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超声诊断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血管超声诊断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血管超声诊断学

血管超声诊断学范文1

【关键词】 产前超声;胎儿心血管畸形;临床价值

胎儿心血管畸形在临床上主要是指胎儿在孕妇体内发育不完全所致。据有关机构调查统计显示,近些年来,受环境以及遗传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是造成新生儿出现死亡的重要因素,严重威胁了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已经成为我国临床上重要卫生问题,而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断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产前超声由于具有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实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在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方面的临床价值,我院随机抽取了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产前超声检查结果以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临床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产前超声检查结果以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孕妇年龄在21-43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28.5岁。孕周在19-40之间,平均为28周。

1.2 仪器 voluson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0MHz[1]。

1.3 方法[2] 在超声诊断期间,孕妇需保持仰卧位,将腹部充分显露出来,检查步骤可分为以下几项:①通过四腔心切面对胎儿的胸,心腔比例,心脏所处的位置以及心尖与心轴的夹角进行观察。此外,还要注意胎儿房室瓣的具体形态和运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切面对胎儿的肺静脉以及其房室的血流状况进行观察。②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对胎儿两大动脉在起始部位是否为十字交叉进行观察,通过彩超观察胎儿的血流情况。③三血管切面,可以对胎儿肺动脉长轴切面与主动脉以及上腔静脉短轴切面进行同时观察,通常情况下,三者会以从前往后,从左向右以及从大到小的规律排列。彩超可对胎儿在主动脉弓的血流是否出现异常进行观察。④主动脉弓以及动脉导管弓切面,对胎儿导管弓有无阻塞,主动脉是否狭窄等情况进行观察。最后通过汇总各切面所得到资料,由两位从事彩色超声检查的专业医师对各组图像进行分析。

2 结 果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在我院接受产前超声诊断的孕妇中,有5例被检测出胎儿心血管畸形,其中有1例胎儿为三尖瓣下移畸形,2例为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发育异,1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以及1例单纯肌部室问隔缺损。而随后经引产后尸检也证实了超声检测的结果[3]。

3 讨 论

胎儿心血管畸形在临床上主要是指胎儿在孕妇体内发育不完全所致。由于受到环境以及遗传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是造成新生儿出现死亡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随着临床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超声诊断应用于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其对胎儿心血管畸形有特征性显影,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4]。

综上所述,产前超声诊断可以有效的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而且其也是一种较为快速的、安全的、没有创伤的检查手段,能够有效降低缺陷胎儿出生的几率,适合在产前检查中推广使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超声检查在孕妇产前的诊断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庆华,谭咏韶,朱广兴,等.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胎儿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7.

[2] 王佳,潘颖,轩丽丽,蔡知天,冷维春,毛洪巍.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0):1854-1856.

血管超声诊断学范文2

关键词:产前超声;胎儿;心脏畸形

胎儿心血管畸形是产科常见的一种出生缺陷[1],对于患有心脏畸形无法行根治术胎儿的早检出及处理较重要。产前超声胎儿心脏检查要采用不同切面的联合分析,本文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2月~2015年7月于我院接受产前超声胎儿检查的2477例孕妇,年龄18~41岁,中位年龄34岁,孕龄18~41 w,平均34 w。

1.2仪器和方法 使用仪器为美国GE公司 Voluson E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腹探头频率3.5~8.0 MHz,功率小于100 mW/cm2。孕妇在检查前均予以告知超声诊断的局限性及准确率等相关问题[2]。孕16~21 w及 26~38 w的胎儿,进行一般产科超声,孕22~26 w胎儿行系统超声检查。

2 结果

2477例孕中期胎儿检查发现24例心脏畸形,畸形率约0.97%。其中,室间隔缺损4例,心内膜垫缺损2例,右室双出口1例,肺动脉狭窄1例,肺静脉畸形引流1例,法洛氏四联症1例,大动脉转位2例,永存动脉干1例,右位主动脉弓1例,双主动脉弓1例,永存左上腔6例,左侧三房心2例,房间隔瘤1例,9例合并心外畸形,6例合并心内畸形。合并心外畸形有内脏反位、隔离肺、单脐动脉、持续性脐右静脉等,合并心内畸形有心包积液、冠状静脉增宽、心室内点状强回声等。漏诊2例,肺静脉畸形引流心内型1例,肺动脉狭窄1例,均尸检或出生后经超声心动图证实。胎儿心脏畸形分布情况见表1。

3 讨论

不同孕周对超声检查胎儿心脏切面显示率有影响,产前系统超声22~24 w是最适宜[3]。本研究中行系统筛查的孕周为22~26 w,四腔心及左右室流出道切面显示率达97.8%,孕晚期需复查心脏超声减少漏诊率[4]。运用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及三血管气管切面叠加彩色多普勒血流观察胎儿心脏[5],在四腔心切面可观察左右心房、心室及肺静脉与心房的连接及心房与心室的连接,14例心脏异常在四腔心切面上发现,10例未发现异常。单纯四腔心切面作无法获得心脏大血管解剖信息而致部分胎儿大血管畸形漏诊[6],而流出道切面可以判断室间隔与大血管壁的延续关系、大血管与心室的连接、排列关系[8]。本组资料中,室间隔缺损病例通过流出道切面的检查得以明确诊断;法洛四联症(见图1)病例通过流出道切面判断主动脉骑跨的程度,室缺大小;心内膜垫缺损在流出道切面可以观察明显缩窄的主动脉。此外,三血管气管切面对大血管的内径大小异常、排列及数目异常等具有重要诊断价值[7]。本研究6例心血管畸形在三血管气管切面上有明显异常,肺动脉狭窄在三血管气管切面示肺动脉内径异常,大动脉转位在三血管气管切面示血管排列关系异常,主动脉弓异常及永存左上腔静脉在三血管气管切面则为血管数目的异常。

产前超声检查心脏除要多切面,不少异病同图还需鉴别。完全性心上型肺静脉畸形引流与永存左上腔静脉在三血管切面超声均示肺动脉左侧及主动脉右侧各一管状结构回声,不同的是,永存左上腔时两根血管内血流方向一致,而肺静脉畸形引流的血流方向相反,左侧为左上腔垂直静脉。分析肺动脉狭窄漏诊原因,胎儿期病理过程是渐进的,故有必要定期复查。

综上,本研究可以认为产前筛查对胎儿心脏畸形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产前筛查可以早期发现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优生优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凤兰,易建平,寇世和,等.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667-3669.

[2]王佳,潘颖,轩丽丽,等.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0):1854-1856.

[3]Nyberg M K,Johnsen S L,Rasmussen S,et al.Fetal breathing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umbilical blood flow[J].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Gynecology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Gynecology,2010,36(6):718-723.

[4]周兢,徐巧岚,张亚军,等.彩色多普勒技术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学,2007,35(4):270-271.

[5]章平升,王义,周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二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1):5179-5180.

[6]Comstock C H.What to expect from routine midtrimester screening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Seminars in perinatology,2000,24(5):331-42.

[7]李胜利,邓学东.产前超声检查指南[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2,9(7):574-575.

血管超声诊断学范文3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血管瘤;诊断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一般无任何临床症状。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安全无创,被认为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对肝血管瘤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科进行常规及超声造影检查的血管瘤患者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3~64岁,平均(39.4±10.3)岁。所有病例均经增强CT或MRI等典型影像学确诊。

1.2 仪器与方法 Acuson Sequoia 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5 MHz,具有造影成像技术,Bracco公司超声造影剂SonoVue,用5 mL生理盐水配成混悬液,每次抽取1.2 mL,通过肘部浅静脉快速团注,尾随注入生理盐水5 ml。选择最佳切面,开启计时器动态录像。由两名有经验的医师对造影图像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8例肝血管瘤患者33个病灶,左叶8个,右叶25个,直径范围13~64 mm,平均(28.3±8.9)mm,低回声灶7个,高回声灶26个。常规二维超声诊断正确率仅为60.6%(20/33),超声造影的诊断正确率为90.0%(30/33),明显高于常规二维超声(χ2=8.250,P=0.004)。30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期或门脉早期病灶周边结节样或环形增强,造影剂呈渐进性、向心性充填,延迟期呈高增强。增强达峰时24个病灶整体完全增强,6个病灶中心不增强。3个直径

3 讨论

肝血管瘤在病理学上分四型:硬化型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1]。本组使用的静脉超声造影剂SonoVue,在人体内的平均直径

肝血管瘤超声造影典型表现为“慢进慢出”,即为动脉期周边结节状或环状强化,逐渐向中心缓慢扩展,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仍处于增强状态,回声不低于周围肝组织,这种“慢进慢出”的增强特点与增强CT类似。本组30个病灶符合上述特征,定性诊断为血管瘤,并得到了其他影像学方法证实。增强达峰时24个病灶表现为整体完全增强,6个病灶表现为中心不完全增强,这与血管瘤的直径大小密切相关。

此外,本组中3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期整体快速增强,直径均

由于部分病例合并肝硬化及脂肪肝,导致图像不典型,本组病例常规超声诊断正确率仅为60.6%(20/33)。文献报道,常规二维超声诊断正确率为20%~80%[3],若以符合动脉期或门脉早期病灶周边结节样或环形增强,造影剂进行性完全或部分性向心性填充,门脉期和延迟期回声仍不低于肝实质回声为诊断肝血管瘤的标准,则超声造影诊断肝血管瘤的正确率为90%(30/33),明显高于常规二维超声(χ2=8.250,P=0.004)。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肝血管瘤的表现比较典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公认的准确定性肝血管瘤的其他影像学检查相比,超声造影技术为无创检查、操作简单,更适合临床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黄柱华,蒲春华,谢广龙,等.超声引导下肝血管瘤内注射平阳霉素疗效观察.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050-1051.

血管超声诊断学范文4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10月 ~2014年10月收治的45例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2例, 女23例, 年龄1~61岁, 平均年龄22.6岁, 且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及病理得到确诊。

1. 2 方法 采用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4~9 MHz。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对病变部位的多个切面进行仔细扫查。应用二维超声声像图观察并记录病变位置、大小、内部回声、边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然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病变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 并测量相应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指数等。最后利用探头加压试验[3], 即适当地加压和放松探头以观察病变形态及内部血流信号的变化。

2 结果

2. 1 45例患者共54处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 均经手术病理得到证实。54处病变, 其中位于四肢34处, 躯干9处, 颜面部8处, 颈部3处, 本组病变最大者约10 cm×3 cm×5.8 cm, 最小者约1.4 cm ×0.5 cm×0.9 cm。

2. 2 54处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二维声像图表现 均呈混合性回声, 内部回声不均匀, 48处混合回声内以低回声为主, 6处以高回声为主, 边界均不清晰, 内均可见多条迂曲扩张的管状结构, 管径宽窄不一, 其中4处病变内可见低回声团块, 10处病变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强回声伴声影。

2. 3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结果 36处病变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加压放松探头后病变内血流信号均可显示;12处病变内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 呈低速静脉血流频谱, 6处病变内可见细条状血流信号, 呈动脉血流频谱, 最大峰值流速范围约3.3~7.9 cm/s, 阻力指数范围约0.58~0.69, 上述病变挤压放松探头后血流信号均较前增加。

3 讨论

海绵状血管瘤不同于具有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特征的血管瘤, 而是属于一种血管畸形, 由大小不等的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窦组成, 彼此延伸、交通呈海绵状, 窦腔充满静脉血, 因血管畸形血流速度缓慢, 常伴有血栓形成, 后者常出现机化伴有钙质沉积。病变一般发展较慢, 常在婴幼儿、儿童期或青春期逐渐增大, 成人期增大较不明显。病变部位好发于颈面部及四肢躯干的皮下软组织、肌肉组织及肌间隙内, 部分也可发生在腹腔脏器内[4]。海绵状血管瘤多表现为质地柔软的肿块, 部位表浅时, 局部皮肤常略呈蓝色或浅紫色, 有时甚至隐约可见迂曲扩张的血管, 压迫肿块可见其略有缩小, 放松后恢复。二维声像图通常表现为混合回声团块, 内回声不均匀, 边界不清晰, 团块内可见多条迂曲扩张的管状结构, 部分管状结构内可见血栓所形成的低回声或者血栓机化形成的强回声伴声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管状结构内显示颜色暗淡的红蓝相间的血流信号或因流速缓慢而无明显血流显示, 且探头加压时彩色血流主要为蓝色, 放松后彩色血流主要为红色, 即探头加压实验阳性[3-5]。本组研究中多数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可能因血流速度缓慢所致, 而加压放松探头后管状结构内血流信号可以显示, 在部分可显示血流信号的病变内, 测得的频谱多以较低速的静脉血流频谱为主, 小部分则可测得由病变灌注血管所致的少量动脉血流频谱, 挤压放松探头后血流信号均较前增多。另外海绵状血管瘤还应与蔓状血管瘤相鉴别[6, 7], 蔓状血管瘤也称为先天性动静脉畸形、高流量血管畸形, 内呈较丰富的红蓝相间的彩色血流, 颜色明亮, 动静脉瘘部位的血流呈多色镶嵌样, 无需加压即可显示, 由此二者可以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用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 具有优良的软组织分辨力[8], 有助于识别病变病理组织学的改变, 但其对钙化灶不敏感, 且价格昂贵, 儿童的配合性差。临床上也可以通过造影、穿刺等方法进行判断, 但创伤性较大, 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简便快捷、无创伤、可重复性强, 检出率高, 并且能够准确定位病变的部位, 清楚显示其大小、边界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可以准确区分动、静脉血流性质以及测得动静脉血流速度和阻力系数, 并可对病变内血栓机化形成的强回声静脉石做出准确的评价。

综上所述, 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可作为临床诊断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Mulliken JB, Gloowacki J. Hemangiomas and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endothelial characteristiccs. Plast Reconstr Surg, 1982, 69(3):412-420.

[2] 郑家伟.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5, 40(3):185-186.

[3] 牛卫东, 李洪福, 门光明.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诊断研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20(9):1358-1360.

[4] 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16.

血管超声诊断学范文5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小肝癌;血管瘤;小血管瘤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强,熬夜、饮酒、高油脂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肝脏疾病的发生率也是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与此同时,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使检查手段的普及,疾病的早期发现率也在增多。目前,用于诊断肝脏疾病的诊断技术主要有实验室检查,B超,CT扫描或MRI,甚至手术以及术后病理确诊。B超作为一种常规的检查项目,因其疾病的诊断率较高,无创伤,快速,安全等多个优点,受到大部分患者的青睐,一般的超声图像能够比较明确的显示肝脏切面的大小、形态、肝内实质结构,管道系统及肝脏邻近组织,并能根据肝内管道区分肝脏各段各叶,对病变进行准确的定位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像素分辨率高不仅能显示肝脏的血流,帮助明确诊断肝脏内的血管病变,而且还能了解正常肝脏及病变肝脏的血流状态。由于B超检查具有的简便、迅速和价格低廉,已成为诊断肝脏疾病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从我单位历年来的体检结果显示,肝脏健康者占67%左右,脂肪肝占25.8%,肝内血管瘤占6.8%,怀疑为恶性病灶者为0.4%。经过对疑似病例进一步的追踪检查及手术后的病理诊断证实,其进一步确诊结果基本与超声诊断结果相符,超声诊断总的准确率可高达98.02%,同时,超声对肝内血管瘤病的诊断具有简便易行,敏感性较高的回声团2 cm左右就可以发现,故临床上常以超声为血管瘤检查的首选方法[1]。超声检查无创伤,操作方法简单方便,适用于基层医院的推广,对于病情诊断意义重大。

作为超声检查的医生必须要仔细检查,反复辨认,认真分析图像的特征,就可以达到疾病较高的发现率,对怀疑有肝癌者或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可以合并其他的诊断方式,如CT、MRI、实验室生化检查,必要时进行手术和手术后病理诊断。

1.2方法 肝脏位于右上腹膈下,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为膈面和脏面,膈面向上隆起,表面光滑,脏面有"H"形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右纵沟前半部为胆囊窝,后方为腔静脉窝,接受左、中、右三支肝静脉为第二肝门。左纵沟前为肝静脉窝,后方为静脉导管窝,横沟位于中央肝门静脉,胆管、肝动脉出入的部位为第一肝门。

正常肝脏表面光滑,边界清晰,肝包膜为一线状强回声,左叶较薄,边缘锐利,右叶较厚,边缘钝,肝实质为细小点状中等度回声,分布均匀。肝内的管道有肝门静脉,其管壁较厚,回声较强,走形有一定的特征,肝静脉的管壁薄,回声弱。肝动脉在肝门部,纵断位于肝门静脉和肝总管之间。肝门静脉血流频谱呈连续性,吹风样带状频谱随呼吸改变。肝静脉为三相波,S>D,肝动脉为动脉血流频谱。

1.3观察指标 为保证图像清晰,检查者当日禁食,胃镜、钡餐检查应放在超声检查之后。检查方法从左到有纵断扫查,从上到下横断扫查,从各个肋间及肋缘下扇形扫查,以及冠状的前后扫查,每隔1CM为一个断面,全面观察整个肝脏减少盲区,以免遗漏病变。

小肝癌的诊断标准目前暂不统一。我国的标准是癌结节

小肝癌的声像图可因肿瘤的大小不同而有明显差别:低回声的小肝癌占90%,血窦丰富回声可就更低;;高回声占10%,小肝癌可随肿瘤的生长动态变化。3.5 cm可为混合型,内部组织成分复杂或有变性或有坏死。

低回声的小血管瘤:低回声的小血管瘤边界清晰,肿块周围回声强,中间回声低,呈浮雕样,无声晕,缺乏球体感,内部呈筛网状。可见管道从肝实质伸入瘤内,呈边缘裂开征。无肝硬化,动态观察也没有变化,CDFI和PD技术检不出血流。

肝内恶性病灶包括:①结节型原发性肝癌,②巨块型原发性肝癌,③弥漫型原发性肝癌,④小肝癌,⑤转移性肝癌。

2 结果

原发性肝癌的声像图表现为:①肝内见局限性的病灶,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②无论何种类型肝癌大多数境界清楚,但边缘不锐利。③除弥漫型外,大多数肿块都有声晕。④伴癌栓。⑤伴肝硬化。⑥CDFI可见彩色血流。⑦CDE彩流更丰富。⑧PD可见动脉血流频谱。

巨块型肝癌,肿瘤>7 cm,有的>10 cm,肿块边线清楚,有的可见残缺不全的晕环,高回声型多见。若肿瘤的中心坏死、液化、出血,也可为混合回声;少数为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也可见多个瘤结节融合成瘤中瘤的表现,有卫星灶,癌栓,可以压迫周围血管和脏器,使之移位。肿块内可见彩色血流和动脉血流频谱,巨块型肝癌即可确诊。准确率可达90%,巨块型肝癌较大,有时科占据整个肝叶。超声检查时应从各个断面去判断,寻找肿块的边缘。不要将探头直接放在肿块部位。鉴别诊断困难的可行穿刺细胞学检查。

转移性肝癌,有癌肿史或癌肿手术史,小病灶大多多发,分布全肝,大小一致,呈低回声或等回声。大的病灶多单发,多层混合型,有完整的声晕,有特征性的靶环征,牛眼征,内部回声多样化,无镶嵌征,无癌栓和卫星灶。转移性肝癌血流缓慢,CDFI血流显示率比原发性肝癌低,血流速度也低。

肝血管瘤的诊断依据:①肝内见境界清楚的局限性病灶。②病灶边缘见宽窄不一的强回声带,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强。③瘤内呈筛网状结构,有小血管伸入瘤体,呈边缘裂开征。④后方无衰减。⑤PDI可显示血管内的血流呈充填状,缠绕状。⑥PD无动脉血流频谱。

肝血管瘤85%为高回声型,应注意和肝癌鉴别,血管瘤生长缓慢,境界清楚,边缘锐利,内部呈筛网状,很少有血管饶征和血管压迫征。内见血管穿通边缘裂开征,周围有特征性的高回声,表现为周围回声强,中心回声低,呈浮雕样。无癌栓,无肝硬化,尽管血管瘤内有丰富的血管,但血流速度慢,单用CDFI和PD技术不易检出血流,无动脉血流频谱。CDE可提高血管瘤内血流的检出率,瘤体可别彩色充填,血管缠绕。

鉴别:原发性肝癌;癌结节较小,多呈弱回声;癌结节较大,多呈强回声,并可见镶嵌,呈瘤中瘤表现,也可呈混合回声,肿块边缘不锐利,可见宽窄不一的声晕,肿块可压迫邻近血管使之产生压迹和绕行。肿块生长迅速。CDFI和PDI瘤内可见丰富的case血流,血流速度快,见动脉血流频谱。超声穿刺可见癌细胞。

肝血管瘤多为强回声,85%边缘锐利,周边见高回声环绕呈浮雕样,内见筛网样改变。有效血管穿过为边缘裂开征,肿块生长慢,PDI见彩色血流,无动脉血流频谱,穿刺细胞学检查为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超声诊断学范文6

中图分类号 R73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134-01

笔者所在医院收治1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患儿,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儿,女,33+2周。因“早产儿、低体重儿”收住入院。查体:入院时腹部尚平软,于入院10余天后出现腹部进行性膨隆,无恶心、呕吐。腹部触诊肝肋下5 cm,剑突下4 cm,质中偏硬,边锐,脾脏触诊不满意。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62×109/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6 U/L,谷草转氨酶:31 U/L。MR平扫表现为肝脏饱满,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边界尚清楚,最大者约30 mm×26 mm,T1W1呈略低信号,T2W1呈高信号,信号欠均匀,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超声检查:肝肿大,肝实质内探及多个大小不一的不均质偏高回声团(图1),范围约10~28 mm,边界尚清。肝内血管部分受压变细绕行于团块周边。CDFI示团块内可见血流信号,周边可见少许环绕血供。超声提示:(1)肝肿大,(2)肝内多发占位,性质待查,血管瘤?(肝穿刺)活检结果示:符合I型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之后每隔1个月对该患儿进行超声随访,共随访3次,患儿一般状况好,超声表现肝内多发占位范围较前有所缩小。

图1 婴儿型肝内皮细胞瘤超声声像图

2 讨论

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infantile hepatic mangioendothelioma,IHHE)是一种毛细血管瘤,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肝脏良性肿瘤[1]。以婴幼儿和新生儿多见,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病理表现分I型及Ⅱ型,I型为临床较常见,Ⅱ型可合并充血性心衰,并有潜在恶性,AFP多为阳性。该病往往具有自限性,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患儿腹部发现肿块,其次为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部分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当出现动静脉分流者,量大时常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量少时仅表现腹部肿块、肝大、血小板减少等。IHHE的超声特点:(1)肝内单发或多发的高回声及低回声团块(以低回声多见),边界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周边无包膜回声;(2)不均质回声内多可见无回声区及散在钙化点/斑;(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团块内有较丰富的呈树枝状分布的血流信号;(4)通过随访可以发现病灶有明显的减小或消失,最后常以强回声的钙化为主要表现。但是该病的超声表现特异性较少,因此正确认识IHHE的超声表现及其随访变化,并结合CT及MR检查能尽早做出正确的诊断,为临床有效治愈该病提供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