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知识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知识范文1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纵深阶段,包括林业在内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更为严峻的挑战。从林业经济管理的现实情况来看,仍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1.1森林资源过度开发森林资源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在维护生态环境和谐、服务百姓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客观地说,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森林资源仍有大量的需求,再加上林木的生长周期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森林资源开发的速度要远远超过森林资源养护的速度,尤其是在过去那种以规模扩张和能源消耗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下,这种情况则更为恶劣。虽然当前我国已经积极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上述情况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但仍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

1.2林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化是林业经济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方式的有效举措。但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化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条块分割、分散经营的方式仍十分普遍,规模化经营和健康的林业产业链条尚未形成,一些林区的行业协会也只是处在成立初期,未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必然难以形成优势力量,与外部森林资源市场无法进行有效对接,林业经济自然很难继续向纵深化推进。

1.3林业执法力度不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于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已经构建了以林业基层执法检查站为基本框架的整个林业检查体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整个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营状况进行监察和管理,为推动我国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客观地说,我国林业执法力度仍有待于加强,林业执法环境亟待改善,部分林业管理们领导缺乏必要的经济管理知识,部分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工作能力不足,部分林区工作人员及林业企业的法律意识必须加强,上述情况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2改进的几点举措

林业经济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林业经济管理在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为了更好地推进林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尝试以下几点改进策略:

2.1完善管理制度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制度就是林业发展的规矩。完善管理制度体系,是做好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在林业经济发展中的服务功能,构建科学、合理、长效的林业管理机制,引导并联合各方利益群体,积极参与林业生产活动;要完善林业产权制度。产权的归属是林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只有产权明晰,才能明确在林业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和权利,使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2.2成立林业产业协会产业协会是我国在改革深化阶段,在政府经济调控职能由微观转向宏观转移的过程中,所成立的专门承接政府所“转移”职能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当前,在我国林业生产区基本都已经成立了林业产业协会,也为当地的林业经济管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下一阶段行业协会的工作重点是:要做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协助政府做好林业经济管理工作,强化产业协会在具体实际中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引导、协调和规范职能;要做好整个行业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发挥服务、协调和监督的作用,推动整个地区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森林旅游;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现已建成各级森林公园2583处,2011年全国森林公园旅游人数近4亿人次,创社会综合产值达2000亿元。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森林公园有力促进了我国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并成为我国传播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阵地。

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认识,生态旅游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人们纷纷开始到野外的景区、公园赏景、游玩。这给森林旅游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大众化的生态旅游活动已经兴起。

集安市森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依靠集安文化遗产和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逐步发展壮大,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凸出的优势。

一、集安市森林旅游的现状

(一)森林旅游资源丰富

集安市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达1300多种。五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老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大寓山、七星山市级园林公园在此镶嵌。“自然神韵晓月岭,森林风光五女峰”。鸭绿江沿线旅游圣地,不仅展现有冰川运动造就的美丽而神秘的“岛屿风光”、“奇山峭壁”、“江鲤鱼”,而且有两岸异国风情,有参天古树、奇花异草和周围的森林组成的美丽迷人的风景。绿色森林,清新怡人的空气,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等吸引众多的旅游者。

(二)森林旅游产业迅猛发展

近年来,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森林旅游成为林业发展后续产业的主打项目之一。在森林旅游方面,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三期扩建接待环境大大改善。森林旅行社、宾馆、度假村、旅游车等接待设施日趋完善,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和多条旅游线路已经有序运行。可以说,集安的森林旅游业已经形成规模。

(三)森林旅游前景广阔

国家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重点培育,我市把它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给予优先发展。提出“旅游兴市”战略,明确强调把旅游业培育成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森林旅游的前景非常看好。

二、发展森林旅游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无序开发利用

其一,在森林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关系调控乏力,加之建设规模小、管理粗放、结构单一,使旅游产业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影响了森林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其二,对森林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监控乏力,出现游客不爱惜自然资源和环境卫生,导致生态资源退化。其三,在开发森林旅游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二)基础设施薄弱

集安的森林旅游景点离市区较远,加之旅游项目资金投入少,设备设施不齐全,可进入性差。如景区内交通、通讯、电力设施、生活条件还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尤其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

(三)宣传工作有待加强。集安的森林旅游起步相对较晚,森林旅游科技含量低,经营森林旅游项目理念转变慢、经验不足,没有形成品牌,知名度较低,因此必须加强森林旅游宣传。

三、促进森林旅游业发展的保护措施

(一)转变观念,协调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优胜劣汰是基本规律,森林旅游业要生存发展,只能走效益型增长的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市场做文章,而不是围绕数字做游戏,对森林旅游公园的建设,要从旅游景观的价值角度,从市场需求、资金筹措、交通可进人性、资源特色等各方面去深入分析创建每一森林公园的可行性,而不能仅凭森林面积有多大,动植物种类有多少就来决策。森林旅游业发展是一持续发展的过程,要由易到难,要有科学的规划,以高起点、高标准、突出森林景观的地方特色,推进森林旅游业发展。

(二)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要对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和导游进行有关植物知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管理知识的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培训,同时,通过定期举办森林旅游服务人员培训、林业生态旅游区野生动植物识别培训等途径来提高游客的资源保护意识。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公园的管理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知识范文3

关键词:高等教育;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实践教学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以下简称“森游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根据社会需求并顺应专业调整改革要求设立的新专业,隶属于森林资源类学科。它是由原来的森林保护专业、森林资源管理专业和森林旅游专业整合而来,与林学专业、植物保护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相近。但是,与旅游管理专业相比,森游专业除了传授一般的旅游管理知识外,还强化了林学、生物学、生态学、资源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与林学、植物保护专业相比,则强化了对森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使学生具有较广阔的就业市场和更长远的发展空间。

自1999年以来,全国已有20多所农林院校开设了森游专业。另外,西南交通大学、桂林工学院、宁夏大学、北华大学、长江大学等院校也开办了该专业。

森游专业开办至今不到十年,是一个十分年轻而又朝气蓬勃的专业,其发展受到了相关人士的关注。一些专家、教师对该专业的特色与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和需求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有的还对该专业的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但有关森游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事实证明,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建构对整个专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道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我国的高等教育曾经长期将焦点聚集在理论教学上,而忽视了实践教学。这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的理论水平较高,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高分低能”一度成为社会对高校所培养人才的尖锐批评。

实际上,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抽象概念与具体思维、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实践教学既是理论教学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学习方法、技能和经验的教与学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逐渐意识到理论离不开实践,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于是,高校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提高了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比重,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许多有益的实践教学环节。

森游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既要具有林学、植物保护专业所要求的实验、调研能力,又要掌握旅游管理专业所要求的实务操作技能。因此,学生必须通过公益劳动、专业课的课程实习、课程论文、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及课外创新训练等多种实践环节,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以便在毕业后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原则

(一)以学科特点为依据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就是对各类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理、归纳,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其内容、形式各异。森游专业隶属于森林资源类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数学、生物学、林学、地理学、旅游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森林旅游环境影响评价、旅游市场分析及管理的方法;具有监测和保护森林资源、协调森林旅游与森林资源关系、开展森林生态公众教育等基本能力;熟悉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林政管理、环保、旅游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由此可见,森游专业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这种实践性与应用性体现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上,一方面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以统领实践教学的开展,并突出强调生物学、林学以及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内容。

(二)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

本科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并非以从事某种职业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但也不排斥从职业教育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包括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际操作的能力,从而在此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以克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弊端。

21世纪是强调创新的时代,只有具备较强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才能得到社会的青睐。因此,培养可在林业、旅游、海关、城建等行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森林保护、旅游管理、动植物检疫及景区规划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是森游专业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该专业所建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方面多考虑可操作性和创新性,以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突出时代性与系统性

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与时俱进,符合时代要求。因此,在内容设置、形式设计、管理手段等方面要不断改进和更新,及时淘汰过时的、不适应时展需求的一些陈旧的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体系,必须突出体系的系统性,即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上要保持连续性,所选择的实践内容要与理论知识保持一致性。也就是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循序渐进地安排各种实践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相互衔接,形成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以及实践教学的考核和管理等内容(如图1所示)。

(一)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

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在明确实践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理论学习的需要确定的实践内容、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学分、实践教学实施的时间以及实践活动的形式。科学、高效、实用的实践教学计划,必须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科学地设计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实践教学计划与理论教学计划相互配合。

目前,各高等院校开设的森游专业,其实践教学计划各不相同。从总体上看,多数院校规定实践教学的学分占总学分的17%左右,而一些学校的实践教学仅占总学分的9%,与理论教学相比,所占比例较低。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笔者认为应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实践教学的学分应占总学分的20%-30%,实践教学的总学时数应保证有30-40周的时间。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学校在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相应的实践教学 环节的同时,还根据课程的性质精简了实践课程的门数,通过优化组合实现了多课程的综合实践,共安排了33周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学分已占总学分的22%。这样,既可以保证实践教学更好地开展,也有利于创新型、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当然,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制订的实践教学计划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应为以后实践教学的开展及修订留有一定的余地。教学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每两年就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次全面修订。此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相关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或修订;也可以将制订好的教学计划交与相关企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内容设计的是否恰当关系着实践教学成效的高低。一般来说,实践教学内容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应;内容应尽量丰富,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森游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应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基础性实践,主要是帮助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有更深的理解,使学生具备行业要求的基本素质,如礼仪礼貌、职业行为习惯、语言沟通等。这通常可以通过公益劳动、形势与政策教育、旅游认知实习、树木学实习、森林保护学实习、野生动物学实习等实现。

二是专业技能性实践,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和服务技能,如饭店服务、景点服务、森林公园服务、旅行社服务、森林防火、植物病虫害防治等技能。这些技能可以通过酒店实习、导游学实习、旅游规划实习、森林管理课程实习等进行培养和锻炼。

三是综合性实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和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逻辑判断和创新思维、沟通和协调管理等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通常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暑期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形式开展实践。

四是研究创新性实践,这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最高层次,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开展和完成的。它要求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科研课题研究、课外发明创新活动,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而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四个层次,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逐层上升的,构成了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同梯级平台。学生只有很好地完成了低层次的实践内容,才能顺利地实现更高层次的实践。

总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尽可能地考虑各课程的侧重点和交叉点,以及学生的特性和专业的发展趋势,要具备系统性和前瞻性。在时间的安排上,基础性和专业技能性实践宜安排在第一、二学年,而综合性和研究创新性实践宜安排在第三、四学年。

(三)实践教学方法与形式的优化

教学方法不存在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否的区别。目前高校采用的实践教学方法与形式多种多样,按实习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与形式,都应适用于“提出理论问题一设计实施方案一开展实践应用一进行实践总结”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森游专业的特点,笔者认为,宜将集中性实习与经常性训练结合起来,采用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方法与形式。

1.在实验室开展实践活动。在实验室开展的实践活动,由于实验目的明确、操作程序既定,所以若实验条件具备,通常都能获得成功。这对基础性和专业技能性实践有较大的帮助。一般而言,旅游规划设计、“3S”技术、酒店客房和餐饮服务、模拟导游、植物病虫害检疫、野生动物学等方面的实践内容宜在实验室进行。各实验室应本着最大限度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宗旨,打破学科专业垄断的壁垒,全面协调各实验室的教学与管理,做到资源共享,以利于实验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运用。

2.在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实习基地将学校与社会、企业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较便利的条件。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分期分批到实习基地实习,通过现场教学、生产实践和亲身体验,既巩固和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内的优势资源,发挥基地自身的设备优势,协助相关单位进行科技攻关,或与基地单位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为合作单位开办各种培训班或讲座,从而建立共赢的协作关系。

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可以采取“内联外拓”的策略:对内,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将基地建设与学科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结合起来;对外,广开渠道,积极与校外企业联合,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教学基地多样化。例如,华南农业大学为了满足森游专业的教学实习需要,除了将校内的树木园作为教学实习基地外,还分别在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帽峰山森林公园、华南植物园、深圳仙湖植物园等地设立了实习基地;目前还拟与一些知名酒店和旅行社联合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

3.开展个性化实习。学校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实际情况并结合专业学习方向,利用暑假或其他课外时间到企业实习、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科研调查等,并为其创造便利条件。开展个性化实习突出了实践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实践教学的考核

实践教学的考核,既能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又能反映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也是对实践教学计划的一种检验。因此,应将实践能力的考核成绩与理论测试成绩同等对待,重视实践教学的考核。

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灵活选择,包括进行实际操作、课程设计,撰写课程论文、实习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例如,导游学的课程实习宜采用实际操作演示的考核方式,而生态旅游课程可采用调研报告的方式。但是,无论采取何种考核方式,都应制订出具体的评分标准,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客观、公正地评分,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方面,应增加能反映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的内容。同时,对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社会调查活动、课外发明创造活动、教师的科研课题等实践活动,都应根据工作量的大小、质量的高低予以一定的学分。这样,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更公平的考核,同时也为那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会,从而有利于更客观、全面、切合实际地评价学生。

例如,华南农业大学森游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了“课外创新训练”的内容,并规定不要求学生集中实践,也不需要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行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科技创新实践。学校则根据实践的难度、工作量的大小以及取得的成果,给与学生相应的学分;但创新学分累计最高不能超过6学分。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积极性,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实践教学的管理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知识范文4

关键词:林业经济;生态文明;发展

随著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前提,人们越来越把保护环境作为首项发展目标,通过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来完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享受。因此,要不断地对林业的生态管理进行强化,从而促进我国生态平衡的有效实现。作为自然环境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发展是维护环境的首要出发点。笔者从林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生态平衡的发展进行分析。

1我国林业管理的现状

1.1在科技管理方面过于缺乏

现如今,在我国的管理中,对于林业的管理还是过于松散,管理技术缺乏。具体方面有:一是缺乏相关管理技术的管理人员,在现如今的林业管理专业的相关人才只有少部分,而在比较发达的国家,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的两倍;二是在管理专业性上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目前,我国在林业系统管理技术的科技投入的力度不够。对于林业科技的贡献归于缺乏,在国际同行业中的专业水平偏低,因此,不能够为林业的发展及时的提高专业的科学技术。

1.2林业管理在社会管理中缺乏支撑力量

在我国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林业管理中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部门的拨款,没有有效的社会机构来进行支持,从而导致社会对于林业管理中的支持度和广泛度不够,大量的国家相关林业项目在资金方面严重缺乏,加大了林业管理的难度。

1.3森林总量严重减少

对于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来说,仅是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的一半。而人均森林面积更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仅以这一点,就对我国的林业管理带来巨大的问题。并且,由于现有的林业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无法合理的发挥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2林业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2.1提高领导水平,加强思想认知

通过加强相关部门对林业管理的重视,召开高质量会议,有针对性地对林业管理部门进行相关安排部署,不断的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并通过加大力度的相关宣传,提高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能够更好的完善各部门的工作,促进我国林业管理健康发展。

2.2对于相关法律管理体系的完善

由于相关法律管理制度不够合理,导致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因此,国家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强法律建设,补全法律漏洞,为林业管理发展做好保障。

2.3加强科技管理

在我国林业管理中,还有一个阻碍管理发展的问题———科技化建设管理,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引进国外较为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管理水平专业化的提高。不仅如此,也要及时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可以定时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与测试,通过不断学习,及时改正管理理念,不仅能够更好的促进林业管理能力的提升,还能够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林业发展计划,从而实现林业发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建设。

2.4准确对林业资源进行定位

由于我国的总的森林覆盖率与人均森林覆盖率偏低,从而导致不同地区在森林资源与林业功能等众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相关部门在进行林业管理时,要遵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进行管理方案的有效制定,有利于林业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更好的促进林业资源的长远发展。

3结论

现如今,我国在林业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在林业管理方面应坚持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及时的引进科学技术、完善的法律,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思想觉悟,提高社会的广泛关注度,来丰富林业管理的资金来源,进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燕 陈天勤 范良勤 单位:1.庆元县庆元林场 2.庆元县林业局屏都街道林业工作站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知识范文5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快国土绿化,建设美丽家园

一是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开展义务植树。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和《省绿化条例》相关规定,广泛宣传,积极组织,全县义务植树11万株,麻辣社区网友、成都万科集团、机关企事业干部群众参加人数达0.32万余人,共栽植核桃、辐射松、岷江柏等树种1.35余万株。

二是完成2013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封山育林建设项目。按照乔灌型和灌木型封育标准,实施撒播、标牌设立和采取严格的封禁措施,实施全封方式封育,投资56万元。

三是完成2013年中幼龄森林抚育补贴项目。设计建设面积10000亩,其中天然林9462.41亩,人工林537.59亩。建设总投资为120万元,资金来源为2013年森林抚育补贴资金120万元。已全面完成抚育任务。

四是完成县2013年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在龙溪乡、克枯乡、雁门乡、威州镇、绵?镇、三江乡、水磨镇7个乡镇,规划造林小班55个,实施造林10000亩,共投资577.8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211万元,栽植户自筹资金366.84万元。即将进行检查验收工作已完结,补贴资金已开始拨付。

五是提升城区绿化,改善安居环境。为进一步绿化美化城区环境,我局利用上缴财政灾后建设结余资金采购樱花、垂丝海棠、黄花槐、山茶树、蔷薇、红叶桃等具有观花观叶效果的林木1062株,投资92.89万元。绿化提升项目全面完成。

(二)坚持依法治林,保护森林资源

一是确保森林资源安全。2014年我局在全县开展了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周、防灾减灾宣传及森林法的宣传工作,进行林业安全生产检查和火灾隐患排查等活动。全年共派出20个工作小组76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620份,悬挂横幅5幅,张贴宣传标语15条。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8起,做到了立即排除,及时整改,整改率为100%,实现今年我县连续35年无森林火灾。

二是对森林病虫害等有害生物实施有效监测防控。印发《县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对全县森林面积实施有效监测,监测率100%;苗木、花卉及其他林产品实施检疫317.64万株,检疫率95%;森林有害生物防治面积1.03万亩,防治率95%;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四率”全面达标。

三是加大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和春季候鸟迁徙禽流感的监控,截止目前,未发现因野生动物传播的疫病和禽流感发生,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植物安全。

四是严格管制林地用途,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深化林业体制建设,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五是严格执行行政审批制度和程序,规范有序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共办理行政审批5件,公共服务5件,群众满意率100%。

(三)推进重点工作,完成各项目标

1、三大攻坚行动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一是全面完成县灾后林业生态修复森林植被恢复项目。对地震灾后林业生态修复林草植被恢复项目实施地块采用柳杉、岷江柏、刺槐、辐射松等81.9万株补植补造25000亩;采用刺槐、黑麦草、格桑花等树、草种子14500斤,实施人工点播面积14000亩,已完成初步检查验收。

二是全力推进县2012-2013年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项目。已完成项目区域核桃栽植4500亩;香根草200亩;生态林3820亩;生态边坡先进技术实验工程造林面积2025m2和相关基础设施。目前,进入后期管护和查漏补缺工作,已完成初步验收。

三是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威州镇新桥沟小流域治理工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0.36平方公里,现作业设计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在县水务局完成小流域疏浚工程后,配合水务局进行植被恢复等生物措施加快治理。

2、新农村建设和三次产业推进情况

一是2013年新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专项建设项目,新栽植核桃面积7100亩,完成任务的101.4%;完成生产作业便道10.95公里,集雨池、蓄水池600m3。

二是2014年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建设项目,新栽植核桃面积3204亩,完成率106.8%,完成生产作业便道9.875公里,引(排)水沟1.6公里,集雨池、蓄水池600m3。

三是2013年林下经济草本中药材种植补贴试点项目。林下草本中药材种植目标任务500亩,已完成586.5亩,完成任务的117.3%。其中:其中:重楼基地115亩,黄连基地123.5亩、山葵基地348亩。

四是2014年花卉基地建设项目。已全面完成花卉种植面积255亩,完成率102%,(草坡乡政府负责实施的50亩,因该乡搬迁,政府申请产业发展暂缓),其中:三江镇麻柳村种植花卉面积110亩,水磨镇种植50亩,威州镇种植30亩,银杏乡种植65亩。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和三次产业推进中,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发展”的原则,一是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按照2014年农业五千万工程提升的总体要求,大力推动核桃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全县11个乡镇新建10304亩优质核桃基地,全面完成县政府下达的今年核桃产业基地建设10000亩任务。二是加强林业专合组织建设。今年目标任务是新发展核桃专合社4个,已全面完成,截止目前,县现有林业专业合作社65个。其中:种植业46个(核桃专合社21个),养殖业17个,加工业2个,联合农户2700户,使用荒山荒坡土地面积1.5万亩,注入资金2.1亿元,初见效益产值5328万元。三是林业产值快速增长。林业总产值累计完成20822.1万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林业总产值增加了3620.8万元,增长率为21.05%。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增加了2984.0万元,增长率为21.74%;第二产业产值增加了241.4万元,增长率为15.03%;第三产业产值增加了395.4万元,增长率为21.18%。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增加了313.0元/人,增长率为23.64%。

二、林业科普服务与科技推广

紧紧围绕科技培训、基地与技术示范、科技引领和科技推广,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下乡活动。一是加大科普宣传力度。2014年共计举办林业技术培训班25期,培训林农3241人(次),发放栽植技术手册1.3万余份,“核桃栽植技术流程图”、“核桃栽培技术手册”等2600余份,撰写林业工作简报58期。二是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技能。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多渠道筹集工作经费,6月组织全县林业统计技术人员40余人到眉山市考察学习,通过外出实地考察和观摩,参训人员受益匪浅。先后聘请州林科所高级工程师核桃专家周旭、西昌农学院经济林木专家厍文益教授现场讲解核桃栽植与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转变了传统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三是技术示范与科技引领。在绵?镇板子沟村新建核桃科技示范基地200亩,林下种植魔芋,以技术示范,科技引领的方式,积极推广省认定州内黑水良核桃“种薄壳早、珍珠核桃”,引领带动广大农民发展核桃产业和林下经济,竭力推动高半山农村经济发展。四是良种选育。绵?林业工作站开展本地核桃良种选优,已完成初选58株,评选出优质核桃10株,积极培育本地优良品,逐步建立本地良种基地、采蕙圃、种子园。五是物资支持。今年投资90万元,经政府招标购买“国光多菌灵、吡克、吡虫啉”农药3.15万袋、“复合肥、复混肥15-9-6”肥料283.5吨,无偿发放给农户,有效地促进农业增效增收。

三、科普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一)目标任务完成及时。通过邀请专家教授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技术咨询、现场示范指导、专题讲座等活动,使林农掌握了林业经营管理知识和实用技术,有效提高了农民科学素质,改变观念、创新意识及时完成县委县政府安排布置的“三大攻坚行动,三次产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

(二)科普使林业总产值增长快。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林农和其他社会主体经营林业的积极性高涨,大力发展木竹、核桃、花椒、木本药材、森林蔬菜等产业基地,林药、林菌林畜、林禽等林下经济势头强劲,林业总产值累计完成2.08亿元,与同期相比增加了3620.8万元,增长率为21.05%。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637元/人,与同期相比增加了313.0元/人,增长率为23.64%。

(三)林农科技意识提升。据统计,参加培训、索取资料、咨询林业科技的林农在去年基础上增加了23%,今年的培训计划3000人/次,实际完成3241人/次,完成率达108%,林农科技致富的意识得到不断加强,生产经营模式逐步转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致富渠道逐步增多,经济效益逐渐显现。

(四)科学使用林地。近年来,在推进以“三桃一花一牧”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五千万工程”建设,强力推进“三大攻坚行动,三次产业发展”中,近5万亩的农耕地已不能满足农民生产需求,有许多农户、专合组织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立地条件,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业,开发立体林业,增收致富。如:草坡乡民富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退耕还林地上,充分利用植物的共生性,在林下种植草本药材重楼、重楼下种植天麻、天麻下种植猪苓,有效地提高了林地单位面积的产出率,每亩收入达2万余元;县示龙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核桃基地中套种魔芋,两年后每亩魔芋收入预计将达2万元,扣除土地流转费、人工管护费,每亩年纯收入可达到0.5万元;县三江绿盘龙山葵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杉木林下种植山葵,每亩年纯收入可达到0.6万元;县野之味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林下野鸡养殖,年收入可达40万余元。盘活了林地,保护了资源,增加了收入,保障了农村就业和稳定。据统计,全县利用林地发展产业经济面积达6.3万亩,有效地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和林地使用率。

(五)林业产业成绩突出。经过确立致富带头、示范引领、产业扶持,强化核桃产业、花卉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等的建设,2014年共建林业产业基地11145亩。搭建营销平台,组织10余家林产企业参加广元核桃文化旅游节和中秋国庆拜大禹赏明月摘鲜果旅游节以及第十五届西部博览会等节会活动,集中展示了我县绿色、生态、特色林产品,在2014年省首届核桃果王子评选活动中核桃荣获“优质果品”奖。在我县大力推进“三大攻坚行动,三次产业发展”中,我局被县委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受县级及以上媒体采访新闻报道4次。

四、建议

一是配备科普员。开展农村科普活动,应配备科普宣传员,抓好科普宣传、科技培训、科普示范等活动,充分发挥科普宣传员在农村中科普宣传、科普示范、幅射带动的骨干作用。

二是搞好科普宣传。要利用科普宣传阵地,向村民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普及推广科技知识,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致富、勤劳致富的思想理念。借助全国科普活动日、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大力宣传科普知识,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是搞好科普示范。要发挥好农技协、科普基地、科技示范户和专业技术能人的的引领、幅射、带动作用,以他们带头学用科技、发展生产、走上致富的实实在在事例,教育、影响周围的广大农民和贫困人群,带领他们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知识范文6

关键词:林业资源;林业病虫害;防治

引言

林业病虫害种类繁多,某些种类在一定条件下危害严重。病害和害虫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系,如干部害虫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病害的媒介昆虫。病虫害是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防治的目的就是使其在系统中处于相对平衡,以保护和发展林业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一、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1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林业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但是在它们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因遭到各种自然灾害而造成损失,病虫害就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治经济林病虫害,保证树体健壮,是取得好的效益的关键。

2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性

实践中,群众防虫防病,多有盲目性。一是有虫有病不认识,病虫混淆;二是不对症用药,人家喷药咱喷药,不知防的何虫何病,防治目的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加强经济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二、林业病虫害的诊断方法

1症状观察

林木得病后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症状。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寄主患病部位表面有明显的粉状物、霉状物或子实体,由细菌、病毒、线虫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在寄主上亦有斑点、丛枝、流胶、腐烂、枯萎等症状。由土壤缺乏某种元素、气候环境条件不适合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物性病害不出现上述症状,受害林分中的林木往往表现均匀一致的叶片边色矮小等症状。由昆虫为害的树木,其叶片上有明显的缺损,枝干有坑道、蛀孔或蛀屑,即使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性口器造成的褪色、卷叶,也可籍助于手持扩大镜在树上找到虫体。

2林间分布判断

林间病株的分布暗示着相应的各种病因可为诊断提供分析的线索。由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发病初期为点片状,零星分布,健康树和病树混杂存在。由环境条件不适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某种树上表现的症状相同,病株在林间成片发生,树木受害均匀一致。如林缘发病严重,表明邻近有病害的侵染源或虫源,因此要调查邻近的作物、树木上的病虫害。此外,必须了解林木的种源、栽培管理过程中的技术环节气候是否反常等情况,以有助于病虫害的诊断。当然,确切的诊断还必须采集标本进行室内分析,通过显微镜或解剖R仔细观察,进行病原或病害名称鉴定,病原物还有进行分离培养和人工接种试验等,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三、林业病虫害的特点

1种类复杂性

林业病虫害具有突发性,具体表现在病虫害的发生是突发性的,在发生之前很难对其进行预测和防患。我国森林面积十分广阔,病虫害的发生非常频繁。林业部门难以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全面的检测,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进行得不够彻底。另外,在我国的病虫害中,病虫害的种类多具有复杂性,例如泡桐叶甲、光肩星天牛、杨小舟蛾、马尾松毛虫以及最为普遍的蝗虫等,而这些不同种类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又是不同的,因而加大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2影响广泛性

林业病虫害的灾害影响具有较强的广泛性。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通常不是局部的,它的发生往往影响整个县的上万公顷林业资源。而我国的林业资源种植又相对集中,种植林业的树种又比较单一,因此林业病虫害的传播速度较快。

3虫类顽固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杀虫药剂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与之前的情况相比,我国对林业病虫害有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就长远防治目标来看却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害虫在药物的不断作用下,增强了其适应性和抵抗力,具备了顽固性,也就是所谓的抗药性,使得有些害虫通过治理后不再出现,而另外少数的害虫不仅会重复出现,而且其带来的灾害一次比一次严重,例如天幕毛虫、杨扇舟蛾以及松毛虫等害虫。

四、我国林业病虫害频发的原因

1林业建设不合理

随着绿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林业面积也随之扩大,但是由于缺乏造林经验、对林业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我国林业的结构分布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林业面积集中和林业树种单一这两个方面。而正是由于这两个方面给病害虫的大面积侵入创造了可能。另外,我国的林业病害虫防治组织建设并不完善,在对病害虫的检疫、防治以及测报等各种技术上没有与时俱进,导致防治效果并不明显。近年来很多地区出现暖冬现象也是造成病虫害灾难频发的原因之一。由于冬天气温较高,很多害虫没有在冬天被冻死,而春天和夏天又是昆虫繁殖的高峰期,所以容易产生越冬害虫的数量急剧增加。

2社会活动不合理

社会活动也是造成林业病虫害频发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受绿化环境的影响人工园林面积的扩大。由于人工园林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工创造的,因此,人工园林的结构单一,通常在同一个园林里种植同一树种,一旦有害虫侵入,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可感染整个园林。人工园林的生态系统和自我平衡能力的调节都比较弱,很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失衡,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

3非科学化的技术手段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现代林业关于病虫害的防治其主要方式是通过农药来进行治理。农药作为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在病虫害爆发之后,如果持续的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加强害虫的抗药性,还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另外,由于大部分的林业管理人员都缺乏专业的林业管理知识,对害虫的种类识别力低,导致胡乱用药现象的出现。这种现象不仅不能实现“对症下药”,而且会延误最佳的防治时间。

五、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化学农药防治林业病虫害

1.1植物性农药。它的使用较为安全,对人畜无害或毒力很小,对植物没有药害。是以植物源成分制作而成的杀虫剂,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如烟草中的烟碱、百部中的百部碱等)和配糖体。

1.2无机农药。是用矿物原料经加工制造的。主要成分有氟、硫、砷等化合物,如硫磺、波尔多液等。使用农药的方法很多,有喷雾、喷粉、喷种、浸种、熏蒸、土壤处理等。

2更新品种,调整树种结构,防治林业病虫害

对一些采伐更新的林地,可采取带状、块状、点状等混合形式大力营造混交林,因地制宜的栽植经济林树种,改善树木单一状况,降低大面积暴发病虫害的机率。另外,要合理间伐,有些密度大,生长态势弱的要通过合理间伐,改善透光条件,增强其抗病能力。

3良好的栽培技术运用(合理轮作、深耕细作,除草等工作),防治林业病虫害

对单一的林区要进行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另外,要进行深耕,这样不仅能促进树木根系的发育,还能增强其抗病能力。对幼龄林和中龄林应当及时进行抚育管理,清除已经感染病虫害的林木。用拖拉机或牛耕翻林木林地,可冻杀草履蚧卵囊及舟蛾、刺蛾的蛹,降低越冬虫口基数。另外要抓好中耕除草和整地施肥,减少虫源,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病虫能力。由于受病虫危害的残体和掉落在田间的枯枝落叶,是病虫隐蔽及越冬的场所。因此要结合整枝修剪,及时清除受病虫危害的枝叶,把落地病枝、病叶等,集中烧毁,从而预防病虫蔓延扩散。同时,加强冬季管理,及时摘除虫囊,适时刷白、除草,可有效控制扩散蔓延。

4 生物方法,防治林业病虫害

利用昆虫、益鸟、微生物等方式,防治病虫害。捕食害虫不同虫态的益鸟主要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鸟、杜鹃、黄鹏、松鸦、鸦雀等。鸟类是昆虫的天敌,许多森林鸟类取虫为食,利用鸟类消灭害虫是既省力又不污染环境的好办法。随着环境和人文要求,生物防治方法应用越发广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林业病虫害防治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