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保健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保健总结范文1
一.儿保科今年对辖区内共3所幼儿园进行了体格检查,3所幼儿园在校有1309名小朋友,实查1309名小朋友,体检率为100%。保健人员根据每位小朋友不同的情况进行科学的营养评价及心理指导,建议重度营养不良的小朋友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以得到及时的矫治,同时要求各幼儿园保健员在班级定期宣讲各种保健常识。通过体检对先心病、视力异常、佝偻病、贫血、生长发育迟缓及单纯性肥胖的患儿进行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对口腔龋齿进行早期预防等,这些都将对幼儿一生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对幼师进行健康体检、发证。做到持“健康合格证”上岗。
三. 加强对各乡(镇)儿童保健服务业务监督和考核,使各乡(镇)儿童保健工作水平大幅度的提升。各乡镇的儿童保健服务情况总结如下:
优点:
1.均配有兼职儿保人员。
2.均有独立儿保室,设备、服务流程、制度上墙基本齐全。
3.表卡填写空漏项明显减少,日趋规范,部分卫生院表卡、曲线图未更新。
4.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人群覆盖率均达到45.0%以上。
四.2018下半年工作重点:
在原有各项工作的良好基础之上,儿保科力争把各项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发扬团队精神,保持成绩,开拓创新。儿保科2018下半年工作重点是:
⑴ 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
⑵ 加强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的规范管理,降低漏管率、提高系统管理率。
⑶ 加强对各乡(镇)及托幼机构儿童保健工作的监督指导,使各乡(镇)的儿童保健工作得到全面提升。
⑷ 遵照上级指示建立健全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网络,引导社区儿童保健的各项工作进入正常轨道,迅速提高我科业务人员对社区儿童保健的管理水平。
⑸ 加强托幼园所的儿童保健管理,建立健全中心社区对托幼园所的“六一”体检制度,使我县托幼园所的七岁以下儿童保健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
儿童保健总结范文2
关键词:农村;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母乳喂养;高危儿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73-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发现目前农村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儿童保健的工作绩效,本文对近年来我县农村儿童保健工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县两个乡镇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参加儿童保健的约483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39名,女2291名,年龄(0-3)岁。
1.2儿童保健方法:农村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各乡卫生管理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每个村都配置1名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2)儿保医生为本村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每年对本村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3)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教育儿童跟母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儿童营养搭配注意事项,儿童日常卫生指导,意外伤害等。(4)配合上级单位工作,对本村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及电话随访,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和监测。为0-3岁的儿童建立儿童保健册和儿童保健卡,进行系统化管理。(5)不定期召开儿童健康知识讲座
2 结果
各年的建册率、建卡率、母乳喂养率和系统管理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0-3岁儿童建册率、建卡率已为99%,母乳喂养率为99%,系统管理率已达90.6%以上。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出生缺陷儿及高危儿的检出人数较前几年明显增加。
3 讨论
3.1 农村儿童保健的现况分析:农村儿童保健是对本范围内的儿童进行持续性、整体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证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务,是整个社会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我们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健康知识教育等多方面的医疗服务,以全科医学的观念指导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0-3岁儿童建册率、建卡率为99%,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母乳喂养率已达99%以上,系统管理率已达90.6%以上。 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等疾病进行了专案管理,对常见病和先天性疾病的检出人数得到提高,发育异常、高危儿、体弱儿童得到了及时的诊断,每年的智力筛查人数稳定上升,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保证,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说明农村儿童保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儿童保健人手较少,检查仪器设备受到限制,仅能进行简单的身高、体格检查、心肺听诊、智力筛检等,对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估。其次是母乳喂养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尚有不足。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文化层次较低,也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因此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宣传重点和方法还有待于改进。
3.2 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成效:针对以上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应积极做好产后访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儿童家长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从产前健康教育做起,扩大健康教育的范围,使整个家庭对母乳喂养加深了解和认同,形成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为每位母亲或准母亲提供宣传教育,使其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儿保人员应促进儿童家长的交流沟通,增加彼此了解和信任。儿保工作应继续将患有中重度贫血、佝偻病等疾病,和体弱儿童,重度肥胖儿童作为儿童保健的重点之一,为其提供定期的检查。对每一位儿童每年的健康档案进行统一整理,归纳总结,对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纵向的评估和横向的比较,从而提出符合本地儿童实际情况的保健干预措施,找准本地儿保工作的重点,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体检筛查出有问题的儿童,应及时转诊进行进一步检查。通过与上级单位合作,增加儿童保健的服务范围,开展血微量元素检测等项目的检测。
总之,加强完善农村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农民对儿童保健的认识,将儿童保健工作系统化,及时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并加以预防控制,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
参考文献
[1] 田爱红.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932~1933.
[2] 蔡虹.社区儿童保健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9,1(5):247.
儿童保健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儿童早期教育;婴儿;生长发育;影响;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27-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儿童早期健康及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儿童保健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儿童保健仅仅停留在量身高、称体重和听心肺的一般检查上,现代儿童保健是一项综合,包括健康教育、营养干预、早期教育、疾病预防、体格检查等多方面内容。家庭是儿童保健的基础,促进婴儿健康成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儿童保健的目的[1],本文将分析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儿童保健门诊定期体检的满月婴儿157例,将其分成实验组85例,对照组72例。实验组中,男55例,女30例,日龄30-50d不等,平均日龄37.5d;对照组中,男33例,女39例,日龄31-51d不等,平均日龄37.3d。对比两组婴儿的性别、日龄、身高、体重,未见明显差异,P>0.05,认为无统计学意义。
1.2 一般方法 经157例婴儿家属同意,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儿童保健教育,定期测量婴儿听力、身高、体重,为实验组进行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指导教育,对婴儿的体格发育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其中的偏差和问题,检查儿童身高、体重的同时,对其精神发育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其竖头情况、抬头情况、肌张力情况,若发现问题,给予纠正,此外,家长应在在医师的指导下预防并治疗儿科常见疾病[2]。
1.3 判断标准 保健教育12个月后,调查两组患儿的营养性疾病发病率(包括养性贫血患病情况、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情况)、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包括个人社交、语言、精细动作、大运动和适应性等内容)、体格发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从以上三方面对比两组保健教育的实际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与157例满月婴儿相关的数据资料,借助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3])进行统计学录入、分析、处理,婴儿的营养性疾病发病率,用%表达,组间对比借助卡方检验;婴儿的神经心理行为发育与体格发育情况,用正负标准差表达,组间比较借助t检验。若P
2 结 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婴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对比 85例实验组中婴儿中,6例出现了营养性贫血,8例出现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72例对照组中婴儿中,13例出现了营养性贫血,15例出现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对照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为38.89%)相比,实验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16.47%)婴儿的儿童保健工作效果更佳,经统计学处理,P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婴儿体格发育情况对比 进行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指导教育12个月后,实验组婴儿的平均体重大于对照组,平均身长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婴儿神经行为发育评分对比 无论是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还是社交、语言,实验组婴儿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儿童保健服务的体检次数更多,增加了心理发育指导内容,能够更加全面的对小儿的营养情况和喂养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4]。在儿童早期综合以展服务中,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家长的保健意识,指导其合理喂养、增加婴儿辅食,增强其抵抗力,满足婴儿健康成长需要,加强婴儿的发育指导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智能发育的认识。为婴儿进行游泳抚触,可促进其骨骼发育,加快其体内新陈代谢速度。对婴儿进行营养干预与指导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疾病发生率,婴儿出生14d后,需为其补充维生素D400IU,相关研究指出,让婴儿晒太阳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佝偻病,早期为足月儿补铁(日总量15-18mg不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小儿出现缺铁性贫血[5]。此外,从动作、听觉、视觉多方面刺激婴儿,可促进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刺激其发展语言,增强婴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婴儿的智力水平,最终帮助小儿养成良好的适应行为与性格,全面提高儿童素质。
适当补充营养素,合理安排婴儿饮食,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可预防其出现营养性疾病,保证婴儿神经心理行为正常发育、体格正常发育。本文详细分析了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实验组婴儿进行了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指导教育为对照组婴儿进行了常规儿童保健教育,保健教育12个月后,从营养疾病发病率角度看,与对照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为38.89%)相比,实验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16.47%)婴儿的儿童保健工作效果更佳;从神经行为发育评分角度看,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从体格发育情况看,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为婴儿应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指导教育,可帮助小儿养成良好的适应行为与性格,全面提高儿童素质,在社会上应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指导教育的方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6]。
参考文献
[1] 周莉莎.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20(12):24-26.
[2] 陈静.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及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24(13):50-51.
[3] 孙义秀.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2,09(23):53-53.
[4] 戴兴芳.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21(10):145-145.
儿童保健总结范文4
一、基本情况
区面积752平方公里,辖区内共10个乡镇、2个街道、179个行政村、20个社区,总人口约42多万人,其中0-6岁儿童约3万人。全区现有9个区直医疗卫生单位(医院、平民医院、华侨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新农合管理中心、消杀站),10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1个村卫生所。区妇幼保健院编制40人,现有在职人员32人,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妇幼保健人员26人,村级妇幼保健人员215人。
年我区上报总人口数为428698人,出生数为4136人,出生率9.65‰。其中7岁以下儿童保健率96.18%;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4.69%;6个月母乳喂养率94.15%;5岁以下儿童死亡上报27例,死亡率为6.53‰;婴儿死亡上报20例,死亡率为4.84‰;新生儿死亡上报15例,死亡率为3.63‰;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为0。
通过贯彻实施“一法两纲”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新“两纲”要求,目前我区儿童保健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妇幼保健人员不足;2、服务意识不够强,儿童保健观念滞后;3、儿童系统保健管理不够规范,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的目的和指标
通过实施规范儿童系统保健管理项目,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加强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规范化建设,加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0-6岁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管理,提高儿童系统保健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完成“两纲”妇幼卫生目标。
具体工作指标:
1、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覆盖率达95%以上;
2、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达90%以上;
3、高危儿筛查率3%以上;
4、高危儿管理率100%;
5、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和9‰以下,降低流动人口中的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控制儿童常见多发性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
7、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
8、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降低到7%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5%以下;
9、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
10、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100%;
11、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90%以上;
12、出生缺陷发生率8‰以下;
13、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1‰以下;
14、区级医疗机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5%以上;
15、区级医疗机构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85%以上。
三、项目的组织领导
成立区规范儿童系统保健管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有关部门安排人员组成,负责项目活动的具体实施。
四、项目的职责分工
(一)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区妇儿工委办职责: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提出有关政策及措施,协调有关部门根据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定期开展调研,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各级妇联做好相关知识宣传,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区财政局职责:为做好项目执行提供资金保障。区教育局职责:负责做好托幼机构卫生管理,组织开展师生健康体检、安全防范、疾病防治工作。区民政局职责:把好婚前检查关,开展贫困儿童民政困难救助。区人口计生局职责:重点掌握流动人口对象,及时了解流动人口服务对象的流向。区卫生局职责:(1)管理本辖区内的儿童保健工作,负责制定区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实施方案,并监督实施;(2)抓好各医疗保健机构产儿科建设和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3)组织区围产协作组对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监督评估工作;(4)向广电中心和报刊等新闻媒体提供宣传和公益广告内容。区广电中心职责:每月免费播出一期有关儿童保健知识,结合有关事例,定期开展儿童保健方面的宣传。区公安局职责: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和保护权,打击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医疗保健机构的职责分工
1、区直各医院: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要求,设立高危孕产妇门诊,由主治以上医师负责诊治,接受基层高危孕产妇的转诊,重度高危孕产妇须由副主任以上医师诊治,按规定完成好填写孕产妇系统保健卡,分娩后应及时完整记录孕管卡的分娩情况,并立即将出生信息录入电脑,将孕管卡寄到区妇幼保健院或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产后访视。发现危重孕产妇擅自离院,应立即通知区妇幼保健院协助跟踪追访。
(2)建立多学科参与的产、儿科危重病人抢救小组,负责院内外重症孕产妇、儿童的抢救,危急重孕产妇应由医务科上报区卫生局。
(3)协助区卫生局开展围产协作组活动,协助卫生局做好产科质量检查及产儿科人员业务培训学习、业务技术指导等工作。
(4)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5)区医院要建立孕产妇救治中心和NICN病房,负责接收全区危重孕产妇和危重儿童的抢救工作,降低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区妇幼保健院: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等有关规定,负责全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业务领导。
(2)协助区卫生局组织开展围产保健协作组活动和助产技术质量检查。
(3)每季度召开妇幼保健工作例会,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学习。
(4)协助区卫生局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做好全区孕产妇系统保健和儿童系统保健工作的督导考评工作。
(5)做好全区妇幼卫生信息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免费为孕产妇提供孕期保健、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服务,主动与村(居)、妇联和计生等部门联系,尽早发现辖区内育龄妇女孕情,及时建立孕管卡,督促其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和产前筛查,负责高危孕产妇筛查、评分及专案管理。
(2)承担辖区内儿童系统保健工作,按照《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的要求,为7岁以下儿童免费提供儿童健康体检、生长监测、营养评估和健康教育等保健服务。负责高危儿筛查及专案管理。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详细情况,完成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统计、上报和反馈。
(3)每季度召开一次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妇幼保健人员例会,组织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学习等。
(4)对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资料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5)区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省《托幼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做好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工作。
(6)做好本辖区流动人口(包括外地流入和本地外出)0~6儿童的调查、摸底、追踪、随访工作、流动人口迁入迁出的登记、委托管理备案和保健信息交换,做到资源共享。
4、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1)积极主动与村(居)、妇联、计生等部门联系,及早发现孕妇,动员孕妇到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承担本村(居)妇幼保健工作,掌握村(居)孕产妇数、出生数、儿童数,协助调查村(居)孕产妇、围产儿、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等有关线索数据收集,按规定上报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协助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产后访视和母乳喂养随访,督促产妇产后42天到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母婴健康检查。
(3)协助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社区进村入户,做好流动人口儿童健康体检的动员,引导其自觉接受妇幼保健服务,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家长妇幼保健知识知晓率。
(4)参加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召开的妇幼卫生工作例会。
五、工作措施
1、加大经费投入。按照工作目标要求,落实增加财政投入,改善三级卫生保健机构的儿保基础设施,区妇幼保健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儿保科和儿童保健规范化专用门诊,配齐儿童保健各项基本设备,确保儿童保健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2、加强儿童保健队伍建设。一是配齐区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人员,区妇幼保健院配备4名以上儿保医生,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2-3名儿保医生,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妇幼保健员;二是要加强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举办乡村妇幼保健人员培训班,安排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保健人员参加省妇幼保健院举办的儿保医师培训班学习,区妇幼保健院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业务督导,促进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全面提高。
3、加大儿童保健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发放宣传手册及上街开展义诊咨询等活动形式,广泛开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和妇幼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4、加强围产协作,加强产儿科建设,加强急救设备、药品配备。要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通道,提高抢救能力,降低婴幼儿死亡率。
5、拓展服务项目,转变服务摸式。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以保健促临床,从院内走到院外,进村入户,从疾病预防扩展到儿童生理、心理保健,广泛开展母乳喂养宣传、健康体检、生长监测、营养评估、五官保健、心理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6、加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管理服务。流动人口儿童保健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各街道、村居委会保健人员要配合公安、工商、劳动、计生等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登记,完善流动人口儿童的基本资料,加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宣传,让流动人口儿童得到基本卫生服务,提高保健覆盖面。
7、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儿童保健档案。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应与村、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员联系,做好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的信息管理工作。掌握流动人口基本资料、服务指标和生命指标。凡常住一年以上非本地户籍人员可列入常住人口统计范畴,按照市儿童保健常规开展保健工作。
8、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儿童保健质量。区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对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业务指导,责任到人,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检查、考核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项目达标。
儿童保健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小儿; 中医体质; 儿童保健; 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6-0156-03
doi:10.14033/ki.cfmr.2015.16.090
小儿体质学说虽然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正式提出,但是其学术观点从古就有,并且历代儿科医家都非常重视,到现代被医学家通过对学说系统的整理,病情逐步完善,发展成为现代的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1-3]。随着理论体系的逐渐充实,运用其理论指导儿科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成为临床所关注的课题。
1 古代医家对小儿体质的认识
小儿体质学说从中国第一部儿科专著《颅卤经》就有提及,历代都有自己不同观点,王徐静将其总结起来归纳为“纯阳”、“稚阴稚阳”、“少阳”、“五脏有余不足”四个学说。
1.1 纯阳学说
《颅卤经》提到:“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纯阳学说由此诞生,并且历代医家将其完善,在钱乙的《小儿药证直决》、刘完素的《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叶天士的《幼科要略》中都有相关论述。所谓“纯阳”学说,其实表述的是小儿生长发育旺盛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在中医理论中属于阳气旺盛的特点,只有阳气旺盛,小儿的生命活动才能迅速,反之亦然,故而说小儿阳气易过剩,则患的病容易以热、火等阳气偏盛的疾病为主,在治疗的时候就需要偏寒凉[4-6]。
1.2 稚阴稚阳学说
这种学说起源于《黄帝内经・灵枢・顺逆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后世张景岳又指出小儿的特点“元气未充”“真阴未足”,就是说小儿的体质是气血精津液都未充足的状态,生理条件处于生长发育未完善的条件下,特征是以不足为主,随着年龄增长一步一步成熟,所以治疗方面应该以温补为主,提高小儿的素质,这样就提高了小儿的抗病能力[7-8]。
1.3 少阳学说
此学说是由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的,其理论综合了元阳学说与稚阴稚阳学说,认为小儿的身体即有蓬勃发展的特征,又有各种生理功能发展不完善的特征,好像初春阳气初生未壮之态,故而称为少阳学说[9-11]。这种理论是在上面两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即看到了小儿阶段是人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的特点,又看到了小儿脏腑功能不完善,处于易感疾病阶段的特点,更加全面的体现了小儿体质。
1.4 五脏有余不足学说
这种学说由宋代钱乙开创,万全进行发展总结,归纳为“三有余,四不足”,即五脏之中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以及阴常不足,阳常有余。这种学说不是从整体上看待小儿体质,而是精细的分析了小儿五脏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特点,从而进行调整治疗[12-15]。
以上四种学说,都是以整个阶段为目标探索小儿整体上的体质,没有以个体差异性为目标详细划分小儿体质,进而对不同体质的小儿进行相应的保健。而这一方面正是现代体质学说的研究方向。
2 近代对小儿体质的划分
2.1 根据阴阳气血盛衰划分
臧爽以中医的望闻问切综合诊断方法对225名健康的足月新生儿进行临床观察,分为阳盛质、阴盛质及阴阳平和型。其中阳盛质15%,觉醒度高、食欲旺盛;阴盛质5.8%,安静、嗜睡、食欲一般;其余未阴阳平和型78.2%。以此说明小儿体质与先天因素有直接关系。陈立崔等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以四诊合参为小儿体质分类的原则,把小儿体质分为正常质、阴虚燥红质、阳虚迟冷质、痰湿腻滞质、气血两虚倦怠质、阳盛质6种类型,并且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归纳总结出相对应体质的小儿适宜的饮食调养方案[16-17]。
2.2 根据脏腑划分
高春梅等[18]对120例1~3 d的健康新生儿进行详细观察,以望诊为主要观察手段,运用中医脏腑理论,将新生儿归纳为正常质、脾禀不足质、肾禀不足质、肺禀不足质、心禀不足质、肝禀不足质、胎热质7种体质。并且提出新生儿的体质是由父母体质等先天因素所决定的。曹务莲 [19]对0~3岁婴幼儿提出小儿体质科分为平和质和偏颇质两种体质,偏颇质中又可以分为热体和寒体两类,并以此为依据,编制了相关量表,对婴儿中医体质可以进行有效的评估。岑丽君[20]对3~12岁小儿共计732例进行四诊观察,依据脏腑理论将小儿体质分为正常型、脾胃虚弱型、肝肾不足型、肾气不足型、血虚型五种体质。
2.3 根据年龄划分
有学者认为小儿体质应该以不同的生理过程进行划分,不同的生理过程小儿的体质状态是不同的,每个阶段其体质、功能、心理各种形态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不能一概而论。
2.4 综合分类
张传志[21]综合应用中医辨证,结合小儿生理特点,以望诊得到的内容为基本依据将小儿体质分为阴阳平和型、滞热型、脾胃气虚型、脾胃阴虚型、脾胃气阴两虚型。俞培英[22]结合阴阳气血理论与五脏禀赋将小儿体质划分为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特异质五类。罗凌等[23]结合小儿体质特征与阴阳五行理论,并且对1061例小儿进行观察,将小儿体质分为均衡、不均衡两类,不均衡中又以脏腑情况分为肺脾质、脾肾质两个类型,每种类型中以阴阳多少又分为Ⅰ型、Ⅱ型。何君妮[24]认为应该分为生机旺盛质、脾虚质、积滞质、热滞质、湿滞质、心火偏旺质、异禀质等7种体质。戴兴芳[25]将小儿分为平常质、虚寒质、燥热质、痰湿质、瘀郁质5种类型。臧爽等[13]将小儿体质分为正常与偏颇质。康立媛[17]将小儿体质分为正常质、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4类。陈志玮[26]根据小儿的望诊表现以及临床易患病情况将小儿分为平和质、阳热质、痰湿质和不足质4种体质。
3 小儿不同体质的保健
3.1 不同体质的发病倾向及其转归
不同的体质对不同疾病有相关影响。陈彤颖等[27]对哮喘患儿共计100例进行体质相关分析,发现患儿体质均为不均衡质。张玉琼等[28]对2014例易发生感冒的小儿进行调查发现,病理体质远高于正常体质,且最多见阴虚体质。总之,从研究中发现,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易患疾病。同时,不同体质的小儿疾病的症候、转归也不尽相同。比如感受湿邪,正常体质表现为湿,阳盛的小儿可能会表现为湿热,阴盛的小儿可能表现而寒湿。故此可见小儿体质对小儿疾病的发展、转归都有影响。
3.2 不同体质小儿的调理与保健
小儿体质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先天因素来源于父母体质以及怀孕期间受到的影响。所以调理母体对小儿后天禀赋的影响有很大作用。陈彤颖等[29]同时认为妇女妊娠后服用健脾益肾的药物,可以让小儿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以调整孕母的体质,从而达到纠正小儿先天偏颇的身体素质。小儿受后天因素影响导致的体质偏颇也可以后天调养,比如饮食疗法。曹务莲[19]由此提出了小儿不同体质与营养保健之间的关系。苏桂冬[30]认为小儿哮喘的治疗重在体质的调整,以脾肺为主,通畅三焦,根据不同体质选择不同方剂,比如以虚寒体质为主的患儿使用玉屏风散何桂枝汤会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痰湿体质的患儿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的疗效为佳。
综上所述,小儿中医体质的讨论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有论述,古代医家充分认识到小儿体质对小儿疾病以及身体情况的影响。近代医家对古论继承发扬,发展处小儿体质学说。通过对小儿体质的判别,可以对小儿易患疾病有提前认识,做到“未病先防”,调整改善小儿体质,减少其患病几率。但是因为小儿的个体差异性大,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为儿童保健的临床工作带来不便,这需要临床工作者继续努力,推出更加合理简便的小儿体质分类方法,以便更好的指导小儿疾病预防、治疗的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 Ehrenkranz R A,Dusick A M.Study on the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Regulate(Chiropractic Therapy)Technology Applied to the Management of Children"s Health System[J].Journ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2012,36(9):1028-1031.
[2] Druet C,Stettler N,Sharp S,et al.Prediction of childhood obesity by infancy weight gain:an individual-level meta-analsis[J].Paediatr Perinat Epidemiol,2012,26(1):19-26.
[3] Johan G E.Early growth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ype 2 diabetes:findings from the Helsinki Birth Cohort Study(HBCS)[J].Am J Clin Nutr,2011,94(5):1799-1802.
[4]潘佩光,徐俐平,周俊亮,等.0-6岁儿童常见中医体质辨识[J].新中医,2010,42(7):52-54.
[5]黄航宇.试论中医小儿体质学说[J].陕西中医,2010,31(9):1191-1193.
[6]陈健,王晓鸣,殷瑛,等.婴幼儿中医生理状态指标辨识与评估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8):1610-1612.
[7]聂中华.儿保门诊634例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19(10):48.
[8]毛萌,杨慧明.儿童保健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5):350-352.
[9]陈健,王晓鸣,殷瑛,等.婴幼儿中医生理状态指标辨识与评估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8):28.
[10]王徐静,王晓鸣.小儿中医体质类型研究述要[J].河南中医,2011,31(12):1347-1350.
[11]李振华,王怡.中医体质学现代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9):87-89.
[12]柴茂山.42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中医体质分类与治疗[J].光明中医,2010,25(9):1558-1559.
[13]臧爽,李小寒,臧渝梨,等.辽宁省社区儿童保健记录的结构化分析及其与国际护理实践分类的比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1-4.
[14]康立媛.小儿中医体质分型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医儿科杂志,2012,8(1):59-61.
[15]康立媛.小儿哮喘从体质辨治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2):19-20.
[16]谭燕,陈立翠.“治未病”与免疫调节理论用于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364.
[17]康立媛.500例哮喘儿童中医体质分型研究[J].四川中医,2010,28(7):94-95.
[18]高春梅,杜亚平.流动儿童保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967-969.
[19]曹务莲.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171-172.
[20]岑丽君.深圳市福田梅林辖区流动儿童保健管理现状与管理方式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9(1):71-72.
[21]张传志.449例小儿血清特异性过敏原及总IgE检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9):114-115.
[22]俞培英.小儿输液反应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6):85-86.
[23]罗凌,应兵红,郑杰.羧甲淀粉钠溶液加赖氨酸维B12颗粒治疗和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3):87-88.
[24]何君妮.儿童保健工作在基层医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52-53.
[25]戴兴芳.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63-65.
[26]陈志玮.肇庆市2006-2010年儿童保健指标完成情况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65-66.
[27]陈彤颖,李雪珍.儿童保健门诊1798例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9):64-65.
[28]张玉琼,丁建英,李家妮.东莞市小儿脑性瘫痪早期筛查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48-49.
[29]陈彤颖,王秀云.顺义区0~2岁婴幼儿家长营养与喂养认知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7):95-96.
儿童保健总结范文6
【摘要】我院对0-2岁儿童进行佝偻病发病抽样调查,共调查1989名儿童,发病率为34.54%,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5%。一岁以内,特别是6个月以内小儿发病高达46.72%。通过调查了解了本地0-2岁小儿佝偻病发病规律,并提出系列降低佝偻病发病率的紧急措施。
【关键词】儿童佝偻病;情况调查
为了解我地区0-2岁儿童佝偻病发病情况,我科于2010年3月对我地区0―2岁儿童进行了佝偻病发病情况调查。现将调查报告总结如下:
1对象
随即抽取我地区城镇3个街道及农村3个乡,对6个地段0―2岁儿童进行调查。
2方法
组织我科医生及我院化验人员下地段体检,统一培训佝偻病诊断标准,并对每一名儿童家长下发《0―2岁小儿佝偻病问卷》。诊断标准符合第七版《儿科学》及《儿童保健学》第三版,包括佝偻病症状、体征及骨碱性磷酸酶检测(BALP)。BALP大于250为诊断参考标准。《问卷》内容包括:出生日期、性别、喂养方式、身高、体重、病史、是否知晓佝偻病、是否补充Vit-D、体检情况。将0-2岁小儿分为0-6月、6-12月、12-18月、18-24月四个年龄组。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3结果
此次佝偻病调查共检0-2岁儿童1989名,检出佝偻病患儿687名,患病率为34.54%。
3.1出生季节与患佝偻病的关系
季节检查人数患病人数患病率(%)春夏96829029.96秋冬102139738.88合计198968734.54X2=8.53P
3.2各年龄组患佝偻病情况
组别检查人数患病人数患病率(%)0月―39618546.726月―65324938.1312月―58816728.4018月―3528624.43合计198968734.543.3诚市与农村患病率比较
住址检查人数患病人数患病率(%)城市104032230.96农村94936538.46X2=6P
3.4佝偻病知晓情况:根据调查问卷群众对佝偻病的知晓率仅为24.2%,知道用Vit-D预防佝偻病者占16.7%,0至6个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体检者占40.32%。
4讨论
本地佝偻病发病率34.54%,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5%(出自陈荣华、刘湘云《儿童保健学》第三版)。调查中发现冬春节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P
本地区佝偻病明显偏高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本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长达4-5个月;其二,本地乡镇妇幼保健网络功能缺失,儿童保健服务不完善;其三,群众对佝偻病认知少,不能正确地喂养儿童及科学预防佝偻病发生。
5措施
5.1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大对群众的宣传至关重要,我科立即组织人员定期到农村及城市社区现场防治小儿佝偻病。
5.2对我地区各级妇产医院加以引导,在新生儿出院时给家长科学宣教,普投预防量维生素D。
参考资料
[1]陈荣华、刘湘云(M)《儿童保健学》第三版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