作平台。其中,多方平台的建立不但解决了科研项目延续性、科学性的问题,更有利于实现校企联合培养的长效性和持续性。

(二)管理体制创新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我们就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体制方面开展了改革创新。研究生院成立了“专业学位管理办公室”,负责与专业学位相关的政策制订、学科建设、品牌建设,以及对各培养单位进行管理、督导和服务等工作。学院成立了相关的“专业学位教育中心”,负责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化学化工学院以“山西省催化技术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为基础,吸纳了相关学科负责人和校外导师,共同承担化学工程专业学位教育中心的职责。上述举措有利于各培养单位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符合各自专业实践特点的培养模式。

(三)导师遴选及评聘制度改革

山西大学研究生院根据各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了详细的校内导师、企业导师评聘制度。特别是对企业导师实行“一年一考核,三年一聘”的管理办法。在学院教育中心层次上,化学化工学院成立了化学工程硕士指导小组,以“山西省催化技术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为核心,吸纳其他理科或相关学科导师,实现导师之间的理工优势互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科环境中开展应用实践的问题。此外,学院教育中心强化了企业导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通过让企业导师参与课程设计及研究生选课、确定科研课题、开设学术讲座和专业特色选修课程等方式,进一步让企业导师融入学生培养过程。

(四)课程体系构建

2013年,山西大学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结合各专业具体情况,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修订。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应用课、选修课4类,各类课程均采用了教授授课、双语教学等模式,特别突出工程应用类型的课程。由于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导师的知识存在多学科、多研究方向的交叉,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采取丰富选修课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为了避免重复设课或课程内容重叠,各专业领域均可选择化学学科或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作为选修课。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方面,由于山西大学工科师资力量不足,我们采用“外校聘请+本校培养”的模式逐步提高师资水平。此外,学校还通过请企业导师或行业知名专家开设学术讲座、特色专业选修课等方式,使学生获悉国内外化工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五)奖学金制度

现阶段山西大学研究生奖学金主要为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原有奖学金评价主要基于学生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的考量。化学化工学院将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分开评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可以是学术论文、专利、负责项目、实践报告、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特别强调学术论文、专利、项目等必须具有应用背景。此外,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结果无法量化的问题,我们采用“预审+集中答辩”的方式,由答辩委员会评出获奖等级。上述评审制度的实施明显调动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

三、发展与方向

尽管我们在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面进

行了许多改革,但仍有很多方面需要高校、企业及地方政府进一步协调改进。我们将目前改革探索的方向归纳如下,这既是我们的努力目标,也希望能够给予其他高校一些启发。

(一)提高学科认可度,创出专业品牌效应

优质的生源是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发展的大前提,没有良好的生源,校企联合培养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近年来,山西大学通过增加推免生名额比例,明显提升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素质;与此同时,山西大学通过鼓励校企合作科研,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学科的业内影响力。未来,山西大学将以校企协同创新中心为发展核心,以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为发展动力,通过科研成果和科研团队创出专业品牌效应。

(二)深化校企人才技术交流平台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校企双方只有真正实现技术流、人才流的双向流动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涉及项目合作、利益分配、人才交流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企业研究生实践中心的构建,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引领、扩大平台的影响力,提升平台自我“造血”能力,逐步引导校企合作由“项目带动”发展到“人才+技术混合带动”,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三)改革奖励制度,激励学科发展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范文2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母体高校 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haring Mechanism and Practice of Independent College

and Mother Colleg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LIU Yu, HOU Zhaohui, ZHU Zhengbi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Hu'nan 414006)

Abstract Teaching practice is important par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 teaching, but teaching practice into a huge construction system. Some independent college admissions professional small scale, set the same parent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you can consider sharing model, the integration of their respective personnel training needs, develop suitable personnel training of both the content an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program, to build, to share practical teaching resources. Sharing mechanism Nanhu College to build its parent university,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em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gives a good demonstration.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Mother College; sharing mechanism

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构建适应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独立学院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保障。同时,根据2009年2月教育部的编报《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独立学院按照五年工作进度,根据自身不同情况,加强自身办学条件、办学内涵建设,最终接受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办学评估。①因此,进行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更是独立学院自身的义务和继续发展的基础。但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需要高投入,很多独立学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教育部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明确了独立学院可以有偿使用母体举办高校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这为缓解独立学院的资源投入压力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解决途径。②因此,依托母体举办高校,建立合理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利用母体举办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师资队伍资源,是基础薄弱的独立学院解决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依托母体高校,实施共享共建机制,建成了高质量的化工类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经多年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共享共建是独立学院建设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可行途径

南湖学院由湖南理工学院于2003年发起创立,设有文学与法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经济与管理系、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建筑与化学工程系、音乐系、体育系、美术系等8个教学系和37个本科专业;拥有500多亩完全独立的校园,校舍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1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近5万平方米,基本教学设施完善。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南湖学院具备了“五独立”的基本条件。

要求独立学院为每个学科门类的专业都建设一个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投入大,难堪经济投入的重负;另一方面,各学科门类的招生数量不一,差别较大,投入产出比不均衡。如南湖学院建筑与化学工程系仅有制药工程一个化工类专业,年招生规模约50人。为一个小规模招生的专业建设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实习基地、科技训练在内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显然投入产出比严重偏低,且造成资源浪费。

南湖学院的母体高校湖南理工学院是一所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新升本科院校,其办学实力在同层面高校中处于相对领先地位,以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校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拥有同层面院校中科研教学实力相对领先的师资队伍。近5年,该学科的专任教师主持科研项目5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国家“863”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1项,科研经费超过1500万元,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该学科现设有制药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三个化工与制药类专业。该学科近年累计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用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拥有教学实验室50余间,使用面积4000余平米;添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148台(件),其中万元以上设备105台(件),仪器设备值近1100万元。该学科先后建成了包括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市重点实验室及5个校企联合实验室;拥有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省高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省高校优秀实习基地、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示范点、省重点建设专业、省重点建设学科等一批质量优秀的教学平台。

采取合适的建设和运行机制,南湖学院完全可以共享母体高校化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

2 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及实践

2.1 探索建立了独立学院参与母体举办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机制

独立学院参与母体举办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可以积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经验,锻炼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有助于独立学院自建实践教学资源或体系水平的提高;同时,独立学院参与建设的实践教学体系,必然反映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有助于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形成。

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共建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模式为:(1)建设经费由母体高校负责,母体高校聘请南湖学院制药工程专业骨干教师参与化工类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2)依据双方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实践教学条件现状,制定出适合于双方人才培养的建设内容和方案。(3)建设过程独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的骨干教师全程参与,帮助其积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经验,锻炼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母体高校化工类的科研平台、产学研基地向独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开放,鼓励独立学院学生以课外科技活动或毕业论文的形式积极参与该学科的教师科研活动,参与该学科教师指导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

2.2 建立了独立学院有偿使用母体高校化工类实践教学资源的机制

(1)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按照母体高校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核算。(2)实践教学所需的材料费和维修维护费进行年初预算、年终决算。(3)实践教学涉及的设备折旧费也按照教学仪器设备折旧的相关规定,计算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年度设备折旧额,再以实践教学人时数为标准,由独立学院和母体高校分摊。(4)根据母体高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计算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教师承担的独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工作量,独立学院按照其外聘教师的报酬标准向母体高校支付课酬,再由母体高校按学期分配。(5)独立学院办学取得的适当收益按照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合同约定,实施两校共享。

2.3 建立了独立学院资源共享背景下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1)独立学院有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监督权和教学事故认定权。(2)经独立学院提出的实践教学质量问题,母体高校必须认真整改。(3)经独立学院认定的实践教学事故,母体高校必须依据其教学质量管理办法和人事管理规定对教师进行相应考核。(4)母体高校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必须听取南湖学院的意见。(5)母体高校的各级教学督导团有为独立学院承担的实践教学进行督导的义务。

该共享模式既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又为独立学院节约了办学经费,同时母体高校的教学资源也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是独立学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可行途径。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010508

注释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范文3

在当前高等工程教育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学生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系统分析及实际动手能力,以便适应现代化工程团队、新产品及新系统的开发需求。《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理论性强,又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不足,普遍感觉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缺乏系统的分析思路。目前,化学工程基础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3,6]:(1)授课主要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接触实践环节少,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的训练;(2)授课方法单一,是一种完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接受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度学习积极性;(3)教学中验证性内容偏多,设计性、综合性和探索创新性实验内容偏少,影响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提高;(4)知识点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延伸,不利于学生理解单元操作过程原理深层次的内涵,更不利于掌握和应用基础知识;(5)“工程”概念模糊。化工生产的过程是复杂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问题通常很难在理论学习中找到答案,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对此就会有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错觉,不容易形成“工程”概念。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对工业生产的了解、积累经验,更需要掌握工程科学研究方法和工程经验的意义,以此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现有的化学工程基础教学体系存在着各种不足和弊端,与当前社会对化工专业人才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将CDIO理念与其教学体系相结合,弥补不足之处,是解决各种弊端的有效办法。

2《化学工程基础》课程中CDIO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

2.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

在CDIO理念中,培养学生工程概念是一个关键的步骤。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大工程概念,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这门课程在整个化学工业中是解决什么问题的。教师应参与更多的工程项目,在提升自身产业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专业能力。由于化工过程影响因素多,制约因素多以及经验公式与经验数据多,在教授的时候,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深入,突出工程设计的意识和思维过程,即强化设计型问题。这既突出了各单元操作学习的目的性、真正弄清各单元操作工程理论的来龙去脉、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工程操作型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化工基础的单元操作过程仿真模拟软件,以加强书本知识与工程实际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

2.2问题式驱动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物理学及物理化学等不同,《化学工程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石油、冶金、轻工、制药等工业中都有广泛应用。联系生产实例描述化工原理对化工研究、设计和生产过程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7]。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学好它受益匪浅,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明确所授课程在本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化学工程基础》这门课的综合性强,涉及到多门学科,概念多,物理量多,公式多,方法多,而且计算繁杂,尤其是对课程中半理论、半经验公式和准数关联式感到头疼,学习起来不得要领,很多初学者普遍觉得比较难学[8]。在教学中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鼓励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带着问题学习。笔者采用每章节讲授前布置一个与实际关联的问题,章节结束后让同学们做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这一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流体的流动与输送前,要求同学们分组设计一个水利设施,利用流体力学的原理,不输入其他的外能将河水输送到3米高的岸堤上;在讲传热过程时,要求同学们章节结果后分组设计一个水泥高温回转窑保温层的方案。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有所偏重,突出重点,下一次上课之前带领学生对上次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和讨论,使学生对每一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掌握本章节的知识链。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间接培养了学生概括总结和自学能力。在课后复习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自己把公式推导一遍,在推导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养成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2.3以项目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将学习者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有目标地自主学习;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进行知识建构和技能训练。教师根据学生的状况、教学目的和内容,结合知识点,制定具有实用性的项目。按照化工开发的过程,首先提出项目任务设想,与学生一起讨论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然后确定项目完成的功能,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汲取知识,减少学习的盲目性。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师依据综合项目安排大部分子项目内容的讲授。最后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项目扩展和链接,生成一个综合项目。例如,在讲传热过程和传热设备时,我们与同学们一起确立了一个开发项目:高温回转窑由于窑内温度往往较高(1400℃以上),且处于运动过程中,如何测量窑内气氛温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设计一个测温装置,通过测量高温回转窑的表面温度,从而探测回转窑内表面气氛温度。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学生们运用本章节知识,成功设计了一个测温装置,并给出了该测量仪的测量原理和炉内气氛温度的计算公式。学生们正在将该成果申报学校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成果奖,并且已形成实用新型专利申报书准备申报专利。通过项目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知识是创新的基础,也加深了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2.4以实用为导向的教学,加强工程实践性,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从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工程基础》是高校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基础理论课向工程专业课过度的桥梁。由于课程理论性强,又较抽象,加之同学们没有工程设计和工艺管理经验认识,往往感觉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缺乏系统的分析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实例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流体的流动与输送时,组织同学们分组讨论桂林遇龙河水利设施,结合本章节内容分析该水利设施是如何利用流体输送原理达到不输入外能的条件下、利用河水的机械能将水输送到2米高的岸堤上的原理。这一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永久性水利设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们增设开发项目,组织课堂外的竞赛,按小组方式,假想自己是水利工程师,仿照桂林遇龙河水利设施提出设计方案,如何改进才能利用河水的机械能将水输送到4米高的岸堤上。另外,通过讲授江苏昆山某公司加热反应器的工艺选型和操作条件选择的实际案例,使同学们懂得了实际工作中本课程知识的实用性。通过实用为导向的教学,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增加了对课程知识的认识。

2.5开放创新型实验的教学,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化工实验是《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理论与产业相结合的重要过程,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实践能力。实验教学突出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实验课程安排,更需要注入科研以及工程应用的意识;不仅仅是动手能力,更需要全面培养手脑协调、手脑并用、手脑并重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在CDIO执行标准中,只有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方法才能有效促进专业目标的达成,才能使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得到体现。目前,我校化学化工教研室已建起了初具规模、设备较为先进的化工实验室,对于学生了解离心泵、板式精馏塔、填料吸收塔、换热器和板框过滤器等化工设备的基本结构及操作特点十分有益。通过对设备的操作和仪表的使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化工基础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工程观念。传统的实验教学是由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固有的操作,得到预计的实验结论,学生完全处于被动角色,实验教学并不能达到预计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层次、开放式教学,统筹安排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合理分配课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通过推行选题模式,使学生组成合作团队参与到实验教学的设计中,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开发创造能力。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的空间,学生可以针对自己薄弱的项目进行强化练习,也可以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对整个实验不进行任何干预,只有在学生遇到问题向教师提问时,才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指导,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进行审查和评估。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范文4

而在8月15日中国青年报也报道了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的2011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简称ARWU)。该排名列出了全球领先的500所大学,中国内地共23所大学榜上有名,清华大学再次进入世界前200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6所大学排在第201-300名。

2000年香港大学开始在内地招生,内地与香港名校的生源之争就此拉开了序幕,此后香港中文大学等其他港校的加入,更是使这场生源之争不断升级。而最近连续的两个大学排行榜,再一次把内地与香港名校推到了风口浪尖。虽然参考指标不尽相同,ARWU更注重学术性而QSWUR的指标更多样化,但QSWUR和ARWU两个排行榜中排名较前的名校却惊人的一致,即内地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浙江大学,和香港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这12所名校基本上都是综合性大学,可以说各领域学科都有一定的实力,但根据两个排行榜的学科领域排行来看,各个名校又都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下面,就让小编为你一一道来。

北京大学

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北大在数学与自然科学(简称理科)、工程/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简称工科)、生命科学与农学(简称生命)、临床医学与药学(简称医科)和社会科学(简称社科)五大领域均未能进入100强,但在学科排名中北大的数学、化学、计算机和经济学/商学均位列76-100名,物理学科的排名也接近100名,实力毋容置疑。而在QSWUR的学科领域排名中,北大在艺术人文(第18名)、工程技术(第34名)、生命科学与医药(第24名)、自然科学(第17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21名)均进入了50强,除工程技术外其余领域均为内地高校第一,展现了非常强大的综合实力。

在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北大有18个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北大的师资力量也很雄厚,在这些重点学科中还有16名国家级教学名师:赵敦华(哲学与宗教学)、蒋绍愚(中文)、陆俭明(中文)、温儒敏(中文)、阎步克(历史)、邓小南(历史)、高毅(历史)、姜伯驹(数学)、丘维声(数学)、张恭庆(数学)、王稼军(物理)、吴思诚(物理)、段连运(化学)、许崇任(生命科学)、祝学光(医学)、王杉(医学)。此外,还有北京市教学名师和校级教学名师,他们主讲的课程也多为精品课程。北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90门,其中数学科学学院(6门)、物理学院(9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5门)、中国语言文学系(8门)和医学部(19门)较多。

优势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

清华大学

众所周知,清华的工科是最强的,两个大学排行榜也印证了这一点。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清华的工科进入了50强(第45名),而理科、生命、医科和社科均未进入百强。学科排名中,计算机学科也进入了学科排名50强(第46名),而数学、物理、化学和经济学/商学未进入百强。在QSWUR的学科领域排名中,清华的工程技术排名第十,是内地和香港这12所名校中唯一排在前十位的学科领域。在清华的21个一级重点学科中,清华工科独占16项,包括: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清华工科的国家级教学名师也是最多的,共有11名,他们是:申永胜(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华成英(自动化系)、孙宏斌(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李俊峰(航天航空学院)、范钦珊(航天航空学院)、李俊峰(航天航空学院)、钱易(环境学院)、郝吉明(环境学院)、胡洪营(环境学院)、袁驷(土木工程系)、傅水根(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清华的国家级精品课程也有90门,工科课程占了一半以上(48门)。以如此强劲的实力,清华工科绝对是中国顶尖工程师的摇篮。

优势学科:上文所列的16个工科、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商管理、美术

复旦大学

根据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复旦只有工科进入了世界百强(52-75名)。QSWUR的学科领域排名则显示,复旦的艺术人文(第49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45名)进入了世界大学50强,工程技术(第98名)、生命科学与医药(第67名)、自然科学(第56名)均进入了世界百强,展现出较强的综合实力。复旦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11个: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国家级教学名师也基本上分布在这些重点学科,他们是:陈纪修(数学)、陆谷孙(外国语言文学)、袁志刚(经济学院)、范康年(化学)、陈思和(中文)、乔守怡(生命科学)、俞吾金(哲学)。复旦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38门,也基本分布在这些重点学科中。

优势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

上海交通大学

与清华相似,上海交大的传统优势也是在工科。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上海交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52-75名),同时计算机学科也进入了学科排名的百强(51-75名)。QSWUR的排名中,工程技术排名第37位,在内地高校中仅次于清华和北大,而生命科学与医药(第124名)、自然科学(第114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127名)位于百强之外,艺术人文则未上榜。当然,随着上海交大向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这些学科领域的发展后劲不容小视。上海交大9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全部与工科有关: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分布则较广泛:洪嘉振(建筑工程与力学)、郑树棠 (外国语言文学)、乐经良(数学)、孙麒麟(体育)、王如竹(机械与动力工程)、林志新(生命科学技术)、郭晓奎(医学)。上海交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20门。

优势学科: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南京大学

南大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各领域均未进入百强,但化学学科进入了学科排名的百强(51-75名),高于北大的排名。QSWUR排名中南大较突出的领域是自然科学进入了百强,位列第85名,其余学科领域进入了前200名:艺术人文位列136名,工程技术位列163名、生命科学与医药位列193名,社会科学/管理位列131名。南大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8个: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国家级教学名师有10位:范从来(商学院)、卢德馨(匡亚明学院)、王守仁(外国语学院)、桑新民(公共管理学院)、左玉辉(环境学院)、沈坤荣(商学院)、徐士进(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晓虹(社会学院)、刘厚俊(经济学院)、李满春(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56门。

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科大的工科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也进入了百强(52-75名),而QSWUR的排名中,中科大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表现突出,均进入了百强,分别位列第59名和第72名,而生命科学与医药则位列156名,而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管理均未上榜。中科大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8个: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国家级教学名师则有7名:陈国良(计算机)、李尚志(数学)、史济怀(数学)、施蕴渝(生命科学)、程福臻(天文与应用物理) 、霍剑青(天文与应用物理)、向守平(天文与应用物理)。中科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13门。

优势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

浙江大学

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浙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第52-75名),而学科排名中有两项进入百强:化学(76-100名)和计算机(51-75名)。QSWUR的排名也显示,浙大在工程技术领域表现突出,进入了百强(第68名),其余领域排名为:艺术人文199名、生命科学与医药206名、自然科学139名、社会科学/管理212名。浙大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14个:数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 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有10名:陆国栋(机械与能源学院)、林正炎(数学)、杨启帆(数学)、吴秀明(中文)、何莲珍(外语学院)、应义斌(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何勇(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吴敏(生命科学学院)、刘旭(光学)、朱军 (农学)。浙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64门。

优势学科:数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管理科学与工程

香港大学

在学科领域排名上,香港大学(简称港大) 在两大排行榜上的差异较大。在ARWU中,港大的各领域均未进入百强,仅在学科排名上有化学(51-75名)和计算机(76-100名)进入百强;而在QSWUR中,港大的艺术人文(第25名)、工程技术(45)、生命科学与医药(第28名)、自然科学(第46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23名)均进入50强,是一所实力雄厚而均衡的名校。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虽然在QSWUR中以上领域的排名港大均低于北大,但总排名却是港大高于北大,这可能与港大的国际化程度很高有关。

由于香港地区院校不参与教育部组织的各种评估和评奖,因而没有如内地名校一样的国家重点学科等数据,只能根据以上学科领域排名及网络资料推荐优势学科。

优势学科:建筑、法律、医学、社会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语言学、哲学及脑神经科学)、文学、化学、工程学(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计算器工程、电机工程、电子及通讯工程、讯息工程、工业工程及科技管理、后勤工程及物流管理、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屋宇设备工程、医学工程)

香港中文大学

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76-100名),在学科排名中,中大有三个进入百强:数学(第50名)、化学(76-100名)、计算机(第30名,在12所名校中仅次于香港科技大学),优势突出。而在QSWUR的排名中,中大的五个学科领域均排名百强之列:艺术人文47名、工程技术82名、生命科学与医药60名、自然科学90名、社会科学/管理38名,同样是一所实力均衡而强劲的名校。

优势学科:数学、化学、计算机、中文、翻译学、新闻与传播、专业会计学、社会学、法律

香港科技大学

根据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香港科技大学(简称科大)的工科排名第36名,为两地高校之冠,其社科排名52-75名,使科大成为十二名校中唯一有两大领域位列百强的;在学科排名中,计算机排名第21位,也是两地高校之冠,而经济学/商学也进入了50强(第45名)。QSWUR的排名中,科大的工程技术排名第22位,仅次于清华;生命科学与医药(第86名)、自然科学(第55名)、社会科学/管理(第43名)也实力强劲,艺术人文(第195名)则稍逊。因此可以说科大是一所工科优势比较突出的名校。

优势学科:工程学院、商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理学院(数学、生物学)、人文社科学、会计、分子神经学

香港城市大学

在学科领域排名上,香港城市大学(简称城大)的工科在ARWU中也进入了50强(第42名),学科排名中则有两项进入50强:数学(52-75名)和计算机(第50名)。在QSWUR的排名中,城大的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管理展现较强实力,进入了百强,分别位列第79名和第72名,工程技术(第119名)和自然科学(第186名)也具有一定实力。

优势学科:商学、法学、创意媒体、数学、计算机、社会工作

香港理工大学

根据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52-75名),数学(76-100名)与计算机(51-75)进入了学科排名百强。在QSWUR中,理大在艺术人文(第172名)、工程技术(第91名)、生命科学与医药(第225名)、社会科学/管理(163名)等领域均具有一定的实力。

优势学科:酒店及旅游管理、辅助医疗(职业治疗、物理治疗、眼科视光学、放射学)、工程、物流

【相关链接】: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范文5

对于如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在第二届科协发展理论研讨会提出了他的思考――“探索知识体系的逻辑与架构”。

李静海院士主要从事颗粒流体两相系统量化设计和放大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介尺度科学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瑞士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和澳大利亚工程院外籍院士。现担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 主管科学计划与评估的副主席,国际期刊 Particuology 主编和多个期刊的编委或国际顾问。

李静海院士认为,探索知识体系的逻辑与架构,是科技界在向科技强国行进路上迫切需要厘清的脉络,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成为科技强国最应修炼的基本功。

世界科技强国目标对科技工作者提出什么要求?

李静海:以前我们说要建设“创新型国家”,2016年在科技三会上第一次提出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这是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更高。

当前全球科学技术发展态势在发生一些变化,每个国家都在说重构国家创新体系,改变竞争格局,应对全球挑战。大家都在讨论新的科技革命、新的科研范式,比如说大数据、虚拟现实等等。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绝不能拉大差距,更要跨越式发展,科技界任重道远。

科技界如何为此做出贡献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我认为,只有对知识体系的逻辑和架构能够认识得比较清楚,才能做好科研布局,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科的交叉,也才能提升科研的效率,才能提高创新能力。

探索知识体系的逻辑与架构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李静海:之前科技界往往讨论更多的是希望政府多投入,政府则希望投入了以后能解决问题,而且要尽快解决问题――投入和回馈当然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永恒的讨论主题。任何一个科技强国,它的科技投入占比都是很高的。但是,我要谈的一个观点,就是在投入和回馈以外,还有什么是更为重要的?

我认为有两个事情。第一就是科学技术的合理的布局;第二是科研模式的深刻变革。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这两件事情对科技界来说更为重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世界一些主要国家比如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都在重点突破,构建体系,追求效益。我们国家科技界应该充分认识这一重大的变化趋势,突破惯性思维模式,学科交叉融合、重构创新体系,这是从国家层面需要做到的。这是我想强调的。

科学和技术要有机统一,所以科学布局应当遵守原则,符合发展趋势,科学的逻辑是来自于研究对象的关系,一致的结构,应该有个完整的系统考虑。应该符合发展趋势,所以现在大家提到无非是三个方面,一个是新的科学技术的革命,一个是重大的挑战问题,还有一个是科研模式的重大变革,现在正处在这三个发展趋势交汇的历史时期,所以在这方面做一些变革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机遇,快速发展。

而从企业层面看,一些世界500强企业也在调整研局,增强核心竞争力。我自己亲身接触了这样两个企业,一个是法国的道达尔公司(全球四大石油化工企业之一),它认为原来的研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未来发展,于是把它整合成八个框架。巴斯夫(德国的化工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化工厂之一)跟我们交流更多,它是做与化工相关的布局,认为只有这样布局,它的研发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都这样来布局,我们科技界更应该进行深入思考。

科研布局要理顺哪些关系,明确什么逻辑,掌握何种规律?

李静海:关于这一问题我有这样一些思考和建议。

第一,要理清知识体系的结构和逻辑。

科学技术的布局不能就事论事,把一些科研机构堆积起来是不行的。一定要根据知识体系的结构和逻辑给科技布局提供一个科学的基础。有了好的布局,才能促进学科交叉。在这样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年代,没有充分的学科交叉已经很难取得突破。

科学技术体系的自然演化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认识是有历史的局限性的,对同一事物,一百年前的认识和现在可能完全不同,但是这个发展是非常缓慢的。我们现在要做理性的变革,就需要与时俱进,科学理性地理清关系,发现规律,防止重复,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布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目录,仅2015年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就有600多个。教育部学科目录包括一级、二级、三级,也有500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还有学科分类代码,这些都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形成了各个大学的学院、系,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非法人中心和各种各样的学科。这个现状的问题是什么?自然无序。自然无序的简单排列缺少逻辑,会造成割裂。如果不与时俱进,做一些变革的话,副作用就会越来越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的一个报告说,现在有定义的学科领域就有8530个,在这样多的分支学科中,如果用数学排列组合,将会有多少种组合方式?如此众多的学科和交叉学科,资助体系如何才能满足需要?如何选择重点?

我是搞化学工程科学的,本来化学和化工做的是同一件事情,只不过是有所分工的上下游。但实际上,国内外化学化工交流起来非常困难,对同样一个问题,甚至连语言和术语用得都不同,所以难以交叉,发生了碎片化,这自然就影响到大的化学科学的发展。

鉴于此,我们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学科之间(指基础学科)、学科和领域(指技术领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能不能根据这些关系和其中的逻辑,布局我们的科研和教育体系?尽管之前我们有很多有重复的地方,但是有没有我们没有重视的环节?这些环节是不是与一些挑战性的问题紧密相关?

我希望理清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而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就体现了知识的逻辑关系。弄清这些关系才能归纳共性,减少重复,促进交叉。

第二,考虑知识体系的多层次、多尺度和介尺度复杂性。

对同样的问题,信息来源相同,但是大家做判断的时候却形成不同的观点,这个区别来自于哪个方面呢?我认为就是因为介尺度上的复杂性。每一个层次上的复杂性介于单位和系统之间,这是最简单的大致对知识体系特征的一些描述。对自然界而言,从基本物质一直到宇宙都是分为不同层次的。根据认识的逐步深入,每一个层次建立起一个学科。以化学物质加工科学为例,我们分为三个层次:化学、化工和环境;生命科学也是如此,比如说脑皮层到神经体系结构也是多层次的。不认识这种多层次的特征,不认识每个层次介尺度上的复杂性,如何能在神经科学上取得突破?如何能把人们的认知的规律揭示得非常清楚?

第三,理清基础研究各个学科和技术体系及能源和材料相互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技术体系和知识体系是可以融合到同一系统里面的。所有的技术领域都涉及不同层次的知识。如果我们再考虑能源、材料和信息这样几个社会经济要素的话,就可以把这些领域和知识体系加以融合。

我觉得知识大致可以归纳到不同层次,中心是一些基础的、共性的知识,比如力学、数学等等,越往外尺度越大。从中心向外放射状的线就代表每个技术,对技术和科学知识共同的挑战性问题就是在介尺度。比如,对化学工程来讲,我们有三个介尺度,三个介尺度和它们之间的关联是化学科学切实的困境。只有把这三个介尺度问题解决了,把这两个缺口联系起来,才能实现突破,这也是所有本领域科学家的一个梦想。

第四,是若干重大介尺度问题。介尺度问题有一些共性规律,如能源、制造、信息网络、生命科学,举例来说,要把细胞演化过程认识得一清二楚,单靠生物学家是不行的,必须要多学科参与。因为其中既有生物过程,又有化工过程,还有一些物理过程;而神经系统和智能科学,就是把人的认知应用到计算机领域。因此,必须认识它的结构特征,解决它的关键科学问题,才能够加以应用。

第五,就是各个领域鉴于介尺度科学概念的学科交叉。

不同层次都有介尺度问题,我们按共同规律才能建立起新的科研模式,取得重大的突破。

第六,一个领域的布局和规划,应该重点考虑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这样才能促进交叉,减少重复;其次,应注重重大共性科学技术问题的提炼。我们不能只聚焦一些具体问题,没人管共性问题,而应该注意到哪些问题是最为关键的。共性问题如果得到解决,将是更高层次的科学进展,这才是战略科技能力;再次,要注意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结合度。要解决实际问题,就要把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分析,这才是领域布局的思考。

以能源为例,国家必须考虑能源领域的布局,首先要有专业的团队,针对不同种类、特别的、战略性能源进行研究,然后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每个层次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单元,这些单元要研究每个层次上的共同规律,每个层次上不同能源种类的共同规律,然后要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和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实力的能源领域的布局。

第七就是形成新的科研模式。知识结构和逻辑的演化,使理论方法、工具和思维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传统的理论和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更要知道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新的理论、新的方法。信息经济引发的变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开放获取。我30年前做博士生的时候,要飞到北京来,匆匆忙忙跑到北京图书馆,早上领一些文献复印好,然后匆匆忙忙又回去。现在这个事情2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类似的变化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研发模式的变革、学科和技术的演化一定要充分考虑。

现在的知识是碎片化的,因而跨学科的交叉非常重要。这种学科碎片化的知识,如果能整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话,科学技术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国家如果能考虑这样布局科学研究的话,我们所说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是空前的。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范文6

[关键词] 集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教学改革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科学与技术、信号的检测、分析、处理、控制和应用等各个方面,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能耗低、污染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集散控制系统(DCS)是实现工业自动化和企业信息化最好的系统平台,是当今工业过程控制的主流[1]。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控制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掌握集散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设计与实际应用的基础性、通用性,了解基本的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和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必须通过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应用,形成学生自身的能力。为此,我们在《集散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一、把课堂教学由单纯的教师传授过程,改为师生互动的研究过程

针对《集散控制系统》课程对学生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首先对课程的教学学时进行合理分配,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及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理论教学和过程考核。本课程共48学时,用30学时主要进行集散控制系统的概念、原理、结构及设计进行理论讲解,在适当的章节针对具体的工程问题给学生布置任务,如对化工生产过程进行模拟控制系统的设计,DCS在锅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CS在热力发电厂机主蒸汽系统中的应用等,学生分组进行方案设计,对比后得出最佳技术方案。用12学时进行过程指导,6学时进行结果评估。评估的方式主要以学生汇报、作品演示为主,教师进行点评指正。因此,课堂的教学活动,由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改为师生互动的研究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讲,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培养了学生依据所学专业知识,查阅大量控制工程领域文献资料的能力,这对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对教师来讲,针对学生任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灵活应用,不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充满了乐趣,对教学也越发感兴趣。本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钻研的能力。

二、将单一课程的教学化为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训练

传统的教学方法仅限于本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训练, 学生往往体会不到所学知识的真正用途,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是自动化、热能动力、化学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在学完了相关的专业课之后,开设的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而上述不同的专业各自又有不同的专业课,相关的生产过程对DCS系统又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必须针对不同专业的生产过程,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我们认为,任何一本教科书,都难以做到把不同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而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却可以把相关学科、相关课程的知识,进行有机地交叉和渗透,把单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与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训练相结合。这是对专业课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作的出发点。

例如:对热能动力专业,我们给定单台锅炉控制的工艺流程和基本参数,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参数,分别计算出锅炉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和供水量;根据计算结果选用水泵、风机、电动机等锅炉辅机设备,进而选择测控点,对控制仪表选型,最终确定DCS系统的设计方案。显然,这样的教学活动,已经不再是DCS一门课程的内容,而是热工仪表、控制工程、机械设备、电力拖动等相关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我们把一个教学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五至七位同学。每一组同学都要独立设计出适合本组参数的控制方案出来。在此过程,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组织选择控件,对该项目进行组态模拟。这就要求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进行实践训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把DCS课程的教学活动和具体的工程设计相结合、将单一课程的教学化为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训练;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把课程考核方式由对书本知识的考核改为对工程设计能力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