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风险评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产养殖风险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产养殖风险评估

水产养殖风险评估范文1

“渔权即海权”,这一办校主旨也是1912年上海海洋大学创办之初时对我国近代“海权”战略思想的积极体现与实践。我国是一个渔业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养殖、消费、出口国家。同时,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消费水平快速增长的大国。新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海洋,开发“蓝色耕地”,建设“蓝色粮仓”,在“耕海”中获取食物。然而,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中的种质资源退化、食品安全隐患等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容忽视,水产养殖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如果能借助先进技术,对水产食品的原生物本身的病害情况作出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那或许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水产动物病害对养殖业的冲击,并减少不安全的水产食品对人体健康的造成威胁。”出于这样的设想,张炜佳所带领的科研团队,依托上海海洋大学教育部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正在借助质谱分析方法、微流控分析芯片等生物化学分析技术,逐步开展对水产动物弧菌、寄生虫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及相关的水产食品安全的研究。

病害肆虐 关注水产养殖安全

2009年,张炜佳在上海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到美国的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卫理公会医院研究院、哈佛-麻省理工联合卫生科学技术部接受博士后研究训练,并在此期间了解、学习到了最先进的微流控芯片技术等生物工程分析技术,这是一项将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监测等基础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能够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的高科技技术。

之后的几年,张炜佳跟随导师参与了大量实验项目,系统研究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物分析、生物信息、纳米生物功能材料、医药健康等几方面的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成效,并在《PNAS》上发表了关于用于癌细胞分析的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科技成果,被《Nature Methods》撰写题为“Enriching metastatic cells”研究亮点特别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每日科学称:“该项研究为细胞分离提供了一种新的高通量的方法,为研究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累累硕果的取得,离不开艰辛的努力和对科研事业的执着。在与上海海洋大学原校长潘迎捷教授和食品学院院长王锡昌教授等专家的接洽中,张炜佳了解到我国水产养殖和食品安全领域急需更多的科技力量投入,下定了回国的决心。回归祖国之后的他,成为了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的一名教师,并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而他们研究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将质谱分析方法与微流控芯片技术应用于水产动物的的孤菌病害的研究。

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统计显示,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已经跃居我国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治病因子榜首。而天然副溶血性弧菌大量存在于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中,它们的耐热性较强,80℃以上高温才能将其杀死。如果人们食用了未经烧熟煮透的海产品,则极易造成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并引发急性肠胃炎,并出现呕吐、头痛、腹泻和低热等症状,病程2?3天,而很多免疫力低下者会因抢救不及时而丧命。

副溶血性弧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隐患,而由弧菌引起的弧菌病更是世界各地养殖水产动物中普遍流行且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疾病,具有易流行、发病率高、危害大、死亡率高等特点,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因其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因此,发展面向水产动物弧菌病害的早期诊断和预警的高新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一步。

中国人讲求的是学以致用。在确立了研究课题后,张炜佳和他的科研合作者赵勇教授的团队一起日以继夜、逐步开展相关科研工作,以鱼类和甲壳类水产动物为研究对象、以水产动物的微量血液样品为检测对象,建立检测指标,借助微流控分析芯片对取样血液进行血细胞全自动计数、分选和检测、基因测序、免疫分析、细胞分析、蛋白质分析等,根据分析结果来判断水产动物是否感染致病弧菌,以及副溶血弧菌抗药性等研究。

据张炜佳介绍,开展此类研究,将会显著促进水产动物病害诊断的科学技术水平,从而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防治和控制弧菌病害的爆发和流行,提高预防和应对重大水产动物弧菌的能力,进而切实保证水产品的食用安全,防止食源性病原菌的传播,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方共赢。

勇攀高峰 守护水产食品安全

张炜佳和他的团队的科研热情不仅仅限于水产动物的病害问题,水产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过敏原悬浮颗粒物会危害加工人员的健康。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又成为他们新的研究方向与动力。

“我从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看到过一项研究报道,讲述了科研人员对英国50名虾类水产品加工从业者进行检查后发现,18人因暴露在含有虾粉悬浮颗粒的环境中诱发了哮喘等过敏症状,另有10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免疫过敏反应。”张炜佳对这则报道印象深刻,他自己本身以及一些周围在水产食品科研实验室同事,时常受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过敏症状的困扰。

中国作为水产品丰富的大国,水产品科研和加工从业者的职业性过敏现象更是十分普遍,这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实现对水产食品加工厂的空气质量评价和对有害过敏原的监测、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微生物悬浮颗粒物的分析法,在空气中含量较低且无法培养扩增的过敏原悬浮颗粒物面前,则无能为力。

因此,张炜佳想到了运用生物化学分析原理,利用微流控与重组酶等温扩增相结合的采样与分析方法,对虾类水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原肌球蛋白悬浮颗粒物进行现场快速分析和空气质量监测,从而能有效预防水产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加工人员的健康造成的威胁。循着这一主线,张炜佳和他的科研团队又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目前这项科研工作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水产养殖风险评估范文2

关键词:水库渔业;发展现状;水利经济;展望

中图分类号:DF413.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库的功能是防洪、灌溉、发电、航运、供水和养鱼,水库渔业是不影响水库发挥主体功能,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水库综合效益的新兴产业。水库渔业是水库综合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水利经济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渔业发展现状

(一)水库渔业产量迅猛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水产品需求,扩大了水产品出口,而且为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渔民的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二)水库渔业养殖技术不断创新,品种趋于多样化。新的养殖技术和新的养殖品种不断推出,养殖领域进一步拓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工厂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迅速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发展势头迅猛,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逐步提高。如在超过北纬45°,冰厚达1.0-1.5米的高寒地区河蟹的养殖成功,就是在水库率先突破的,并因此带动高寒地区实现了河蟹养殖产业化。(三)水产品贸易持续增长,远洋渔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得到迅速的发展,优势水产品的出口市场已基本形成,除日本、韩国、香港等传统出口市场外,对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也有较大的增长;形成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的国际市场格局。远洋渔业特别是大洋性公海渔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入渔船数和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管理更加规范。(四)水库渔业发展出现危机。如:我国水库中天然饵料有60-80%未被利用,水库有近30万公顷的可养水面未进行开发利用。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需不断加大。政府将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对捕捞渔船进行大规模压减。这对渔业资源的养殖养护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各地加大了对电、炸、鱼等非法作业万式的查处力度,加大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在此基础上,各地还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对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二、发展水库渔业的意义

(一)水库渔业是节地、节能、低成本、高效益的生态渔业。无需耗费水资源和其它能源,高综合利用,减少了挖地养鱼,并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水库渔业成为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二)水库渔业高产带动灌区农作物高产。大量投饵、施肥增加了水库营养盐和有机物质的积累,远远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可使灌溉型水库营养增加,提高营养类型,改善水稻的质量,获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水库渔业还保证了我国粮食的安全,减少了挖地养鱼,节省了用于鱼饲料的粮食,同时保证了人口食物的质量安全。

(三)对鱼类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危害天然鱼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一方面网箱养殖增加了鱼病发生的几率,尤其是爆发性鱼病有可能使养殖水域内天然鱼类资源遭受危害甚至灭绝,另一方面,通过基因工程培育的鱼类逃出后与天然鱼类进行繁殖将引起天然种群的种质退化,而外来物种逃出后可能对水域中土著鱼类种群的生存构成威胁。

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如过度的网箱、拦网养殖等渔业活动影响水库供水、航运等主体功能的有效发挥,防止水环境的污染。

水库渔业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分析我国的资源现状,进一步发展水产养殖业生产仍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无论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从资源的潜力来讲都具有较好的条件。但仍然有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科学规划水产养殖,既要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又要实现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还要维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水库库形、生物组成、营养化程度决定生产模式和生产规模,争取利用发展水库渔业经济减轻、改善单位亏损。

(二)在协调水库主体功能的前提下,按水库的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水资源敏感性、代表性对水库进行分级开发与管理。并建立水库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库渔业活动进行实时监测与生态风险评估,及时提出防范措施。

(三)积极开发设施养殖技术,发展高效养殖业。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加强优良品种开发。我国的工厂化养鱼始于工厂化育苗,大多数海、淡水的鱼、虾、贝、藻的苗种基本上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淡水工厂化养殖成鱼也有一定发展,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一般单产在50kg/m2以上。海水网箱养鱼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但主要是抗风浪能力较差的小型网箱,集中在风浪小、水流缓的水域进行养殖,导致养殖密度过高,水质环境恶化,病害频发。今后要积极开发可控制程度高的集约化、高密度养鱼技术,重点研究海、淡水工厂化养殖技术,解决相关的养殖工艺、水质控制和净化处理、增温、自动控制等工艺及设备;开发10m等深线以外离岸海水养殖技术以及高密度养殖海区环境改造和水质改善技术,开发相关的养殖工程设施和自动控制技术,增加对养殖条件的人工控制能力。

(四)实施水库渔业资源保护,划定禁渔期、渔具渔法及捕捞强度,保持经济鱼类及非经济鱼类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不同渔业类型取得不同渔业许可,以养殖为主的水面办理养殖许可证,作为合法权益的保证,以捕捞自然鱼为主的水面办理捕捞许可证,作为生产许可,捕捞限额由水利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水域的资源状况逐年下达。

(五)在水库生态环境可持续前提下,针对各类型水库的生态特点制定科学的渔业规划,规范渔业增养殖方式与规模,合理开发渔业资源,强化对水产养殖的管理、技术服务与指导,促进水库渔业健康稳定与持续发展。

(六)完善承包经营体制。养殖水面承包经营实行招标投标。最好实行风险抵押承包、买断经营权,这都是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创新和完善,经营风险由牵头人和职工承担,既可以增强经营者的责任心,又能够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实行招标投标制度,操作上透明、客观,水库可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杜绝腐败和。

(七)实施科学管理,明确水利渔业的管理主体,明确划分水库水面的渔业类型。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水库渔业资源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到位并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水库是一个复杂的多功能体,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体系,水库渔业仍然是一门新的科学,从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

结语

水库渔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只要坚持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利用水域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依靠科学技术,尊重客观规律,保护生态平衡,有效而合理地开发利用水域和渔业资源,走无公害、绿色、有机鱼产品生产之路,水产养殖业必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谷雪芬;张欣;万紫锦;王文福.发展水库渔业,促进生态养殖[J].河北渔业,2008,10.

[2]鲍广栋;王文阁;刘战军;林治宝.水库渔业必须坚持生态养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水利渔业,2004,1.

水产养殖风险评估范文3

[关键词]地下水 污染风险 评估方法 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91.11+2 [文献码]B [文章编号]1000-405X(2013)-6-188-1

0 前言

对地下水污染进行风险评估是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国际来看,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都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估方法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基本形成了包括危害辨别、效应分析、暴露评估、风险表征评估等在内的评估方法体系。从国内来看,我国从90年代已经开始了环境污染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但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方法尚没有建立完整成熟的体系,这亟待在实践中予以健全完善。本文着眼于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的现实解决,对一些评估方法进行探讨和评价。

1 危害辨别评估法分析

危害辨别评估法是最常见、最基本的风险评估方法,也是地下水污染评估的第一步。该评估方法的基本操作原理是,先收集齐污染物的资料和数据,然后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通过对污染物的生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分析,判断抽样污染物是否产生危害。如果会产生危害,那就是目标污染物,进而就可以对目标污染物进行危害类型和危害等级的确定。大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资料收集环节。首先,对选定的评估分析区的环境、水文、地质、土地利用、污染源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和收集。其次,对评估分析区所在的地下水化学成分、污染物类别、污染物浓度、污染波及面、受害物体、危害暴露途径和时间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最后,对与地下水周围环境相关的因素以及能够协助进行风险评估的因素进行资料收集。二是确定目标污染物环节。一般地,凡是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污染超标的。都是目标污染物。确定目标污染物的方法一般是通过计算污染指数进行,有机物与无机物的评估标准会有所不同。有机物污染是否发生,只要有检出就说明已经发生;无机物污染是否发生,要与地质环境决定的特定区域环境值比对才能确定。三是危害的最终辨别。危害辨别的目的是就目标污染物对人体是否有危害进行评估,对地下水是否存在致癌物质等进行确定。一般,可以参照欧美建立的权威的毒理数据库,辨别目标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2 效应评估法分析

危害辨别法对目标污染物难以完成精确的定量分析,这就需要借助效应评估法完成。该评估方法主要操作如下。先对目标污染物进行致病机理分析,然后根据检测或者实验所得的数据、统计分析所得结果。对暴露剂量与毒性反应之间的变化情况以图表形式呈现出来。制作的图表能够清晰地证明,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的目标污染物具有不同的毒性反应。比如,目标污染物如果要确定为是致癌污染物,那么就需要对致癌的可能性程度进行量化呈现。怎么呈现出来呢?目前参照的呈现数据,主要有世界卫生组织简明国际化学评估文件与环境卫生准则美国环境保护署综合风险信息系统、毒性物质与疾病登记署最小风险浓度、美国环境保护署暂行毒性因子等。

3 暴露评估法分析

暴露评估法是通过人体对污染物接触程度高地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对接触强度、频率、时间等因素进行测量、估算、预测。该评估方法的主要操作环节如下:一是对人体接触污染物的特定环境进行评估。一般地,人体容易在住宅小区、商业街区、休闲园区、农业生产区等区域接触地下水污染物。住宅小区,由于是居民用水集中区,小区内土地资源也非常紧张,所以导致接触污染水源非常集中。商业街区,这些区域往往是人流量最大的区域,各种水源污染物暴露集中度、涉及面非常高。休闲园区,这些区域多为公园、海滩、浴场、草原、森莲等,人体也很容易与污染水源接触。农业生产区,从事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等活动,直接接触污染水源的时间长、接触程度深,是非常容易受到地下水污染的区域。二是对与地下水关联性因素进行评估。地下水一定是要凭借一定的环境介质进行输送接触的,否则地下水污染物实现不了对人体的侵害。因此,必须对人体可能通过哪些环境介质接触到地下水污染物进行评估,比如土壤、空气等,这些关联性因素需要评估其介质作用性高低。三是对接触地下水污染物的主要人群要进行评估和界定。一般地,住宅小区的受污染人群,涵盖了小区内12岁以上的成年人和12岁以下的儿童;商业街区的受污染人群,多数为成年人,尤其是工业区内的,基本都是成年人;休闲园区,受污染的人群多为园区的工作人员,游玩者也会有一定程度的被污染。农业生产区的受污染人群,则为从事农业的生产者和从该区域流通出去的产品的消费者。四是对接触污染物途径进行评估。一般地,人体被污染物侵害,通过入口、入鼻、入皮肤等形式进行。入口侵害,一般是直接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或者吃了用受污染地下水灌溉、养殖长大的农副产品。入鼻侵害,一般是将受污染的地下水作为洗浴使用时,水中的有害物质经过汽化后进入鼻子。入皮肤侵害,一般是将受污染的地下水来洗澡或者擦洗物品,在洗浴或擦洗过程中经过皮肤侵害人体。

4 风险表征评估法分析

风险表征评估法是基于人体被目标污染物侵害概率的一种评估方法。这是以上三种评估方法基本实施完毕后。进行的最后一个评估举措。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操作:一是对总体受污染风险进行评估。综合地下水污染物被人体吸收各种途径的可能性,得出人体受地下水污染物侵害的总体风险程度。二是对评估结论不确定进行充分估量。由于多数评估方法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基于一定的条件和假设前提下形成的,必然对最终的风险评估结论会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对评估误差进行充分评估,主要要围绕调查收集样本的情况、毒性反应情况、接触途径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对有偏差的评估进行纠正。

5 小结

地下水污染风险的评估方法除了以上常见的四种之外,还有其让一些尚在探索阶段的评估方法。应用这些评估方法一定要遵循“综合运用、因地制宜”的原则,也就是说这些评估方法是一环扣一环的方法体系,需要综合应用,但也必须结合选定的评估区域环境实际以及评估的预定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取得最大的评估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兰.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2]张丽君.地下水脆弱性和风险性评价研究进展综述[J].水文地质工程地,2006(06).

水产养殖风险评估范文4

关键词:滨海战略;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

1. 科学谋划滨海新区

茂名因油而设,是石油化工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和国内的大多城市一样,产生了不少环境污染。未来,随着我市滨海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我市城镇人口将不断增加,经济总量将继续大幅提高,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有利于维护地方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在滨海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必须紧紧联系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确保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绝不要再走“经济大发展,环境大污染”的老路。

2. 环境现状

2.1 水环境

城市水污染依然严峻。主要河流水质分别处于Ⅱ~Ⅴ类,河流水质没有发生明显好转,甚至部分河流个别水质指标在下降。

城市生活污水缺乏处理设施,茂港、茂南及重点中心镇均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近岸海域水质压力大。吉达港盐业区、博贺湾、虎头山海滨3个点位的监测结果为二类水质标准,水东港口区、澳内工业排污区2个点位的监测结果为三类水质标准,虽然符合相应的功能区水质要求。但受陆域排污和船舶排污的影响,局部海域水质较差,超标项目主要是无机氮和无机磷,其次是石油类,个别贝类体内粪大肠菌群含量偏高。

2.2 大气环境

空气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虽然近年来我市严格执行“三同时”政策,各企业亦加强消烟除尘的技术改造,大型企业同时加强脱硫和消烟除尘的技术改造,使消烟除尘效率得到了提高,但由于近年来机动车数量的增加,给城市空气质量带来一定的压力。

2.3 环境基础设施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己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不多,加上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运转率及处理达标率不高,污水和垃圾处理率低,且垃圾处理厂采用堆肥的方法,难以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环境监管能力与经济飞跃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和监控方法仍有待改进。

3. 滨海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目前滨海新区的环境管理基础薄弱,对于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建设美丽的现代化宜居海滨城市的目标而言,这个基础显然是不够的,需要通过政策创新、体制创新和手段创新,使环境管理能力水平有质的提高。实现环境管理政策创新应该首先进行观念和思路创新,首先须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3.1 实施环保引导工程,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1)确立绿色发展理念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认真研究滨海城市发展进程中环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编制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积极破解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难题,切实促进开发和环境保护的高度融合,推动和保障“绿色”开发的顺利实施。

(2)严格环境准入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以环保政策引导经济发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鼓励发展低污染、无污染、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控制限制类工艺和产品,淘汰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控重污染项目引进和“两高一资”行业扩张,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新建项目必须进入与产业定位相符合的开发区,将单位产值能耗、水耗标准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作为强制性门槛,防止产业梯度转移带来的污染转移。强化行业政策的执行和应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逐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建立退出企业的补偿机制。

(3)保障重大项目建设

强化对上争取工作,争取国家和省对博贺新港、吉达港等重大建设项目和规划环评的支持。积极平衡和协调排污总量,推行异地搬迁项目自带总量政策;对投资额度更大的重大投资项目,特别是钢铁、石化项目及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先进制造业类建设项目,积极申请省级排污总量指标“点供”。

(4)优化产业结构

抓住成为国家创新发展模式典型的机遇,构筑完善的产学研体系,发挥环境保护政策杠杆作用,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以石化、装备制造为主的临港重化工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种养加一体化开发为重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实现农业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积极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对污染物排放浓度或总量超过标准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建立危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交换信息平台,在石化高新区,积极推行循环经济,促进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建设。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倡导环境友好消费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循环经济体系。

3.2 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不断优化生态空间

(1)优化生态空间格局

根据新区开发现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发展潜力,完成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划分工作,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政府指导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

(2)修复重点海域生态环境

开展环水东湾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修复。实施对渔场等重点海域、临港产业区以及滩涂围垦、航道、港口码头附近海域的生态修复,开展主要经济生物资源种群恢复与增殖,保护和恢复产卵场、索饵场及洄游通道。分期投放人工鱼礁群,建设增殖放流实验示范区。研究推广生态养殖,有效防止养殖污染。继续加强滨海湿地生态、海洋自然历史遗迹等自然保护区建设。

(3)构建生态网络体系

以自然保护区、滩涂湿地、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主体构建生态网络。加快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受保护区域面积不低于国土面积的15%。编制完成沿海地区湿地保护规划,建立湿地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湿地以及潮间带、潮下带湿地的保护,建立湿地保护示范基地。实施“绿色滨海新区”行动,森林覆盖率继续提高。

(4)优化滩涂围垦布局

依法开展滩涂围垦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沿海滩涂淤涨、演变规律和生态服务功能,分析论证滩涂围垦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学确定滩涂围垦规模和范围。积极探索高效、节约的滩涂资源利用模式,优先用于发展现代农业、耕地占补平衡和生态保护与建设,适度用于临港产业发展。

3.3 实施环境整治工程,着力改善环境质量

(1)加快推进环境创建

围绕生态新区建设目标,加快实施各项生态建设。

(2)积极治理近海污染

科学调整海洋功能区划,优化配置入海河口和近海海域排污区域及规模。制定和实施近岸海域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开展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试点。所有港口、码头等涉海工程必须建设油类、化学品、垃圾和生活污水回收、转运设施,完善港口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理设施。加强船舶污染防治,制定完善港口船舶溢油、有毒化学品等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减少突发性环境事故的影响。

(3)强化大气污染控制

制定并实施新区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加强新区建设等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强化对新区道路和运输扬尘污染的控制。禁止露天焚烧生活垃圾、落叶和有毒有害物质。新区内所有电厂、水泥厂和工业锅炉必须安装高效除尘设施,达到排放标准。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强化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管理,对超标车辆依法进行限期治理,淘汰污染严重的各种车辆。大力发展绿色公交,倡导乘坐公共交通。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倡导绿色出行。

3.4 实施民心环保工程,解决群众关注问题

(1)积极治理油烟污染

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餐饮业环境管理办法,注重餐饮业污染源头控制,合理安排餐饮业规划选址布局,新上餐饮企业应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并实行高空排放,新开发商住楼要同步建设专用烟道。将学校、繁华街道、居民住宅集中区和旅游风景点等环境敏感区作为重点保护区域。

(2)注重扰民噪声监管

做好新区声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工作,强化噪声环境管理,切实解决噪声扰民问题。新城区建设重点做好生活区、文教区的声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与工业区、商业区和交通干线之间留出适当的防护距离,避免产生新的噪声扰民问题。加强对噪声达标区的建设和巩固工作,不断扩大噪声达标区面积,提高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加强对各类固定噪声源、建筑施工、社会生活、城市交通等噪声污染的防治,努力为市民创造一个安静祥和的人居环境。

(3)扎实推进城市绿化

重点实施沿海防护林生态景观带、环水东湾景观大道、市民大道、海洋大道等道路绿化以及浮山岭生态公园等项目。城市中心区合理布局大、中、小型绿地,搞好城市干道、街巷和水系绿化,逐步建立环城绿带、绿色走廊、大型绿地、郊区森林相配套,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城市绿化系统。

3.5 实施治污工程,实现污染有效控制

新区建设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同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结合水产养殖品种严格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防治水产养殖污染。开展水产养殖污染调查,根据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方式、规模、品种,调整沿海水产养殖结构和布局,积极推行生态养殖模式。改进饵料成分及投饵技术,减少残饵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的监管,及时做好养殖海区的水质监测和海区净化工作。

3.6 实施能力建设工程,逐步提升监管水平

(1)加强环保机构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新区的环境管理机构,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物监管、环境污染应急、放射源监管等机构和队伍建设。

(2)加强预警应急能力建设

制订水、气、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外来物种入侵、核与辐射等环境安全预案,构建反映灵敏、运转高效的市、县两级环境安全应急防控体系。完善环境污染事件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完成对重点企业、石化高新园区和港口的环境风险评估,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及应急能力建设。

(3)加强环境监控能力建设

根据环境监察、监测、宣教、信息机构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加强环境监控能力建设。重点加强饮用水源、地下水、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对近岸海域、直排海污染源及河口地区环境质量监测和监管。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风险评估范文5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紧紧围绕我市“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中心任务,坚持“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协调指导,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和“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机制,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富裕、和谐、幸福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规划、全面推进的原则。根据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先易后难,梯次推进,形成覆盖全市、惠及百姓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

(二)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监管部门的骨干作用、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企业及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坚持创新机制、务求实效的原则。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优化监管思路,健全责任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形成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食品安全工作。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畜禽产品、水产品中农兽药和禁用药物残留监测。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生鲜乳收购站日常监管与标准化管理,坚决取缔未经许可的非法收购站(点)。加大农药生产经营监管力度,加强农药质量监督抽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单位,重点打击无证照生产“黑窝点”。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打击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养殖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行为。加强兽药GMP(良好生产规范)后续监管,积极推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度,实施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打击制售假劣兽药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水产苗种专项整治,打击水产养殖环节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行为。组织开展粮食收购、储存环节质量安全监测。

2、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严格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督促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查验制度和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加强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可追溯制度和食品召回制度;加强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管理,实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报告制度。整治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查处和打击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取缔无证照的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力整顿食品安全风险较高、投诉举报多的食品行业,建立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加强监管的长效机制。

3、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监管。严格食品流通许可制度,完善食品市场主体准入机制,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和退市制度,建立销售者主动退市和工商部门责令退市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监督食品经营者依法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加强自律。完善食品市场监管和巡查制度,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和重点品种,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大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和食品市场日常巡查力度,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

4、加强餐饮消费环节监管。严格餐饮服务许可制度,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行为。规范餐饮服务许可行为,提高餐饮服务准入门槛。制定并实施餐饮消费环节重点监督检查及抽检工作计划,以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小型餐饮单位为重点,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餐饮消费环节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对其采购的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抽查,查处采购和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

5、加强畜禽屠宰监管。严把市场准入关,清理整顿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加大对私屠滥宰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生猪(牛、羊)定点屠宰厂(场)的日常监管,查处违法屠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猪(牛、羊)、出厂未经品质检验或经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猪(牛、羊)肉产品等行为。强化活禽和生猪(牛、羊)产地和屠宰检疫,查处出售和屠宰病死畜禽的行为。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肉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打击加工、销售病死病害畜禽肉和注水肉等行为,严防病死、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肉品进入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加大生猪屠宰长效监管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相关应急处置机制。

6、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开展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查处制售假劣保健食品行为。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查处通过公益讲座、健康诊疗、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整治普通食品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和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的行为。

7、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制定并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建立快速、方便的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机制和网络平台。年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价报告,建立食源性疾病报告机制,构建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报告信息采集网络,建立食品安全有害因素与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库。实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相关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进行风险评估。加大食品特别是乳品等高风险食品检验检测频次,定期公布检验检测结果。

8、推进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定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和诚信体系评价标准,选择若干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在企业中建立生产经营档案制度,鼓励支持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在食品行业全面推广。组织对食品企业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较高业务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食品安全岗位专职人员。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质量信用建设和信用分类监管。

(二)药品安全工作。

1、加强高风险药械生产经营企业监管。

一是实施高风险药械生产企业驻厂监督制度,开展以血液制品、生物制品以及高风险和较高风险注射剂为重点的专项监督检查;

二是落实特殊药品监管责任,开展麻黄碱原料及其复方制剂的专项检查,严防发生流弊案件;

三是进一步加强高风险医疗器械监管,开展植(介)入产品等高风险医疗器械专项检查;继续深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加大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检查力度,杜绝产品质量隐患;

四是开展疫苗质量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麻疹疫苗等预防性生物制品的进货渠道、储存条件,保障疫苗质量安全。

2、开展药品质量标准提高后的专项检查。根据年版《中国药典》标准提高情况,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版药典标准提高较大的药品品种专项检查和监督抽验,确保产品质量。

3、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一是强化药品流通环节监管。加强对药品购销票据的监管,重点查处无证、超方式、超范围经营以及出租柜台、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等问题。加大对药品现代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发展药品零售连锁,做大做优医药流通产业;

二是强化药品使用环节监管。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购进、储存和质量管理,保证使用环节药品质量安全;加强医疗机构制剂监管,重点查处无证配制制剂、配制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制剂、擅自使用其它医疗机构制剂、擅自降低制剂室条件的违法行为;

三是强化医疗器械全过程监管。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实施远程动态监控,开展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风险因素分级管理工作,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强化医疗器械终端管理,突出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的监督检查,规范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使用行为。

4、加强基本药物流通、使用环节监管。我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要对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进行重点监督。

一是开展基本药物专项检查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

二是制定基本药物抽验计划,加强对我市流通和使用环节基本药物的监督抽验;

三是加强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完善并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和评价体系。

5、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监管。重点检查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及购销渠道合法性,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行为。

6、开展集中打击生产销售假药专项行动。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始终保持对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重点打击生产销售假药(器械)的窝点和利用互联网、邮寄等方式制售假药的行为,对制售假药违法行为一经发现,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不留后患。

7、开展整治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行动。重点整治以食品、消毒产品、保健食品、化妆品、保健用品、“无文号”产品等六类仿冒药品和降糖、减肥等功能的中成药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专项行动。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根据自身职能和本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构,研究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实深入地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水产养殖风险评估范文6

澳大利亚于2006年12月1日经由WTO秘书处向WTO成员通报了其“虾及虾制品一般进口风险分析报告的修订草案”(G/SPS/N/AUS/204),报告中提出了新的进口虾及虾制品风险管理措施,并拟定于2007年初生效。按照WTO《SPS协定》的要求,澳大利亚给予各WTO成员一定的时间,以便对其通报内容进行研究、评议。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虾产品生产国,也是主要的虾产品出口国之一。2003年以来,对澳大利亚的虾及虾制品出口金额一直保持在2000-3000万美元, 2006年对澳出口金额更是大幅增长,超过5000万美元。由于该报告对今后出口到澳大利亚的虾及虾制品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一旦报告内的措施实施,将会对我国乃至东南亚虾产品主产国的虾及虾制品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该通报内容值得我国给予特别关注。

澳大利亚虾及虾制品进口风险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澳大利亚的虾及虾制品一般进口风险分析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报内容的负责机构澳大利亚生物安全局就报告所提出的备忘录;第二部分为进口风险分析报告的执行总结;第三部分则提供了该报告的背景材料,介绍进口风险分析和危害确定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详细的风险评估,并提出了风险管理措施。

澳大利亚的进口风险分析报告评估了9个病原及流行病,认为其中5个具有不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如果要继续进口,就要求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检疫措施。澳大利亚这一进口风险分析报告中确定的这5种具有风险的病原分别是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黄头病病毒(YHV)、传染性皮下组织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桃拉病毒综合症(TSV)和肝胰腺坏死性细菌(NHPB)。报告认为,进口到澳大利亚的供人类消费所用的虾及虾制品为了达到澳大利亚所确定的适当的保护水平,应当采取更为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这些风险管理的措施包括:

为满足澳大利亚政府机构的要求,只从无以上5种具有风险的病原的国家或地区进口;

进口虾必须去除头和壳,并对所有进口到澳大利亚的虾强制进行WSSV、YHV、IHHNV检测。检测必须采用PRC分子诊断法;

进行深加工,即去头去壳,裹粉面包虾、虾饼或其他点心类产品;

在主管当局的控制下烹煮,虾肉内蛋白质全部凝固,烹煮虾及虾制品的核心温度达到85℃。

澳大利亚虾及虾制品进口风险分析报告的出台背景及影响

报告出台的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虾产品生产国,也是主要的虾产品出口国之一。2003-2006年间,我国对澳大利亚虾及虾制品的出口数量一直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表1)。

另外,东南亚虾产品主产国(如越南、泰国等)近年来也逐渐将部分产品转向澳大利亚市场。这些国家出口的多为养殖虾产品,价格相对低廉,对澳大利亚本国产品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昆士兰虾农组织及海产品行业组织开始四处游说,并向州政府及澳联邦政府施压,声称“进口生虾产品因部分用作捕虾的诱饵,很可能会引起虾类疾病的传播”,并以此为由要求澳政府加大对进口虾及虾产品的检验检疫力度。

新措施对我国的贸易影响

澳大利亚关于虾及虾制品一般进口风险分析报告提出了非常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这些措施一旦实施,将会对我国乃至东南亚虾产品主产国的虾及虾制品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准入门槛提高,出口风险增加。这主要体现在报告提出了白斑综合征病毒、黄头病病毒等多个的检验检疫项目,增加了出口风险。

二是检查批次增加,通关时间延长。一旦报告中的风险管理措施正式实施,由于要求对进口虾及虾制品进行批批检测,通关时间势必要延长。同时,这一措施也提高了产品不合格几率,增加了虾及虾制品出口的难度。

三是出口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下降。报告中提出的风险管理措施之一是对所有进口到澳大利亚的虾及虾制品进行检测,显然,批批检测的做法会增加出口成本。同时,澳方要求对进口生虾的加工温度必须达到85℃,这种处理也将影响产品的感官品质,降低产品的使用价值。

对澳大利亚虾及虾制品进口风险管理措施的几点质疑

根据《SPS协定》,进口国有权确定其适当保护水平(ALOP),并为达到ALOP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所采取的SPS措施必须有科学依据,应当基于现有的国际标准、指南或建议。在制定检疫措施时“不应超过为保护人类和动物生命和健康所必须的限度”,以免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澳大利亚虾及虾制品一般进口风险分析报告的提出,从保护动物健康和安全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的一些具体内容还值得商榷,报告中所提出的一些风险管理措施并不科学,也存在与国际通行做法不协调之处。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只从无虾类疫病的国家或地区进口虾

澳大利亚提出,虾的出口国或地区必须为无虾类疫病的国家或地区。风险分析报告中提到的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从1992年首次发现以来,至今已有15年,如果澳大利亚一直没有因为虾产品的进口而被虾白斑综合征病毒污染,那么就有充分的理由说明目前的运输、储存、加工方式不会导致疾病的传播,也证明澳大利亚现行的SPS措施是十分有效的,更改为上述规定没有必要;如果澳大利亚已经被虾白斑综合征病毒污染,那么其自身就不是无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区域,因此也不能对其他国家做出上述限制。

关于采用PCR分子学诊断方法检测WSSV、YHV、IHHNV

PCR测试的对象是病毒的核酸而不是病毒本身。但是,病毒的威胁来自于其感染性而不是病毒的核酸。PCR分子学诊断测试不能测定出病毒的感染性,就目前的技术手段,要测试病毒的感染性还应采用生物检验方法。

关于处理进口生虾的核心温度须达到85℃

“核心温度必须达到85℃”的处理将影响产品感官品质,降低产品的使用价值。而且,我国科学家的实验也已表明,无菌海水中的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在70℃只需2分钟就能灭活,在60℃条件下只需10分钟就能灭活,50℃条件下20分钟灭活。澳大利亚规定的核心温度85℃并不是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灭活的必要条件。

关于限制进口未煮虾的最小尺寸

报告中对进口虾的规格进行了规定,如“未煮的虾的重量不能低于15g,以降低其被作为钓饵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传播疾病的可能性”,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虾的大小与是否带有病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重量低于15g虾的安全性也可以得到保障。而且,红虾等海捕虾根本无法达到这种规格,因此实际上等同于禁止进口这些种类的虾及其产品。

积极应对澳大利亚风险管理措施

加强养殖场监测和无疫区建设

近年来,由于不断发生的各种流行性动物疾病,各成员提高了相关的进口卫生要求,增加了进口管理措施。在保护国内动植物健康、确保食品安全日益受到消费者关注的今天,保持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必须解决产品的卫生、安全问题。对于水生动物的疫情要求,应该采用OIE推荐的方法,重点在于对养殖场的监测。因此,应建立养殖场水产养殖质量控制体系,注意结合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情况,加强对相关产品养殖环境以及健康情况的监测,加强对国际上相关问题发展、研究状况的跟踪,掌握国际动植物区域化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此外,还应根据我国区域化工作的现状和国际区域化工作的发展,加大相关投入,提高国内防治水平,推进国内无疫区建设,推动贸易伙伴和国际标准组织对我国的认可。

提高产品的加工与深加工水平

我国目前出口的多为初级农产品。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需要在产品的加工上多下功夫,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在虾及虾制品出口上,我国在冷冻半成品、冷冻熟制品、冷冻面包虾、冷冻快餐虾、风味即食虾、罐装虾等方面,应不断丰富加工品种,提高加工水平。这不仅是产品差异化的需要,更是日益扩大的对于虾生产规模的需要。通过发展加工业,实行产业化、标准化、个性化的生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虾产品的出口问题。

加强相应的宣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