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市场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证券市场市场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证券市场市场报告

证券市场市场报告范文1

关键词:证券市场市场信息;财务报告

在本文主题探讨之前,有必要对有效证券市场的引入作必要的阐述,以及有效证券市场的现实普遍性。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不仅有效,而且是高效率的。2013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尤金•法玛(EugeneFama)的有效市场假设(EfficientMarketsHypothesis,简称EMH)理论则在现代金融市场主流理论的基本框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认为证券市场的价格能正确反映所有可获取的信息,因为市场中的投资参与者大量是理性的、精明的,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们积极参与,每个人都能及时、充分获取企业的重要信息,都对未来价格的变化做出理性预测,并付诸投资决策。在有效市场中众多精明投资者之间的竞争就形成这样一种局面:证券市场中单个企业的股价,在任何时候都已经体现了企业过往已发生的和当前尚未发生、但市场预期将会发生的事情。正是因为如此,证券市场中的价格总是随着时间而不停的随机波动。当然,假如的信息有缺陷、不充分,比如信息是错误的,或者选择性内容披露等信息不完整,或存在内部信息,那么证券价格会阶段性不准确,所以说,市场有效性并不能保证证券市场的企业股价一定、一贯准确反映企业的价值。而这恰恰印证了证券市场的企业股价相对于市场可获取的信息来说是无偏的,并能够迅速对修正的信息或新的信息作出反映,某种意义上,更强化了市场有效性这一结论。

对应到A股市场,尽管一直被诟病估值体系混乱,但不可否认是一个强有效市场。一方面,A股市场是全球流动性最高的市场之一,2015年交易额全球第一,2016年熊市下的A股总体换手率也在全球市场中处于前列。也就是说“存在大量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投资者,他们积极参与竞争”。另一方面,A股价格对披露信息非常敏感,不仅反映了已披露信息,也反映了未披露信息,也就是大家经常抱怨股价“见光死”。此外,中小市值股票的估值长期偏高问题本身就是管制发行制度下的投资者的估值调整,是一种纯粹的市场反映。企业财务报告是企业最综合、重要的信息,是证券市场最基本、重要的信息。有效的证券市场对财务报告的要求和信息披露必然产生重大影响。首先,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不会影响证券的市场价格。只要企业选择采用的会计政策不会形成不同的现金流,或者企业对因选用的特定会计政策而产生的现金流等差别予以披露,也就是说市场投资者可以获取足够的信息,那么企业采取何种会计政策并不会导致其市场价格受影响而波动。这也意味着会计领域的争论—如折旧、摊销方法的选择,递延所得税的处理,各项减值准备的处理,以及研发或勘探等费用的处理是采用完全成本法还是成功成本法等等实质上就没有大的差别。如上述例举的这些争论,企业在不同会计政策之间的选择仅仅影响报告企业的净利润,并不会直接影响未来现金流量和股利。上述这些领域中会计政策的选择也不会影响企业当期实际支付所得税的额度,因为税务部门在每一个领域中都有其专门的成本费用和收入的计算方法,并不完全依赖于企业账务如何处理。而证券市场的价格敏感性更多与未来现金流量以及基于现金流充裕的股利有关联。如上所述,会计政策的选择不会直接影响这些变量,那么企业如何选择会计政策也就无关紧要了。可以这样说,有效市场下的企业只要完整披露其采用的会计政策,涉及变更和调整的,也能够充分披露会计政策或方法调整的任何附加信息,市场投资者就能够分析清楚该政策或调整导致的财务报告净利润的差异,市场都能看清楚最终的企业现金流量和股利。这样投资者在比较有效市场中不同企业的证券、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股价时,不会被不同的会计政策影响、甚至愚弄。企业管理人员不必过多考量选择什么样的会计政策向市场展示“理想”的企业利润,达成粉饰财务报告的效果,因为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对现金流量不产生直接影响。其次,企业信息充分披露是有效证券市场的必然前提和基础。有效证券市场必然要求信息充分、及时披露。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人士(主要是核心管理人员)拥有企业的重要信息,这一信息与企业证券价格紧密关联,而该内部人士能以较低成本,或无须成本获取、散布,那么企业管理人员应及时将这些信息进行披露,除非企业可以确认市场投资者已从其他信息渠道中获取了该信息。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更倾向于披露对市场投资者来说利好性的信息,收益性往往大于成本。

市场有效性同时意味着市场投资者在对企业未来收益进行预测时,会考虑所有可获得的相关信息,那么企业披露的信息越充分、越及时,市场投资者所知道的也就越多,分析的基础更公平,也有利于增加投资者对证券市场、企业的信心。再次,证券市场有效性意味着企业应考虑理性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而无需过多考虑不理性、盲目跟随性的投资者。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是理性的,那么企业的财务报告信息就无需强调广泛可理解,务求任何人都能理解而因此采用过于简单的方式表述。诚然,这其中的缘由确实很微妙:假如市场上有“足够多”的投资者可以理解企业披露的信息,这就能够保证企业的股价等同于市场所有投资者都能够理解企业所披露信息时的价格。这是因为市场投资者能理解企业财务信息,并在企业所披露信息的基础上作出买卖决策,而企业所披露的信息则会促使证券市场的企业股价达到有效的水平。同样,盲目跟随性的投资者也可以委托专业的理财经纪分析师或投资基金经理为他们解释财务等企业信息,或者可以模仿、跟随有充分财务知识的市场投资者的买卖决策。这样在非专业投资者不断优化投资决策的结果是,有充分财务知识的市场投资者的信息优势很快消失了。也就是说,大众可以信任有效市场对证券的定价总是正确反映企业已披露的所有信息,即使这些投资者可能不完全理解这些信息,但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有效证券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保护。最后,有效证券市场将导致企业会计人员与其他信息提供者形成竞争关系,如财务分析师、媒体,以及管理人员等。有效市场对任何来源的相关信息都是感兴趣的,而不仅仅是财务会计报告。而会计之所以存在,理论上的基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最主要的是管理层等内部人和投资者之间。财务会计报告是将企业综合性相关信息从企业内部传递至外部的一个机制,它本身会促进投资者作出更好的决策,也促进证券市场有效运作带来社会效益。如果企业会计人员不能按照市场预期及时、充分、可靠的对外提供投资者关注的企业相关信息,而且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有用信息,会计的职能将会逐渐衰退,最终被其他信息源所取代。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证券市场有效性是一种投资市场模型,不可能涵盖市场的全部复杂因素,在某些特殊的时点也较难代表现实的市场。某些情况下,证券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这反过来也强化了财务报告的重要性。

证券市场市场报告范文2

一、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按照市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会议精神,分局在自身按照要求抓好落实的同时,配合开发区努力推进全区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作为牵头部门,组织指导本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明确职责任务,建立“一单两库”。2018年,由辽源市工商局牵头、区管委会组织、已经开展了跨部门联合抽查3次,涉及宾馆、教育培训机构、大型市场和超市等行业。其中,参与部门包括区工商局、区公安分局、区消防大队、区食药监分局、区商务局、区行政执法局、区安监局、区社会事业局、区法制办、区教育局、区民政局10个部门,检查企业户数10户,检查人员总数52人,抽查结果全部对外公示。 5次“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如下:

对1户煤矿类企业即时信息公示进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对10户企业开展全国部分领域定向“双随机一公开”抽查。

对195户企业进行2017年度企业年报公示信息、商标及印制行为、家庭装修企业合同格式条款、拍卖活动经营资格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检查

对2017年度,对313户个体工商户、1户农民合作社进行2017年度年报公示信息进行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双随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一是一些部门存在认识误区。双随机抽查不仅涉及工商部门,还涉及环保、消防、文化、公安等多个行政部门。虽然工商部门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改革宣传,但仍有部分部门未能及时调整部门决策。在部分执法人员看来,参加抽查成了“额外任务”检查人员自身也存在“查一次就是一次,不必顶真”的应付情绪、“专业问题难以把握”的畏难情绪,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的看法。

2. 联合惩戒尚未形成。实施“双随机”综合抽查理应比单项检查项目更全、要求更严、力度更大。但从实际结果看,工商职能范围内处罚最严厉的不过是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于小企业而言,其违法成本微乎其微,不足以形成震慑。“双随机”抽查制度设计的联合惩戒、联合制约,尚未真正落地。

三、相关工作建议

证券市场市场报告范文3

[关键词]股票市场 运行效率 流动性 波动性 有效性

一、股票市场运行效率的涵义

股票市场运行效率(Stock Market Operational Performance),也称作股票市场质量或者股票市场绩效。由于作为产业结构理论领域术语的市场绩效的涵义与在证券市场微观结构中的有很大不同,避免引起歧义,本文采用股票市场运行效率这一译法,它是指股票市场的交易执行效率,即股市能否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成本为投资者安全地完成交易,它反映了股票市场微观结构的设计、组织及运作的效率。West(1975)把运行效率称为股市的内在效率,而将信息效率、定价效率和功能效率称为外在效率。这是因为:股票市场运行效率为信息效率和定价效率提供了微观基础,而信息效率又是市场到达定价效率的前提。

对股票交易市场来说,尽管受制于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性能目标存在差异,但其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交易功能、价格发现功能、风险分散功能、信息的聚集扩散和传递功能。这些基本功能同时也是人们在设计股票交易制度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在这个意义上,市场运行效率往往也被作为股票交易制度设计目标的同义语。正因为如此,国际证券交易联合会WFE在其2004年度报告中指出“交易过程中的运行效率代表了市场质量的高低,其重要性在全球竞争环境中日益凸显”,良好的市场运行效率是股票市场有效发挥经济功能的基础。

二、股票市场运行效率的衡量指标

究竟怎样评价股票市场运行效率,学术界和业界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国际上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 学术界的观点

国外许多学者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运行效率指标。典型的如:Amihund 和 Mendelson(1990)认为一个好的证券交易结构是能够为市场提供高流动性和有效的价格发现,有效的价格发现不仅使股票价格更有信息效率,而且应该和低波动性联系在一起;Glen(1994)提出市场运行效率高低可通过流动性、波动性、有效性及透明性四个方面予以衡量;Bessembinder & Kaufman(1997) 则认为理想交易系统是价格形成过程没有过度的波动性,以及以低成本提供流动性; Wells & Stephen (2000) 也指出证券市场运行效率包括流动性、透明性、最佳执行、有序市场等;Madhavan (2000)强调市场运行效率包括流动性、价差和波动性。

另外有些学者则从整个社会福利或者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考虑市场运行效率的指标。如Domowitz(1990)强调理想的运行效率高的股票市场应该有以下三个条件:可信任的价格发现,即要求最佳市场应能够随时找到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出清价格;广泛的价格传播,意味着市场高透明性和价格对信息的快速反应;有效地对冲价格风险的套期保值功能,其依赖于市场的高流动性和稳定性。

2. 业界观点

市场运行效率的评价标准是和理想的市场结构密切相联的,在这个意义上,国际证券交易联合会WFE(1989)指出,一个交易制度优劣与否主要看交易过程中的价格形成、买卖程序、信息传播等相关作业的质量。

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E)在1997年的《市场分割特别委员会报告》指出,良好的证券市场应该具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特性:流动性、成交即时性、低交易成本、有效的价格发现、市场透明性、公平性、风险防范机制的完整性(integrity of credit risk)和市场完整性(integrity of the market)。

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在2000年公布的市场报告提出股票市场结构设计的七项原则:最佳执行原则(best execution principle)、公平原则(fairness principle)、稳定原则(stability principle)、流动性原则(liquidity principle)、效率原则(efficiency principle)、可靠性原则(reliability principle)及不伤害原则(do not harm principle)。

综上所述,关于股票市场运行效率的评价标准,学术界和各国股票市场实践的既有观点可以归纳为七条:流动性、波动性、有效性、透明性、公平性、可靠性及低的交易成本。

三、股票市场运行效率的衡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尽管上述七个指标涵盖了文献中市场运行效率的各个层面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设计的要点,但这七条标准并不处在同一层面上。只有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才是衡量一个股票市场运行效率的基本标准,而透明性、公平性、可靠性是为了实现这些标准而必须具备的条件或者说中介指标,交易成本则综合反映了市场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的状况。

1. 流动性

证券市场最基本的作用是汇集投资者大量的买卖需求,并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的交易需求,因此,提供流动性是证券市场的核心功能。在一个流动性较好的市场,投资者能够迅速地以合理的价格完成交易。

良好的市场流动性不仅是保持金融市场正常运转的基础,而且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在市场经济中交易是有效配置的前提,而市场配置的帕累托有效意味着按照某种价格通过交换而实现的配置,经济行为者所付出的成本最小。此时,表明目前的交易机制是最优的,交易效率到达最好。而市场交易效率实质上是市场运行效率,市场运行效率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流动性。

2. 波动性

波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风险和收益。波动性是证券市场与生俱来的基本属性,适度的波动性强调证券价格的波动不宜频繁,波动幅度不宜过大。低的波动性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减少,使市场交易者在价格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完成交易;而在一个价格剧烈变化的股票市场,增加了投资者所承担的不必要的风险,造成投资者交易执行延迟和信息延迟,交易成本会显著增大。

从宏观层面而言,一个波动过大的证券市场将加大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并使作为资源配置指标的股价信号产生失真。从微观角度来看,过度的波动则会极大地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甚至使投资者退出证券市场,阻碍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此外,波动性对于证券市场监管者来说意义十分重要,市场过度波动可能意味着市场存在某些问题和缺陷,所以大部分证券市场采用了涨跌幅限制和短路器等价格稳定措施,以避免价格过于剧烈波动,让市场有个冷却期,使投资者可以有效传播和处理信息,尽可能保持市场稳定运行。

3. 有效性

有效性即市场信息的效率。信息有效依赖三个条件:一是相关信息在投资者之间获得充分的披露和均匀的分布,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二是投资者必须自觉地根据理性原则制定投资策略进行交易活动;三是股价能够根据信息流动而变动,不会受到竞争性因素的影响。在一个信息有效的证券市场中,影响均衡价格的信息能很快地反映到价格之中,这意味着,一旦出现影响价格均衡的因素,原有的均衡被打破而形成新的均衡点,市场价格就会很快地运动到均衡点附近。在有效市场中,由于投资者相信价格包含了所有的信息,就不会花过多的精力来判断股价是否偏高或偏低,因此就降低了信息成本。

有效性是衡量股票市场信息分布和流动、交易透明度和规范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证券市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由于信息有效的市场的交易价格已经揭示出已有的全部信息,当前的价格就是公平的,这对于因暂时的流动性原因而需要交易的投资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反之,信息无效或者信息效率低的市场意味着存在不公平,即交易价格可能仅对信息拥有者有利,这种不公平性会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意愿,削弱市场的吸引力,进而导致流动性降低,所以,信息有效性的高低是和市场流动性密切相关的。Glen(1994)的研究表明,流动性高且信息有效性高的市场的波动性,低于流动性差和信息有效性低的市场。

4. 透明性

透明性是指有关股票交易的信息被公开的程度,即有关证券交易价格、数量和买卖身份等信息向投资者公开、及时和准确地披露程度。透明性是维持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交易前信息透明,交易后的信息透明和参与交易的各方身份确定。市场透明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的指标上,这是因为:

从上面所述的信息有效性依赖的三个条件看,证券市场上市场信息分布、流动、交易透明度和规范程度是决定市场有效性的微观基础。对流动性而言,理论研究表明,市场透明性的提高通常有助于提高流动性,因为透明性越高,投资者对以适当的价格成交的信心就越强,这将吸引投资者更多地参与市场,提高市场流动性。反之,透明性不高的市场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投资者难以根据不断变化的信息进行价格调整,买卖指令容易出现一边倒的不平衡情况,导致流动性下降。透明性对市场波动性也有极大的影响,由于市场信息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的分布常常是不对称的,不对称性程度越大,信息揭示前后交易价格的波动程度也就越大。

5. 可靠性与公平性

可靠性指标主要是针对交易技术系统的要求,其实质是在于提供一个有利于交易制度良好运行的技术平台。市场公平性则要求一个同质的市场结构,即不存在任何要素的分割,所有的投资者对所有的交易产品有同等的准入资格,信息披露是公开的、完全的和均匀的。要达到一个同质的市场结构,市场高透明度必不可少,因此,市场透明性直接关系到公平性,对市场公平性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市场透明性的状况。

6. 低的交易成本

证券市场的交易成本分为显易成本和隐易成本,显性成本比较容易客观衡量,主要由印花税、交易费、交易佣金构成。隐形交易成本,依Demsetz的观点,是指提供交易的即时性补偿或者说即时性价格,也即反映立即执行交易的相关成本。

显易成本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是很直观的,因为如果交易税费增大,直接增加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和利润相应会降低,为了避免损失,投资者会尽量降低交易频率,从而导致市场流动性和成交量的减少。显易成本影响市场的有效性,这是因为交易税费直接作用于每日证券收益,如果信息的价值不足以超过显易成本,则交易者将减少交易或者不交易,由于缺乏充分的交易,使信息不能及时反映到价格中,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纠正这种偏差。

隐易成本与市场的深度和宽度密切相关,市场越有深度和宽度,立即执行交易的相关成本即隐易成本就越小。证券市场的深度与宽度反映的恰好是市场流动性,因此,流动性好的市场隐易成本也就相对较低。其次,在一个高度波动的市场投资者面临较高程度的不确定性,因而带来较大的买卖价差和隐易成本。再次,市场的有效性意味着能够迅速的反映所有的相关信息,从而市场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和流动性,隐易成本同样也相对较低。

四、小结

综上所述股票市场运行效率的评价标准,学术界和各国股票市场实践的既有观点可以归纳为七条:流动性、波动性、有效性、透明性、公平性、可靠性及低的交易成本。但这七条标准并不处在同一层面上,只有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是衡量市场运行效率的最基本的指标,透明性、公平性和可靠性则是保证股票市场健康运行的前提条件,而低的交易成本则是市场运行良好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Amihund,Y., H., Mendelson and R.,Wood,1990,Liquidity and 1987 Market Crash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Spring.

[2]Bessemblinder, H.and H.Kaufman,1997,A Comparison of Trade Execution Costs

证券市场市场报告范文4

这是一个早该猜到的结果,但来得又是那么突然,外资公司A股上市的大门被彻底打开了。

12月13日公布的“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联台情况说明”中明确表示:依据相关审慎性规定,中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公司(包括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允许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公司债券,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债券。

虽然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但所有人都知道,A股市场将迎来又一个时代。

放开外资企业A股上市平台,其实早有端倪。市场在今年下半年频传境外公司有意登陆上证所的消息,至少包括渣打银行、汇丰银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东亚银行、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和路透集团都表达了想要在A股上市的意向。上证所也作出积极回应,在多个场合表态要打造国际板,吸纳全球的优秀公司。

而最明显的暗示则是在12月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和纽约交易所相继在北京成立代表处,并表态支持在其交易所上市的企业登陆A股市场。纳斯达克北京代表处成立的时候。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徐光勋透露,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正在考虑到中国A股上市,具体的目标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纽约交易所CEO邓肯・尼德奥尔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目标。他表示,纽交所希望能在与境外公司登陆A股有关的监管政策修改过程中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让境外公司到A股挂牌能变得更简单、更容易一些。尤其是明确表态:“在交易所越来越全球化的环境下,我们会在明年以至将来取得更多的成功。”

因为外资企业登陆A股会遭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外界一直认为采用存托凭证的模式上市可能是近期最好的选择。

存托凭证(DR),是指某国上市公司为使其公司发行的股票能在外国证券市场流通,将一定数额的股票委托某银行保管,再由该银行通知外国的预托银行在当地推出代表该股份的预托凭证,然后该预托凭证就可在外国的证券市场挂牌进行交易。

事实上,采用存托凭证E市我们其实很熟悉,新东方、TOM、如家快捷等公司登陆美国纳斯达克都是采用了这样的模式。2005年央行的《国际金融市场报告》也建议:“充分利用中国日益增加的盈余资金,积极拓宽境外参与者的融资渠道,吸引国外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优质企业以多种形式到中国内地融资,进一步推动境外企业在内地上市发行A股及人民币债券,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中国存托凭证(cDR)业务。”

上交所副总经理刘啸东此前也曾多次表达了此种意向,外企母公司将强过发行CDR的形式间接实现在A股E市应该是目前最好的变通方式。

事实上在中国早已经有了外资股,日资占大股东的宁波东睦早在2003年就已经登陆A股。但在很多人眼中,这样的小盘股只是一个试验品,只有外资大盘股上市才能证明中国A股的大门打开了。

在中国加入WTO前后,曾经有一轮外资企业意图上市A股的,在中国业务庞大的联台利华就曾在2000年表达了希望在上交所上市的意愿。但在外资银行不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前提下,无论是在法律还是在途径上,大型外资企业登陆A股都存在比较大的障碍。随着外资银行业务扩大,很多问题渴望得到解决。

目前,汇丰银行已经成为先期上市A股的热门选择。从去年开始,汇丰银行的高层就不断在各个场台表态有意以汇丰集团的名义在A股上市。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郑海泉更是表态汇丰集团与中国政府、上海证券交易所就A股上市事宜一直保持沟通。

对于这样的说法,上交所也所有回应。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助理阙波早就表态,在中国发展较好的大型跨国公司到上海上市,有关部门正在就此进行市场研究,相信不久就会破题。上交所已经在考虑引入诸如汇丰、可口可乐、西门子等在中国已有很好发展的跨国公司,进一步巩固蓝筹股市场的地位。

证券市场市场报告范文5

[关键词]国际板 B股 CDR 募集资金投向 估值体系

国际板是指境外企业在A股市场发行上市,而这部分企业将被划分到一个专门的板块。

2009年3月,央行在《二八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国际板的构想,“在股票市场,进一步研究红筹企业回归A股市场以及推进国际板建设的相关问题,增强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这是监管层首次提出“国际板”的构想。此后,国际板成为A股市场各方热议的焦点。

2010年1月14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完善市场体系和功能是2010年工作的重点,其中包括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上市的制度安排。可见,国际板已经提上了证监会的日程。在这种预期下,国际板的推出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推出之前,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挂牌形式

在央行提出建设国际板的构想之后,“借助B股推出国际板”曾一度成为市场的预期。这样的预期不无道理,目前B股市场极度缺乏流动性,多个主要市场功能已经丧失。随着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解决历史遗留的B股问题越来越成为市场的呼声。在2009年11月间,B股指数大幅上涨了19.33%正是充分反映了市场的这种预期。

但是,这种预期的可行性仍然存在诸多争议。B股市场是直接用美元结算的股票市场,而在当前人民币资本项目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采用B股建设国际板,境外公司上市所募集资金的投向就成了问题,如果无法顺畅地投资于国内,那么,这种意义上的国际板将有可能从国内“抽血”。

按照这样的逻辑,境外公司在国际板上市,可选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IPO和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China Depository Receipt)。

与IPO相比,CDR的发行方式较为复杂,其基本程序为:境外公司增发新股或股东出让存量股票,由境外券商将上述股票交付托管银行,其后,预托银行在A股市场发行相应的CDR并交付内地券商,内地券商再将CDR发售给内地投资者,并将融资款项通过预托银行和托管银行交付境外券商,境外券商再将募集资金交付给境外公司。

基于以上理由,境外公司在A股市场直接IPO将是目前为止的最佳选择。

二、上市公司选择标准和募集资金投向

在人民币资本项目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如果选择直接IPO的方式推出国际板,上市公司选择标准和募集资金投向也将受制于目前的外汇体制。

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3月由央行的《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值得借鉴。

该《办法》的相关规定,实际上对拟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国际开发机构做出了两个方面限制,一是国际开发机构应该拥有中国境内业务并达到一定规模,二是所募集资金项目仍需投资于中国境内。这一方面规避了境外公司在中国境内融资可能造成的“抽血”,另一方面,也规避了目前人民币资本项目没有完全放开的政策障碍。

据《金融投资报》报道,2009年11月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啸东在第八届中国金融市场年会上透露,国际板上市公司应有中国业务。这实际上透露了目前阶段监管层推出国际板的基本思路,即与国际开发机构申请发行人民币债券基本相同,拟在国际板上市的境外公司需有中国境内业务并达到一定规模,而在目前的外汇体制下,募集资金投向也将是中国境内,这将与设立之初的B股的“招商引资”作用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而且不会造成对中国境内资金的“抽血”,同时,境外企业在在境内开展业务也将有效地规避外汇风险。更为重要的是,这将使国际板的推出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国际板使境内投资者产生境外公司境内“圈钱“的印象。

三、估值体系

A股市场与境外市场有着不同的估值体系,在牛市,境外成熟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可达25倍左右,而A股平均市盈率在牛市却可能高达70-80倍;同样,在熊市谷底,境外成熟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可低至5倍左右,而A股的平均市盈率却很难低于15倍。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众说纷纭,包括新兴市场的成长性、A股容量过小和投资者的成熟程度等诸多解释。不过,境外公司在国际板上市之后,到底是遵从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还是境外的估值体系,在国际板正式推出之前,还不得而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必须做好应对A股定价权旁落的风险。同时,现今A股市场虽然与境外市场的联动性日益加强,但仍不完全同步。在引进境外公司上市国际板之后,有可能加大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联动性。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潜在的风险是:境外金融风险向境内传导的速度将加快,力度将加大,这增加了国内金融市场的安全系数,同时,也对国家的金融监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在IPO过程中,我国现行的询价机制在实践运用中却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待完善,而IPO的定价机制(如发行市盈率过高等)也为众多人士所诟病,因此,在推出国际板之前,改革目前的发行体制和定价机制应该首先提上日程,至于改革的具体措施,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二八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小组,2009年3月.

[2]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0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1月14日.

证券市场市场报告范文6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信息含量差异

一、引言

2005年11月,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联合声明指出:中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2007年12月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签署了会计准则等效联合声明。2008年欧盟委员会于正式宣布,在2009-2011年3年的过渡期内,认可我们的会计准则与欧盟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效。这一系列的声明表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国际趋同。那么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否提升了会计信息含量?这又对投资者而言产生了什么影响?投资者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把握和决策呢?本文主要从会计信息含量差异角度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效果进行研究,期望为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实践问题提供经验证据,为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合理建议,为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假设

会计准则的有用性表现在依据会计准则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要,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因为IAS更多地反映了成熟市场经济环境,故我国的会计改革始终坚持以IAS为导向,所制定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都尽可能地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或一致。由此推论,先进的IAS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更具有用性,在资本市场上可以引起更强烈的市场反应。

故提出假设: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的信息含量比按我国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的信息含量更高。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了2004-2006年在沪深两市同时发行A、B股的公司为样本,并依据样本公司是否具有回归模型所需的会计盈余或净资产账面值信息,对其进行了筛选,最后确定了792个观测值。

2.模型分析

本研究采用了报酬模型进行分析。报酬模型体现了决定公司价值变动的因素,主要反映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报酬模型有多种形式,但Easton and Harris(1991)提出的报酬模型颇受学者青睐,即以标准化的盈余水平和盈余变动作为自变量,以股票报酬率作为因变量,这能更好地解释证券报酬。本文依据Easton 和 Harris的报酬模型,并结合所研究的问题,建立了以下模型:

其中:RETi,t=Pi,t-Pi,t-1Pi,t-1,为样本公司i在t年的报酬率,当“A/B”取A时,代表A股市场报酬率,取B时,代表B股市场报酬率。EPSi,t代表样本公司i在t年的每股盈余,当取A时,代表按我国会计准则计算的每股盈余,当取B时,代表按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的每股盈余。所有变量都除以本年度期初股价,B股股价按当日汇率调整为人民币股价。

EPSi,t-EPSi,t-1代表样本公司i在t年相对于第t-1年的会计盈余增量。以上模型,对A、B股可分别得到四个模型,即:

无论是A股市场还是B股市场,同一组报酬率下都有两个回归结果,分别用CAS会计数据和IAS会计数据作为自变量得到,相对价值相关性比较即是对两个回归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哪一种会计数据对报酬的解释能力更强。

如果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盈余数字比我国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盈余数字更具有决策有用性,那么在以上的模型中,国际会计准则下的EPS变量的系数应统计显著,且系数的绝对值应更大。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1.主要研究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A股市场Descriptive Statistics

NMinimumMaximumMeanStd. DeviationP992.3026.468.585.61EPS99-3.010.780.080.42BV990.064.262.261.11注:A股市场Descriptive Statistics

表2B股市场Descriptive Statistics

NMinimumMaximumMeanStd. DeviationP990.131.990.600.42EPS99-3.070.840.090.44BV990.085.142.351.14注:B股市场Descriptive Statistics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A股市场的股价均值为8.58,而B股市场的股价均值只有0.60,可见,对同一家公司而言,A股价格与B股价格有较大的差异,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A股与B股的计价货币不同,A股与B股市场的交易成本不同以及A股与B股市场的监管、配股政策和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同等。在A股市场每股盈余(EPS)的均值为0.08,每股净资产(BV)的均值为2.26,在B股市场每股盈余(EPS)的均值为0.09,每股净资产(BV)的均值为2.35。可见,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每股盈余和每股净资产均高于按我国会计准则编制的,即按照我国会计准则提供的会计信息开始由高估趋向于低估。

2.主要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表3A股市场Correlations

PEPSBVPearson

CorrelationP10.330(**)0.187(**)EPS0.330(**)10.349(**)BV0.187(**)0.349(**)1Sig.

(2-tailed)P.0.0010.064EPS0.001.0.000BV0.0640.000.N999999**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注:A股市场Correlations

表4B股市场Correlations

PEPSBVPearson

CorrelationP10.397(**)0.344(**)EPS0.397(**)10.380(**)BV0.3440.380(**)1Sig.

(2-tailed)P.0.0000.000EPS0.000.0.000BV0.0000.000.N999999**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注:B股市场Correlations

从以上两个相关系数表中可以看出,在A股市场上,股价与每股盈余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相关系数为0.330,与每股净资产的相关系数为0.187;B股市场上,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股价与每股盈余的相关系数为0.397,与每股净资产的相关系数为0.344。无论是A股市场,还是B股市场,股价与盈余和净资产均是正相关关系。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B股市场,股价与盈余及净资产的相关程度要高于A股市场。

3.报酬模型回归检验

表5报酬模型回归结果表

报酬模型分年度回归结果α1t1α2t2α3t3AdjR2F模型12004年-0.502-10.0076.4273.2860.0280.0720.2395.4082005年-0.019-0.1783.3831.1430.1391.4990.0431.6232006年1.9639.7224.1870.8650.1860.1870.020.687模型2 2004年-0.478-10.2610.0552.050.0150.0780.2595.5552005年0.0230.2150.1530.7010.0830.9060.0130.822 2006年1.9719.9030.3671.0190.1270.1280.0030.956模型32004年-0.439-9.3860.0682.505-0.04-0.2010.3126.9082005年0.0520.4260.351.4080.1791.7150.133.0902006年1.64311.6450.4451.7461.0331.4650.0391.656模型42004年-0.486-10.7898.2754.7150.1620.4690.42311.2722005年0.0040.0376.3531.9100.2602.4940.24.5082006年1.66411.9277.0082.0960.9451.3740.0722.232注:报酬模型回归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模型1和模型4中的α2系数均高于模型2和模型3,这说明按我国会计准则提供的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比较强,对同一年的A、B股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模型1中2004、2005、2006年的α2系数均大于模型3,这表明我国会计准则提供的信息含量高于国际会计准则提供的信息含量。可见,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的信息含量并不比按我国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的信息含量更高。

总之,从上述模型回归结果来看,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的信息含量并不比按我国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的信息含量更高。另外, F检验的结果统计显著,这表明本文的模型选用是恰当的,本文的结论不仅有西方实证会计理论的支撑,而且也得到了我国证券市场经验证据的支持。

四、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本文从信息含量差异的角度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信息并不比按我国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信息具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这说明会计准则形式上的趋同并不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准则还达不到实质上的趋同。所以,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更多地依赖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信息,而不是经国际会计准则调整过后的信息,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根据此结论,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强投资者会计知识和法律意识

投资者的利益需要是财务信息披露的动因之一,而投资者对公司的会计信息需求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故增强投资者会计知识,使其能够根据自身决策需要,独立地阅读和分析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而改善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同时,广大投资者还应增强法律意识。虽然我国证券市场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有力监督和管理,但是投资者还应该学会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利益。例如,对财务信息披露的一些违法行为提起民事诉讼,通过这种必要的民事诉讼,可以对上市公司形成一种外在约束,从而提高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的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2.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2010年财政部公布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我国会计人才发展任务之一:着力培养造就大型企事业单位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这表明依据我国会计人员的现状,加强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精通国际会计的人才是全面推进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准则的实施,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方法的运用,限制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因此,通过多形式、多种渠道的会计培训和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更好适应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新会计制度,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3.推进会计法制建设

会计准则实质是中国法规体系的一部分,从系统论观点看,它不可能脱离整个法规体系而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它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就是各方利益的博弈的结果,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共存共发展。会计准则与证券交易管理法、审计准则、税法等法规的协调都会推动会计工作的进步,并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王建刚,朱金.我国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研究——基于沪深AB股的经验证据 [J].财经论丛,2009,(2)

[2]斯思.基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我国会计准则趋同效果研究——来自A股市场的初步证据[J].财会通讯,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