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1
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在近几年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我遇到了形形的单亲家庭的学生,我依据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客观实践,对单亲家庭的学生作了以下教育尝试。
一、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忧郁心情
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其一,要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同学、老师都很重视他们,尽量淡化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避免他们感到窘迫、难堪和不安。其二,教师自身观念要开放,心态要豁达,尊重单亲家庭孩子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不能有歧视、嘲笑、戏弄单亲孩子的做法。其三,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学们接受他们并乐意亲近他们。其四,要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教师除细心观察外,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深入了解,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蛮做,便会大碍于孩子的发展。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要了解他们喜爱什么、讨厌什么。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集体中来,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比如,在班级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手拉手,一帮一”“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都是一家人”等主题班会,让双亲家庭孩子与单亲家庭孩子团结互助、平等相处,一起欢笑,没有讽刺,没有歧视,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个性和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避免当面谈论敏感话题,关注其动态,防止结交坏朋友,走上邪路。
三、注重心理疏导,维护心理健康
“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的离异、家庭的变故,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更大,有的甚至表现为抑郁的前兆,他们性格孤僻,心境忧郁,好走极端,过分成熟,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作为班主任,要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强化心理引导的技巧,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把学生引向心理健康之路,让他们拥有正常的智力、完善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能积极适应学习生活,真正成为“乐观、自信、自律、合作、责任、自立”的社会人。
四、为单亲家庭提供帮助,呼吁形成多渠道的社会教育氛围
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病”,心病还需心来医。家长和老师的真诚关爱能够弥补家庭破裂给他们带来的一些创伤,不过,社会上的一些偏见依然会让孩子有一些心理阴影,所以,全社会的关注尤显重要。比如,通过媒体宣传,为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公众了解单亲家庭,并能够用正常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媒体还可以开展一些单亲家庭的游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单亲家庭的子女包括家长感受到社会的认同。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2
一个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做人起点的高低,也为孩子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打下了不同的基础。如果家庭教育水平高,孩子从小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体能、智能、品德、行为等方面发展较好,那么教师在学校进行教育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要投入更大的力量予以斧正和矫治,而且效果往往又是事倍功半,甚至更差。
父母的日复一日地潜移默化的影响常常是无声胜有声,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成败。因此,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一定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庭教育配合得好,父母具有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能使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和巩固。如果配合不好,或者说家长的行为习惯较差,就会大大削弱和抵消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育的职能作用。
案例一:小 Z,很小时父母离异,他则判归父亲抚养。而父亲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人,于是他就游离于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之间。常此以往他养成了自由散慢、爱说假话、不爱学习的坏毛病。该上初中了,母亲发现问题大了,才把他争取到自己身边并送到我校,在我班上我费了不知多少心血,虽有所改变但有时还是反复无常。
案例二:小W,椐家长讲小学三年级以前是个很乖的孩子,学习习惯也较好,由于家长忙于国内外的生意,只好将他送往外婆家,由于缺乏严格且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各种坏毛病在他身上日积月累,到小学毕业时父亲着急了,才慕我校管理严格之名将他送入我校。刚到班上时连常见的汉字都不会写,做作业常用拼音代替汉字,行为习惯也非常之差。经过一年多的苦心教育虽有所改变但还是班上的老大难。
案例三:小X,父母在外地做生意,四岁时随爷爷奶奶生活,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自主意识,独立能力都很强,但是我行我素,大大咧咧,做事马虎,随意性也强,缺少细心,同样学习成绩也很不稳定。
分析以上案例,不难发现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响。大体可有以下几种:
一、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家教的不全面,以及对孩子过分的娇惯、宠爱(溺爱)、或者怜悯,往往会使孩子形成各种不同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如性格内向、恐惧、悲伤、焦虑、冷漠、孤独、固执等。要么仇狠一切,要么一切都无所谓。对生活缺乏信心或对一切都不负责任。
二、家长忙于工作或生意,对孩子疏于教育和管理,或是托于老一辈代管或是放任自流。这里还有一个案例:小B,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各方面都非常优秀,聪明乖巧。正当五六年级――人成长过程中的“非常时期”,爸爸因工作需要调往几千里之外,失去了对他的面对面的教育管理。妈妈又忽视了这一点(认为孩子一贯很好不会变坏),在一些不良少年的引诱下很快便混迹于其中,险些误入歧途。爸爸发现后又把他带到身边,教育引导,终成正果。
三、有些家长素质较低,心里想的是孩子的学习,眼里盯着的也是孩子的学习,可自己言谈举止带给孩子的却都是些不健康的东西。不懂得孩子的成长做人、心理健康比学习更重要,不懂得甚至不愿意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管理,或是出于对孩子的溺爱或是由于对老师的不信任。
四、还有的家庭,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太苛刻,使孩子经常在沉重的思想包袱和巨大的压力下学习生活。久而久之,必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
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尽管学校的功能就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及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但是任何教育形式都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也不例外,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家庭教育则可以弥补学校教育中的某些缺陷。比如学校教育是群体教育,家庭教育是个体教育。尽管我们现在抓个性化教育,抓个别辅导(包括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想方设法因材施教。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只能首先面对全体抓共性的东西,从一些比较突出的个别问题入手进行个性化教育。而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居多,父母面对的是一两个孩子,父母比老师更了解孩子,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教育更有利,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并发展孩子某方面的特长等。每一个家庭、没一位父母都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注重家庭教育,加强家校沟通。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3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家长发放问卷调查显示,90%的家长认为自已倾尽所能,把希望、精力、经费全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但是,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厌学、任性、叛逆、早恋、网瘾、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等问题,80%以上的家长承认,自己常处于烦恼和焦忧之中,认为付出很多,却总是难以如愿;30%左右的家长坦言自已是个“失败的父母”;超过55%的家长表示从来不会与自己的孩子讨论压力、焦虑、控制情绪、抑郁感、早恋等相关问题;40%的家长表示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问题;60%的家长感到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经验、方法和技巧,一方面家长越来越感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另一方面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解决,怎样采取恰当有效方法。调研显示:虽然家长的知识水平普遍提高,但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对子女的教育失去信心,采取“放羊式”教育管理: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主要由中考落榜生构成,很少主动或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职业学校。在经历了“小升初”“初升高”选拨考试之后,学生一次又一次的经受挫折与打击,其家长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到逐渐失去信心,从而采取“放羊式”的教育。家长把孩子送到职校,只寄希望学校暂行“保姆职责”,对孩子的成人成才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以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严重缺失。从而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无论在学习上、心理上都存在很多问题。
2.2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经验和方法: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重文化教育的影响,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状况,很少关注心理健康,其原因一方面是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认识到家庭教育不仅是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和个性教肓;另一方面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个人素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长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未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3家长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关注度不高:孩子在其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这是符合孩子成长的身心规律的,随着年龄增长到初中阶段,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甚至叛逆。到了中等职业阶段,孩子厌学、自卑、打架、喝酒、吸烟、早恋等不良现象层出不穷。这让家长逐渐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从而不管不教,放任自流。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生理与心理特征缺乏了解,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缺乏预见,未引起高度的关注,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其化解心理的困惑和问题。人生成长受教育的起点是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长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而这恰恰未引起家长的重视和高度关注。家长只有真正关注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内心所思所想,才能走出心理健康的误区。
2.4家长缺乏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有极强的专业性,许多家长不具备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技能。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社会,新鲜事物对孩子的心理不断冲击,带来新的心理问题。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和陈旧的知识体系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孩子的发展需求,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缺乏引导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很多家长仍习惯于对孩子进行管制教育,采取简单的说教和强迫式的教育,其效果往往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遭到孩子的反抗或消极应对。寻求独立是青少年的一种强烈心理需求,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心理变化,发现孩子的问题,同时家长自身要做好心理准备,实现角色的转换,积极探索沟通的渠道与方式,与孩子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即良师益友的关系。
2.5家长不健康的心理和生活方式对孩子带来影响: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很强的影响。但家长们面对时代的变化,面对社会、工作、生活、家庭带来的压力和困惑,自身也会产生不少的心理问题。家长带着这些问题去教育孩子会影响教育效果,更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家长对社会的认识、对工作生活的态度、对家庭关系的处理,特别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在日常通过其言行充分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接受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一旦形成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家长也需要有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困难,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有利于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其效果也才是最佳的。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长要重树教育的信心:许多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孩子进入职业学校,是孩子学习的失败,是家庭教育的失败,甚至用刻薄的语言挖苦孩子,把孩子数落得一无是处,一旦再有其他问题发生,即进行说教教育。这样家庭教育下的孩子会极度自卑,甚至自暴自弃,长此以往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虽然在学业上、心理上、行为习惯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仍处于可塑阶段。家长应该本着对孩子未来负责的态度,当孩子遭受失败或行为出现偏差时,家长要表现得坚强和绝不放弃,鼓励孩子积极上进,取得成功。
3.2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家长普遍缺乏心理辅导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需要多层面、多渠道帮助家长提升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水平。①从家长层面来说,要主动了解学习心理学知识,参加相关的培训,通过自我学习,用现代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陪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职责。家长之间也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有效的教育方法。②从学校层面来说,要承担起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通过引进和培训建立一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指导的师资队伍;建立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为学生、家长提供专业的、便捷的心理咨询服务;成立家长学校,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为家长学习交流提供平台;组织编写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案例分析等,为家长学习提供学习材料;借助现代通讯手段,建立家校互动交流的平台,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③从社会层面来说,政府、家长单位、社区应当承担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职能,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工作,设立专业咨询机构,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协作,让家长、子女在活动中得到情感的感悟和体验,实现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3.3家长要关注孩子心理: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更多的是个性问题。每个孩子身体、心理发展历程是不一致的,成熟度也是不一样的,所处的家庭环境的差异,受社会环境影响的程度等诸多因素,都会造成每个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类型、出现的时间不一样,每一位孩子都独具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孩子需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案。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个性特征,要常观察孩子的行为,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心理变化情况。家长只有真正关注孩子成长历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行为矫正等措施,才能走出家庭心理健康的误区,与孩子共同成长。
3.4家长需要为孩子营造良好家庭环境:良好的家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潜移默化,对孩子良好的身心发展、优秀品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规矩大于宠爱,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言行一致,孩子才会遵守规则。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否则孩子可能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家庭气氛和谐,才能教出性格平和、身心健康的孩子,不要在孩子心里埋下怨恨、暴力的种子。应该给孩子的是爱,而不是伤害,要以孩子的成长为目标,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发展的空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应当引起家长、学校、社会高度关注,形成关爱、教育的合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尊重自已的孩子,倾听孩子心声,帮助孩子重塑信心,掌握心理辅导的技能方法,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
作者:张敏 单位:重庆市商务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超,武桂芝.基于家庭因素的中职新生心理健康分析[J].时代教育,2015,12(7):248.
[2]冯梅,冯清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研究[J].职教通讯,2013,29(28):75-78.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95-02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由于小学生身心变化快,极易受到外界多方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所以,小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社会经验不足、文化知识薄弱,以至于孩子极易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或疾病。对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需要不断深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确保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推动初等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诱因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小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诱因多元化,但究其缘由,主要由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所致。那么,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家庭,尤其是祖父母辈多半重视孩子的物质生活,而缺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与情感交流。在家长“捧在手心里”的爱下,孩子的独立能力、人际交际能力明显不足,不利于孩子全面的健康成长。
(二)学校因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教育以成绩为向导,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在缺乏良好思想健康教育的形态下,小学生不仅面临超负荷的学业负担,而且心理压力等问题难以释放。所以,学校教育的缺失,让孩子的身心受到“压榨”。
(三)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社会元素,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社会的不良风气已侵蚀孩子们纯洁的心理,孩子“生日讲排场”、“穿着讲名牌”,这些都是不良社会风气所致的结果。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净化教育教学环境,一直是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
二、新课改下强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小学生尤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在强化其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狠抓落实“一线、一导、一托”,即以交流为主线、以关爱为导向、以好环境为依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孩子们健康成长,推动教学教育的改革。那么,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交流”为主线,做到了解学生、懂得学生。小学生在心理上是怕老师的,如何构建“交流”这条主线,在于师生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关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朋友,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掌握学生的不良心理,进而对症下药,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学生在学习生活上,要多给予信任、鼓励,让学生能够将内心的话向教师倾诉,让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挫折,以更加健康、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学习。
(二)以“关爱”为导向,做到尊重学生、启发学生。“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催化剂,在其中起到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关爱”为导向,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温暖,这足以消除不良因素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孩子在家里,家长给予的爱不能使溺爱、畸形的爱,而应该是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能够在爱中茁壮成长。学生在学校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隐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往往由于不良心理问题的影响,让自己逃避家庭、逃避学校,自身的价值难以让自己清楚的认识。所以,以“关爱”为导向,让学生感觉到温馨的爱、厚重的尊重感,多给予孩子空间,尽量做到正面教育。从实践情况来看,尊重学生、启发学生,是小学生敞开心扉的重要力量,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创造基础。
(三)以“好环境”为依托,形成多样化教育。良好的环境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基于良好的环境,积极开展多样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得到释放,尤其是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阳光健康的心理,消除焦躁、自卑等不良情绪。由于小孩子的特殊个性特点,小学生需要多鼓励,俗话说得的好:“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所以,要为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环境,让学生以上好学为荣;每一位小学生都有着其独特性,应积极鼓励其长处,让其看到自身的价值,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类集体活动、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下,保持健康的心态,尊重师长、团结同学,消除学生心理上的不良因素。
孩子是父母的期许,是国家的希望,如何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小学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狠抓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在于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以“一线、一导、一托”为核心,夯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关玉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33)
[2]胡丹燕.浅析如何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成功(教育版),2012(07)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5
【关键词】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防病意识;疾病认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87-02
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及时的防止早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儿童保健预防门诊工作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1]。如今,我院采取对儿童及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增加了家长正确的对疾病健康教育认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有效地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笔者现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及家长的防病意识的影响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儿童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在1-1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39±3.02)岁,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在给予常规的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给予心理健康教育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儿童及家长的疾病认识程度以及防病意识。两组儿童的年龄、性别、生活环境以及家长的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疾病检查的方法;观察组采取有效地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具体如下: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此方法对儿童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直接有效,讲解孩子的成长发育的各种异常因素,并对异常的孩子进行针对性治疗措施。发放关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小册子,告知家长正确的开发智力与护理的各项措施;讲解正确的婴儿喂养方式及孩子的正确教育方式。设立专门的电话回访,直接对孩子的健康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并制定一对一的详细健康查体表,准确记录与存放,对于孩子的健康问题采取早发现早解决的手段。举办相关的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解有关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1.3 评定标准 针对两组儿童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种调查问卷,其中一种关于常见疾病的认识程度,另一种是关于常见的防病意识,两种问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越好。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两组儿童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观察组的儿童及家长的常见疾病认识程度以及常见的防病意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3.1 新生儿时期对家长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门诊的新生儿进行听力与NBNA的筛查[2],并教会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护理与照顾;指导在新生儿时期正确的母乳喂养,告知进行纯母乳喂养对孩子及母亲的优势,如母乳喂养不足,指导正确使用配奶;告知家长按时进行疫苗的接种,满六周后的新生儿,来院进行体格检查,使家长了解儿童的健康知识以及保健的意义。
3.2 婴儿6周后对家长的正确心理健康教育:满六周后的婴儿,全面的对生长发育检查。并发放口服的维生素A、D,为了预防和减少佝偻病的发生;早产婴儿应在生后2周给予口服。建立健康档案,将每一次的检查结果与相应的早期预防措施做好记录并妥善存放,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与有关疾病的预防措施。指导家长正确的使用声音以及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心理及性格的健康发育;指导家长针对孩子进行合理的训练,以增加孩子身体素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3.3 婴儿3-12个月时对家长的正确心理健康教育:3-12个月的婴儿,应采取常规的运动评估以及相关的五十二项检查,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情况正确的了解,如果发现孩子发育情况出现障碍,应使用特殊的儿童健康评估方法进行检查,对于怀疑以及异常情况,应及时的给予早期的健康干预措施。
3.4 满1岁后对家长及孩子的正确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满1周岁的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对于牙齿生长不良等问题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评估以及检查,及时发现孩子语言发育功能以及表达能力,如有缺陷及时早期进行心理开导,让孩子在生活中勇敢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纠正孩子的不良心理问题,有效的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3.5 3-6岁时对孩子及家长的正确心理健康教育:此时期对于孩子及家长讲解某些常见的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关于预防常见的传染病的相关知识[3],使孩子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或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此期还要加重对孩子讲解遵守纪律的重要性,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由上所述,对于儿童及家长给予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可以有效的增加儿童及家长的防病意识,能够避免或减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儿童的生长健康能够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程志明.探讨儿童保健在社区门诊的临床疗效[J].河南出版社,2011,10(15):33-40.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6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课题。根据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下面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谈几点建议:
1 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
2 重视心灵沟通,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
爱是驾御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说,当孩子处于以下状态时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兴奋时机。当某事物或某活动引起孩子的特别关注时,他们会激发出极大的热情,在思想上产生兴奋点。
激情时机。孩子的情感极为丰富,他们的喜、怒、哀乐是最容易表现出来的,丰富健康的情感是孩子的精神生活得到发展的必要条件。
求异时机。孩子喜欢求新求异,也容易产生逆反倾向。
殊遇时机。学生一旦遇到特殊的严峻情况,思想上的震动就会相当大。我们在这时机要对学生特别的关怀和理解。
疑俱时机。孩子在生活中免不了遇到矛盾产生惧怕心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却会感到相当的沉重,并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
荣辱时机。荣辱也是一种情感的反映,而且是孩子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感反映。
3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成。
4 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