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工基础培训教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工基础培训教程范文1
关键词:船舶电气设备 大管轮学员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231-02
1 船舶电气设备
《船舶电气》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船舶电子电气基础知识、船舶电机与电力拖动系统、船舶发电机和配电系统、船舶电气电子设备的维护与修理故障诊断与功能测试。通过教学和实训,训练学员操纵、管理船舶电气设备的基本技能。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员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轮机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理论与实际一体教学,给学员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2 大管轮学员的特点
我们知道大管轮学员在船舶上主要从事的主机、辅机等机械方面的维护保养工作,平时由于接触电气设备较少,特别是对电气的一些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少,因此很多学员有害怕学电气设备的心理障碍,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上课时尽可能多讲一些结合实际的问题,减少理论知识的推导,让他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此采用目标教学法。
3 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运用目标教学法,学生有一个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来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任务。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享受到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比如笔者在讲电机与电力拖动这一章时,根据大纲规定,常用低压电器只讲一些继电器参数的调整和整定,但在常用控制线路中除了继电器外还有一些其他低压电气设备的组成,包括空气开关、按钮、熔断器、接触器等,对这些电气设备要求学员熟悉电气符号即可。
分析控制线路时总是从最简单的线路开始到复杂线路结束,也就是所谓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下面通过目标教学法来介绍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所谓“点动”就是指当按下按钮时电动机通电运转,松开按钮时电动机断电停止工作。见图1。
针对考试要求,首先提问学员船舶上哪些生产机械采用这种控制方法,此时学员会认真的思考,并能说出一些案例,通过激烈的讨论提问,老师给出一个总结归纳。目前船舶采用这种控制方法主要有:甲板机械包括舷梯机、救生艇,机舱有盘车机、行车等。通过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员熟悉控制线路的几种考试题型。
(1)说出某控制线路能实现的控制方法(包括:点动、连续运转、正反转等)。见图2。
通过上述分析后,必须进行及时反馈,让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相关的题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对大管轮船员的培训,必须要采取针对性的强化训练,通过目标教学法,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学习讨论中掌握知识,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海事服务中心.船舶电气[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 全国海员培训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船舶电气及控制培训教程[Z].1999.
电工基础培训教程范文2
【关键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 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陈旧
当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并未完全摆脱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业务仍仅限于招聘、选拔、考核、工资发放、员工教育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要求。
1.2 人员流动机制不够完善
供电企业能进能出的通道尚未完全建立或者并不畅通。长期以来,供电企业原则上只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和转业军人,而且其中员工子女就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样做对于控制企业人数有好处,但是这也导致企业无法通过人才市场得到急需的各类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同时,供电企业没有建立退出机制,员工除退休、辞职等因素外只进不出。这就造成了一方面企业想要的人进不来,另一方面企业不想要的人大量沉淀,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1.3 竞争机制还不够完备
管理学界普遍认同,员工的流动淘汰率低于2%是企业的“死亡线”,高于6%的企业才能生存。然而,目前供电企业虽然大都实施了一系列引人、用人和留人的激励机制,但缺乏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只将其笼统地归纳为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并未制定具体指标,操作起来人为因素大,影响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同时,虽然供电企业实行了劳动合同制,但“铁饭碗”并没有真正打破,不论能力如何,能否胜任工作,只要不犯错误,一般不会解除劳动合同,供电企业的流动淘汰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企业缺乏生机和活力。
2 改进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2.1 编制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
2.1.1 制订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规划
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各单位间关系、界限、职权和责任的沟通杠架,是企业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综合当前供电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组织结构明显具备直线职能制特征,普遍以省公司为一个核算单位,各二级单位的设置行政区划色彩较浓,管理方式受地方行政干预影响较大,组织机构的设置过程中,多头管理的现象还存在,上下对口的观念还没根除,组织结构精简压力大。这种结构层次多,执行力差,效率低,严重制约了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在下一步编制组织机构规划中,要适应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对原有业务整合至相应专业机构,完善各专业管理内部组织体系建设,在满足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不断减少机构层次和职能部门,逐步实现组织机构的专业化、扁平化。
2.1.2 制订合理的人员需求计划
当前供电企业尤其是基层供电企业用工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员工整体素质还不高,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二是,从业人员总量过剩,主要生产技术岗位严重缺人,一般管理岗位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中青年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过多,生产一线人员过少;三是,和谐发展与减人增效的统筹安排。我们要引入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侧理念,在开展人力资源供求预测的基础上,推进标准化岗位设置,按定员组织生产,科学核定各类用工规模和人员配置计划,严格上岗标准,实行竞聘上岗和岗位动态管理,严格控制用工总量,实现用工规模控制与效率目标控制的有机统一,逐步解决实际用工困难。
2.1.3 制订可行的人工成本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应建立专门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目前的供电企业会计核算并未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单独核算,没有将其资本化,这不符合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我们在编制人工成本计划时,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纳入财务报告体系,在强调认真执行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刚性预算同时,还应当提高人工成本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人力资源进行价值确认,加强人工成本的监督和过程控制,逐步过渡到按定员核定人工成本计划,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信息。
2.2 搭建完善的用工体系
2.2.1 建立完善的用工制度体系
随着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供电企业普遍存在的正式工、农电工、集体工、临时工和劳务派遣工等多种用工方式有可能引起的用工风险明显增强。据研究,在长期的劳动纠纷司法实践中,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订的企业内部用工管理制度,在劳动纠纷案件中具有法律法规同等效用,其作为调解或判决的依据,一直被劳动仲裁部门或司法机关采用。当前,供电企业应当适应新的形势,对企业内部的各项用工管理制度进行系统的清理,根据法律法规新的变化,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用工制度重新进行修订、完善和规范,并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和民主管理程序,重点规范管理流程,严格制度执行,使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建立一套完整的用工管理制度体系,为规避劳动用工风险提供制度保障。
2.2.2 建立完善的劳动和社会保险体系
社会保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对于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增加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供电企业应当根据不同的用工性质,签订不同形式的《劳动合同书》,建立起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用工管理机制。对各类用工的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社会保险和解除合同条款等内容,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书》并予以鉴证,为规范劳企双方关系提供法律文书,建立以劳动合同为纽带的新型劳动关系。同时,应发挥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工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完善合同履行监督机制建设,加强劳企双方合同履责意识,在不同层面上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2.3 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绩效考核是指企业组织以既定标准为依据,对其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加强绩效考核管理,目的是使企业与员工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和自身的职责,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与员工的工作表现并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为薪酬分配、人才培养与选拔、员工职业发展提供客观依据,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2.4 提供适当的教育培训福利
在当今时代,每个社会成员自身的生存能力将最终取决于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要适应新时代的挑战,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胜任岗位的能力,而能力的获得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培训、实践获取。供电企业要将培训福利化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创新应用到员工的培训和开发工作中,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创造条件,大胆探索和实践员工培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实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3 结语
当前,供电企业正在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劳动用工、绩效考核、培训开发、企业文化等多项机制创新改革,这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观
念转变的具体体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供电企业一定能够大胆创新,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供电企业目标,不断开发和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各级供电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推进自身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电工基础培训教程范文3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劳动力;资源;强市
中国分类号:F404.1
农民工培训工作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城市化过程的重要一环,随着新农村建设,村庄合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到城市工作,他们在城市工作中遇到的重要的问题是如果工作,和做怎样的工作的问题,农民工培训是个系统工程。对农民工的培训不能仅限于政府和企业,还应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来进行。开展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妥转移,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校通过近几年的培训,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是在培训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一、农民工培训的历史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大批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南方工作。当时,由于政策的限制和经济的困难,许多农民是空着两手去的南方,在外面打工的日子里,有些聪明好学的青年,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投入到学技术,学本领当中,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创业成功,成为新城市人,过上了体面的城市生活,融入了城市,成为南方一些城市的新市民。也有些把辛苦挣得钱带回家乡,在家乡创业发展,取得成功。
不管怎样,在城市工作需要技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家电维修培训班、缝纫机培训班、打字培训班、电脑培训班、装潢培训班,车床培训班,电工焊工培训班等等,都曾经很火爆,各类的培训班的小广告贴满了大街小巷。吸引了大批青年来学习。一大批的私人培训机构,培训学校也是这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下得到了发展。
二、农民工培训的变化
我国每年有大批的适龄青年,从学校来到社会,他们怀着对城市的渴望来寻找工作,而真的到了工作岗位,可能才发现,当初在学校所学习的文化知识,与他们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进入城市之后,才发现只能从事二、三产业中简单的初级工作,承担城市中的脏、苦、累、危险等一些岗位的工作。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活力,繁荣了社会经济。但是,一旦几年打工经历以后,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阅历增加,渴望经济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想融入社会,在城市生活,这就迫使他们必须面对自身知识缺乏,技能不足,不能适应更高层次的工作的岗位要求的困境。希望能提高技能。
三、农民工培训中的难题
1、培训主体不足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民工培训的相关政策来支持对进城务工的人员培训,但是农民工培训的问题并不简单,当前我市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多数在外出务工,只有逢年过节或农忙时节才回家省亲休假,根本上无暇参与市里举行的相关技艺培训,在家的都是些老人、小孩和妇女,有培训愿望和需求的人员很少,加上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少寻找新常识、新技能的盼望,因此实践参与培训的农民不多,成班培训的难度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效果也不能明显的出现。
2、参加积极性不高
这几年,我校为农民工办了很多免费的培训班却老是‘叫好不叫座’,农民工对培训的看法还不到位,积极性不高,自动参加培训的认识淡漠,动员来参加培训的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深入学习的难度较大,没有尝到培训给他们带来的甜头。而作为企业培训方面,关注的更多是自己的生产,管理问题,积极性不高,没有和职业学校进入深层次的合作,因而对农民工的培训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
3、培训安排不当
我市农民工培训工作很多部门都在抓,有人社、教育、农委、工会等部门都从各自的单位安排,开展了乡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为培训乡村劳动力做了很多工作,但各部分之间各自为营、职责不明、本能机能穿插、机制不活,不足需要的联接和共同,没有构成合力,培训结果没有很好的安排,学员培训结束后对工作安排不是很满意。结果是一方面糜费了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一些农民培训后仍能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又难以招到合适岗位的员工。这就是所谓的“就业难、招工难”两难的场面。
四、农民工培训的思考
1、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必要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必须进行岗位培训,这样可以使劳动者节约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个人的经济收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经济总量非常可观,但人均经济占有量任然处于中等阶段,这也迫切需要我国在科技、教育、资源、生产发展的各个环节,深化内涵,做好做细,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提高,使国民收入,经济效益都能有一个明显的提升,早日进入发达社会行列,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
(1)开展农民工培训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与新农村建设。
当前,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构建农民工培训体系是最关键的一环。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在市一级组建劳动力资源开发领导机构,统筹城乡社会劳动力培训、就业机构的管理,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各个行业、企业都应该与人社部门的培训管理机构建立长效协作机制。教育部门的职成科也要切实开展职业教育和成人培训工作的督导和安排,与人社部门相互配合,在初,高中的毕业年级开展职业技能的免费培训,加强相应的宣传效果。引导农民在学校期间就明白,学习的意义和社会培训的作用。工作时能积极参与培训,利用培训提高技能,找到满意工作。
(2)开展农民工培训有利于满足农民工群体变化的需要。
现阶段的农民工大多为独生子女,80、90后,思想活跃,接受外界的影响较强,改变生存现状的愿望十分强烈,有继续接受培训教育的意愿。为了实现长期稳定的就业,他们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将越来越高,这为农民工培训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开展农民工培训有利于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
自2008年短暂的全球金融危机过后,“民工荒”现象越演越烈,尤其是长三角地区,近几年来随着我市成为长三角产业转移承接的重要城市,进驻了大量的企业,随着规划、基建、设备购买等前期工作的落幕,这两年纷纷投入生产。由于生产设备更新,原有的农民工技能很难适应新设备对人才的需求。
2、大力构建新形势下完善的农民工培训体系
农民工培训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农民工培训原则上应当遵循“政府统筹、行业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努力构建以政府牵头,企业、教育部门、培训机构以及其它社会力量等各司其职的完善的农民工培训体系,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农民工培训整体实效的提升。
(1)加大政府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统筹力度
农民工培训工作需要政府高度关注与综合协调,各级地方政府要制订关于农民工培训的方案及政策措施,督促有关部门的政策落实情况及工作进展程度。政府不需要直接参与农民工的培训事业,主要在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检查,对农民工培训管理机构的调整和职责分配,对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制度的规范,以及财政投入与配置这五个方面着手,对农民工培训工作进行引导扶持和宏观调控。
(2)鼓励用人单位开展农民工在岗培训
企业是对农民工进行使用与培训的重要载体。企业在农民工培训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能认真贯彻地方政府制订的各种培训政策,并能主动接受地方政府的监督,确保培训安全到位;二是农民工上岗前,企业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包括对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培训与企业的规章制度培训等等,通过培训确保农民工尽快上岗,为企业创造财富;三是对已上岗的农民工,企业要根据单位发展的需要,经常组织在岗农民工进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巩固并提高企业生产技术力量。四是企业应当提供农民工培训的企业环境,企业要合理安排农民工工作与培训时间、分担培训经费等。
(3)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农民工培训
各类社会培训机构是组织农民工实施培训的重要平台。培训机构主要包括两大类:学校类教育培训系统和企业类教育培训系统。学校类教育培训系统主要是指各类职校和技校、各种培训中心,根据市场需求、政府规划以及农民工自身的需求开设课程,编写适合农民工的教学大纲,并对培训的师资、设备、场地等进行合理的配置,达到培训质量的最优化。其次,对培训需求进行调查。配合当地政府制定培训计划,随时调整培训方案。另外,社会公众、新闻媒介等其它社会力量是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重要监督者和协助者,在农民工培训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能够有效监督政府、企业培训机构,能够协助相关部门营造农民工培训的环境。
3、大力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改进措施
当前,随着各地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农民工群体自身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是实现农民工长远发展的根本措施。农民工培训不仅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更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1)要充分激发农民工主动参培的积极性
由于存在“民工荒”,当前农民工普遍存在的无技能也能工作的就业观念,主动参培的意识严重缺乏,尤其是刚走出校门的初高中毕业生。各类社会力量培训机构也普遍感到培训生源严重不足,特别是一些苦脏累的技能培训生源更为缺乏。因此,当前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最关键的是要端正农民工的培训观念,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各个单位在招工,各个学校毕业学生和各个市民聚集区,社区,乡镇办事部门都要有人社部门的宣传材料,要让国家的民生工程深入人心,把就业培训工作普及到全市的各个村镇,社区,形成一个就业要培训,转岗要培训的良性机制。典型引路、案例说法等多途径,宣传参加培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农民工直接参与、亲身体验、充分感受,方可让他们充分理解参培的优势,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培的积极性。
(2)要充分把握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针对性
技能培训不仅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也要适应农民工能力现状。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类社会培训机构首先要对当前农民工的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农民工的能力期望,同时要掌握新形势下社会和企业实际,分析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农民工技能的需求,从而动态掌握农民工能力缺口和企业的需求缺口,只有把握二者缺口相结合的培训,才能确保农民工参加培训后能及时上岗,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才能真正保证新形势下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3)要充分把握农民工培训方式的灵活性
目前,农民工渴望改变生存现状的动力与当前就业压力并存。各类职业学校及技能培训机构应该遵循农民工追寻就业机会和更高生活层次的原则,以灵活多样且农民工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将新的、更高级的技能传授给农民工,尤其是要做好农民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工作。对新生农民工可以采取边培训边实习的办法,满足新生劳动力就业与培训的双重需求;对在岗农民工可利用晚上和休息日的时间,在不影响农民工工作的前题下,做好农民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工作。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培训效果才显现。
(4)把农民工培训方式做到源头
加强对初中毕业生及辍学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的宣传工作,组织初三毕业生在假期进行岗位、技能方面的学习教育,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开设就业技能方面的课程,让学生明白学习技能与就业的关系,减少盲目外出形成的资源性浪费,对高三毕业生组织免费的科学、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引导学生在升入高校或进入社会前了解技能培训的作用,在需要工作或者改换工作时能想到参加技能培训。
(5)做好培训内容的更新和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