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范文1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农村不断的开展合作医疗项目,大部分孕妇选择医院分娩,这就提升了产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医院所要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高[1]。儿科相对特殊,尤其是新生儿各项功能尚未完善。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60例新生儿,对其操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80例新生儿,其中100例为男孩,80例为女孩;年龄在1~6d之间,平均为(2.6±1.8)d;将所选的新生儿均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年龄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不安全因素

1.2.1环境因素 主要是指病床问题,随着在医院分娩的产妇数量增多,对医院病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新生儿出现问题后需要特殊护理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就增加了院内护理中出现危险的几率。院内感染也是护理中存在的一个不安全因素。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特别是低体重、早产儿,其为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另外,产科仪器较多,而且人员相对疾病,可能在对新生儿护理中出现安全隐患。

1.2.2人员因素 对新生儿实施护理操作的人群较多,包括医生、护士、家长等,一些医护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进行,违规应用操作仪器,护理责任心不强等等。新生儿的行为能力较差,没有语言表达能力,这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发生几率[2]。家属导致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其不了解护理知识,护理缺少科学性。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对新生儿产生不利影响。

1.2.3管理因素 新生儿护理人员数量有限,对新生儿的护理操作无法满足,无法严格按照等级实施护理操作。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下,容易出现精神紧张,工作中容易引起护理差错,为医患纠纷埋下了隐患。对护理工作的监察和管理至关重要。应严格执行管理操作制度,定期检测护理质量。

1.2.4技术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的新仪器、新设备逐渐的在临床上应用,而且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应用,大部分医院应用最新的电子管理系统。要求新设备、新技术对新生儿实施护理操作,同时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细节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在电脑上进行护理记录。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需要掌握的内容和程度越多越多。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假如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停滞不前或者经验缺乏都会影响新生儿的护理要求。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新生儿进行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出现不安全事件的几率为6.7%,对照组为17.8%,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新生儿护理质量比较分析(n,%)

3预防措施

(1)医院应加强会人员巡视病房的次数,保证病房的安全性。对新生儿病房做好卫生清洁工作,管理好各项物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尽心,合理应用抗生素,同时对医疗行为进行规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安排探视人员时间和次数,避免出现院内感染。(2)医护人员积极的做好本职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综合素质,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护理操作,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及专科理论知识考核,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对新生儿相关疾病知识进行了解,能够完成各项急救操作,熟悉各种急救仪器的应用方法,做好相关的护理操作记录,交代好交接班工作[3]。另外,还要注意提升护理人员的信息学知识和法律意识,完善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多与新生儿家长沟通,提升家长的保护意识,指导其正确的对新生儿实施护理操作。(3)规范入院、住院以及出院流程。刚入院时,护理人员必须和家属一同对新生儿进行检查,在家长面前为患儿佩戴腕带,标注基本信息,同时请家长核对签字;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按照等级实施护理操作,每次操作前核对腕带信息,向家长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4]。出院时要对新生儿基本信息进行查看和核对,教会家长正确的育儿知识。完善监督和管理制度,尽量吸收护理人员,保证护理人员的数量,密切观察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同时按照护理人员的等级制定护理操作,做到权责明细,责任到人。对交接班制度进行严格规范,实行床头交接制度,对新生儿的基本资料以及特殊注意事项进行标注,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及交接班记录。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

4小结

护理安全是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特别的新生儿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相对复发。通过对其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新生儿护理中的高危、薄弱以及经常出现的问题,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5]。此外,所有医护人员向着一个目标努力是保证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重要前提,在逐渐重视技能培训,专科知识学习的前提下,依然要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尤其要注意观察医护人员对新生儿护理的表现和方法,积极听取医护人员的意见,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黄华艳,张艳.基层医院新生儿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24(02):145-146

[2]潘晓兰,王海霞,张静,等.护理安全管理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20(05):642-643

[3]戚琳,武建岭.浅谈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48(06):102-103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范文2

关键词:产妇;新生儿;产后访视;效果评价

为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确保母婴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1],我院采取了产后电话回访及上门家庭访视等服务,及时发现产后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降低了母婴的发病率。取得明显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2年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后出院、家庭住址在本市区的产妇、新生儿1000例,产妇年龄19~40岁,初产妇782例,经产妇218例。顺产677例,剖腹产323例。

1.2访视人员 由责任心强、有良好职业道德及沟通能力,从事妇产科工作10年以上的护理师担任,统一配备产后访视包。

1.3方法 随访人员携带《产后访视记录表》分别于产妇产后3~7d,产后10~14d,产后24~28d按照访视内容到产妇家中访视。第一次访视了解产妇的体温、血压、精神状况,会阴伤口及腹部伤口,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并检查、、乳量、宫底高度、有无压痛,观察恶露的量、色、性状,并观察喂奶的过程。同时了解新生儿的一般情况:面色、精神、呼吸、哭声和吸吮情况;测量体重、体温,检查口腔、眼、耳、口鼻、脐带和臀部有无感染,询问新生儿睡眠,大小便及喂养情况。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和技术指导并记录。由产妇在访视表上签名。第2次主要观察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康情况,了解第1次访视存在问题是否解决。第3次对婴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详细介绍婴幼儿的预防接种程序,观察产妇的康复情况,指导产后运动和避孕措施。

2 结果

2.1 1000例产妇产褥期存在问题 第1次访视对产妇存在较多问题,针对存在问题,访视人员通过①指导合理的膳食营养、教会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②帮助产妇挤奶、按摩,疏通乳腺;③指导产妇做好会护理:每天用消毒溶液清洗会阴,选用消毒的卫生巾,勤换内裤;④适当运动,促进恶露排出;⑤指导及时就医。第2次访视问题明显减少,第3次访视除8例存在母乳喂养不足外,其余问题均能很好解决(见表1)。

2.2新生儿存在的问题 针对一访存在问题,访视人员通过指导家属①做好脐部护理,每天用75%酒精棉签消毒脐部,特别要洗清脐窝中的污垢;②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裤,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红臀;③纯棉织物包裹婴儿,室内温度不能过高;④勤喂养以纠正黄疸,注意观察新生儿全身症状及精神状态,指导及时就医。第二次访视新生儿症状明显好转,第三次访视已全部痊愈(见表2)。

3 讨论

3.1产后访视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2] 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为96.43%,而出院后的母乳喂养率明显下降[3]。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妇自身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好处认识不足,缺乏哺乳信心。产后访视中,访视人员将母乳喂养技巧、保健等有关知识传授给产妇及家属,提高母乳喂养及成功率。

3.2产后访视可及早发现母婴异常,降低新生儿发病率。第一次访视时婴儿健康问题4.6%,主要是产妇缺乏新生儿观察,护理经验。访视人员应指导产妇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教会其掌握一些新生儿皮肤、臀部、脐部等的护理方法和技能以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识别和简单处理等。

3.3产后访视可提高产妇的自我防护能力,促进康复。本组资料显示,13.1%的产妇主要存在、伤口愈合和子宫复旧三大非健康问题,容易引起产妇及家人的担忧。产后访视由专业护士或保健人员上门讲解产褥期保健知识,具体指导产妇产褥期饮食、营养、卫生保健,预防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及产后便秘,提供减轻伤口疼痛的方法和技巧等。

3.4产后访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产后访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通过对产后访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护理,给予产妇及时的身心支持和指导,避免或减少新生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5通过访视,还能了解到产妇及家属对医院存在的不满现象。不满意服务往往是产科医疗纠纷隐患,不满评价中主要涉及接产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态度、收费和管理等缺陷。通过访视,及时反馈,可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沟通、改进,从而提高产妇和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巩玉秀,郑修霞,姚岗.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8-22.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范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260

新生儿无陪病房是目前医学界推崇的一种规范的新生儿医学治疗模式,治疗期间全面取消陪护,由专业医师、护士全权负责新生儿的治疗及护理,减轻家长的负担和非专业的护理操作给新生儿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自2008年9月开设新生儿室,收治新生儿408例,通过短短几个月的实践,不断探索,逐步培养了一支专业护理队伍,在抢救治疗新生儿,降低新生儿致残起到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素质的管理

高度的责任心:新生儿科是无陪、封闭式的护理单元。患儿住院期间一般禁止家属入内探望自己的孩子,这样使护士的行为失去了监督。因此要求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并且无陪人监督这就要求护士有慎独的工作作风,认真执行巡视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以便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优质的服务态度:新生儿是无陪科室,家属不能照顾和经常看到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心情很焦虑,此时,如果护士不注意自己的服务态度,不能耐心解释这样做的必要性,势必会导致纠纷。因此,主动向患儿家属介绍新生儿病房的规章制度及特殊性,解释工作要耐心细致,取得家属的信任与合作。

敏锐的观察力: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机体免疫力差,特别是早产儿病情变化快,容易发生呼吸暂停和窒息,某些患儿病后症状不典型,不易发现,但如果仔细观察是可以发现的。如:新生儿喜欢哭闹,但颅内出血的患儿易激惹,哭声尖,不易安抚。核黄疸的患儿表现为嗜睡或小抽搐,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表现为手臂划船样动作多为抽搐小发作。

良好的心理素质:护士在新生儿病房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如新生儿哭闹此起彼伏,各种仪器噪声,新生儿家长对疾病的不了解,要求护士不断调整心态,克服主观或客观因素影响,遇事有条不紊,镇静自若,始终以饱满的情绪、健康的心理做好护理。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形成可追溯性的法律依据

临床护理记录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志,是医生观察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护理文书则将成为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护理文书记录要严格认真,做到客观、真实、及时、准确、规范每一项护理活动,并如实记录护理活动与效果,不要任意涂改和乱改记录,监控护士严把质控关,不允许有一点马虎。

业务技能专业化

新生儿病房面对是重症的新生儿病人,技术技能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对护士进行特殊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训练。

培训内容:新生儿洗胃、新生儿复苏、新生儿动静脉采血、新生儿静脉穿刺、新生儿护理内容、新生儿吸痰、新生儿抚触、新生儿的病情观察、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

培训方式:每周一次业务学习,组织专题讲座,并进行考核,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及操作水平。

病房管理

创造温馨、舒适、适宜新生儿的环境。社会和理论环境对新生儿恢复是最佳状态且极其重要。频繁的护理操作、明亮的灯光、高分贝的噪声、院感均可影响新生儿。因此,在新生儿病房应减少不良刺激。

防止院感的发生:医护人员在护理每位新生儿前后都要洗手,病室要空气流通,定时消毒,奶瓶、奶嘴清洗干净,高压消毒。所使用的仪器每天进行擦拭消毒,每周所有仪器、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每月对空气、暖箱及医务人员进行检测一次。

降低噪声:首先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开关门轻、操作轻,禁止在新生儿暖箱上写字和放置物品,降低仪器的报警声。

光照环境和适宜的温、湿度:新生儿不可长期暴露在明亮的光照环境下,持续明亮的灯光使早产儿视网膜受损和视力下降。因此,每个班次在最后几个小时内将灯光调暗。使用暖箱的患儿可在暖箱上面用布遮挡,除了必要的护理操作外,尽量不打扰新生儿。新生儿病房放置的温度计每班认真检查。如发现温度不适宜可利用空调调节。每班护理人员随时观察暖箱的温度。暖箱内可用一次性杯子放半杯水,以增加暖箱的湿度。

减少疼痛的刺激。疼痛对新生儿,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可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护理上尽量减少操作,减少对患儿肢体的捆绑,在去除胶布、电极等粘贴物时动作应轻柔,减轻患儿不适,安慰奶嘴也能减轻疼痛,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讨 论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范文4

关键词:护理管理;新生儿科;感染;措施;应用

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1]。新生儿是一类极其特殊的群体,其各个器官的发育还不是很完善,体内的正常菌群也还没有完全建立,免疫功能较低,所以,新生儿患者是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2]。随着对健康知识了解的不断提升,人们不再单纯地关注医疗行为,对于医疗环境也越来越关注,对其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生儿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健康问题获得了患儿家长的高度关注,甚至是过度关注。在以上因素影响下,近年来,由新生儿感染问题引发的医患纠纷事件不断增加,所以新生儿科的感染预防工作应该作为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本研究采用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模式对2014年8月~2015年2月期间在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进行治疗的200例患儿护理管理情况进行干预,对新生儿科感染预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2014年1~7月在我院新生儿科进行治疗的20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进行治疗的200例患儿作为干预组。纳入标准:①新生儿。②患儿家长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早产儿、足月小样儿、巨大儿、珍贵儿。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新生儿护理工作,即新生儿到达科室后,护理人员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方法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对新生儿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测,对新生儿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记录,整理出患儿的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消化系统感染发生率和其他系统感染发生率的详细数据,并调查患儿家长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干预组在加强护理管理模式下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制定新生儿科感染预防安全目标;建立新生儿科护理管理规范和护理操作规范;落实新的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制度的实施;全程质量监察等。

1.2.1制定新生儿科感染预防安全目标

加强新生儿各系统管理,确保患儿各个系统感染发生率为零。加强患儿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效果,提升患儿家长的整体护理服务满意度。严密监测新生儿护理工作,及时处理护理不良反应,消除传染源与易感渠道。

1.2.2建立新生儿科护理管理规范和护理操作规范

(1)正确识别新生儿身份。正确识别新生儿的身份是避免操作失误的第一步,因此它是有效护理管理的首要措施。新生儿入科后要及时建立新生儿管理腕带,详细填写新生儿的身份信息,每次进行护理操作前后需认真核对新生儿腕带上的信息,需与治疗单上的信息相符合,并在护理操作前与患儿家长再次核对患儿信息,避免护理对象错误,造成护理差错,从而进一步引发护患纠纷。(2)建立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建立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规范,不仅是预防新生儿感染发生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操作方式不统一带来的纠纷问题。操作规范主要内容包括:异常症状护理如新生儿黄疸、假月经肿大、口腔上皮珠等;基本生活护理如换尿布、穿衣、睡眠、洗澡等;治疗性护理如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给口服药等。对上述每一个护理操作的过程进行细化,对操作关键点进行详细的标注,对易发生护理失误的部分要重点标注,必要时可采取制定卡通的操作流程图,利用形象记忆加深印象[3]。(3)加强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培训。新生儿是一类特殊的人群,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是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务必仔细谨慎。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还有待提高,尤其是新入科的护理人员,安全防范与感染预防意识不高,容易造成护理差错,造成患儿感染。针对这一问题,新生儿科需定期组织新生儿科护理知识与感染预防知识培训工作。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入科5年以内的新护士进行护理知识培训,对容易造成护理差错以及患儿感染的细节进行深入讲解,对相关护理技能进行手把手的培训,以促进新护士风险防范意识的提升及护理质量的提高[3]。(4)做好隔离工作。做好已经发生感染的患儿与未发生感染患儿之间的隔离工作,尤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隔离;对不同病种的患儿也要进行隔离;同一病房内适当增加床间距,以避免交叉感染发生[4]。(5)加强基础护理。基础护理是减少各系统感染发生的基础,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新生儿口腔护理、脐带护理、臀部护理以及眼部护理等基础护理措施[4]。(6)强化考核机制。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资深护士、责任护士组成,小组对新生儿的每班护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护理护士、护理效果、护理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处理效果等。对科室护理人员定期实行护理知识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将科室护士的护理记录、护理考核成绩与个人工作绩效挂钩,以提高护理质量,实现新生儿安全护理目标[5]。

1.3研究工具

采用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共包含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护理质量等10个模块,每个模块10分,满意度90分以上记为阳性指标。

1.4统计学方

采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频数、频率,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指标比较本研究对照组200例新生儿患者中,有21名新生儿发生呼吸系统感染,16名新生儿发生消化系统感染,13名新生儿出现其他系统感染;干预组对应的数据分别为5名、2名、2名。将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消化系统感染发生率和其他系统感染发生率代入进行χ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在这三个指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2.2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有153例患儿家长总体评分为满意,干预组有189名患儿家长总体评分为满意,差异显著(P<0.01)。见表2。

3讨论

发达国家的研究显示,每例医院感染产生的额外费用为1000~4500美元(平均1800美元),但在儿科病房特别是新生儿病房额外费用可超过10000美元[6]。新生儿的家长是刚涉足社会的年轻人,高额的费用无疑会增加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感染会导致患儿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会影响新生儿的正常发育。因此,近年来新生儿科医疗纠纷屡屡发生,给医院带来严重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在医疗卫生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疑会给医院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加强新生儿科的护理管理工作后,新生儿的感染发生情况显著好转,新生儿的治疗与康复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此结果提示加强护理管理对于新生儿科感染预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魏萍 单位: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马微丰,岑雷音.新生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健康研究,2015,35(3):340-341.

[2]杨小艳.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控制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7):1463.

[3]杨巧玲,于淑琴,轩杰.儿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10(7):679.

[4]李有敏.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分析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1):2657-2659.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范文5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71-01

医院感染不仅严重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也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现象是目前各级卫生部门面临的重要的课题。下面对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00例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数以及原因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共收治500例新生儿,由于不符合院内感染要求,消毒隔离制度不完善,造成我院500例患者中有36例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36例院内感染新生儿中男25例,女11例。日龄为出生30分钟~28天,平均为(15.5±4.34)天。

1.2方法

参照卫生部2001年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针对我院36例院内感染的新生儿,监测他们的感染部位;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患儿接触的空气、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护理人员的手等进行监测,分析36例患儿的感染因素,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1.3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

2.结果

2.1新生儿院内感染部位

500例新生儿中有36例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的现象。其具体感染部位为:17例为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3.40%,位居第一位;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感染率为1.20%,位居第二位;口腔感染5例,感染率为1.00%,胃肠道感染4例,感染率为0.80%,脐部感染2例,感染率为0.40%,还有其他感染2例脐部感染2例,感染率为0.40%。

2.2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

通过进行分析可以得知,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医疗设备引发的感染如氧气湿化瓶、负压吸引瓶以及呼吸机等设备的应用等,而且空气传播以及病房的空气也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的途径,医护人员的手也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严重的问题,如果医护人员的洗手制度不严,或者院内感染意识不强等都会造成增加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现象。本组36例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如表2所示:

3.讨论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健全、抵抗力差以及发育不成熟等很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的现象,新生儿院内感染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的成长和预后,而且也将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并且对医院的名誉也具有非常大的损害,所以必须加强新生儿病房的管理和感染控制,提高防范意识,严格做好消毒隔离以及监测工作,积极消除造成院内感染的因素,从而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3.1医院人员手消毒

医院人员手的清洁度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在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时,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需要采用肥皂水反复洗手5min 在用肥皂水洗过手后还应该进一步采用过氧乙酸0.2%进行泡手,在接触新生儿的前后都应该洗手,还应该注意定期做细菌培养,保证细菌合格标准,菌落数应≤5cfu/cm2,无沙门氏菌。

3.2加强基础护理

在对新生儿实施护理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应该注意新生儿眼睛、口腔以及肚脐部位的护理,保证每天采用生理盐水清晰新生儿口腔2次,并且在清洗的过程中应保证动作轻柔,防治损害到新生儿的口腔,如果发现新生儿具有感染的现象,则应该立即实施隔离治疗。如果新生儿口腔感染,可以在喂奶后30~60min后而涂抹鹅口疮涂油剂制霉菌素,由于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嫩,皮下血管非常丰富,并且新生儿局部组织防御功能差,所以很容易擦伤损害而造成感染的现象的发生,患者在病情允许外的情况下可以每日淋浴,并采用六合粉扑皮肤的皱折处,对于新生儿的肚脐部保证每天在淋浴后采用75%的酒精消毒,以减少脐炎的发生。

3.3提高新生儿院内感染警惕性

(1)早期预防及早期诊断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的手段,早期预防及早期诊断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性,由于新生儿出现感染缺乏特有的特征,但是临床应该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变化,血氧饱和度的不稳定性以及哺乳量的减少、体温的波动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则应该进一步观察新生儿有无呼吸暂停或者腹胀、窘迫等现象的出现,并且临床还应该定期检查,监测感染的状况,并注意测定新生儿患者的白细胞数量、血小板以及C反应蛋白等,如果怀疑患者具有感染的现象,则应该进一步进行尿培养和细菌培养,在必要的情况下应实施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以早期预防和诊断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信息,从而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2)对高危儿童保持警惕性

为了防止新生儿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首先应该加强对高危新生儿提高新生儿感染的警惕性,其中高危儿童主要有低孕周和低体重的新生儿,并具有早破水者、具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应用使用的患儿、住院时间较长或者具有静脉营养史的新生儿以及曾发生过院内感染的新生儿等应该加强警惕,这样不仅能够保证高危新生儿健康成长,而且对减少院内感染的现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想要有效减少或者避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现象,只有不断的完善和修订院内感染控制制度,提高防范意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规范落实院内感染防范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以减少院内感染的现象,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安全,从而促进患者、医院以及社会效益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闫钢风,曹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内感染防治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0(1):80-82.

[2] 席秀琴,贾洁,耿浩然.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5(20):34-36.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范文6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实施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的作用并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2008年6月到2011年3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358例作为研究对象,产后访视在产后14d和28d进行,由专门的医生负责。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对研究人群产后进行访视前后生活习惯及自我护理情况分析表明,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产后访视;产妇;新生儿;保健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fun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postnatal visitation on maternal and neonatal health care. methodselected 358 cases from 2008 June to 2011 March in our hospital the postpartum visit during the postpartum 14d and 28d, by specialized physicians responsible for. Using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 study population postpartum visiting and living habits and self-car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 0.05 ) illustrated interview effectively improve maternal habits and self-care status, neonatal nursing and neonatal care in interviews before and after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 0.05 ), visible interview effectively improved neonatal nursing quality. Conclusion the postpartum visit on maternal and neonatal care have apparent stimulative effec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ternal and neonatal nursing quality,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motion.

【Key words】postpartum visit; maternal health care; newborn;

产后访视是我国妇幼保健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一般情况下在产后一个月内进行,在访视过程中进行专业保健知识的指导和宣传,并针对特殊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分析。本研究选择358例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分析,先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选择2008年6月到2011年3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358例进行研究,其中年龄分布23.1±4.63岁,最大年龄为34.5岁,最小年龄为19岁,顺产产妇为206例,占57.5例,剖宫产产妇为152例,占42.5%。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见本次研究。

1.2 访视方法及随访分析 本研究产后访视医生均经过统一的培训,由专门的医生负责,分别在产后14d和28d进行访视。访视主要进行产妇生活习惯及自我护理指导和新生儿护理的改善,其中产妇生活习惯主要包括定期沐浴、适量活动和经常通风等,自我护理主要包括产伤的护理,感染的预防以及乳腺炎的护理等。新生儿护理主要包括新生儿哺乳和新生儿护理等两个方面,其中新生儿哺乳包括定时哺乳、睡眠后唤醒后喂养和溢奶等,新生儿护理包括体温护理、脐带护理和呕吐护理等[1]。本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1.3 质量控制与统计分析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双录入,以保证数据的质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与百分率表示,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产后访谈对产妇生活习惯及自我护理的影响:对研究人群产后进行访视前后生活习惯及自我护理情况分析表明,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调查显示,初产妇在产妇占重要的比例,此部分人群由于初次进行分娩,没有以往的经验,虽然在产后有着自我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学习,但是存在认知度的不全面系统。故而产后进行专门的访视是必须要。访视一般为面对面的进行产后护理知识的指导和宣传,指导产妇进行合理饮食、适度活动和均衡营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最有效直接的方法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和进行早期疾病的筛查[2]。可以做到新生儿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等对产妇及新生儿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更有助于增进新生儿与产妇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加母婴之间的感情[3]。由于我国传统及人们思想认识的不科学,造成了新生儿及产妇在产后出现了许多人为设置的困难,在饮食及个人卫生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这样问题长期存在不利于新生儿健康和产妇产后的恢复[4]。本研究显示采用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保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的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故而应加强访视,并适当增加健康教育,增进相关知识的了解,降低产后疾病的发生率,有效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新生儿的健康[5]。

参考文献

[1] 赵丽坤.浅谈产后访视的时间及内堂[J].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03,5(12):46

[2] 谭淑霞,周美香.准妈妈在学校的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7):145

[3] 黄秀良,庄小星,黎秀琼.护患行为模式对剖宫产母亲行为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4,26(5):392

[4] 张素娥.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方法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5,11(5):33-35

[5] 张继红.加强产后访视促进妇幼保健[J].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4):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