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课总结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课总结体会范文1
计算机理论如何上好计算机的实践课
计算机科学的课程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和实践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理论能指导实践,实践能加强对理论的理解。特别是以职业教育为主的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课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例如,动漫专业教学计划中《AE影视特效合成案例教程》的总课时数是104,其中理论40课时,实践64课时,由此可见,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课是计算机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讨论怎样上好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课。
一、完善的实践课计划和提纲
上机实践计划是实践课的总体安排,包括实践题目、时间、地点、课时分配、实践次数、硬件和软件环境等内容,以便任课老师和实践室管理人员之间能够很好地配合,提前安排上机实践的有关事项。每一次上机实践都要有实践提纲,实践提纲格式为:实践目的;3、实践要求;4、实践内容;5、实践步骤及注意事项;6、实践思考题。
实践提纲必须和实践计划一起编制,两者协调一致,实践提纲是实践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由专业课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实践计划和提纲进行精心策划编制,在教学中按照实践计划和提纲进行实践;学生在实践提纲的指导和安排下上机,完成实践课程,根据实践提纲执行情况书写实践报告;教师也是按实践提纲的要求来检查实践结果,评定学生成绩。因此,教师在进行实践提纲编制时对每门课程的每一次实践课都要有周密的安排,进行精心的设计。
二、计算机实践课程的准备工作
计算机实践课程的准备工作是非常繁琐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软件环境。实践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践计划,选择好所需的操作系统软件、高级语言环境、应用系统和辅助教学软件,预先把这些软件装入计算机内并调试好随时可供调用。若有网络环境,管理员要为每一个上机的班级设置各自的账号,根据实践计划分配所需的软件和必要的权限。另外,版本新、功能强的杀毒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要随时用它来清除计算机系统内的病毒。
3、组织和管理。
计算机的使用要严格管理,要保持良好的秩序,严令学生遵守实践室各项规章制度。如果实践学生的人数超过计算机台数,最好是分组进行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上机的机会,同时也便于管理和辅导。管理人员要严格控制学生使用外来磁盘,预防计算机病毒带入实践室。
4、教师和学生。教师要对实践课的全过程进行周密的思考,要避免出现漏洞和疏忽;而学生要按实践提纲作好实践课前的准备工作。
求学网为您编辑了“计算机理论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计算机理论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培养创新的思维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课堂教学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计算机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要根据计算机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笔者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精选教法,激趣创新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也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例如,在教photoshop平面设计课中,笔者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一下本堂课需要完成的作品,如广告画、包装、建筑效果图等,美丽又直观,学生们看后深深地被吸引住,并展开了想象,思考着如何来完成这个设计。在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再给学生概括讲解完成这幅作品所需要的技巧,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就为后面授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
二、设疑导引,探究创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引导性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意识。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事先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没有让学生局限于学会几个操作步骤,而是抓住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
如在指导学生学习Word软件时,当他们熟悉了基本的文字排版后,自己并没过早地给予肯定,而是又展示已经排好的复杂的电子板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版面上漂亮的背景是怎样设计的?②版面上的书签链接有什么功能?怎样设置?③页面上的花边是怎么插上的?④怎么就能使文字覆盖在图片的上方?⑤方框中的文字为什么会挪动?⑥页眉页脚是什么?怎么设计?对这些课本上不做讲解的内容老师没必要一一讲明,应让学生自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探索解决,即使有询问,笔者也是略作提示。
这样,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了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导引,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习惯。
三、实践课的实施
计算机实践课是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教学效果的初步体现。为了上好计算机实践课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实践课开始时,老师要重申本次实践课的目的和要求,指明实践要点和要注意的事项,对实践中的疑难之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说明。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初次使用的应用软件,教师要首先进行演示和讲解。
在实践中要尽可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学生进行实例制作的实践时,教师可以先演示和讲解该应用软件的一些功能,将一些制作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以后能尽快动手进行实例制作。另外,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效果比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例如《AE影视特效合成案例教程》课程的实践课,可选择相关课件,为学生理解该软件提供便利。
最后一点,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有高标准、严要求。学生在操作计算机时一定要按规范和标准进行,如开机、关机、入网、退网等要按正确的步骤,键盘打字的姿势要正确,特别是学生在编程时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和风格。要注意培训学生在计算机使用中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今后独立操作和使用计算机打好基础。
四、实践课的总结
通过上机实践,学生对老师讲授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技术都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此时,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总结上机实践中的收获,巩固所学的知识。为此,要求学生写好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直接体现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情况,是对实践过程进行概括和总结。具体内容如下:实践题目;3、实践目的;4、实践要求;5、实践过程;6、实践总结。
其中实践题目、目的、要求与实践提纲上的内容保持一致,实践过程要求学生根据上机操作中的真实体会如实填写,实践总结要明确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及是否达到了实践要求,对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情况要有分析说明,实践后的收获和感想、建议和要求要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践状况和水平,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计算机课总结体会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
当前,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及其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当今计算机教材内容的滞后,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存在较大差距,在工作岗位上,在实际应用当中面对问题及面对新的应用软件时束手无策。所以,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发展潜力,是否具有在新的科技知识和庞大信息量的时代驾驭知识的本领,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具备通过自学获得知识的能力,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才能不断从工作、生活当中获得在学校未学过的知识,才不会在实际工作应用当中束手无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社会淘汰。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促进学生终生学习观念的形成,让学生与时俱进,主动学习不断更新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是一个称职教师的责任。在这里,笔者结合自身二十几年任教计算机学科的经验,浅谈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自主学习计算机学科的方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根本上想学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也是自主学习意识形成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高低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相关方面的知识,遇到困难时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平时教学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在初入学时是家长指定所学专业或随同伴选专业,甚至有的学生选计算机专业是因为每天有计算机课,可以玩游戏。因此对现在所学专业不是很了解,对专业自身前景也一片茫然,更无法谈上真正的兴趣。因此,在学生刚入学开始上计算机课时,先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花较多时间介绍计算机领域在社会上的应用、前景、收入等,让学生了解学了计算机,以后从事计算机哪个方面的工作,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讲究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学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置。现今计算机学科的教材内容主要是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几乎都是实例操作和理论相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安排一些易于自学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中WORD文档排版教学的文档分栏为例,在讲授之前,要求学生在课前把案例中为实现文档分栏功能的操作步骤总结出来,上课时让学生代表根据自已总结的文档分栏操作步骤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在操作演示过程中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进行思考,想想除了这一操作步骤外还可以有哪些操作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细节等。待全体学生把基本的文档分栏操作都掌握后,再提出同一文档不同段落分不同栏数应如何操作,然后让学生们分组思考、讨论、操作、评价、总结。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而且能够使学生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自学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带着自学的习惯,就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问题,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讲解、答疑及自己的练习去解决问题,这样就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上机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
计算机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应用过程涉及到很多方法和运用技巧,而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而不仅仅在于“教”;在于引导学生“会学”,而不仅仅在于指导学生“学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以上机练习课为重点,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学生只能被动跟着教师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的教学模式,在不同教学阶段给出在学生当前能力范围内的上机练习题,内容则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际应用相贴切的实操任务之中。在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同时,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并给予适当的评价表扬,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强化学生自学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宰,体现“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知道,学计算机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跟上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同时,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从而更直观地掌握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切实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强化实际应用,让学生活学活用
计算机学科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培养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向社会需求,掌握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实际,布置一些与日常生活、工作所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创新意识,自由完成任务。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提高学以致用的认识,懂得学好计算机技能不仅是工作生活的需要,也是时代信息交流等方面的需要。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学好计算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意识。
总之,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只有这样,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学生才能百战百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不需要教,教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在当今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学会学习”比“学到什么”重要得多。掌握方法的价值远远大于掌握知识的价值,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知识的获取将是无限的。
参考文献:
[1]李钰.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学生学法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23).
计算机课总结体会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研究;信息素质;学习情绪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6-4591-02
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
1 计算机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现在仍有不少院校的计算机课程采用传统灌输式、单向式的教学,这样实施计算机基础教学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任务驱动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培养其相关能力,而且符合计算机教育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在计算机基础课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构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任务驱动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讲授,而是以任务实例为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锻炼相关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传统的学习观。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学习某些应用软件时,可以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实践表明,在学生熟知其然之后自然会产生想知其所以然的强烈愿望,这时再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讲解正当其时,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法与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一样,都是强调通过具体的实践引领理论的学习和运用,用真实具体的问题引出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从接受者变为发现者,或者说由间接经验的接受者变为直接经验的开拓者,亲历认知过程,把握认知规律,提高自我能力和信息素质。将任务驱动法实施于计算机教育较为合适,尤其在一些硬件设施条件还较为有限的高校,更能体现其节约教育资源、良化教育效果的巨大优势。
2 计算机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过程
设置任务,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协助。在讲解新的一部分知识之前教师直接拿出一道涵盖本部分主要知识点的题目或任务来让学生完成。刚开始学生都会很意外,认为没学过怎么做。这时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解释和引导:其实没学过也可以做,因为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操作,没有太多需要理解的内容,主要是知道不知道的问题,没学过大家可以利用课本来寻找答案。就这样教师不讲解而让学生利用教材来寻找操作办法,然后由学生指导教师来完成题目,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好完全按照学生说的来操作,即使有些是错误操作,甚至教师可以有意犯一些学生没注意到的错误,以导致学生预期的结果不出现,然后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分析和寻找错误的原因。这样一来这些错误在学生日后的操作中就很少再犯了。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从旁帮助他们最终完成第一道题目,然后告知学生将要学习的新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这样一来,学生们会感到内容不多也不难,学起来有信心,有一些成就感,而且对本部分内容及他们应掌握的知识点有了整体了解,无形中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做完第一道题目后,趁热打铁,再拿出几道类似题目,让学生来做,巩固强化刚才的成果。这些题目仍让学生通过书本寻找答案,指挥教师完成,过程和做第一道题目一样。后续几道题目包含的大部分知识点与第一道题目相似,出题形式最好略有变化。但后续题目中除重复知识点外,最好再加带一到两个新知识点以达到补充作用。通过第一道题目及后续题目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对本次课程要学习的软件功能有个大致了解,并对常用操作有所熟悉,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建构完备系统内容。这个环节非常关键,因为这个时段学生虽对新知识主体内容和常用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理论知识方面却未达到系统的建构,这时他们会有一种缺乏系统引导、理论知识建构不完整的困惑。抓住这个时机,教师拿起课本,从这部分开头开始带领学生一起快速通看教材,给学生通述本部分内容。由于学生对常见操作已较为熟悉,再从头通看时就会有些成就感,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情绪会随之调动起来,这对教学改革是一种良性刺激。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通看通述教材时解决一些问题,如刚才做题未涉及到的简单讲一讲;一些重要的或易犯错误的再强调一下;做题未涉及而又较容易的部分可以安排学生打上标记上机时自学和练习,有意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下课前布置上机作业,并限定日期完成,防止学生一松懈则教改成果前功尽弃。上机作业与上课时题目类似,以巩固强化课上成果。需要注意的是,新的教学办法实行几次课后,学生大多处于饱和状态,他们遇到的问题很多,未能解决的也很多。这时教师很有必要进行一次习题课来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当然进行习题课的时机则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多少、学生程度等具体情况而定。
3 计算机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体会
计算机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后效果良好。使用此法后的教学容量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在同等时间内的知识量,既实现了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能充分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使每个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获得最大收益。同样的内容,使用此法用时较少,效果良好,适合在硬件设施条件有限,内容多学时较少的地方院校计算机课程中推广实施。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课与上机练习课的间隔不要太久。理论课上后及时上机练习,巩固强化理论课成果。上机时先不要练习其他内容,而应马上练习理论课刚讲过的内容,对之熟悉后再做其他练习。
4 总结
在计算机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效果良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使学生的信息素质,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人际互动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任务驱动法在进度控制上遵循知识的连续性,学生学习有张有弛,符合其生理、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可以考虑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将任务驱动法推广实施,但若想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则仍需广大计算机教育者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申石磊,李捷.大学计算机基础[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张红.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6):64-66.
[3] 申石磊,刘景森,尹柯,等.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计算机课总结体会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备课 方法
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计算机教师怎样做好课前准备呢?由于现在大部分学校的计算机教师还是担任着计算机教学和电教的双重工作,许多教师从来不备课,上课的时候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地方就说什么,学生没有积极性、目的性,学习效果差。这当然是由一定的客观条件造成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教师必须要备好课,而且备课要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我认为计算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我们说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教材的价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计算机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
2、备课每一节课的教材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具体做法如下: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阅读有关计算机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3、备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计算机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4、备好硬件和软件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课程应该安排在机房或者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
5、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计算机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6、备好教学组织形式
计算机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组织教学形式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分配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把教师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
7、备好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计算机课程不断完善的计算机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计算机课程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计算机评价必须应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全面评价。
8、写心得体会
计算机课总结体会范文5
关键词:技工学校;计算机技术;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127-01
近年来,技工学校与时俱进,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在专业改改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和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很多技工学校在计算机教学时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技工学校对培养学生一般素养的公共课却重视不够,比如计算机教学、英语教学等,还有就是计算机在工具性和专业结合上、教学效果上也存在着等等问题。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新时期现代化的专业人才,除了具备较高的思想、专业素养之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的基本技能,促进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技工学校普通技能的公共课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计算机能力作为新世纪综合性人才必备的一项技能,计算机的教学重要性就更不言而喻。针对当前技工学校存在的问题,下面,浅谈笔者对计算机技术教学与实践的体会。
1明确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
技工学校的办学者和教学者应该转变理念,把以前只注重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转变为专业技能和基础素质并重的观念,重视公共学科的教学。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认清当前的形势,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不能只靠扩大专业设置来完成,而要更多地考虑到社会的需求,考虑到职业和生产的需求。体现在行动上,大致可从如下方面着手。第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这是最为基础的物质层面的要求。至少应该建立起多媒体教室,以实现立体化、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和网络环境下的互交式教学;并且及时对教学用计算机进行更新换代,以保证计算机教学的与时俱进。第二,提高师资力量,加强教师培训。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所以,技工学校要在培养相对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方面多些关注。对教师的培养,既要加强理论方面的修养,又要提高实际的教学技能,还要结合技工学校的特性,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第三,构建适当的教学体系。首先计算机课程不能与其他专业课的课程安排一致,要结合时代,及时更新。其次,计算机课程既要注意到计算机学科的一般特性,又要与本专业技能相结合,在不同的专业上应该体现出明显的差异,避免从前“多而杂”的教学模式,而向“少而精”的教学模式转变。总之,学校和教师对计算机课程要高度重视,鼓励和发展计算机技术,为计算机课程在技工学校发展提供便利,形成全校重视计算机技术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2与专业应用相结合
技工学校毕竟是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所以在技工学校开展计算机教学,一定要注意将计算机学科的普遍特点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我们应该认识到,计算机教学,本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熟练掌握一个现代化工具,以便更好地为专业课学习以及以后的职业生涯服务。所以,计算机教学应摆脱纯理论教学的桎梏,向着更加实用,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应该从实际应用出发,选择学生常用、有用、实用的计算机内容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给学生亲自操作的机会,并以应用和实践操作为导向,对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进行测评。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对计算机教学也出现一种应付式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明确而严格的考核制度。所以,对于学校来说,应该规范教学和考核的标准。在日常考核方面,既要有理论方面的笔试,又要有实际操作的上机考试,并且纳入学分和综合素质评定,使师生都能重视。在教学评定之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认证考试,通过证书等实际利益和荣誉激励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最后,算机教师还可以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带动计算机技术的成绩的提高。许多技术专业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的操作,比如数控、道路测量等专业,对计算机的要求就比较高。
3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课总结体会范文6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关系;教学方法;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2-0008-03
1引言
当前,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存在计算机理论水平不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低下等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比如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的环境、教学方法存在弊端等,归根结底都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哲学指出[1]: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实践对理论起决定作用,理论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为实践服务,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可以总结为“实践-理论-实践-…”的形式,这一规律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教学方法中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动作体系[2]。它既包括了手段和方式,又体现为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程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一般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是只按照课本讲述原理;二是只注重应用,不涉及理论[3]。这正是教学方法上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根据教育改革的成果,我们认为在目前比较提倡的教学方法中有三种可以作为教学方法的典型代表,它们是: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这三种方法的核心分别是案例、启发和任务。在一定意义上,案例式教学是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例子讲授给学生;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正在讲授的知识,激发学生思考,获得新的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是给学生预留任务,促使其自学并应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任务。这样看来,这三种教学方法也正是“实践-理论-实践”的三个环节。学生对例子的掌握是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根据例子进行思考,总结例子中反映的规律,这是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要求学生根据总结的规律完成作业,这是从理论到实践的环节。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先前总结的规律并不适用,在经过不断验证之后又有新的结论,这实际上是一个新的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循环往复,印证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规律。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综合应用这三种教学方法也就是对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的具体使用。在具体应用这一规律时,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以实例的讲授为主,并从实例中简单总结理论,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论总结,而从理论到实践这一环节则通过要求学生完成作业的形式来实现。
2.2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4]的教学中,学生一般仅具有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知识,而对于程序设计则是完全陌生的。在介绍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和各种语句的使用,尤其是讲授循环结构和循环语句的使用时,应用这一规律是行之有效的。
在介绍循环结构和循环语句使用时,一般先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例子,用不同的循环语句来实现。例如:求2n。通过分析,这实际上是求n个2的乘积,可以用n个乘法表达式来表示:
由于每个乘法表达式都是S=S*2,可以用循环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确定使用循环结构之后,各种循环语句都可以将它实现。
(1) 使用While…Wend语句时,程序的主体部分为:
While c
s = s * 2s的初始值为1
c = c + 1
Wend
(2) 使用Do…Loop语句时,程序的主体部分为:
Do While c
s = s * 2
c = c + 1
Loop
(3) 使用For…Next语句时,程序的主体部分为:
For c=1 To n
s = s * 2
Next c
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循环语句的使用过程,是一个例子学习的实践环节。
接着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例子总结循环语句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引导学生根据例子思考程序中各语句的功能和作用。例如:通过三种循环语句的对比,在使用While…Wend语句和使用Do…Loop语句时,都有一个语句:
c
循环体中的语句都是:
s = s * 2
c = c + 1
而使用For…Next语句时,在循环体中除s = s * 2语句外,可以没有语句c= c + 1。接着在VB环境下运行程序,程序可以正常运行;再将使用While…Wend语句和Do…Loop语句时循环体中的语句c= c + 1去掉,这时程序不能正常运行。然后总结出:使用While…Wend语句和使用Do…Loop语句时循环体内都必须有改变条件的语句。同时可以提出问题:
语句c
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通过总结和思考,明确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和程序中各个语句的功能和作用,是一个由实践到理论的环节。
然后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给学生布置使用循环结构的编程练习题,让他们根据总结出的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和程序中各语句的功能和作用来做习题。例如给学生留习题:求“n!”。这一习题在循环结构和循环语句的使用上和例题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之处在于程序的循环体中s = s * 2应该改为s = s * c,而这一改动需要学生首先对语句c
2.3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有一部分选修课程会涉及到软件使用方法的详细介绍。在介绍软件的使用方法时,一般具体内容比较细而多,细是指涉及到的内容都是在使用中所用到的具体细节,是比较基础的部分但同时又很重要;多是指具体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进行教学的效果尤为明显。
在讲授过程中,以一个大的例子表达一个讲解的主题,在这个例子中贯穿具体的内容。这样以实例作为平台,就有了一个大的框架,有了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有关内容的介绍,学生会感到思路明晰,印象深刻。例如:在Dreamweaver中对属性[5]进行介绍时,每种对象都有不同的属性,每种属性都可以有多种属性值。在具体讲解时,就以例子中所使用的属性值为依据介绍这种属性的作用。比如框架中“目标”属性的设置, 属性值leftframe表示在框架左边显示,可以推断“目标”属性是用来设置链接页面所显示的位置,在此要求学生考虑mainframe、topframe、_self、_parent应该表示链接页面在什么位置显示。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往往会先模拟例子进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对属性中未提及的属性值进行测试,检验自己的推断,然后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实际制作中。
在制作技巧的介绍中,可以先将技巧使用的效果展示给大家,然后通过演示具体的制作来介绍制作方法。在制作过程中,将制作技巧中的某些步骤进行适当的变化,就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时就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进行改变,同时要求学生总结各种方案以便在以后的制作中使用和验证。比如Dreamweaver中介绍表格边框技巧时,对填充、间距、边框的设置,可以产生不同的边框效果。首先给出制作好的例子,然后通过水平细线和细线表格的实际制作介绍填充、间距、边框的意义,再配合插入1×1的表格来实现立体表格,同时让学生思考怎样设置填充、间距、边框这三个属性配合插入表格实现隔距表格,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来实现隔距表格。最后要求学生上机实验时具体设置填充、间距、边框这三个属性,并且使用其它的方法来实现。
3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的应用效果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在介绍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和各种语句的使用时,我们采用了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先使用案例式教学方法,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例子;接着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例子总结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引导学生根据例子思考程序中各语句的功能和作用;然后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编程练习题。通过使用这一规律,学生对三种基本结构和各种语句的使用方法、程序中各语句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在实际编程过程中能够熟练的使用各种语句进行程序设计,编写的程序可读性和正确性很高。
在计算机专业选修课程网页制作、动画制作[6]、计算机辅助制图[7]等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使用了这一规律。以实例作为平台进行介绍,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安排相关内容进行练习。在考核时,我们采用了交考试作品的方式。对于作品当然有一些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一般是技术上的,也就是对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考核;在内容上,我们只是确定了作品的题材而不限定具体的内容,这为学生能够进行自创意设计保留了很大的空间。
为了进一步验证使用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在不同教学方法下相同年级学生的Flash作品成绩进行了统计。在此次统计中,学生的平时成绩满分为30分,考试作品成绩满分为70分,所使用的考试要求和分值标准如下:
(1) 作品内容:以“农业信息化”为主题自创意制作Flash短片;
(2) 作品要求和分值:
①、至少包含一个自绘的对象(3分)〈列出使用到的工具(2分)〉;
②、包含文字〈制作文字特效〉(4分);
③、包含各种元件,每种至少一个 ――图形(4分)、按钮(4分)、影片剪辑(4分);
④、动画中具有形状渐变(4分)和运动渐变(4分);
⑤、具有四个以上的图层〈图层名称要和本图层的内容相符合〉(2分),至少有一个遮罩层(5分)和一个引导层(5分);
⑥、包含声音(3分),声音与影片同步〈影片停止声音也停止〉(3分);
⑦、具有交互式动画效果〈注明编程(3分)的位置(2分)〉;
⑧、同时提交.fla(4分)、.swf(2分)、.exe(2分)三种类型的文件;
⑨、描述制作过程的详细步骤(8分),写出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体会(2分)。
表1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得到的统计结果,表2是应用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的统计结果。
通过对表1和表2进行对比,Flash作品的优秀率(90~100分)由原来的3.3%上升到15.3%,增加了12个百分点;良好率(80~89分)由原来的18.7%上升到34%,增加了15.3个百分点;不及格率(60分以下)由原来的11.3%下降到4%,减少了7.3个百分点。很明显应用了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之后,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某一题材进行自创意设计,作品质量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4结论
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通过以上对如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使用这一规律,以及应用这一规律产生的教学效果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到: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应用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必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继续研究如何更好的在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用这一规律,使得它能够最大化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耕,范燕宁,谭培文. 哲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杨小微. 现代教学论[M].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3] 甘健候. 网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计算机专业教改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6,(26):31-33.
[4] 余华,何玉香.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5] 张大鹏, 张威, 陈海波. Dreamweaver MX网页设计[M].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6] 倪洋,苏峻,闻利群. Flash中文版实用教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7] 石秀山,赵钊,毕子让. AutoCAD辅助设计标准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作者简介
翁梅(1959-),女,副教授,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计算机系主任
冀亚丽(1979-),女,硕士,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计算机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