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知识汇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工基础知识汇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工基础知识汇总

电工基础知识汇总范文1

【关键词】说课设计;高职教育;支路电流法

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说课已经成为高职教学探讨的主要形式。下面就以支路电流法说课为例,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反思这五大方面阐明教学思想。

一、说教材

电工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从事实际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对生产实践有指导作用,所以电工基础在各专业课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的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林平勇、高嵩主编的《电工基础》。

本节课选自书中第一章第九节支路电流法。在前一节中重点讲了基尔霍夫两大定律,本节课既是对上一节知识内容的巩固及继续,又为下面学习打下了基础,对于提高学生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及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巩固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掌握;

②掌握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

③运用数学知识,掌握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支路电流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增进合作互助意识,养成认真细致、规范的职业素养。

(3)情感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为:

①根据复杂电路的支路数,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运用支路电流法列出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方程组。

②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方程个数与支路数相等,所列方程必须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难点为:

①如何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回路电压方程。

②运用数学知识,怎样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2.学情分析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因材施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所教的是机电系高职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但电学背景知识较薄弱,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强调基础,适当练习。

二、说教法

针对学情,我在教学中以“提出任务——实施任务——仿真演示——练习强化——分析总结”为主线。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引导法、演示法、讲述法、讨论法、仿真法等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动作过程可视化。

三、说学法

学法上,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和兴趣特点,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下,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自主式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围绕知识点由浅入深、掌握学习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已学习过基尔霍夫两大定律,是本节课深入研究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导入新课

采用情境法导入,用多媒体给出一个简单电路,一个复杂电路。简单电路学生会求解,复杂电路无法用旧知识求解,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求解复杂电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任务。

3.新课讲授

对新课导入部分提出的任务,即如何求解复杂电路,开始实施任务。

第一步:对于复杂直流电路图,假定支路电流和回路方向,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分别列KCL、KVL方程进行求解;

第二步:运用软件仿真,教师演示,学生讨论,验证支路电流法的正确性。软件仿真形象直观,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激励学习兴趣。

第三步:结合范例,引导学生归纳出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电路的四大步骤,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步: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新学的支路电流法四大步骤求解出复杂直流电路各支路上的电流,实现从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思路。学生通过练习,加深理解,更好的巩固支路电流法的知识。

4.实时评价

分三个环节: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评价。

学生按照教师指导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指导评价方法主要从方程准确性和解题技巧性进行。在巡视指导过程中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然后推荐个别学生进行板书示样。

5.课堂总结

对本堂课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强调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6.布置作业

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反思

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初步掌握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支路电流的求解过程。由于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能融会贯通,所以还需要对于基础知识加强复习,多练多做。对于学生的疑问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力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从知识学习到实践验证再回归到知识的汇总提高,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下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夏雪刚.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说课[J].职业技术,2009 (2):40.

[2]林平勇,高嵩.电工基础(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电工基础知识汇总范文2

为了使广西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广西职业教育需要探索并建立与广西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其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课程体系和课程评价体系,打破“传授知识”的传统育人模式,努力体现适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做中学”新理念。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简称汽修专业)经过近五年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并实施了以坚持“人品为先、知识领先、技能优先”的培养理念,倡导“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思想,按照“情境、合作、交流、意义构建”的要求,实施了“以质量提升为主线,集信息化、教室公司化、自主合作化于一体”的汽修专业教学模式,全面构建集“教学资源库—引导学习表—作业流程表—学习评分表”层次化的教学程序。在推进汽修专业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推进信息化教学等方面具有创新点和推广应用效果。

一、以质量提升为主线的中职汽修专业“三化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以质量提升为主线。当前,一部分中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睡觉、玩手机,不愿上理论课,操作课又不认真,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实训教学效果,甚至造成实训秩序的混乱。同时,部分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工作后,出现动手能力差、不肯吃苦等现象。为确保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在新课改的全面推动下,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汽修专业将教学质量提升作为一个紧迫的课题来研究。

以质量提升为主线,目的是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解决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二是解决汽修实验实训操作不规范、多污染、高损耗、不安全、设施设备不足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三是解决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生涯发展质量。四是解决如何选取教学内容的问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三化一体”。“三化一体”即信息化、教学公司化、自主合作化有效结合成一体。

1.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立。(1)课程创建。用于教师备课使用,教师根据自身授课课程的需要调用资源库平台中的相关资源,创建新课程,满足教师个性化教学需求。(2)课程学习。用于学生学习及教师课堂授课使用,课程学习主要以动画、视频、文字、3D等方式表达,并可以自动保存学习进度。(3)ppt课件制作。提供教学教案的模板,通过PPT调用系统内置素材资源,同时教师可以自己加已有的教学课件。(4)授课进度管理。教师可以通过相关课程信息,查看课堂结束后所在的课程节点和课程整体进度。

2.教室公司化实施。在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存进行自主合作教学时,要拥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建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即“教室公司化”。

在向企业工作环境看齐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车间,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讲解与操作手段一体化,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要求一体化教学的授课方式,将每个教学车间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多媒体理论学习区、拆装修理实习区、故障诊断检测区、整车综合实习区,并在四个功能区配备不同的教学设备,在每个功能区都安装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真正实现自主合作的教学。另外,对于实训车间采用与公司类似的“7S”标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管理,让学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3.自主合作化。中职汽修专业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其基础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客观条件是教室公司化学习环境。自主合作教学能满足不同智能类型学生对学习的个别化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岗位可分为操作岗位、评估岗位和观察岗位,转换师生的角色,让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上“7S”的全面落实,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以质量提升为主线的中职汽修专业“三化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

以质量提升为主线的中职汽修专业“三化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共分为六个步骤,具体如下:

(一)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包括:制作学生可自主学习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进行意义构建;教学设计引导性学习表单;情景创设;确定学习岗位。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构建”四个部分。学生的岗位可按以下三个来确定。其一,操作岗位。学生按照作业流程表,在指导岗位学生协助下进行技能训练,并完成相应的操作工艺单,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其二,指导岗位。利用教学资源库、教材、手册、作业流程表等,信息帮助、指导操作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在有责任的前提下对预习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掌握,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意识等。其三,评估岗位。学生用具有可操作的评分表,完成对操作学生的客观准确考评。操作完成后与指导岗位的学生一起对操作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汇总,选代表对操作岗位进行操作情况的点评。实践证明,通过这样有效的组织、科学的管理,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和过程中能真实地培养综合能力,加上“7S”的全面落实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学生团队自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自主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三)教师对学生自学情况加以检查。教师检查作业流程表的完成情况,里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反映的问题;设计上课时组织、引导学生解决的方案。

(四)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知识构建问题进行讨论,并由学生提出相应的假设和解决方案。

(五)学生按各自学习岗位进行轮流实操学习。分三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操作。实操岗位学生按照预习完成的作业流程表,在指导岗位学生协助下进行实践操作,并完成相应的工艺表。指导岗位学生仔细观察操作学生的操作情况,利用作业流程表和各种学习资料,及时对操作学生进行指导,使其能顺利完成练习。评估岗位学生对实操岗位的学生进行客观、准确的评判、考核,完成评分表的填写。

第二步:交流汇总。以评估岗位学生为主,另外两个岗位学生为辅,对操作学生情况加以汇总,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步:互相点评。推荐一名学生,根据汇总的情况对操作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简明有效地点评,帮助操作学生发现问题及改进方案。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循环,接下来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岗位完成一次整个项目教学。

(六)教学检查、教学总结反馈。教师对上述教学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并总结和分析整个教学得失,以进一步改进。

三、实施效果分析

(一)全面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教育信息化主题。以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为基础、教室公司化为平台实施的中职汽修专业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在同类学校中具有领先水平,突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结合,全面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教育信息化主题,学生能在一个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通过实践、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展开学习,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使学生学业质量提升。

(二)突出了职业教育与学生人品陶冶有效结合。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内容主要是特定汽车维修职业必备的相关知识、技术与技能、职业道德与态度,同时,还包括必要的普通基础知识的教育,突破了传统汽修教学单纯的技能学习,明确了职业教育完整地包括职业教育的认知、情感和技能,这一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将过去只是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转化为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因为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人品比方法重要,方法比知识技能重要。

(三)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采用“教室公司化”学习环境四大因素——情境、“合作、对话、意义构建”,并有效实施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岗位分成操作岗位、评估岗位、观察岗位,让学生在这个“小社会”环境里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的社会合作能力,弥补了学生就业时实际工作能力的不足,探索出一条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生涯发展质量的新途径,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综上所述,中职汽修专业应通过教学模式改革,使自身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更好地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作为现代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师,也应该不断地根据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求最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真正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电工基础知识汇总范文3

关键词:应用;自动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一种应用型模式,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要的特点,而对于实践教学的探索,首先是要在培养的目标上进行确立:可以以同是的教育为根基,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素质,对于学生的专业发展也有一些帮助;接着就是对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能够让学生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重视实践以及应用能力、最终达到创新的这几个突破点。所以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要从培养人才以及教育教学模式方面开探究。

一、培养学生自主的特色

培养本科这样比较实用的人才是应用型本科的主要模式,它们也拥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培养学生的懂事能了和应用能力,面对培养目标,主要是要识别教育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为以后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学习还有可持续发展等埋下伏笔。加强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等等。所以培养应用型的学生,需要有较强的工作实践和创新能力才可以的高技术人才。电气工程自动化是很依赖时间的一门学科,它有自己的特点,就是口径宽,包含了很多很广泛的学科包括自动化,电气,高压电,电力方面和理论电工材料等多个方面。还有就是有关科学的合作性很强,用各种方法分解给学生,老师给同学提问的同时,学生也可以给老师提出问题,这样就是一种如同对话一般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刺激教育,能让老是和学生之间的了解得到加强,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渴望,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质量

在过去,我们的老是上课大多都是很传统的用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段又一段。但是在几何中,由于算法的复杂性,会让课堂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作图上面,而且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会变得很低下,学生也很难去接受,甚至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而现在的教学可以说是得到了很大的变化,用多媒体设备,创新了知识点,提高了同学们的课堂乐趣,也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质量,不仅能够在图片的准确性上做文章,更能节省下大量的时间。当然了,也不能完全把黑板给摒弃,因为黑板上写字的灵活性,随意性,能够生动形象的达到很多效果,这也是一种艺术,这都是多为题工具所不能替代的东西。现在的课堂,应该学会把这两者完美的联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把现代技术和创痛教学方法结合到一起,这样的创新也是一种进步。

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变

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把教材进行适当的改变,把常见的概念和所能了解到的地方,都进行讲解,这样科学的安排时间,可以让我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好处。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有时间琢磨,结合习题让学生们找到做题的乐趣,解决问题的成就高,这样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这之后再把难题进行学习,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让学生们能轻松的学习,找到好的学习状态。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一个立体的环境,三维空间,要想了解三维空间,得从很多基础的部分入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树立教学理念,明确实践教学地位

在构架教学体系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学以致用的理念,用多方面的培养,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构建一个完整科学的体系,是想要实现目标所必须做到的。我们需要一人才的培养,知识的传授,素质的提高等多个方面的提升。电气工程专业分为四个模块

1.课程实验

围绕着课堂教学,进行初步的工程训练,和实验,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从基础课到装也可,到实习,让学生学会电工工具的使用,仪表的看法和很多基础知识的了解。提高动手能力。

2.综合训练

以综合性为主,学习工程设计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拥有的技术,从大岛到大四,五个学期学习电子电力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综合实验部分。在课程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删减,要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分析和安装,对所涉及的工程进行技术上,合理性和经济新的分析,了解解决方法。而学生应该有的毕业设计,就是对大学几年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汇总。是全方面的检验。要掌握用计算机对电子电路,常用低压电器,输变电线路等进行熟练地操作。这些工作人员必需拥有的能力,也间接降低了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上的压力。

3.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业,毕业实习等实习,让学生熟悉了电气原件实物的结构和特点,这样能让学生不至于只认识符号却不认识实物的缺陷。实习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了解工艺流程的基本概念,提高综合素质。可以聘请专业的人员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给每个学生提供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加强工作责任心。比如以参观的形式,到相关的企业去实习,能得到锻炼也能进行学习。听企业员工说电机生产,电力系统等知识,这些都是学习和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培养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兴趣,是对理论的检验和继续学习。

4.创新实践

科学实践项目和创新项目,学科竞赛等多想活动,是电气工程学科一直重视的地方,也很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些科学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等活动都是给大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平台。学生们可利用电气工程所学到的知识,积极参加科学创新。并且制作了很多作品。在学生为主要申请创新项目的申请中,要通过严格的立项,检测和验收等重重考验,积极地推动了学生对创新的追求。培养起了学生们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团队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将科研创新和学习联络在一起,学到理论的同时也能学到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动手实践的能力。

总结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之中,始终是把设计能力、实践的能力作为主要的训练,同时也加强了对于创新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很多实验、设计、文化活动、竞赛等教学实践中,都以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作为重点来开展,但是同时也是遵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规律,按照系统性的创新性的教学原则来实践教学,文章根据教学特点以及教育体制来探究了一系列内容,从培养学生自主的特色、课堂教学质量以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变、教学理念这四部分来探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其中构架教学体系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学以致用的理念,用多方面的培养,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构建一个完整科学的体系,可以从课程实验、实习、创新实践以及综合训练四部分,综合的去培养学生们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团队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将科研创新和学习联络在一起,学到理论的同时也能学到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动手实践的能力,随着现今的教育不断改革的深入,实践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改进,实践教学体制会不断地完善起来。

参考文献:

[1]杨泽斌,孙玉坤,谭伦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01:69-71.

[2]厉虹.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110-112.

[3]李颖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22:102-103.

[4]蒲小莲,陈意惠,桂如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工实习》实践教学的探索[A].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2004:3.

电工基础知识汇总范文4

【关键词】 机电管理 途径 发展

随着煤矿开采工艺的进步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显现出它的诸多弊端,从而为煤矿机电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矿机电管理发展的思路目前这个阶段要先从精细化管理入手。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的对象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在管理目标、标准、任务、流程等方面进行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是与现代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一种管理理念,是一种高效、节约的管理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耗费的资源,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1. 实现决策科学化、精细化,推动建立现代煤矿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它的基本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因此,煤矿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首先实现管理理念的精细化,使企业的每个环节都精密有序,让每个员工都成为追求精细化管理的自觉参与者。

2. 企业科学定位,逐步推进精细化管理。企业要通过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科学、准确地给自己定位,牢牢把握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扩大经济社会影响,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3. 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给员工讲清精细管理的科学道理,以获得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要建立精细化管理的用人机制,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建立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的奖惩机制。

二、当前煤矿机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煤矿机电管理基本上处于粗放式的层次,存在诸多问题。

1. 矿井机电管理没有实现现代化管理系统。安全生产是煤矿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而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科学的管理程序来管理好设备,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2. 机电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管理权威不强,管理职能没有正常发挥。煤矿机电设备选型是在设备规划工作中优化方案的过程,是设备前期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这一工作尚处于粗放式的管理,导致设备购置和使用存在着部分脱节现象,设备的买、用、修、改造方面各单位存在互相扯皮,各行其是的个别现象,职能部门权威性不强,会造成部分设备闲置、积压,使设备利用率没有完全发挥。

3. 设备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煤矿机电设备粗放式管理中,基础管理的总帐、台帐、明细帐部分为手工记帐,部分微机管理没有实现信息联网管理,工作量繁重,以物易物,帐、物不符现象时有发生,系统分析、汇总、统计均非常不便,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4、随着矿井新型设备的不断投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煤矿职工的技术素质已不能适应矿井发展的需要。

5、机电管理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到位,制约机电管理。机电管理部门虽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还不够完善、全面。

三、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基本途径

对煤矿机电管理来说,只要遵循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统一规划,由部分到大局,从浅显到深入,从基础到精专,循序渐进,就一定能推动煤矿机电管理的创新性发展。

1. 建立系统规范的精细化管理流程。要推行微机管理,建立机电现代化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机电管理工作中,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设备管理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的质量。对全矿各单位大小设备摸清家底、摸清资源、科学预算、高效使用,要通过“机电信息化”找差距,确保基础平台建设为以后机电管理现代化开展奠定更好的基础,使设备购置、修理、资金结算都非常规范;做到设备数量清、状态明、属性准,账、卡、牌、物四对照,设备账、财物账两相符,规范设备进货、领用、库存的各个环节;使设备管理始终在有序、动态、透明的管理状态下,减少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确保其有更多的时间投入现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2. 规范设备选购、维修等管理标准和程序。建立设备选购标准和规范。在订货前必须对订货厂家的资质进行审查、认证;设备到货后要现场验收,及时进行清点检查,对不合格的设备严禁入库,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设备投入井下作业,降低安全隐患;建立规范、科学的设备和测验标准,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切实保证承修质量,确保设备安全正常地运转。

3. 建立规范精细的设备选型、淘汰制度。煤矿机电设备选型是在设备规划中优化方案的过程,是煤矿机电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根据工艺技术的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建立对设备进行可靠性、操作性、环保性、节能性等综合分析调查的规范流程,确保设备选型的科学、合理,消除因设备不适用、闲置等产生的浪费现象,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

4、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评定技术职称(包括工人评定技师),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大拿的经济待遇。

电工基础知识汇总范文5

制度建设和规范的基础资料是基层站所做好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基础。供电所基础资料、台账、报表种类繁多,各类记录薄册和台账档案有200多种,资料管理起来非常复杂。

由于部分记录信息都是重复的,在手工操作时就要做很多重复性的工作,无形中给供电所工作人员带来了额外的压力。为给供电所班组减负实现管理创新,温州电力局成立了专项课题组,对供电所现有的基础资料、台账进行了整合,整合后的各类台账、报表、薄册不到100种。电力局下发了温电营《关于下发供电(营业)所、配电工段必备规程、基础资料台账、薄册清单及基础资料电子模板的通知》,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格式、统一流程、统一内容的原则,对供电设备、管理台账、各类图表、记录、分析资料等基础资料进行规范统一,在保证了各种资料、记录齐全的基础上,同时减轻了供电所人员的工作量。

二、加强基层站所信息化建设

各基层站所全部建成光纤骨干网,通信系统向农村供电所延伸,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硬件平台。各基层站所建成企业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系统、班组管理eme系统等,为电力企业生产运营和决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积极推进信息资源整合,探索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结合市供电(营业)所管理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开发了“星级供电(营业)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供电所的日常业务进行规范化管理,将所内各项工作紧密联系,实现所内资源的共享,实现供电所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同时各项工作微机化,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三、提高基层站所供电服务水平

以电监会供电检查整改为抓手,开展了“金牌服务迎奥运”、深入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电力·社区”共建、高危重要客户隐患排查等形式丰富的优质服务活动。创新电费缴纳方式,为方便农户缴费推出电费充值卡业务,开展自动催费平台、自助收费机、网上收费平台等催、收费方式创新工作,降低收费方式的银行依存度;大力创新农电特色服务,开展特色鲜明的送服务上门活动;统一制订营业厅电力客户服务与宣传手册。充分发动各基层站所(窗口),参加“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星级供电所、示范窗口建设,提高基层营业窗口服务规范性和技能水平。开展百所基层站(所)服务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温州电力局一百多个基层站所以多种形式“走出去”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攻坚破难,携手企业共渡难关,协同企业转型发展。

通过抓基层站所的基础管理工作,基层站所的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和流程得到完善,人员的服务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各项经济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加强政企联动

为了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由温州市农办、市经贸委、温州电力局三家单位联合下发了《温州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由市新农办牵头,将当年的建设计划列入温州市政府对各县(市、区)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指标中。温州市政府还大力支持新农村电气化工作,对路灯、表后线等建设资金给予大力支持,并对新农村电气化县(市)建设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合计奖励20万元。电气化村的建设热情持续升温,各乡(镇)积极发动,各村主动提出要求建设新农村电气化村,村民的呼声很高。在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中,许多乡村通过举办文艺晚会、贴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宣传方式,宣传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意义、目的和成效,发动村民共同参与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五、加强内部管理

温州电力局将当年的建设计划列入对各县供电局领导班子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每年年初联合市经贸委、市农办,到各县(市、区)进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调研,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现场办公,解决建设中的实际困难,推进温州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每年召开“温州市新农村电网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半年度工作汇报会”和“新农村建设进度督导会”,检查、督促各县(市、区)加大建设力度,确保能圆满完成今年的新农村电网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计划。为了巩固农改、县城电网改造工程以来的“五制”管理成果,防止工程管理松懈,电力局组织营销、发策、财务、审计、档案等处室,对各个县局定期开展新农村电网建设专项检查,并印发《温州电力局新农村电网建设专项检查情况通报》。为了及时把握各地新农村建设动态,及时向社会公布温州电力系统在新农村电网建设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方面的成果,宣传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经验、事迹,开通了“新农村电网建设信息网”,坚持每月定期出刊《新农村电网建设简报》。

六、积极应用新技术、新产品

在新农村的电网建设中,温州电力局首先通过增加变压器容量、增大导线截面积消除局部电网“卡脖子”现象,完善农村和城镇电网供电网络,彻底解决农村和城镇中存在的各类用电问题,满足农村和城镇用电需求的增长,使农村和城镇的用电更加安全可靠。

温州电力局始终秉承高标准、高起点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在新农村的电网建设中,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如:非晶合金的低损耗配电变压器,有效地降低了中低压配网的损耗,使电能的利用率得到更大的提高,农村电网电能损耗率持续下降。居民远程集中抄表系统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抄表的准确性,也减轻了抄表人员的工作量,有效缓解人手不足的矛盾。电压合格率远程上报系统,采用网络和无线gprs的传输方式,实现了对各处统计型电压表监测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并汇总到营业部门或相应的监管部门,代替人工抄表及一连串后续工作,快速了解线路电压质量状态,降低线路供电电压的缺陷率,提高线路电能质量管理水平。下属瑞安供电局积极探索单相负载检测装置的开发及应用,使220伏用户的“零度表”管理得到加强,弥补了以前居民用户故障停走发现不及时,追补电量难度大的不足。

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电力局积极推广典型设计,推行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电网坚强、供电可靠、服务优质、经济环保、供用和谐”的农电发展目标,秉承高标准、高起点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农村电网。积极开展省电力公司农电系统35千伏集控中心(站)和10千伏开闭所“两个标准化”的创建工作,开展“农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35千伏及以下农网输配电设施“两清理”活动,不断提高农网输配电设施健康水平和标准化水平,提高设备安全运行能力,确保农电安全。

七、抓农电人员基本素质

(一)结合农电专项工作组织开展人员教育培训

农电工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接受专门教育培训的机会,为此,除了加强常态的教育培训力度外,温州电力局重视抓住每次专项工作开展的机会,见缝插针,采用各种形式,结合专项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对基层农电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如:积极开展“原原本本学规程”活动,组织编写《县级供电企业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运行检修管理规程(试行)》,并对八个县(市)供电局生产、运行管理部门从事配网工作的人员和各供电所分管生产所长、线路班班长、安全员等近700多人进行了宣贯活动。全局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技术比武、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组织观看安全事故案例等活动,使2009年度“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人心,切实提高了基层农电员工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意识和水平。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规定星级供电所的创建与现场标准化作业开展相挂钩,重点针对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供电所所长、线路班长、所有线路工进行强化学习培训,连续两年相继组织了全市10千伏配电线路现场标准化作业辅助系统、现场标准化作业技术比武全员理论和技能培训工作,下属平阳县供电局还成为10千伏配电线路现场标准化作业的省级示范点。

(二)研发生产一线人员技术规程考核软件

为了给各县供电局创造一线人员技术培训的条件,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和技术水平。温州电力局组织研发了生产一线人员技术规程考核软件,软件收录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千伏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浙江电网10千伏架空配电线路设备评级标准》等17个规范和标准,有试题5000余题。该软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平时可以通过试题练习进行规范和标准的学习,还可以进行模拟考试和正规考试来进一步检验学习成效,通过应用规程考核软件电力局对八个县(市)局生产、运行管理部门从事配网工作的人员和各供电所分管生产所长、线路班成员等近1000多人进行了学习培训。

(三)通过技术比武,全面提升人员素质

电工基础知识汇总范文6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质量评价;评价模型;监理工程师

对水利水电施工质量的解读可以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进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水利水电施工质量能够基本满足相应的功能需求就可判定施工质量合格,而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水利水电施工质量不仅仅包括其基本功能的满足,更包括具体的工作质量,如社会调查、市场预测、质量回访等。水利水电施工质量的好坏需要有一个可靠的体系对其进行评价,这对于工程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国家虽然对质量的底限做出了规定,但是因水利水电施工愈加发展,使用要求和功能也越来越高,因此传统的从狭义角度对水利水电施工质量的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需求,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工程质量评价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利水电施工质量评价现状

1.1施工质量评价方式对于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施工质量的评价等级,目前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等级分为“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其次是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根据当前施工质量评价等级,单元工程中主要检测项目全部符合相关要求,一般检测项目70%以上的测点符合相关标准即可评定为合格。如果主要检测项目全部合格,一般检测项目的合格率能够达到90%以上,那么就可以评定该单元工程施工质量为优秀。若干个单元工程组成分部工程,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是建立在单元工程评价的基础知识的,如果单元工程施工质量全部评价为合格,中间产品质量和原材料质量也合格,那么即可评定该分部工程施工质量为合格。在合格的基础上单元工程施工质量50%以上达到优良即可评定该分部工程施工质量优良。分部工程组成水利水电项目工程,对此评价是建立在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基础之上的,一般来说,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外观质量得分率75%以上,工程使用的基准点符合规范要求,施工位置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材料检验资料齐全。在合格的基础上分部工程施工质量60%以上达到优良且主要分部工程施工质量优良,施工过程中未发生重要质量事故,外观质量得分率85%以上,水电站、泵站试运行检验合格,达到设计要求即可评定为优良。1.2水利水电施工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现行的水利水电施工质量评价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其更多的是从整体上对施工质量进行把握,忽视了不同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即权重。具体而言,当前水利水电施工质量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要求施工质量必须同时满足五项条件,一项不合格就会从整体上否定施工质量,没有将各个影响因素具体的考虑进行;二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以水利建设的《质量评定表》和《质量评定保证》为参照,没有考虑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三是评定指标和标准过于简单,例如往往使用百分比的方式进行平等,没有进行具体、精确的量化;四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由于单元工程或分部工程划分的数量较小,评定的群体较小,使评测结果与真实状况容易产生一定的偏差。综上所述,当前水利水电施工质量评价虽然能够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管理,但是由于缺乏一套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使得其管理效果更多地依赖工作人员的经验,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水利水电施工质量评价体系是必要且重要的。

2水利水电施工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

水利水电施工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应当以预测性原则,即确保评价结果能够反映未来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状况的走势、导向性原则,即对相关部门的管理决策具有导向性左右、综合性原则,即从广义的角度对质量进行评价、客观性原则,即评价结果必须客观的反映实际、系统性原则,即评价指标和标准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规范性原则,即评价结果的表达和汇总都符合特定的要求等为基础。2.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水利水电施工质量评价体系,要做的是确定其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对此可以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中施工准备阶段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即相关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质量意识和相应的施工技术;材料,即施工原材料、半成品、水工金属结构、启闭机及机电产品等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机械设备,即所选机械设备是否符合实际施工状况,即机械设备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方法,即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等是否合理。施工过程阶段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是否加强质量检验工作、是否认真履行“三检制”、有无加强参建人员的质量教育与学习、有无加强对关键工序、隐蔽工程即重要施工方案的质量控制、对于施工常见问题有无进行预防、监理单位有无认真履行建立职责、有无重视现场协调等。2.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指标的确定施工质量评定指标的选取是否正确、全面对于整个施工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确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笔者遵循目的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独立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可获得性原则、定量与定义相结合原则确定了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过程阶段2个一级指标,其中施工准备阶段包括工程设计和工程环境2个二级指标,工程设计这个二级指标下涵盖施工专业人员的配置情况、施工材料质量、施工机械设备功能、水工建筑物及水机电气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5个三级指标。工程环境指标则包括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能力、劳动力市场、自然环境4个三级指标。施工过程阶段这一一级指标下包括施工项目参与者、工程外观质量、工程实体质量3个二级指标,工程项目参与者包括项目法人、设计方、承包单位、监管单位、质量管理单位5个三级指标。工程外观质量包括水工建筑物外观、房屋建筑质量、堤防工程质量3个三级指标。工程实体质量包括水工建筑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安装工程单元工程质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单元工程质量、水力机械辅助设备安装工程单元工程质量、发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单元工程质量、升压变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碾压式混凝土坝工程单元工程质量7个三级指标。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共同构成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指标体系。2.3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特点,具体的施工质量评价指标因子包括以下5个:一是工程环境因子,主要包括工程周边的民俗民风等社会环境,当地的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劳动力和工程材料获取的资源环境等因子。例如如果工程当地民风淳朴,劳动力和工程材料容易获取,自然环境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小,那么就可以判定工程环境良好;二是工程设计因子,即对工程设计是否合理、工程质保是否优越、工程枢纽布置是否合理、建筑结构受力是否满足相关标准等进行评价;三是工程质量外观因子,对此可以根据《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进行判定;四是工程项目参与人因子,对此主要是通过不记名调查问题来进行判定;五是工程实体质量因子,一般通过试验、实验室或仪器检测还获得相关数据,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将处理的数据与相当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是否为合格或优良。在实践中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往往并不是直接从整体进行评价的,而是将水利水电工程划分为数个单位工程,将单位工程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然后再进一步划分为分项工程,通过对分项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来判定上一级工程施工质量,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定法建立多层次综合评定体系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准确性的重要途径。其中模糊综合评判因集为A=(A1,A2)=(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阶段)A1=(A11,A12)=(工程设计,工程环境)A11=(A111,A112,A113,A114,A115)=(人员配置,工程材料,施工机械,水工建筑物及水机电气设计,施工方案设计)A12=(A121,A122,A123,A124)=(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施工环境)以此类推得出所有综合评判因集,评语集为V=(V1,V2,V3)=(优良,合格,不合格),权集向量为Wi=(Wi1,Wi2……Wim),如式(1)所示。关系模糊矩阵Ri,模糊评判矩阵Bi=Wi×Ri=(bi1,bi2,bi3)归一化之后得到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标准评判矩阵,如式(2)所示。

3结语

能对一个工程进行准确无误的施工质量评价是人们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通过对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了施工质量评价指标及相对的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了相应的评价模型,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准确性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当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所确定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受参数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准确地确定相关指标的参数,从而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人机对话将更加智能,这种情况下只需要输入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指标权重判断矩阵、指标得分,便可通过程序算出质量评价结果,使评价过程更为简洁。

参考文献

[1]张炜.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中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14,(1).

[2]郭淦诚.浅析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评价[J].科技资讯,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