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范文1

一、教材编排结构比较

不同版本的教材编排有其共性的地方,同时也呈现出不同的编写风格与特点。通过对三个版本的有关“射线、直线和角”这一内容的比较发现,苏教版和人教版的编排比较相近,都把射线、直线的认识放在“角”这一单元,且射线、直线、角的认识安排在一课时。在这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线段,初步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本节课在学生认识射线之后,通过图例(苏教版)和实例(人教版)的方式引出角的概念。两个版本对“角”概念的引入建立在射线认知的基础上,侧重于对角的静态定义的理解――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北师大版教材的编排有所不同,把“线与角”作为一个单元编排,其中“线”与“角”分别作为独立的内容安排在不同的课时,即把“线的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作为一课时,重在三种线的联系与区别;把“旋转与角”作为一课时,通过活动角的一边旋转形成不同类的角,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二年级已初步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对角的概念不作描述,侧重通过活动角渗透角的动态定义的理解――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除此之外,三个版本都在线段、射线、直线概念教学的基础上涉及线的性质的教学。如三个版本都通过操作体验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其中苏教版还提供了相关的生活场景。苏教版、北师大版都通过图例让学生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其中苏教版介绍了“距离”的概念。关于角的读写方法,苏教版和人教版的介绍方法大致相同,而北师大版在二年级已作过介绍。

二、概念呈现方式比较

虽然三个版本教学内容大体相同,但对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呈现方式不尽相同,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侧重用举例的方式呈现概念,大都没有逻辑起点;苏教版教材既注重实例感知(如生活中的射线),更侧重于联系已有知识形成概念(如以线段为基础运动形成射线、直线)。三种版本虽然呈现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注重从生活原型中认识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应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供生活原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理解概念,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帮助学生从生活原型到数学概念的转变。因为在生活中很难找到“射线”“直线”的原型,因此认识这两种线要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端点”“无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三、概念区分方式比较

在各教材中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区分,主要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见教材内容)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三套教材都非常重视区别线段、射线、直线。因此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对比中明晰三种线的本质特征,进一步理解概念。

四、习题安排比较

苏教版:

人教版:

北师大版:

“线的认识”练习:

“旋转与角”练习: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话教学;有效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禁锢,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我们要切实了解和明晰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话教学内涵,使之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空气,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拓展数学学习思维习惯和方式,更好地巩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获得数学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如何加强小学数学中的对话教学。

一、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数学基础知识,理解小学数学知识中的内在逻辑性,教师需要采用对话教学的模式和理念,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小学数学中的逻辑知识点,更好地架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入。

1.传统教育理念禁锢性的影响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之下,教师将目光着眼于小学数学的考试内容之中,而没有充分重视对话教学的优势,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全面发挥出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话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缺乏对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深入体会和核心思想的把握。

3.教师缺少对教材的深入挖掘

在小学数学的对话教学中,教师缺少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没有基于教材的基础,将对话教育的目标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无法使学生做到“与数学的对话”。

二、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

1.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经验,开创趣味性、生活化的数学对话

在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到生活化的经验和体验之中,立足于生活实践内容,创设趣味性、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对话,精彩地呈现出小学数学生活化对话的魅力,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对话的积极性和热情。例如,在小学数学知识中的长度概念“千米”教学中,如何使小学生明晰这个抽象的长度概念,教师不可单调地讲解长度“千米”的数学概念,而应当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动画内容,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嬉戏玩耍之中,可以更为直观地领会到这个衡量长度的指标。还可以引入学生所熟悉的“龟兔赛跑”故事的热荩学生都知道在这个故事之中,乌龟最后赢得了比赛,教师将学生的思维来一个逆转式的启示:在这个故事之中,兔子失败的原因,在于几千米的路程太遥远,它太累了,所以睡着了。而乌龟却很慢,它又很有耐力,最后才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学生的思维跟随教师的启示,发现原来千米的距离这么远呀,兔子居然都累得睡着了!

在这个生活化、趣味性的对话教学之中,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在趣味化的对话情境之中,极大地增进了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2.实现师生与教材的对话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在对话教学中充分挖掘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使之与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相契合,实现师生与教材的完美对话,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例如,在小学数学知识“基本的地理海拔高度”的教学中,山地、高原地带的学生基于自己日常的体验和认知,感触相对比平原的学生更深刻。另外,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也要注重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内容融入对话教学之中,使农村的学生能够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化的理解相链接,更好地实现数学思维的拓展和延伸。

3.教师要强化自身的语言逻辑运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对话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加强对自身的语言逻辑运用能力的强化,要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富于逻辑和情趣化,而不要使小学数学的对话教学显得呆板而毫无生趣,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对话的积极性。教师对于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化,可以在较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小学数学对话教学内容“分母与分子”的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新鲜和有趣,而为了让学生明晰分母与分子这个数字的基本概念和涵义,教师要通过清晰、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使学生理解这个数字,而不至于产生张冠李戴的现象。如,表达分开的部分占总体的多少、各自分开的部分与总体是什么关系等,教师要通过清晰、完整的语言逻辑表达方式,增强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认知。

4.注重提升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理论学习

为了提升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当加强对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数学教学理念的学习,要将优秀的数学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开展课题研究,从学科科研的角度,进一步改进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中的不足和缺陷,更好地提升对话教学的水平。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学引入对话教学理念和模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在对话教学中可以实现师生的对话、与教材文本的对话,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深度解读,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实验,呈现精彩纷呈的小学数学对话课堂,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范文3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什么都比较好奇的小学生来说,兴趣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可以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比较生动、形象、具体,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可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合理优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将原本用语言不容易讲清楚的数学知识形象地演示出来,提高教学效果。另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有限的时间、空间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更积极地学习数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

1.强化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性阶段。有很多数学概念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抽象性思维,所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直观的、静止的图像对他们来说掌握起来会容易很多。所以,教师可以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中的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化、形象化和具体化,激活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学习分数这一概念时,对于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的小学生来说非常抽象,不易于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分数概念的教学,引导学生将多媒体课件中的所有物体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个体,然后将其分成4份、8份、16份、32份,然后引导学生分别用分数形式表示其中的1份和3份。这样,学生对于分数就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让学生发现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数学。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对分数的理解和认识概括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突出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每个知识点对小学生来说都有重点和难点部分,只有突破这些教学重点和难点,才能提高数学学习整体效果。面对很多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如果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而合理、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对小学生来说重点和难点部分形象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如在学习角时,在学生已经了解角的概念后,影响角大小的因素就成为教学的难点部分。如果教师进行单纯的语言讲解,学生就会听得云里雾里,不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通过多媒体,可以形象地显示各种边长不等、大小不等的角,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角进行仔细比较和认真分析,并通过两条边不停地张合伸缩等动态演示,指导学生总结出边长和角的大小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与两条边的开度有直接关系,开度越大,角越大;开度越小,角越小。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轻松掌握所学知识,体会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方法;形象思维;创新

一、“数形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不仅可以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应将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的本质之一,是数学教学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广泛,穿、融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联系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对图形的处理,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持作用,揭示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抽象概念和具体形象、表象之间的转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数形结合”更好地揭示数量关系

运用数形结合有时能使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得比较直观,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的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

(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而非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数学科学是人们一致公认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而“数形结合”能使比较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清晰、具体的事物,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

二、“数形结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形是数学中两大基本概念之一,可以说全部数学大体上都是围绕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提炼、演变、发展而展开的。“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便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是思维的起点,是儿童建构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一)用图像形象的反映科学规律

学生在进入小学学习之前,他们的知识基本上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上的。其知识特点是直观形象,看得见,摸得着。而进入小学阶段,教师如果运用数形结合来引入新知、建构概念、解决问题,就相当于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添砖加瓦,新知识的学习就变成了下位学习。这样新学的知识就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而我们也达到了所需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所谓深入浅出。

(二)“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按照现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各有不同功能,左半球是主管抽象思维,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两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使个体得到和谐发展。“数形结合”思想,不仅能调动右脑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还促进了个体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使人变得更聪明。形象思维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法,不是满足于将知识和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创造问题情景诱导学生自己动脑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形象思维过程。

(三)“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始终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能力形成于学习和掌握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发展于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里。分析综合、归纳类比、抽象概括,都应该从小学开始着力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编选一些探索性的题目,让学生去研究,去探讨,去发现。让他们不是从头脑中已有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中去找答案,而是从问题的本身进行具体的分析,进行一系列探索性思维活动,将已有的思维方式大跨度地迁移,从可供选择的途径中筛选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学数学里解决应用题时,通常是将数量关系转化成线段图。

三、“数形结合”历史渊源

数形结合是最古老的数学问题、也是最古老的研究对象,“结绳记事”就是一种直观的用绳子的形状来反映数字的一种结合。早在数学被抽象、分离为一门学科之前,人们在生活中度量长度、面积和体积时,就已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了。“数形结合”可以分为“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

四、用“数形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形结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抽象的内容教学似乎是一个极大的难题。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图形结合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就能有效降低教学难度,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

五、“数形结合”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目前,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建立新世纪创造性人才队伍的需要,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只有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在各自的领域中有所创造发明,才能推动科学技术、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运用数形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意识。

六、注意事项

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采用数形结合思想,同时还应让学生养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习惯。准确地说,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想,而不是教学思想。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这样就会让学生养成一种思维习惯。

师在运用数形结合教学思想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形”,还可以利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多种方式来展示“数”“形”变换的具体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范文5

【关键词】教学手段;数学教学;小学生;多媒体教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在具体形象和抽象逻辑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传统方法主要依托老师的板书和语言描述,但是,传统方法很难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交互性、可控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迅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抽象世界的重要手段,研究分析多媒体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小学生性格特点分析

小学生普遍处于14周岁以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处于认识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学生普遍觉得抽象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必须考虑合适的手段采用,让抽象性强的数学教学在小朋友们眼里“生动”起来。

二 多媒体教学手段特点

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动画于一体,可以较为生动的展示客观世界,同时,动画的引入也可方便地建立具体形象事物到抽象模型世界的联系,可以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使得课堂变得绚丽多彩,优化教学氛围,更好的吸引学生课堂上的专注。

三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 联系抽象和具体事物,降低抽象问题的理解难度

数学研究的概念往往实际问题的抽象,譬如面积、体积、比例尺等概念,以教授比例尺概念举例,比例尺概念是应生产实践需要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小朋友们生活经历较少,传统的授课方式往往很难展示这种类型的抽象概念;采用多媒体手段,我们可以首先通过幻灯片抛出一个问题:“怎样用一张纸描述重庆到成都的距离?”,然后通过由大到小的动画展示建立比例尺的概念。再譬如教授对称轴概念,传统的授课手段依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很多想象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掌握这个概念比较慢;辅以多媒体手段,我们可以动画展示沿轴旋转、折叠等效果,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效率。

2 突出重难点,提高授课效率

利用多媒体教学定格、拉近、加快、放慢、闪动、语言提示等动感手段,可以充分突出重点内容每个过程或瞬间的各种情况,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细节的理解,提高授课效率。譬如教授“图形的拼组”,许多正方体有序的叠在一起,要求学生数一数有几块,学生往往容易遗漏隐藏的方块,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解剖,找出隐藏的方块,反复演示正方体的分裂和重新组合,让学生对容易遗漏的地方影响深刻。再譬如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很多同学容易想当然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和正方形相似,等于两条相邻边的乘积,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很容易突出这种错误的问题所在,辅以有趣的动画,让小朋友们记忆深刻。

3 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利用多媒体形象展示手段,可以很容易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和生活具体事物的联系,譬如教授“平移和旋转”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一开始就展示冉冉升起的国旗、旋转的大风车、平面上直线运动的汽车等,让同学们建立基本概念后展示一朵花和一片花瓣,让学生们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启迪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再譬如教授“圆的面积”,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演示将一个圆分成许多小块,然后用这些小块拼成长方形的过程,让同学思考两者之间的面积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基于圆周长和半径的面积公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手段因为表现形式单一,往往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手段以其方便的图像、动画和声光效果添加,可以很方便的刺激学生学习兴趣。以教授“千克和克”概念举例,可以设计一个包含一座天平的动画,一头放“克”,另外一头放“千克”,然后动画展示由于“克”表示的重量远小于“千克”,代表“克”的一头马上翘起,然后展示“千克”可以用刀分成多少个“克”等过程,趣味的告诉小朋友两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双向过程,氛围的和谐有助于提高信息交流效率。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很方便制作相对传统黑板板书风格更多样的幻灯,同时插入一些符合小朋友喜好的图片和声音,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活跃课堂氛围,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总之,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老师可以极大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当然,任何手段的效果好坏都主要依赖于授课教师,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教师授课思路的形象生动展示,好的授课效果仍然依托于教师好的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 马琴. 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8):84-85.

[2] 徐清林,张爱梅,闫洁.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气氛的调节[J]. 中国校外教育,2012 (8):60.

[3] 殷秋峰.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现代阅读,2012 (7): 217.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范文6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创新教学

我们就课改环境下来讨论分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方案模式的改革创新举措和重要作用。

一、从教学方案中着手重视学生的主置

按照传统习惯,我们都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是被迫接受知识的。但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会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把学生放到教学课堂的主要位置,从而强化学习质量。就拿数学中的因数、倍数知识点来说,我们不能采用之前的灌输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讲而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适当地讲述因数和倍数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之后就是让学生来自主分析学习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个数问题,当然也可以适当设置组队讨论等环节。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一定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环境中,而且可以培训他们自主思考分析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应用情境教学方式

情境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常见的东西的引用来完成知识的学习掌握,当然这种方式是比较适合抽象思维不完善的小学生的。通过这种引用类比,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数学中的知识点,进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改善。就拿“平移和旋转”这一知识来说,我们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和平移旋转有关的事例,诸如车在直路上行进就是相当于平移,我们玩的风车工作起来就是在进行旋转等来引出相关的概念。这样既简单又直观有趣的例子就是情境教学,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掌握这些数学知识点,而不是只是单纯地记忆概念,这样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总而言之,针对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主置,从学生方面着手使他们发现学习的乐趣,破除对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并且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养成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要采取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使得知识点更加容易接受理解,通过这种双向创新进步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