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保健注意事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保健注意事项范文1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社区年1月至年12月参加儿童保健的约386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18名,女1544名,年龄(0-4)岁。
1.2儿童保健方法: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社区配置1名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2)儿保医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每年对社区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3)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教育儿童跟母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儿童营养搭配注意事项,儿童日常卫生指导,意外伤害等。(4)配合上级单位工作,对社区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及电话随访,对社区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和监测。为社区0-4岁的儿童建立4-2-1卡,进行系统化管理。(5)不定期召开儿童健康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6)对儿童智力进行早期筛查,对高危儿、出生缺陷儿进行专项管理和综合干预。
2结果
各年的建卡率、母乳喂养率和系统管理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建卡率已为100%,母乳喂养率为85.9%,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出生缺陷儿及高危儿的检出人数较前几年明显增加。
3讨论
3.1社区儿童保健的现况分析:社区儿童保健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儿童进行持续性、整体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证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务,是整个社会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我们为社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健康知识教育等多方面的医疗服务,以全科医学的观念指导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已建立4-2-1卡,建卡率为100%,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母乳喂养率已达85.9%以上,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
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等疾病进行了专案管理,对常见病和先天性疾病的检出人数得到提高,发育异常、高危儿、体弱儿童得到了及时的诊断,每年的智力筛查人数稳定上升,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保证,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说明社区儿童保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儿童保健人手较少,检查仪器设备受到限制,仅能进行简单的身高、体格检查、心肺听诊、智力筛检等,对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估。其次是母乳喂养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尚有不足。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的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文化层次较低,也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有的母亲即使通过健康教育,知道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但为了保持产后体形,仍拒绝母乳喂养。因此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宣传重点和方法还有待于改进。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多,给社区儿童的管理带来了压力。流动人口的住所和联系方式频发更换,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儿童保健注意事项范文2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托幼机构
中图分类号: R 179文献标识码:A
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儿童肥胖症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3~6岁是儿童肥胖的高发年龄段[1~3]。该年龄段儿童几乎都在寄宿制或全日制托幼机构生活,托幼机构是学龄前儿童主要的活动场所。根据上述特点,我们从1996年起加强了对集体托幼机构3~6岁儿童的管理,进行儿童肥胖症干预活动,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来源及肥胖判断标准
1999年和2002年以同样地点、方法,在1996年全国0~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调样本抽取点范围内(指上海市的原城区,以下简称“老城区”),整群抽取幼儿园3~6岁儿童,对其每年5―6月儿童系统保健体格测量资料进行评价。按身高标准体重法,参照WHO肥胖分度(百分数法)标准评价儿童超重和肥胖情况。
1.2管理措施
1.2.1成立儿童肥胖专题科研小组由市儿保所吸收各级儿保工作者和样本点内托幼机构的保健老师参与组成。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通报、分析上海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趋势和本市各行政区儿童肥胖流调结果及托幼机构学龄前儿童中肥胖儿童管理现状。注重对老城区范围内一级幼儿园保健老师的培训,内容包括饮食调整、有氧运动、行为矫正和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细则及注意事项,发挥市、区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儿童保健网络的作用。
1.2.2制订肥胖干预规范将单纯性肥胖儿童的管理列入托幼机构常见疾病范围中;建立肥胖儿童的登记、随访制度;制订超重、肥胖的干预措施,包括每日摄入营养的计算、每月家长的营养日记、根据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的运动量、举行健康讲座等。
1.2.3阶段评估用调查表方式,通过定时填写工作开展情况,对重点幼儿园监测点的管理情况进行阶段评估。
1.3评估指标
儿童肥胖率、超重率、肥胖-超重比(obesity to overweight ratio,OOR)、肥胖度的变化以及各项管理目标形成率(包括幼儿园是否纳入到全年的工作计划中、有无肥胖儿童的登记制度、干预措施的种类和实施记录、各方面的支持力度等)。
1.4数据处理
应用SPSS 10.0软件包统计,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上海老城区儿童超重率、肥胖率的变化
1999年与2002年,老城区3~6岁儿童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2.85%和11.84%;肥胖检出率分别为8.49%和8.01%;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1996年资料比较,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有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30.997和160.778,P值均
2.2儿童肥胖率的性别差异
2002年和1999年3~6岁儿童肥胖检出率男童高于女童(P0.05)(表2)。
2.3各年龄组超重、肥胖检出率及OOR值的变化
1999年和2002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均呈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倾向,并明显高于1996年(P
2.4肥胖度构成比的变化
1996、1999和2002年轻、中、重不同肥胖度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3,P
2.5各项管理目标的变化
由保健老师就问卷内容进行自我评估,各项管理目标达到要求的百分率有所提高,前后比较除“对超重儿童是否重视”一项外,均有统计学意义(表5)。
3.1幼儿园实施群体生长监测是控制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基本措施
1996年第二次中国9市城区0~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上海城区肥胖检出率位于首位(2.62%),比10年前(1986年)增长524%。本研究显示通过1999―2002年的3年干预活动,肥胖率未见上升。而在未干预的1996年至1999年儿童肥胖率上升了125.8%,与袁丽娟、蒋竞雄等[4,5]研究儿童群体生长监测及干预对控制肥胖有良好效果相一致。通过干预与管理改变了轻、中、重度肥胖的构成比例,中、重度肥胖比例有下降趋势。生长监测被认为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主要方式,是儿童保健工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因此,儿童保健机构必须将幼儿群体生长监测列入园所日常管理和重点考核内容,加强定期评估的研究。
3.2用OOR值作预测指标时,应动态分析其变化
有学者曾提出OOR可作为人群肥胖发生的预测指标,OOR为0.5~0.9为理想水平,1.0~1.3为可接受水平[6]。本研究中2002年3岁组一个较低的00R(2.83)及较低的超重率(9.81%)也可能预示最后有较理想的肥胖控制率(8.01%)。但本研究又示00R值随年龄增加肥胖率上升而变小现象,例如在2002年6岁组肥胖率最高(12.35%)时,OOR仅为1.02。这说明用OOR评价时,应动态分析其变化,当肥胖率在上升,而OOR在下降时,OOR指标又成为该年龄段超重儿童因未得到有效干预而迅速发展成肥胖的标志。
3.3拟订管理目标,定期进行评估
在对托幼机构儿童肥胖实施干预措施过程中,业务主管部门要制订管理目标,定期进行评估。我们的评估内容已在重点监测幼儿园实施并取得良好干预效果[4],反馈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对三级保健系统的各层次保健人员都有借鉴或促进作用。儿童肥胖防治或干预是一项关系人类健康的持久战,在儿童保健工作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种评估方式可以推荐为基层所用,以及时总结,改进管理水平。
儿童肥胖的防治对新时期儿童保健工作者是一个长期、艰巨的挑战[7]。尽管儿童保健工作者通过多年的努力,本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增长趋势有所遏止,但要真正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率,需要儿童保健工作者与教育部门联合,共同研究对策,制订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该工作得到上海市各区县妇幼所及幼儿园保健老师的支持与配合,特此致谢)
4参考文献
[1]欧阳长安,黄海莹,苏妙龄,等.厦门市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2004,12(3):256-257.
[2]Batch JA,Baur LA.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obesityand its complication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Med J Aust,2005,182(3):130-135.
[3]李辉,张璇,阎桂凤,等.八城市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十年流行变化趋势[J].中国儿童保健,2002,10 (5):316-318.
[4]袁丽娟,张晶,魏梅.幼儿园儿童单纯肥胖症的群体干预措施探讨[J].上海预防医学,2004,16(11):542.
[5]蒋竞雄,夏秀兰,吴光驰,等.学龄儿童单纯肥胖症的群体干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2002,10 (6):364-366.
[6]丁宗一.中国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J].中华儿童保健,1997,5(增刊):6.
儿童保健注意事项范文3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41-01
预防接种是一项投资少、效果好、保证儿童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儿童预防保健科,做好预防接种安全管理,有利于普及预防接种健康知识,提供疫苗接种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服务满意度,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1 预防接种安全教育
预防接种安全教育是实施预防接种工作的关键,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宣教对家长进行预防接种基本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她们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能有效弥补家长保健知识的不足,建立对接种者的信任,使家长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及安全感,能顺利完成接种治疗,提高接种率。我们在儿童出生满月建证时,向家长及时宣传预防接种知识,让家长知道传染病给社会、家庭、个人所带来的危害,要想避免传染病的侵袭,使传染病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进行预防接种,但同时告知家长接种疫苗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虽然预防接种的疫苗是安全的,但疫苗的接种目的是要让人产生抵抗力,在刺激抵抗力产生的过程中,身体常会出现一些反应,许多家长因缺乏预防接种的知识,对门诊工作人员在短期内教授的知识未能理解,又忽视了恰当的家庭护理,致使很多儿童出现的一般副反应加重,即对儿童造成身心痛苦,耗费了家长的精力与时间,又对接种人员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出现医疗纠纷。因此,加强预防接种全程的健康教育,是完全有必要的。
2 加强人员及业务培训
培养专业的高素质护理人员,加强护理接种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我院从2008年起分批安排人员参加CDC组织的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回院后经护士长、预防保健组长,质控组技术评估后方可进行预防接种操作,并不定期检查指导,加强业务学习,强化安全接种意识,认真学习相关规定和技术性操作标准,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预防接种人员的技术和服务水平,使人体免受疫苗针对传染病的侵袭,保障人体健康。
3 建立健全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只有完善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才是安全有效接种的重要保障。计划免疫工作在开展之前,必须制定工作目标,这是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前提。
3.1落实接种对象 掌握接种对象的变动情况,发现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对象及时建立接种卡,根据儿童接种卡,找出本次的接种对象、疫苗种类和针次,以减少漏种儿童。
3.2领取疫苗 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根据接种对象的多少领取疫苗,并做好冷链运输和存放,做好疫苗的领发登记,如疫苗名称、数量、生产单位、批号、实效期、批签发合格证号等。
3.3消毒接种器材 做好安全注射管理,在接种前对所有接种器材进行消毒,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处理”的原则。
3.4接种现场 接种室应保持清洁、明亮、空气流畅,每天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30分钟,并认真做好消毒登记。在接种疫苗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制度,接种疫苗前实行双人核对制度,专人接种。
3.5候诊观察室 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观察候诊室,室内清洁,温度适宜,墙壁四周张贴儿童喜爱的卡通画,并且张贴有关预防接种的宣传资料,让家长在候种时了解更多的预防接种知识,使儿童候诊时有家的感觉。
4预防接种前注意事项
4.1有以下情况者暂缓进行预防接种,情况缓解或痊愈后再进行接种:
4.1.1发热>37.5℃者(发热可能是流感、麻疹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此时接种可能会加重病情,并可能发生偶合事件)。
4.1.2每天排便次数超过4次者,暂缓服用脊灰疫苗(腹泻会使疫苗很快排泄,失去作用;腹泻还可能为病毒所致,可能发生偶合事件)。
4.2有以下情况者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4.2.1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结核病者(体质较差,患病器官不堪重负);
4.2.2神经系统疾病者,如癫痫病、脑发育不全;
4.2.3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
4.2.4 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可能对疫苗的某些成分过敏);
4.2.5患各种疫苗说明书中规定的禁忌症者。
5接种工作
5.1预检登记 认真做好预检登记工作,详细询问家长儿童的身体状况,是否有过敏史,有无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如接种麻疹时询问是否对鸡蛋过敏),必要时进行健康查体,防范预防接种后偶合并发症,并如实告知儿童家长此次接种疫苗的种类、作用、价格、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尊重家长自主选择受种疫苗的权利,建立良好的医需信任关系。让家长了解一定的接种反应,对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立良好医需关系的重要保障。
5.2消除儿童的陌生感 接种前,接种人员要微笑面对儿童,并亲切地与儿童交流,对低月龄儿童要用手轻轻的抚摩其头部,以取得儿童对接种人员的信任,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
5.3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专人接种,接种人员操作前要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仔细核对儿童姓名和年龄;检查安瓿有无裂痕,药液有无发霉、异物、凝块、变色或冻结等;按照规定方法稀释、溶解、摇匀后使用,抽吸后如有剩余药液,需用无菌干纱布覆盖安瓿口,灭活疫苗打开1小时弃用,活疫苗半小时弃用,严格掌握各类疫苗的应用剂量、注射部位及方法,避开接种部位的疤痕,确定接种部位后,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晾干后立即接种。
5.4注意事项 接种后指导儿童家长注意儿童的精神状态,应留在现场观察15~30分钟,并告知家长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前后30分钟,儿童不能吃奶及一切有一定温度的食物和水等,儿童反应后方可离开现场。
6预防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6.1 预防接种后应多休息,多饮用开水,并注意注射局部的清洁,以防局部感染。
6.2 接种后如果有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反应,应及时告知接种单位医师做好对症处理。
6.3 极个别人可能会出现高热(>38.6) 或持续发热数日或出现其他异常的反应,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防延误病情。并及时告知接种单位医师做好相关记录。
7做好免疫接种后随访工作
除在接种过程中交代家长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外,尤其对容易出现异常反应的疫苗和儿童,在48h内通过电话或到儿童家里随访,了解情况,出现情况及时处理,向家长讲解宣传儿童保健知识、婴儿喂养知识,计划免疫知识等,让家长了解认识计划免疫接预防接种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我们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8小结
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因重视安全接种工作,建立了完善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通过有效持续的健康教育,家长能够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仔细观察接种后儿童的各种反应,做到了出现异常情况能与医护人员及时沟通,有效减少了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彼此建立了互信,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到我们地段管辖区进行常规的预防接种。我们在认真做好国家计划免疫工作的基础上,使我辖区的儿童得到了良好的免疫预防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儿童保健注意事项范文4
如小儿麻痹症患儿的残疾、麻疹患儿出疹时的病容等,以及耐心讲解如何喂服糖丸、如何进行热敷、小儿发热应该如何物理降温,正确指导家长给予小儿喂药,在整个喂药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什么。对照组:儿童进行接种时,由医护人员向家长阐明该接种疫苗的作用、下次接种时间及接种后的注意事项。提醒家长应当在孩子健康状态下带领其前往接种处进行疫苗接种,以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观察指标:①免疫知识得分:以1题1分计算,答对得分,答错或不答不予计分,总分20分。②健康教育达标率。③医护人员服务满意度。④对预防接种的信心。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计划免疫综合知识得分比较:观察组计划免疫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两组预防接种的信心、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对比:观察组在健康教育达标率、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以及预防接种信心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儿童保健注意事项范文5
【关键词】 百白破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异常反应;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1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85-02
百白破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破伤风、白喉三种疾病,目前使用的是无细胞吸附百白破。它能提高小儿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疾病的抵抗能力,以免遭其害。主要接种对象为三月龄足月儿童,在3.4.5月龄各接种一针,每次间隔时间大于等于28天,18月龄后加强一针。
百白破疫苗经国内外多年实践证明,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但接种后由于菌体蛋白的致病反应,可能出现局部或全身反应,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痒、硬结、全身反应为发热,皮疹,惊厥,头晕,小儿吵闹等,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无菌性化脓等。百白破有相当一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接种疫苗的剂型、质量和注射的剂量、部位、深浅度以及受种幼儿的身体状况关系比较密切。因此作为接种单位很有必要在护理工作范围内做好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有关的一些护理问题。先将在接种前,注射中,接种后的注意事项的体会报告如下:
1 接种前评估
1.1 接种年龄:为3月龄的足月儿,于上次接种时间间隔至少大于28天。免疫程序为3.月.4月.5月龄各接种一针,18月龄加强一针,六岁加强白破疫苗。
1.2 接种儿童身体评估: 询问小儿的过敏史,近一周内有无发烧、咳嗽、腹泻、有无免疫缺陷、惊厥史,有无神经系统疾病,如有异常暂缓接种。为安全接种,我科常规做神经运动检查,诊断是否有中枢性协调障碍引起的运动落后、肌张力异常、反射异常、姿势异常。予以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如注射第一针后出现惊厥、癫痫等异常情况应停止暂停接种,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免疫计划。
1.3保证疫苗质量 工作人员应做好疫苗的转运,保存工作。严格遵守冷链要求,在2-8°的冰箱保存。如疫苗出现摇不散之凝块,有异物,安瓿有裂纹,疫苗曾经冻结,标签不清和过期失效,不可使用。
2 安全注射
2.1 注射部位: 百白破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进行深部肌肉注射,注射时要避开硬结,以免吸收不良和硬结的发生。注射下一针时一定要更换部位
2.2 注射方法:用75%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以垂直方向进针,进针的深浅度不得少于针头的2/3或3/4。对于瘦小的儿童用左手捏起肌肉进行注射可以防止注射过浅或针尖扎在幼儿的骨头上等意外。与其它疫苗同时接种时应在不同部位注射。
2.3 注射前 疫苗从2-8°冰箱取出做好复温工作,并请家长一起核对疫苗的名称,批号,有效期,接种时间。
2.4 抽吸疫苗前应充分摇匀约30s~1min,反复抽吸数次后再抽吸0.5ml进行注射射,一般选用1ml注射器注射。
2.5指导家长正确的抱姿以固定小孩,防止在注射过程中小儿乱动,吵闹至不能安全接种或断针现象的发生。
3 接种后注意事项
3.1 注射后应观察30分钟,无特殊不适方可离开注射室。
3.2 向家长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注射百白破24小时后应不予洗澡,三到五天不能游泳,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近一周内注意体温变化,如有发烧可给予物理降温,若体温持续上升至38.5°以上应及时看医生对症处理。嘱家长多观察小儿,注意有无头晕、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疼痛、局部发烫及红肿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
3 接种后反应的处理
3.1 局部反应:一般为注射部位的局部红、肿、疼痛。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注射局部可形成硬结。可用热敷促使硬结逐步吸收,方法为将煮熟的鸡蛋用布包好局部热敷,一天2次,一次15到20分钟直至硬结消退。也可用土豆切片敷于硬结处,效果也比较好。如红肿较大,可遵医嘱外用消炎止痛膏,以减轻小儿痛苦。
3.2 全身反应:一般为全身发热,发生严重全身反应高热、过敏反应者可作对症处理,高热、头痛时可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过敏反应者则给予抗过敏处理。
3.3 神经系统反应:惊厥一般为先发热后惊厥,体温超过38°,多发生于体温骤升时,发作持续数分钟,有些表现为多次短暂惊厥。如出现惊厥应立即给予镇静剂、吸氧。针刺人中,遵医嘱注射肾上腺素。
总结:接种人员只有全面掌握百白破预防接种原则和处理原则,切实做好各项防范工作,接种前仔细了解小孩身体情况,接种时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向家长做好宣教工作才能保证安全注射百白破,减轻小孩及家长的痛苦,更好的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小芳,王桂琴.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后减轻反应的方法[J].青岛医药卫生,2003:01
[2] 张伟东,冯世栋.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及处理[J]医药导报,2000:05
儿童保健注意事项范文6
关键词: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儿童计划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制剂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使儿童获得特定病原的抵抗能力,进而达到疾病预防的目的,也是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1]。从长期实践证明预防接种疫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在接种疫苗的过程当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使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甚至可影响儿童健康。对此,本研究主要分析预防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为制定预防对策,保障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儿童保健科门诊接受预防疫苗接种的934例儿童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对入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以及疫苗接种资料实施回顾分析。入选研究对象中,男498例,女436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5±1.2)岁,所接种的疫苗种类为:麻腮风疫苗207例、乙型肝炎疫苗215例、百日破疫苗163例、乙型脑炎疫苗185例、脊髓灰质炎疫苗164例。医务人员严格按照疫苗接种操作规范要求对接种部位实施消毒,并利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疫苗接种,接种完成后需要在观察室观察40min,在未出现任何异常的情况下即可离开。
1.2观察指标:
记录观察入选研究对象在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
2结果
入选研究对象中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17%,各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见表1。疫苗接种后的具体不良反应表现情况见表2。
表1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情况
表2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表现
3讨论
3.1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1)疫苗质量原因:疫苗存在杂物、纯度较低以及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运输与存在的情况下,极易降低免疫效应,而当儿童接种疫苗并产生免疫反应后,机体的传播性质就会恢复甚至增加减毒菌的毒性,进而引发不良反应。(2)医务人员技术操作原因:在儿童接种以免过程中并未对问诊以及查体形成重视,而儿童在接受长期药物治疗的影响下,会存在明显的免疫缺失,在未完全掌握儿童接种禁忌证的情况下实施接种,极易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会对机体造成损害。同时接种疫苗过程中,未将疫苗液体摇匀、接种部位不正确、注射剂量及深浅度不够准确也是造成不良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3)儿童个体与其外部原因:儿童年龄普遍偏小,耐受力以及心理术中较差,极易出现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容易出现晕针甚至晕厥症状;儿童在疫苗接种后就进行剧烈活动未得到充分休息的情况下也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并且过敏体质以及肥胖儿童易出现变态反应及局部不良反应。儿童在炎热季节接种疫苗,接种部位多会因穿着短袖而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受到灰尘、汗液等刺激,进而引发不良反应。
3.2应对措施:
(1)接种前:严格依据疫苗接种条例,在儿童接种疫苗前实施全面体检,询问儿童监护人近期是否服用药物治疗,是否存在过敏史等疫苗接种禁忌证,并告知监护人疫苗的作用、接种禁忌证、接种后注意事项以及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需要明确掌握各种疫苗的作用、禁忌证、适用范围、接种部位、适用剂量等基本知识,正确合理的使用疫苗;工作人员在进行疫苗接种前需要亲切与儿童进行交流,缓解儿童的恐惧感,并指导监护人正确固定儿童,保证顺利完成疫苗接种。(2)接种中:保证接种室环境的清洁度,定期通风消毒;按照“三查七对”制度对儿童的姓名、年龄、性别、接种疫苗种类、疫苗效期以及疫苗质量实施核查,并在接种前对接种部位进行检查,在确保无硬结及瘢痕存在的情况下,将充分摇匀的疫苗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安全注射[2]。(3)接种后:在完成接种后需要让儿童在观察室留观40min,在确保儿童未出现异常反应的情况下方可离开。同时需要告知儿童监护人在接种疫苗后避免儿童进行剧烈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儿童抓挠注射部位,保持皮肤干燥,合理安排儿童饮食,减少使用易引起过敏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告知疫苗接种后易出现的常见正常反应,症状轻微不需要采取特殊处理措施。若患儿出现轻微发热症状,可增加饮水量,采取物理降温措施;若症状未得到有效缓解,体温过高的情况下,需要及时联系接种医师,并于医院就诊。(4)加强疫苗质量监控:设置专项的疫苗质量管理部门,并指派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监管,对疫苗运输、储存、质量检查等实施全程监控,有效保证儿童接种的疫苗质量,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严重的群体不良反应。(5)强化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对接种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并对接种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水平实施考核,只有考核成绩合格的人员才能够参与疫苗接种工作;并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利用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实际案例,让接种人员能够意识到熟练掌握疫苗接种禁忌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强化接种人员的责任感与安全意识,重视监测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的疑似异常反应,规范诊断疑似接种异常反应,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最大限度的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