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1
【关键词】新生儿;意外伤害;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81-01
新生儿期系指胎儿出生后断脐到满28日的一段时间[1]。新生儿期,特别是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婴儿死亡中的2/3是新生儿,
1 新生儿常见意外伤害及原因
1.1窒息
1.1.1新生儿没有自主活动能力,易被物品掩住口鼻而发生窒息,甚至死亡。
1.1.2夜间躺着进行母乳喂养,母亲堵塞新生儿口鼻而发生窒息。
1.1.3人工喂养,奶嘴孔过大,奶汁流速过快,呛奶而发生窒息。
1.1.4喂药时方法不当,发生呛药而引起窒息。
1.1.5新生儿取仰卧位睡眠,一旦发生呕吐,呕吐物易误吸而发生窒息。
1.2烫伤
1.2.1用暖水袋保温时,水过热或离宝宝过近引起烫伤。
1.2.2洗澡水太热或先倒入热水,不小心将新生儿放人热水中。
1.2.3喂水或奶过热引起烫伤。
1.2.4给新生儿“灸”或“烧脐风”导致烫伤。
1.2.5其他高温、高热食品或物品距离新生儿过近,意外引发烫伤。
1.3外伤
1.3.1新生儿指甲过长,护理不当,导致面部抓伤。
1.3.2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挤压导致乳腺炎;挑“马牙”致牙龈肿胀。
1.3.3衣被、手套、鞋袜上的线头缠绕新生儿手指、脚趾导致血流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1.3.4洗澡或换尿布时将新生儿跌落地上,引起摔伤。
1.3.5被猫、狗等动物咬伤。
1.4脱水
1.4.1新生儿喂养不足,导致脱水高热。
1.4.2棉被包裹太厚、太严,散热不良导致脱水高热。
1.5中毒
1.5.1食物、药物中毒,有的父母缺乏科学育儿知识,给新生儿喂食所谓的“清热”食物或生病乱用药引起中毒。
1.5.2 CO中毒,多发生在农村家庭,在居住环境内生煤火炉取暖,因废气排放不良引起中毒。
1.5.3有机磷农药中毒,偶见于偏僻农村给土炕上喷洒有机磷农药或用含有有机磷农药的器具给小儿洗尿布致中毒。
1.6医源性损伤
因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差或管理不当,造成新生儿意外损伤。
1.7其他意外伤害
2 新生儿意外伤害原因分析
2.1家庭因素
2.1.1家长缺乏安全育儿意识
在胡怡萍等所做的“新生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认知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只有36.4%的家长想了解小儿意外伤害的预防知识[4]。可见家长对新生儿意外伤害的防范重视不够,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农村家庭更为明显。在吕连菊“新生儿意外伤害五年回顾”调查中农村家庭发生的新生儿意外高达92%[3]。
2.1.2家长缺乏安全育儿知识
在新生儿意外伤害中还时常会出现因家长挤压新生儿导致化脓性乳腺炎;挑“马牙”导致牙龈肿胀;传统的蜡烛包方式导致新生儿高热甚至窒息;喂“大清热”食物导致新生儿食物中毒;给新生儿“灸”或“烧脐风”导致烧伤等案例,显示家长安全育儿知识匮乏。同时父母文化程度低,安全知识及育儿知识贫乏,也是中毒及窒息发生的原因[5]。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发生,急需加强安全育儿知识的宣教。
2.2医源性损伤因素
2.2.1护士缺乏工作责任心
护士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工作麻痹大意,或为了图省事、节约时间,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护理,夜间巡视病房不认真、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又缺乏对新生儿家长的安全育儿指导,导致新生儿意外事件的发生。
2.2.2护理管理者风险意识较差
护理管理者对新生儿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未建立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护理管理过程的执行、监督出现漏洞;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导致安全育儿健康教育不及时;护士职责划分不明确,出现工作衔接不紧密或相互推诿等现象。
3 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的护理对策
3.1强化安全育儿意识,提高安全育儿技能
3.1.1孕期教育
将安全育儿知识宣教时间前移,在孕期健康教育中纳入新生儿安全知识宣教,让准父母提前掌握安全育儿知识。利用孕妇学校平台,专题讲解新生儿意外伤害防范知识,宣教内容包括:新生儿常见意外伤害的种类及情形,如何防范新生儿意外伤害等内容,可采取录像、幻灯片、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讲解,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和惨痛的教训,加强准父母安全育儿意识,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
3.1.2住院期间指导
结合孕期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指导,教会新生儿父母正确喂养知识和日常护理技能,重点指导如何防止溢奶、误吸和窒息,教会父母如何给新生儿穿衣、换尿布、洗澡等日常护理知识。在产妇出院前发放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宣传资料,弥补口头宣传的局限性,同时告知其联系电话,随时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
3.1.3出院后随访
产科专业护士在进行产后随访的同时,也应加强安全育儿知识的宣教。儿保科护士进行家庭随访时,应增强家庭护理安全意识,避免麻痹大意,同时对新生儿居住环境、喂养状况及日常护理情况进行评估,特别是农村家庭,要对其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指导,将新生儿意外伤害消除在萌芽状态。
3.2加强护士责任心
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在产科病房里新生儿意外伤害是对新生儿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严重威胁[6]。产科护士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新生儿服务的意识,关爱、重视新生儿健康,具备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提高专科护理技能,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护理管理者必须将新生儿安全放在首位,加强风险管理。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并进行培训和考核;举办安全知识和风险防控专题讲座;进行案例纠错法教育[7],让护士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找出问题根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明确各班职责,合理排班,严格交接班,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加强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注重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建立意外伤害处理预案,树立积极应对的态度,有利于问题圆满解决[8] 。
新生儿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要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强化安全意识,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尽最大努力降低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3.第五版
[2]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第七版
[3] 吕连菊.新生儿意外伤害五年回顾.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113.
[4] 胡怡萍,周莹,张婧洁,等.新生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认知现状及健康需求调查.中国优生优育,2011,17:97-99.
[5] 李选侠,李妙丽,郑娜.新生儿意外损伤218例.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41-42.
[6] 叶雅机.产科新生儿住院期间意外伤害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当代医学,2009,15:34.
[7] 周芬芬,章红萍.纠错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8):65.
[8] 訾聃,文平,刘林敏,等.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质量及防范新生儿意外伤害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4-115.
新生儿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2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158-02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多采用输血泵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放血端用24G留置针做动脉穿刺置管,穿刺成功后接三通管[1]。目前,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护理工作。该院积极地寻找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2]。该研究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50例新生儿换血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新生儿在换血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并探讨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在选取收治的350例新生儿换血患儿,其中男184例,女166例,患儿日龄为6 h~13 d。换血前均认真向家属交代换血过程中的风险及部分病人在换血后仍存在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危险,经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后进行换血。
1.2 血源选择与换血方法
1.2.1 血源选择 对ABO溶血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选择O型洗涤红细胞加AB型新鲜冰冻血浆,对Rh溶血病的患儿选择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患儿的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血量换150~180 mL/kg进行。我科一般采用的是红细胞2~3 U加新鲜冰冻血浆150~200 mL。
1.2.2 换血方法 首先做好换血前准备工作,将患儿置于预热好的婴儿辐射保暖台上,选择要进行穿刺的动静(三颗)脉并进行穿刺,确定穿刺成功后静脉端连接好要输入的血液及输血装置;动脉端先用5 mL注射器接留置针进行回抽。必要时可注入含肝素钠1U/mL的生理盐水0.3 mL(此量为静脉留置针内容量,通过血液流通可排出体外,基本不进入患儿体内)。注射前一定要先抽回血,切勿将血凝块推回动脉内以免引起不良后果[3]。然后连接好放血装置及肝素生理盐水,开始换血,输血端2通道(红细胞、血浆按照一定比例:2~3:1)和排血端均由输血泵控制速度。动静脉输入、换出均保持匀速、同步,换血速度开始设定2 mL/min,大约120 mL/h,开启输血泵和排血泵,观察输血和排血管道是否通畅,并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无异常,10 min后调整输血泵的速度为20 mL/5min ,大约240 mL/h,每换血100 mL输注10%葡萄糖酸钙1 mL,在换血过程中匀速由另一静脉通道泵入。当血袋最后留约30~50 mL血(根据急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情况而定)直接输入,停止换血,避免导致贫血。
1.3 护理问题及对策
1.3.1 常见的护理问题 ①穿刺困难。由于新生儿幼小,动脉穿刺存在很大的难度。②动脉留置针脱出。如果动脉留置针未能牢固固定,在患儿哭闹或躁动不安时容易导致留置针脱出。③发生感染。如果换血操作未严格按无菌要求操作,由于环境污染容易造成患儿术后出现败血症。④患儿四肢抽搐、发抖。对新生儿进行换血,容易造成一系列不良反应,如低血钙、低血糖、血钾异常等。⑤患儿心血管功能出现异常。库血中钾的含量过高以及输入低温的库血,换出与输入的血量不完全同步,容易导致患儿心血管功能出现异常[4]。
1.3.2 护理对策 ①加强操作技能的培训。首先从新护士的培训开始,由操作能力强的老师讲解一些操作技巧,加强自身的训练,逐渐掌握穿刺的能力,更好的为患儿服务,减轻患儿的痛苦。②保持患儿安静。可以将患儿放置在已预热好的婴儿辐射保暖台上,患儿的体温应该维持在36.5~37℃,环境的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对于体重
1.4 评价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换血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换血治疗前、后血电解质及贫血程度。同时观察患者术后败血症、贫血、抽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该研究的350例进行换血的患儿均未出现术后感染败血症、贫血、抽搐,其中有4例患儿换血过程中因输入与换出不同步,造成先兆心力衰竭,上述患儿经过及时的抢救处理后转危为安。所有患儿住院期间均得到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后出院。
2.1 患儿换血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变化情况
换血前患儿总胆红素为(461.56±140.23)umol/L,换血后总胆红素为(232.43±21.53)umol/L ,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4,P
2.2 换血治疗前、后血电解质及贫血程度的比较
由表2可知,换血纠正了患儿由于溶血导致的严重贫血,换血前后患儿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极血钾浓度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患儿换血前后血电解质及贫血程度比较
■
新生儿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3
【摘要】当前妇产科对胎儿及新生儿的护理中,常见的异常护理主要包括胎儿窘迫的护理 和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本文从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的相关概念谈起,然后分别对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进行分析说明,在此基础上就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措施就行剖析。
【关键词】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护理措施
一、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概述
1、 胎儿窘迫
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为胎儿窘迫。根据胎儿窘迫发生的速度,又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于分娩期;慢性胎儿窘迫多发生于妊娠晚期,产妇多伴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孕期加强检查及孕妇自我监护,分娩期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和胎心变化,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窘迫异常,为抢救胎儿创造有利时机。
2、 新生儿窒息
指胎儿娩出后一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临床特点是新生儿窒息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与重度:评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病症,也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
(一)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评估
1、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评估
(1)健康史/致病因素
首先,母体因素: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心脏病、贫血、急产等;其次,胎儿因素:胎儿畸形、宫内感染、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最后,胎盘及脐带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脐绕颈、脐带打结等。
(2)身体状况
一是胎心率改变,胎心>160次/分,或
(3)辅助检查
主要包括胎动计数、胎儿电子监护、NST为无反应型、OCT出现晚期减速、胎盘功能检测以及血气分析、B超等。
2、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有无新生儿窒息的诱因如高血压、贫血、产程延长、前置胎盘等,产程中镇静剂、麻醉剂使用情况(药物、剂量、使用时间、给药途径)。
(2)心理状态
产妇因担心新生儿的安危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表现为分娩疼痛、切口疼痛暂时消失,急切询问新生儿情况,焦虑不安。
(3)辅助检查
查新生儿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新生儿头皮血PH值,了解缺氧和酸中毒情况。
(二)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诊断
1、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诊断
一是气体交换受损(胎儿)与胎儿宫内缺氧有关;二是焦虑与胎儿有生命危险有关;三是有胎儿受伤的危险与胎儿缺氧及抢救胎儿需要手术有关;四是预期性悲哀与胎儿可能死亡有关。
2、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诊断
第一、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内羊水、粘液等梗阻有关。
第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肌张力降低有关。
第三有感染的危险与抢救操作时可能的损伤及缺氧引起的抵抗力下降有关。
第四、产妇焦虑与新生儿生命收到威胁有关。
三、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措施
(一)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首先,加强孕期检查,并增加检查次数;其次,指导孕妇自测胎动,有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最后指导孕妇左侧卧位,阶段吸氧,改善胎儿缺氧状况。
2、 医护治疗配合
一方面,要遵医嘱给药,遵医嘱可静脉滴注葡萄糖及维生素C,纠酸、补液、给氧等;另一方面要终止妊娠,产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变化,有条件者可用胎儿监护仪监护,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及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工作;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助产。
3、 病情监护
严密监测和动态评估胎心音一般15分钟听取并记 录一次胎心或进行胎心监护。严密监测胎动、胎动时胎心率变化的情况。
4、 心理护理
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向孕妇及家属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经过,耐心解答孕妇及家属的问题,减轻焦虑,使孕妇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5、 健康指导
宣传孕期检查的重要性,使孕妇主动定期检查,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教会孕妇妊娠晚期自测胎动,发现异常随时就诊。
(二)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对复苏后新生儿加强观察和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心率、体温,按医嘱用药,预防感染,做好重症护理。侧卧、保暖、吸氧、延迟哺乳,以静脉补液维持营养。严密观察产妇宫缩、阴道出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
2、 病情监护
严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呼吸、心率、喉反射、肌张力。待呼吸道通畅后给予氧气吸入。
3、 心理护理
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对于重度窒息患儿,应告知产妇新生儿可能因重度缺氧出现后遗症(智力障碍);抢救新生儿应有条不紊,避免喧哗、紧张,以免增加产妇思想负担。
4、 医护治疗配合
首先,准备:分娩前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包括人员、设备、器械、药物等;其次,医护配合: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A即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B即建立呼吸。C即维持有效循环。D即药物治疗。E即评价。
5、 健康教育
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观察新生儿的变化,如呼吸是否平稳、面色是否红润、哭声是否响亮,吸吮力和大小便是否正常,以便尽早发现新生儿异常,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程小红. 新生儿窒息110例的临床病例分析及处理措施[J] 中外健康文摘,2011(06).
新生儿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4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内涵上秉承了整体护理的概念,护理人员综合考虑新生儿生理的、心理的、社会和精神各方面的状态和相互关系,通过其父母的全程参与照护新生儿,使新生儿各方面都能到达完善的状态。该模式可提高父母的育儿知识,促使父母的情绪和育儿行为改善,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我们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为理论基础,以营养供给、信息刺激、亲子交流为主要干预内容,观察干预措施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产科出生,家庭分布于都匀市市区内的25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男 104例,女152 例,出生天数7~27d。随机抽取126例新生儿作为干预组,其余130例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从产科出院时均排除其他躯体疾病。两组新生儿性别、出生天数、家庭环境、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1.2 操作方法
①干预组新生儿出院后3d,有专业护士按预约时间上门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沐浴、脐、眼、皮肤、口腔等护理技术现场示范、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纠正认识和操作上的错误,每户15min左右,并设立咨询电话,解答产妇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专业授课内容包括:新生儿特点,怀抱与喂养,洗澡与日常护理,采用一对一操作示范,然后调查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情况。②对照组新生儿出院后采用传统的育儿方法,未进行家庭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①从沐浴、脐部护理、眼部护理和皮肤护理4个方面观察家庭护理前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情况;②从呼吸道感染、皮肤脓疱、结膜炎和脐炎4种疾病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新生儿的发病情况。③发育指标、体格测量指标包括体质量、身长、头围,测量者为经过培训的护士。④智能测量标准,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检查过程由经过专业培训、具有测量资格证书的护士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用SPSS8.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比较
由表1可见,126例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后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比例显著提高,且与干预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明显优于干预前。表1 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新生儿护理知识与干预前比较,*P<0. 01
2.2 两组新生儿发病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皮肤脓疱、结膜炎、脐炎发病率除结膜炎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表2 两组新生儿发病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格增长情况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质量增长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对新生儿体格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3 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格增长情况 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 01
2.4 两组新生儿NBNA神经行为评分
由表4可见,两组新生儿行为能力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的行为能力水平。表4 两组新生儿NBNA神经行为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 01
3 讨 论
由专业护士上门示范新生儿护理操作,用一种直观的、手把手的指导方法把知识传授给产妇,易被产妇接受和掌握,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的产妇。为新生儿沐浴是产妇难以掌握的操作,通过专业护士的示范和讲解,使产妇明白沐浴能更好地清洁皮肤污垢,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进行新生儿抚触等,纠正了以往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使皮炎、红臀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另外,传统的坐月子房间紧闭门窗,喂奶后不拍背,也得到了纠正。从表1可见,干预后126例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
现在多数产妇虽然知识层次较以往有所提高,但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教条地沿用书本上或传统的育儿方法,常因喂养或护理不当而导致疾病。因此,适时开展新生儿护理干预,因人而异地向产妇及家属传授有关产后基本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满足产妇的求知欲,确保母婴健康。如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因处理不当继发其他疾病。专业护士入户向产妇、家属宣教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知识,让他们主动参与、配合脐部皮肤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从表2可见,开展新生儿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新生儿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5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窒息护理
新生儿窒息一直是妇产科的一种常见急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生产后因缺氧发生胎儿呼吸窘迫或呼吸循环障碍,导致新生儿出生时出现呼吸抑制的临床表现。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诊断标准为新生儿在娩出后1 min内只有心跳而没有呼吸或者未建立规律的呼吸而导致的缺氧状态[1]。本文对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治疗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治疗新生儿窒息复苏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该72例新生儿未患各类代谢疾病,并排除了患感染性疾病死亡的情况。将72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40例,胎龄为(38.3±1.7)周;对照组32例,胎龄为(38.2±1.5)周,两组患儿的窒息程度、出生体重、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儿给予常规抢救措施,主要为通畅呼吸道、建立呼吸、吸氧、恢复循环、辅助用药、评价和监护等。
1.2.2 实验组 患儿在常规抢救措施的基础上配合对症护理。
1.2.2.1 保暖护理方法 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不成熟,易随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新生儿对寒冷的反应,是通过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促进棕色脂肪的代谢而供给热量,即非寒战性产热。因此体温不降,代谢率升高,氧耗也增加,由此氧供应进一步缺如,可加重酸中毒。为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各种复苏措施均应在保暖下进行[2]。
1.2.2.2 药物护理方法 当新生儿窒息经过胸外心脏按摩或者人工呼吸等抢救,心率还是没有恢复时,应该进行药物治疗。脐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掌握好药物剂量。重症窒息新生儿患者往往有很多的酸性中毒现象。为了避免酸性中毒对新生儿严重缺氧引起的窒息,在患儿的脐静脉注射适量的碳酸氢钠、维生素及葡萄糖溶液。
1.2.2.3 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护理工作主要是进行呼吸道的清洁工作。医护人员在新生儿分娩前,将新生儿口鼻处的分泌物清理干净,分娩后,采用吸管再次进行口鼻分泌物清洁工作。医护人员要掌握好吸管的吸引时间和深度,避免吸管对患儿造成喉痉挛、心跳过快等症状。做好呼吸道分泌物的清洁工作,帮助患儿恢复呼吸。
1.2.2.4 后期护理工作 新生儿经过上述护理后,慢慢恢复呼吸,出现复苏效果。新生儿窒息恢复后,医护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护,认真观察并记录新生儿患者的心率、面色、尿量等情况,发现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做好保暖护理工作。实行消毒隔离措施,合理运用抗生素,防止病菌感染。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均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 (NBNA),并进行组间比较,NBNA评分≥35分可判定患儿恢复基本正常,NBNA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 SPSS 12.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各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儿均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两组患儿抢救护理前NBN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原因为孕母因素、脐带因素、胎儿因素、胎盘因素、分娩因素等。重度窒息患儿常有混合性酸中毒存在,主要是窒息缺氧后,无氧代谢产生乳酸堆积发展为代谢性酸中毒,同时由于脐带结扎、急性胎盘功能不良、气道阻塞导致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发展为呼吸性酸中毒[3]。新生儿窒息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生后最常见的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首先使婴儿呼吸道通畅,然后帮助建立正常的呼吸,配合吸氧,使新生儿逐步恢复呼吸,必要时可进行药物治疗,复苏成功后要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监护。在复苏抢救过程中观察婴儿的呼吸、心率、皮肤的颜色是否正常[4]。
当对新生儿复苏完毕后,之后的护理也需要重视。首先,需要注意婴儿的相应生理指标,比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是否恢复正常并且保持稳定。其次,对某些已经发生呼吸系统不良症状、体内酸碱失衡的患儿,更需要密切注意这些症状,有效控制并进行治疗。为保证婴儿呼吸道通畅,医护人员需及时清理其呼吸道内分泌物,直至婴儿肤色转红,正常呼吸。再者,在对窒息婴儿的抢救中,保温也尤为重要。新生儿刚脱离母体时,其体温调节中枢的发育并不完善,而由于母体体温与外界温度有差别,刚出生的婴儿若不进行保温措施,会延长其复苏的反应时间。所以要求新生儿在30~32 ℃的温度中进行抢救,减少散热,使新生儿体温保持在35.5~37.5 ℃的最佳体温范围内[5]。最后,对于重度窒息患儿,不应急于喂养,应推迟喂奶时间,待婴儿的状况恢复后,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以母乳喂养为最佳。本文两组患儿均抢救成功,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抢救措施的基础上,配合细致的抢救中及抢救后护理,抢救护理后,实验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证明了抢救过程中对症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此外,为了预防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父母也应做好相应预防工作,例如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便随时发现孕妇或胎儿的异常状况,检查孕妇是否产生了某些病症。其次,更准确地了解胎儿发育情况、胎盘部位、胎位是否正常、羊水量多少等,在产前和产程中做好预防工作。在分娩过程中,孕妇需听医生指导,保证分娩的顺利及新生儿的幼体安全。
在笔者本次实验分析中发现,新生儿窒息后抢救十分重要,然而抢救后护理也十分关键。正确有效并且及时的窒息后护理,可以让新生儿各项机能的恢复速度加快,减轻婴儿的不适感,大大降低后遗症的发生可能。
参考文献
[1] 吉小平,王宋青.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抢救和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2, 8(15):33-29.
[2] 熊露.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8(6):171-172.
[3] 朱莉君,王素萍,王萍.新生儿窒息88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8(6):98-90.
[4] 贾红霞.新生儿窒息复苏42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13(24):67-68.
新生儿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6
关键词:产妇;新生儿;产后访视;效果评价
为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确保母婴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1],我院采取了产后电话回访及上门家庭访视等服务,及时发现产后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降低了母婴的发病率。取得明显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2年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后出院、家庭住址在本市区的产妇、新生儿1000例,产妇年龄19~40岁,初产妇782例,经产妇218例。顺产677例,剖腹产323例。
1.2访视人员 由责任心强、有良好职业道德及沟通能力,从事妇产科工作10年以上的护理师担任,统一配备产后访视包。
1.3方法 随访人员携带《产后访视记录表》分别于产妇产后3~7d,产后10~14d,产后24~28d按照访视内容到产妇家中访视。第一次访视了解产妇的体温、血压、精神状况,会阴伤口及腹部伤口,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并检查、、乳量、宫底高度、有无压痛,观察恶露的量、色、性状,并观察喂奶的过程。同时了解新生儿的一般情况:面色、精神、呼吸、哭声和吸吮情况;测量体重、体温,检查口腔、眼、耳、口鼻、脐带和臀部有无感染,询问新生儿睡眠,大小便及喂养情况。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和技术指导并记录。由产妇在访视表上签名。第2次主要观察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康情况,了解第1次访视存在问题是否解决。第3次对婴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详细介绍婴幼儿的预防接种程序,观察产妇的康复情况,指导产后运动和避孕措施。
2 结果
2.1 1000例产妇产褥期存在问题 第1次访视对产妇存在较多问题,针对存在问题,访视人员通过①指导合理的膳食营养、教会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②帮助产妇挤奶、按摩,疏通乳腺;③指导产妇做好会护理:每天用消毒溶液清洗会阴,选用消毒的卫生巾,勤换内裤;④适当运动,促进恶露排出;⑤指导及时就医。第2次访视问题明显减少,第3次访视除8例存在母乳喂养不足外,其余问题均能很好解决(见表1)。
2.2新生儿存在的问题 针对一访存在问题,访视人员通过指导家属①做好脐部护理,每天用75%酒精棉签消毒脐部,特别要洗清脐窝中的污垢;②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裤,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红臀;③纯棉织物包裹婴儿,室内温度不能过高;④勤喂养以纠正黄疸,注意观察新生儿全身症状及精神状态,指导及时就医。第二次访视新生儿症状明显好转,第三次访视已全部痊愈(见表2)。
3 讨论
3.1产后访视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2] 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为96.43%,而出院后的母乳喂养率明显下降[3]。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妇自身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好处认识不足,缺乏哺乳信心。产后访视中,访视人员将母乳喂养技巧、保健等有关知识传授给产妇及家属,提高母乳喂养及成功率。
3.2产后访视可及早发现母婴异常,降低新生儿发病率。第一次访视时婴儿健康问题4.6%,主要是产妇缺乏新生儿观察,护理经验。访视人员应指导产妇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教会其掌握一些新生儿皮肤、臀部、脐部等的护理方法和技能以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识别和简单处理等。
3.3产后访视可提高产妇的自我防护能力,促进康复。本组资料显示,13.1%的产妇主要存在、伤口愈合和子宫复旧三大非健康问题,容易引起产妇及家人的担忧。产后访视由专业护士或保健人员上门讲解产褥期保健知识,具体指导产妇产褥期饮食、营养、卫生保健,预防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及产后便秘,提供减轻伤口疼痛的方法和技巧等。
3.4产后访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产后访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通过对产后访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护理,给予产妇及时的身心支持和指导,避免或减少新生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5通过访视,还能了解到产妇及家属对医院存在的不满现象。不满意服务往往是产科医疗纠纷隐患,不满评价中主要涉及接产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态度、收费和管理等缺陷。通过访视,及时反馈,可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沟通、改进,从而提高产妇和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巩玉秀,郑修霞,姚岗.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