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

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范文1

一、创新教育中“明师”的基本特征

何为“明师”?它与“名师”有区别吗?

古人云:“明师”者,并非一定有名,有名并非尽是“明师”。修行贵遇“师”。一字之异,则有天壤之别也。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电。为人“明师”匠心,故能因材施教,人尽其才而不误人之子弟,广度有缘也。

笔者认为“明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开放性:开放式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2、开明性:“青出于蓝而胜下蓝”的教学思想,是开叫性教师的基本理念。鼓励学生超越教师,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所掌握的知识远远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3、学习性:教育能否跟上时代,教师的学习能力是关键。当代教育培养的方向是“复合型”人才。教学内容也由单一型的学科知识的传授,向综合性学科拓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美术教育也已悄悄地从美术学科的小圈子走向广阔无垠的多元文化领域。故,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教师的必然要求。

4、、灵活性:新课标提出:变“教好教材”为“用活教材”。能否用活教材,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仟科资源灵活的处理教材,上出有特色的课,教出有灵气而叉充满朝气的学生。

二、用“明师”理念指导美术创新教育

笔者认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情感的教育是“明师”必需具备的基本理念。在“明师”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与探究,本人有了一定的收获。

(一)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内容。人人都具有创造意识,关键在于能否得到开发与培养。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使我深感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可估量,在不同时期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各种程度的激发和培养。

1、八十年代初,在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绘画技能和技巧培养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我培养出了许多会画画不会读书的学生。最终,他们因文化科差的原因,考不上中学而与美术绝缘,这是失败的美术教育。

2、八十年代中期,我调整教学思路,从开发学生创新意识人手,先后尝试“配乐教学法”,教学和作业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在美乐中学习,在美乐中培养创新意识。并将音乐歌词、体育活动、课文内容、故事、童话,科幻等课外内容引入课堂,进行想象力的开发与创作能力的训练。结果画得好、想象力强的孩予,文化科成绩也好,综合素质电较强。

3、近年来随着《美术课程标准》的出台,我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训练。进行许多的教学尝试。

4、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圆。我发起一场“比、学、赳、帮、超”的美术马拉松大赛,让几位与吴雅琦实力相当的同学在前面轮番领跑,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犬赛,我校已形成一种空前良好的艺术氛围,数百人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获大奖。鉴于上述实例,我深深感悟:教师不能只教自己会的,应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在知识的天空中展翅飞翔,吸取更多的营养,勇超越,超越自我、超越他人、超越老师……实践证明学生的潜能不可估量。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这是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学生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开发

创新教育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创新思维的开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创新一词的意义电在不断深化。从字面上看,创新既包括“无中生有”,又包括“有中求新”。创新教育电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张扬的过程。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构建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

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薪思维得到良好的开发。

(三)学生的创新情感与创新人格得到培养

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范文2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53-01

一、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1、引导思维发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指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地去思考问题,它反映思维的宽度广度。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指对同一个问题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发散。要求学生思考解答某个问题的种种方法。如在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时,由于蚂蚁是活的动物,一刻不停地在爬行,而且身体又小,很难让它静下来观察,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多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角度的发散。为了得到某种事物的特征,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角度来进行观察。

2、教会学生联想,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善于迅速地引起联系,建立联想,善于依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迅速及时地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联想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指从一个问题想到另一个问题的心理活动,教会学生各种联想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方面。

3、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突破常规想象

思维独创性是创造思维的基本特征,它指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过程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信息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突破常规”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大胆设想,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探寻具有创新意义的奇思妙想。

二、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与训练

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儿童提问表明儿童在对事物进行探索、思考,在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正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儿童创新思维的开端。

质疑问题本身就蕴含着创新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疑才能提高,有疑才能思考,有疑才能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2、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1)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通过语言可以促进思维发展。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

(2)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我们每一堂课都离不开学生的观察活动,学生进行观察之后,一般都要进行一些描述。那么在描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时,重点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在一个学生进行语言描述时,让其他同学进行仔细地听,听一听他的描述与自己的观察一样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自己还有什么不同的描述方法。你想进行哪方面的补充?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听的能力。

(3)在语言描述训练中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的。所以,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但想象要根据事实来展开,不是凭空捏造。

(4)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小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口语描述训练中,教师要求学生不模仿,不重复别人的句子。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对同一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要求学生在对事物特征或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时,尽量不重复别人的语言,从不同的观察点来进行描述,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3、在动手操作中强化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儿童的思维源于儿童的动作。正如人们常说:“心灵手巧”,其实手巧也会使心更灵。儿童的智慧在儿童的手指尖上,手是儿童思维的镜子。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联系,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反馈到手,二者之间是双向的,这种联系越多越能促进两方面共同发展。因此,积极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对于思维发展是极为有力的。课堂中要求学生动手的活动也应该多样化,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动手的好机会。

三、创设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新型师生关系

现代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标新立异,获得创新后愉快情感的体验。

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范文3

关键字: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创新研究Abstract:The research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on is a term which is now widely used, the sou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on i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introduced, and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ontology, subject and object,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make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ve thinking; innovativ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现在知识的发展,“创新”一词得到了很大的应用,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也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不断进步的源泉。但是,人们却不知道知识创新、教育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等各种创新的源头在什么地方,而且也有很少的人去专门研究和思考这个问题。其实,人们通过实践来作为创新思维的基础是所有创新的灵魂,正是因为这些创新思维引发并推动了所有的创新之举。缺少了人的创新思维,任何创新都不可能去实施。对于建筑设计来说也是这样的,建筑设计是完成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筑设计对于创新的要求很高,因此将创新思维引入到建筑设计之中,对于建筑的设计有一个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一个建筑师缺乏创新能力,在竞争中必将处于劣势。将创新思维引入到建筑设计中,引入创新思维的方法和原理之后,建筑设计的创新不再只限于灵感和悟性,建筑设计创新将变得清晰易懂。首先,将以前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成果整合起来,初步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理论体系,在建筑设计领域产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可以很好地促进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研究。而且,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研究,可以避免一些盲目的设计创新,从而相处一个更为的精妙的设计理念,设计出更为美观的建筑物。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理论基础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理论基础是创新思维学的理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根据国外对于创新思维的研究,致使中国真正开始发起对于创新思维学的研究,他认为,在众多的思维中创新思维是最高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所以思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从此开始,创新思维学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创新思维不再只是一个空想的念头,而是将之付之于行动、引入到各个领域,使之成为一门真正值得深入研究的一门学科。

随着现在信息社会的逐步要推进,创新思维已经成为现在各行各业的发展源泉和发展的动力,创新思维也随之演变,其广度和深度进一步被扩大,转变为一门学科——创新思维学。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就是创新思维学的基本特征、形式、方式和创新思维的形式等问题。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研究内容

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本体的研究

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本体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创新思维学的研究上,深入研究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基本理论的问题。它分析了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内外在特征,揭示了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本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就是在已有的建筑设计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些建筑设计的知识加以整合,使之完善,具有更好的联系,得到具有一定价值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在本质与属性上和其他思维相同之外,它还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区别于其他思维的独特性质:超越性、反思性、实践性和辩证性。超越性就是建筑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建筑,根据现在建筑的发展,对以前的建筑知识加以修改和取舍,形成一种超越,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设计。反思性就是说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不同于其他的思维方式,它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更正其中的错误,批判的继承现实理论,在其中找到可以突破口。实践性就是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活动都离不开实践,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得出谁对谁错的结论,错的弃之,对的加以利用,形成一个新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而其辩证性在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动态过程是继承和创新的对立统一,其方法的应用是多种方式的对立统一,以及主体培养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对立统一。

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主体的研究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主体是从事建筑设计活动的人——建筑师,建筑师的素质直接回影响到建筑设计的效率和成果。首先建筑师要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知道自己符合哪些方面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这些有利的因素去积极设计,对于自身的不足之处,要在不断的设计过程中加以克服和改正。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主体建筑师的研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更进一步加强对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全面研究。

从结构上,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主体可以分为软结构和硬结构,其硬结构就是人的大脑和已有的建筑设计知识和经验。软结构就是在主体创新思维过程中,影响其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对于创新思维的硬结构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创新的过程必须动用大脑的想象模式,将一个建筑的设计方案完全展现在脑海之中,而且建筑师还必须不断的去学习,在设计过程中去除自身不利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要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不断地去更新知识和经验,以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

而创新思维中软结构就是建筑师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当建筑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进行观察、思考和想象等智力活动,在这个过程也会利用到非智力。所以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所以对于建筑设计师的培训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对其的综合性培养,不能重其一二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而且建筑师自身也存在着多种障碍,如书本式的研究理论束缚他的思维,只有打破这些固定思维,建筑师才能更好地发挥思维方式。

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客体的研究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客体就是主体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建筑构成要素和影响这些建筑构成要素的关系的集合。认识客体对于建筑师的帮助是非常有帮助的。建筑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客体信息的输入,或者建筑师得到的信息不足,就会影响到建筑师思维的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态三者的内部关系为内属关系,三者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称为外联关系,这些关系通过如下图示可以展现出来。

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研究

下图的分析告诉我们一个系统都必然有其一定的结构,没有按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多种元素是一种非系统。而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思维方法可以分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深层思维就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而其他的都是表层结构,如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者的关系是,表层结构反映和反作用于深层结构,而深层结构决定并生成表层结构。深层结构的特点就是稳定性,而表层结构的特征就是动态性和多样性,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全面发展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才能更好地发展建筑设计创新思维。

小结:现在的只是经济时代,“创新”一词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各个领域,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以及教育创新等。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本体研究、客体研究、主体研究以及方法的研究,确立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理论体系,随着现在以及以后科技理论的发展和建筑的需求,我们要不断去完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理论体系,使之成为建筑设计领域中的一个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齐康. 建筑课之十八———创新[J]. 室内设计与装修,2006,( 9) : 13.

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范文4

1.1竞赛规则的演变对艺术体操教练员创新思维的影响

1.1.1“身体难度”竞技级别化身体难度级别的量化标准,构成艺术体操难度价值的基本因素,形成难度的“主体”。由2001年规则的5个难度级别270个难度数量发展到现在的10个级别446个难度数量[4],为现代艺术体操的创新编排、教练员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1.1.2“UNIT”难度的超级连接“UNIT”的技术含义:是由2~3个自然单个难度通过特殊的形式紧密连接(超级连接)。“UNIT”难度的出现标志着国际艺术体操又进入一个新的技术层面,使艺术体操进一步向着竞技级别化的方向发展,它使艺术体操的联合难度在连接的方式上更难、技术更加复杂化,可称之为“超难度”连接。采用这种独特的连接方式,除将选择的各难度的分值相加以外,每次还给予“UNIT”连接0.1的加分。因此,在艺术体操这一独特的竞技场上既能最大限度地展示运动员的体能和技能,教练员又要适应竞技规则的快速变化,打开新的领域,积极思维,创出新的、异乎寻常的连接方式,推动艺术体操创新动作的发展。

1.1.3“独创加分”的认同据统计仅2001-2002两年的时间,被国际体联承认创新难度动作就有20个之多,而且价值较高,最高达1.0分。2003年新规则将创新难度动作的艺术加分全部定为0.3分,但这对每个运动员来讲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具备了创新难度动作就等于具备先发制人的优势。“独创性的加分”是新规则对教练员创新思维能力的进一步体现,规则严格规定,独创性动作必须同时结合器械的运用,这是申报独创性难度动作的必备条件。否则,视只有身体难度的独创无效。综上所述,艺术体操新规则的实施,使艺术体操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将艺术体操的发展引向全面创新的时代,艺术体操竞赛规则不仅是艺术体操创新动作的根据,而且对艺术体操的创新动作起着制约和促进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教练员,应在规则的种种限制中预见性地理解规则,把握现代艺术体操发展脉搏,合理、巧妙地创设出高水平的创新动作,使中国艺术体操创新动作具有一定的创新实力,跟上世界创新的步伐。

1.2创新动作的发展对艺术体操教练员创新思维的影响

艺术体操创新动作的发展变化对教练员的创新思维产生引导和制约作用,经过国际国内实施新规则的多次赛事表明:创新是身体难度动作纵深发展的动力,世界各国已充分意识到创新动作对艺术体操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并重视对创新动作的训练与研究。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5]:如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运动员占据较强的技术优势和信息渠道走在了创新的前列,充分显示了她们在创新领域的实施成效和先导作用。而我国在创新的起始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显示了一定的创新实力,这为中国艺术体操发展建立了信心。运动员的综合能力、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是发展创新动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教练员的创新思维是发展创新动作的关键[6]。这就要求教练员必须时刻观察和研究艺术体操的发展趋势,了解世界创新信息、把握创新动态,以期遵循它的变化和发展规律,推动中国艺术体操创新动作的发展。

1.3教练员的创新心理品质教练员所具有的创新心理品

质是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是艺术体操创新动作成功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创新心理品质一方面表现在进取心、自信心,另一方面表现在创新试验过程中应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敢于冒险的意识。教练员的进取心是极为可贵的,具有强烈进取心的个体充满着实现目标的强烈欲望,这种欲望时刻都在影响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展开。自信心是创造者认定自己能够实现某种追求达到既定目标的心理状态,可以使创新者强化创新需要与创新动机。因此,艺术体操创新动作的成功离不开教练员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前提是强烈创新的动机,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创新动机的人,才能激发出高度活跃的创新思维。

1.4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创新思维在当今艺术

体操运动中日益显示突出的作用,它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并可以物化的高级认识过程[7],它表现为独创性、求异性、联想性、综合性、灵活性,即思维的系统性、思维的多维性、思维的形象性等基本特征,艺术体操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要创新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教练员的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艺术体操创新动作始于观察,观察力强的人对事物的感知完善而准确,头脑中获得的信息就丰富和深刻。另外,教练员的综合知识水平对其创新思维产生启发和阻碍作用,项目自身需要向前发展,不断完善,这就要求教练员研究、掌握艺术体操的专业知识,尽能力多学与之相关的其它专业知识,丰富知识结构,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引导世界技术发展新潮流。

2艺术体操教练员创新思维运用的基本方法

2.1递进加难创新思维法就是不改变原来动作的性质,而让它从某个程度上递进加难,从而导致另一种新动作出现,使原有动作加难变新,提高动作的技术价值,是单个创新动作中最常见和最基本的一种创新思维方法,目前正被广泛运用。这种教练员的思维形式既可以在原有动作基础上递近加难,提高技术价值,也可以是特色性动作的连接,增加动作的艺术价值。

2.2超级连接创新思维法就是2~3个自然单个难度通过特殊的形式紧密连接,这种“超级连接”形成一个更难、技术更加复杂化的“单个难度”,这种思维形式并不是简单动作技术的罗列堆积,更不是简单的凑合,而是要求教练员将难度动作从单一性技术因素创新发展过渡到复合型技术因素。

2.3相似联想创新思维法联想是形成科学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个运动项目的运动技术有许多相似或相同,可以在“异中求同”中受到启发,互相借鉴、模仿、仿真,把一个身体动作的技术组联想到另一个身体动作的技术组中,产生新的设想思维方法,而获得新技术的创新方法。教练员的相似联想思维形式主要体现在对动作技术、技巧广泛吸纳,通过对不同技术之间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开阔思路并实现创新动作的目的。

2.4逆向突破创新思维法是突破思维定势,从对立的、颠倒的、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从动作形成的相反方向进行背逆式思考的一种创新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式充分体现了教练员具有广阔的创新领域,与众不同的创意。

2.5超前想像创新思维法是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一种心理过程。这一思维方式是教练员在训练工作中,不仅技术动作设计上要超前,在技术编排方法、手段上也要超前,但最主要的是要求自己思维不断超前。想像既是激发人们创新的动力,也是引导人们创新的萌芽,任何创新的第一步,都是借助想像力提出假说。从国际国内艺术体操比赛录像可以看到,有许多创新动作的出现都源于教练员们丰富的想像创新能力,教练员对当前国际艺术体操的发展趋势了解透彻,对其项目特征进行潜心研究、探索和创造具有超前意识。

3艺术体操教练员创新思维的培养

3.1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培养教练员良好的思想动机关键在于思想认识的升华,取决于强烈的进取心,凡是勇于创新的教练员,都是不满足现状、不甘心落后,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对工作精益求精地研究,敢于否定自已,敢于否定现在,不断地去探索、研究发展前进中的新思路,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创新。

3.2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和高而深的专业知识知识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积累和凝聚起来的系统化的认识成果,知识是创新的出发点,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才能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教练员要创新必须有一定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不断地研究技术的发展方向及规则的改革变新。在当今信息社会里,教练员创新必须有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获取与训练有关的各种最新信息,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以不断地提高与充实自己,才能达到理想的创新效果。

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范文5

【关键词】 创新 思维 途径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听觉、感受、联想、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根据我的理解,音乐教学的创新是一种演变和渐进的过程,可以从五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

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教师首先必须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的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探索精神等。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敢于想象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是好的,也是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假如不给予学生创新机会,轻易代替、否定学生的意见,不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让他们产生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同时还会使学生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争吵”“讨论”的机会,大胆探索、求真、求新。

2 找准创新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定创新的内容很重要。可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培养即兴创编能力。如让学生用各种声音材料去模拟和表现自然界中的各种音响及对事物的切身感受;用声音编创较为完整的带有情节的声音故事,进而尝试为所学的有关诗歌或故事进行简易的配乐表演;让学生口头创编旋律或简单的旋律接龙,即兴创编节奏;也可根据歌曲的内容、形式和情绪边唱边表演,创编出有表现力的表演动作或新的表演形式;还可以尝试创编歌词或为不同情绪的歌、故事、美术作品等编配音乐;等等。

3 优选创新的方法

3.1 发现法。发现法是学生动用教师提供的按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采用发现法,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问题教学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可以解释性地回答问题。

3.3 情境法。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音乐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如:创设图画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境,从而增强对教材的理解,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欲望,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

3.4 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相互启发,讨论辩论,各抒己见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表现

创新性思维表现在不满足用现有知识和社会常识去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是从崭新的创见来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1 培养想象能力。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有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4.2 培养求异思维能力。以往的教育教学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培养。

4.3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所谓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向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和灵活性两大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

5 构建创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某种教学模式是针对某个实际问题,为达到某种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最优教学操作范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选择,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本质出发。

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教学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教学过程是主动、生动活泼;教学法是启发内因转化;教学环境是和谐愉悦共振。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统一体,它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体会,希望同行们能在教学中创立更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音乐实践方式,体现培养创新能力的各种课型的音乐教学模式,为我们音乐教学的发展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 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1998

2 柳文杰.舞蹈的审美特征[J].艺术广角,2004(03)

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范文6

关键词:语文素养;创新思维;想象;思维定式;发散思维

仔细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不难发现,其中有十三处用不同的笔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这充分表明,语文教育目标是“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促进语文素养协调发展和提高,除了熏陶感染、语文实践、多读多写等途径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思维的支持,语文素养也难以提高。因此,启迪创新思维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径。何谓创新思维呢?创新思维不属于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相并列的一种思维类型,而是就思维的结果有无创新而言的,无论是通过形象思维或者是抽象思维,只要其结果有创新,就可谓创新思维。我们常说“心想事成”,如果没有“心想”的意念,自然不会产生“事成”的结果。同样,如果没有创新的念头,也不会有创新的结果。由此可见,只要拥有创新的念头,整天想着去发现,创新的思路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并将创新更好地付诸行动。既然创新思维是一种意念,那么创新思维就可以培养。如何增强消化功能,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素养,这是新课改形势下我们语文教师要探讨的课题。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笔者根据新课改精神,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在此总结出自己的做法与体会,以期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设疑置问,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人类创新史告诉我们,所有的创新都源于问题。问题诱发创新需要,产生创新意识。问题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中指出:“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从而表明,问题是启迪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语文新课标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确指出:“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创造潜能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因此,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或探索性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点燃创新火花的关键。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那么,如何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疑置问,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悬念和困惑,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去创新、去探索。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时,笔者为突破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这个重难点,创设了问题情境,在诵读、美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的?

3.文章又是从哪几个画面来描绘春天的?请分别给每幅画面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4.你从文章的写作思路上感悟到什么?

从上述设计的问题看,前两个问题学生认真阅读,细心体会,不难回答,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启动思维,点燃创新火花。第3题有创意,学生可从景物特征、写法和语言等角度来总结。第4题则是个开放题,难度适宜,具有探索性,学生有不同的阅读经历,不同的理解程度,可能有不同的感悟,但只要学生能基本说出自己的体会,就应给予肯定,勿强求统一的答案,这也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置问,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激起他们思维活动的波澜,引发他们在前浪推后浪中思考问题,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在逐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升语文素养。

二、展开想象,放飞创新思维的翅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足见想象的重要性。想象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与电脑相比,想象力是人脑的优势。什么是想象?想象是人脑将储存的表象改造或组合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作为形象思维的一种基本方式,不仅能构想出未曾知觉过的形象,而且还能创造出未曾存在的事物形象。想象力具有自由、开放、浪漫、跳跃、形象、夸张等特点,它能使思维逍遥神驰,一泻千里,超越时空。没有想象力,一般思维就难以升华为创新思维,也就不可能做出创新的成果。老舍说:“创作永远离不开想象。”法国文学家狄德罗说:“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就不能成为诗人。”可以说,一切借助于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文学艺术都需要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若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就难以提高。因此,激发想象力,让一般思维升华为创新思维,是语文教师肩负的重任。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编写的语文教材,选文文质兼美,文学艺术作品比重较大;文学作品之所以扣人心弦,就是寓形象、意境于模糊的观念中。模糊的观念比清晰的观念更富表现力。这主要体现于不同的读者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完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人在一定的意境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呢?常用的想象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再造性想象,另一种是创造性想象。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凭借课文中生动的描述、精美的插画,通过阅读或观察,进而感悟、体验,渐入意境,脑海就会显现出活灵活现的画面、鲜明的形象,仿佛身临其境思索着,任凭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这是培养学生再造性想象的好方法。例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时,作者通过描写西北汉子擂腰鼓的场面,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学生通过精读,那腰鼓舞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再现在脑海里,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教会学生抓住表现力强的语句进行想象,再现文中的画面,在想象中体会精彩语句的作用,受到感染熏陶,从而获得语文素养。

所谓创造性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来新形象的过程。如,童话故事中的美人鱼、《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等形象,都是创造性想象的产物。语文学科具有模糊性、综合性、间接性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感知、探究、体验,从而去理解课文的“言外之意”“文外之画”“字中之情”,这就给学生以创造性想象的广阔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作者故意留下的“空白”和未知结局,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所谓“空白”是指作品中没有直接说出来,需要读者根据生活经验、审美情趣等进行感悟,回味想象和补充的地方。例如,学习《孔乙己》一课时,结尾有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对孔乙己的死描述得很模糊,说“大约”又说“的确”,不敢确定。但从他末次出场的样子肯定是活不了,会死在什么地方?死了之后会是什么模样?直接的死因是什么?要求学生加以补充,进行创造性想象。经过讨论交流,有的想象他用双手爬向自己的墓地;有的想象以他知识分子的清高,绝不会选择暴尸街头;有的想象他虽穷困潦倒,以他死要面子的性格,死也要死得有尊严……只要想象合理,都要予以肯定。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扩写、续写、改写等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再现生动的画面;另一方面要挖掘作品中故意留下的空白,让学生进行补充,展开创造性想象。学生通过想象,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进一步加深,从而就能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打破思维定式,开辟创新思维的蹊径

思维定式是创新思维的天敌。所谓思维定式,是指根据自己的经验或习惯形成认识的固定倾向,影响后继的分析和判断,从而形成“思维栓塞”。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来说,思维定式是比较可怕的,创新思维的缺乏也往往是由于自我设限造成的。要想培养创新思维,必须先打破在头脑中构成固有的思维模式,勇敢地冲破传统的看事物、想问题的方式方法,另辟蹊径,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既然创新思维是看结果,那么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等都可以打破思维的定式,从全新的思路来分析面对的问题,使要解决的问题有所突破,产生新异的效果。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个特征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始终。所谓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有一种常用的形式,就是指面对一个问题让学生能够有多种解决的答案。然而,有些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往往只会用一种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思维僵化、死记硬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流畅,灵活变通,更具创新性。例如,在丰富学生语汇方面,可以让学生按一定的要求写出尽可能多的词语。如,写出表达心理活动的动词,写出形容人的神态的形容词,写出描写景物的词语……这样持之以恒,学生的词汇量必能大幅增加,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方面,教师可挖掘教材中具有某种创新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来进行思维发散。例如,学习《口技》一课,在通读、诵读的基础上,探究作者写法上的成功之处。笔者提出问题:“作者的笔法妙在何处呢?”学生立即研读课文、讨论交流。许多学生能用发散思维回答这个问题:妙在首尾呼应,妙在侧面烘托,妙在摹声传神,妙在变换时间词上。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坚持经常用发散思维启迪,开发学生潜能,相信定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增强,语文素养也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提高。

逆向思维是“反其道而思之”,它是采用反向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亦是打破思维定式的一种创新途径。逆向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有较广泛的运用。如,成语中的“乐极生悲”“南辕北辙”,诗句中的“于无声处听惊雷”“置之死地而后生”,修辞方法中的对比、反衬,写作中的倒叙等,都是逆向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横向思维是跳出圆圈、触类旁通的思维方法。运用横向思维有助于打破定式的想法,冲破旧观念的束缚,产生新观点,推动对问题创新性的解决。如,在议论文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作者是怎样从其他的角度提出观点,论证问题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打破思维定式的各种思维方法,并进行训练。长此以往,定能使学生的思维有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发展。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很强调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堪比消化功能的创新思维,能把知识转化为人所需要的素养。因此,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增强消化功能,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协调提高。语文教师可以从设疑置问、展开想象、打破思维定式等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个具备创新思维的学生,他的各种素养也高,将来才最有希望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2]任志鸿.初中新课程语文优秀教案.5版.南方出版社,2008-06.

[3]关文信.初中语文创新性教学指导.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