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学基本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学基本常识范文1
【关键词】心理素质 演奏 兴趣 适度
无论是钢琴考试还是上台演奏,每个学习钢琴的人都或多或少地会出现演奏中的紧张情绪,也就是常常说的紧张心理。这种情绪是弹钢琴的人最不喜欢的心理状态,因为它会让原本流畅漂亮的弹奏变得失色,发挥不出原有的水平,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去克服,使我们的演奏变得圆满。本文通过笔者的弹奏经验以及借鉴到的方法入手,谈一谈怎样帮助学生克服钢琴演奏中的紧张情绪。
一、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与钢琴弹奏相关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注意、记忆、意志、动机、想象等。我们应了解这些心理因素的基本常识及其在演奏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了解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特点,利用其积极的一面为我所用。比如,我们要了解记忆的生理机能、记忆的特点、记忆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记忆水平。又如意志,我们要了解意志的特点、意志和认识、情绪、个性的关系,了解意志力在钢琴学习和弹奏中的作用。在钢琴学习中,注重培养坚强、持久的意志力。
学琴一段时间后,随着兴趣的逐渐消失,学生练琴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少了,总会有厌倦、抵触的情绪产生。这时,要想继续学习钢琴,并把学琴坚持到底,就要让意志力发挥作用。我们要运用意志力来克服消极的情绪,保证练琴和学习的顺利进行。同样,对弹奏过程中的注意力、弹琴的动机以及弹奏中的想象力,我们都应了解这些基本常识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和特点。
学习钢琴的人应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将它运用到实际学习过程中,将对钢琴弹奏有很大帮助。它能使我们掌握心理因素发生作用的条件,把握好最佳的学习和练琴时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演奏者提高演奏心理素质,克服演奏的紧张心理。因此,笔者建议每个学习钢琴的人,都要系统地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将这种学习贯穿在学琴过程的始终。
二、培养学习钢琴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弹钢琴也是一样。如果学习钢琴的学生在弹琴时充满兴趣,发自内心地想弹琴,那么他在练琴时会达到很好的效果。相反,如果学琴者弹琴的动机不是出于自身的喜好,而是出于多种原因,比如说老师的要求、家长的期望等,那么练琴对于他而言就是一种负担,而并非一种享受,练琴的效果也不如前者。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兴趣。
首先,教师在选择曲目时应选择与学生程度相当的乐曲,不要选择难度过大的曲目。技术水平适中的乐曲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很好地去驾驭,有利于学生弹奏基本功的提高,也有利于弹奏兴趣的培养。
其次,学生应多听优秀的钢琴作品,培养自己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在学琴的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听优秀作品和音乐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琴习惯。在弹奏乐曲时,多听作曲家的演奏,然后对照着自己的弹奏,有对比、有针对性地再进行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弹奏水平的提高,也能在反复的听和练中,培养学生的弹奏兴趣。
兴趣的培养是广泛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琴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积累实际演奏经验
演奏经验的积累,对于演奏者心理素质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经常上台演出或参加演奏会表演的学生相对比不经常演出的学生演奏心理素质好一些。因为,学琴的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是在小琴房上课,习惯了小空间、观众少的弹奏环境,一旦上台演出或参加比赛,演奏的场地变大了,观众变多了,自然就会有紧张情绪出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多为学生提供上台演出的机会和艺术实践。比如,可以在学琴期间经常性地为学生提供公开演奏的机会和条件。观众可以是共同学琴的孩子,也可以是同班同学。这样,学生之间程度基本相同,公开演奏会有一种借鉴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弹奏兴趣,使弹奏较差的学生在经过努力之后很容易达到较好的弹奏水平。因此,多积累演奏经验,提供演奏机会对于演奏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四、熟练演奏技能技巧
刘诗昆老师曾经把弹奏的技术训练比喻为钢琴弹奏大厦的地基。也就是说,演奏技巧是我们弹奏的基本保证,是演奏得以很好发挥的必要条件,离开了技术训练,演奏效果便成为一句空话。一般我们在演奏时常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我们演奏的乐曲弹奏得很熟练,在上台弹奏时就不会很紧张;而如果在上台弹奏之前,曲子弹得还不熟练,在台上就会相对紧张。任何事情的学习都是熟能生巧的过程,所以钢琴演奏也是一样的道理,演出时需要的是表达出作品的内涵,或者要把作曲家表述在曲子中的某种内容或感情再现出来。要达到这种程度,首先必须保证掌握熟练弹奏的技能技巧。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以技术弹奏为基本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弹奏的技术要领,并要求学生保证练琴的时间。学生只有真正学会练琴, 并能将钢琴弹奏中的各种技能技巧运用自如, 才能对演奏充满信心,从而克服紧张畏惧的心理。
演奏中的紧张心理,是每个演奏者演奏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演奏水平的发挥以及演奏效果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因此,克服紧张心理是弹钢琴的朋友们要学习的一堂必修课,我们要学好这一课,使我们的演奏更加漂亮而富有感染力,发挥出原有的水平,给听者带来更美妙的演奏。
(注:本文为2011年度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立项,项目名称:根据民族器乐曲改编的钢琴作品研究及传承,项目编号:11B043)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王蕾.钢琴练习中若干心理学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
[4]吴,孙明珠.简明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心理学基本常识范文2
关键词:心理引导;思想教育;罪犯改造
一、思想教育和心理指导的重要性
犯罪服刑人员需要进行思想教育,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狱机关在执行刑罚时,要改造犯罪人员重要内容之一,其中思想教育是重中之重,例如犯罪人员的基本法律知识教育,基本的人性道德教育,对犯罪的认罪和后悔犯罪的思想教育,以及最基本的劳动常识等等教育。通过以上教育把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和道德品德行为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潜移默化的转移给服刑人员,从根本消除犯罪服刑人员的扭曲心态和犯罪行为。
对犯罪服刑人的心理教育就是一种心理指导,它是面向全体的犯罪服刑人员的,在教育纠正过程中,通过对他们进行知识教育、社会行为实践以及专家指导等方式提高服刑人员对社会道德的认知,促进他们健康心理观的快速发展以及增强他们的内心心理素质。这种心理指导属于心理科学范畴,它以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符合大众的心理变化规律,并且它的理论基础就是现代的社会政治理论基础和社会道德基础以及法律规范,并且涉及政治、教育、伦理道德等学科知识。有关对犯罪服刑人员的心理指导要包括至少6个方面,第一:正确指引犯罪服刑人员的学习目标和劳动心理健康。第二:正确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第三:使犯罪人员真正了解自我,接受自我,改造自我。第四:传授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给服刑人员。第五:面向犯罪人员的正确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以及心理测量知识的教育。第六:使犯罪服刑人员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健康的情绪控制。
二、罪犯改造中心理引导和思想教育的作用
为了给犯罪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的深入拓展,新时期的心理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犯罪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制度的完善和建设是随着社会进步不断进步的,同样跟着司法制度的改革而改革,因此想要严格执行对犯罪服刑人员的刑罚惩罚乃至改造,必须以心理学理论基础为根本,时刻关注服刑人员的心态变化和对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及服刑人员的可再次步入社会环境的进程。
必须重点突出心理指导对犯罪服刑人员改造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它不但可以直接对犯罪心理进行矫正,而且可以从侧面影响犯罪人员的社会思想,为后期改造打下基础。犯罪服刑人员是高危体,同样也是脆弱体,表现在心理素质非常脆弱,犯罪型人格容易作怪,虽然犯罪人员的生活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为了达到改造的目标,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监管制度,强有力的约束犯罪服刑人员的不良习惯,但是这种用强制性的、没有同情感的管理手段并没有正确的解决犯罪人员的心理障碍,社会人际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充斥着各种矛盾和冲突,因此如果没有得到正确心理指导,没有养成正确调节挫折压力的能力,没有正确的理性分析,就没法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就很可能导致犯罪人员再次向社会进行打击报复,发泄内心的不满情绪,导致服刑人员的再次犯罪活动,重新危害社会。因此无法解决犯罪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就会严重阻碍对服刑人员的改造进程,以心理学科为基础理论的心理指导必须要不断的自身改善,不断满足社会的进步发展变化。
第二:对犯罪服刑人员的心理思想教育和方法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的结合互补,纵观历史,不同的朝代犯罪的形式也不近相同,因此对犯罪教育的侧重点也不同,但是总体来看,它们还都是以“法治教育”和“理论教育”为重点,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许多多的社会因素影响着犯罪人员的心理活动,并且许多案例都证明,某些犯罪人员并不是心理素质薄弱,而是心理扭曲变态乃至情绪失控而进行的犯罪行为,并且即使在他们入狱教育时,他们也存在逆反心理甚至有敌对心理,他们的心理扭曲,这种以心理作用占据主导地位的犯罪行为,会给社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新时代背景下,心理指导不但是一种教育手段,更应该是对犯罪服刑人的改造需求。现阶段我国对犯罪服刑人员的改造伦理是心理教育模式,即以道德理论为感化力量和心理感化方法,以道德思想教育为指导方向,以心理指引为根本基础的,提高并加强犯罪人员的自省认知,使他们自觉的对自己的犯罪行为、道德品行、行为习惯等进行自我反省,以自己监督自我,是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理念、行为习惯、心理素质,从根本上认知自己的错误,这也是我国目前对犯罪服刑人员进行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的根本手段,符合目前社会复杂多变的变化需求。
第三:作为思想教育范畴内的心理引导,必须要提高教育质量,并且也要巩固好已有的对犯罪服刑人员改造的教育成果,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加强巩固。研究表明,教育制约着心理作用,但是思想教育同样也决定了心理作用,因此,进行心理教育必须注重教育的结果,更要成为心理指引的前提条件。那么无论是从法律、思想、文化乃至技术都要让犯罪服刑人员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让他们从内心上接受教育指导,让其知道只有良好的态度才能产生良好的错误认知,才能从内心真正接受自己的错误,接受心理的指导,不断进行自我反省,才能使教育产生良好的结果,才能为以后的成果巩固做铺垫。
心理学基本常识范文3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热情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动力。”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兴趣问题。对于现代的中学生来说,兴趣具有非常巨大的内驱力,只有抓住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地让学生对对阅读感兴趣,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⒓拥窖习中去。这样一来,“阅读”这道菜才能散发也香味。那又如何去做呢?
1.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作为引领者可以向学生讲讲古今中外伟人们的成才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革命导师列宁在被捕的日子里,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不读书,而是在有限的监狱图书馆里埋头苦读,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我们伟大的总理也给我们留下了“为中华之倔起而读书”的名言信条等。通过这样,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从而,无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师进行好书推荐
作为一名乡村的语文教师,面对苛刻的现实条件,我们深知乡村的学生生活经历是有限的,能接触到好的文学作品也是比较少的。因此我们作为学生的引领者,要充分地抓住这有利的时机,及时向学生推荐好作品。比如:在我们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冰心的作品《荷叶 母亲》后,就要及时地向学生推荐冰心奶奶的散文诗《繁星》、《春水》;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就在教学延伸这环节上,及时地向学生推荐莫泊桑大师相应的作品《项链》、《羊脂球》等:在向学生进行前程理想教育时,我会向学生介绍我自己喜欢的作品: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等。通过我们的好书推荐,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便会抓住机会有目的去进行阅读。
3.多形式开展班级读书活动
首先,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在教室里开僻一定的阵地,设置为班级读书角,让负责任并热爱阅读的学生进行协助管理。其次,可以进行定期举行“阅读知识竞赛”、“成语接龙”、“作文竞赛”、“好词好句”活动。与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让学生逐渐地把读书作为充实精神生活的必要手段。
二、有效地教授学生现代文的基本常识
在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我觉得作为教师,要及时教授现代文基本常识是非常必要的,这是让学生有依可寻,让他们能学会阅读打下基础。比如: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记人写事记叙文时,首先,我会让学生先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也就是理清楚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从而方便进行解读。其次,要学生理清记叙文的写作顺序,这就需要学生掌握记叙文有那此写作顺序(顺序、倒序、插序),从而了解课文的结构,把握整个故事的情节。再次,就是对文章的赏析性的阅读,这就要讲到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了,其中包含(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在分析时我们根据不同的文章进行针对性地学习。比如:在写人的文章里,我们就要告诉学生,要重点分析人物的思想品格,而要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就务必从文中找出对人物的各方面描写,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老王》、九年级第五单元中《范进中举》这些篇目就可以用这方法去阅读;如果是学习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时,我们要指导学生紧紧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写景中的情感流露,同时抓住作者的抒情方式体会文章主旨。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三、有效培养学生养成正的确阅读习惯
对于当代的初中生而言,要扎实地学好语文,就要反复的阅读。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说的就是这道理。因此,指导学生多读,是提高他们阅读水平的关键。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后,还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才能有效地预防学生只注重故事情节,却忽略相关的文学语言,并懒于思考。因此,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文学作品,有的可以进行略读,有的则要进行精读。略读,这种读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扩展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存。
心理学基本常识范文4
一、游戏的特征与本质
1.自发性
从游戏的动机来分析,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是出自内在的动机,是完全主动自愿的。也就是说,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游戏既不为内驱力所控制,也不为顺从社会要求的外在动机所控制。这几乎毫无异议地被公认为是游戏最内在的本质的表现,是游戏区别于工作等其他活动的首要标志,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游戏了。荷兰学者胡伊青加曾深刻地指出:“一切游戏都是一种自愿的活动,遵照命令的游戏已不再是游戏,它至多是游戏的强制性模仿。”
2.自主性
从游戏的过程分析,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游戏内容,布置场景,选择游戏伙伴、游戏材料,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或通过与伙伴的协商,改变原有游戏的操作程序,制订新的游戏规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控制游戏过程与进程。也就是说,怎么玩,和谁玩,玩什么,都是由幼儿自行决定的,幼儿是游戏的真正主人。因此可以说,游戏是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
3.趣味性
趣味是游戏不可缺少的因素,游戏对于幼儿的吸引力就在于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对幼儿来说他们所进行的游戏是有意思的,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因此游戏必须以它本身的趣味性吸引幼儿,使他们主动参加,并在游戏过程中感到愉快。
二、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
任何人的孩提时代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游戏是最适合于幼儿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权力,它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对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在这里,我们主要论述游戏对幼儿智力、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的积极作用:
1.游戏在幼儿智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游戏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游戏的过程是一个自然地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是幼儿建立在好奇心基础上的,由自己观察和探索得出结论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式的学习,这也就是当代教育家提倡的最有价值的学习。游戏使幼儿直接接触玩具和各种自然材料,通过具体活动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和观察力,认识各种物体的特性和用途。正如上文所说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游戏《娃娃家》中,幼儿“家”里摆放的各种“家具”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家里仿造来的,从游戏中幼儿逐渐明白了饮水机如何开关,哪个按钮是冷水,哪个按钮是热水,如何喝到不冷不热的水;在游戏《商场》中,幼儿可以了解到购买食品时应该注意商品的保质期和有效期;在游戏《医院》中,幼儿能够了解到医院看病的基本程序,让幼儿知道生病后不要乱吃药,要到医院让医生看病,这样才不会有危险等等。总之,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许多日常生活中幼儿不懂得、不了解的事物我们都可以把它们运用到游戏中来,以加深幼儿对现实事物的了解。因此,我们说,“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是获取知识、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的有效手段。
总之,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智力活动,幼儿的智力可以在各种游戏中得到开发。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儿童早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令人兴奋、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特殊过程,这恰恰是游戏的作用所在”。
2.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由快乐原则支配的,所以游戏常常给人快乐的情绪体验。但在游戏中幼儿通过假设和虚构的情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他们体验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情感,如医生对病人的关心、父母对孩子的爱、小伙伴之间的情谊等等,使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友谊感等得到发展。
心理学基本常识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议论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议论文写作能力是衡量一名初中生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也是衡量学生理论思维发展水平的标尺。本文初中教育论文从议论文的教学特点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议论文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探讨议论文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策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以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1. 深入浅出,掌握常识 议论文教学首先是讲授写作议论文的基本常识。一般要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议论文和立论、驳论两种形式,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引论(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论述之间的联系;掌握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法、道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等。我在教学理论知识时的做法如下。
首先。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引出话题。比如:今天我们就来关注学校中的乱扔馒头饭菜等浪费现象,请同学们来谈一谈。学生们会给出自己的回答:生1:我认为作为一个学生浪费食物就是浪费父母的劳动,是对辛苦培养我们的父母的不尊重。生2:作为当代初中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反对浪费之风……。用身边的鲜活事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实际上学生的这些发言就可以看作是议论文的引论部分,包含了论点。接着,我继续将话题引向深入。学生思维敏捷,举了很多例子他们的精彩发言,为后面讲授议论文基础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最后,进入正题——讲授议论文基础知识。实际上,学生刚才的发言已经包括了议论文的各个元素:论点、论据、论证,事例论据、道理论据皆有,还运用了对比论证法等。在此基础上,我只稍作点拨,加以补充,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起单纯的理论化教学快得多、容易得多,也更激起他们学习议论文的兴趣。为以后议论文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结合例文学习基础常识 当学生认识了议论文的特点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议论文的基础知识。例如:议论文的要素、结构等。在教学生领会这些基础知识时,要与具体例文结合起来,从具体文章分析到总结议论文的基础知识。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要让学生理解论点这个要素,我们就应让学生结合文章,先说一说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论点这一要素。这样,就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议论文的论点。依此类推,议论文的其他基础常识的教学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
3. 在实际中落实能力 议论文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因为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能将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会让他们的能力提高。结合实际训练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我们身边随处可以找到材料。在学校附近,经常可以听到刺耳的鞭炮声,这些声音使学生学习受到严重影响。对于这些,学生的体会较深。我们可以用这种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并让学生说一说具体理由。这样,不但使学生议论文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落实、强化,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分辨能力。
4. 取题课文,模仿名作 经过以上三部分的训练。学生对议论文的每个部分都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整篇的写作。但训练之初应让学生先从模仿开始。学生学写议论文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章法以至语言都能真正融会贯通。变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是写作议论文的很好途径。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及语文学习规律出发,夯实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同时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议论基本能力,议论的基本能力是社会实践的必要能力。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有重点地经常指导学生训练,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
总之,议论文起步阶段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按序训练,讲求实效。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做文本的主宰者,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大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创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环境,具体地说,就是在全面把握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及时主动地采用“调、换、补”的三字策略,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社娥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谈》 《学周刊》 2012.04
心理学基本常识范文6
关键词:心理教育 中学教育 学科渗透
一、心理教育的提出及其必要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们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意识等方面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竞争压力增大,新旧观念不断撞击,各种新现象、新矛盾纷至沓来,使如今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的机会大大增多。在校生因病休学、退学的病种中,心理疾患已大大超出其他疾病,名列榜首。更令人悲叹的是在校生自杀事件、离家出走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向我们表明了,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十分严峻,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是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中学心理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首先,心理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要健康发展。当前中学教育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教育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其次,现在人们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括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当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新的健康观念时,就迫切需要中学开展心理教育。最后,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妒忌、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犯罪、自杀等,也迫切要求开展学校心理教育。
开展青少年心理教育,不仅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改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提高全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作为人的整个精神世界的活动基础,其健康状况如何在诸素质的培养中具有特殊意义和作用。只有通过心理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他素质才能得到充分和健全的发展。总之,我们不得不承认心理教育的意义。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走出重知识教育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良好个性培养、巨大潜能挖掘的教育误区,把心理教育尽快纳入学校教育的日程上,并当作一项重要任务下大力气去抓。
二、心理教育的几种形式
学校工作是心理教育的中心环节,心理教育政策的落实、工作的开展最终要归结到学校一点一滴的具体工作中去。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1.开设心理教育课程
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是学校实施心理教育最直接的一种手段,它为所有学生能直接接受基本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证。心理教育课程应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等课程。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所侧重,如对高一学生就应侧重“学生适应新环境,改变学习态度与方法”的心理辅导。
2.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咨询是指对同类心理疑问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具体地说,就是在心理咨询老师的主持或参与下,小组成员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利用团体的相互影响、启发、引导和帮助,形成团体的共识和目标,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效果,使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和了解,进而改进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3.个别心理咨询
学校个别心理咨询工作首先要宣传心理咨询的意义,改变在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鼓励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其次要设置心理信箱,成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热线电话,多渠道开展咨询工作。既可采取学生与教师直接面谈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心理信箱让学生不记名反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