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点总结范文1
教学手段方法单一
部分青年教师课堂授课中,照本宣科,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满堂灌式教学等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法单一,缺乏师生交流互动,学生课堂参与性差,一位被动学习,影响教学质量及效果。
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大多数中医药院校青年医学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技能训练,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灵活掌握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有效组织起课堂教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在新世纪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形势下,中医药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现就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做如下探讨。
充实教学理论知识
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应注意不断拓宽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强化教学理论学习,可采用到师范院校进修培训学习、参加教学研讨交流会、及邀请师范院校教师进行院内讲座等形式,通过学习,使青年教师能系统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等理论知识,以不断充实教学理论知识,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勤于实践善于总结
一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高年资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反复参与教学实践。采用跟班听课的方式,要求青年教师定期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等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观摩、记录、学习,体会总结老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包括教学内容导入、重点和难点把握、时间分配、列举病例、提问、板书或多媒体应用等方面教学知识,汲取优秀教师的宝贵教学经验,在教学观摩实践中学习教学理论、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增加青年教师授课课时量,鼓励青年教师勤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强化教学技能训练,并围绕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组织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疑难问题讨论等教研活动,加以针对性指导,以加强青年教师临床教学基本能力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
此外,应注意扭转个别青年教师重医轻教、指导教学意识淡薄等问题,加强教学管理及督导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通过举办教学名师示范课等方式,请本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向青年教师讲授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相关知识。青年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应注意不断优化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法手段,将常见疾病结合典型案例,运用启发讨论式等教学方式,详加阐释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学以致用,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提高课堂教质量。
提升综合教学能力
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专业题目;导向式教学;设计;实施;反思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一线技工人才的需求量增大,职业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与之相比,作为重要文化基础的中职数学课程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数学教学与专业课学习严重脱节,学与用不相适应的现象制约着数学课程的开展.如何才能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使之更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是当前教学的瓶颈.笔者所在学校为此开展“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题目导向式教学”的课题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就“专业题目导向式教学法”的应用作一浅析.
一、概念界定
数学功能: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专业特色就是为专业学习提供一定的服务,选择与专业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加强数学在各专业中的运用.
专业题目:不同专业课教学所用到的数学知识是不同的,专业题目这里指专业学习上所须运用到数学知识的题目.
导向式教学:基于行动导向,并在工作过程导向系统化理论,以问题为驱动力和以培养学习者问题意识、批判性的思维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专业题目导向式教学”的特点
“专业题目导向式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在教学内容上,不再用以往枯燥的“定义—习题—定义”的上课模式,而是让教学内容更贴近专业,更具有针对性.将所学专业知识融合在数学中,形成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题目,创设各种各样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认识到所学内容是学好专业所必需的,以达到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减少枯燥感的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解决专业问题的同时,提升了理论积淀,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在教学方法上,学习过程中融入了更多的具体行为,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索、抽象、概括、反思的状态中.现代心理学认为,获得知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经过单纯地传授的知识,一种是经过学习者自身推导、建构而得出的知识.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把定义直接介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模仿做题,由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不会深刻,特别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上就会缺失.相比之下,“专业题目导向式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更贴近专业,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强化了数学在专业上的应用,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认知,由“学会”到“会学”.
(3)在能力培养上.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而“专业题目导向式教学”用专业题目引入,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自主思考、探索,小组合作,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到知识的学习中,经历了知识的生成、知识的运用、获取知识的体验、经验的反思等一系列过程,不仅深刻地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一生受用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为以后自主学习提供了能力上的保证.
三、“专业题目导向式教学”的教学设计
“专业题目”的设计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课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知识点生成的规律、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等几大步骤.因此,“专业题目”的设计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设计要有导向性.
如何选择合理的题目,如何在设计上把数学知识和专业应用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是“专业题目导向式”教学法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很多教师为了标新立异,找些目的不明确的怪问题,造成探究活动空洞化.因此,教师须发掘与知识点相关的专业题目,通过知识点的讲授,让学生知其然,通过自身的应用实践,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题目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要改变中职学生对数学所表现出的厌学情绪,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题目设计中,要让数学接近专业,通过多媒体、专业道具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参与探索、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改变一直以来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达到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3)题目设计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
“专业题目导向式教学”是以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本位,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由于基础不同而造成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的差异.在题目设计上注意由浅入深,分步提问,既让基础较弱的学生能够参与,又让成绩较好的学生有思考探索的空间,真正把分层教学变成现实,让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都会有所收获.
(4)题目设计要有参与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因而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是探究而不是接受.本教学方法是以培养学生自觉地站在数学角度思考问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所以,学生的参与程度至关重要.因此,题目的设计应该是学生当下在学习上遇到的,感到困惑的,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上课注意力,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达到良性循环.
四、“专业题目导向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题目导向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主要有以下四大优势:(1)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2)以教会学生定义、数学理论的教学目标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转变.(3)由学生个体学习到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转变.(4)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根据“专业题目导向式教学”的特点,教学的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情景创设.创设与当前知识点相关的专业情景,把学生引入到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情景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急切的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愿望.(2)独立探索.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将会运用哪些知识点,独立走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如果问题较难或者运用知识点较多,可以让学生共同协作,小组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3)学后反思.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了知识点的生成.在此过程中,学生脑海里应该有一条清晰的思路,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提高点和欠缺点,帮助学生完成思路的总结与在此过程中用到的各种技巧.这是课程学习的精华,也是以后自主学习的关键.(4)学习评价.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能力发展是不尽相同的.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因此,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方式也应尽可能多样化.在整个导向式课程的学习中,学习的重点在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示的各种技巧,教师都要及时给予支持,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对学生在知识点的错误理解和实际运用上的不足要给予评析,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专业题目导向式教学”的反思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应从问题开始,而不是结论开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本研究以“专业题目”为导向,将数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打破了传统数学单一教学的局面.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再只学习纯理论的数学知识,而是把数学融入到了专业的学习中.本成果提出“应用—理论—应用”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发生兴趣后,讲解相关理论,然后用所学知识解题,达到授学生以“渔”的目的.学生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规律,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让数学服务于专业,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搭好桥、铺好路,而“专业题目导向式教学”的理念也是创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相信,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专业题目导向式教学”将会有更广大的运用空间.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决定[Z].国发【2002】16号.
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学科教学论 师范生能力培养 作用与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重要标志。师范专业应该把培养学生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素质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这是师范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主要特点。高等师范院校各专业学科教学论在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高师学科教学论属于实践教学论,是体现专业教育教学特点的课程。学科教学论的实践属性确定以后,就要着力探讨其在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中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涉及高师学科教学论培养任务设定、教学内容规定和能力素质培养的途径等方面。
一
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由其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课程任务是课程性质的具体表现。学科教学论在普通高校师范专业教学体系中属于对于师范生进行职前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和训练的课程,它的培养目标是使师范生掌握现代学科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技能,能够适应毕业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要求。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能力素质的培养应该是教学论的首要任务。因此,学科教学论的任务应该是:使师范生掌握学科教学的基础理论,掌握学科教学的方法、技能和技巧,能够适应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逐步成长为“能力型”教师。这种课程任务的定位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学习和研究一般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课程理论、现代教学技术理论等如何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何根据现代社会需要和本学科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根据当地、当时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学科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第二,学习和研究如何把一般教学论的理论应用于本学科教育教学实践,如何能动地进行学科教学实践的途径,创新更加适合学科教学的路径;第三,根据系统理论原理,把学科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系统中的组成部分来研究,突出学科教学的现象和规律,对一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课程理论等进行补充、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形成学科教学理论。[1]
对于学科教学目标的划定,可以克服现行学科教学论的缺陷:首先,体现了学科特色。学科教学论教学与基础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相联系,但应该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色。目前学科教学论移植自于一般教学论、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内容的迹象明显,缺乏本学科的概念、命题和实践,学科特色不突出。教学时往往花费很多时间重复讲一般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导致与教育学公共课程内容重复。更为重要的是,教学论课程与基础教学课程改革脱节,内容陈旧。因此,学科教学论的教学特色在于寻找教学理论的一般性特征与学科特点的结合,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合,是学科教学论课程的特色所在。其次,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学科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但更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通过多种生动的实践环节和实践过程进行教学,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职前教学能力和技能。但在传统的学科教学论教学中,以讲授式教学为主,以课本知识为中心,课堂教学很难提供学生技能训练和师生交流互相活动的机会。学生纯粹把学科教学论作为一门理论课程去看待,没有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对教育理论规律理解不足,很少去考虑理论的应用价值,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学科教学论的考试也是学生“背条条”、老师“考条条”,致使学生在教学实习和工作岗位上,缺乏基本技能和实践经验,要经过较长的教学适应期。因此,在学科教学论的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科教学论的实践特点,把师范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这是学科教学论区别于其它课程的最主要的特点。最后,彰显了课程的风格。不断吸收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新内容是课程的生命力所在。学科教学论的生命不是对学科教学理论的再研究和复制,而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不断创新,基础教育实践是学科教学论成长发展的基石。在传统学科教学论教学中,仅限于对课程中知识理论的学术性理解,缺乏与基础教育改革的联系与沟通,使教学限于“闭门造车”境地。学科教学论应具有与时俱进的风格,基础教育新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评价、学习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这是学科教学论成长的“田园”。因此,学科教学论必须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创新的切入点,全面提升课程“与时俱进”的风格。
由此可见,学科教育论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结合、实践、创新”。结合是指与一般教育课程相结合,在一般教学论的指导下,认真研究学科教学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实践是指把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放在首位,着眼于学生现在和将来职业的发展需要;创新是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对象,跟踪中小学课程改革,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教学能力的全新师资。
二
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根据学科教学课程的任务,我们有必要研究教学内容的问题,基于学科教学论的实践特点,而且这种实践就是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因此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内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1.理论教学部分的改革。
理论教学是教学论教学的基础,它包括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评价理论。第一,传统课程理论仅限于该学科课程本身,比较单一。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应该将课程置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课程系统之中,拓宽课程含义。增加课程资源理论,课程资源理论包括课程资源的意义、课程资源功能和分类、课程资源的领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建设等;第二,传统教学理论的主要缺陷是缺乏师生互动,注入式教学模式窒息学生思维,忽视学生知识的生成。因此教学理论应该以师生共同学习和重视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为切入点。在贯彻教学原则的过程中,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和潜能,突出“因材施教”,增加过程与结论的统一和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在教学途径上突出知识获得与自我生成的统一,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统一、课堂教学与掌握信息技术的统一;第三,传统学习理论是知识的传递与嫁接,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在学习理论中应该突出学生自身知识生成、探究、研究学习的结合。自身知识的生成指的是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课堂状态。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元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和提升。探究和研究性学习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通过探求知识的过程,一方面实现知识的获得,另一方面实现情感、意志和方法的培养。第四,传统教学的评价理论是以学生考试分数为依据,考试成绩是硬指标,这是出现“高分低能”的原因。评价历来具有导向性,根据学科教学论的课程性质,评价应该以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基础,突出实践特点、体现能力本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2.能力教学部分的改革。
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科教学论的能力教学部分必须体现新的特点。第一,课堂设计能力。传统课程设计是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学结论掌握为标准、以知识复制为特征的教学设计。现代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的统一,过程和与方法的统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师范生转换设计理念,掌握基础教育课程超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特点,学会设计现代课堂教学的技能;第二,课堂教学能力。传统课堂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点,以“传授―接受”为模式。现代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师范生努力掌握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课程特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2];第三,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和督促,不断提供信息、选择切入点,补充有关知识、介绍方法线索,为学生学会组织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第四,尊重学生差异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新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因此在教学论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师范生研究教学对象,结合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认知程度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充分展示“人人都精彩”的教学观。
三
强化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环节,是学科教学论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从2000年开始,我们在宝鸡文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等专业进行了在教学论课程教学中强化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的改革实验,形成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和训练的系列程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口语、板书和教态能力训练。
根据现代师范生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比较陌生的特点,在课程教学开始时,结合口语和书法课程的教学,进行板书、普通话和教态测试。主要方法是,由教师指定内容,由学生逐人进行讲演、板书和教态演练。教师随机进行讲评,使学生领会其基本要领,并在平时按照规范进行训练。
2.课程基本要素教学能力训练。
配合教学论教学中学科基本要素的教学方法的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学科基本要素试讲练习。如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授;历史课讲授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数理化讲授基本定理、公式、基本运算方法等。课程基本要素教学技能训练的主要方法是由学生在中等学校教材中选定一两个基本知识点,按照教学法的要求进行讲解。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学科教学中的基本要素的传授要领。
3.微格教学能力训练。
配合教学论课程中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的教学,进行微格教学强化训练。主要方法是,将课堂教学的技能分为组织技能、导入技能、讲授新课技能、提问技能、师生互动技能、总结巩固新课技能和指导学生学习技能等几大部分,学生每次选择其中一、两项技能进行认真备课后,在微格教学室进行现场演示,借助于音像设施,进行当堂反馈训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技巧和要求。
4.课堂教学能力的系统训练。
配合教育实习资格考核和审查工作,进行备课和试讲。要求每位同学完整地完成一节课的备课和试讲任务,将学生编组分头进行试讲,由指导老师和同学进行现场评议。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备课和讲课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完整的课堂教学环节。
5.评课能力训练。
在试讲的基础上,各班选定2―3名同学,在全班范围内示范讲课,讲课结束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按评课标准和方法进行评课。其目的是让学生深化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掌握评课技能及课堂反馈的方法。
6.说课能力训练。
在课程教学结束前,进行说课技能训练。基本方法是,让学生根据备课试讲的材料,按照说课的基本要领,在全班范围内说课,教师现场进行评价指导。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说课的内容和技巧,训练学生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几种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的实施,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技能的全程技巧。[3]
与教学能力训练相配套的是对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计划的调整,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增大实践环节课时,使其各自占总课时1/2,能够保证实践教学有充足的时间。另外,改革学科教学论的课程考查及成绩评定的方法。根据教学论课程的技术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把学生教学能力的掌握和提高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取消命题答卷的考试方式,实行按学生掌握教学技能的程度分项得分。学生在教学技能的训练中,每次实践环节都有教师的记录和评定,课程结束时由教师按分项比例综合评分,使学生成绩与实际能力相符合,以此促进学生提高教学能力的自觉性,初步扭转高分低能现象。
与此相适应的是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落后是制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教学论教学必需的多媒体教学室、CAI课件、微格教学实验室,学校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提升了现代教学的技术含量,保证了教学论课程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忠明.学科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J].中国教育学刊,2003.11.
[2]韦世滚.关于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几点设想[J].河池师专学报,2003.4.
[3]赵克平.浅谈高师教学论课程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
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点总结范文4
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Teaching)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A.L.Brown&A.S.Palincsar)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阅读理解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在我国当前的研究中,对于交互式教学的定义与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交互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病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真实的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讲授法相比,采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以及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在知识、思维和情感方面进行综合交流,使教与学相互呼应、相互启发,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2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
2.1遵从临床实践规律,重组教学内容,实现教师与教材的交互内科护理学教学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内科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上。由于学生很少接触临床,只具备相应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不容易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以致理论知识与护理技术操作脱节。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树立整体护理理念,有必要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典型病例导入新课,围绕病例,以发现患者健康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评价为主线,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把内科护理学知识、护理人文、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等有机融合,按照护理程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传授科学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沟通能力,使其尽快进入护士角色,同时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2.2打破“师传生受”、“师问生答”的传统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实现了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双主体”的良性互动,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形式,学生不仅需要听课或是简单回答一些问题,还必须作为主体参与到病例讨论中来,在眼、耳、手、口多种感觉器官的密切配合下,积极参与教学。而教师通过PBL和任务驱动教学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指导。
2.3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实现学生与教材的交互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课前发放学案,预设问题,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获取大量知识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和思维空间。然后让学生根据学案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取舍、挑选、重组,从而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与教材的有效交互,使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4运用多种教法学法,实现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内科护理学开设于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化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临床专业课程有着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对护理操作技能较为感兴趣。因此,他们较重视专业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可塑性强,对未来的职业无限憧憬。故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病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分析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共同探究来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实施整体护理,实现了学生与学生的交互。
3讨论
全球医学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职业态度、科学基础、临床技能和群体保健、沟通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因此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1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依据学案,通过预习,针对预设的问题、任务,主动查询相关资料,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实现了与教材的交互,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学生带着疑问参与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3.2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所谓临床思维能力,实际上指的是合理分析、处理临床所见的各种症状,以便有效地实施治疗的能力。针对护理专业,临床思维能力是指临床护士根据护理程序,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健康资料,包括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等,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订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及进行效果评价的能力。内科护理学因其实践性很强,临床应用广泛,故受到师生的重视。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一些原因,内科护理学教学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也是以记忆知识点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但学生总有一天要从教室走入临床,从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践,因此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通过问题设置、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评判总结等方式,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将重心转移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培养了学生求疑、实证、严谨和理性的临床思维。
3.3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护理人际沟通能力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与人相处的学问在人类所有的学问中应该是排在前面的,沟通能够带来其他知识不能带来的力量,它是成就一个人的“顺风船”。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人,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每天接触最多的是患者,现代护理理念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良好的护患沟通技能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中,通过设置情景,学生扮演护士、患者,体验不同角色内心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同时也使学生体会了不同的言行在患者心理上引起的不同感受,体会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学会了换位思考,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3.4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下学习,并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发表观点,便会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材的交互、与教师的交互、与同学的交互,课前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课中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下,通过自我探索、小组学习、相互讨论,分析病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从而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活跃了思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5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素质是群体或社会对扮演教师这一特定角色必须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医护知识和技能的主要传播者———临床护理教师,其素质状况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不但要求教师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还要求其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学知识、临床护理学知识,且熟悉并掌握目前临床新进展、新技术及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向精深的方向发展。这就促使内科护理学教师加强自主学习,不断扩充知识容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课堂教学,控制教学节奏,以渊博的知识、高深的理论、独到的见解指导和帮助学生,并通过师生良性互动产生新知、巩固旧知,从而掌握技能。
4结语
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中职学校;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教学法;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050-02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中职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面广、实践性强的课程。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任务与学生状况分析
一个建筑物的建成是从下部基础施工开始,到上部主体结构施工,直到内外装饰完善,由许多道工序组成,而每道工序都涉及一个工种的施工,都会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本课程的学习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物各工种的工程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方案的选择,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施工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自各初中学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职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在这之前,他们已学过建筑制图、建筑力学两门专业课,同时,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测量与建筑施工技术正同步学习,他们对建筑施工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但这种了解非常肤浅,大多数学生因为没有到过建筑工地,也没有见过施工,特别是没有见过真正大规模、有组织的施工,对很多施工技术的领悟和理解非常有限。
在课堂上,教师讲施工技术课时,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法传授知识,常常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几乎听不懂。因为学生缺乏切身体验,加上专业课的概念和原则比较多,表述上具有抽象性、确定性,比较枯燥,甚至有的知识点很难理解,特别是在中职学校的课堂上,在这种大部分是男生的专业中,如果知识不容易让学生领会,或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就会出现很多的状况,如:睡觉、聊天、看小说等等。
专业课教育教学目标
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新型劳动者――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他们不仅具有专业能力,还具备所学专业的关键能力。在现代教学理论看来。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要指向学生的需求、兴趣,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使其在情境学习中,脑、心、手并用,既重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又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
专业教学法及其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运用
专业教学法即遵循教学理论,采用适合的专业内容教学,在相应教学媒体支持下,达到专业教学目标的方法的总和。常用的有:项目教学法、过程演示法、实物展示法、小组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等。专业教学法应该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并使多媒体技术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很多内容只要能合理地运用专业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完全不同。
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建筑施工模板,主要是介绍建筑模板系统的作用、种类、构造、支设等,这一章节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只能凭空想象,则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技能的掌握就容易多了。项目教学法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导向设计教学思路。“梁柱模板支设”,这是一个真实的课题项目,学生对“建筑模板系统”的概念有了基本了解后,即可去具体完成这个项目。学生以小组形式工作,一个小组3~4人,基本步骤为:确定任务―计算及方案确定―领取材料并操作―检查―评定。学生在完成该项目课题的过程中,知道“做什么”,也知道“如何做才能符合要求”,会对建筑模板系统的知识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提取有关知识完成相应的项目。无论是方案的确定和编写,或是材料机具的计算和选材,还是建筑模板的支设和质量检查,都离不开同学相互之间的帮助和配合,所以,运用项目教学法,不仅可达到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不再将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于过程并非结果,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及监督者。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砌体工程,教师要通过一定的专业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砌筑知识有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从而对施工现场砖砌体的组砌形式能进行判断,对砌筑方法能进行说明,对施工过程能进行分析,对施工质量能进行评定,使学生掌握砌筑的组砌形式,施工工艺过程及保证质量的措施,了解砖砌体质量检查方法。教师在进行这一章节的课程教学时,课堂上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教学光盘或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很多地方使用形象生动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即借助真实、典型、完整的事例,反映专业理论知识点和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在使用案例教学时,把案例内容与讲授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因为案例具有鲜明的时空状态,特定的人物,情节生动,事例的描述非常具体明确,容易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回应和沟通,并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学生的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案例分析。比如:某综合楼在完成主体工程后,该楼的饭厅、会议厅突然整体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此案例分析如下:(1)工程概况介绍:该工程由客房、饭厅、会议厅、厨房组成,总建筑面积4281m2,由正规设计院设计,某建筑公司施工。(2)调查结果展示:建筑结构设计分析,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过程调查结果展示。(3)倒塌原因及分析:学生根据砌体的相应专业知识,讨论分析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记录总结。(4)结论:事故发生,主要是由于施工方面盲目蛮干,不按规范作业,施工质量低劣引起。从案例中,不仅使学生更深切理解理论的真谛,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将来在工作中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教师也能从学生对案例的多视角分析与不同意见的争辩中,发现新的见解,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其他专业教学法的运用 用过程演示法来讲述知识点,可以弥补学生没有到过工地、没有见过施工的空白;使用实物展示法,把带到教室的砖、砂、砂浆等作为实物展示并说明;使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担当“施工管理员”,去处理各种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学生观察,鼓励学生描述,带动学生分析,抓住他们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思考、观察、描述及动手,不断强化知识点。
专业教学法运用的效果
有统计表明,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头脑思考以外,能把各种感观也运用起来,他学的知识三天后,也能记住65%,但是仅仅使用听觉,三天后,他只能记住10%。现在很多中职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看书的时间很少,但他们好奇心强,接收新生事物的速度快。《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各种专业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在看、听、触、想、说、做中学习,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他们所学的东西并不空洞,它实实在在地发生着,“百闻不如一见”,“所学为所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精益求精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也培养了他们严肃认真的职业态度,负责求实的职业品质,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仅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其他专业课程中认识、模仿、运用、开发各种专业教学法,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经柏龙.论案例教学在教师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2006,(10).
[3]武海华.在职校专业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06,(2).
[4]杨澄宇,周和荣.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点总结范文6
iMandMap 学科教学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map)作为21世纪风靡全球的思维工具,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基于mindmap绘制软件iMindMap的使用,我们在化学、物理、地理等学科教学中进行了思维导图应用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mindmap绘制软件――iMindMap
用来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有许多种,如MindManager、Edraw Mind Map、iMindMap、StarTree、BrainStorm、MindMapper、FreeMind等。这些软件各有特点,但使用过后总体感觉iMindMap最为合适。iMindMap软件的开发者就是mindmap的发明者Tony Buzan,该软件绘制的思维导图最美观,最符合Tony Buzan先生对思维导图的表述。例如关于思维导图的涵义、用途等,用Buzan’s iMindMap V4软件绘制呈现如图1。
图1 iMindMap呈现的思维导图涵义
iMindMap绘制软件功能丰富,界面简洁清晰,使用方便。中文版本非常适合中国初学者使用,软件自带视频学习教程,包括所有从基础到高级工具的使用。
二、Mindmap与现代学习理论
1.Mindmap是脑科学理论的外在模拟形式
人脑的思维模式类似于一台超级生物电脑,一个庞大的分枝联想机器,从一个数据节点向四周放射出无数的思维线条。而思维导图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每个词或者图像都可作为一个子中心,整体看来用一种无限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辐射,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由此看来,人脑已经接收、保持和分析过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来,故可把思维导图看作人脑输出信息的外在模拟。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罗杰・斯伯里教授证实了“左右脑分工”理论。斯伯里发现左右半脑的特质,主要智力功能有各司其职的倾向。Tony Buzan认为“尽管两半脑各司其职,可是,它们在所有领域里基本上都有技巧,而由罗杰・斯伯里分辨出来的一些大脑技巧实际上都分布在皮质各处”[1]。这些要素都被思维导图所考虑。思维导图以一种与众不同和独特有效的方法驾驭整个范围的脑皮层技巧――词汇、图形、数字、逻辑、节奏、色彩和空间感。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与人类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2]大脑有寻求模式及完整的趋向,而思维导图的构造正好符合大脑这类寻求完整的倾向。
2.Mindmap是建构主义理论思想精髓的再现
建构主义已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取向,在科学教育以及数学、社会科学、艺术、宗教、教育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单向传递和灌输,而是学生以原有知识为基础,通过与整体情境相互作用,有意义地主动构建心理表征的过程。建构主义还强调,“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3]。由于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背景和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建构知识方式。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支持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做学生的引路人和领航灯。
建构主义所强调的知识建构的主动性、自主性与思维导图的特点不谋而合。思维导图的运用本身就强调学生自主、主动建构,知识的归纳总结、整体架构的安排、层级的排列、图像和色彩的运用等,都需要学生自主完成,而不是依赖教师参与到每一个步骤当中。思维导图采用发散思维和联想的方式,将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导图形式呈现出来,是学生内在认知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类似于学生不断重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与建构主义观点相类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建构知识的方式,所以即使是同一主题,他们建构的思维导图也不尽相同。
3.Mindmap的绘制是信息加工理论的动态体现
20世纪最有影响的认知理论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迄今为止在教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加工理论研究者提出一类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3],专门解释信息处理、学习与记忆;该模型以对比人与计算机为基础,从功能角度将人看作类似计算机的符号操作系统,相应地,人的学习、记忆过程用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术语来表述。此模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信息的存贮;认知过程;元认知。三者的功能分别是贮存信息、转换信息、监控认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实际上相当于信息的重新加工过程中。首先是对思维导图要体现内容的信息整理、归纳和分类,找出中心内容和关键点;然后将加工整理的信息以文字、图像、色彩、线条、符号、词汇等呈现出来,即思维导图;在信息加工以及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包括检查回看思维导图时,元认知一直对信息的转换起着监控、协调的作用。思维导图将学科知识信息加工呈现为树状结构,图文并茂,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有助于学生回顾知识提取相关的信息。
三、Mindmap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势
Mindmap可用于化学、物理、地理、生物等理科学科教学中,如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设计即教案的撰写工具;作为新授课或复习课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工具;作为学生交流讨论的演示工具;作为学科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工具。mindmap与理科学科教学相结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全景式mindmap教案可有效提高备课效率
思维导图对教师的备课方式、思维方式、教学方式都是一种全新体验。教学实践中,通过比较线性文本和思维导图两种教案形式,可以发现思维导图更加简练、美观,形式新颖、灵活,表达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能够丰富教学和学习方式,节约时间,提高效率。mindmap教案类似于纲要式教案和图解式教案的融合,但比两者更加特点鲜明。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景式的教案,能够清晰体现一个问题多个层面,能够展现同一主题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特色鲜明。如果使用iMindMap制作思维导图教案,更方便调用丰富的电子教学资源,综合运用文字、符号、图像,静态的文档、图片,动画视频等都可以插入,添加删除灵活,弹性更强。如1500多字的课时线性文本教案,用思维导图形式只需两三百字,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全景式的教案从整体上建构教学方案,能够清晰体现教学设计的多个层面,展现教学设计多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更有助于教师从整体上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速度和效率
“一图胜千言”,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文字知识形象化,知识的学习和整合更快更好。以图的形式在同一时间内保持学生对知识的整体展望,知识网络化,且重点清晰而突出,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有助于对问题的全面理解。思维导图可以只把关键内容以非常清晰和容易记忆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实际上经历了对已学知识的再学习过程,通过导图把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明朗化,形成网络化的知识链,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3.mindmap是实现差异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性的,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条件、生活经历、学习习惯等因素而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就是差异性。教师应该认识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但现实中受师资力量、教学条件、评价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时思维导图就体现出了它的优越性。思维导图的绘制强调学生的主动与自主,学生建构知识的方式都不尽相同,学生根据自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把自己内在的认知结构外显为思维导图。教师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师就可以发现每个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以及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差异化教学的有效工具,非常有利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4.有利于发散思维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正如Tony Buzan所说的一个会发散性思维的大脑应该以一种发散性的形式来表达自我,思维导图就是这种反映自身思维过程的形式。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自然表达,这一特点同样适用于理科课程的学习。思维导图图文并茂,表达形式和表达方式丰富多彩,以点、线、面、体展示多元素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技能,包括文字、图像、数字、颜色、音频和空间感知,以图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简洁美观不易遗忘,更容易激发联想与创意,使大脑处于创造的兴奋中,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知识的学习,重在通过教师的指导,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与优势,将其用于问题的解决与分析以及作为学生的交流讨论工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一种变式实践,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然后通过练习应用已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
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教学与考试中,都具有图文转换的特点。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根据图表作答的题目均占一定比例。思维导图使学科知识以图文呈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将知识与图表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有效突破重难点。
四、Mindmap用于学科教学的反思
思维导图能够提高有经验教师的备课效率,但这种方式对于教学时间短、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不太适合。正因为思维导图教学设计的简约、概括性强,更需要较深的教学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支撑,执行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时需要预见性、灵活性,所以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更适合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使用。
通过思维导图学习的过程是对科学知识“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对信息的理解、分析、评价和综合。总之,思维导图用于学生的理科教学可以发挥更多优势: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备课效率,全景式的教案有利于从整体上理清教学思路;顺应人类大脑的发散思维模式,可以成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的能力;层次清晰的结构有助于学生思考科学概念及其关联,构建层次分明而又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理清知识的层次性和联系;某个主题的所有要素可以在一个图中同时呈现,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全面思考,增进学生对学习计划、考前准备等方面的总体规划能力;整体布局、色彩、图像等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的所有这些优势,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使用。
――――――――
参考文献
[1] 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叶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 TonyBuzan.张鼎昆.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徐克茹,译.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