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1

关键词:商业银行;转型;风险管理文化;服务

再造有人活动的地方,就会形成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被普遍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经营理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精神风貌和外部形象的总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主体,其企业文化有明显的诚信特征和时代特征。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和利率市场化的收官,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基础就是加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培植出适应新形势体现自身特色的金融企业文化,才能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从最初引入的视觉识别设计,到现今日常经营中的形象维护、公共危机时的形象挽救以及形势变化时的形象更新,各大商业银行普遍实现了差别化的形象塑造,而且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风格上也各有特色。1.1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现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实力较雄厚,依托国家信用的强力支持,树立了“大行群体”的社会形象,赢得了客户的广泛信赖,使其在文化风格上呈现出较明显稳健性特点,如中国工商银行的广告语“你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在文化格调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也与国家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成为金融企业中贯彻国家意志的模范群体,如建设银行提出的“中国建设银行,建设现代生活”,农业银行的“商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中国银行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创建国际一流大银行”的宗旨,这些观念和精神有效地引导了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建立和落实,也进一步推动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改进,对现代金融企业文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打造。1.2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现状。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历程不长,文化底蕴虽不够深厚,但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景象。从经营思路上看,各股份制银行都能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市场定位,在初创时期大多以经济发展实力较强的大中城市为主要拓展区;从文化倾向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偏向于务实,其企业文化建设更强调业绩的量化性、竞争的激烈性和反应的迅捷性,这种文化较之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更具活力。他们虽未经历过经济形势的大起大落,其风险文化也缺乏严峻的实践考验,但也都能意识到风险管理是银行永远的主题,如中信银行反复倡导的风险文化“追求滤掉风险的利润”和“银行市值的长期稳定增长”。

2转型期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2.1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呈现淡化趋势。从现阶段来看,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已呈现出淡化趋势,管理层不仅尚未深刻认识到文化这种“软实力”对银行发展的巨大功效,有的还片面地将其混于政治思想工作范畴,或将文化建设归于群众性组织的部门事务中,企业文化建设仍停留在表面工程,难以传承和延续。曾一度被业内大力推崇的建行“家园”文化也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被淡化的企业文化意识自然无法渗透给每一位员工,从而加速了银行员工的离心倾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也陷于拾遗补缺的尴尬境地。2.2银行企业文化与业务实践融合不足。我国商业银行不论是在危机后的高速扩张阶段还是在当前增速回归的转型时期,对业务发展战略都是自上到下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严格的指标考核体制,但企业文化的无形特征与不可量化性则使其成为游离于这些数据化指标体系边缘的“球”。商业银行在业务实践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诸如产品营销中难以激发客户的购买欲和忠诚度;业务规章制度覆盖全面但违规案件屡禁不止等,这实质上就是银行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难题——如何让无形文化有形化,使之与银行业务发展协调与融合。2.3银行信贷文化的缺失。信贷文化是商业银行在信贷政策、程序、监督控制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主流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隐含于信贷管理的制度和政策当中,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缺失一方面表现在利润短视、信贷目标短期化,不能以长远的眼光分析客户的市场价值,缺乏“与客户共同成长的观念”。例如在一些固定资产项目贷款,经营人员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量力而行,将贷款利率尽量上浮,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当期收益,但同时也使项目主体财务负担加重,对中长期合作不利。信贷文化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中的重要因素,这种做法不但关系到信贷业务取向,而且对信贷风险认知与判断、突发事件处理等方方面面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表现在信贷对象的选择缺乏科学标准,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过程中普遍存在“短视”心理,重视客户当前实力水平,使贷款大量涌入一些垄断行业,也助长了这些客户群体的盲目融资。而对目前实力不强但是有前景的中小民营企业却慎之又慎,使中小企业贷款需求难以满足。2.险管理文化缺乏有效的约束力。首先表现为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平衡乏力,银行每一次管理活动重心的偏移,都可能出现厚此薄彼的场面。有风险、出坏账时,风险管理无疑是众人亟待解决的议题;争客户、抢市场时,业务发展便顺势抓住所有视线。风险管理文化本该促使两个领域密切配合、相辅相成,但种种原因却将两者推向了“两张皮”的境地:在经济环境宽松,业务迅速扩张时期,银行经营者往往会弱化风险控制,从而埋下风险隐患;而在经济环境紧缩时期,又表现出过于在意风险控制,畏首畏尾,不惜以业务量萎缩为代价来规避风险。其次表现为内控文化和员工激励文化协调乏力。在内控机制上,银行风险的金融犯罪案屡屡发生不禁令人费解,从票据诈骗到贷款诈骗,相似的作案手法重复上演,究其缘由多是事前防范措施不足。在员工激励考核方面,商业银行在绩效分配、职位晋升及营销激励等制度上都存在共性问题,即“以业绩论英雄”,甚至是一票否决,这无形中助长了过度承担风险的行为,在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在强调员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争夺业绩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员工自身所能承担的压力,在埋下了操作风险隐患的同时也破坏了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3转型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思路

3.1培育“接地气”的信贷文化。在经济转型期,商业银行信贷增速回归,更应注重宏观政策的导向,结合自身贷款政策,把握好信优化信贷结构的契机。首先注重培养员工的信贷文化意识,提高信贷人员整体素质,才能形成健康向上的信贷文化。其次按照“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原则,对那些与宏观政策导向相背离的行业和项目客户,要有计划分步骤地主动退出。再则要适应客户更新换代的需求,实现从批发到零售业务的转型,关注草根阶层的小额信贷需求,如工商银行融e借、逸贷,农业银行网捷贷、随薪贷,建设银行快贷系列等都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行信贷业务的重构,可以为有特定需求的零售客户群体提供全流程在线的小额信用贷款。3.2完善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为目的的合规文化。转型期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信贷质量下降、不良贷款率逐年攀升、资本杠杆比过高、盈利空间收窄、盈利水平下降等,在这种背景下银行更需从倡导风险管理理念入手,建设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合规文化,强调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培养“严格、严谨、严密”的合规意识,实现“强制”与“自制”的高度结合。其次通过风险双向控制,形成风险管理行为文化,上下级间应各司其职,将“落实者”与“监督者”的角色演好;各部门间应亲密合作,将团队精神融会贯通。再则从丰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夯实风险管理物质文化,完成风险管理模式从静态到动态的蜕变。3.3再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服务文化。转型背景下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是互联网金融,这种源于信息技术的变革使人们生活行为方式及文化理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它所带来的“去中心化”和“金融脱媒”等大趋势,促使着商业银行要回归作为金融服务企业的本质属性,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更不容许脱离大众。再造服务文化是要学会在传承中创新,面对客户消费习惯的改变和“懒人文化”的兴起,银行的服务应渗透到社区、市场及各类生活应用场景;面对普惠、开放、分享的互联网精神,银行还需以包容的心态创新服务文化,利用其固有的信用基础和渠道优势,整合外部资源,为客户打造一个“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平台。3.4培育具有凝聚力的人本文化。创建人才优势是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则是发挥人才优势的关键。通过多样化的员工培训形式,加强政策和业务指导,增强企业经营者和操作人员的自律性、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提升员工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增加对新事物的认识,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需求。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应兼顾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从物质层面来看,被商业银行搁浅数年的员工持股计划应重新提上议事日程,这是优化员工薪酬激励的重要方向;从精神层面而言,除了营造良好的内部工作氛围,定期关注员工的思想变化,更重要的是要为员工实现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创造有利条件,集归属感、尊重感和价值感于一体的员工队伍才是真正具有凝聚力的。

参考文献:

[1]陈华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赵存山.浅谈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2017,(5).

[3]李梦梦,张宇翔,马建军.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J].时代金融,2017,(4).

[4]姜国云,林朝晖,曹星,李志岭,冯涛.转型背景下商业银行服务文化再造[J].中外企业文化,2017,(5).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2

面向来来,构建“快乐文化”体系

文化铸就灵魂,文化描绘宏图,文化指引方向,文化凝聚力量。威海市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就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对银行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紧紧围绕持续打造“学习型快乐银行”的发展愿景,积极构建和丰富“快乐文化”理念体系,将“学习快乐”“感恩快乐”“责任快乐”的“快乐文化”始终贯穿于银行发展的全过程。

所谓“学习快乐”,即学习是手段,只有学习才能够与时俱进,才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够适应发展的要求,才能够达到真正快乐的目的;成长是主线,通过学习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进而为员工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舞台;快乐是结果,通过不断地学习使全行员工“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工作中快乐成长”。

所谓“感恩快乐”,即在“心存感恩,快乐成长”的理念引导下,倡导“饮水思源,知恩感恩”,积极倡导“在发展中感恩,在感恩中发展,在感恩发展中分享快乐”的感恩文化,努力打造“使员工快乐,让客户满意,为股东增值,尽社会责任”的快乐发展链条,全力营造“内部和谐同乐,外部和谐共赢”的良好发展环境。

所谓“责任快乐”,即“快乐成长,对人生负责;勇于担当,对家庭负责;激情工作,对事业负责;积极奉献,对社会负责”。多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正是因为每个威海市商业银行人都能坚守“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和事业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银行的社会贡献才能不断增加。

立足实际,丰富“快乐文化”载体

种子只有落地才能生根,同样,企业文化只有真正被员工接受和认可,才能成为鼓舞员工不懈努力的精神动力。威海市商业银行在弘扬“快乐文化”的过程中,创新性地提出了“节日文化”概念,设立了“学习节”“感恩节”“责任节”等特色节日,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活动,为推动企业文化落地搭建了丰富的载体。

“用激情绽放生命光芒,用行动诠释共同信仰,用团结凝聚智慧力量,让我们一起快乐,一起成长……”2014年7月,一首激情洋溢的《责任快乐歌》拉开了威海市商业银行首届“责任节”的序幕,唱出了威海市商业银行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

优秀的企业文化会引起共鸣并得以传递。2014年12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最美企业之声”展演现场,25名威海市商业银行的年轻员工唱响了这首由威海市商业银行自主创作的《责任快乐歌》,得到了在场艺术家们的高度认可。最终,《责任快乐歌》在全国36个行业的400余首企业歌曲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首届“全国最美企业之声”金奖,成为全国金融界唯一获得金奖的企业歌曲。

唱响《责任快乐歌》仅是威海市商业银行首届“责任节”各项特色活动之一。首届“责任节”期间,威海市商业银行还邀请我国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为全行员工做了“提升职业素养,助力转型升级”专题讲座,组织开展了“我们负责任”感想征集、“勇于担当,实现梦想”演讲比赛、共同签订《责任承诺书》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员责任意识,营造了“勇于担当,实现梦想”的浓厚氛围。

“责任节”的举办是威海市商业银行“快乐文化”扎实落地的一个缩影。早在2010年和2011年,威海市商业银行就相继启动了“学习节”和“感恩节”,创作了《学习快乐歌》、《感恩快乐歌》等企业歌曲,每年组织开展名家讲座、图书互赠、演讲比赛、兴趣小组、感恩社会等一系列特色活动。特色节日的举办,对内凝聚了强大合力,对外展示了良好形象,已经成为威海市商业银行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用心付出,收获“快乐文化”成果

多年以来,“学习快乐”“感恩快乐”“责任快乐”的“快乐文化”不仅被威海市商业银行全体员工认可和接受,更成为激发员工干事创业、拼搏进取的精神动力。在“快乐文化”的感召下,威海市商业银行不仅自身实现了平稳健康快速发展,银行社会贡献度和品牌影响力也得到了持续提升。

用快乐文化引领跨越发展。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中率先设立县域分支机构和异地分支机构,先后设立济南、天津、青岛等9家分行,初步搭建了环渤海区域领先的金融服务平台,市场渗透不断增强,发展空间更加广阔;2011年,与北京大学合作,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山东省第一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金融机构;2011年,成立山东省首家科技支行,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政府扶持,多方合作,集群运作”的科技金融新模式;在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中首家取得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对全行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升级业务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用快乐文化服务经济社会。与德国储蓄银行合作,设立小微金融服务中心,致力于为小微企业打造新的融资平台,被评为“中国最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智领通”系列产品被评为“全国小微企业特色产品”;积极融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重点支持海洋优势产业、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先后荣获“中国最佳特色银行”“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最具竞争力中小银行”“最具成长性中小银行”等荣誉;缴纳税收逐年增加,被评为“山东省首批A级纳税信用等级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威海市五星级纳税明星企业”。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3

花旗银行独特的

企业文化建设

花旗银行之所以不断发展状大,成为全球最具有经营竞争力、价值创造力的大银行,这得益于花旗银行独特的企业文化建设。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以人为本花旗银行自创业初始,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战略,它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是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让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灵魂――客户至上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最优之处就是把提高服务质量和以客户为中心作为银行的长期战略,并充分认识到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是要有吸引客户的品牌。经过潜心探索,花旗获得了成功。在客户眼里,“花旗”两字代表了一种世界级的金融服务标准。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升华――寻求创新在花旗银行大至发展战略,小到服务、形式都在不断进行创新。企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性与大胆性的决策,企业必须永无止境、永不间断地进行创新。

花旗银行的企业文化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具有柔软性。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尽管不具有像硬件那样的“不可塑性”,却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人感到有一种柔性压力感。二是具有渐进性。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经过190多年的培育逐渐形成的。三是具有潜移默化性。花旗银行企业文化形成后,便体现在日常的各种经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职工的思想中去,像无声的命令促使员工朝着同一目标前进。四是具有延续性。花旗银行的企业文化产生后,历经世代相传,绵延发展,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

基本原则

花旗银行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如何打造?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论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要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笔者认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企业文化要反映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用大文化指导小文化;另一方面,又要有自身的独特个性和特色。因此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本行特点,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不同的商业银行,必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并逐渐积累成企业文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经营战略等情况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因而不同时期企业文化的目标指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时应坚持做到继承创新相统一。

制度刚性与文化柔性相统一的原则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是控制内部风险的有效手段,但再健全的制度、再频繁的检查都代替不了文化的内在约束,必须正确处理好制度刚性与文化柔性之间的关系,在增强刚性要求的同时更要注意发挥文化的软约束,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相统一的原则做人需要一种精神,做企业也需要一种精神,做管理同样需要一种精神,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的精神和力量,要让科学的管理充分体现人的需要,依靠人的能动性,促进人的成长。教育员工不敷衍、不马虎、不退缩。坚持学习,持续进步,竭力推进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的有机统一。

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的原则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是在党的领导下行使着为人民群众管好国家资金的权力,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然要在先进性与群众性之间求得统一。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

基本途径

从加快进行“企业再造”入手,营造竞争优势,创建一流银行,为银行持续发展提供文化动力和智力支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真正体现“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的设计和提供服务的种类等方面也应从客户角度来考虑问题,使整体服务过程充分体现真诚、友善,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在实际经营中银行要充分重视客户的意见,实现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互动联系,真正将“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落实到银行的每一个具体行动上。

树立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形象商业银行的现代化经营理念可以用标准化、个性化的行为规范部分地表现出来,有效的方式之一是树立银行整体形象。将产品与银行形象宣传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各种要素进行整合,用标准化、个性化的行为规范和视觉传动来表现银行特定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对外形象,树立一流的发展意识、一流的技术意识、一流的管理意识、一流的动力意识。不断提高银行的知名度,不断增强银行的综合经营能力,不断提升银行服务的质量。

构建良好的内部人文环境要坚持培育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金融企业文化价值体系,改变过去企业文化建设归结于纯粹的精神文明建设,偏重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忽略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效果之间关系的状况;要将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与全面的经营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以“创新”为特征的金融企业文化,更新观念,全力塑造高品位、高素质、高效率的优秀群体,将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建设融入到各项业务中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4

以人为本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首先要树立“人才就在公司里,人才与公司一起成长”的观念。这是构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关键。管理学对于人的假定提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泰罗阶段”。人被假定为“经济人”,就是说人要穿衣吃饭,所以要干活挣钱,管理学在这个时候强调的是控制;第二个是“德鲁克阶段”,把人假定为“自然人”,人不仅要穿衣吃饭还要有归宿感。所以管理学在这个时候强调的是激励。就是企业不仅要给人物质,还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第三是“西蒙阶段”,人被假定为“决策人”,就是说不仅要体现自我价值,还要求自我设计、自己当自己的主人,所以管理学在这个时候强调赋予人的权力。从这个角度讲,商业银行要对员工进行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三个阶段的需求,就必须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使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优秀的人才担任领导工作和使员工都能够满意高效地工作,进而实现每个人的能力、兴趣与工作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

其次要加快职业化的银行家队伍建设,推动经营管理向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来自于异质型人力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增能力的实现,而银行家则是在动态金融发展中能够实现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的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是商业银行实现文化管理的决策者和带头人,是银行的核心。商业银行价值观、道德观、责任感等思想意识与精神将在银行家身上集中体现。商业银行的银行家(各级行行长)应有以下基本素质:具有广博的知识水平,通晓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论与实务,组织控制经验丰富;具有高尚的价值观、道德情操,品格修养完善,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与创造力,坚韧不拔的勇气、毅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具有人才观念,掌握领导艺术,知人善任;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及处置、抵御风险的实际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银行家队伍的素质,应逐步建立银行家资格认定制度、任职收入制度、培训培养制度、市场化评价制度及监督制度一系列配套的制度。

第三,要建立健全人事激励约束机制,科学管理和配置人力资源。银行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要按照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稳步推进领导干部竞聘工作,建立“赛马机制”,树立“能力、表现与实绩重于一切”的观念,建立和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为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使用提供均等的机遇。逐步实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管理,为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提供人尽其才的发展空间。探索人才开放政策,加快吸纳国内外一流人才的步伐。完善绩效考核目标体系,严格按绩用人、按绩付酬,形成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四,是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要全面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既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尤其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要通过专题研修与学术交流相结合,行际交流与本单位业务岗位交流相结合,境外考察与海外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资质考试相结合等形式,培养和造就商业银行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队伍。这对于构建商业银行卓越的企业文化,把银行办成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5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在企业管理中,重视人的因素,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潜移默化的效应,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培育优良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源泉,企业精神则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一种规范化、信念化了的群众意识表现。没有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就没有了土壤和根基。

(三)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是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及外部表现,它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企业行为以及各种活动成果所给予的整体评价和一般认可,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度、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优秀的企业可以造就一支良好的职工队伍,它通过宣传、教育、培养、熏陶、激励等方式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

(五)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近几年来,农发行各级分支机构在建设现代银行的过程中注重了自身行为规范的提高,特别是从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入手,建章立制,规范服务语言、服务行为、服务程序和服务纪律,提高了农发行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但从现代金融业和社会的要求来看,仍有一定差距。这就要强化内部规范化管理,运用企业理念、企业精神对员工进行深层次的理念更新。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框架设计

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按照市场定位的一般原则,结合实际,根据总行确定的总体目标,突出自我认同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以信息化的方式,借助公共传播手段,传递给社会公众,全方位实现农发行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的鲜明个性。具体讲,就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的实施,充分体现国家信用担保、资金雄厚、实力强大、建设新农村银行的主体的形象,体现质量高、服务好、信誉好的社会形象。

三、发挥企业文化作用的主要措施

我国实施企业文化战略起步较晚,而农发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相对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则更晚,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要统一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导入上要有目的性。企业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高层次的竞争,它比单一的产品竞争和服务方式的竞争更能代表一个企业的实力和发展潜力,因此各级行特别是各级行领导要提高对实施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应该是业务经营活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项方法举措,都必须与业务活动相关联,并能在业务经营管理中显示其促进农发行发展的独特效能。

(二)要强调农发行一级法人的观念,规划上要有渐进性。农发行是实行一级法人体制下的分支行制。因此,在全系统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强调一级法人观念,树立全系统的整体形象。当然,一些历史形成的并得到各级行认可的好的做法也是我们开展文化建设的源动力,是我们积淀下来的文化神韵,在此基础上,可行的思路是“总体设计、统一标准;能统必统、易分则分”,尽可能做到标准统一应是我们开展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分的目的,一是调动各基层行的积极性,二是在取得好的经验后在全系统统一推广。各级行要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员工素质、公共关系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的不同,并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步骤、方法和重点的要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三)要实施分级负责、整体推进战略,内容上要有针对性。总行主要是确定企业理念,逐步完善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抓好农发行视觉标识的推广及产品定型;分行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特别是基层行制作、安装农发行标识性产品要严格统一,对视觉形象建设必须设定专项费用,专款专用;县级行重点抓好农发行企业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员工行为规范管理,抓好农发行企业形象的展示、宣传工作,这也是开展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打出品牌一要靠自身努力,二也必须广而告之,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这样的品牌,要想让社会认可,在我们实施信贷战略的同时,还要进行广泛宣传。

(四)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核心理念,要求上要有层次性。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文化建设中资源配置的核心,员工是企业的文化主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或创造者。由于每个员工在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上的不等,应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6

一、金融企业文化的内涵及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金融企业文化的内涵

金融企业文化是金融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通过自身经营管理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和遵循的金融精神、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创新能力的总和,是金融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凝聚人心实现自我价值、提升金融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

(二)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金融企业文化是表现为“以人为本”的现代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又是现代金融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是金融企业素质水平和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对金融企业发展具有导向作用。金融企业文化是提高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保证。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能够充分体现金融行业的固有特征和本企业的价值观念,对本企业职工具有极高亲和力和凝聚力,内化于经营活动过程之中,为竞争对手难以学习和模仿,进而使本企业能够长期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能力。

二、金融危机前提下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及执行力

一直以来多数金融企业较为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很多金融企业视思想道德建设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是金融文化深层次的一种表现,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有的从金融产品创新角度出发,有的从诚信文化角度出发等,这些固然都非常重要,但是缺乏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而且贯彻执行很不到位,流于形式。重视金融企业经营,轻视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甚至于认为搞一些员工培训和文体活动就是金融企业文化。对塑造金融企业形象、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等深层次的领域重视不够;也没有把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与自身经营融为一体。

(二)价值观念定位不适应经济形势

有的地方金融机构价值观念定位比较准确,比如湖南省武冈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为:服务“三农”,注重效益,以人为本,诚实自信,争创一流。但是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业务主体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控股为主的商业银行的价值观念明显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比如业务服务对象的重心始终放在大中城市的大中企业上,反而忽略了经济改革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民营及中小企业,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影响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复苏进程。大量金融机构设在城市,在广大农村设置较少的金融机构网点,而且像抽水泵一样源源不断地从农村金融市场抽取资金流往城市,使农村客户面临着非常大的融资难题,使非正规民间金融大行其道。

(三)道德规范问题较多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但是很多金融企业的内部人员存在利益驱动和,一些内部人员违背职业道德,如国内曾经有一些银行擅自挪用资金进入股票二级市场,一些基金公司经理自建“老鼠仓”,一些员工不遵守业务操作规范等。此外,信息披露不充分,例如商业银行对外信息披露的数据多以财务信息为主,缺少对自身经营状况、经营质量、经营效率和经营风险程度等的披露,尤其是表外业务风险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更是少之又少。

(四)金融创新环境不理想

我国金融企业金融创新的主动性不够,创新意识不足,战略意图不明显,缺乏金融创新的系统性设计。这一方面是由于缺乏金融工程方面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没有认识到金融创新对金融企业的重要意义。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在各行各业均是如此。但是美国存在着与过度金融创新不相适应的金融监管,这就埋下了金融危机的隐患。中国的情况又是金融创新不够,创新的进程太慢,这就使得金融业务开展受到影响,大量资金云集到银行,给宏观经济调控带来巨大压力。

三、金融危机前提下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金融企业要全方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面对金融危机对各国众多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全方位构建金融企业文化,对金融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重视员工思想道德建设甚至把它当做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这样的观点。要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及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进行金融企业价值的重新准确定位,不断凝练自己的文化特色。要进行形象塑造,企业形象由多种因素构成,要从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方面进行。要从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全方位开展金融企业文化建设。

(二)重新定位作为金融服务型企业的价值观念

金融企业要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以诚信立行,以服务取胜,因此,金融企业在品牌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员工在价值观上与市场接轨,树立“诚信为本,服务至上”的营销理念,自觉为客户服务,树立起符合市场要求的质量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标准。目前融资支持的重心应该适当向民营以及中小企业转移,给效益好的民营及中小企业注入急需的资金,支持它们发展,解决更多人就业,以便使中国经济更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三)端正金融企业道德规范

金融企业道德规范建设要围绕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行风作风等内容进行,弘扬新的金融队伍风尚。重心是围绕“至诚服务”和“以人为本”进行。对客户开展“至诚服务”,要把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作为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金融员工行为管理的基本点,竭尽全力地为客户提品安全、业务高效、服务优质、办事便捷的金融服务。“以人为本”,是指金融企业在客户服务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否则很难实现自身经营管理的目标,也很难维护和壮大客户队伍,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具有核心竞争力了。

(四)营造良好的适合发展创新业务的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