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空间设计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空间设计要点范文1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
1 概 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进行消费活动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生活的必须品,而是转向了一种生活、休闲、体验身心享受的方式。因而,以往的单一商场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使人们得到满足,将购物、放松、娱乐集于一体的综合的、新型的消费场所渐渐成为必须。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发展,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并且拥有丰富的设计经验的建筑事务所,正在逐步加入到中国的商业综合体设计的项目中来,他们不但注重内部空间,也注重外部空间,着重强调外部空间在景观、人流、功能沟通等方面的作用,这使国人对商业综合体的认识受到了深深的影响,对国内的各大、中城市新兴的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虽然我国城市的商业综合体设计在市场要求提升与对著名的建筑事务所学习的基础之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客观上来讲,我国的商业综合体设计依然处于刚起步的状态,并且我国对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理论的探索也是才刚刚开始。对于我们来说最迫切的是将我们思考的高度提升到城市发展层面上,站在利于市民生活的角度,进一步加强深化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理论的研究。
本文立足于城市发展的高度之上,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研究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的要点,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具有针对性的理论总结、提炼出来,希望对将来的设计工作做出指导。
2 外部空间构成要素
2.1 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
任何一个建筑,只有当它和所处环境融合在一起,以及跟周围的建筑一起,能够组成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时,这样才能将它的价值与表现力充分地表现出来。对于商业综合体建筑也一样,如果与环境、群体相脱离,孤立的存在着,即使建筑本身非常的美,也难免会因为没有烘托而大大降低美的程度,这就是设计师在设计商业综合体的外部形态时,所必须纳入考虑范围的问题。
2.2 商业综合体外部交通过渡空间
商业综合体外部交通的过渡空间包括:建筑外部的停车场、出租车的上下站、项目入口广场、地铁轻轨的出入口和与城市人行道相连接的天桥、连廊等等。如果要想有效的避免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车流、人流的混乱,保持外部环境秩序美,同时创造出静谧的休息和购物空间,使城市环境和建筑外部环境和谐的相处,设计者就必须要慎重并且合理的对交通过渡空间进行规划,城市综合体与公共交通的衔接如图1。
2.3 商业综合体外部商业空间
商业综合体不仅是商业与城市复杂的关系,在当展脉络中的一个节点,而且将人们在处理商业与城市的关系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了复合。我们在考虑商业综合体外部商业空间时,必须注意到同时它也是城市公共生活重要的承载空间。在今天,伴随商业化的发展,消费渐渐已经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体验城市公共生活的方式。对商业综合体商业空间的设计,一般都继承了大型购物中心与传统商业街的特点,同时还尝试将适宜的商业空间的尺度与夸张的商业空间的大尺度相结合,这样可以在原来的经验基础之上,创造出新的复合型的商业空间。
3 设计要点及设计原则
3.1 交通便利性
3.1.1 交通空间的设计
上文已提到过,商业综合体外部交通的过渡空间包括:建筑外部的停车场、出租车的上下站、项目入口广场、地铁轻轨的出入口和与城市人行道相连接的天桥、连廊等等。事实上,商业综合体的交通便利性与这些设施的组织和规划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必须设计好商业综合体的外部交通环境,以达到交通畅通无阻,同时还要维护秩序,将商业综合体的其它功能和交通活动互相干扰降到最低的目的。
3.1.2 导视系统的设计
导视系统,其建立在空间规划的布局之中,它由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的感受出发,在空间的内部营造这样一种体感,目的是给使用者带来一种舒适、亲切的整体空间意向。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的商业综合体外部环境,它的导视系统不但要求完整,而且必须系统,其中又可分为:文化休闲、办公交通、商业场所导视系统等等。
对北京华贸中心实际设计的过程中,横向百叶窗元素因其富有现代感而被提炼了出来,经过抽象和归纳,用现代的手段、方法在导视系统的设计中得到了体现,不仅发挥了自身功能,同时还很好的与项目整体设计元素相配合,也体现了这一区域的特色,北京华茂中心导视设施如图2。
3.2 商业价值性
在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的综合效益中,取得直接的经济效益的前提就是商业氛围。想要达到良好的商业氛围效果,必须考虑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比如:消费的舒适度、景观的艺术形象、环境要素控制、休息娱乐等活动便利情况等等。营造商业氛围,既要运用传统建筑设计的方法,还要与现代科学的方法相结合,比如: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现代信息的处理方法等等。
3.2.1 典型商业空间的设计
商业综合体的室内部分一般为室内步行街,采用的是天光顶,由于受到建筑形态的限制,无法对整个商业区大空间形象集中的展示与宣传。而由于室外广场本身具有外向性,再加上强烈的空间感、较大的规模,自然而然的担负起项目总体的商业形象对外的展示与宣传的功能。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LOGO塔的设计,沿街设施的布局等。在设计广场时,广场空间应该分成一些亚空间来加以使用。亚空间在划分上必须清楚和微妙,大小应以人为本,不可太小,否则人们会觉得自己处于一个私密的房间,并且对已经在那儿的人造成了侵犯;也不能太大,人们会觉得孤独和疏远。而星巴克室外空间咖啡座的布置非常合理,如图3。
3.2.2 贯穿环境的商业空间的处理
我们对商业综合体的外部商业空间的考虑时,要想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应该从空间角度进行梳理,处理的主要手法包括:空间动态化的处理、空间组织通透的处理与共享空间这三种。例如,香港太古广场,亚洲地区混合用途的发展物业最成功的之一。其下层与香港地铁的金钟车站相连接,这使它成为了交通枢纽中心,以地上一层做为基面,通过商场的屋顶花园、地下超市与酒店公寓的底层架空等,使之达到了立体空间的通透效果,香港太古广场的鸟瞰如图4。
3.3 空间艺术性
3.3.1 建筑形体组合秩序
建筑形体组合秩序包括:轴线关系、围合关系、中心关系、线性关系;混合关系等。
3.3.2 建筑与城市周边的整合
建筑与城市周边的整合包括:类比调和、对比调和、渐变调和、谦让保护等方式。
3.3.3 自然景观设计
自然景观设计有绿化、水体。其中绿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要具有景观效应,并且还能够改善人们所在的物理环境;水体的塑造在多数情况下以各种喷泉、水池、小瀑布、溢水并配以多种雕塑和小品,来组成以水体为中心的水体景观。
3.3.4 功能完备性
对一个商业综合体的室外环境衡量的标准,不仅仅要看它是否交通便利、是否组合美观、是否景观优美,还应该看它的辅助功能设施,是否经过精心的设计,是否使用便利,是否齐备,是否能够烘托商业氛围,是否强化了项目的主题,甚至还要看这些设施,是否与当地文脉一致,是否独具一格。从城市的角度出发考虑,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功能完备的程度,直接对所在城市区域的整体环境的质量等级有重大影响。
3.4 设计原则
3.4.1 人性化原则
设计,是人的设计,人是设计活动的使用者与实施者,设计的标尺和目的是人,没有一个设计活动不是以人为中心,否则,就不能将之称为设计。因为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的使用的需要,所以在设计师进行设计的时候,就必须时刻关注人的使用功能和审美要求,把握住审美风潮的动向、社会心理的需求,以人在使用中的体验作为最高指导,这就使人性化原则。
3.4.2 划一性原则
从功能方面来讲,划一性是安排城市功能和项目功能的准则;从视觉方面来讲,划一性也是与设计的美学特性相关的重要原则。商业综合体和城市之间将要构成什么关系,这不仅仅是城市规划者要关注的问题,也是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从单体建筑,到建筑的外部空间,再到城市的环境,商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在商业综合体和城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和建筑、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和城市环境,它们之间的划一性都是建筑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4 结 语
在我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各个城市快速的建立起来。在这些商业综合体建造的过程中,前面已经有人做了许多探索与尝试,但是目前国内的商业综合体在建设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作为商业综合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不但对商业综合体本身功能的运转与环境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担负着公共空间的作用。所以,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资料对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要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总结,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希望对我国商业综合体建设有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空间设计要点范文2
【关键词】城市; 规划; 空间设计; 公共艺术
前言
城市空间规划的设计发展已近百年,在这段时间中,城市景观已经完成了规模性的发展模式。虽然现阶段还不能准确地评述这种城市空间规划模式的好与坏,但其每个阶段的设计手法思路都是值得思考与借鉴的。组成城市空间规划的要素基本从以上方面阐述地比较详尽。城市空间规划既是艺术思维的表达过程,更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凭证。
一、城市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分析研究
从历史上看,城市设计的概念是从城市建设艺术这个概念发展而来的直到19世纪末,在卡米诺・西特的《城市建设艺术原理》以及约瑟夫・施塔本的《城市建设》这两本书的书名中才第一次出现“城市设计”这个概念。近年来,人们在此领域也开始运用“城市发展”这一概念,通常是指城镇的发展规划用来协调建设规划、城镇投资方案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因素,并以此来调控城市的空间发展。从内容上看,城市空间规划还需要将不同方面的设计汇总成一种完整的设计手段如城市交通体系(交通组织、园路、步道设施、铺装等)、功能区域的空间划分(城市标志建筑、特色景观等)、绿化种植设计、景观建筑小品规划及意向设计等。总体来说,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包括了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细节设计不同层面的概念,也是从抽象到具体规划的描述。
二、城市空间设计的文化价值分析研究
城市的空间理论发展除了从形式的多样化解析之外,还要分析其文化的传承所谓溯源历史也就是对文化的追溯。《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中提到,城市开放空间发展的演变史,折射着人类文化的演进历程。城市开放空间所具备的形貌、比例、感觉品质及象征意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其所包含的实质生活一一城市公共生活是始终未变的。中外城市空间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时期。当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城市的空间格局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原始聚落中心在阶级社会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宫殿、宫府,它们不允许寻常百姓停留,是不具有公共性的。而纵观西方城市空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人不仅是城市的创造者、使用者,也是城市空间的主宰。
三、城市空间中的道路景观设计分析研究
在城市规划的历程中,道路的规划系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布局影响着城市民众的基本生活方式
1、《城市景观设计》中对城市道路设计的研究中提到,城市景观系统由景观节点、景观轴线、景观区三个部分组成作为城市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属于城市景观中的“线”要素,是城市空间的组织框架与基本线索,承担着景观轴线的重要作用。
2、在《对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思考》中,作者认为当前城市街道空间在设计上存在了诸多问题如建筑形式上的迷茫破坏了街道的连续性、对城市肌理的不尊重破坏了城市空间、城市中诸多的封闭小区割裂了城市的街道空间、对人的不尊重导致城市局部尺度失调等。
3、在《城市步行空间的质量与改善》中,作者提到了城市步行空间的质量可以从安全性、空间尺度、洁净程度、便捷工程、景观质量、环境氛围等方面进行评析。
四、城市空间形态下的公共空间艺术分析研究
城市空间下的公共艺术通常是公共空间中的小品景观艺术、行道植被艺术管理、城市公园景观以及雕塑艺术等。公共艺术往往体现了城市的发展风格与走向。
1、在《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中,作者提炼出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文化实践和审美存在物,既隐含着城市公共领域复杂的历史性和矛盾性,同时也用历史性和文化性构建和丰富着城市的文化。本书对公共艺术以及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解和解释
2、在《公共艺术景观包围的城市》中,城市品格也在不断提升,规划者和设计者自身理念性的思维也在不断地变革当中,人们的欣赏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城市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的多样性也在逐步地发展当中。
五、城市空间规划的照明运用分析研究
在城市空间的发展中,城市照明以一种虚空间的形态存在于现实生活空间,给人们带来了不同色彩情感的空间体验。
在《光改变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的探究与实践》中,提到了功能与景观照明设施的布局共同构成了城市照明空间的布局结构。功能照明为城市提供了夜间景观背景,景观照明则凸显了城市夜间景观的形象。
如在《城市景观与光环境设计》中所提到的拉伊西奥灯网的设计,它既是一个单独的城市灯具,同时又是一个较大的系统。总之,优美的城市照明规划在城市空间的艺术设计中体现着城市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它将城市空间性质演绎出来,从一个侧面实现了服务于民的城市建设理念。
六、城市空间设计中的标志建筑设计分析研究
这里所提到的是从城市发展来看的风格标志,像《城视:城市视觉笔记》中所说,新旧交融,土洋交汇对一些珍贵的历史遗迹应恢复其本来面目对现在社会发展的回报则是令新的城市设计形成城市中的新旧交融,继而从各方面展现城市空间的形象。
城市的单独体态是凭借标志性建筑来完成的建筑是城市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建筑形象是城市的体态和容貌,是城市的性格和真实。它反映在与城市空间的交融之中,是城市空间思想的表达,包涵了城市规划中所固有白5i己忆与追求。
七、城市空间规划的尺度要素分析研究
规划有度讲的就是尺度的概念在对城市空间的整体把握上要注重尺度与空间,以便能打造城市的舒适性,服务为民。
1、在《景观都市主义》中作者提到,通过在多个尺度上介入环境,坡道,可以在相应的建筑、景观和城市不同层次上对环境产生影响。
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同样提到了规划尺度的问题景观中的尺度,无论是水平的还是垂直的都已增大,这也是受现代社会发展所客观影响的设计体验。
八、结语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一座具有活力的城市是历史轨迹的美好延续。而城市空间设计是城市改善自身形象、提升空间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生活与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城市空间设计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及文化水平,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及趣味性。在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上,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城市文化的灵魂要素。
参考文献
[1]单霓,郭嵘,卢军.开放空间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张建海,卫红.城市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3]吴晓松,吴虑.城市景观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李建盛.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李农.光改变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的探究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空间设计要点范文3
关键词:短肢;剪力墙;设计
引 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平面及空间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因此,以一般剪力墙结构为基础上部吸取框架结构优点的短肢剪力墙结构应运而生,但为了保证该种结构形式的各种性能在设计过程中应控制其要点。
1、短肢剪力墙结构及其设计布置原则
1.1 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体肢高与厚度比在5.8范围内的结构形式。其具有下列优点:符合建筑需要。连接墙体的梁位于竖向平面内的隐蔽型,其利用隔墙来布置竖向构件而使结构受力与建筑功能能够实现良好统一.既避免了梁柱突出问题同时当下部层数为大空间时可通过转换层来处理上下部结构的关系,布置灵活。
1.2 设计布置原则
短肢剪力墙应主要布置在房间间隔墙的交接部位,其数量应根据抗侧力要求设定,不可过多过少而导致结构过刚过柔;短肢剪力墙应尽量均匀布置以保证建筑物的刚心和质心一致;墙体若为短力墙应尽量对齐拉直以便形成成片的联肢抗侧力结构;若水平荷载较大或建筑物外形不规则应在平面外各角点及外边缘处布置短肢剪力墙来满足平面刚度和结构整体性;墙肢不应过厚以避免凸出墙体表面。如在TBSA软件进行设计时,其计算模型都是杆件、薄壁杆件模型,其中梁柱为普通杆件,其每端有六个自由度,墙体则视为薄壁杆件,每端有七个自由度,同时其考虑了墙单元非平面变形的影响。
2、设计控制要点
2.1 强柱弱梁
强柱弱梁为延性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在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遵循强墙肢弱连梁的原则,由于随着连梁的刚度增大连梁和墙肢的内力增大最终导致结构的地震作用也随之增大,若采用增加配筋来解决则不仅会造成浪费同时可能导致构件超筋而无法施工,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不宜采用窗下墙作为连粱,由于窗下墙高度大会形成刚度很大的剪切块而不利于其抗震性能,应将连粱设计为截面和刚度较小的弱连梁。
2.2 轴压比与短柱
高层建筑中为了控制柱的轴压比而往往导致柱的截面很大,即使采用高强混凝土其断面尺寸也不能明显减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柱处于大偏压状态并防止受拉钢筋未达屈服而混凝土已被压碎的结果应限制轴压比,以防止柱的塑性变形能力小、结构延性差,在地震中耗散和吸收的地震能量少结构容易破坏现象。但在结构设计中若能保证强柱弱梁设计原则并且能保证梁具有良好的廷性则当柱子进入屈服状态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该种情况下既可适当放松轴压比限制;同时部分高层建筑底部几层柱的长细比虽小于4但其不一定为短柱,因为只有当柱的剪跨比小于2的情况下方为短柱。
2.3 抗震薄弱环节及概念设计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薄弱环节是建筑平面外边缘及角点部位的墙肢、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及连梁。地震作用下产生扭转效应时其外边缘及角点处墙肢会首先开裂;在高层建筑中由于短肢剪力墙截面面积小且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而破坏严重,尤其是一字型结构墙体破坏最严重等,因此在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过程中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应加强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必要时可采用一般剪力墙来调整刚度中心使其接近建筑质心以减小扭转效应;设计时尽量利用电梯、楼梯间形成核心筒以保证有足够的刚度来抵抗水平力,但在采用核心筒时应确保其与结构连接可靠;可采用适当增加平面外边缘及角点处的墙肢厚度及长度以严格控制轴压比和加强剪力墙内配筋来提高墙肢的抗扭刚度、承载力及延性;宜在墙体两侧都采用梁与之拉结同时避免采用一字型墙肢或加大配筋、减小轴压比、设置端柱等措施来克服短肢剪力墙截面小、壁薄平面外稳定性差的缺点。
2.4 墙体配筋
短肢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配筋特征值应比相同轴压比的框架柱高一级,轴压比小于0.3的短肢剪力墙及非加强部位的短肢剪力墙的边缘构件的构造设置也应高于一般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的截面高度一般控制在1.2-2.0m范围内,其约束边缘构件长度一般区450mm,其边缘构件的纵向配筋除应满足规范要求外宜按照框架柱要求设置;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其纵向配筋中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2%,其它部位也不宜小于1.0%;短肢剪力墙应采用双排布筋.竖向筋在内,水平筋在外,两排筋间拉结筋呈梅花形布置,并保证每根竖筋都有拉结筋连接。肢长大于3倍而小于4倍的墙肢应按照柱要求配筋,并将其外套箍筋兼做水平筋。
2.5 墙体数量
在短肢剪力墙设计中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的地震倾覆力矩的50%,即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力矩不应超过总力矩的50%,此即为墙肢数量上限;设计规范中虽未明确规定剪力墙肢数量下限,但若短肢剪力墙承受竖向荷载面积较大时,尤其是达到楼层面积的50%甚至更多时,则应布置一定数量的筒体或一般剪力墙来保证短肢剪力墙承担力矩不超过总力矩的50%,否则应调整设计。一般短肢剪力墙数量下限控制在低于上限10%左右的范围内,超出此范围则不宜按短肢剪力墙进行设计。
空间设计要点范文4
关键词:异形钢结构 屋面形状 屋面结构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人类对于建筑的审美不断提高。建筑师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追求建筑美学,还要追求结构的高水准。现代建筑中,各种建筑新结构不断出现,空间异形钢结构就是其中的一种,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空间异形钢结构的设计中,还存在很多地方有待改进完善。设计师要不断总结其设计要点,在重视要点设计前提下,还要顾及各种细节,让空间异形钢结构安全系数更高,美观程度更高。
二、空间异型钢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2.1 屋面形状和风载的体型系数的关系
大型场馆屋面的特点一般是覆盖范围较大、屋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较小。根据周边封闭与否分成“馆”和“场”两类。封闭则为“馆”,周边墙体不封闭则为“场”。
“馆”类建筑屋面风的体型系数一般为负,即受风吸作用。由于一般情况下风的吸力小于大跨度屋面自重,所以计算屋面主体结构时风吸不是控制荷载。但对于风较大的区域,加上建筑物高度和风振的影响,风吸作用产生的结构效应可能会超出屋面自重标准值作用下的效应。对结构分析的两个重要工况:风+自重以及自重+活载,计算分析表明即使受风较大的区域,前者工况下效应的绝对值一般也不会大于后者工况下效应的绝对值,所以往往认为前者仍然不起控制作用。但需特别注意的是,两种工况下杆件受力可能变号,起控制作用的后者工况下的拉杆在前者工况下可能受压,因此此时的压杆稳定问题不容忽视。
“场”类建筑,则应根据屋盖各部分形状与风向的相对关系来确定屋面受风吸还是风压。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凡是与某一风向对应的屋顶剖切面呈上拱形,则屋面上表面的水平风速大于屋面下表面水平风速,风对屋面有上托的合力作用,即体型系数为负,是风吸;凡是与某一风向对应的屋顶剖切面呈波谷形,则屋面上表面的水平风速小于屋面下表面的水平风速,风对屋面有下压的合力作用,即体型系数为正,是风压。波谷形屋面的风压与屋面自重同向作用,组成了控制性的荷载组合,因此如果不考虑这类屋面的风压作用是很危险的。
2.2 屋面形状与排水及相应荷载的关系
空间异形钢结构屋面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排水问题:
第一,快捷排水设计。排水路径要短,水流要向结构的支座处会聚,尽量避免聚向悬挑端。水流要分散,坡度要适当。即使满足这些要求,在进行结构分析时,屋面荷载组合仍需要考虑大风暴雨时雨水作用的不利效应。
第二,参照排水计算方法处理已经确定外形的建筑排水。根据当地5min最大降水量和水流速度、雨水流经的途径、汇聚的方向以及集中的程度等对“雨水荷载”作出专项分析,并与风及其它荷载进行效应组合,从而确保结构的安全。
第三,预拱度设计。预拱度应大于结构在自重和活载组合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并使屋面保持一定的排水坡度。否则大跨度直线桁架的变形会导致大面积的积水和渗漏。而对于x向弯曲度较大的桁架,则不必考虑预拱度问题。
第四,强制性机械排水。对于某些特别容易积聚雨水的部位,可以采用有保障的强制性机械排水措施尽快排除积水。在天沟水位超过一定高度时,可考虑降低建筑使用标准,设定有限高度檐口,这样水量太大时,可直接向外溢水,从而减轻对结构的压力。
第五,特殊情况的处理。对于较厚积雪的屋面,当雪缓慢融化又结成冰的屋面区域,冰雪对屋面的作用需进行专项调查研究才能确定屋面设计时的冰雪作用力大小。
2.3 屋面结构形式以及跨度和厚度的关系
评定一个结构是否是空间结构,只有相对标准,主要是看它的“度”,在其结构效应中,是以弯曲为主还是以轴向拉压为主。如果是以弯曲为主,则结构的厚度和跨度之比就要求较大;而对于以拉压效应为主的空间结构,则其厚度和跨度之比可以较小。空间异形钢结构屋面为了显示其轻巧和刚劲,常常要求屋面结构的厚度尽可能薄,于是许多新型结构、空间结构被大量应用。北京2008年奥运主场馆“鸟巢”方案,施工图设计时将双向交叉梁改成了双向交叉桁架,但形状与原建筑方案已有区别。如若将“鸟巢”方案改为圆拱形结构,则结构是优化了,但天然的“鸟巢”就变成人造的“鸟笼”了。所以建筑和结构的矛盾和协调问题,是建设领域中永恒的矛盾和主题。
2.4 屋面形状的变异和钢结构节点形式的关系
大型场馆异形钢结构屋面中,由于结构造型的复杂化必然造成节点形式的非标准化和复杂化。主要注意现场焊接和铸钢节点两方面问题。
第一,现场焊接。设计异形钢结构屋面时,对于重要的节点,应力水平相对较高的节点,应该优先采用工厂焊接。若必须采用现场焊接甚至高空焊接时,则应该采取严格技术措施,确保焊接质量。对于应力水平较低的次要节点,设计时可降低焊接等级,从而减少施工难度。
第二,铸钢节点。铸钢节点的采用是从国外引进的,反映了钢结构制造业向工业化、精确化发展的趋势。铸钢节点用于杆件交汇数量多、交角小的节点,可以避免较大的应力集中,并体现出钢结构“精确的美”。然而,铸钢节点也有被滥用的倾向。在某些少量大口径钢管之间接近正交的连接中,也有使用铸钢节点的。当钢管口径达1m时,所用铸钢节点的最大尺度达到5m之多,重达几吨,甚至十几吨,其制作难度大、重量大、造价高。对于这类少量几根钢管之间的连接,不妨仍采用相贯线焊接,也同样能满足受力要求,而且节约材料、降低工程造价,从外观看也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三、小结
综上所述,通常情况下,空间异形结构基本都应用在大型场馆式建筑类型当中,设计师一定要对整个结构进行理性分析,要熟知各种结构的优势和缺陷,在方案确定阶段要解决结构概念设计,清楚其设计要点,以防给后续施工带来安全隐患,为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设置第一道保险。
参考文献
[1]卢倍嵘. 异形钢框架结构试验及其非线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2.
[2]黄启云. 探析异形柱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J]. 现代装饰(理论),2013,02:57.
空间设计要点范文5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成本控制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加强项目管理工作及成本控制是保证项目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及基本的保障。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诸如决策、设计、施工以及结算等阶段都需要对项目的成本进行认真的管理及控制,这个过程需要对项目进行有计划的组织、控制和协调,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费用。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的避免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的相关不利因素,减少项目管理中由于疏忽而带来的损失成为了工程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方向。
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含义
现代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发现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从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及程序。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涉及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通常可以分成投资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投标阶段、工程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这五个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具有不确定性因素,会出现许多不可预见的事,而对这些事项的防范,不仅要靠投资的控制,更需要工程造价的成本管理。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是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
大多数造价管理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很少有人细致地考量造价费用在投资决策阶段的影响。但实际情况是,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费用对于整体项目造价管理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所以说,在决策设计阶段进行各种财务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时,要加大运营维护阶段的计算的关注力度。
三、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1、做好项目预算进行项目决策前必须要做好预算工作,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环境、水电供应情况、交通状况、现场周边环境等提前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尽量多的资料。认真做好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所要进行的项目在技术、工程、经济上是否合理及能否顺利施工。国家规定,初步设计总概算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出入不大于10%,否则,要对拟建项目重新预算。
2、做好预算的工程限额设计预算工程限额设计必须有掌握预算知识的专人负责,限额设计人员要熟悉掌握所要进行限额设计的工程的预算定额和相关费用,并熟悉所采用的各种材料的预算单价及其近年来的变动情况,然后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最后根据这个预算的结果对施工图纸及费用进行控制。因此施工单位的各个部门需要合理的对投资限额进行分解和使用,并且科学的将施工图和预算进行一体化设计。
3、严格控制设计变更,避免施工方或其他各方随意对施工图纸进行变更。以保证施工限额和费用的稳定性,设计阶段预算审核完毕以后,要和施工部门签订合同,通过采用合同这种具有约束力的方式来明确如果必须对工程进行变更或者是修改时的注意事项,以更好的完成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
四、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招标过程中注意招标工作的公平、公开和公正,避免串标、围标情况的发生,同时避免无资质的单位进行工程的设计。可以在招投标过程中采取订单招标模式,这种模式是由招标的单位统一提供文件,在文件中对所要施工工程的工程量、工程中各项施工内容、范围、工程达标质量标准等进行明确规定,然后将招标文件交给各个投标方。投标方按照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程消耗量定额及造价管理机构规定的工程项目的各项市场价格信息及取费标准进行标书的制定工作。通过采用这种订单式的招标模式可以从整体上对工程造价管理及成本进行控制。当投标方根据招标方提供的招标文件进行工程报价时,投标单位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单位提供详细的投标书,以便投标方及时组织工程评标专家对投标方的标书内容、公司单位资质等进行审核。
五、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1、材料成本及机械费用控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材料的费用是工程项目费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费用。首先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施工相关单位的合同中的材料用量进行材料的购买和使用,施工单位和现场监理人员须对每日所进出材料清单进行监管,对使用的材料用量进行监管,避免超额领料浪费。其次施工单位和现场监理人员应当关注建筑市场行情,及时掌握材料费用的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及时选择合适的材料供应商。最后是材料的选用问题,在进行材料的选用中,可以综合考虑选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以降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及社会资源的消耗量。同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的统计核算工作,这对工程竣工时进行工程决算也有很大帮助。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应用到很多大型机械,需要对其费用进行控制,合理安排机械使用时间和频次,或者和施工现场内其他单位联合使用,都能够合理有效的降低大型机械的使用费用。
2、工程量的科学统计。工程量的统计非常重要,是工程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的最基本也是最繁琐的一项工作。施工项目工程量的统计应指定专人负责,要求进行工程量统计的人员需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工程现场的施工情况以及具有工程概算和工程预算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工程量计算错误的现象发生。并且工程量统计人员要经常和工程设计进行联系,如果发现工程中的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沟通、协调与处理。
3、严格控制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工程地形、地质变化及一些其他不可预知的情况经常会发生图纸变更。因此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对工程变更进行控制。坚决避免为了达到扩大设计规模、增加建设项目等非预算范围内的工程变更。对于一些必须要进行图纸变更的项目,必须进行由项目设计人员、监理单位和工程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一致通过后方可进行工程变更。这样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工程图纸变更带来的工程费用的增加和施工材料的浪费。
4、建立科学的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系统。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成本控制在工程施工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规范的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系统。这个系统需要施工项目的各个职能部门的参与。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图纸变更、施工方案修改及其他一些更改事项等都应及时报呈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部进行核算。该系统人员通过相应的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进行认真的处理,从而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以减少由此引起的各项费用的增加。
六、工程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工程竣工后要注意做好工程的决算工作,利用施工过程中收集整理好的决算资料,对人工、材料、机械费用及变更、索赔等项目进行决算,要特别注意在以前期书面材料为根据的前提下做到不要漏项、增项,尊重各方之前的劳动成果。此时施工现场各职能部门可只保留必须的工作人员和设备,以减少开支、降低管理成本。
结束语
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不仅是为了防止投资突破工程预算,更重要的是要为了从工程造价方面有效促进工程的施工管理,唯有将工程施工与工程造价两方面进行全过程紧密结合,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利用,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胡烈任.工程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的若干问题探讨[J].广东科技.2010,19(10).
空间设计要点范文6
关键词:幕墙设计; 控制要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幕墙工程近年来因其实用美观实用而在我国发展迅速,并在多层和高层建筑的外立面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确保幕墙工程的质量,国家在设计、制作和安装施工的全过程中对其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作出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本文将建筑幕墙审计的控制要点进行阐述。
1 幕墙设计存在的问题
建筑幕墙设计图纸应该完整、详尽,表达方式应规范化,要制作、安装、监理等各方面人员在不经任何解释的情况下能完全看懂。部分幕墙工程是由施工企业自行设计,图纸未经原结构设计单位审核,有的虽经审核,也只是从总体方案、立面效果上粗审一下,未起到技术审核把关作用。因此,设计图纸极不规范,普遍存在设计图纸深度不够、设计图纸不全的现象:无施工图说明和施工要求,缺少节点大样图,缺少预埋件锚固节点计算、幕墙龙骨框架在竖向荷载、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形等计算;避雷、防火、防排水措施不当,没有通过设计确定幕墙自身避雷接地系统的设置分布、引出线的材料和截面尺寸与主体结构防雷系统可靠连接,并在设计图、大样图上标注清楚,而直接利用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作避雷接地的连接体。设计图中没有标出预埋件位置,忽视三维调节处理。另外,有些工程的幕墙设计滞后于主体工程进度,结构上未设预埋件,使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措施不当,影响可靠的连接;还有些工程楼面外缘没有实体窗下墙,但没按要求设置防撞栏杆,所有这些都给幕墙留下了不同程度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2 玻璃幕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1、应加强对幕墙设计的管理
幕墙设计要满足结构安全和防火、避雷等要求。在使用幕墙之前,须对幕墙做雨水渗漏、风压变形、平面内位移、空气渗透等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满足规范要求后方能使用幕墙。对于建筑幕墙所采用的铝合金、金属材料、结构胶和密封胶、玻璃等材料须按规定进行质量检测,质检合格后方能使用。对于玻璃材料,还要进行强度、挠度测试,按实际测试值确定玻璃的强度设计值。
2.1.1幕墙整体上应注意的设计要点
幕墙为建筑物的护结构,其功能主要包括:承受自重及直接作用于其上的地震作用、风荷载等,由于其本身不分担主体结构承受的地震或荷载作用,所以幕墙在设计时要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1)它要有一定的刚度、承载能力、稳定性和相对于主体结构的位移能力;
(2)它的构件与立柱、横梁的连接能可靠地传递地震、风荷载作用及幕墙构件的自重;
(3)连接部位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以确保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可靠性;(4)它与锚固的连接必须安全可靠,并适当留有余地,特别需要确定其承载力时宜进行实物试验;
(5)幕墙与砌体结构连接时,在其主体结构上可作增设钢结构梁柱或钢筋混凝土,在这里不将轻质填充墙作为幕墙结构的支撑结构考虑,因为其变形能力和承载力都比较小;
(6)幕墙设计应采取防雨水渗漏性能的措施,尤其是一些设计有百页窗及玻璃采光顶的幕墙工程,应特别重视其与周边联结、压顶等构造复杂部位的施工,发现密封不良、材料性能达不到要求时及时整改或更换,必要时应分层进行抗雨水渗漏性能的淋水试验,杜绝渗漏现象发生。
2.1.2 幕墙结构要注意的设计要点
(1)幕墙结构一定要有足够的适应及吸收位移能力,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因主体结构水平力产生的位移而损坏幕墙构件,也留有活动的余地给幕墙构件与立柱、横梁之间;
(2)要让幕墙在自身平面内能有变形能力,可在立柱每层设置活动接头,这样也使立柱上
下有活动的可能;
(3)上下柱接头空隙不要小于15mm,以达到立柱安装施工的误差、立柱的温度变形、主体结构柱子承受竖向荷载的轴向变形的需求;
(4)应将立柱设计成轴心受拉或偏心受拉构件,其构造做法宜选取铰接节点在上端悬挂,下端选取可上下变形的节点形式,从而以减少立柱设计成完全受压工作状态时对安全的不利影响,同时也防止水平荷载会使其受弯。
2.1.3 幕墙防雷系统的设计要点
为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幕墙所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文物、财产的损失,并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固此,做好建筑幕墙的防雷措施也越来越重要,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的设计已是当今一个重要问题。
在建筑幕墙的防雷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建筑幕墙竖向龙骨、横向龙骨和建筑物防雷网接通,连成一个防雷整体,把建筑幕墙获得的巨大雷电能量,通过建筑幕墙的防雷系统,迅速地输送到地下,保护建筑幕墙免遭雷电破坏的作用。对于第一类防雷的建筑物,避雷网网格尺寸不大于5m×5m(或6m×4m);第二类防雷的建筑物,避雷网网格尺寸不大于10m×10m(或12m×8m);第三类防雷的建筑物,避雷网网格尺寸不大于20m×20m(或24m×16m)。幕墙防雷处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在建筑幕墙设计时,我门通常是将建筑幕墙顶部女儿墙的盖板部分,有目的地把它设计成幕墙接闪器,因为该部分处于建筑幕墙的顶部,常用3mm铝单板(或4mm铝塑板)做为盖板。这样,幕墙接闪器接受到的雷电流,就可以通过幕墙女儿墙的避雷均压环和防雷引下线,安全地把雷电流引到建筑物的防雷网,并导通到接地装置,达到避雷的作用。
2.2施工企业必须具有幕墙施工资质
在对幕墙进行安装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和参与各方必须严格对包括防雷施工节点、防水施工节点、幕墙构件与主件结构的连接、保温施工节点、立柱伸缩节点以及其他需要隐蔽验收的项目进行验收。
2.3 严把材料、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关
保证幕墙质量和安全的基础是幕墙材料,其可分为板材、骨架材料、结构粘结材料、密封填缝材料四种材料。在各种材料的使用之前,合格证书和质保证书必不可少,有的材料还对材料性能试验报告有相关要求,如铝型材的力学性能试验报告、结构胶的相容性试验报告等,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
2.3 执行各工序质量验收制度
幕墙施工一般包含4道工序,即为:幕墙结点安装、玻璃板材制作、横梁与立柱安装、玻璃板材安装。这4道工序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严格的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必须进行返工,直至合格后才对下一道工序进行的施工。
3 结语
综上所述,幕墙工程的质量控制应选择具有资质较高、水平较强的设计和施工专业公司承接,并严格幕墙工程的设计审核,设计人员更要重视幕墙的相关计算及构造设计规范,确保幕墙工程的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此外,幕墙制造是跨行业的综合性技术,所以无论是设计还是选用材料、制作和安装等方面,对幕墙生产全过程要进行严格质量控制,这样才能有力地保证幕墙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李亚峰 浅谈玻璃幕墙工程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的要点 安徽建筑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