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范文1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340例产妇均为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160例产妇,其平均年龄为(27.4±2.4)岁,其中有67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93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其住院天数为(5.5±2.3)天,其新生儿的体重为(3.4±1.2)g,其新生儿的胎龄为(40.1±1.3)周。观察组有180例产妇,其平均年龄为(27.5±2.6)岁,其中有74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106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其住院天数为(5.8±2.6)天,其新生儿的体重为(3.3±1.5)g,其新生儿的胎龄为(40.3±1.5)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产后住院天数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产妇的新生儿采用母婴分离的方式进行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对其新生儿进行体温、呼吸监测、更换尿布、测量体重、洗澡、臀部护理及喂养等操作,不要求产妇或其家属参与对新生儿的护理。为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采取母婴同室的形式进行护理,将其与新生儿安排在同一病房,在为其新生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求产妇或其家属共同完成所有的护理操作,以提高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护理人员应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讲解等方法对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护理新生儿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促使产妇尽早开奶,以提高其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在产妇为其新生儿更换尿布、进行沐浴、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时,护士从旁进行指导,纠正其错误的做法。若产妇发生乳汁分泌不足、扁平等情况,护理人员应为其进行关于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并列举一些为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获得理想效果的案例,让其认识到为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增强其进行母乳喂养的信心。若产妇出现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更快地完成母亲角色的转换。在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期间,应嘱其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及体重的变化,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1.3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两组产妇发生紧张情绪的程度,将其紧张情绪分为“不紧张”、“轻度紧张”及“重度紧张”。将两组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性分为“适应”和“不适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例,%)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发生紧张情绪的程度较低,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性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范文2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重庆市垫江县 408300

【摘 要】目的:分析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 年6 月-2014 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 例母婴同室产后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反馈式健康宣教,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健康宣教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良好率、母乳喂养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反馈式健康宣教;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

反馈式健康宣教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母乳喂养能力,促进其产后恢复。为了研究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选取收治的110 例母婴同室产后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反馈式健康宣教与常规健康宣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 年6 月-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母婴同室产后产妇110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 例。观察组最大年龄38 岁, 最小年龄22 岁, 平均(27.5±2.8)岁;自然分娩38 例,剖宫产17 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5 例,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者20 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30 例。对照组最大年龄37 岁,最小年龄22 岁,平均(27.8±2.6)岁;自然分娩35 例,剖宫产20 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4 例,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者22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9 例。两组研究对象均无合并急慢性疾病、妊娠合并症、母婴喂养禁忌症;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主要包括口头宣教产后恢复注意事项、新生儿常规护理、母乳喂养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观察组给予反馈式健康宣教,具体内容如下:

(1)产妇产后恢复。详细向产妇讲解缓解产后疼痛的方措施、自行排尿的重要性、促排尿方法、下床活动注意事项等,并教导产妇如何自我检查产后恶露排出情况。

(2)新生儿护理知识。护理人员亲自示范并同时指导产妇实施更换婴儿服、更换尿布以及脐带消毒、抚触等四项新生儿常规护理内容;并教导产妇如何正确观察新生儿面色、黄疸情况、溢奶情况、排便及肚脐变化情况。

(3)母乳喂养方面。积极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并教导产妇哺乳喂养的正确方法、产后乳房护理等内容。

(4)出院后健康宣教。叮嘱产妇产后恢复注意事项,保证居住环境温湿度适宜、饮食均衡;判断产褥期体温、恶露异常现象,加强会阴清洁。

1.3 观察指标[1]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新生儿护理情况、母乳喂养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1)新生儿护理情况。产妇能够独立完成上述至少三项新生儿常规护理,并掌握判断新生儿情况的方法,可视为良好;

不满足上述指标者,可视为一般。

(2)产妇能够独立哺乳,且未出现破溃、涨奶,或出现轻度涨奶、破溃,可视为良好;有严重涨奶现象出现,可视为一般。

(3)护理满意度。采用两端为0mm与100mm 的游离标尺进行测量。0 表示不满意,100 表示非常满意。满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数据选用spss19.0 统计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 )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 检验,P<0.05 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情况、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优良率为92.7%

(51/55 例),母乳喂养优良率为94.5%(52/55例);对照组新生儿护理优良率为72.7%

(40/55 例),母乳喂养优良率为69.1%(38/55例)。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优良率、母乳喂养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1±2.9)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0.2±3.3)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建立母婴同室病房对于产后产妇具有积极作用,不仅能够促进新生儿与母亲的交流,也有助于帮助产妇尽快转变角色,接受母亲这一新身份;同时还有利于整个家庭尽快适应新生儿的到来。但对于产褥期产妇来说,其生理与社会角色发生了巨大改变,并且由于缺乏产后卫生保健知识以及新生儿喂养知识,因此易导致产妇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影响产后恢复[2]。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优良率、母乳喂养优良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给予母婴同室产妇产后反馈式健康宣教,可显著改善其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提高其新生儿护理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产妇社会角色的转变,有利于产后产妇恢复。并且实施反馈式健康宣教还可有效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医院整体护理水平提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玉红, 张良, 张瑞青. 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2012,5(11):119-119.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范文3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48-02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1],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有50%~80%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原因复杂,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预后很差,死亡率很高。

我科对2009年1~10月148例出现黄疸的患儿实施新生儿黄疸整体护理,分析黄疸的原因,制订有效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加强健康宣传和教育,除3例患儿因其他并发症继续治疗外,余145例患儿均未发生核黄疸,2~3周治愈出院,现将其间整体护理体会及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48例出现黄疸的新生儿,其中,男88例,女60例,出生时体重≥2 500 g,Apar评分7~10分者142例,胎龄不足37周,体重

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①肝功能发育未完善。②胆红素生成多:新生儿每日生成约8.8 mg/kg,成人仅为3.8 mg/kg。③肠肝循环特点:因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粪胆原、尿胆原不能有效被还原,且婴儿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

1.2护理

1.2.1入院评估

密切观察病情: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如分娩方式、母婴血型、体重、喂养、胎龄、保暖情况、体温变化、大便及尿液颜色。根据患儿尿、便颜色变化,可判断黄疸的轻重及变化,如尿液呈酱油色,提示为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注意皮肤黏膜、巩膜的颜色,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步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评价进展情况。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胎粪及胆红素排出。

1.2.2护理计划

以收集资料和护理问题为依据,制订出适合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计划,用于指导护理活动,由于患儿胎龄不同,出生时情况各异,所致患儿的病情轻重表现均不相同,护理计划也均不相同。因新生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故黄疸新生儿喂养应耐心,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1.2.3护理措施

1.2.3.1针对病因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我院采用上海NJ-33经皮黄疸测量监测仪对148例出现黄疸的新生儿每日进行黄疸指数监测并每天及时反馈监测结果。部位取前额正中右眉弓上方0.5~1.0 cm处,紧贴皮肤垂直侧。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有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的颜色、部位等变化。每日应用经皮黄疸指数测定仪监测经皮黄疸指数,可粗略地估计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胆红素(mg/dl)=1.2×(经皮黄疸指数-12)。每2~3天检测血胆红素。观察有无核黄疸表现,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主要是监测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一旦发现胆红素浓度超过257 μmol/L就该密切注意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早期发现胆红素的神经毒性,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与家长沟通,警惕核黄疸的发生。

1.2.3.2实施补充水分、配合蓝光照射疗法。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实行蓝光照光的治疗护理[2],蓝光照射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方法,同时也降低皮肤黄疸的可见度,所以照射期间血清胆红素每日监测。蓝光照射时不显性失水增加,每例患儿液体补入量增加不低于25%,可通过输液和口服葡萄糖来补充。注意保暖,光疗时用黑色眼罩保护眼睛,避免强光对眼的损伤。除会阴、部用尿布外,余均;蓝光灯管使用2 000 h后,能量减弱45%,每次照射记录时间,超过2 000 h重新更换新灯管。

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的护理,采取的是间断照射,即持续照射8~12 h后停12 h再照射。记录起止时间,间断照射疗法同连续照射疗效相同,但明显减少光照疗法的副作用,148例黄疸新生儿除有个别几例出现轻微腹泻和皮疹外,未再有其他不良反应。

1.2.3.3抚触护理。为我院黄疸患儿的常规护理,抚触护理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3],每日由我院护理人员采用标准抚触法,对患儿皮肤进行科学、温和的刺激,从患儿头面部、胸部、再到腹部、四肢、背部进行有序抚触,每个动作重复2~3次,每日上午下午各进行一次,抚触有效时患儿神情放松,可进行10~15 min,如患儿烦躁、哭闹则停止抚触,等合适机会再抚触。抚触护理教会患儿母亲和家属,出院后可继续进行。

1.2.3.4纠正酸中毒,促进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可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以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4]。

1.2.3.5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进入脑组织引起核黄疸。

1.2.4黄疸新生儿健康教育

使家长了解孩子黄疸的情况和程度,取得家长的配合;轻度母乳性黄疸,可嘱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新生儿25%~30%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在继续喂母乳的情况下黄疸在3~12周消退,除少数胆红素>342 μmol/L可发生核黄疸外,一般不必停喂母乳。若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恢复母乳喂养。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球,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2结果

148例黄疸患儿均消退出院。

3讨论

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向家长宣传预防新生儿黄疸的知识,生后及时喂养。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害,预后效果不佳,尽管进行了治疗也可有脑性瘫痪等后遗症,对于宫内感染患儿,治疗好转后,出院后仍需长期随访观察,多与患儿家属沟通。对148例黄疸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必须保证住院护理质量与出院后家庭护理质量。在重视患儿病情的同时,要关注母亲的心情。全面考虑到父母、家庭、社会三方面因素对婴儿健康成长的影响,注重人的社会性。因工作时交接班仔细、责任明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得以使新生儿常见的护理并发症等明显减少,148例黄疸患儿均消退出院。护理工作中所做的健康教育,对于患儿及家属针对性、实用性强,深受家属欢迎。出院后上门指导服务,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9.

[2]王秀芹,王永秀,刘晓方.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9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6A):638.

[3]朱步琴,徐敏.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A):1758.

[4]毛立英,寿文祥.62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防治[J].临床医学,2005,25(7):79-80.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范文4

病的观察和预防,做好健康教育。本组32例均治愈出院。

【关键词】新生儿;唇裂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0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97-02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患病率大约为1:1000,早期手术可减轻患儿家长的心理负担,尽快恢复吸允功能,促使牙槽部靠拢,为修复腭裂创造条件等。2010年2月至2012年6我科对32例新生儿行唇裂修复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先天性新生儿唇裂,足月顺产13例,剖腹产19例,出生时Apar评分为8-10分,无早产及其它脏器畸形,无新生儿感染。临床分类Ⅲ唇裂17例,Ⅱ13例,Ⅰ2例,合并腭裂11例。出生后修复年龄最小者为出生后10h,最大者72h。

患儿入院后行全身及局部检查无手术禁忌,手术前喂食少量糖水,本组病例手术均采用双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单侧唇裂采用旋转推进法修复,双侧唇裂采用前唇原长法修复,无麻醉意外,手术顺利,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治疗1-2天,7-9d后治愈出院。出院后3-6月随访,患儿唇裂术后均愈合良好,唇部外形满意。

2护理

21心理干预唇裂畸形患儿的出生会给家长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产生沮丧、焦虑等心理状态,入院以后我们专门与患儿家长进行交谈,了解其思想顾虑,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给予足够的心理安慰和支持,嘱家长要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和患儿亲近,通过既往病例、手术方法及预后的介绍,帮助他们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喂养指导新生儿入院后多为人工喂养,术前指导其家长用汤匙或滴管喂养,并坚持这种方式至术后7天使患儿适应,以免术后因患儿吸允或改变进食方法哭闹,影响伤口正常愈合。喂奶量按天数由少渐多,至婴儿7天时每天总量达120-180ml/kg,每次间隔时间3-4小时。术前可喂食少量糖水,减少术中患儿因饥饿致手术配合度降低。

23术后护理

231体征观测患儿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后可平卧或自然抱起,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尤其呼吸情况,避免因切口肿胀、口腔分泌物积聚致呼吸道阻塞,可通过对患儿唇红颜色的观察了解其有无缺氧。患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注意室温保持在22-25℃,监察患儿体温变化,一旦出现感染性发热或脱水热时,要多喂水。足月新生儿血容量不足300ml,失血达60ml就可能引发出血性休克,除了术中严密止血外,必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便于补液给药,但一定要掌握新生儿补液量在5-8ml/(kg・h)、严格控制补液速度10-20ml/h,以免因液体输入过多过快,加重患儿心脏负担,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1]。

232创面护理切口正常愈合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创面的清洁,故唇裂术后创面护理尤为重要。指导患儿家长喂养时汤匙或滴管要紧贴下唇,喂养后抱起轻轻拍背排除胃内空气,防止患儿溢奶沾染创面,有鼻涕或泪水时要及时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以免污染创面。患儿双手术后制动也很重要,避免触碰到伤口,包被及衣物也要防止接触伤口。术后第一天创面可加压包扎,第二天尽早开放,可用唇弓固定上唇充分减张,协助医生每日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及硼酸酒精清洗伤口,每日两次,以创面清洁无痂为标准[2],如有切口裂开、异常分泌物,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5天早期间断拆线预防瘢痕形成。

233新生儿常见病防治新生儿脏器发育尚不成熟,调节能力差,一旦出现疾病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容易出现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和防治。新生儿黄疸是由体内胆红素过高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两类,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d出现,7-9d消退,若生后24h即出现黄疸,14-21d仍不退者为病理性黄疸,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严重后遗症,当患儿出现黄疸后,轻者可以通过对患儿抚触、喂水后逐渐好转,重者及时转新生儿科行药物或光照疗法[3];新生儿腹泻可为喂养不当或肠道感染所致,要控制、调整新生儿饮食量,使用脱脂奶粉,及时补充水分、更换尿布,一般无需使用止泻药[4];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即喂养困难,可表现为频繁呕吐、腹胀及排便不畅等,可给予西利、四磨汤或小剂量红霉素[5]。对一些诊断不明、难治的疾病要及时请新生儿科会诊。

234出院指导新生儿唇裂出院后嘱其家长继续保持创面清洁,避免受伤,术后3-4个月内适当减少日光照射创面,如有继发畸形,可待学龄前期行唇裂Ⅱ期修复术;伴有腭裂患儿,应待1岁左右行腭裂修复术,以达到畸形矫正的目的。

3讨论

唇裂患儿手术治疗时机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一般主张单侧出生后3-6个月、双侧6-12个月进行手术[6],因为此时患儿全身情况已趋于稳定,能安全地耐受麻醉及手术,患儿家长的焦虑心情亦能平静下来。随着手术技巧的成熟、手术方法的改进和麻醉及护理水平的提高,现很多地方已开展新生儿唇裂的修复,早期矫正畸形,消除表情肌的异常附着牵拉,减少组织移位,早期手术瘢痕小,有利美观,及早解除或减少家长的心理障碍[7]。采用局部麻醉,避免了全身麻醉带来的危险性,因为新生儿对痛觉比较迟钝,疼痛刺激后出现泛化的现象。

笔者护理了32例新生儿唇裂患者,在出生后10h-72h内就进行了修复术,通过术前心理干预,及早修复解除了患儿父母的心理压力,恢复了患儿吸吮功能,满足了营养需要。患儿年龄小各种反射弱,便于创面护理,组织愈合好,瘢痕减少到最小程度,增加了手术效果。但由于新生儿本身及唇裂的生理特点,要进行科学、细致及针对性的护理,强化护理的责任性,是防止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的关键。围手术期经过术前指导喂养,术中监护呼吸、心率,观察唇红颜色,术后加强创面护理,对新生儿常见病如黄疸、腹泻及喂养困难等进行观察,协助医生做好宣教预防。通过出院时伤口愈合情况及出院后随访,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综上所述,对于健康的唇裂新生儿可进行早期唇裂修复手术。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熟练操作、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陆凤妹,顾云岩新生儿唇裂术中护理配合[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8,4(1):49

[2]李思勤,谢巧庆,何丽颜,等新生儿唇裂修补术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03,9(5):365

[3]《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85-686

[4]雷金娣,朱秀玲浅析新生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8):3687

[5]赵职卫,徐海青婴幼儿喂养困难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2):145-148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范文5

[关键词] 新生儿;Pierre Robin综合征;循证护理;应用;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a)-0133-02

Pierre Robin综合征的主要特点为下颚过小畸形、舌后坠、腭裂等,因此也被称作小颌畸形、小颌腭裂等综合征,属于比较少见的疾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在1/30 000~1/50 000。因其缺少公认及准确的诊断标准,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容易引起误差,所以发病率有可能更高[1]。Pierre Robin综合征在新生儿期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气促、喂养困难、青紫等,是吸气性呼吸困难类疾病,导致该病的病死率较高。目前对于该病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外科主要采取手术进行矫正,内科主要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基础上需要加强临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2]。目前关于护理的方法报道较少,因此本次研究对本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共接诊的10例Pierre Robin综合征新生儿均给予循证护理,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共接诊10例Pierre Robin综合征新生儿,其中,男6例,女4例;足月生产9例,早产1例;出生体重2.412~3.235 kg,平均(2.872±0.521)kg;胎龄35.5~40.8周,平均(38.0±1.9)周。10例患儿均为小颌畸形、舌后坠,其中6例合并腭裂;并发败血症2例、吸入性肺炎3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呼吸衰竭1例。临床表现为气促、青紫及喂养困难。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在口腔内留置口咽管、吸氧、电动吸痰、抗感染、镇静、口饲管喂养等。待病情稳定后,外科主要采取手术进行矫正。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如下:(1)对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如怎样维持患儿的体温、怎样缓解舌后坠引起的呼吸困难、怎样增加患儿的体重、怎样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等。并根据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查找相关的文献及临床总结的护理经验,由相关医师及护理人员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2) 维持患儿的体温稳定,将患儿放入恒温箱,在恒温箱内通过静脉给药,每隔2~3小时对体温进行监测并尽量在恒温箱进行各种操作和心电监测,如遵循疼痛的护理原则进行静脉穿刺和有创性的操作。并对生命体征、动态血压及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3)保持适合:均采取头高俯卧位或者侧卧位,使用鸟巢样襁褓。在俯卧位时要将患儿的面部朝向一侧,并要求护理人员在侧,避免因捂被导致窒息;在侧卧位时要求在其背部或者腰部放置软枕或者包被,可起到保持及固定的作用,同时注意经常翻身。(4)呼吸道的管理及纠正缺氧:将小毛巾折叠后放置在患儿的肩颈部,同时遵医嘱每天2次给予沐舒坦进行雾化,并定时进行拍背吸痰。(5)合理喂养:早期通过鼻饲管进行喂养,然后根据病情好转的程度选择奶瓶进行喂养并逐渐增加奶量。选取一次性的5号胃管,将其在常规的深度上延伸至剑突和脐的连线的中点,确保胃管进到胃体的中下部。由于新生儿的口腔黏膜比较嫩,极易感染,因此需要加强口腔的护理,一般选取4%的碳酸氢钠溶液每天2次进行口腔清洁。(6)预防感染:对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儿要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增强医护人员感染防控的意识,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等各项规定,加强对呼吸机操作技术培训及消毒。(7)家长心理疏导及出院指导。详细向家属讲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及发病特点,消除家属的紧张及焦虑心理,及时向家属告知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使其了解治疗及护理的过程。出院时加强对家属的健康宣传,告知其正确喂养的方法及保持正确的方法及必要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取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有效的循证护理,10例新生儿患儿均好转出院,病情恢复速度较快,并且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通过合理有效的喂养,所有患儿均未出现呕吐及误吸。通过保持正确的,呼吸困难患儿的SpO2较治疗前提高10%~25%,保持在85%~9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Pierre Robin综合征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它是由于胚胎发育障碍导致的畸形,在临床护理中需要加强对体温的控制、正确的保持、呼吸道护理、正确喂养等[3]。目前对于该病的临床护理报道较少,随着循证医学的提出,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护理中。顾名思义,循证医学就是应用可获得的最优研究证据,同时与临床医师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的长期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意愿有效地结合起来而做出的诊疗决策,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因此本次研究采取循证护理对该病患儿进行护理。因为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完善,本次研究共3例患儿并发肺炎,需要维持患儿的体温,可对患儿的生理代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5]。临床表明该病舌后坠后可导致呼吸困难,常规的仰卧位可导致舌后坠进一步加重而导致气道阻塞,进而引起喂养困难[6]。本次研究采取俯卧位或者侧卧位,选取的鸟巢样襁褓可提高舒适度,给予患儿安全感并减少了哭闹,通过调整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肺炎可使呼吸道梗阻的症状加重,因此需要加强呼吸道管理。由于其下颌骨发育不完全及腭裂,同时舌大占有较大的空隙,并且向后下垂进行了移位从而妨碍了新生儿进行有效地吸吮,常伴有喂养困难,主要表现为喂养时间变长、摄入量减少,以致需要给予鼻饲喂养,从而导致营养不良、体重不增甚至下降及生长缓慢[7],因此需要给予正确有效的喂养。在通过鼻饲喂养时,应在每次管饲前回抽胃液,以确保胃管在胃内,并注意观察管饲的消化情况。同时要加大宣传该病的知识,减少家属的负面心理,使其积极地配合治疗。

本次研究显示经过有效的循证护理,10例患儿均好转出院,病情恢复速度较快,并且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通过合理有效的喂养,所有患儿均未出现呕吐及误吸。通过保持正确的,呼吸困难患儿的SpO2较治疗前提高10%~25%,保持在8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因此循证护理应用于新生儿Pierre Robin综合征的护理中,可加快患儿康复的速度,减少家庭及患儿的痛苦,并加强了护理人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静,汤超美.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Pierre Robin综合征中的应用[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9):137-138.

[2] 王媛,周定琼,万兴丽. 新生儿Pierre-Robin综合征的护理[J]. 华西医学,2012,27(3):433-435.

[3] 马芙丽,项伟菊. 6例新生儿Pierre Robin综合征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35-138.

[4] 陈春梅,业萍. 新生儿Pierre Robin牵引成骨术手术配合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94-1696.

[5] 施晓华,尹宁,费建,等. 新生儿Pierre Robin序列征牵引成骨术围手术期气道评估及管理[J]. 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3):886-889.

[6] 梁玉美,潘红飞,冯燕妮. 新生儿Pierre Robin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2,23(4):304-306.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范文6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模式;母婴同室护理;效果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29-02

母婴同室是指母亲与婴儿24h同处一个病室。由于其能够促进母婴感情交流,为后续哺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因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人性化护理是指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得到最大的舒适度的护理方式。我院自从对产后母亲与婴儿实施母婴同室人性化护理措施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产妇100例,设为对照组,年龄20-33岁,平均26.3±2.4岁,自然分娩39例,剖宫产61例,新生儿男51例,女49例,体重>2300g,Apgar评分>7分,均为单胎足月分娩,符合母婴同室条件。选择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产妇100例,设为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观察组 实施全过程人性化护理,措施如下:①入院人性化护理,孕妇入院时,应给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为其办理住院手续、准备待产时,对其进行人性化帮助,如在休息区准备杂志、茶水等。孕妇入院后,管床医生与责任护士应积极向孕妇宣传母婴喂养知识及疾病知识,使其感受到放心与舒适;②产前及产后指导,产前,应对患者进行产前准备、产程知识及产后护理知识的介绍,放松产妇紧张心理。对剖宫产术后72h、自然分娩24h以内的产妇给予全方位生活护理,对其更衣、饮食等给予指导。恢复期产妇应鼓励其生活自理,适当活动。产科病房应设置水疗中心,教会产妇为婴儿游泳、洗澡及抚触的方法,并指导产妇在哺乳过程中与婴儿进行交流;③心理护理,加强与产妇的交流与沟通,安慰安抚的不良情绪,听取产妇的倾诉,鼓励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接触,使其尽快进入角色;④出院护理,虽然产妇即将出院,但人性化护理却尚未结束,护理人员应继续在清洁卫生、日常饮食、休息锻炼、产后复查、用药指导等方面给予合理指导,并在新生儿护理、预防接种等方面给予帮助,协助产妇办好出院手续,与产妇及其家属道别。

1.2.2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1.3 评价方法 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时间、泌乳量、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母乳喂养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

2 结 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泌乳起始时间更短、泌乳量更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更低、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母婴同室喂养具有诸多优点:①提高护理质量,自己护理新生儿,能使产妇更加熟悉自己的孩子,医护人员每天进行的喂水、换尿布等宣教能够同时进行,产妇可以边看边学习,及时发现新生儿存在的异常情况,提高护理质量。②提高母乳喂养率,由于能够亲自护理孩子,产妇会有一种内心深处的喜悦,听到新生儿的哭声和举动,能够刺激乳汁分泌。③促进新生儿身体与智力的发育,新生儿躺在母亲身边,听到母亲的声音,闻到母亲的气味,会得到一种特殊的抚慰,产生安全感。同时,母亲的动作、表情与言语还会锻炼新生儿的视觉与听觉,促进智力增长与体格发育。

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它将护理目标定于与患者在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环境。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穿到护理工作中,能够在细微之处体现医护人员对产妇及婴儿的关爱,提高护理水平与护理效果,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言传身教,发挥主导性,通过实际操作引导产妇尽快进入角色,使产妇掌握科学的哺育知识,加深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使产妇在短时间内将身心康复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的泌乳起始时间更短、泌乳量更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更低、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且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化英,田继敏.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母婴同室,提高母乳喂养[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02):168-168,123.

[2] 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陈小荷.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0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