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见土壤改良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见土壤改良方法范文1
盐渍化土壤由于盐分多.碱性大,使土壤腐殖质遭到淋失,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表现为湿时黏,干时硬,土表常有白色盐分积淀,通气和透水不良,严重的会造成植物萎蔫、中毒和烂根死亡,所以必须对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
1盐碱地的形成原因
土壤盐渍化分为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两类。其中不受人为影响,自然发生的土壤盐渍化为原生盐渍化;而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壤盐渍化为次生盐渍化。其形成的实质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由于地面蒸发作用,随着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停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合理的灌溉等人为措施也能使地下水位上升,使易溶盐类在地表层积聚,从而形成次生盐渍化,人为的形成盐碱地;在海滨地区,由于常驻海水侵渍.形成盐碱地含盐的地表径流。也能形成盐碱地。
2盐碱地对植物的危害
2.1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
盐土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从而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使植物根系及种子发芽时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
2.2伤害植物组织
土壤含盐量过高,尤其是在干旱的季节,盐类集聚表土常伤胚轴,其伤害能力以碳酸钠和碳酸钾为最大。在高pH值下,还会导致氢氧根离子对植物的直接伤害。有的植物体内集聚过多的盐,而使原生质受害,蛋白质的合成受到严重的阻碍,从而导致含氮的中间代谢物的积聚,造成细胞受害。
2.3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由于钠离子的竞争,使植物对钾、磷和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磷的转移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
2.4影响植物的气孔关闭
在高浓度盐类的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的淀粉形成受到阻碍,致使细胞不能关闭,因此,植物大面积推广。“禾康”土壤改良剂是一种棕红色略带酸味且无毒无害的有机液体肥料,可以直接作用于土壤,因此,它广泛适用于巾、低产田改造、盐碱地的治理及荒漠绿化等。容易干旱枯萎。
3盐碱地改良的国内外情况
早在150多年前,俄国就开始营造农田防护林,其主要目的是防止风蚀,抵御干旱,保持水土,其中一部分农田防护林就营造在盐碱土上,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前苏联对盐碱地造林的植物选择、造林技术、选育耐盐植物、地下水位与盐碱地的关系,以及树木对盐碱土壤的改良作用和土壤滋生盐渍化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匈牙利也进行了相关研究。美国科学家在盐害和植物盐机理方面提出了原初盐害和次生盐害的理论,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了植物耐盐机制。巴基斯坦、印度、埃及、以色列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科学家在作物耐盐性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我国的耐盐改良研究起步较晚,总的来说,我国的盐碱地改良经历了生物改良.生物与工程改良、综合改良三个过程。1949年以前,金陵大学的科研人员在苏北盐碱地的治理、改良和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而大规模的改良利用则是从1949年开始的。20世纪50-60年代,在盐碱地治理中侧重水利措施,以排为主。重视浇灌冲洗。由此,陈恩风教授提出了以排水为基础,以培肥为根本的观点,水利工程、农业耕作和生物培肥措施相互结合.综合治理。在这种改造盐碱地的思想指导下,盐碱地的改良利用跨上新的台阶。目前,我国学者对盐碱地的研究已经全面展开。邹长明等研究认为:盐分主要聚集在0—150m土层,尤其是0-5cm土层。马献发等认为0—10cm土层的盐分积累远远高于其它各土层。总之,表层耕作土是主要的改良对象.对不同盐碱化程度的盐碱土应该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进行改良。从广义上来讲,改良盐碱地的技术可分为水利改良、农业耕作改良和化学以及生物改良。此外,还应考虑人为因素,如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范佑民认为旱水轮作可以有效改良盐碱地。此外,旱作物的灌溉采用膜下灌溉.可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节约灌溉用水,从而减少盐分的积累。周和平等研究了在淡水和微咸水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溉制度的优化设计、合理的模型及管理方法,实施节水控盐可显著提高经济和环境效益。
4盐碱地土壤改良措施
4.1物理改良措施
物理改良主要是对土层的修改。有平整地面、深耕晒垡、客土抬高地面、微区改土及大穴整地等方法。对于平整地面应当注意留一定的坡度,挖排水沟,以便灌水洗盐。凡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的土地,特别是盐碱荒地,在雨季到来之前要进行翻耕,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四周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小型绿地,采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设隔离层,利用高差排水滞#,丛到_改土的目的。土壤临界深度减去地下水位深度即为抬高高度。还有就是事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人树穴中添以客土。有时在树穴内铺隔盐层,强过铺粗沙、炉灰沙及植物秸秆等,然后添以客土,有效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并通过采取适地适树、小苗密植、适时栽植、合理灌溉、及时松土及多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改良土壤结构,减少盐碱和大风对树木的危害,有效的抑制客土发生次生盐渍化,从而保证栽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4.2化学改良模式及土壤改良剂的应用
化学改良盐碱土是使用化学改良剂,利用酸碱中和原理来改良土壤化学性质的方法。化学改良剂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改良土壤结构,加速洗盐排盐的过程;二是改变可溶性盐基成分,增加盐基代换容量。调节土壤酸碱度。化学改良包括施用石膏、磷石膏、过磷酸钙、腐植酸、泥炭及醋渣等。例如:通过增施化学酸性肥料过磷酸钙,可降低pH值,提高树木的抗性。施人适当的矿物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及铁元素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施用大量的有机质,如腐叶土凇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可增加土壤有机物质,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常见的土壤改良剂有以下几种类型。
4.2.1营养型酸性土壤改良(NPK增效剂)
该改良剂根据酸性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营养特点,采用蒙脱石、橄榄石及硫矿等多种天然矿物为原料,在改良酸性土壤、平衡作物养分及提高化肥利用率等方面有显著功效。
4.2.2“禾康”盐碱良剂
目前已在山东、内蒙、新疆、东北及天津等地。
4.2.3康地宝
利用盐土植物(盐蒿、海莲子等)及作物El身通过根系分泌物改良根际微环境,来适应逆境的机制,通过生物络合、置换巨应及清除土壤团粒上多余的N旷,活化盐碱地土壤中难利用的P5+、Fe2+、Ca2+等离子及微量元素,使其转变为可利用状态被植物吸收.改变植物生理缺索症状。同时通过降低Na+,活化Ca2+和M2+等离子之后。可以使土壤水传导能增高,使土壤水分更容易流动,从而改善作物的根系环境,促进根系生长。
4.2.4钠离子吸附剂
该吸附剂具有很强的交换能力,对盐土中的Na+和CL-等有吸附能力,改良后的土壤可以降低pH值和碱化度,吸附铵离子和钾离子并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从而达到改土和脱盐的目的,使土壤向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方向发展。另外,钠离子吸附剂交换性能好,可用来提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调整pH值,交换土壤中有害金属离子,降低土壤含盐量,脱盐率可达18.6%-29.3%。
4.3盐碱地改良的生物措施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生物措施是改良、开放和利用盐碱地的有效途径。通过生物改良的盐碱地具有脱盐持久、稳定且有利于水土保持以及生态平衡的效果。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原苏联、日本、以色列及澳大利亚的学者就开始关注土壤盐碱化及植物的耐盐性研究,而我国则在盐生植物筛选和培育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生物改良土壤利用的主要方法:一是选用耐盐树种,树木可以防风降温,调节地表径流,树冠可蒸发大量水分,使地下水位降低,减轻表面积盐;二是种植抗盐性较强的绿肥和牧草,如田及紫花苜蓿等,对盐土有积极的改良作用,且有投资小和无污染等特点;三是利用高抗盐植物;四是提高植物的抗盐能力。
在微生物方面,土壤中存在的固氮微生物能通过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来提高根际矿质元素的有效性,也能通过有效抑制土壤病原菌繁殖等作用来改善土壤条件和促进植物生长。
5小结
经过改良的盐碱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5.1复杂性
盐碱地的发生受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水文及水文地质方面的影响。也受人为活动,如土地利用方式、农业耕作技术及水利工程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在同一类型盐碱地上,危害程度往往不同。改良利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5.2不稳定性
经过改良的盐碱地,由于土体仍保豁部分可溶性盐类,如果灌溉和排水措施不当,遇内涝积水,又会造成次生盐碱化。
5.3地域性
各地自然条件,土壤含盐量与盐分组成也有差异,改良利用必须因地制宜。
5.4综合性
因为盐碱地的发生与发展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所以对其改良利用也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常见土壤改良方法范文2
随着我国林木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对于林木育苗种植技术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黑龙江作为全国的林业大省,更应该在林木育苗技术方面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从而为国内的林业蓬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就将详细探讨关于如何进行科学的林木育苗种植,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范围
根据林木育苗的规则制定所传达的标准来看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嫁接育苗以及移植苗培育的育苗方法,苗期管理的各种内容,而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黑龙江林业的具体情况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划分具体的林业种植实施范围,以确保我省的林木行业的健康发展。
2 圃地的建立和区划
苗圃的生长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会受圃地的区位因素影响的,因此合理有序的建立和划分圃地位置和大小就成为进行林木育苗的首要步骤。
2.1 苗圃的选地条件
苗圃地的选择要从其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两方面入手,苗圃的区域尽量选在林木群的中心或者四周,通过这样培育出来的树苗才能与当地的林木环境相适应,从而极大的增加林木的存活率,以保证林木的高产以及高质量。苗圃地最好选择地势平坦开阔的山间谷地,因为地势平缓有利于排水,防止林木在发育过程中因为积水过多而死,针对黑龙江省的多丘陵少谷地的地势特征,由此,苗圃地多建在地势和缓的丘陵上更利于吸收阳光并且可以有效的进行排水处理,林木培育基地除了地势的选取外,土壤的肥沃程度也至关重要,应该尽量选取土层厚且营养丰富的地区,土壤种类以沙质土为主,因为沙质土不仅具有营养丰富土层深厚的特点,还能有效的吸收水分,有利于在秋冬等少雨季节收集雨水,从而减轻农民的负担。应该建立有序的水源灌溉体系,其中水源质量也需要注意,林木苗圃所需要的水源,含盐度不能过高,否则影响林木的发育。为了更好地实现林木培育快速发展,也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林木苗圃建设基地应该尽量建在靠近交通设施的地方,以便获得快捷有保障的电源供应,并且有利于林木的后期托运。建立林木苗圃培育基地,要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以实现全面有效地解决经济问题,实现当地经济的飞跃发展。
3 苗圃耕作
苗圃耕作需要首先对选择好的苗圃地进行绘图,并且针对该林木苗圃基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耕作程序的具体划分,只有进行合理有序的区划分割才能实现林木苗圃的可持续发展。
3.1 苗圃整地
苗圃整地的具体要求要按照平时的耕作习惯进行,首先要在适当时机进行施肥,整地时要注意细节,一定要让土地平整,施肥时,将肥料和农家肥一起混合,这样更有利于苗圃和林木的吸收,平时注意清扫石块,以免压伤林木幼苗,也要经常拔出杂草,以防杂草抢夺林木幼苗的营养,影响林木的发育。进行苗圃耕作要注意季节的变化,不同的时节进行耕作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冬季,进行林木幼苗的培育时,要进行深耕,因为只有深挖才能使幼苗在冬季更好地吸收营养。第二点,就是要进行土壤改良,黑龙江省的沙质土并不常见,多为黑壤等黏质土壤,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却不适合林木的长期生长发育,由此,改良当地土壤以适应林木幼苗的生长过程,是非常必要的一步。针对不同性质的土壤,改良方法也更不相同,酸性土壤,要施草木灰等偏碱性的肥料,碱性土壤就要增施偏酸性的肥料,通过中和土壤性质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4 苗圃施肥
对林木幼苗施肥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首先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林木幼苗的生长发育,第二点,在保障基本的肥料供应的基础之上,适当追肥以保障林木幼苗的营养供应,促进林木幼苗的快速健康的发育。基肥是指以有机肥料为主的缓效性肥料,这样才能保证在供应林木幼苗的基础上不伤害到幼苗的发育。追肥分为两种,一种是土壤追肥,主要是在林木生长期间,将肥料按每亩16公斤的使用量进行覆土,之后再加水溶解,以保证幼苗的充分吸收。第二种是根外追肥,是指将肥料溶液通过喷射的形式浇在林木叶片上,通过林木外部根系吸收营养,以此来保障林木幼苗的营养供应。
5 育苗方法
育苗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种子检验,选取优良的种子品种,是保障林木发育优良的前提,由此,进行种子检验就显得不可或缺,只有通过了检验的种子才能进行播种,以保证未来林木的质量,检验种子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人力挑选,也可以通过使用机器来进行检验,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挑选,如果有能力,可以对种子进行分级处理,小号的种子可以进行必要的催化反应来保障林木的质量。选择种子之后要注意对种子进行消毒,以保证种子的安全无害。只有通过这样严格的筛选才能确保我省林木的蓬勃发展。针对我省不同的土壤特点,进行不同的土壤保水剂进行水分流失的阻拦也显得极为必要,并且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使用保水剂的林木质量以及发展趋势始终要优于没使用保水剂的林木,这也是我省通过科学技术发展林业的例证。
6 林木育苗产业化
林木育苗需要科学有效的指导,对老百姓来说,通过林木育苗技术的发展来实现自身经济的发展是第一位的,对政府来说,不断探索林木育苗的经验,通过不断的实践来保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是首要的,如何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两个问题,那么就要促进林木育苗的产业化发展,通过集中有效的管理以及科学正确的技术来进行林木育苗的种植以及培育,以达到人们生活富足的愿望。由此,加快林木育苗产业化进程就显得迫在眉睫,我省要时刻关注国际上关于林木育苗种植技术的发展,始终掌握关于林木育苗的核心技术,实现林木育苗产业化发展,以实现我省在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木育苗产业化关键技术》,杨文忠,杨斌,王卫斌 《世界林业研究》,2009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