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工基础安全用电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工基础安全用电知识范文1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建设不断发展,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但是,同施工技术的快速进步相比,安全管理方面却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目前,我国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安全管理秩序混乱、缺乏高技术人才等缺陷,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加大对这些缺陷的了解,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弥补,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较为混乱
在实际的电力企业管理现状中,很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管理体系尚未健全。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样就无法有效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我们从现存的电力企业的管理制度中,会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各个电力系统中的相关专业管理缺乏有效的联结性和整合性,这就导致在管理中也缺乏明确的方向和标准,这对于管理成效的获得是有重大阻碍的。而且,很多电力企业缺乏严格落实管理的各个流程,缺乏相应的考核和检查环节,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很难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进而影响了问题的减缓和解决。
(二)电力技术人员缺失
技术人才的缺失,是当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极大的发展弊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工作中,虽工作人员数量较多,但是具备高能性知识储备的人员和具有高新型技术的人才较为短缺,一些技术性人员缺少理念的创新,实践能力较差等等,都极大的影响了电力体系的进步,影响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发展。技术性人才的缺失,主要是由于对工作人员管理缺乏科学性,在对不同类型工作人员调动上,对调动人员的信息和指标与配标的信息没有及时记录和更新,进而导致系统上对于调度人员的信息和当下在职人员脚步不一致。
(三)线路及设备的维护不到位
线路和设备共同构成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主体,因此,线路及设备的日常维护对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安全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对线路和设备的维护,这就造成了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发现线路老化问题和设备安全隐患,也无法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对安全隐患进行处理,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存在风险。并且,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由于忽视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不规范的图纸和设计资料管理中,增加了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
二、加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各个管理工作的基础,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也不例外,因此,针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安全管理缺乏秩序性的问题,相关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对多个施工部门进行统一化的安全管理。各个施工部门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施工,通过统一化、制度化的安全管理,提升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统一化的安全管理制度过程中,有助于加大对各个施工部门的协调力度,促进工程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二)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
安全问题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至关重要,会造成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人力和财力方面的损失,因此要增加对安全的教育,使得工作人员具备较好的安全意识和常识。首先,企业可以对安全事故进行演练和预防,避免风险发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能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其次,对企业而言,针对以往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安全问题的隐患来源,避免安全事故的二次发生,减少影响和损失;最后,企业也要增加对在职工作人员和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对安全知识进行宣传,建立合理的安全教育周期,把安全教育和文艺活动结合起来,让工作人员在释放工作压力的同时,学习安全知识,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三)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
施工企业应积极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使高技术人才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从而提升工程质量,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施工企业应积极完善奖惩机制,在合理调配施工人员的基础上,应用薪资奖励,激发高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有效吸引更多的高技术人才,有助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
(四)加大运行维护力度
现阶段,由于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设备维护力度不足和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的现象,相关部门在加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从加大现场设备运行维护力度入手,定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运行中的潜在问题,确保每一项安全管理措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落实,从而及时发现设备和线路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在规范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基础上,工作人员可以对工程安全性进行整体把握,从而有效提升工程质量,为减少安全隐患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学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和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其用电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运行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健康和个人利益,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进行不断完善和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
电工基础安全用电知识范文2
【关键词】电工技术基础
项目教学 研究
《电工技术基础》是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相关中等应用人才所必需的安全用电、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场与电磁感应、变压器、仪器仪表、元器件等知识和仪表使用与制作,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常用单位交流电路的安装与测试,三相电源与负载的安装与测试等技能。由于这门课程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理论学习上的难度和因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容易造成理论学不好而实践又不会的两难局面。采用项目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传统电工技术基础与项目电工技术基础之比较
传统电工技术基础与项目电工技术基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从培养目标到教学内容,从体例结构到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在培养目标上。项目电工技术基础突出了以技能为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海市2006年颁布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电工工艺技术课程标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有8条:会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与电工工具;能进行安全用电操作与急救;能进行钳工技能操作;能进行登高作业操作;能进行各种导线连接;能测量电气设备工作状态组;能安装家居用电线路;能安装工业电度表。很明显,培养目标注重以学生的技能为价值取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
第二、在内容安排上。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整合了各学科内容,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电工技术基础的教材版本较多,从内容安排上来看,都是按照直流电路电容磁场和磁路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的线索,按照知识逻辑体系编排,大同小异,不同的只是内容的增减,另有配套的《电工基础实验》。2007年8月,笔者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起草了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参考了上海和江苏的研究成果,撰写的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是按照安全用电常用直流电表的使用与制作常用电磁装置的测试与使用单相交流电路的制作与测试三相交流电路的制作与测试的线索,按照技能培养的逻辑体系编排,整合了电工基础、电工仪表与测量等多学科内容,两者具有明确的差别。项目电工基础淡化了理论的推导、概念的记忆和原理的分析及习题的运算,而是重视学生阅读和分析电路原理图,会使用设备等,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先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则不过分强调。
第三、在体制结构上。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传统教材按照章节来编写,只注意了知识的逻辑性。而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按照任务目标、读一读、做一做、任务评价、任务拓展的体制编写,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第四、在评价方法上,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注重过程和反思。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张试卷定成绩,强调了评价的甄别、选拔、鉴定能力,忽视了教育、改进、反馈与激励的功能。在项目电工技术基础中,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通过项目来实现的,忽视了知识,注重了技能,有些内容试卷考不了,但没有恰当的评价也是不行的,因为没有必要的检测手段就不能有效调动学生。
根据职业学校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评价可分为5个环节: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点评、对照反思、集体交流、修改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而且能提高教学效果。 转贴于
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的开展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形成学生对电路的制作、安装和测试能力形成为目标,突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具备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人才所必需的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为此,开展本课程的项目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材内容组织上。一是教材应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突出以学生为本,做到项目内容文字简练,图文并茂;二是加强项目实践的内容,突出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动手能力;三是要实现教材空间的拓展,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时补充进教材,以贴近本专业的发展,服务学生成才的需要。
2、在教学模式的把握上。一是教学应以项目为魂,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考核,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养成,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二是注重创设工作情景,采用多种教学辅助设备,如采用多媒体、投影仪等,介绍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产现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进行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要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建立开放的实验实训基地,使职业技能鉴定、实验实训、现场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3、在课程评价的运用上。一是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二是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课题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中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特征。
参考文献
1、钱一平主编,电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吴雪琴主编,电工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罗锐利主编,电工技术基础,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刘辉主编,电工电路制作与调试,电工工业出版社,2007
电工基础安全用电知识范文3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研究和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145
0 前言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步入到电子信息时代,不仅增加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结合发展,满足了当下人们对输电配电质量和电力输配工作的发展要求,促进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效率。
1 输配电和用电工程自动化实际应用弊端
当下,我国的输电和配电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弊端,其一,自然弊端,其二,人力管理弊端,其三,技术弊端。对于自然弊端来说,主要是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和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在实际操作的运作过程中,会受到天气、气候温差和一些恶劣气候的影响,降低输电配电工作效率和质量,导致一些应用时间较长的设备和线路损坏和老化漏电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和故障发生。其二,人力管理弊端。输配电工作受人力管理因素影响较大。现阶段,我国参与输配电的工作人员技术能力有限,专业知识水平高低不一、参差不齐,在实际工作中,实力较差的工作人员难免会因为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给工作带来一定的漏洞。其次,由于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使得输配电工作问题频发。其三,技术弊端。我国的输配电工程起步比西方稍晚,对输电和配电技术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具有自身的技术局限性,存在一定的技术弊端[1]。
2 我国输配电和用电工程优势
对输配电和用电工程自动化的优势进行细致化分析,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其一,输电配电和用电工程自动化的灵活性和高效性。自动化技术和输电配电工作结合,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对输电和配电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增加了监管的范围和管理的便捷性,保证了输电配电工作的安全性,提高了输电和配电工作效率。其二,增加了输电配电的便捷性和智能性。自动化技术和输电配电工作的结合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时代性特点,具有较强的智能水平。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利用智能技术对电网滞后和人为操作带来的弊端进行提升完善,降低事故发生率,促进电力产业的发展。其三、简约性优势。传统的输配电方法较为繁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人力投入,增加了电力运行的压力[2]。利用自动化技术改变了传统输电配电工作弊端,增加了输电配电工作的简洁性,优化了输电配电工作程序。其四,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在输电和配电工作过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对电力运行的关注度,降低了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保证了输电和配电工作的安全性与科学性。总而言之,对输电配电工作来说,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不仅保证了输电配电的质量,也降低了输电配电事故的发生率,保证了电力运行的安全性,促进了电力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实现了电力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目标。
3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发展
为了完善上述输电配电自动化发展弊端,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保障自动化技术在输电配电工作的有效性,首先要完善输电配电技术等方面弊端,为我国电配电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1 增加对输电配电技术投入度
技术是输电配电自动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输电配电技术的落后是阻碍我国电力领域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当下电力事业较为突出的难题。面对这一发展形势,要想促进输电配电工作的高效运作,提高输电配电用电工程自动化水平,首先要增加对输电配电技术的投入。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经验,增加对输电配电技术的研发力度,完善当下输电配电技术的弊端,为电力自动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
3.2 提高输配电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无论是什么领域,什么性质的企业,工作人员是工作高效运行的保证。就当下输电配电工作效率低下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力缺陷,是影响电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促进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输电配电自动化效果,首先要增加对工作人员的关注度,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的工作人员,对在职工作人员进行及时培训,建立合理化的培训周期,构建人力资源破译产业体系。对于人员的招聘环节来说,要保证聘用的工作人员具有高技术操作能力和高储备量的知识积累度,保证其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来为输电配电自动化工作做保障。
4 结论
当下,我国输电配电和用电工程自动化发展,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等,同时结合输电配电系统运作和发展。不同现代化技术和输电配电工作的结合,提高了输电配电工作效率,保证了输电配电工作的质量。不仅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对输电配电全过程进行监控,也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完善传统运行的弊端,保证了信息和数据的时效性,可以及时的掌握输电和配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修复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清平,朱婵.浅谈电力企业中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4):162-163.
电工基础安全用电知识范文4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电力法》等法律法规,持续推动安全用电和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夯实基础,消除隐患,加大事故遏制力度,使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深化。
二、工作内容
1、加强安全教育和电工培训。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在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用电和电力设施保护意识的同时,重点开展涉电作业安全技能培训,全面规范各类涉电人员的作业行为,逐步(用三年时间)建立一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能够确保安全用电的电工队伍,生产现场严格贯彻《用电安全导则》(GB13869-*),加强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监督管理,确保用电设备本质安全。建立涉电作业人员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持证电工的作用。
2、继续深化触电事故易发行业用电安全整治。在20*年的基础上继续深化铸造、建设等行业的用电安全整治,今年用电安全检点是临时用电、电扇和手执工具用电,要求全部串接漏电保护器。各镇(街、区)要公布确定当地主导行业一至二家生产加工单位为用电安全挂牌重点整治单位,经过全面整治作为当地安全用电的示范企业,以此推动我市企业用电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
3、整治一批重点事故隐患。要根据以往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确定市、县两级重大隐患项目。对两级重大隐患项目100%完成整改。
4、全面开展侵害电力设施保护区违法建(构)筑物的整治,结合市政府开展的清除违法建设行动,全面摸清电力设施被建(构)筑物侵害情况,依据《电力法》等法律,配合政府的“清违”行动。
三、工作办法
1、摸清各企业用电配电情况和涉电作业人员使用情况。(牵头单位:供电局各营业所)
2、依据国家、行业有关标准明确企业涉电作业人员配置标准,并对未达要求的生产经营单位发放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牵头单位:各镇(街、区)安监中队)
3、对涉电作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发给《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牵头单位:各镇(街、区)安监中队)
4、组建安全技术协会或电工专业委员会为平台,以镇(街、区)为单位组织企业自查,对查出的用电安全隐患由企业自主聘用持证电工进行整改,不落实整改的,由安监中队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牵头单位:电保办、电工专业委员会)
5、查处市场上的伪劣电扇等用电器具,推荐合格的用电产品。(牵头单位:质监局、电工专业委员会)
6、配合市、镇政府开展的“清违”行动,摸清各镇(街、区)侵害电力设施情况,配合“清违”。(牵头单位:供电局、电保办)
7、对村级安全管理员,经本人申请,可免费参加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牵头单位:安监局)
8、在优秀持证电工中,挑选担任护线员。(牵头单位:供电局)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进度。各镇(街、区)要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做到人员、责任、经费、工作四落实,切实加强对整治工作的领导。
2、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的实效性和威慑力。各安监中队要针对触电事故多发的设备特点、行业特点,有的放失开展预防性执法检查活动,以检查促整改,以检查促培训,加大对企业的督查力度,督促企业及时消除隐患。
五、总结考核
电工基础安全用电知识范文5
关键词: 非电专业 少学时电工课程 特殊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能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少学时电工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使非电专业学生初步掌握传统电气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电气技术的发展方向,而且可以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应用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但电工课程的内容广、抽象概念多,而非电专业学生接触电类课程的时间少,怎样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呢?我认为首先要对少学时电工课程特殊性进行再认识。
1?郾少学时电工课程教学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电磁学”部分,应突出“工”字教学。
少学时电工课程与物理课程“电磁学”部分衔接,但不同于物理课程中的“电磁学”部分。物理课程是一门精确的理论科学,它通过实验来建立和验证理论,同时用数学来表达理论。物理课程中的“电磁学”部分较多地涉及本质的探讨和定量的研究,更密切地依赖于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知识。而少学时电工课程主要讲授电磁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它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都应从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出发,突出定性分析,减少定量计算,不必以严格地进行理论验证及数学推导。如讲授变压器原、副方之间的电压、电流变换关系及功率平衡关系,应着重定性分析三个关系式:(1)电压平衡关系式U≈E=4.44ωFφm,U=E=4.44ωFφm;(2)磁通势平衡关系式ω+ω=ω;(3)电压、电流变比关系式K==。讲清它们的物理意义和前提条件,并运用上述基本概念去分析变压器的工作状态和运行特性。因为在电工实践中,即使进行严密的计算也不一定能得到和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结果,最终还需要进行实验调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与物理课程中有关内容相衔接,同时又要避免简单的重复,突出电工的“工”字,即工程应用教学,使学生的知识面在“电磁学”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扩展。
2?郾少学时电工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扩展知识面的技术基础课程,应注意把握教学的深度和要求。
少学时电工课程任务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其要求是:(1)掌握交、直流电路的基本理论和一般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2)了解常用机电能量转换设备的构造原理、工作特性及使用常识。(3)掌握常规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能阅读、设计和连接简单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4)通过实验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具有组成简单电路、使用常用电气仪表和设备的能力。(5)具有安全用电、计划用电、节约用电等电能管理方面的基本常识。少学时电工课程内容多、课时少,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电专业中各个技术的理论问题及其应用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深度和要求上,要低于电气专业的电工课程。如在讲授变压器电能传递的过程时,只需着重说明三个概念:(1)只有变化的磁场才能利用电磁感应作用传递电能,因此变压器必定是交流电器。(2)变压器在传递能量时,必须保持功率平衡,因此在传递过程中如果输出电压升高,则输出电流应下降,反之亦然。(3)由于变压器是传递能量的设备,而不是直接耗能的设备,因此变压器在电网上工作时本身只消耗极小的电功率。由于教师大都是任教电气专业,兼任非电专业,往往容易按电专业的要求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加深非电专业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郾少学时电工课程与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有差别,不同专业应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主要为后续专业课打基础,而少学时电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电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主要为学生毕业后学习、使用电气新技术打基础,为本专业服务。因此,少学时电工课程除了保证基本的电气技术基础知识外,还应针对不同专业,有选择地重点介绍某些电气应用技术。在讲授时应特别注意联系生产实际和专业实际,注意介绍电能的实际应用,展示实物教具,观看有关录象,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开拓学生的思路。在讲解各种电机和电器时,要注意进行总结对比,找出它们在基本结构上、工作原理上异同之处,认清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本质区别,防止学生张冠李戴,混淆不清。对基本理论方面,如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要让学生在搞清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应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通过应用能提高说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练习是应用电工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往往把电工课程当成副课,学不学关系不大,因此督促学生完成作业非常必要。要劝学、帮学、互学,对学生遇到的难题,首先要搞清问题的症结所在,明确涉及的原理过程,然后针对问题的性质和特点作耐心细致的讲解。要设法让学生理解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又是怎样解决和应用的。
4?郾少学时电工课程课堂演示实验不同于学生的实验课,应注意把演示与理论讲授有机地结合,使之符合认识规律。
课堂演示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和直观教学原则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基本理论知识,增强学习的信心。此外,还能增长见识,开拓思路。针对中职学校非电专业学生对电工课程的内容缺乏感性认识的特点,充分运用课堂演示实验手段,以弥补学生“先天不足”,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例如电气设备的额定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将电阻元件在超过额定电压的情况下通电,产生冒烟、烧毁等现象,可使学生对电阻元件额定值和必须在额定值范围内使用电气设备方面有深刻的印象。对于实践机会较少的非电专业学生来说,把原理图转化为实际的线路,是一个较大的飞跃,而且有一定的困难。课堂实验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这一典型线路,结合课堂讲授,逐条连接控制线路,并通电操作,演示电路功能,可使学生了解原理图与实际线路的对应关系并学习接线技巧。必须注意的是,课堂演示实验是在课堂讲授这一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它不同于学生的实验课。课堂演示要求教师在限定的时间内,紧密配合理论教学的进程,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以获得深刻的印象,建立明确的概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把演示与理论讲授有机地结合,使之符合认识规律。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
电工基础安全用电知识范文6
论文摘要:传统的电工基础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的实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影响学生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状况,电工基础教学需要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实际的联系,实施电工基础生活化教学策略。
1.引言
在当今职业类学校的电工基础教学中,学生在中学时成绩普遍较差,有着不良的学习习惯,并且表现出厌学态度;学校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各与电相关的专业都把电工基础作为必修课。中职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技能考核和实习实训等环节都面临着改革。
2.生活化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生活化教学情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应用多种技术对这些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化重组,营造出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激发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具有生活性、问题性及真实性等基本特征。
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目的是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融合。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应具备以下特征:生活化教学情境要贴近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但不是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的简单重复,而是经过加工、净化了的具有科学内涵的情境。有价值的生活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对问题产生认知冲突的情境,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讨其中的问题。真实性生活化教学情境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真实性情境多属结构不良问题,有利于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生成和运用的生活化教学的情感氛围和学习环境的方式与手段的总和。
3.1引入生活经验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电工学问题,若在教学过程中引用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事例和经验,则更加形象生动有趣,也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在教学“安全用电”这一内容中,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的特性,但是对于电工专业的学生来说,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这时应该如何处理?”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纷纷回答,通过讨论探究,师生归纳出触电方式及相应的防护措施。这样的生活经验,不仅和专业有关,而且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所以学起来不会觉得特别费力,难于理解。学生在思考、想象、探究过程中,既能了解日常安全用电常识,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
在电工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在教学时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里,让学生觉得学习不是白学,学到的是可以用得上、实实在在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磁悬浮列车,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做简单描述。师生共同探讨悬浮列车的安全性是如何得到科学保障的。把这样的事例引入课堂教学,又将书本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中。
3.2创设生活实验情境
生活实验情境,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及心理需要出发,主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材料、物品、器具等作为实验室的材料资源,并通过问题、观察、探究等活动方式创设的一种使学生认知、情感、实践三方面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从而获得丰富个人意义的学习情境。中职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让电工基础与电工技能同步教学,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讲解“复杂直流电路”的时候,我打破过去的常规教学,将课堂直接搬到实验室。在试验室里,利用实物讲解,一边讲电路图,一边接线,书上那些理论抽象的概念,如“支路、节点、回路、网孔”,在实验室的实际电路中能具体指出,让学生对某一节点测各支路电流、观察流入结点电流情况、多测几个节点、节点电流定律就会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了。试验、实训应从最简单的电路讲起。比如在讲授“电动机控制”这个章节时,应先做“三相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接线与维修”,再接自锁连续运转电路,最后接正反转电路。在试验中让学生认真观察,如果一根线接错了,一个元件就失效了。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学生就可以第一时间知道问题的根源。一般情况下,电路故障也让学生自己排除。这样的教学,省时有效,转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
4.结语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针对电工基础系统性强、内容广泛、课时相对较少等特点,教师要创设富有生活体验的学习情境,让生活对学生形成挑战,让学生觉得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从书本中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蕊.浅析《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