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发绀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发绀的护理措施范文1
新生儿窒息为胎儿娩出1 min内, 无自主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新生儿窒息病死率非常高, 是出生后最为常见的紧急情况, 只有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 才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的发生。所以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急救, 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和治愈率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新生儿窒息203例, 以胎儿娩出5 min内Apgar评分: ≤3分为重度窒息, 4~7分为轻度窒息。203例窒息新生儿中, 重度室息 38例, 占新生儿窒息的 18.72 %。轻度165例, 占新生儿窒息的81.28%。
1. 2 原因分析
1. 2. 1 孕母因素 ①孕母缺氧性疾病:如呼吸衰竭、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贫血及CO中毒等。②胎盘循环障碍性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慢性肾炎、失血、休克、糖尿病和感染性疾病等。③其他:孕妇吸毒、吸烟、被动吸烟或怀孕时年龄≥35岁、多胎妊娠等。
1. 2. 2 胎儿因素 ①早产: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等。②畸形:各种畸形如后鼻孔闭锁、喉蹼、肺膨胀不全、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等。③呼吸道阻塞:胎粪吸入致使呼吸道阻塞等。
1. 2. 3 胎盘异常 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胎盘功能不全等。
1. 2. 4 脐带异常 如脐带受压、过短、过长致绕颈或绕体, 脱垂、扭转或打结等。
1. 2. 5 分娩因素 如难产、高位产钳、臀位、胎头吸引不顺利、产程中及催产药使用不当等。
203例新生儿窒息病例中 , 以胎儿为主要原因128例 , 占窒息总数的63.05%, 其中重度窒息24例 , 占窒息总数的11.82%, 轻度104例, 占窒息总数的51.23%。以孕妇为主要原因63例, 占窒息总数的31.03%, 其中重度窒息18例, 占窒息总数的8.87%, 轻度45例, 占窒息总数的22.17%。其余因素12例, 占窒息总数的5.91%。其中重度窒息4例, 占窒息总数的1.97%, 轻度窒息8例, 占窒息总数的 3.94%。
1. 3 急救处理 ①立即用手拍打新生儿的背部。②用手指弹击新生儿双脚。③用手轻轻按压新生儿人中穴。④如新生儿口中有黏液等, 立即用手掏出, 或用橡皮管吸出。⑤使用以上方法后婴儿如仍不啼哭, 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有2种方法:a.用1块纱布盖在新生儿口上, 一只手托起婴儿后颈部, 另一手轻轻按压婴儿上腹部, 然后对准婴儿口部吹气, 见到胸部隆起后, 停止吹气。4~16次/min, 直到自主呼吸恢复为止。切记吹气不能过猛, 以防发生肺泡破裂, 吹气同时也要压迫上腹部, 以防空气吹入胃内。b.提起婴儿两只手, 向两侧外上方伸直外展, 相当于吸气。再将两上肢在胸前交叉, 相当于呼气, 要按节律地进行操作, 频率在16次/min左右, 一直到出现呼吸、皮肤转红为止。在抢救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保暖, 使婴儿的腹部皮肤温度保持在36~37℃[1]。
1. 4 护理对策
1. 4. 1 保暖 在抢救过程中保暖至关重要, 新生儿因窒息后呼吸循环功能差, 体温大多不升, 室温应保持在24~27℃, 有些体温低的患儿需用热水袋保温, 但要防止烫伤患儿, 直到体温升至36℃以上, 再根据患儿不同情况置于暖箱内, 并调整好暖箱的温度与湿度。
1. 4. 2 喂养 对于重度窒息的患儿一般常规禁食12~48 h后可以喂奶, 重度窒息的患儿常常累及心、脑、肾等器官, 并引发消化、代谢等多系统的损害。喂养时保持患儿头高脚低位、少量多次, 喂完后轻拍其背部以减轻溢乳, 注意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及精神状态。病情稳定后用母乳喂养, 对吸吮能力缺乏、胃纳欠佳者应该采用胃管喂养, 以保证营养的供应。胃管不能接受的, 再考虑静脉补液[2]。
1. 4. 3 吸氧 可持续给氧3~6 h, 氧浓度为30%~40%, 适当控制氧流量, 直至发绀消失, 呼吸平稳, 精神好转。根据患儿情况不同, 采取不同的给氧方式。在吸氧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面色及血氧饱和度指数的变化[3]。
2 结果
本组203例窒息新生儿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 其中死亡6例, 死亡率2.96%, 抢救成功率为97.04 %, 明显提高了新生儿窒息的生存率, 且对生存新生儿进行回访, 无智力障碍等后遗症发生。
3 小结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中最为常见的危象, 是新生儿时期的急重症。新生儿窒息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婴儿的存活率及生存状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新生儿窒息现象也越来越重视, 积极、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降低新生儿死亡, 减少并发症发生。因此, 采取针对性的复苏与护理干预是从根本上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的有效之举。
参考文献
[1] 田中荣.剖宫产新生儿窒息164例急救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8):108.
[2] 吴艳霞, 王红娟, 于淑娟, 等.胎儿宫内窘迫相关因素与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关系分析.河北医药, 2005, 27(10):759-760.
新生儿发绀的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 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护理;疗效
肺炎是婴幼儿时期重要的常见病,也是住院患儿最重要的死因。肺炎患儿,没有合并症,称为轻症肺炎;肺炎患儿出现合并症,称重症肺炎。重症肺炎常见的合并症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水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DIC等。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76例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进行护理,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76例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男40例,女36例,年龄4 d~1岁。进行观察,同时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强化抗感染治疗,口腔、皮肤、脐部护理,并观察其疗效。
2 护理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观察有无循环、神经、消化等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②凡有低氧血症,有呼吸困难、喘憋、口唇发绀、面色灰白等情况立即给氧。婴幼儿可用面罩或头罩给氧,流量3~5 L/min,鼻导管给氧1~2 L/min。出现呼吸衰竭者可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③经常更换,半卧位或抱患儿,以减少肺部瘀血,防止肺不张。及时清理患儿口鼻分泌物,经常协助患儿翻身拍背,鼓励患儿咳嗽,以促使呼吸道的分泌物借助重力和震动易于排出。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必要时予以吸痰。遵医嘱应用祛痰药及解痉药。④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防止呛咳引起窒息。重症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⑤监测体温变化,高热者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⑥保持病室环境舒适,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尽量使患儿安静,以减少氧的消耗。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尽量避免患儿挣扎哭闹而增加心肺负担,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病室保持安静,温度宜在18℃~20℃之间,相对湿度以55%为宜。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充分通风,2次/d,每次30 min以上,但应避免对流风。病室隔日空气消毒1次。⑦饮食护理 ①饮食应给予易消化、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有气促发绀的婴幼儿,在喂食或服药时应抱起,可软一些,奶孔以滴奶成串珠状为宜,不宜过大。喂哺应有耐心、细心,以免吸入气管发生窒息[3]。②鼓励患儿多饮水,有利于尿液排出毒素,并避免呼吸道黏膜干燥有利于痰液排出。
3 结果
本组76例患儿经过积极治疗、精心护理,有72例痊愈,4例因发生DIC而死亡。
4 讨论
肺炎患儿没有合并症,称轻症肺炎;肺炎患儿除呼吸系统症状外,累及其他系统而出现合并症,称重症肺炎。重症肺炎常见的合并症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DIC等[2]。
4.1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重症除全身中毒症状及呼吸系统的症状加重外,尚出现循环、神经、消化等系统的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①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心力衰竭。前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及心电图ST段下移、T波平坦或倒置;后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呼吸加快(>60次/min),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绀,心率增快(>180/min),心音低钝,奔马律,肝脏迅速增大等。重症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还可发生微循环衰竭,出现面色灰白、四肢发凉、脉搏细弱等。②神经系统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嗜睡;脑水肿时,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前囟膨隆,可有脑膜刺激征,呼吸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③消化系统表现为胃纳差、吐泻、腹胀等,发生中毒性肠麻痹时,可表现为严重的腹胀,使膈肌抬高,加重呼吸困难。有消化道出血时,可吐咖啡渣样物,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或柏油样便。
4.2 护理措施 ①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心率加速(160~180次/min)、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时,立即报告医生,给予氧气吸入并减慢输液速度,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物。②患儿出现烦躁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颅内压增高征象,立即报告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遵医嘱给予镇静、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等处理。③患儿腹胀明显伴低钠血症时,及时补钠;若有中毒性肠麻痹,予以禁食、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1]。④患儿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胸痛、面色青紫、患侧呼吸运动受限等,提示可能并发脓胸或脓气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进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患儿呼吸困难,烦躁或嗜睡,三凹征明显,呼吸浅快,口唇发绀(有时呈樱桃红色),偶有呼吸暂停。严重者呼吸由浅快转为浅慢,节律紊乱,呼吸音减低,出现下颌呼吸和呼吸暂停,四肢末端发绀、发凉,昏睡甚至惊厥,可出现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表现:球结膜水肿、视盘水肿,瞳孔及肌张力改变。本组76例患儿经过积极治疗、精心护理,有72例痊愈,4例因发生DIC而死亡。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进行疗效观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海英. 新生儿应用呼吸机引发气胸的观察与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2008,9(5):16-17.
新生儿发绀的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常由于受寒、感染、窒息、饥饿、喂养不当及体质量低下而引起,早产儿尤为常见。临床表现为患儿一般情况差,反应低下、体温不升、呼吸浅慢、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障碍。本病重症愈后极差,病变过程中可合并肺炎和败血症,严重者可合并肺出血而导致死亡。本科从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患儿58例,经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治愈率达97%。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58例患儿中,男36例,女22例。生后3 d内发病41例,占70%,4~7 d发病12例,占20%,1周后发病5例,占8%。58例患儿经过仔细观察,精心护理56例痊愈,治愈率达97%,2例死亡均系全身硬肿的早产儿,死亡率3%。
2 护理措施
2.1 积极复温,消除硬肿 轻症患儿用绒毯,棉被包裹,外置热水袋放在26℃~28℃室温中自然复温,保温时密切观察皮肤颜色变化情况,防止烫伤。早产儿包好后置于30℃温箱,每小时测肛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恢复情况调节温箱温度在30℃~34℃范围内,相对温度65℃左右,使患儿体温6~12 h内恢复正常,当肛温升至35℃~36℃时调至该患儿适中温度。对肛温小于30℃,肛温与腋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采用缓慢复温,复温方法:将患儿置于比其温度高1℃~2℃的温箱中,每小时测肛温、腋温各1次,同时提高温箱温度0.5℃~1℃,温箱温度不超过34℃,使患儿体温12~24 h恢复正常,
2.2 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液体 硬肿症患儿必须补足液体和热量,不能吸吮者,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入量不足或呕吐严重者应补液,补液时应控制速度,一般为8~10滴/min。静脉输入的液体,可加温至35℃左右。可输血或血浆,以增强患儿的抵抗力。
2.3 吸氧 因新生儿呼吸功能发育不完善,易引起发绀缺氧,呼吸表浅,所以应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病情好转后改为间歇给氧,湿化瓶可用温水,以减少冷的刺激。
2.4 做好消毒隔离,预防感染 房间应保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每日通风,消毒2次。严禁探视,进入病室应清洗消毒双手并戴口罩。患儿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加强皮肤护理。
2.5 新生儿的皮肤较嫩,使用内衣尿布要柔软,干燥,避免刺激。便后用温水清洗,防止红臀和尿布疹。
2.6 日常观察 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观察患儿精神状况体温变化、哭声强弱、呼吸有无气促、面色、皮肤颜色等。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2.7 产前保健 尽力避免早产,胎儿娩出后立即作好保暖工作及控制感染,新生儿出院后向家长宣教育婴知识,特别是寒冷季节,注意保暖。
3 讨论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以出生3 d内或早产新生儿多见。本病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其发病机制为新生儿皮下脂肪含熔点高的饱和脂肪酸多,体温调节中枢及代谢功能发育不全,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流丰富,易于失热,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以棕色脂肪组织的化学产热方式为主,缺乏寒战等物理产热方式[1]。胎龄小,体质量低,产房温度低,产时、产后保暖措施不当,或合并窒息、感染等均为新生儿硬肿症发病的高危因素,其中以早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病率最高[2]。因此复温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①若肛温大于30℃,多数患儿腋温-肛温差≥0,将患儿置于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6~12 h内可恢复正常体温;②若肛温小于30℃,多数患儿腋温-肛温≤0,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加温,每小时提高0.5℃~1℃,在12~24 h内恢复正常体温。以上复温措施取得了满意疗效。预防早产、感染、窒息等新生儿高危因素;2例死亡均为早产低体质量儿,来本院时全身硬肿,合并肺出血而死亡。因此,加强新生儿护理,产房及新生儿室内的温度不应低于24℃;加强产时产后的保暖,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用温热毛巾擦干全身,用预热的包被包裹;提倡母乳喂养,补充足够热量;新生儿在转运途中要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以防寒冷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新生儿发绀的护理措施范文4
【摘要】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低氧血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将2008年4月以来采用NCPAP治疗与护理的20例新生儿严重低氧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例患儿经有效治疗后均能明显纠正缺氧状态,未发现有副作用。结论NCPAP能大大提重低氧血症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有效地改善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增加肺功能残气量、减少呼吸功、使萎陷的肺泡重新开放,改善血氧饱和度,且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相对无创,所花费用低且能保证有效的通气量。经过精心护理,可以明显减少鼻塞、疾病本身的损害,值得推广。
【关键词】 低氧血症;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护理
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是使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呼气相时保持气道正压的技术[1]。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于2008年4月份以来对常规给氧无效的20例严重低氧血症新生儿,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通过精心的护理,合理的处置,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于2008年4月份以来收治的严重低氧血症患儿。其中男15例、女5例、胎龄28~40周,出生体重1.70~3.20 kg,日龄0.5 h~20 d。有呼吸困难、呼吸暂停、、苍白、发绀等严重低氧血症表现,经头罩吸氧,吸入氧浓度≥60%时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仍<85%,血氧分压<60 mmHg。
1.2原发病早产合并低出生体重儿5例,吸入综合征8例,重度窒息5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合并肺透明膜病2例。
1.3 治疗方法使用美国
InfantFlowSystemTM型CPAP连接婴儿鼻腔,采用合适的鼻塞型号,双鼻塞给氧,氧疗器压力0 .3~0.4 mPa,鼻塞初步压力4~6 cm H20,FiO2 60%。2 h复查血气分析后根据血气改变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来调整氧浓度,直至症状、体征消失,血气改善,血氧饱和度稳定,撤机或过渡至头罩吸氧[2-3],配合药物治疗,去除病因,做好保暖,预防感染,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热量、营养供给。
2结果
20例患儿在应用NCPAP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吸气三凹征、、呼吸暂停,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85%。应用CPAP后,21例患儿1~2 h内发绀、消失,吸气三凹征减轻,呼吸暂停间隔时间明显延长,SaO2 监测均在90%~95%。应用NCPAP时间在6~167 h,在应用NCPAP过程中未发现有胃潴留、气胸等副作用。
3护理
3.1监测患儿生命体征使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因NCPAP可增加胸腔内负压,减少静脉回流血量,降低心搏出量,尤其压力在4cmH2O以上时最为明显,故应密切观察心率,呼吸频率、节律、深度,血压变化,同时观察其口唇、面色及四肢末梢有无紫绀、水肿,有无腹胀,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予24 h多参数监护,每30~60 min记录1次,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2监测血氧饱和度可根据其结果调节吸入FiO2,控制吸人氧浓度、避免氧中毒,使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在90%~95%之间,不应超过95%。定时查血气分析,了解氧及二氧化碳分压情况。及时调整NCPAP压力及氧流量,因早产儿视网膜发育不全,吸氧易致视网膜病变,严重可导致失明,因此,尽可能避免反复高氧血症或持续低氧血症。
3.3呼吸道管理
3.3.1保证NCPAP压力有效的压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如果管道连接不紧密、不牢固,气道不通畅,如有漏气、分泌物阻塞等会造成压力不稳定,致压力过大或过小,造成气压伤或治疗无效,故应确保气道的密闭与通畅,必要时可按医嘱使用镇静剂,使患儿安静,以保持气道密闭,保证CPAP压力。
3.3.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及口、鼻腔分泌物,定时清理鼻孔,观察鼻塞的位置是否适中,定期拔出鼻塞,观察有无鼻粘膜水肿、损伤,局部可涂石蜡油保持。每日更换鼻塞并消毒1次,鼻塞的型号根据鼻孔的大小选择,勿漏气、吸痰前要翻身拍背,使深部分泌物松动并引流。吸痰动作应轻、快、提、转,负压不宜过大、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气道粘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吸痰时严密监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3.3气道的加温湿化由于患儿气管和支气管相对狭窄、黏膜血管丰富、粘液腺分泌不足、粘膜纤毛运动差、较干燥、易感染等特点,适当的气道湿化可预防并控制痰液及分泌物附着形成痰痂。CPAP装置的加温湿化罐内气体温度宜在32~37℃,相对湿度60%以上,以保护气道粘膜,减少机体氧耗,温度和湿度不适宜均易造成呼吸道粘膜损伤。
3.3.4预防感染定时更换NCPAP管道,一般每两天更换1次,湿化瓶内的蒸馏水应每天更换,进入新生儿病室要换鞋,戴口罩、帽子,接触患儿前洗手,将患儿置洁净病房,应用NCPAP时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制度。早产儿由于呼吸气道发育不成熟,更易出现呼吸衰或使用动态空气净化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30 min以上,室内物品每日用含有效氯500 ppm的消毒剂擦拭,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湿拖地两次。
3.4注意保暖将患儿置于婴儿保暖箱内,并根据患儿的体重、日龄调节暖箱的温度,以维持患儿的正常体温。
3.5补充营养与水份能吸吮者可用奶瓶或滴管喂养,避免喂哺过急而呛咳,应采用少量多次喂奶,不能吸吮者可用鼻饲或静脉营养[4]保证能量供给。采用注射泵严密控制输液速度,确保液体在24 h内均匀输入,遵医嘱予纠正酸中毒,补充血容量。
4讨论
4.1严重低氧血症常引发新生儿多脏器功能损害改善通气、合理氧疗、积极纠正低氧血症是提高新生儿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措施,据相关临床实践证明,应用NCPAP是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血症的有效方法[5]。CPAP改善氧合作用主要是通过重新扩张萎陷的肺泡,增加肺内气体容积和功能残气量,肺泡面积增加,有利于气体交换,并减少肺内分流。同时,CPAP使萎陷的肺泡的顺应性增加,降低气道阻力。减少呼吸功,保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刺激Hering-Breuer膨胀反射,使自主呼吸变得有规律。
4.2CPAP给氧时正压根据监测进行调整,当压力增加至超过0.79~0.98 kPa时,会导致静脉回流、减少心输出量及造成CO2,滞留,还有产生气胸的危险,过高压力同时可传递至肺血管床使肺血管阻力上升,当肺顺应性改善时必须及时降低CPAP,每次上升或下降CPAP的压力一般为0.098~0.196 kPa,下降过快肺会重新萎陷,一般在FiO2 达0.4时开始降CPAP压力,用CPAP给氧时常导致腹胀。
4.3用CPAP给氧时常导致腹胀NCPAP治疗后,气体易进入胃肠内,引起腹胀而压迫肺组织,影响肺通气功能。应常规放置胃管并需置胃管于开放状态。
4.4压迫鼻中隔造成粘膜损伤根据鼻孔大小选择合适的鼻塞,避免太小漏气、太大压迫鼻中隔造成黏膜损伤。使用鼻导管3天以上可以导致鼻中隔皮肤黏膜损伤。要加强鼻连接处皮肤的护理,防止鼻部损伤。
NCPAP给氧方便、装备简便、易于操作、无创、能迅速纠正缺氧,与使用其他呼吸机的患儿相比所花费用低得多、副作用少,避免气管插管、减少机械通气所引起的容易引发感染、气漏、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经过精心护理可大大提重低氧血症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超.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实甩儿科临床杂志,2007,22 (2):86-88.
[2]杨顺海,陈金红,王玉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J].河北医药,2008,30(4):516.
[3]林新祝,赖基栋,李雅丹,等.新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后的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学,2007,14(2):148-149.
新生儿发绀的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 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
新生儿重度窒息是指新生儿娩出后不能自呼吸或者呼吸抑制的状态, 是临床新生儿科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1]。因此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在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新生儿的健康。作者就新生儿重度窒息时临床所采取的抢救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了解相应措施的临床效果, 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3年在本院进行诊治并发生重度窒息的新生儿62例儿, 其中男35例, 女27例, 年龄30~41周左右, 出生时的体重为1700~4000 g。并选取2010年之前未及时采取综合的抢救护理的重度窒息患儿40例。其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27~41周左右, 出生时的体重为1600~3800 g。将2010年后的患儿作为治疗组, 2010年前的患儿作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2]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视诊发现患儿皮肤苍白、指趾端以及口唇发绀;心脏检查发现患儿心音减弱、心率减慢、出现心律不齐等现象;触诊发现患儿肌张力减弱甚至消失、体软、头颈四肢无力, 关节可松弛;皮肤黏膜反射减弱消失, 刺激无反应;呼吸中枢麻痹而无呼吸, 或仅有浅表或不规则的无效呼吸。
1. 3 方法
1. 3. 1 保暖 及时对入院患儿进行新生儿诊断评估, 若Apgar评分在0~3分之间则确诊为新生儿重度窒息。此时应立即对患儿做好保温措施, 即将患儿置于预热好的远红外线开放式辐射台上。该措施能有效的防止患儿因低温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酸中毒等并发症妨碍抢救工作的进行。
1. 3. 2 清理呼吸道, 通畅呼吸 采取该能够有利于开放患儿的气道以及帮助患儿排出气道内的脏物。如果发现患儿口腔内有脏物流出, 应立即将患儿的头偏转向一侧, 以防将脏物吸入气道并发感染。如果患儿咽部是由胎粪或者是比较粘稠的脏物堵塞时, 清理呼吸道可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在借助喉镜的帮助下进行气管下吸引。
1. 3. 3 维持呼吸功能 如果经过轻弹足底2次后或30s后, 患儿仍不能出现有效的自主呼吸或出现喘息样呼吸, 而且心脏检查发现患儿心率
1. 3. 4 促进血液循环 当患儿心率低于60次/min而且没有上升趋势时, 应该立即对患儿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方法为医护人员用拇指或双指按压患儿胸骨下1/3处, 速度为100~120次/min。同时配合人工呼吸, 要求每做3次胸外按压配合1次人工呼吸。或者每3次胸外按压间隔1次正压通气。给氧停止的标准为患儿在自主呼吸空气时皮肤仍然保持红润。
1. 3. 5 药物治疗 药物主要包括肾上腺素、呼吸兴奋剂、血容量扩张剂等。给药方法主要是通过断脐后保留的5~10 cm的脐带进行脐静脉穿刺给药。药物的用量应严格控制, 如脐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是用0.01%肾上腺素按0.1~0.3 ml/kg给药。
1. 4 护理措施 产前严密观察胎儿状况, 如果状况显示胎儿娩出后可能发生窒息, 那么护理人员要在分娩前就做好抢救准备。胎儿娩出后发生窒息, 护理人员要及时、准确的抢救。护理人员要严格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如呼吸、心率、体温、脉搏等, 并详细记录。应该给患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减少并尽量避免对患儿产生刺激。保持患儿居住环境的清洁, 每天用消毒水擦洗室内桌椅以及喷洒地面。并用紫外线灯或臭氧杀菌剂每天对室内空气进行照射, 确保室内空气的洁净。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比较发现治疗组的复苏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危害重大, 有着很高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 因此该病属于产科急重症之一[3]。在经Apgar评分确诊为新生儿重度窒息后应及时对患儿进行保暖, 防止因低温导致的低氧血症等并发症;进而清理呼吸道, 通畅呼吸, 以助患儿产生自主呼吸运动;若清理完呼吸道后患儿仍不能自主呼吸, 应借助气囊面罩给氧的方法帮助患儿维持其呼吸功能;并可将气囊面罩给氧与胸外按压相结合促进患儿血液循环等[4]。而且在抢救过程中必要时要结合脐静脉给药帮助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 此过程必须要争分夺秒, 才能减少以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复苏成功后, 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详细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以助医生能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5]。而且护理人员要定期消毒患儿的观察室, 保持环境的洁净以避免患儿出现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本研究发现, 在抢救重度窒息患儿时, 在第一时间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抢救及护理措施, 患儿的复苏成功率要明显高于非综合抢救组。说明抢救重度窒息患儿要分秒必争, 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抢救及护理措施, 这样能有效的减少患儿病死率及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郑维英, 林桂英.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护理措施.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6):41-42.
[2] 韩永新, 徐秋萍, 于亚丽.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36):41-42.
[3] 王宝君, 张旱愉, 张韵.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效果观察.当代医学, 2011, 17(19):74-75.
[4] 程真梅, 郁敏.不同剂量纳洛酮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的疗效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13(26):173-174.
新生儿发绀的护理措施范文6
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严重窒息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011年1月~2011年10月共抢救新生儿窒息68例,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关键。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1年10月共抢救新生儿窒息68例,男40例,女28例,其中胎儿宫内窘迫36例,早产儿12例,引产加腹压10例,剖宫产6例,臀位助产4例。
临床表现:新生儿窒息分为四种:①轻度窒息:新生儿全身皮肤青紫或躯干红、四肢青紫,心跳有力但缓慢,呼吸表浅或不规律,用导管插鼻孔、弹足底刺激后皱眉、打喷嚏或哭闹,肌张力正常或增强,Apgar评分4~7分。②重度窒息:全身皮肤苍白,心跳无或先慢后弱而不规则,呼吸几乎无或喘息样而微弱,对刺激无反应,肌张力松弛或消失,松弛。Apgar评分0~3分。
抢救方法: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复苏应有产科、儿科医生共同协助进行。事先必须熟悉病史,对技术操作和器械设备要有充分准备,一般采取ABCDE复苏方案:A(air way)建立通畅的气道,B(breathing)诱发呼吸,C(circulation)维持循环,D(drug)药物治疗,E(evaluation)评价监护。前三项最为重要,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
最初复苏步骤:①保暖,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置于远红外或其他方法预热的保暖台上;②用湿热毛巾揩干新生儿头部及全身,减少散热;③摆好,肩部以布卷垫高2~2.5cm,使颈部稍伸仰;④娩出后立即吸净口、咽、鼻黏液,时间≤10秒,应先吸口腔再吸鼻腔;⑤上述处理仍无呼吸,给予触觉刺激,可采用拍打足底2次和摩擦背部促使呼吸建立。以上五项要求在生后20秒完成。
通气复苏步骤:婴儿经触觉刺激后,如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次,肤色红润或仅手足青紫者可予观察。如无自主呼吸、喘息或心率<100次,应立即用复苏器加压氧,15~30秒后心率如>100次,出现自主呼吸者可予以观察;心率在80~100次有增快趋势者宜继续复苏器加压氧;如心率不增快或<80次者,同时加胸外心脏按压30秒,无好转则行气管插管术,同时给予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静脉或气管内注入;如心率仍<100次,可根据病情酬情用纠酸、扩容剂,有休克症状者可给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每分5~20μg/kg,对其母在婴儿出生前6小时曾用过者,可用纳洛酮0.1mg/kg,静脉或气管内注入。
复苏技术:①复苏器加压氧法:面罩应密闭遮盖下巴尖端、口鼻,不盖住眼睛;通气率为30~40次/分,手指压与放的时间比为1:1.5,可见胸部呈浅呼吸状;加压2分钟以上者须插胃管,以免过多气体入胃而致腹胀。②胸外心脏按压:采用拇指按压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叠放与患儿胸骨下1/3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按压速率为120次/分(每按压3次间断加压氧1次)按压深度为1~2cm,按压过程中手指不能离开胸壁,按压有效时可摸到股动脉搏动。③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在复苏过程中出现以下指征者要求在20秒内完成气管插管和一次吸引。指征为胎粪黏稠或声门下有胎粪颗粒;重度窒息需较长时间用呼吸机;用气囊面罩复苏器胸廓扩张效果不好;或心率在80~100次不继续增加;怀疑诊断膈疝。
护理措施
保暖:新生儿体温过低可增加耗氧量,加重缺氧和酸中毒,不利于复苏的成功恢复。娩出后应立即置于辐射台上抢救,辐射台温度应保持在30~34℃,环境温度应保持相对恒定。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及时放置暖箱内,避免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出生后24小时内易发生呕吐,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由于未经过产道挤压,易误吸肺内引起窒息或肺内感染。抢救时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咽、鼻及气道内分泌物和黏液。多采用负压吸痰,负压≤13.3kPa,吸痰时间每次不超过10~15秒。
吸氧:新生儿窒息经抢救后,虽呼吸建立但不规律,且脑缺氧未完全改善,如为轻度窒息可给予间断低流量吸氧;重度窒息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待发绀好转改为间断吸氧。
密切观察病情:窒息后常引起心、肺、脑功能衰竭,故要通过各种监护措施观察各脏器受损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有无青紫、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及节律变化,提示是否发生了肺水肿、肺透明膜病;有无惊厥、震颤、凝视、尖叫及肌张力变化等脑受损的表现;有无尿量改变等,提示是否有肾脏受损。
预防交叉感染:窒息的新生儿更容易感染,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消毒和隔离。勤洗手、勤消毒及保持病房温湿度合理是减少病室患儿发生感染的必要措施。
喂养:重度窒息者常规禁食12~18小时后喂养,过早喂养可加重胃肠道损害,诱发胃肠道溃疡及出血;吞咽反射差的患儿还可能引起呛咳、误吸等。喂养时应头高脚底位,少量多次,喂养后轻拍背部减轻溢乳并观察面色、呼吸及精神状态。
结 果
68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2例伴有脑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2例强烈要求转院治疗外,其余63例全部治愈出院。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