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逻辑学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探究型;动手操作;分组实验
现在的中专学生接触电脑普遍较早,不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充满期待,但是真正到了学习这门课程时,他们会发现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并不像平常上网那样轻松愉快,反而感觉这门课学习起来非常枯燥和抽象,慢慢地便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失去了兴趣,继而上课不再认真听讲,恶性循环,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那么如何才能学好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呢?
一、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1)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做好预习。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内容非常抽象,很多问题需要他们自己去想象。有些学生上课时非常专心,又是听讲,又是记录,忙个不停,可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是因为他们有许多“拦路虎”没有在课前扫除,课堂上只顾着听和记,没有时间消化。如果课前做好充分预习,情况就不一样了,对于一般问题可以自己解决,疑难问题做上记号,留到课上解决,有重点地听和记,效果会好得多。
(2)要求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学过的课程,整理课堂笔记,做到温故而知新。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存在这种情况:学生自己看书看不太懂,听老师讲过后会明白,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又想不起来了,而回过头来再看书本,也不明白了。所以上课记好笔记,课后整理课堂笔记是计算机网络知识“反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回顾上课的过程,再次“品味”课堂上的重点内容,不仅能加深印象,而且也有利于温故而知新。
二、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教师要做好新课的导入工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计算机网络这门抽象的课程,学生学习时的主动性都不太高,所以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同时,要想想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感兴趣。另外,教师要注意课堂时间的配置,保证上课节奏的紧凑,减少学生“开小差”的时间。教师可及时提出一些问题,让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及时地“回到”课堂中。
(2)教师教学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授课时应该及时将学科前沿、科研成果与经验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既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又保证了教学内容新颖生动,教学效果良好。
(3)教师可以考虑改变讲授地点,直接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教学。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操作课程,除了少数纯理论的章节在教室讲解外,其余课程均可在机房内操作学习,尽量使学生边学边练,在大量的练习中掌握知识点。教师在机房的讲授过程中可以适当让学生先动手自己操作,出现错误或者遇到不会的知识点时,教师从旁指导,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对应的知识。
(4)教师可以探究型教学法为主进行教学。有些老师认为计算机网络是一门新的课程,而且比较抽象,所以主要会采用授导型教学,但是这样出现的后果是学生们思考的较少,老师教的偏多,不能调动学生学的同时及时思考,最终无法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如果尝试在计算机网络学习中采用探究型教学法,则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老师再带领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剖析,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培养提高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5)可以采用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法进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作用大,效果明显,成功的分组实验,既可以让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加深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在探究的快乐中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分组实验往往是3~4人一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共同探讨完成实验。最后,老师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实验进行总结评估,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确保实验课的效果。在总结评估时,既要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也要客观地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对错误的操作要重点指出,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实验时当然要力求成功,但也允许失败,失败了,就要弄清楚失败的原因。
要想学好计算机网络,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我会提出让其课后继续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要求,并帮助学生解决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关于计算机网络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真正学精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 李清玲.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网络安全教育[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小学;实践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学的教育是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的根基与基础,网络技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成为有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因素。因此,以网络为平台,如何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并且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一、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推进的因素
1.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受到其自身个性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时好动,意识分散,接受新事物以及新知识的能力有限,因而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体意识不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自身喜好和情绪影响较大,这就导致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了一定的阻碍。
2.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说
现阶段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很多的不足。首先,缺乏基础设施,一些地方的学校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其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落后。其次,课堂教学理念落后,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学校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虽然有些学校有着充足设施,但是由于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有限,从而导致整个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以网络为基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1.以学生兴趣为主导,多方位思考
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去实践,侧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全面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断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的操作能力,有效提高学生接受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全面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与重点就是必须满足现阶段社会快速发展对于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比如说,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通过调查学生对于知识种类的兴趣,设置课题的目标。有效提高学生使用网络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再以激励机制加以辅助,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潜力和自信心。
2.以合理的课程安排为辅助,多角度体验
通过具体的实践,培养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应的,这也需要合理、科学的规划小学信息技术结构,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多亲身体验,最终灵活掌握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比如,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的亲身经历为教学的基本素材,慢慢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激发诱导学生对类似课题的学习探究欲望,并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锻炼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以责任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素质修养
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反应程度,加强小学生思维意识,培养发散思维,有效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以责任为出发点,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比如,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根依据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层次将其分成各个等级,采用分组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推进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与研究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做好一切准备来应对这个趋势,使学生能够从小就接触并适应信息技术,灵活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与学习中获得优势,从而取得较大成就。
参考文献: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内在逻辑联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6―0103―06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反映和概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是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手段和工具。简而言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指反映和概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的各种现象及其特性、关系、方面等的本质的基本概念。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并能揭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某些规律,而又能为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创造一定条件的基本概念。研究和探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加速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之间具有极其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基础理论维、价值认识维、教育过程维、对偶范畴维和方法载体维构成的立体动态结构。
一、基础理论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有的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是一个学科成立的根据和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也是这样。要建立这门学科,首要的前提和基础,是要弄清楚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基础理论维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
就这些一般范畴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言,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起点和环节。关于学科研究对象的确定,曾有精辟论述:“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这就是说,应当根据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来确定学科的研究对象。那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便是由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现象领域所特有的矛盾的研究而确定的,因而要确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就要考察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否具有特殊的研究领域,该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什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是区别于其他研究领域的本质所在,而就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系统自身而言又叫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逻辑在先的,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逻辑在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起点和环节,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的发展和结果。
其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之一。确定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只是解决了建立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基础问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只有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不言而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坚持以完整准确的的科学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能够得以建立和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没有作理论指导,就没有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也就不能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坚持用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用完整准确的科学体系作指导;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用发展的即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同时,我们应当在完整准确地学习、把握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最密切、应用得最多、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了主要理论依据的那些基本原理、原则和理论。这些基本原理、原则和理论主要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关于“灌输”的原则、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等。其中,灌输原则尤为重要。因为,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人类活动体系中的特殊性,它集中表现为阶级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灌输;另一方面,以思想灌输为手段,是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规律之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可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再次,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对人们进行理论灌输。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工作,其直接目的和专门任务,都是为了把本阶级、本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变成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使人们实现从“现有”向“应有”的转变。而要使人们顺利实现从“现有”向“应有”的转变,主要途径是对人们进行理论灌输。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也是密不可分的。
二、价值认识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众所周知,在的所有原则和方法中,基本的是两条,即它的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第一次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最博大的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有机统一起来,说明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实践既是善的,也是真的;既是符合理想的,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以为指导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也必然要体现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之一,就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性特点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以完整准确的科学体系为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价值性,是指在它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能够满足社会全面进步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论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之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而且,在价值认识维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三个一般范畴之间,也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问题。人们科学地认识和理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之后,就会自觉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功,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即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它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标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而能够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党和国家对社会成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诸素质方面的要求,是决定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在规定的丰富性以及教育对象素质发展的多方面的需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是全面的、广泛的、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而且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三、教育过程维: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后,就要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客观实际情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这样,就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演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从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中的价值认识维就自然地演化为或具体化为教育过程维。
就这些一般范畴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言,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
首先,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要实现上述目的,就必须首先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情况,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特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活动规律,这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保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将它摆在教育过程维的突出位置。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我们不仅要从微观上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还要从宏观上研究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好坏,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由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的运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仅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之一,而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客观条件,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而且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形成和发展的,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起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就必须研究各类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逻辑在先的,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逻辑在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起点和环节,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发展和结果。
复次,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有特殊的规律性,首先是因为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是有规律性的;人们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要取得成效,就必须遵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去做。因此,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础和前提。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中,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逻辑在先的,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逻辑在后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和环节,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则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发展和结果。
第五,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能够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侧面、各层次的整体及其运行规律,它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桥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使其按照科学决策和正确的规划所设定的目标和任务有序、协调地发展,在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就需要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调控机制,以适时对系统运行过程加以调控。例如,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前提,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关键之一。为此就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调控机制的研究,通过推进目标管理,赋予各部门和有关人员以明确的、实事求是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工作目标,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目标管理,可以使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而克服工作中 的盲目性、随意性,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软、虚状况。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第六,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例如,按思想政一治教育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性质和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动力机制、工作机制、作用机制、接受机制、外化机制和评价机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基本类型和重要内容之一。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可以从一个重要方面推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而实现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又能够极大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科学化。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机制、指导受教育者践行社会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信息反馈和评价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标志着一个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构成了新一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也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四、对偶范畴维:理论与实践、表扬与批评、主导性与多样性、继承与创新
一方面,“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原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内在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表现。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这些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运行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这样,就从教育过程维中,引申出了处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重要地位的四对一般范畴,即理论与实践、表扬与批评、主导性与多样性、继承与创新。
就这些对偶范畴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言,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主导与从属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一,这些对偶范畴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既是的学风和本质特征,又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根本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第一项,是思想的根本观点。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之所以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因为主观和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做了错事,使工作受了损失。也就是说,违背了的学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正是恢复和发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的体现。由此可见,理论与实践同表扬与批评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原则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抓住表扬和批评这两个环节,并且坚持表扬和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以表扬为主,然而,批评和自我批评仍然很重要。众所周知,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可见,理论与实践、表扬与批评两者互为补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有机统一于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中。面对社会生活“四个多样化”的重要特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又要正确处理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如果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是对我党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那么,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就是对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既是适应社会生活“四个多样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最后,对偶范畴维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第二,这些对偶范畴自身有着严密的逻辑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之一,是最基本的指导原则。理论与实践高于各种原则,又寓于各种原则之中,只有通过各种原则才能体现出来。处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重要地位的这三对一般范畴,无论是表扬与批评,还是主导性与多样性,抑或是继承与创新,都要贯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原则。理论与实践只有融会到各种原则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显示其正确和威力。可见,理论与实践在对偶范畴维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其他三对一般范畴同理论与实践相比,则处于从属的地位,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第三,各对一般范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各对一般范畴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各自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完全孤立地以某一对一般范畴为指导,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在既定条件下,各对一般范畴之间的相关关系,综合运用诸对范畴,充分发挥对偶范畴系统的整体效能,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展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五、方法载体维:心理咨询、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载体的理论依据,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体现。这样,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运动中,这些对偶范畴又自然地转化为以心理咨询、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诸范畴为标志的方法载体维。由此可见,这些对偶范畴在逻辑上就是联结教育过程维、方法载体维的逻辑“中介”,它们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运行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媒介作用,使之构成一环扣一环的逻辑整体。
就这些一般范畴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言,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
首先,心理咨询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外部世界的复杂多变和激烈竞争,必然导致人们主观世界的复杂多变和心理负荷加重。心理咨询能够帮助心理负荷沉重的人,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疾病等方面的心理不适或障碍,可以启发咨询对象在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方面有所变化,能够引导咨询对象学会发掘自身的潜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因此,心理咨询是现代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应将它摆在方法载体维的突出位置。
其次,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咨询建立在咨询对象“自愿”的基础上,因此,心理咨询在某种意义上是教育对象“自觉”接受教育的过程。显而易见,心理咨询和自我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毫无疑问,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需要运用包括心理咨询在内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才能实现。但是,心理咨询的效果必须通过人们自己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促成自我教育,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育”。可见,心理咨询和自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互为补充、密切联系。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应将心理咨询和自我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是联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中介,是实现教育目标、任务的形式和手段,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范畴。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又不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载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活动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载体能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但方法不能。因此说,载体论是对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这样,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运行中,以心理咨询、自我教育诸范畴为标志的方法论又自然地转化为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诸范畴为标志的载体论。
复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变更。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呈现出由少到多、日益丰富的趋势。过去,思想政治教育较多地运用开会、办学习班、文体活动、报刊等载体,而今天除了继续运用这些载体外,还大量运用了文化活动、精神文明活动、网络等载体。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时期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也是互为补充、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的。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范文4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本次的调查研究,手机网络依赖在某个角度可以理解为人们参与使用这一物质后,出现了个体与其不可分离的状态。这一状态既可以发展为成瘾,也可能仅仅是一种必需的生活方式,就如有研究者提出,网络依赖并不能理解成病态的成瘾,它只是一种行为方式,因为大众流行度高、覆盖面广而成为一种被研究者关注的文化现象。本文结合几个方面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一、网络社交与手机网络依赖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手机网络依赖冲突性维度与网络社交的三个维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大学生群体中,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已然从流行时尚固定为常态化,在此过程中,网络社交必然和现实中的生活、学习等各项事务产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冲突。网络社交程度越深,这种冲突存在的几率越大,这种情况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符合,并得到研究者的验证。而这种冲突的产生很可能与大学生们长久以来受到的教育有关。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更多的传统人士倾向于认为网络对于思想动态不稳定的青少年群体是不利的,因为他们尚未形成完整的是非观念,使用网络更容易产生成瘾现象,并因媒体对于此类案例的集中报道,使人们更相信网络对于青少年是弊大于利的。但从本研究中手机网络依赖的检出率和前人对此研究的结果都能够看出,产生手机网络依赖的群体比例并不高,传统观念中对于网络带来的危害大可不必草木皆兵。适度进行干预教育对于大学生群体能够起到警示预防的作用,但过度宣传手机网络依赖使得他们更加小心翼翼,不利于他们充分、健康地利用手机网络。
二、强迫性与网络社交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大学生群体尚处在健全人格形成和行为习惯固化的过程中,易受手机中多媒体信息的吸引,在其中与既有联系人的交往和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中容易沉迷。现在各种网站推广活动繁多、花样翻新,利用各种手段吸引用户加入特定网络社群依然成为网络公司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加入后,为提升等级、获得特殊励等诱惑,从而被这种网络社群“绑架”。强迫性的出现对于大学生们而言,自身体验感和长期形成的固有交往模式都不能视为一种健康的状态,个体对于物质来说,出现了被动的、不受控的局面,都是一种潜在的不佳状态,这不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培养严格的自控能力。
三、戒断性与维持既有交往、网络社群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大学生一方面为了维持既有的人际交往,以保证自己能够跟上时代、不落伍,需要时刻关注微博、微信等手机社交平台;另一方面为了巩固自身在网络社群中的地位,必须更新自己的社交软件内容,以吸引更多的粉丝。在此过程中,如果对其手机网络的使用进行强行戒断的话,会非常困难。这与诸多网络成瘾的研究不谋而合,结论一致。但手机网络是客观存在的,自身不会产生作用,它的存在是为人们提供方便。因此,当它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时,如很多基本生活物品一般,在不同个体面前,必需程度、使用程度和产生的作用也不同。本研究结果显示,戒断性和网络社交的两个维度都呈正相关,也印证了手机网络对于现代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大学生对其产生依赖是因为它极有可能已经成为人们必需物质之一。随着全球发展的高融合度、社会节奏的加快、高学历人群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各项科技发展而普及的用品越来越依赖,无论生活、学习、工作都需要依托其完成。大学生处于学生向社会人过渡的群体,在各种竞争中不进则退的种种体验更是未雨绸缪,在手机网络渗入之初,他们便加入使用者之列,并成为手机网民的领军主导群体。大学生群体对于手机网络的需要程度较高,使用也较为频繁,并且随着使用习惯和生活模式的固定,难以戒除,这符合人们对固化模式形成依赖的心理机制。从随后的回归分析结果也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中,网络社交对手机网络依赖各维度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且解释变异量比例比较高,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两者之间相关关系的显著性。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范文5
论文摘要:在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学习模式基础上分析了计算机网络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及要求,并依据教学实践提出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
我国高校开展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有将近20年的历史,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诸多优点。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1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学习模式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促使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自主学习理念在外语界引发了一场教育变革。Holec认为:“学习者自主就是学生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具体的讲,就是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估学习效果”。他指出,自主学习必须具备2个前提条件:一是学习者必须能够负责管理起自己的学习,二是学习者必须有一个学习机构,在这样的学习机构里,学生能够灵活支配自己的学习。随着有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教育界日益清楚地意识到,语言教学的实质是努力创造适合于语言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为学生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提供便利,而不是机械地向学生传授语言本身的规律。自主学习已成为教育界一个受人关注的研究主体,它充分体现了当今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学会学习。自主学习不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还是一种学习能力,不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他们“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是自主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支撑。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此基础上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一些自主学习模式,它们着重强调学习者的建构活动,主要模式有: 锚式情境性教学、基于问题式学习、交互式教学和协作学习。
2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优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学习中。网络技术在自主学习方面凸显了它的特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为英语教与学的自主性、交互性和协作性的实现构建了有机的平台。
2.1 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式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 ,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全是教师事先安排和控制的,学生的实际需求很少被考虑,因此教师的授课内容与学生希望学到的知识之间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距。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进度,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完成学习任务,即建构主义理论所强调的“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即知识和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英语学习。这样,不仅课堂时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且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真正学到想学的东西。
2.2 实现了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只能根据大部分学生的要求和水平安排授课,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只规定了基本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随时向教师求助,教师则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
2.3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自主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使师生之间的交流由于不再受时空限制而变得畅通无阻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辅导答疑、布置作业、对学生进行测试,并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网上课堂进行自主学习,有问题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交试卷、作业等。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大学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3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
3.1 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确定学习任务
明确学习目的、确定学习任务是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优质高效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鼓励学生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2)指导学生确定自主学习的任务,树立成功学习者的榜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承担学习责任,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实现学习者自主。教师在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方面给予学生耐心的帮助和正确的指导,对防止学生偏离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至关重要。
3.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从一开始就向学生说明教师及学生所应承担的角色;鼓励学生的独立精神与合作精神;鼓励学生采用内省法及追溯法等方法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自己找材料,设计课堂活动,并对所用的教材进行评价;强调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开展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比如讲座、布置学习任务、鼓励合作学习、检查学习效果。
3.3 重视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教师指导和自主评价
自主评价是学生个体对自身水平及学习行为的一种评价,是保证学习效果和对学习负责的一个重要手段。自主评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识, 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对学习过程的控制, 有助于学生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意识, 提高学习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评价主要是学生学习完某一章节内容或是某一单元内容之后及时地进行网上测试,把自己的测试成绩记录在网络学生评价数据库中。学生可能会在自主评价中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2种方式解决:网络协作学习和教师辅导答疑。因此,教师要定期上网查看学生评价数据库中的成绩,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教师专栏或虚拟社区等方式同学生进行实时或非实时交流,对学生在自主评价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答疑,从而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作为真实学习材料的来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想教学环境,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尽管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广大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就会真正朝着个性化、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美华,邵争.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5,12:19~22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网络技术;体会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更加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下面就此内容在我教学中的研究情况作一探讨。
一、体会一
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确实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但是不能完全的依赖信息网络技术,要合理的利用。如有的教师把数学概念、性质、例题、过程等一概做在课件里,上课没有板书或很少板书,教学容量是大了,学生却只顾观看,根本无暇理解和思考,教学成了“单边”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没有体现;又如在课件中莫名其妙地来一段音乐,就会适得其反,这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学生的思考,干扰了课堂教学,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与信息网络技术整合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努力。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信息网络技术会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插上翅膀,使之更加扎实、有效。以数字化、多媒体、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正在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以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不言而喻的。当前,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世界,也深刻地冲击和改变了整个数学世界。信息网络技术使当今数学变得更加现实,使数学模型思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数学家把头脑中的“数学实验”变成现实,对精深的数学概念、过程进行模拟。一道很难的计算题、一个很难想象的函数图象、一道复杂的方程,甚至是一个我们很难作出的几何图形等,只要给出起算法,就能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得到完美的解决。由此可见,信息网络技术使得数学思想容易表达了,数学方法容易实现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二、体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