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计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空间设计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空间设计要点

空间设计要点范文1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

1 概 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进行消费活动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生活的必须品,而是转向了一种生活、休闲、体验身心享受的方式。因而,以往的单一商场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使人们得到满足,将购物、放松、娱乐集于一体的综合的、新型的消费场所渐渐成为必须。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发展,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并且拥有丰富的设计经验的建筑事务所,正在逐步加入到中国的商业综合体设计的项目中来,他们不但注重内部空间,也注重外部空间,着重强调外部空间在景观、人流、功能沟通等方面的作用,这使国人对商业综合体的认识受到了深深的影响,对国内的各大、中城市新兴的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虽然我国城市的商业综合体设计在市场要求提升与对著名的建筑事务所学习的基础之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客观上来讲,我国的商业综合体设计依然处于刚起步的状态,并且我国对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理论的探索也是才刚刚开始。对于我们来说最迫切的是将我们思考的高度提升到城市发展层面上,站在利于市民生活的角度,进一步加强深化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理论的研究。

本文立足于城市发展的高度之上,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研究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的要点,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具有针对性的理论总结、提炼出来,希望对将来的设计工作做出指导。

2 外部空间构成要素

2.1 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

任何一个建筑,只有当它和所处环境融合在一起,以及跟周围的建筑一起,能够组成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时,这样才能将它的价值与表现力充分地表现出来。对于商业综合体建筑也一样,如果与环境、群体相脱离,孤立的存在着,即使建筑本身非常的美,也难免会因为没有烘托而大大降低美的程度,这就是设计师在设计商业综合体的外部形态时,所必须纳入考虑范围的问题。

2.2 商业综合体外部交通过渡空间

商业综合体外部交通的过渡空间包括:建筑外部的停车场、出租车的上下站、项目入口广场、地铁轻轨的出入口和与城市人行道相连接的天桥、连廊等等。如果要想有效的避免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车流、人流的混乱,保持外部环境秩序美,同时创造出静谧的休息和购物空间,使城市环境和建筑外部环境和谐的相处,设计者就必须要慎重并且合理的对交通过渡空间进行规划,城市综合体与公共交通的衔接如图1。

2.3 商业综合体外部商业空间

商业综合体不仅是商业与城市复杂的关系,在当展脉络中的一个节点,而且将人们在处理商业与城市的关系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了复合。我们在考虑商业综合体外部商业空间时,必须注意到同时它也是城市公共生活重要的承载空间。在今天,伴随商业化的发展,消费渐渐已经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体验城市公共生活的方式。对商业综合体商业空间的设计,一般都继承了大型购物中心与传统商业街的特点,同时还尝试将适宜的商业空间的尺度与夸张的商业空间的大尺度相结合,这样可以在原来的经验基础之上,创造出新的复合型的商业空间。

3 设计要点及设计原则

3.1 交通便利性

3.1.1 交通空间的设计

上文已提到过,商业综合体外部交通的过渡空间包括:建筑外部的停车场、出租车的上下站、项目入口广场、地铁轻轨的出入口和与城市人行道相连接的天桥、连廊等等。事实上,商业综合体的交通便利性与这些设施的组织和规划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必须设计好商业综合体的外部交通环境,以达到交通畅通无阻,同时还要维护秩序,将商业综合体的其它功能和交通活动互相干扰降到最低的目的。

3.1.2 导视系统的设计

导视系统,其建立在空间规划的布局之中,它由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的感受出发,在空间的内部营造这样一种体感,目的是给使用者带来一种舒适、亲切的整体空间意向。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的商业综合体外部环境,它的导视系统不但要求完整,而且必须系统,其中又可分为:文化休闲、办公交通、商业场所导视系统等等。

对北京华贸中心实际设计的过程中,横向百叶窗元素因其富有现代感而被提炼了出来,经过抽象和归纳,用现代的手段、方法在导视系统的设计中得到了体现,不仅发挥了自身功能,同时还很好的与项目整体设计元素相配合,也体现了这一区域的特色,北京华茂中心导视设施如图2。

3.2 商业价值性

在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的综合效益中,取得直接的经济效益的前提就是商业氛围。想要达到良好的商业氛围效果,必须考虑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比如:消费的舒适度、景观的艺术形象、环境要素控制、休息娱乐等活动便利情况等等。营造商业氛围,既要运用传统建筑设计的方法,还要与现代科学的方法相结合,比如: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现代信息的处理方法等等。

3.2.1 典型商业空间的设计

商业综合体的室内部分一般为室内步行街,采用的是天光顶,由于受到建筑形态的限制,无法对整个商业区大空间形象集中的展示与宣传。而由于室外广场本身具有外向性,再加上强烈的空间感、较大的规模,自然而然的担负起项目总体的商业形象对外的展示与宣传的功能。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LOGO塔的设计,沿街设施的布局等。在设计广场时,广场空间应该分成一些亚空间来加以使用。亚空间在划分上必须清楚和微妙,大小应以人为本,不可太小,否则人们会觉得自己处于一个私密的房间,并且对已经在那儿的人造成了侵犯;也不能太大,人们会觉得孤独和疏远。而星巴克室外空间咖啡座的布置非常合理,如图3。

3.2.2 贯穿环境的商业空间的处理

我们对商业综合体的外部商业空间的考虑时,要想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应该从空间角度进行梳理,处理的主要手法包括:空间动态化的处理、空间组织通透的处理与共享空间这三种。例如,香港太古广场,亚洲地区混合用途的发展物业最成功的之一。其下层与香港地铁的金钟车站相连接,这使它成为了交通枢纽中心,以地上一层做为基面,通过商场的屋顶花园、地下超市与酒店公寓的底层架空等,使之达到了立体空间的通透效果,香港太古广场的鸟瞰如图4。

3.3 空间艺术性

3.3.1 建筑形体组合秩序

建筑形体组合秩序包括:轴线关系、围合关系、中心关系、线性关系;混合关系等。

3.3.2 建筑与城市周边的整合

建筑与城市周边的整合包括:类比调和、对比调和、渐变调和、谦让保护等方式。

3.3.3 自然景观设计

自然景观设计有绿化、水体。其中绿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要具有景观效应,并且还能够改善人们所在的物理环境;水体的塑造在多数情况下以各种喷泉、水池、小瀑布、溢水并配以多种雕塑和小品,来组成以水体为中心的水体景观。

3.3.4 功能完备性

对一个商业综合体的室外环境衡量的标准,不仅仅要看它是否交通便利、是否组合美观、是否景观优美,还应该看它的辅助功能设施,是否经过精心的设计,是否使用便利,是否齐备,是否能够烘托商业氛围,是否强化了项目的主题,甚至还要看这些设施,是否与当地文脉一致,是否独具一格。从城市的角度出发考虑,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功能完备的程度,直接对所在城市区域的整体环境的质量等级有重大影响。

3.4 设计原则

3.4.1 人性化原则

设计,是人的设计,人是设计活动的使用者与实施者,设计的标尺和目的是人,没有一个设计活动不是以人为中心,否则,就不能将之称为设计。因为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的使用的需要,所以在设计师进行设计的时候,就必须时刻关注人的使用功能和审美要求,把握住审美风潮的动向、社会心理的需求,以人在使用中的体验作为最高指导,这就使人性化原则。

3.4.2 划一性原则

从功能方面来讲,划一性是安排城市功能和项目功能的准则;从视觉方面来讲,划一性也是与设计的美学特性相关的重要原则。商业综合体和城市之间将要构成什么关系,这不仅仅是城市规划者要关注的问题,也是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从单体建筑,到建筑的外部空间,再到城市的环境,商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在商业综合体和城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和建筑、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和城市环境,它们之间的划一性都是建筑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4 结 语

在我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各个城市快速的建立起来。在这些商业综合体建造的过程中,前面已经有人做了许多探索与尝试,但是目前国内的商业综合体在建设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作为商业综合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不但对商业综合体本身功能的运转与环境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担负着公共空间的作用。所以,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资料对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要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总结,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希望对我国商业综合体建设有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空间设计要点范文2

【关键词】城市; 规划; 空间设计; 公共艺术

前言

城市空间规划的设计发展已近百年,在这段时间中,城市景观已经完成了规模性的发展模式。虽然现阶段还不能准确地评述这种城市空间规划模式的好与坏,但其每个阶段的设计手法思路都是值得思考与借鉴的。组成城市空间规划的要素基本从以上方面阐述地比较详尽。城市空间规划既是艺术思维的表达过程,更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凭证。

一、城市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分析研究

从历史上看,城市设计的概念是从城市建设艺术这个概念发展而来的直到19世纪末,在卡米诺・西特的《城市建设艺术原理》以及约瑟夫・施塔本的《城市建设》这两本书的书名中才第一次出现“城市设计”这个概念。近年来,人们在此领域也开始运用“城市发展”这一概念,通常是指城镇的发展规划用来协调建设规划、城镇投资方案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因素,并以此来调控城市的空间发展。从内容上看,城市空间规划还需要将不同方面的设计汇总成一种完整的设计手段如城市交通体系(交通组织、园路、步道设施、铺装等)、功能区域的空间划分(城市标志建筑、特色景观等)、绿化种植设计、景观建筑小品规划及意向设计等。总体来说,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包括了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细节设计不同层面的概念,也是从抽象到具体规划的描述。

二、城市空间设计的文化价值分析研究

城市的空间理论发展除了从形式的多样化解析之外,还要分析其文化的传承所谓溯源历史也就是对文化的追溯。《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中提到,城市开放空间发展的演变史,折射着人类文化的演进历程。城市开放空间所具备的形貌、比例、感觉品质及象征意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其所包含的实质生活一一城市公共生活是始终未变的。中外城市空间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时期。当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城市的空间格局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原始聚落中心在阶级社会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宫殿、宫府,它们不允许寻常百姓停留,是不具有公共性的。而纵观西方城市空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人不仅是城市的创造者、使用者,也是城市空间的主宰。

三、城市空间中的道路景观设计分析研究

在城市规划的历程中,道路的规划系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布局影响着城市民众的基本生活方式

1、《城市景观设计》中对城市道路设计的研究中提到,城市景观系统由景观节点、景观轴线、景观区三个部分组成作为城市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属于城市景观中的“线”要素,是城市空间的组织框架与基本线索,承担着景观轴线的重要作用。

2、在《对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思考》中,作者认为当前城市街道空间在设计上存在了诸多问题如建筑形式上的迷茫破坏了街道的连续性、对城市肌理的不尊重破坏了城市空间、城市中诸多的封闭小区割裂了城市的街道空间、对人的不尊重导致城市局部尺度失调等。

3、在《城市步行空间的质量与改善》中,作者提到了城市步行空间的质量可以从安全性、空间尺度、洁净程度、便捷工程、景观质量、环境氛围等方面进行评析。

四、城市空间形态下的公共空间艺术分析研究

城市空间下的公共艺术通常是公共空间中的小品景观艺术、行道植被艺术管理、城市公园景观以及雕塑艺术等。公共艺术往往体现了城市的发展风格与走向。

1、在《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中,作者提炼出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文化实践和审美存在物,既隐含着城市公共领域复杂的历史性和矛盾性,同时也用历史性和文化性构建和丰富着城市的文化。本书对公共艺术以及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解和解释

2、在《公共艺术景观包围的城市》中,城市品格也在不断提升,规划者和设计者自身理念性的思维也在不断地变革当中,人们的欣赏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城市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的多样性也在逐步地发展当中。

五、城市空间规划的照明运用分析研究

在城市空间的发展中,城市照明以一种虚空间的形态存在于现实生活空间,给人们带来了不同色彩情感的空间体验。

在《光改变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的探究与实践》中,提到了功能与景观照明设施的布局共同构成了城市照明空间的布局结构。功能照明为城市提供了夜间景观背景,景观照明则凸显了城市夜间景观的形象。

如在《城市景观与光环境设计》中所提到的拉伊西奥灯网的设计,它既是一个单独的城市灯具,同时又是一个较大的系统。总之,优美的城市照明规划在城市空间的艺术设计中体现着城市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它将城市空间性质演绎出来,从一个侧面实现了服务于民的城市建设理念。

六、城市空间设计中的标志建筑设计分析研究

这里所提到的是从城市发展来看的风格标志,像《城视:城市视觉笔记》中所说,新旧交融,土洋交汇对一些珍贵的历史遗迹应恢复其本来面目对现在社会发展的回报则是令新的城市设计形成城市中的新旧交融,继而从各方面展现城市空间的形象。

城市的单独体态是凭借标志性建筑来完成的建筑是城市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建筑形象是城市的体态和容貌,是城市的性格和真实。它反映在与城市空间的交融之中,是城市空间思想的表达,包涵了城市规划中所固有白5i己忆与追求。

七、城市空间规划的尺度要素分析研究

规划有度讲的就是尺度的概念在对城市空间的整体把握上要注重尺度与空间,以便能打造城市的舒适性,服务为民。

1、在《景观都市主义》中作者提到,通过在多个尺度上介入环境,坡道,可以在相应的建筑、景观和城市不同层次上对环境产生影响。

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同样提到了规划尺度的问题景观中的尺度,无论是水平的还是垂直的都已增大,这也是受现代社会发展所客观影响的设计体验。

八、结语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一座具有活力的城市是历史轨迹的美好延续。而城市空间设计是城市改善自身形象、提升空间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生活与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城市空间设计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及文化水平,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及趣味性。在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上,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城市文化的灵魂要素。

参考文献

[1]单霓,郭嵘,卢军.开放空间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张建海,卫红.城市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3]吴晓松,吴虑.城市景观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李建盛.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李农.光改变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的探究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空间设计要点范文3

关键词:短肢;剪力墙;设计

引 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平面及空间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因此,以一般剪力墙结构为基础上部吸取框架结构优点的短肢剪力墙结构应运而生,但为了保证该种结构形式的各种性能在设计过程中应控制其要点。

1、短肢剪力墙结构及其设计布置原则

1.1 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体肢高与厚度比在5.8范围内的结构形式。其具有下列优点:符合建筑需要。连接墙体的梁位于竖向平面内的隐蔽型,其利用隔墙来布置竖向构件而使结构受力与建筑功能能够实现良好统一.既避免了梁柱突出问题同时当下部层数为大空间时可通过转换层来处理上下部结构的关系,布置灵活。

1.2 设计布置原则

短肢剪力墙应主要布置在房间间隔墙的交接部位,其数量应根据抗侧力要求设定,不可过多过少而导致结构过刚过柔;短肢剪力墙应尽量均匀布置以保证建筑物的刚心和质心一致;墙体若为短力墙应尽量对齐拉直以便形成成片的联肢抗侧力结构;若水平荷载较大或建筑物外形不规则应在平面外各角点及外边缘处布置短肢剪力墙来满足平面刚度和结构整体性;墙肢不应过厚以避免凸出墙体表面。如在TBSA软件进行设计时,其计算模型都是杆件、薄壁杆件模型,其中梁柱为普通杆件,其每端有六个自由度,墙体则视为薄壁杆件,每端有七个自由度,同时其考虑了墙单元非平面变形的影响。

2、设计控制要点

2.1 强柱弱梁

强柱弱梁为延性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在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遵循强墙肢弱连梁的原则,由于随着连梁的刚度增大连梁和墙肢的内力增大最终导致结构的地震作用也随之增大,若采用增加配筋来解决则不仅会造成浪费同时可能导致构件超筋而无法施工,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不宜采用窗下墙作为连粱,由于窗下墙高度大会形成刚度很大的剪切块而不利于其抗震性能,应将连粱设计为截面和刚度较小的弱连梁。

2.2 轴压比与短柱

高层建筑中为了控制柱的轴压比而往往导致柱的截面很大,即使采用高强混凝土其断面尺寸也不能明显减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柱处于大偏压状态并防止受拉钢筋未达屈服而混凝土已被压碎的结果应限制轴压比,以防止柱的塑性变形能力小、结构延性差,在地震中耗散和吸收的地震能量少结构容易破坏现象。但在结构设计中若能保证强柱弱梁设计原则并且能保证梁具有良好的廷性则当柱子进入屈服状态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该种情况下既可适当放松轴压比限制;同时部分高层建筑底部几层柱的长细比虽小于4但其不一定为短柱,因为只有当柱的剪跨比小于2的情况下方为短柱。

2.3 抗震薄弱环节及概念设计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薄弱环节是建筑平面外边缘及角点部位的墙肢、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及连梁。地震作用下产生扭转效应时其外边缘及角点处墙肢会首先开裂;在高层建筑中由于短肢剪力墙截面面积小且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而破坏严重,尤其是一字型结构墙体破坏最严重等,因此在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过程中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应加强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必要时可采用一般剪力墙来调整刚度中心使其接近建筑质心以减小扭转效应;设计时尽量利用电梯、楼梯间形成核心筒以保证有足够的刚度来抵抗水平力,但在采用核心筒时应确保其与结构连接可靠;可采用适当增加平面外边缘及角点处的墙肢厚度及长度以严格控制轴压比和加强剪力墙内配筋来提高墙肢的抗扭刚度、承载力及延性;宜在墙体两侧都采用梁与之拉结同时避免采用一字型墙肢或加大配筋、减小轴压比、设置端柱等措施来克服短肢剪力墙截面小、壁薄平面外稳定性差的缺点。

2.4 墙体配筋

短肢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配筋特征值应比相同轴压比的框架柱高一级,轴压比小于0.3的短肢剪力墙及非加强部位的短肢剪力墙的边缘构件的构造设置也应高于一般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的截面高度一般控制在1.2-2.0m范围内,其约束边缘构件长度一般区450mm,其边缘构件的纵向配筋除应满足规范要求外宜按照框架柱要求设置;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其纵向配筋中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2%,其它部位也不宜小于1.0%;短肢剪力墙应采用双排布筋.竖向筋在内,水平筋在外,两排筋间拉结筋呈梅花形布置,并保证每根竖筋都有拉结筋连接。肢长大于3倍而小于4倍的墙肢应按照柱要求配筋,并将其外套箍筋兼做水平筋。

2.5 墙体数量

在短肢剪力墙设计中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的地震倾覆力矩的50%,即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力矩不应超过总力矩的50%,此即为墙肢数量上限;设计规范中虽未明确规定剪力墙肢数量下限,但若短肢剪力墙承受竖向荷载面积较大时,尤其是达到楼层面积的50%甚至更多时,则应布置一定数量的筒体或一般剪力墙来保证短肢剪力墙承担力矩不超过总力矩的50%,否则应调整设计。一般短肢剪力墙数量下限控制在低于上限10%左右的范围内,超出此范围则不宜按短肢剪力墙进行设计。

空间设计要点范文4

[关键词]防空地下室;口部设计;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003-02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业也快速增长各类新建小区的人防工程的建设量也在扩大。人民防空地下室是战时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设施,除了要满足战时的防护和使用要求外,还需要平时使用的不同要求做好平时和战时的结合,达到安全、经济、合理的基本要求。文章结合防空地下室的设计规范和各大城市成功的设计案例,对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时的要点进行一些探讨。

1.前期准备

在进行防空地下室设计之前必须熟悉《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等设计规范的要求,贯穿“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站结合”的方针,结合当地城市的发展情况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保证战时具体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功能的有效工作的情况下根据工程规模、类别、战时功能进行建筑设计。

1.1工程规模

防空地下室的规模作为设计的的首要考虑因素,其主要依据是国家规范和各个城市的发展的要求确定其设防等级记忆平时和战时的功能。现今由于城市发展的要求其新建的小区的建筑规模都比较大,因此其配套的人防工程的规模也比较大。一般来说新建的单个防空地下室的面积大于5000m2,对于分期建设的单体人防空地下室的面积之和也应该大于5000m2,并且每个人防必须布置区域电站,地址应布置在战时的负荷中心其供电半径一般不宜超过500m。

1.2工程类别

规范规定人民防空地下室工程分为甲类和乙类,其中甲类防空地下室需要同时考虑防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破坏效益,而乙类防空地下室只需要考虑常规武器的破坏效应。所以进行防空设计前应向当地的人防部门确定人防工程的类别。

1.3战时功能

防空地下室作为战时的避难场所主要有指挥功能、医疗救护功能、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功能、以及配套的功能等,其功能由当地的人防部门根据城市人防规划确定,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根据这些功能进行设计,但不能私自制定和修改其战时功能,以避免对整个人防布局的修改。

2.主体的设计要点

当防空地下室上部结构的层数为9层和9层以下时,地下室需要按照不同类别工程的面积要求划分抗爆单元和防护单元,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的面积要求如表1所示。对于9层以上的建筑可以不进行划分。

主体设计时对于相邻的抗爆单元之间应设置抗爆隔墙和联通口,在连通口的处抗爆隔墙的一侧还应设置抗爆挡墙,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规范规定对于人员掩蔽防空地下室的面积一般按每人1m2计算,地下室的层高一般不能低于2.4m,净高不低于2.0m。主体结构必须避开设备室,同时设备室也应该避开主体清洁区,主体的定点和防护、抗爆单元的设计除了满足人防规范要求外最好还能和防火、防烟分区相互协调。

关于主入口的设置,其中战时使用的主要出入口一般设置在室外且不应采用竖井式。如果设在建筑倒塌范围之外的室外出入口宜采用单向式,尽量避免采用梯跑正对防护密闭门的直通式的出入口。对于备用出入口为了达到经济的目的一般可与通风竖井合并设置,如果其范围在倒塌之内则应设置倒塌删架。

2)进、排风口

进、排风口作为防空地下室通风换气的主要设施,其不但要求有一定的通风量还需要具有滤毒、消波的作用。设计时进、排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以保证将排出的有毒气体与室内隔开。在战时的进、排风口还需设置消波设施,同时还应避免人防设计时因为选用悬板活门时,用战时的滤毒通风量计算新风量造成选型的错误。同时不能为了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选用最小规格的防护设备造成不能满足防空地下室的功能要求。这就要设计人员能够熟练防空地下室的设计规范及各种设备的计算参数,从而做到经济和质量的协调。

3.2顶板埋置深度的控制

顶板埋置深度的雀帝要结合总平规划和工程的设防等级来进行分析。防空地下室应避免布置在高差较大的部位,对于甲类设防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的地下室顶板一般要求不得高出室外地面;上部为砌体结构地下室核五级不得高出室外地面0.5m,核六级不得高出室外地面1m。乙类设防的地下室顶板高出室外地面高度不得大于地下室净高1/2。对于新建的城市住房一般都为混凝土结构,所以一般情况下防空地下室都要求不高出室外地面。然而实际工程中,不免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在高差较大的地方不能达到规范的要求,这时处理的方法一般是在人防的墙外一定距离设置挡土墙。

3.3防水防潮

防空地下室作为一个地下空间结构,其防水与防潮的设计关系到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其设计应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选择防水材料和防水构造。结合场地的常年静止水位、最低水位、最高水位、地表水的渗透系数、管道的破坏等来考虑防空地下室的设计最高水位,并采取相应的防水防潮措施。对于一些地下水位比较高并且是比较重要的工程采用防水措施不能满足要求时,除了必要的防水措施外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此外,防空地下室的结构类型也应简单、对称、规则,对于一些防水比较薄弱的部位如:抗震缝、伸缩缝、沉降缝以及电梯井、出入口等,应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和构造来防止渗漏。防空地下室的上部也应做好地表的排水处理,避免上部建筑周围的积水和地面水倒灌。

3.4平战功能转换

防空地下室作为一个战时的避难场所,它需要能够在战时有效的从平时功能向战时功能的转换。其转换分成三个阶段:早期转换、临战转换和紧急转换。采用平战转换的部位三个阶段的设计应考虑能够在规定是时限完成物质、器材的筹措、构件的加工、出入口的封堵以及各种设备管线的安装、单元连通口的调试等,并且这些设施的转换不需要熟练的工人就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依据以上的要求进行平站功能转换的设计。对于平站转换中的口部封堵一般采用防护密闭门封堵和与之封堵两种方法,在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因为防护密闭门具有临战是转换工作量小,数量不受限的有点,在设计时应该优先考虑;2)采用预制构件封堵的做法时,对于预埋件、预留孔应在施工过程一次就位;在工程施工做好的同时预制构件也应完成并设置好预制构件的存放位置。

同时在设计中也应注意:预制构件的封堵口的高度一般不宜大于3.0m,宽度不宜大于7.0m;对于防护单元隔墙上开设的平时通行口,其洞口净宽之和不宜大于应建防护单元隔墙总长度的1/2,一个单元的平时出入口不宜超过2个。平站转换的设计与整体项目同时完成,在防空地下室的设计文件中应包含关于平站转换设计的内容,应包括各个转换阶段、部位、型号、方法、实施等的详细内容。

4.结语

文章结合笔者在多面防空地下室设计时的一些体会,首先阐述了在进行防空地下室设计时应注意结合相应的规范、标准、图集,熟悉工程的概况和技术要求等,然后详细的对在设计中的出入口、顶板埋置深度、防水防潮、和平战功能的转换等部位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GB 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2]陆雪婷.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J].江西建材.2012(1)

空间设计要点范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

1、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分类

1.1全空气系统

在很多大型建筑中,尤其是酒店建筑和商业建筑,常常会采用这种系统,其主要使用空压机来完成加温、降温、加湿和除湿等功能,利用空气的变化对室内环境进行调节。

1.2空气-水空暖通调系统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气和水之间的交换来完成空调中热量的流通和交换工作,并通过这一过程排出室内的湿气,该系统构造简单,而且生效迅速,因而在高层建筑暖通空调领域有比较好的应用。

1.3全水暖通空调系统

该系统主要利用用水来达到交换热能和调节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的功能,对各种高层建筑物的调节室内环境的需求适应能力较好,也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

2、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前期准备

2.1分析建筑物及周边环境

在开始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要详细了解建筑物的构造特点和周边环境情况,以以合理设计系统供热入口,同时在计算该系统的运转负荷的时候,也要将该地区的日照、风力等环境因素纳入考虑,并以此为基础来进一步分析和确定主入口的朝向。

2.2分析建筑物的高度

该步骤是为了确定是否需要按照高层建筑的要求来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根据相关规范的规定,将层数超过10层或者高度超过24米的建筑物划为高层建筑的范围。将层数超过40层或者高度超过100米以上的建筑则划归为超高层建筑,其设计要求和过程则更复杂。

2.3了解建筑物内部情况

该步骤需要将建筑物使用的人数、用途、和废气排放量等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和分析,以确定暖通空调系统的类型和负荷。

2.4合理划分防火和防烟区

在设计时,要将建筑物的防火、防烟区域进行合理划分以及合理设置防火墙的位置,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顺利完成人员的避难和撤离工作。

3、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分析

3.1规划设计

首先,在低能耗的前提以及充分利用室内环境的基础上以辐射形式作为智能技术的主体,并结合应用相应的低温送风系统、去湿系统、冷辐射吊顶系统以及替换式送风系统的,同时尽可能将设备运行时所散发的热量平衡掉。其次,将冷辐射吊顶系统和替换式送风系有效结合起来,以保证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第三,对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经济费用做详细的计算,如工程管理、设备安装等方面的费用,以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2计算空调负荷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工作的核心就是对系统运行负荷进行准确的计算,确保系统功能的完善性和系统运行的合理性,合理控制能源消耗和经济投入。在计算负荷时,应当以设计手册中的相关负荷指标作为依据,但是要大量参考实际的荷载水平,而不是完全参照手册和设计师自身的经验进行设计,以保证设计结果有更好的实用性。

3.3合理设置水力平衡装置

首先,要针对建筑物的流量体系来合理不止管路系统;其次,在设计变流量系统时,要对压差控制阀做好合理的动态控制,从而达到对整个系统的动态流量的控制,如果某些区域特殊要求则另当考虑;第三,为了有效减少系统中可能出现的不平衡问题,需要一个暖通系统的调节和水力计算等作为依据,在热力入口处设置相应的平衡阀,从而确定总平衡阀的动态流量,并且将调节阀布置在对应的新风机管路上,保证调节系统的完善。

3.4合理设计通风系统

根据以往的设计和实际运行的经验来看,很多高层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容量和实际装机容量之间往往都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且一般都和相关规定有一定的出入。经分析,在整个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对每个部位的安全因数的考虑不够合理,同时没有进行足够的综合性分析,导致实际装机容量远远超过实际需求的冷负荷,从而导致相当容量的浪费。

4、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空调泵的选择问题

目前国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在选用空调循环水泵的时候,其容量往往过大,有时候甚至达到实际需求量的两倍,从而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资金浪费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造成:一、对冷负荷的估计值偏大;二、对系统水循环受到的阻力计算有较大误差;三、将静水压力误作为水循环阻力带入计算,使得阻力值过大;四、对系统的水力平衡计算不够准确,同时在实际运行以前没有进行综合性的调试工作,从而不能对水力进行有效控制。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根据冷负荷和扬程的动态变化进行动态调节,根据不同条件进行方案的优化设计,还可以通过控制定速泵的数量和对变频泵调速控制进行节能设计,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4.2供暖的合理性问题

首先,设计人员既要合理考虑室内供暖系统的设置,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好室内外管线衔接的合理,如果只偏向于一个方面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衡。第二,合理设置散热器和热计量装置,对于特殊部位,如楼梯间和可能发生冻结危害的部位,应当设置独立支管对散热器进行供热,且不应设置调节阀,对于商业空间,其公共部分和商用部分都要设置独立的供暖系统和热计量系统,避免日后计量上出现纠纷。第三,若高层住宅建筑中采用公共立管进行供暖,则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管材、承压水平等因素,合理布置其立管系统和供热管道热补偿方面的问题,做好系统的保护措施。

4.3空调通风问题

空调通风设计容量过大通常可能有三种原因导致,一、设计师对于安全系数考虑不够准确,导致装机容量超过系统的实际需求量;二、设计过程中,很多设计人员没有对实际需求进行仔细调查,而是根据设计手册和自身经验对符合进行估值,从而导致装机容量挺大的问题出现;三、水泵扬程选择,有些高层建筑中使用一台水泵对于夏季的冷水情况和冬季的热水循环进行供水,而实际上夏季空调冷水循环的需求远超过冬季对热水循环的需求量,因而此种做法存在比较明显的不合理。

结束语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设计工作,在设计前期需要对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做全面的调查,了解设计的目标和实际需求,然后才能正式开展设计工作。设计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暖通空调系统,充分考虑各种相关的因素,从实际出发,并对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设计和机组的调试工作,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高志强. 高层建筑暖通设计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J]. 山西建筑,2012,30:164-165.

[2]李庆阳,李奎贤. 浅谈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3:250.

空间设计要点范文6

关键词:建筑;暖通空调;节能;空调风;冷热源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一、暖通空调节能的重要意义

自从上世纪70年生能源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关注节能问题。由于建筑能源耗费量约占总能源耗费的三分之一左右,建筑节能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暖通空调是能耗中的大户,在发达国家暖通空调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暖通空调的节能。

另一方面,如单从电能的消耗来讲,如电空调,据上海和重庆的调查,在夏季,空调用电量是总耗电量的23%和31.3%,其所占比例可见一斑。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能耗不断增加,建筑能耗已经占据社会总能耗的27%以上,有些地区已接近40%,且其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已从20世纪70年末的l0%,上升到近年27.48%,其中2/3为暖通空调系统所消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暖通空调系统得以广泛应用,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也将进一步增大,这势必造成能源供求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根据暖通空调行业的研究成果,现有空调系统的能耗是惊人的,但如果采取相应的节能技术,使现有空调系统节能20%~50%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在暖通空调系统中考虑节能,意义十分重大。

二、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的一般原则

(一)基本原则――节能

节能暖通空调最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节能,在节能设计过程中,热舒适指标是实际应用的指导。对于热舒适指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劳动强度以及辐射温度。对上述因素进行合适比例的探索和组合,对舒适和节能进行现实协调,并且对建筑物的导热性进行适当的围护,对室外的气候变化进行应对,保证室内的舒适性。此外,在设计管路系统时需要简化,耗材量得到了减少,节约了投资。

(二)满足日常生活环境要求

保持人体舒适的主要因素是舒适环境,但是日常生活中的光线、声音和色彩也是影响舒适不可忽略的因素,比如:在人们居住的室内环境中,要以暖色调为主,这样不仅使室内温度得到了相对降低,而且起到节能目的。

(三)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生活在集体中,通过采取集体供暖的措施,不仅能源消耗得到了降低,而且能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为了满足个人的不同需求,需要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

1、在对暖通设计时,要保证独立的控制每一个房间内的温度;

2、对热量进行分户、分室的分摊。

(四)控制室内空气品质

通风量大是暖通节能空调的设计趋势,解决空气质量是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对室内气流进行合理的排风、进气,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提高,不仅保障了室内空气质量,而且达到了节能目的。

三、建筑暖通空调节能设计要点

(一)合理的选择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参数

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在对暖通空调安装时必须考虑其具体的实际情况,设定参数要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通常情况下,暖通空调的设计参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严格意义上来讲,它是一个变量。在设计安装时,必须考虑两个重要的参考数值,即温度和湿度,这两个数值的变化在整个暖通空调设计中起到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冬季安装暖空空调时必须要

注意室内外的温度,不能将温度设置的很高,这样人体就会感觉不舒适,同样在夏季安装暖通空调时,也不能将温度设置的很低,这样人体也同样会感觉不舒适。在整个暖通安装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设置的参数,还应注意施工工艺以及卫生标准,这些都将影响着暖通空调的安装。

(二)空调冷热水系统的节能设计

在冷热水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为降低能耗有以下几种措施可以选择:

1、应优先选择应用闭式循环的模式,采用了这种模式不但能避免管道和设备被腐蚀,同时还能大大的降低静水力所需要的输送能耗,也延长了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

2、在确保满足空气调节的条件下,单位制冷的能耗量是与制冷机的蒸发温度以及冷冻水的供水温度成反比的;

3、当冷冻水系统的静压力不大于 1MPa 时,严禁采用竖向分区,而是应采用一泵到顶的方式,从而保证整个系统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就会更加的方便,同时还能够降低工程的建设成本,设备的电能消耗也会得到降低;

4、在建筑物中,可能有些区域的空调是要冷热水交替供应的,而有的区域是要全年供应冷水的,因此就建议采用两管分区制水系统,而如果是冷热水需要同时使用或是交替较为频繁时,则应采用四管分区制水系统;

5、在设计中,还应有目的的提高冷冻水供回水的温度差,水泵运行时流量得到了降低,也就降低了系统的能量消耗。

(三)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节能设计工作

很多暖通空调系统安装的区域自然水源十分匮乏,所以设计时建议采用冷却塔循环使用的模式,其主要目的就是有效的减少循环水泵的能耗和扬程,而其在冬天时也可以作为冷源设备。设置冷却塔的过程中,环境中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同时其工作环境也应干净整洁,与高温区域相互隔开,从而提高其冷却的效率。如果是并联使用多台冷却塔,为保证其出水和补水间的平衡型,就应在相

邻的冷却塔之间加装连通水槽或连通管。

另外,低温的冷却水对冷水机组还会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在冷却塔的回水管以及总供水管之间应设置通管,控制时采用三通调节阀。另外,控制风机的启停时,可以利用变频调速的方式控制,也可以利用出水温度控制,但都要注意节约电能。

(四)风系统设计

1、空调风系统设计

空调风系统的设计关系着空调系统能耗的大小和运行的成本,同时也关系着人体的舒适度。依据我国相关标准,在保证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对空调风系统设计时应当严格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设计不能随意更改。对于人员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可以进行相应的集中供暖,这样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而对于建筑面积大人员多的场合要进行集中的供暖控制时,应当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此外,对于建筑空间高度较大时也可采用分层空调系统。

2、通风系统设计

电气设备在正常的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热量不能及时的排走将会严重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甚至发生设备故障,从而降低了节能的目标要求。因此,通风系统的设计不仅保障了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同时还是整个建筑电气设备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条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排风热回收应当符合相关规定;对于排风热回收设备的选型也要依据相关的原则。一些对于环境通风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采用自然通风的方法降低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

(五)冷热源的节能选择

暖通空调系统中,选择冷热源时最好采用集中设置冷水机组或者供热、换热设备的方法。在选择机组设备时,要将建筑的实际规模、功能特征、当地的能源结构价格政策以及相关的环保规定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进来,因此在确定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1、如果附近有城市区域供热、工厂余热等条件,可以将其作为空调的热源。

2、如果区域内有热力发电厂,则可以使用利用热电厂余热的供热、供冷技术。

3、如果区域内天然气供应充足,则可以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与燃气空调系统,这样可以进行天然气与电力的消峰填谷,提升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4、如果区域内的能源形式比较多,可以采用复合式的能源进行供冷或者供热。

5、如果区域内有天然的水资源、地热源等,可以采用水源热泵实现空调系统的供冷与供热等。

6、采用带热回收的空调主机与生活热水系统相结合,回收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冷凝热,既可以避免冷凝热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热污染,又可以节省为提供热水而设的锅炉及其附属设备。

结语

综上,对暖通节能空调的设计是空调节能和建筑节能的基础。对暖通空调设计的研究,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能源有效保护,改善环境,而且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利用空调的设计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的结合,制定合理的、有效的暖通空调设计方案,不仅提高提高能源的

有效利用,而且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志坚.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