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范文1

【中国分类号】R7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403-01

新生儿学是研究新生儿保健、医疗和教学的一门学科,是儿科学中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新生儿科是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其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收治的患儿多是病情危重、体重极低、发育不全、营养不良的新生儿。所以新生儿科护理除了满足于临床护理学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具有新生儿科的特殊护理要求。现将新生儿科护理的临床教学与实习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1 树立护生正确的实习态度,制度完善的带教计划

由于新生儿室是24小时无陪全护理病房,所以更加需要护士的责任心,爱心及细心。为了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周内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整体护理意识,带教老师必须制定出一个周密的、全面的、科学的教学计划,包括每周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讲课的内容和时间、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等,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护士长应挑选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的高年资护士或护师来担任带教老师。为保证带教效果,施行1位老师带教1名学生。临床带教的质量与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是实现教学目标、决定实习效果的关键。新生儿科实习一般只有1个月时间,第1周由带教老师介绍科室环境及医护人员,各项规章制度,医疗设施布局,科室工作性质及专科特点,各种药品、器械、抢救器材的存放位置,新生儿室无菌区、非无菌区的划分,以及各种医疗物品的消毒方法及治疗室、隔离室、沐浴室、配奶室、污物间的空气消毒法等。第2~3周带教老师讲解并示范各种操作,如:配奶、喂奶方法,口腔、脐部、臀部、皮肤的护理,配药及药物小剂量换算等;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如:温箱,微量泵,兰光仪,呼吸机,雾化机,吸痰器,监护仪等的使用。及时了解护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带教计划。第4周在全面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整体护理实习,写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带教老师认真修改并指出问题,让实习护士尽快掌握护理病历书写的要领。最后进行出科理论和操作的考试。

2加强整体观念的培养,注意言传身教[1]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每个临床带教老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操作技能,当今的护理学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这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对护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带教老师应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让实习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整体护理行为,促进其观念的改变和形成。

3严格要求护生,加强思想教育

在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应严格要求护生,使她们在思想、言行、举止、仪表等方面都要能按护士礼仪风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由于新生儿室是24小时无陪病房,大多学生认为新生儿不懂表达,对新生儿的保护意识非常淡薄,所以对新生儿操作动作粗暴,对新生儿的啼哭和反抗完全不理会,甚至没带教老师指教情况下擅自操作,对新生儿的生命毫不尊重。所以更要培养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在操作中要严格认真地执行操作规程,做好三查七对,加强无菌观念,掌握消毒隔离方法等。在带教过程应同时加强学员的思想道德再教育,使其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注意形体仪表美,树立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要求每一位带教老师言传身教,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用具体而生动的事例,教导学生在工作中应勤勤恳恳,严谨认真,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及时、细心、熟练、准确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4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

学校是学习的场所,医院是实习的基地。学生对在校时期学习的理论知识感到比较抽象并缺乏感性认识。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带教老师应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或讲座,将临床经验和护理体会传授给学生,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宽视野,增长实践经验,增补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在护理查房或交接班时经常提问,并多为实习护士创造动手机会,并在旁监督指导,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应多加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加强师生交流,注重信息反馈

在带教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可产生积极的效应,而消极的情感会大大降低实习的效果。老师对学生应充满热情,对患儿犹如自己的宝宝,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学生会因老师情感的感染而产生愉快、积极的心理,接受知识快,从而提高实习效果;老师要热爱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使师生感情融洽、和谐,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他们感受到重视,对实习医院有信赖感;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应是采用启发、鼓励、诱导等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清除紧张心理,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并经常听听她们对教学的反映,从而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6 巩固基础知识,突出专科教学特色

新生儿科知识涉及非常广,涉及呼吸疾病、消化疾病、血液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等多方面的知识,除了需要掌握新生儿期生理特点外,还须了解其他科疾病的常规护理。只有具有扎实的基础护理知识,才能达到较高的专科护理水平。教学组长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经常出一些产科相关基础知识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能发现知识的薄弱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然后根据知识薄弱面进行针对性的补充与讲解。新生儿的急危重患儿多,病情危重,病情进展快,有些患儿一入院时就会有生命危险。例如:新声儿重度窒息,要立刻进行抢救处理。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病情,如何正确使用各种急救仪器,如何正确掌握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对危重病人进行妥善护理尤为重要。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范文2

关键词 产妇 不良情绪 抑郁 护理

产妇在妊娠分娩时因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其极易出现抑郁的心理情绪,为了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不良情绪产妇296例,调查引起产妇不良情绪的常见原因及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并以其中发现的产后忧郁38例为研究对象,从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38例正常产妇为对照组进行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来缓解不良情绪对产妇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296例,年龄20~35岁,平均27.82±2.56岁;孕周37~41周,平均39.46±0.52周;初产妇265例,经产妇31例;文化水平:高中以下194例,高中55例,高中以上47例。所有入选者均排除原发性精神疾病、心理障碍,均自愿参加调查活动。抑郁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孕周、孕产次、文化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健康知识掌握、身体恢复、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及情感支持。采用抑郁情绪自评量表(SDS)对产妇产后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测试前有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进行指导与讲解,待产妇了解每道题的含义后,进行单独填写。问卷回收后由专人阅卷、评出总粗分、再换算标准分,按我国诊断标准,以SDS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1],每诊断1例产后忧郁者,其后1例正常产妇做为对照组。通过上述调查方式了解产妇不良情绪的原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结 果

本次研究对象296例产妇中,产后抑郁38例(12.84%)。产后抑郁组和对照组在健康知识掌握、身体恢复、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及情感支持均存在显著差异,38例产后抑郁者均有以上情况1项或多项发生,而正常产妇中发生人次明显减少,抑郁组新生儿性别女性明显多余对照组,也明显多余本组的新生儿性别男性者,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讨 论

原因分析:妊娠分娩虽然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但因多种因素影响使得产妇在分娩时或分娩后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本文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影响产妇不良情绪的主要因素如下:①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产妇分娩前对健康知识掌握缺乏易使产妇对分娩过程无较清楚的认识,更易增加分娩的疼痛,医生的技术水平、自身疾病、胎儿健康与否等因素更易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的心理情绪。②身体恢复情况:产妇产后因切口疼痛、胀痛、大出血、乳腺炎、剖宫产切口感染及便秘等各种产后不适,使得产妇易出现焦虑的心理情绪。③分娩情况:采用何种方式分娩及分娩是否顺利均影响产妇的心理情绪。④新生儿情况:新生儿是否健康,如何正确育儿及新生儿性别等问题均能影响产妇的心理,尤其是农村家庭“重男轻女”的情结使得产妇在新生儿出生后,有一定的心理压力。⑤情感支持情况:产妇进入待产室或产房后,因需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而感到孤独不安。产后若得不到家人的关心和呵护也会使得产妇出现焦虑的心理情绪。

护理措施:①孕期保健:做好孕期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让产妇对妊娠分娩有更深的认识,消除其心理担忧;做好高危产妇产前预防工作,认真观察产妇心理情绪的变化,根据其心理原因进行有针对的心理疏导,指导产妇对心理情绪进行适当的发泄,或让专业的心理卫生人员对其进行心理治疗[2]。②产前宣教:产妇入院后,医护人员需向产妇告知分娩注意事项,降低产妇的恐惧感、不安感,增进产妇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③产后护理:产后指导产妇正确哺乳,协助产妇的角色转变,降低乳腺炎、胀痛的发生;对产后身体不适进行有针对的治疗与护理,降低产妇的心理担忧,避免因不良心理情绪使得产妇病情加重;保证病房的干净、干燥,为产妇与新生儿提供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④情感支持:做好与产妇家属之间的沟通,让产妇得到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持,照顾产妇时需耐心、细心,态度需亲切,让其能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

参考文献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范文3

关键词:助产士;妇科护理;分娩质量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30-01

医院的产科中,助产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服务的对象是孕产妇,在工作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这就决定了助产士的工作的专业性强,且工作量大、风险高,同时患者的期望值高。“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千年来人类繁衍后代的生理现象,而产妇分娩的过程是否顺利,是否健康与助产士的护理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助产士要全程护理,密切观察,给予生理、心理以及情感上的支持和照顾,指导产妇,适时助产,直到产后2 h。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为了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人们开始关注此项工作,而且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及其好评。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12月在我院建立了孕妇保健卡的孕妇100例,孕龄37-40周,无产科并发症,年龄20-30岁,均为初产妇。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50例。一组作为观察组实行有规律的参加助产士开展的孕妇课堂、母乳喂养、产时如何减轻疼痛、如何护理新生儿知识等宣教。此时产妇选定为自己接生的助产士,一直到宝宝出生。在此期间产妇与助产士之间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另一组为对照组,由轮班的助产士按照护理的常规护理以及接生。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观察组由选定为自己接生的助产士负责陪伴全程分娩,在孕期彼此间建立起和谐、信任、亲密关系。对照组接受轮班的助产士按照常规护理进行监测和处理。在孕期期间彼此建立和谐、信任和亲密的护患关系,全程关心和照顾产妇,相互交流,及时了解孕妇的心态,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开导,避免孕妇对疼痛的恐惧以及对亲属的依赖。进入第一产程后,密切关注产程的进展,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由于疼痛及能量的消耗已经筋疲力尽,助产士在守产程时,向产妇介绍有关分娩方面的知识,鼓励产妇进食、储备能力,并告知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同时在宫缩间歇期注意休息,而在阵痛时协助产妇转移注意力,使其精神放松,以取得产妇的配合。进入第二产程时,要教会产妇如何正确使用腹压,间歇期休息,恢复体力,解除顾虑,取得配合,使胎儿顺利娩出。在第三产程,如新生儿异常或性别不符合产妇的心愿应及时处理,尽可能避开产妇,同时开导,妥善安慰产妇,减少顾虑,以减少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做好产后会阴伤口、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健康教育。观察子宫收缩、阴道流血情况,做好登记, 2h后送出产房,母婴同室。

1.3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分别统计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总产程以及产后2 h阴道出血。判断标准:因为剖宫产的产程及产后出血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大,故不作为统计对象。新生儿窒息采用Apgar评分。产后2 h出血量采用溶容积法和称量法。

2结果

2.1二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的比较: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2.2二组自然分娩的总产程以及产后出血量的比较:总产程以及产后出血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孕产时采取由专职助产士进行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增强了孕产妇对孕期产时知识的认识,密切了护患关系,在孕期就决定了为自己接生的助产士,实行孕产时一对一整体护理。从而建立了和谐、亲密、信任的关系,减少了产妇对分娩的恐怖和不安,避免了家属的担忧,提高了产科质量,减少了因妊娠并发症所造成的围产期死亡及母婴不良预后。据统计, 92%的孕产妇及家属表示孕期跟为自己接生的助产士建立密切关系,知道了孕期营养知识和分娩、育儿技巧,备受她们欢迎。孕期助产士与孕妇建立良好、亲密、和谐的护患关系,产时全程分娩过程中持续地给予产妇生理、心理、情感上的支持,避免了产妇接触多个医生助产士,缓解了产妇紧张、恐惧、抑郁的情绪,有效地缩短了产程,增加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率,并使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孕期产时由助产士实行一对一整体护理有利于提高产科分娩质量。妊娠分娩虽然是一个自然正常的生理过程,却也让产妇经历了一次非常强烈的躯体、心灵、情感体验。孕期由助产士在孕妇课堂给予相关知识的宣教,让孕妇及家属在此时就认识接触为自己接生的助产士,使产妇及家属有了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助产士通过孕妇课堂可以更多地跟孕妇进行交流,了解服务对象的信息,根据不同需求、文化、信仰及不同生理状况给予相应处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总产程、产后2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肖霞,丘小霞,赵璐,等. 120例产妇应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8): 718

[2]姜梅.陪伴分娩的实施及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2): 22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范文4

关键词:产后抑郁;护理干预;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14-0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产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6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年龄最大40岁,最小25岁,平均27.9岁。所有诊断产后抑郁患者均排除智力障碍、神经精神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他生理疾病[1]。60例产后抑郁患者轻度29例,中度产后抑郁症患者20例,重度产后抑郁症患者11例。随机将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年龄、病程、胎儿性别、经济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两组产后抑郁患者进行原因调查。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身体因素和家庭因素等。对照组产后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针对产后抑郁的专项护理。具体包括:

1.2.1 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的妇女大多性格内向孤僻、不善言谈、反应迟钝,对环境适应能力差,护士应仔细耐心的听取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耐心详细的解答,语言亲切友善。产妇由于分娩后侧切口或剖宫产刀口的疼痛及宫缩痛,情绪低落,睡眠不佳,甚至出现不愿带孩子,护士应将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的打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丈夫和亲朋应多支持和关怀,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特别是丈夫的支持能有效减少抑郁情绪的产生,从而减少产妇的生理压力和生活压力。

1.2.2 角色认同。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指导,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尽快建立母子感情。介绍育婴的常识,宣教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有关新生儿生理现象知识,使其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指导产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保证孕妇营养和能量。鼓励产妇积极有效地进行产后恢复训练。鼓励产妇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多看一些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育儿方面的书籍。

1.2.3 临床护理。向产妇耐心讲解分娩知识,使产妇对分娩有充分认识;开展家庭产房,分娩过程让家属全程陪伴产妇左右,使产妇分娩信心增加;教给产妇正确的分娩用力方法,使产妇分娩可以更加顺利;分娩过程中注意清洁卫生以及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助产时采用正确的方法,减少产时疼痛;加强新生儿的护理,使并发症的发生尽量减少。

1.2.4 产后护理。产后的伤口疼痛可以严重影响产妇休息和情绪,因此应加强对于伤口的护理。加强与产妇家属的沟通,及时向产妇及家属解释所做检查和处理的必要性,争取获得家属的配合。娩出胎儿后,应该热情向产妇进行恭贺,并尽早使产妇接触婴儿,建立母子感情。通过吸吮反射对子宫收缩进行刺激,减少出血的同时促进母乳分泌。鼓励母乳喂养,并给予产妇适当的指导,使其掌握正确的喂养方式。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2]。为产妇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保证其修养。指导早期产后锻炼,通过恢复训练消除精神和身体的紧张,环节疲劳,使身心均恢复平静。 1.3 评估指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对产妇进行抑郁情况调查[3]。该调查问卷为自评量表,采用4级评分法,共20项目,将各条目加和得到SDS总分。SDS 的总分分界值为41 分。情绪正常为SDS 总分<41;抑郁为SDS 总分≥41。

2 结果

2.1 产后抑郁原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生理因素占61.7%,心理因素占58.3%,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是产后抑郁因素中占到前两位。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占61.7%、心理因素占58.3%、身体因素占51.6%、家庭因素、个体特征以及其他(新生儿哭闹、环境嘈杂等)分别为40.0%、28.3%和16.7%。

2.2 两组护理前后SDS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的SDS得分比较,见表2。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后较护理前SDS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护理前后SDS 得分没有显著变化。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发生在产褥期的抑郁症状, 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产后抑郁症的原因有遗传、生物、心理、社会以及家庭等,本研究结果中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占到前两位,是引起产后抑郁的主要因素。产后抑郁是一个可防可治的心理疾病,需要及时的诊断和及时的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一般不主张药物疗法,以防药物代谢影响乳汁质量。一般通过心理干预,其中护理干预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得到专项针对产后抑郁的护理后,观察组的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护理干预对于产后抑郁可以有效缓解抑郁情况。通过社会及家庭的配合,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的过渡,做好母乳喂养宣教,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产妇一个舒适的环境,采取听音乐放松心情,转移焦点,得到了家属和患者的配合,可以减少产后抑郁症患者。

参考文献

[1] 赵玉婵,张济枝,刘文枝.产后抑郁症的发病诱因及健康教育[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3):125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范文5

需求调查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学科。而医院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在医院健康教育中,护士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产科护士接触的是孕产妇——几乎是每一个妇女都需经历的特定角色,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今天,如何安全顺利渡过妊娠分娩期尤其受到孕产妇及家庭的重视。本文对住院期的孕产妇进行了健康知识需求的调查,以便真正了解孕妇的需求,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文选择2000年1月-2000年9月在我院东西两部收治住院的孕妇进行随机抽样调查120例,按有无合并症或并发症分成两组。两组孕妇均为初产、单胎,无合并症或并发症(正常组)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27岁,孕周31-41周,平均38+3/7±1.89周;有合并症或并发症(异常组)的孕妇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9±3.23岁;孕周24-39周,平均36+1/7±2.41周。

1.2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法,在孕妇中晚期住院期间有专门护师,先对孕妇作必要的解释,然后由孕妇独立的完成问卷调查。量表为自制量表(调查量表附后),主要根据产科和疾病等的知识,以孕妇的需要程度的强弱用数字形式来表达(如Ⅰ代表最希望,Ⅱ代表其次希望,Ⅲ代表再则希望……),以此类推。

2结果

2.1两组孕妇对孕产期保健和疾病知识需求比较,见表1

从表1得出,正常组的孕妇首先希望得到新生儿护理的知识(50%),其次是疾病知识,即常见病的预防等(317%和25%)和孕期保健知识(15%和21.7%);异常组的孕妇首先希望得到是本身疾病方面的知识(46.7%),其次希望得到的是新生儿护理知识(35%和30%)。

2.2对各知识内容方面需求的调查

2.2.1对疾病知识内容需求的比较,见表2

从表2中可见,正常组的孕妇在疾病知识方面上最希望了解的是孕期用药的注意事项(63.3%),其次是疾病对胎儿的影响(21.7%和60%);而异常组孕妇最希望了解的知识首先是本身疾病对胎儿的影响(70%),其次是孕期用药的注意事项(21.7%和53.3%)。

2.2.2对孕期保健知识内容需求的比较

2.2.2.1两组孕妇对孕期保健知识需求的调查

从表3中可见,正常组孕妇在孕期保健方面知识首先希望了解的是母胎监护(43.3%),其次是孕期饮食营养(38.3%和30%)以及孕期如何正确的活动和休息(28.3%)。

2.2.2.2异常组孕妇孕期保健知识内容需求的调查(表4)

从表4中可见,异常组孕妇对孕期保健知识方面的需求,迫切希望了解的是孕期的饮食营养(45%)和母胎监护(41.7%)。

2.2.3对产后保健知识方面的需求调查(表5)

从表5中可见,两组孕妇对产后保健知识方面的需求均首先为饮食营养,休息和锻炼。

2.2.4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需求调查(表6)

从表6中可见,两组孕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方面的需求首先为新生儿日常生活护理和喂养知识。

3讨论

3.1有选择性地对不同孕妇进行疾病知识方面的宣教

对正常组孕妇,可以给她们提供一些常见病的预防以及孕期可能会用的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孕妇对孕期用药的谈“药”俱变,以便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对于异常组的孕妇,可以根据疾病的种类、以往的经历、疾病的轻重和孕周情况,给孕妇提供必要的知识,如疾病对母婴的影响或用药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等,以稳定其心理状态,树立信心。但在这方面知识宣教时应考虑到孕妇的文化程度、社会阅历和性格等问题,必要时应正确估计孕妇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保密性的医疗措施,但可与家属解释说明,取得配合和支持。

3.2具体有序详尽地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知识的宣教

从本文表3和表4的分析中得到,无论是正常组还是异常组的孕妇最希望得到是孕期饮食营养和母胎监护,尤其是异常组的孕妇需求需求更强烈。因为大多数孕妇在孕期只知一味增加各种营养,但不知如何合理的增加营养。作为产科护士应熟知合理的膳食和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素的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避免膳食构成失调、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我们可以根据孕周的大小向孕妇提供丰富多样富含营养的膳食和食品介绍,如告知每日膳食中要包括四类食物(1.粮谷类食物2.动物性食物3.蔬菜、水果4.奶及奶制品),并轮流选用同一类中的各种食物,即可使膳食多多样化,并使各种食物在营养成分上起伏补作用(1)。同时在孕中期应增加各营养素摄入量,尽量满足胎儿迅速生长以及母体营养素储存的需要,尤其多吃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如奶、鱼、虾米、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和钙的食物;孕晚期膳食应在孕中期基础上相应的调整,多增加豆类蛋白质摄入,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以补充足量的钙和铁以及水溶性维生素;由于妊娠子宫可能挤压胃,故应少食多餐,摄入量做到舒适为度。异常组的孕妇因病情需要服用治疗疾病的药物,可以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不良反应合理安排在餐前、餐中或餐后服用,主要达到减少药物的不良胃肠道反应和有效的药效。尤其在住院期,由于药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增加,使有效合理的指导尤为重要。正确指导如何进行母胎监测,包括胎动的自测和教会家属胎心的监听,目前我院产科又添置了远程胎心监护,孕妇在家中通过电话线就可与医院的医生联系进行监测,更便于有效监测和及时处理,这对于异常组的孕妇无疑是一喜讯。对于住院期间的孕妇,更应具体有序的进行健康宣教。因为有研究表明,产前健康教育明显增加了产妇的产前认知。同时孕期自我保健及自我监护知的掌握,避免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如妊高症的预防和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状况的判断及早产、早破水的预防(2)。

3.3正确指导产后保健知识

从需求表得知,两组孕妇非常需要了解产后营养以及休息和锻炼的知识,问题是如何摆脱不良的传统习惯,均衡营养饮食和适当有效的锻炼是关键,此时的宣教工作需要家属的密切配合和支持。由于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诸多的产妇都是初为人母。有的一味听从传统,如民间产时常补桂圆,认为可以长气血,这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虽说桂圆有安胎作用,但能抑制宫缩,并能促使产后出血,可以在产后两周后适量食用;有的为了身材苗条,一味的控制饮食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不利于产后恢复。由于产后机体的需要应指导产妇应用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饮料和汤汁,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适当的滋补食品,如芝麻、血糯米、枸杞子、当归和首乌等,只要饮食调配得当,不仅能家属产妇的体力恢复,还能促进乳汁的分泌,以保证母乳喂养的进行。根据具体情况,对于实施*宫产的产妇,在术后三天内适当控制汤汁饮食量,因为术后三天均有1000ml左右液体量的静脉输入,加上手术病人由于腹部切口疼痛,活动量明显减少,主动给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次数又相对低于自娩产妇,故易造成奶胀。在出院前得一两天进行必要的避孕措施的介绍,如哺乳期虽无月经,但也要坚持工具避孕(套),选择正确适合的时间防止节育环以及产后性生活的注意介绍是必不可少,如产后四周内禁止性生活等宣教。

3.4形象生动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操作的指导

两组孕妇都对新生儿日常生活护理和喂养知识表现出强烈的需要,这主要因为被调查者均为年轻的初产妇,新生儿的一切对她们来说是陌生的。况且目前大多数年轻夫妇以独立的家庭形式生活,而爱婴医院的开创,有类似这种独立的家庭形式的练习。据有关资料表明,大多数产妇以独立的家庭形式生活,这是他们更注重护理婴儿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这种培养在医院里主要通过母婴同室,护士的指导和专门的教育课程来实现(3)。这时护士的训练有素和爱心洋溢势必不可少,同时更需要亲切恰当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操作。详细告知观察新生儿吃奶、精神、面色、呼吸、哭声、皮肤、脐部、大小便的性质和次数;如何更换小儿的,做到定时翻身和侧卧以及衣物的合理添加;如何逐步增加喂奶次数和正常的体重增加范围等知识宣教。可以在孕妇入院后一至二天内安排首次新生儿家庭护理模拟操作指导,第二次可以安排部分孕妇和家属进入母婴室进行实地操作示范,在产后当日对家属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和纠正,以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随时指导。这样进行指导易引发兴趣,调动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使产妇和家属更能熟练掌握。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范文6

分娩和哺乳是人类正常的生理现象,对于初产妇是一个应激因素,由于社会角色的完全改变,对她们的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容易超越正常界限造成病理性改变,其中以发生在产后的产母抑郁最常见,从而直接影响了母乳喂养。本文对452例初产妇进行调查分析,对产后抑郁的产母分组实施了护理干预,探讨了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452例,其中顺产298例,剖宫产149例,胎吸5例。实行母婴同室,产后30 min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排除产前精神病史和躯体疾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评分,观察产母的泌乳始动时间和新生儿前3天的小便次数(在纯母乳喂养的情况下)。

    12  分组和方法

    121  分组  采用sds对452例产妇进行自评,评分大于50分的产妇为128例,将128例随机分成两组,实施护理干预组64例(其中顺产42例,剖宫产20例,胎吸2例),对照组64例(其中顺产39例,剖宫产23例,胎吸2例),两组年龄、文化程度、孕产次、产时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体重,均无明显差异。

    122  效应指标  泌乳初始时间指婴儿娩出后至乳汁首次自乳房溢出的时间。新生儿前3天小便次数的观察,是在纯母乳喂养条件下,不加任何辅食,每天的小便次数。见表1,表2。

    13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采用χ2检验。表1  两组泌乳初始时间的比较表2  两组新生儿前3天小便次数的比较

    2  结果

    通过统计学处理,实施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初乳的始动时间和新生儿前3天小便次数的比较上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31  产母抑郁的诱因

    311  生理因素  妇女从怀孕至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波动很大,抑郁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的变化相关,产妇本人的健康状况对孕期产生抑郁情绪也有很大影响[1]。

    312  心理因素  对自己的母亲角色不能适应,对承担母亲角色缺乏认同,对母亲角色产生冲突和适应不良,无法克服母亲工作的压力,有些孕妇由于传统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对生女孩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2]。

    313  社会因素  现代社会的“小家庭”越来越多,家中可以帮忙的亲属极为有限,产妇对孩子由谁来看护,产生焦虑情绪。部分母亲由于分娩,可能失去劳动就业的机会,减少了家庭经济的来源,经济上的需求常常造成产母的抑郁。

    32  产母抑郁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泌乳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且有多种内分泌激素参与的生理过程,催乳素在泌乳的启动和维持乳汁分泌中起重要作用,频繁吸吮及乳房的排空亦是重要因素。抑郁的产母因神经内分泌的显著变化,影响了乳汁的分泌,同时由于情绪低落,容易疲劳,饮食睡眠欠佳,自认为乳汁分泌不足,不积极进行早吸吮,按需哺乳,影响婴儿吸吮的次数和乳房排空,致乳汁分泌始动时间延迟,乳汁分泌量不足[1]。

    33  护理干预  对抑郁的产母进行以下全方位的支持。

    331  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3],一般情况不需要药物治疗,为了保障产母安全渡过产褥期,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必须对抑郁的产母进行心理护理。耐心倾听其诉说并做出必要的反应,留家人陪伴等,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的关心,可减轻其心理负担,改善抑郁状态。在与产妇交谈、接触时,注意语言交流的意义、目的和技巧,使其心情愉快,并感到医务人员的爱心。对产妇的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有效宣教,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不重男轻女,给予产妇关心体贴,使其消除不良情绪,全力投入母亲这一神圣的角色。

    332  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产妇经历阵痛、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产后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应加强护理工作的效率,治疗、护理时间要相对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落实陪伴制度,特别是亲朋好友的探视。过度的困乏直接影响产母的情绪,产后是产母精神状态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惹,尤其是敏感问题,比如婴儿的性别、产母体型的恢复、孩子将加重经济负担等,应尽可能的避免。

    333  信息支持  初为人母,对如何喂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正确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气质,往往感到十分困惑,这时应主动与她们进行情感交流,加强健康宣教及相关知识宣传,讲解产后保健知识、分娩后母体生理变化以及新生儿的特点,及时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表现出同情心,主动关心她们,鼓励她们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保持愉快的心情,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消除产母自认为无能的心态,运用母亲角色,关心,爱护,触摸婴儿,鼓励同室病友间相互交流,请有经验、恢复好的产妇介绍自身体会,发挥哺乳母亲间的相互交流和鼓励的效应,组织观看婴儿沐浴和科学育儿影像宣教资料(包括vcd及电视),进行专题讲座,其内容要通俗易懂。

    334  物质支持  根据我院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物质条件相对较差,尽可能考虑产妇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可减少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使产妇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事实证明充足的物质支持是减轻产妇生活负担与压力,防止产后抑郁的有效途径[4]。

    335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家庭各成员角色的获得,有利于建立多种亲情关系,家庭成员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母外,还要有同情心,耐心听取其倾诉,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使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消除苦闷心境,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在家庭中及家人心目中的地位。产后4个月是否进行纯母乳喂养,是坚持母乳喂养的关键,其中需要家人的帮助和监督,遇到问题,应一起讨论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何志毅.产母抑郁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5):250.

2 胡巧红,宁玉萍.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学杂志,2003,18(12):923-924.

3 周昌菊,陶新陆,丁娟.现代妇产科护理模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