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硬件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硬件教案

计算机硬件教案范文1

关键词:案例 计算机基础 实践教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初级应用能力为目的。针对该课程的现状特点,在实际教学中适时应用案例教学法引入知识点进行教育教学,注重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优化教学体系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学生在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巧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者集体合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观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启发性的先进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建立在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的知识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起来的。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和推动学生去建构自己的知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

二、 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

传统教学方法一般按照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有着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然而计算机行业随着社会科技发展,内容更新速度快,生活中会不断涌新的有着重要社会意义的案例。关注社会现实,选取选合适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典型案例依据课堂内容进行案例教学,非常切合现代教育的精神。案例教学法改革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呆板和枯燥,切实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对核心知识进行点拨和传授,从中进行辅助和指导。案例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多样案例教学来创造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顺着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习,在学习中选择,在选择中发展,为学生构建知识的桥梁。

三、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案例教学法基本环节及操作步骤大致包括案例选取与设计、案例分析与探讨、案例讲解和总结。 案例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但要保证课堂效果,必须紧紧抓住每一个环节。上述步骤和方法是案例教学比较典型的一种,它的优势在于可以促使学生比较直接的、高效率地获得知识技能,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又为老师提供了重新挖掘知识和组织教学的机会。

1. 案例选取与设计

案例的选用和设计是案例教学方法中的首要关键步骤,是组织好一堂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进行案例选取和设计。在选取和设计案例时,要注重以下几点:

1.1 选取案例要明确的目的性

案例的选择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是案例选取的最基本的原则。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根本在于提高学生关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所选择的例务必要适合当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1.2 选取案例要具有典型代表性

因为学生要通过分析案例来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代表性。事件要发生在我们平常生活之中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让学生可以体会到真实案例来源于现实的生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3 选取案例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实际状况

案例教学的直接目的在于通过借助分析案例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针对选取的案例一定要把握好难易程度。如果选用案例过于困难,则会在分析过程中带来诸多阻碍,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选取案例过于简单,则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同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选取案例时,要符合接受案例教学的学生的知识以及阅历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案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以达到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目的。当前的教育已经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案例教学也应当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得到一些特殊的启发与启示,通过案例对授课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的见识和认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1.4、案例设计要注重彼此间的关联性

在整个教学体系的教学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教学案例,最好建立起这些案例之间的关联性。不同的案例会涉及到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而案例之间的相互关联就代表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融合与关联。学生在学习不同的案例时,会不禁想起或用到之前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技巧,这无形当中就是一个复习、加深和巩固的过程,对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意义。另外,在进行案例设计时,加强各事例之间的联系,同样对于教师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2.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分析与讨论是进行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根据授课进度引导学生对展示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教师首先要解读本次所分析的案例所涉及到有关本节课堂知识的全部知识点,并将其串连成一条清晰、明确的线路,供学生有调理的学习和掌握。随后,学生在教师的提问及指导下通过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并把自己放到案例的真实情景中去并根据情景提出相关问题。之后,学生可以按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相互探讨和交流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此环节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大家在得到交流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小组讨论结束之后,各小组成员的代表在课堂中表达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并上台进行演示。本环节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发地分析和讨论,教师发挥辅助和指导的作用。这一环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活跃课堂氛围也有重要的意义。

3.案例讲解和总结

案例讲解和总结,是教师依据案例研究分析的重点内容和同学们讨论过程中出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点拨,是对课堂重点知识的加强和深化,是一个总结、巩固和再提高的过程。这一环节,也是教师思想和学生思想交流和碰撞的过程。由于之前的分析讨论,学生们已经对案例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也得到了一定的结论,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限制,对于新知识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的,因此,教师对案例重点知识的讲解及解决学生讨论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便显得尤为重要。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值得广大计算机教师不断改进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红艳. “实战式”教学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J]. 机械职业教育. 2004(09).

计算机硬件教案范文2

高校是一个聚集全国各地学生的大学堂,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入学时对计算机基础学科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少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如简单的WINDOWS系统操作、文字处理等应用;而大部分学生则毫无计算机的概念,有的甚至连计算机都没有接触过;再加上文理科学生逻辑思维的差异,针对同一计算机教学内容,文科学生有时接受速度慢于理科学生。

二、教学成效检验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的讲解、演示、练习和测试,培养学生使用excel软件的兴趣,增强学生能学好这个office组件的信心。

从知识目标上讲,我希望100%的学生能够掌握 公式的应用,9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数据排序和筛选的方法,80%以上的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合并计算和分类汇总,70%以上的学生能够建立和设置数据透视表,并能利用数据透视表来分析数据。

从技能目标上讲,我希望85%以上的学生能够运用excel的插入函数、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功能,对工作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想要的数据内容。

从情感目标上讲,我希望增强50%以上的学生细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大胆展现自己的能力,亦为今后就业打好基础。

三、检验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基于学生已经了解excel功能和特点,并掌握一些简单操作之后而设定的,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处理表格数据的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能够对各种表格数据,如财务报表等相对复杂的数据进行运算和分析。

本单元设有20个操作,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学校、银行、公司、超市、国家机关职能部门等,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熟练操作它们,制作学院奖助学金时即可用到。今后工作中若遇到类似问题亦将不再生疏,容易上手,通过分析、对比后的数据可为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

四、教学成效检验标准

通过统计该单元模拟练习题的分数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课本后配有每单元评分标准,不同的知识点得分不尽相同。该单元总分为15分,若得分15分,说明该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非常好;若得分在12-14分之间,说明该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良好;若得分在9-11分之间,说明该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一般;若得分在9分以下,说明该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不太理想。若未达到上述教学成效检验标准,教师应立即查找原因,询问学生哪些知识点欠缺或没有听懂,重新讲解并演示或下次课开始新课之前作为重点复习、强调,以此往复。

五、教学成效检验方法

1、设疑法(提问法)。通过提问,观察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及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亦可通过与学生的眼神交流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讲解和演示的速度。

2、测试法。随即抽取一套模拟题,让学生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本单元的测试,测试过程中,教师可在不影响学生做题的情况下下位巡视学生做题的速度及正确率,最终通过统计学生的得分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

3、学生示范法。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从“台前”退到“幕后”,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下课前五到十分钟,学生注意力逐渐分散,适当的开展此方法在调节大脑、消除疲劳的同时集中学生注意力,强化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技能的巩固。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教师可选取一套模拟题,随机指定1-2名学生,让其按照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点的理解,进行解题思路的分析及操作方法的演示,若该生能够清晰讲述并演示,说明该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情况良好。

4、小组讨论法。将全班学生以人数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师提出的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讨论,最终达到共同理解与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从中亦能掌握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点的程度及是否能举一反三。

小组讨论过程中还可适当组织解题速度快慢等之类的竞赛评比方式,来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参与度。

5、反复矫正法。课堂上进行信息反馈,争取当堂内容当堂“消化”,若课上时间不够,可利用实验课或学生课余时间对于残缺知识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通过反复测试,防止知识缺陷积少成多,实现达标。

六、成效反馈标准

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1-2题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规定时间提交,若按规定时间内上交并完成良好的学生人数达到总人数(以两个班为例)的85%以上即达到上述教学成效检验目标。

七、成效反馈实施效果分析

1、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

2、学生乐于将课堂以外的相关性问题向老师提问。

3、学生对教师演示过的操作基本掌握,并能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知识点的解题要点,为解决课后作业打下基础。

计算机硬件教案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7-6724-03

An Exploration of Computer Hardware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JIANG Hao

(Ningxia Bureau of Civil Aviation Air Traffic Control, Yinchuan 750009, China)

Abstract: Experimental computer hardware in the computer science teaching is a core of basic courses in the country's overall course in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plays a supporting role, as computer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develop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upgrading of computer hardware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computer hardwar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mputer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art, but it also faces serious challenges. In this pap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series of computer hardware education reform measures, so as to achiev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to become 21st century's new talent.

Key words: computer hardware teaching; reform; experiment teaching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已经成为我国计算机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对计算机实验教学与管理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以达到不断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1 概述

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是计算机学科中的一门核心的基础课程,在我国的整体计算机软硬件课程中起着支撑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以及工作原理,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分析和设计开发能力。

目前计算机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缺乏足够的批判性和创新思维,而且实践经验较少,很难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在计算机组成这样的教学中: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模型主要是以16位机为主,而我们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却以32位机为主,这样就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的偏差。另外,计算机硬件教学所选用的教材必须既要能讲述清楚一些重要概念、原理、结构,而且必须脱离具体机型,可以让学生了解一般计算机的系统结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各种观念都在发生巨大的转变,因此计算机教学观念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要加强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将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食物进行类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计算机硬件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必须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而且实验教学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数,而且要构建全新的实验体系,将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三个层次。在实验的设计上,可以将开放式实验与封闭式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一些实验进行自主的设计,从而学以致用,将自己所学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培养自己的综合技能,提高自身动手和创新能力。

总之,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我们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也遭受到了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们结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地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不断将自己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我国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质量,为我国的信息化的普及奠定基础。

2 加强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计算机技术以及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一些新颖的电路设计方法以及各种功能齐全的器件层出不穷,传统的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已经无法适应这种改变,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更加无法跟上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为此我们根据这种现状必须不断进行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各方面的改革,从而让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不断跟上时代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此,目前高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改革:

2.1 加强多层次实验教学的构建

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过程的构建是一个逐步建设的过程,从而加强对课程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应该间断,相反应该不断提高其难度,内容应该逐步递进,从而可以达到硬件实践训练层次化、系统化的目的,并且不断加强学生的硬件动手能力。在课程的开设上应该理清各个课程之间的顺序,避免课程设置的遗漏和前后顺序的颠倒,从而使得整个硬件课程体系系统、完整,硬件实验课程体系的设置可以参照表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可以分为4种: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以及探索型,这四部分内容的难易度由浅入深,贯穿于整个实验课程中,一般实验课程主要由50%的验证实验、20%的设计实验、20%的设计实验、10%的探索实验组成,从而形成了一个“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探索型”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其中验证性实验使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设计性实验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电路设计及其调试方法,综合性实验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一些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探索型实验的设置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地设计一些课题,并且不断查阅大量的资料,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最终使得整个硬件实验教学课程能够达到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统一。另外,验证性课程的布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预实验方案,在课堂上,除了验证教材上的一些实验内容还可以验证自己编写设计的实验方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比如脱机运算器(AM2901芯片)实验,不仅要做实验教材规定的11种运算功能,还要求学生自己根据AM2901芯片的功能设置(I8-I0)设计出5~8种运算,从而加深对运算器的理解。总之,加强学生自主的实践过程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是却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吸引力,只要学生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充分地应付这些实验操作,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

2.2 增强配套设备的独立性,增加循环次数

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的质量对教学实验设备的依赖性非常强,因此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必须不断改善教学设备的性能和数量,从而改善实验环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目前高校中实验设备和师资力量不足,因此学生无法充分接触到一些设备,有的甚至是三四个人合用一台,因此实验教学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只能采取分批上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一个实验分8~10批,一个学生一台设备,同时将学生与设备编号对应。这样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实验内容,而且能够独立冷静地去面对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实验课程中也能够更好辅导学生,同时学生与设备配对后,为实验设备的管理提供了方便。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自己的问题,那就是对师资力量要求较高,而且课时数也较多。

2.3 加强实验环境的开放,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硬件实验室中得到培养的,因此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声望的不断提高。要想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效果,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必须不断加强对实验资料的整理,主要是一些实验教学资料以及设备档案的整理。

每门硬件实验课程都要结合理论课程认真组织研究,以基本原理为基础进行实验设计,同时对基本原理进行扩充和结合,从而设计出一套由浅入深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结合一系列教学资料进行修改,例如相应的实验教学讲义、实验教案、参考实验报告等,最终形成一套让学生认可的实验资料。

硬件实验室的开放可以不断加大学生接触设备的几率,提高学生的实践机会。由于硬件实验课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学生无法单纯地依据教学大纲去真正理解和独立完成实验的内容,因此要求实验室简单的开放必须灵活,让学生可以有选择、有计划地去安排自己的实验,从而提高自身的主动性。另外,硬件课程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的,让学生多加接触实验设备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去理解和掌握一些硬件的原理和构成,而且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设计一些课程以外的实验内容,从而不断提升实验的效果。例如,我们设立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微机接口等开放实验室,对学生做到实验设备开放、元器件开放。这样吸引学生参与实践,学生均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加强学生在教师科研中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为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面对就业竞争压力,我们必须加大对大学生的创业和科研的支持力度。在一项调查统计中我们发现,有将近20%的大学生有很明显地科研创新的欲望,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必须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鼓励,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到教师的可养活动中去,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让学生参加这些科研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他们不断巩固自己的所学理论知识,而且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科研开发能力,不断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当然,由于学生的时间、

精力和经验都比较少,失败也很常见,及时有些实验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只要学生在试验中能够学习到一些知识,并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实验的目的就算已经达到了。我们经常就不同的科研项目成立不同的学生研发小组,集中对于失败的实例进行讲解、分析和讨论,重新设计,探索新实验方案。对于成功的实例也要进行讨论,进一步修改完善,以期待达到最佳效果。这一措施促进了个性发展,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主动、开放交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创造一个具有科研能力、创新意识的发展平台。

3 学校在加强计算机硬件教学系统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中的作用

3.1 根据学生的基础来进行改革,以促进计算机硬件教学的实践性与系统性的提高

高校中的学生相对于一些职业高校来说稍微好一点,然而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较差,学习方法不科学、兴趣低下,计算机硬件教学质量明显不高。面对这种情况,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硬件教师必须以科学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期待计算机硬件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2 加强对理论教学的归纳与总结

提高学生硬件实践能力的基础是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灌输,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为其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而且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老旧型号计算机与实际应用中的计算机不配套的情况,因此教师必须对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改革情况进行系统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对这些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促进教学一体化模式的发展

计算机硬件教学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校应该以教学一体化的模式来压缩单纯的理论课,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而且将两者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实践能力,促进计算机硬件教学系统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3.4 加强课堂的高效性,来促进计算机硬件教学的实践性与系统性的统一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主要阵地,同样在计算机硬件教学中也要加大对课堂的重视程度,以有限的教学课时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学生亲自参与配置计算机,体验选购计算机硬件的过程,以及教师设置的常见问题等加深他们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思考与感悟,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兴趣和愿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使学生自主活动,勤于动脑动手,形成积极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系统性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4 结束语

硬件实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硬件基本知识的成效。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对其进行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完全依附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在紧密配合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开放实验室,发展实验教学本身的特点,发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优势。另外,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让他们充分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从而成为21世纪的新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夏伟.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26).

[2] 万晓冬,王友仁,陈则王,等.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

[3] 周亚俊.全面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7).

[4] 崔永利,李妍.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3).

计算机硬件教案范文4

本门课程在内容组织上主要围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划分成了五个情境,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情境属于理论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机房授课,通过极域教室软件将学生机和教师机相连,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将各种信息如图片、视频等引入教学中,提供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的时候,给出一组硬件图片,让学生有个直观的印象,通过图片加文字的描述使得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它们,可以再进一步举些贴近学生的例子如学生喜欢玩的大型网游,计算机硬件配置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游戏的过程,这时学生会对计算机的硬件配置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再让学生自己上网去了解计算机的最新配置及价格,每个人给出一台计算机的配置清单,从而将这部分知识加以巩固、应用。而在讲解计算机硬、软件组装的时候则通过极域教室将两个视频文件传送到学生机上,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内容达到知识掌握的目的。在计算机网络部分,通过多媒体课件加上学生的上网经验进行讲解,学生会更愿意接受,最后达到预期的效果。

讲练一体化

本门课程中的情境二是操作系统部分的知识,重点在于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这部分知识点的讲授主要依托的是极域教室软件,与投影教室相比,机房的网络环境可以实现教师机控制学生机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观看演示后,教师释放对学生机的控制权,学生自己进行练习,实现讲练一体化,并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监控学生机的使用状态,学生也可以在遇到困难时通过电子举手功能向教师请求帮助,大大增强了交互性。

网上自学,分层教学

在本门课程的内容体系中,办公软件Word文档和Excel电子表格软件是重点内容,实践性较强,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活动主要依托课程的学习网站。在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中有课程的立体化资源,包括参考资料、课件教案、习题、课程实践等供学生查阅,在助学模块中有作业这一项,通过课程网站添加相应的作业,学生自己登录网站下载作业并独立完成,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达到基本操作知识掌握的目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网上辅导、答疑

学生通过课程网站下载作业并完成后,当场提交自己的作业到课程网站上给教师批阅。在学生作业提交后教师就可以将正确答案在网上公布,方便学生查阅,等到下次课时教师可以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式的讲解,个别问题则个别解答。在精品课程网站的助学模块中同时也建有讨论、答疑和师生交流模块,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硬件教案范文5

关键词:算机基础;思科网院;ITE;教学研究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高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拓宽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实践动手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在各专业领域中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目前在基于云技术服务的教育模式下,计算机基础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管理、实验仿真、在线考试、自主学习等教学环节,达到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理论知识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教师也感受到教学效果不佳。考虑到计算机基础课的学生专业差异、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方式手段不同等各个方面,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多种,而从教学方式手段的角度出发,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1动手实践环节缺乏

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教学主要以教室授课的形式为主,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网络等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实践动手环节较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很难深入,往往只是记忆书本上的知识点,而对于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却知之甚少,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时,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等主要内容,但往往不能正确的组装一整的计算机。学习了网络知识后,仍然不会组建简单的网络,排除常见的网络故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践动手环节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2课后练习效果欠佳

课后练习是评测学习效果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课后练习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自我调整。由于“计算机基础”属于公共基础课,学生人数较多,老师逐个批阅作业的工作量大,作业反馈不够全面及时,学生做作业往往是完成任务,实际效果不理想。

1.3教师教学管理效率不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作业完成情况、测试得分等统计信息,以便根据这些信息了解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的学习效果。由于班级多、学生多,计算机基础课的任课教师往往不能做到高效的教学管理,往往是在期末总评时,根据每个学生的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考勤情况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平时分,而对教学过程的指导意义不大。

2思科网络学院概述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Cise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是思科公司以普及最新的网络技术为宗旨的非盈利性教育项目,该网络学院将有效的课堂学习与创新的基于云技术的课程、教学工具相结合,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与市场需求接轨的信息技术人才。思科网络学院项目中的“IT基础”(ITE)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如何组装计算机、如何排除硬件和软件问题、如何组建计算机网络及基本故障排除等,内容涉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等多个主要章节的知识点。教师通过参加ITE课程培训后,获得开课权限,就可以在思科网院平台()创建ITE课程班级,实现班级管理、习题、成绩统计、资源共享等功能,学生可以学习教材之外的实用操作技能,使用仿真实验平台做实验、在线完成练习及测试,并及时查看答题反馈等服务。

3思科网院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科网络学院的ITE课程平台,可以方便快捷的使用互动实验平台、自主练习评测及教师在线管理,有效的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3.1拓展课外学习资源,学习实用操作技巧

ITE课程中提供了计算机软硬件故障排除、计算机网络故障排除、计算机安全防护等内容,这些知识对于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大学生而言非常实用,可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将这些内容加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将ITE中所需章节的课件、电子书、实验手册作为拓展阅读的资料共享给学生,并以在线测试的形式进行课后考察。

3.2使用仿真实验平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ITE课程提供了多种仿真实验平台软件,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硬件、网络等理论知识时可以使用这些软件实现实践环节的教学。

在计算机硬件这部分的教学中,可以使用“Virtual ActivityDesktop”和“Virtual Activity Laptop”仿真实验平台。通过多媒体动画交互的形式,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台式机和笔记本两种设备类型的各部件组装、拆卸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熟悉各种硬件设备的结构和安装方法,加深对不同设备及接口的印象,并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加以应用。

在计算机网络这部分的教学中,可以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仿真网络基础技术实验平台。在该软件平台中,可以添加多种形式的计算机终端设备、互联设备及网络传输介质,构建不同结构的计算机网络,并进行相关网络配置,学生可以按照实验手册完成基础的网络实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技术,巩固课本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3.3参加在线练习及测验,提供自主学习平台

ITE课程中提供了在线考试平台,教师可以利用ITE的题库设置课程作业与单元测试,查看学生做题情况,同时还可以自定义题库内容。教师完成设置后,学生可以随时登录课程选择作业或测试,完成答题后,可以立即查看得分和错题的答案解析,学生如果对当前得分不满意,可以在教师设置的次数范围内重新答题,给学生课后练习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3.4教师在线管理班级,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通过网络课程的教师管理功能,教师可以随时查看班级中每个学生的习题及测验完成情况,包括得分、做题次数及提交时间等信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效果,并可以通过课程平台与学生共享课程资源,如PPT,电子教案,实验手册等资料,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

结合以上几点,思科网院的ITE课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可参考如表1所示的教学安排。

计算机硬件教案范文6

【关键词】逻辑设计;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模式手段

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目标与定位

1.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了解计算机逻辑编程结构及工作原理,理解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拓宽计算机应用的领域和范围的思路和概念;掌握80x86处理器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熟悉微机接口部件的基本原理,掌握运用主要接口部件进行应用设计的方法。

(2)能力目标:具有运用微机软、硬件技术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掌握运用主要接口部件进行应用设计的方法;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查找、翻译专业外文文献,收集和提炼科研信息的能力;撰写读书报告或综述,并提高学员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培养其初步的科研能力。培养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建立科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富于逻辑性的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课程定位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旨在强化计算机硬件基础,培养硬件设计与应用开发能力,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常用接口技术的基础课程。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硬件设计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硬件设计能力,达到能设计接口电路的水平;在应用开发方面,主要培养学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能力,达到能编写接口程序和设备驱动程序的水平。通过课程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ARM技术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PROTEL版图设计》、《嵌入式产品制作实践》等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常用接口技术,提高学员微型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现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接口技术,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具有运用现代微机技术进行软、硬件系统开发的能力。

2.教学具体内容安排

微机系统基本知识,MPU的功能结构与工作模式,存储器技术,8086 CPU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常用可编程接口芯片知识,微机总线技术,人机交互设备及接口,微机应用系统。

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与手段

1.教材编写的原则

(1)高质量原则。课程主要教材应选用近三年国家推荐使用的新版优秀教材或规划教材。教材的章节和内容要编排合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应方便学生学习、阅读和理解。

(2)实用性原则。教材的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应具有丰富的实例,章节内应该有配套的练习题。

(3)系统性原则。教材应注重本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和衔接性。

(4)先进性原则。教材内容中应包含体现本学科发展的一些前沿领域和知识。

(5)根据学生的基础确定教学与教材内容的原则。

2.教学模式

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建设知识点和实验的项目库,结合项目库中的项目讲解课程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另外,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驱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项目实现过程中学习项目开发的规范,体验团队协作过程,积累项目开发的经验,不断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支撑课赛结合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3.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课前、课后的答疑辅导,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员通过对微机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接口技术的理解,树立微机系统的整体观念,进而掌握运用现代微机技术进行软、硬件系统开发的初步能力。

(1)以学员为主体,注重启发和引导式教学

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且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因此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启发和引导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同时在课堂上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侧重应用实例的讲解,加强教学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优化实验内容,开展任务驱动型的实验教学模式

本着培养和提高学员应用能力的原则,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应通过循序渐进的实验内容安排,不断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避免学生在实验中“浅尝辄止”。同时实验教学要符合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要求;符合学生的技能训练目标;兼顾学生学习兴趣和保证实验效果。

(3)开展第二课堂

让学有余力、学习兴趣大、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课外课程学习活动,也可以让学员参与部分初步的科学探讨工作。指导教师介绍他们阅读相关的专业文献或翻译英语专业文献。在整个课外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员的科研思维、方法、能力和创新意识。

4.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条件

通过教师生动的表达和对课堂的整体把握,再结合多媒体直观的展示,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2)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

利用学校良好的网络环境,通过课程网站提供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验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视频、习题作业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不断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结合新的教育理念,采用先进的课件制作技术,发挥多种制作工具的优势,提高课件的信息量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计划和建议

(1)加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网络资源和素材库的建设。素材库分为图片库、文本库、视频库、动画库和音频库等。

(2)准备开设个性化的网上教学资源库或教学网站,展示自己制作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等。也可以鼓励学习兴趣大、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制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