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1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代谢性疾病;血膜标本采集;护理干预

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是新生儿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筛查的主要目标,这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可以影响儿童的治理发育,如果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帮助患儿改善预后生活质量。在开展先天性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工作主要有[1]:采集标本,保存和运送标本,检测标本,召回和治疗阳性案例,对于整个筛查过程来说,合格标本的采集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3 月至2019 年7 月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0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以100 例,男孩136 例,女孩164 例,新生儿年龄平均为0.36 ±0.69 岁。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1-5d,为家长发放疾病筛查资料,并且向家长讲解相关知识,由专人负责回应家长的提问,对于筛查,家长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严格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血片采集和送检[2]。

观察组: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张贴在产前门诊以及病房健康教育宣传栏中;邀请专业的专家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进行讲解,保证孕妇可以对这类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在产科内部,没给患者入院后,必须由一名责任护士全面负责该患者的健康宣教以及护理服务。在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内容的过程中,以家长知情权为重点,首先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学习,以便更好的帮助家长答疑解惑,提高护理人员个人素质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作为护理人员必须仔细的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帮助产妇维护合法权益。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之前,必须仔细的了解家长的文化程度以及地域特点,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相关内容讲解清除,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沟通技巧的应用,对于家长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必须以耐心,温和的态度给予回应,进一步提高家长的配合度[3]。以保护患者隐私为基础,询问家长家族病史情况,同时向家长讲述以往的病例,提高家长对这两类疾病的认识度,保证家长可以充分重视这两种疾病,知情同意书必须有家长亲自签署。叮嘱新生儿家长喂养必须足量,按新生儿实际需求进行哺乳,方便后续采集血标本时,可以做到一次成功。对于疑似出现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患儿,立即召回复查,一旦确诊,必须告知患者家长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配合治疗。了解患者的情绪和感受,对于患者家长所提出的问题,必须给予详细和耐心的解答,指导患者家长对疾病的相关情况已经完全知情。责任护士注意充分的向患者家长介绍疾病的重要性,增加覆盖面,避免漏筛的情况发生,单独最佳治疗时间,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增添负担。严格履行告知、知情同意、签字等程序,合理保管知情同意书,以备后续需要。提高患者和患者家长的治疗依从性,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降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给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1.3评价指标

分析两组新生儿血膜标本采集率及血膜标本合格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通过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血膜标本的采集率及血膜标本的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

表1 两组新生儿筛查比较情况

组别

例数

血膜标本采集率

血膜标本合格率

观察组

100

98 (98.00%)

90 (91.84%)

对照组

100

66 (66.00%)

52 (78.79%)

3讨论

宣传资料有责任护士统一发放,还可以通过电教知识,多媒体工具等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率,保证新生儿父母可以更加全面和充分的了解这两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和筛查知识,有效提高家长的筛查依从性,积极配合血膜标本的采集。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临床经验总结,规范操作方法,提高采集精准度,进而有效提高血膜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影响血膜标板采集合格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1 )采血时限把握不严;(2 )整个采血过程不够顺利;(3 )采血过程中血片反复沾血

[4];(4 )喂养不当,新生儿喂养不足;(5 )血片存放不当,尽量避免将血片放在阳光直射的位置;(6 )血量采集过少;(7 )标本送检时间不够及时等。只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护理人员才可以掌握血膜标本的采集方法,新生儿出生后尽量进行母乳喂养,喂养满72h就可以进行标本采集;在开展采血工作之前,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和家属的沟通,保证新生儿充足的喂养,将新生儿足跟放置在温水中,轻轻揉搓充血,在足跟血管最丰富处应用斜刺法进行采血,在采血的过程中一般第一滴弃之不要,然后留取一大滴血,将其轻轻粘于血膜,保证标本直径必须超过10cm,应用相同的方法采集3-4 个血标本;然后将所有采集好的血膜放置在避光处保存, 3d内必须送检[5]。标准采集过程经过规范后,合格率明显提高。

目前,国内标本采集环节的落实情况较好,使得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降低这两种疾病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 崔焱,张玉侠,尹志勤.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8.

[2] 段建华,张玉敏,秦金莉,等.早期筛查诊断治疗的57 例苯丙酮尿症患儿智力发育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3(4):368-369

[3] 杨建平,陆素琴,冯月蓉,等.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J]. 中国妇幼保健,2006,4(1):17-18.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2

澧县人民医院产科 湖南省澧县 415500

【摘 要】目的:研究Orem 自理模式在产科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9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Orem 自理模式使其实现自我护理,在产妇住院期间通过临床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产妇的母乳喂养技巧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技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新生儿中开展Orem 自理模式,显著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挖掘了其自我护理的潜在能力,有利于其康复和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及母乳喂养技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Orem 自理模式;产科;新生儿

Orem 自理模式于1971 年由美国学者提出,该理论阐释了人的自理方面缺陷与机体健康、人的护理需求三个方面的关系,并经过不断的演绎与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护理理论,并受到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运用于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疗效。本研究将Orem 自理模式运用于我院就诊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98 例,其中,年龄21-32 岁,平均年龄(31.4±6.7)岁,文化程度:初中文化产妇20 例,高中文化产妇37 例,大专以上文化产妇41 例,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且在产前均给予系统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等知识培训,均给予剖宫产术,直刀口者71 例,横刀口者27 例,所产新生儿均为健康婴儿,无缺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刀口类型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护理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技巧、孕妇产后护理卫生、新生儿护理常识等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同时若产妇或家属有困难时,护士应及时积极的提供帮助。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Orem 自理模式使其实现自我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

(1)系统评估 相关责任护士应对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和母乳喂养技能等知识做一系统评估,根据每一产妇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和护理,使其系统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

(2)支持教育系统 在产妇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都应随时掌握和了解产妇不同时间段的心理需求,积极获得家属的配合,及时纠正其护理能力和护理知识的偏差,详细并耐心示范和讲解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洗浴等知识。

(3)完全补偿系统 在产妇术后6h 内,身体较为虚弱,缺乏自理能力,应进行完全补偿护理,责任护士应定时为产妇进行基础、管道、专科、皮肤等护理工作,同时进行心理辅导,消除产妇紧张心理,树立母乳喂养信心。

1.3 指标观察

在产妇住院期间通过临床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产妇的母乳喂养技巧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技巧比较

观察组母乳喂养技巧差评为0 例,良9 例,优40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0%,18.4%,81.6%;对照组母乳喂养技巧差评为14 例,良35 例,优0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8.6%,71.4%,0%。观察组母乳喂养技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为优者46 例,良3 例,及格0 例,不及格0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93.9%,6.1%,0%,0%。对照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为优者9 例,良15 例,及格16 例,不及格9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8.4%,30.6%,32.6%,18.4%。观察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Orem 自理模式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说明产科新生儿中开展Orem 自理模式,对产妇进行产前及产后的系统宣导及培训,不同阶段的系统护理,使其充分了解了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显著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挖掘了其自我护理的潜在能力,有利于其康复和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及母乳喂养技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勇, 张琪, 陶新学等. 产科应用Orem 自理模式的研究现状[J]. 护理研究,2010,24(11):951-952.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3

【关键词】 孕产妇课堂;自然分娩;效果

随着现代优生优育意识的提高, 孕产妇健康分娩、自我保健意识愈来愈强。目前, 产前孕产妇课堂教育成为产科护理发展趋势, 产前孕产妇课堂教育不仅可向产妇及家属提供促进健康、维持健康、预防疾病的相关知识, 同时, 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分娩质量。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对正常妊娠产妇给予产前孕产妇课堂教育,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正常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 年龄22~36岁, 平均年龄32.4岁;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对照组60例, 年龄21~35岁, 平均年龄33.5岁;初中文化程度以上。两组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 对照组未参加产前孕产妇课堂教育, 仅在患者入院时给予常规的临床教育, 包括入院宣教、入院评估及健康指导等。

观察组参加产前孕产妇课堂教育, 课堂教育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堂教育前期准备工作:专业护理人员调查和填写产妇的基本资料, 并根据获取的资料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 临床给予常规围保检查, 指导孕期注意事项, 加强产前和产后的健康教育。首先, 全面评估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的认知及需求;其次, 与孕产妇建立良好的关系, 并商讨最终确定课堂教育方式, 比如看录像、听讲座、现场模拟培训、示范演示、解答疑问或互动练习。②课堂教育效果评估方法:由专业护理人员协同孕产妇执行孕产妇课堂教育, 有计划地在产妇术前向她们宣教分娩的相关知识, 并由负责护理人员进行教育结果的评价, 在孕产妇课堂的最后, 由专业人士全面评价孕产妇课堂学习效果:向产妇发放效果评价表, 对课堂教育重点内容鼓励产妇演示或复述, 对于未掌握或掌握不牢固的产妇可进行再教育[1]。③课堂教育具体内容:课堂教育具体内容包括目标健康教育、产褥期健康教育和新生儿护理等。目标健康教育内容如下:向产妇宣讲妊娠过程中生理变化过程, 并指导进食;向产妇讲解自然分娩的好处, 为妊娠后身心协调发展打下基础;向产妇讲述临产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向产妇传授分娩期呼吸、及用力等方法。产褥期健康教育内容:向产妇宣讲产后喂养的相关知识, 比如姿势等;向产妇讲述产后喂养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对症处理办法;指导产妇对新生儿的临床护理[2]。新生儿护理内容:指导产妇如何观察新生儿小便、体温和胎便;向产妇讲解抚触新生儿好处, 示范新生儿洗浴、抚触、更衣、游泳及换尿布的方法;讲解新生儿预防接种的时间、目的及项目, 应按照医院制定时间、地点注射疫苗;记录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出现及消退时间等。

1. 3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两组患者自然分娩率对比, 观察组为78.3%, 对照组为65%, 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完善, 孕产妇课堂教育成为医院护理模式的一部分。孕产妇课堂不但为孕产妇了解分娩相关知识提供了途径, 而且对提升人们对分娩的认识, 让人们了解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利弊等提供了可能。

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本院对收治的正常妊娠产妇开展了孕产妇课堂教育,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8.3%, 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65%, 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王燕清.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中国社区医师, 2012,14(16):364.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泌乳不足;产后;中医辨证护理;泌乳量;自我护理能力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160例产后泌乳不足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80例。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27.84±5.63)岁;自然分娩53例,剖宫产27例;初产妇59例,经产妇21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肝郁气滞36例,气血亏虚27例,痰湿中阻17例。研究组年龄22~39岁,平均(27.96±5.57)岁;自然分娩51例,剖宫产29例;初产妇61例,经产妇19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肝郁气滞38例,气血亏虚26例,痰湿中阻16例。2组年龄、分娩方式、分娩次数和中医证型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病例选择

中医辨证标准[3],①肝郁气滞证:乳汁量少,乳房胀痛、硬,情志不畅,胸胁满闷,食欲不振,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②气血亏虚证:乳汁量少且清稀,乳房无胀感,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神疲懒言,纳差,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③痰湿中阻证:乳汁量少或无,乳房丰满,食多乳少或厌食油腻,大便溏薄,舌质淡、舌苔白,脉弦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辨证标准;②病程在2天以上;③乳腺发育正常。排除标准:①有妊娠合并症;②神智不清,有精神疾病史;③合并乳腺疾病;④合并免疫系统疾病。

2护理方法

2.1对照组

采用产后常规护理,主要包括①健康教育: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知识,鼓励尽早给予母乳喂养,教授科学喂养姿势:取正坐位,清洁乳房后,然后将和全部乳晕让新生儿含入口中吮吸,当一侧乳房吸空后,换至另一侧,若未吸空,则需将多余乳汁挤干净,每次不超过20min,按需哺乳,每日有效哺乳8次以上,保持充足的睡眠。②日常护理:测量体温和血压,及时更换被褥,并指导高蛋白低脂膳食。

2.2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护理,针对各中医证型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①肝郁气滞证的护理:最关键的是调节患者情志,保持愉悦的心情,多于患者交流,嘱咐丈夫及家属多关心和安慰,保持室内安静、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中药治疗以理气下乳、疏肝解郁为主,清淡饮食、少食多餐;按摩以期门、足三里为主,用揉、按、点、拿手法,每个穴位5min;艾灸膻中、乳根、少泽、期门和太冲,每次15min。②气血亏虚证的护理: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生冷海鲜等,药物治疗以通经下乳、益气养血为主;按摩乳房,配合足三里、内关、外关,每个穴位5min;艾灸足阳明经穴,每次15min。③痰湿中阻证的护理: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果,忌食肥腻助湿的食物。药物治疗以通经下乳、健脾祛湿为主,按摩中脘、足三里、合谷,每个穴位5min,艾灸膻中、乳根、少泽、天枢和期门,每次15min。2组观察护理7天。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

在护理后7天,对患者母乳喂养、促泌乳、饮食要点、乳房自检等相关知识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护理能力越好。评价护理后泌乳量。

3.2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只有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疗效标准与研究结果

4.1疗效标准

评价患者护理后泌乳量:①泌乳量多:新生儿吮吸完毕后,安静满足,但患者乳房内仍有大量乳汁,在两次哺乳之间有胀乳感;②泌乳量中:新生儿吮吸后,安静满足,患者在两次哺乳之间无胀乳感,用手法挤奶会有乳汁溢出;③泌乳量少:新生儿吮吸后不满足,手法挤奶会有黄色乳汁溢出。新生儿满足率=(泌乳量多+泌乳量中)/例数×100%。

4.22组护理后泌乳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新生儿满足率为91.25%,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6,P=0.0170.05)。

4.32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讨论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5

【关键词】新生儿;院内感染;预防;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56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50-02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不断改变,以及新生儿院内感染病例的出现,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管理环节已倍受关注[1]预防和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则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具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如下。1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洗手依从性

医护人员的手被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2]。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上99%以上的各种暂居菌,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3]。

1.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用清洁剂和流动水洗手。当手部没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新生儿室必须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并且每个小床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方便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洗手,保证了护理人员的手一婴一消毒[4],一处置一洗手,让护士养成洗手的习惯,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2洗手方法正确,手的各个部位都需洗到,冲净,尤其要认真清洗指背、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部位;冲净双手时注意指尖向下。

1.3加强手卫生的定期培训新生儿室应定期培训手卫生及相关知识,使新生儿室医护人员能熟练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护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保证了手卫生的效果。

1.4定期做手的细菌学监测每月对新生儿室医护人员的手消毒效果进行细菌学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护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的致病微生物检测。新生儿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后,监测的细菌菌落数≤5cfu/cm2。2加强新生儿基础护理

2.1新生儿室要保持中性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室温24-26℃,其相对湿度50-60%[5]加强通风,每日2-3次,每次30min,湿式清扫,定时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2.2加强脐部护理。新生儿脐部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发生新生儿脐炎,重者还会造成败血症和死亡。因此,脐部护理是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生后次日将脐带包及纱布取下,暴露脐部,有利于脐部干燥。脐带和周围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遮盖脐带,避免尿液及粪便污染脐部创面。每日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脐部2次。消毒时,将脐带轻轻提起,消毒棉签环形消毒脐带根部。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是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关键[6]。为新生儿脐部护理前后要洗手。

2.3新生儿室内物品使用及消毒。新生儿被服每日更换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更换。奶瓶经高压灭菌处理,奶嘴煮沸消毒(水沸腾后放入奶嘴15-30分钟后取出)。新生儿眼、口、脐、臀部护理均用无菌棉签,一婴一用一弃,不能重复使用。各区域布巾、拖布分开使用,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2.4加强新生儿沐浴及臀部护理

2.4.1沐浴室是新生儿集中洗澡的地方,也是发生交叉感染的场所。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新生儿沐浴流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是预防交叉感染的关键。沐浴时,本着先非感染新生儿后感染新生儿的原则。隔离新生儿用物单独使用,并采取双消毒措施,即用后物品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处理。每个新生儿沐浴后均用含氯消毒液认真擦拭消毒新生儿洗澡台、体重秤、沐浴盆、门及台面等室内设施(含氯消毒液浓度:感染患儿500mg/L,非感染患儿250mg/L)。新生儿沐浴物品,采用按压式沐浴露、洗发露,新生儿用的眼药水、粉扑、毛巾、浴巾,治疗护理用品等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沐浴室的抹布、拖布专用固定;每日定时对空气进行常规消毒、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整洁。

2.4.2新生儿臀部皮肤非常娇嫩,易受到尿液、粪便的侵害。每次便后要用温度适中的清水清洁残留的尿渍、粪渍,并及时更换尿布,涂护臀霜,用以预防出现臀红[7]。夜间或外出不便用清水清洁时,可选用刺激性小的婴儿湿巾擦拭。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控制关键在于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手卫生制度的执行以及新生儿基础护理的完成。新生儿室护士在护理中应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有陪无陪都一样,按时并保证质量完成新生儿的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有效落实手卫生规范,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参考文献

[1]李翠萍,张彩云,邓家玲,等.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54-55.

[2]朱延力,王淑兰.小儿传染病的护理与管理[J].儿科护理学,2001,5(2):19.

[3]李小寒,尚少梅.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J].基础护理学,2012,4(3):86.

[4]苏冬梅,李春林,刘巧云,等.静脉穿刺前后操作者手的细菌学检测与洗手消毒液的选择[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9):8.

[5]司尚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80.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6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正常足月产妇6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SAS评分较低,VAS评分较低,产后出血量较少,产程较短,新生儿Apgar评分较高,P

结论:在产科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服务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服务质量,保证母婴健康,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程陪伴 分娩 妊娠结局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48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15-01

产科作为临床工作当中一类较为重要的科室,其护理服务的中心即以产妇为主,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对策,而在以往的基础护理服务中,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较低,甚至可因护理工作不当,为母婴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但发展,逐渐实行了“一对一”全程护理陪伴分娩,旨在改善妊娠结局,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正常足月产妇60例的临床资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在24至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8±0.3)岁。试验组年龄在25至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7±1.1)岁。两组产妇在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在产妇宫口开大后送入病房,行传统护理方法,即在无家属的陪伴下安排轮班护理人员一人在产房中进行观察产妇胎心、血压、宫缩等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试验组产妇则采取“一对一”全程护理方法,主要护理方法如下:根据院内条件可设置专门的陪伴待产室,待产室中除了配备所需的常规仪器外,可配备沙发或电视机等物品。在产妇宫口开大之后,在安排亲属陪伴在场的情况下,安排轮班护理人员为产妇提供全程的护理服务:①助产护士应在产妇进入陪伴待产室后,主动下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相关交流,向其介绍护理的范围及内容,以取得其信任。另外,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分娩的主要过程及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2]。②进入分娩期后,助产护士应能够时刻陪伴在产妇身旁,对其所提疑问进行认真解答,并给予安慰与鼓励。当产妇出现宫缩时,助产护士可用手掌按摩产妇腹部,注意动作轻柔。另外,密切观察产程,将每次的检查结果与产妇进行探讨,注意态度亲和,使产妇情绪放松。③当胎儿娩出后,要求护理人员能够观察产妇子宫收缩、产后出血等情况,以及对于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做出评价,同时向产妇进行产褥期相关知识的宣教,并指导其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3]。④当确定母婴健康状况正常后,将产妇及新生儿送回母婴病房休息,在离开前认真倾听产妇及其家属的意见与建议,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的测量情况,并对其分娩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包括疼痛评分情况、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产程等。另外,观察新生儿Apgar评分及窒息情况。

1.4 统计学指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以P

2 结果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情况。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SAS评分较低,VAS评分较低,产后出血量较少,产程较短,新生儿Apgar评分较高,P

3 讨论

分娩作为一类较为复杂的生理过程,产妇的正常分娩除了与其自身产力、产道及胎儿因素相关外,更易受到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所影响[4]。由于妊娠期间的特殊性,产妇体内激素水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面对较为复杂的生产过程及陌生环境后,极易出现焦虑及恐惧的情绪,甚至对生产抵触,影响母婴健康安全。而据相关研究表明[5],产妇产生的恐惧情绪能够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使其面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增加,从而面对生产过程所带来的疼痛出现较大的反应,最终影响产程的进展。因此,分娩过程的护理服务至关重要。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虽对产妇及胎儿的情况进行了实时的检测,但忽略了家庭陪伴的作用,缺乏整体性及社会性。现为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行了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在此方法中要求护理人员能够给予产妇全程的生理及情感支持,使产妇的生产压力及不良情绪减低,以此提升护患之间的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使得产妇放心生产。本次试验的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SAS评分较低,VAS评分较低,产后出血量较少,产程较短,新生儿Apgar评分较高,这与李金霞[6]于2003年的研究结果大致相符,证实了此种方法的实用性。综上所述,产科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服务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敏艺,桑未心,曹伟新.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妇身心影响的分析[J].上海护理,2003,8(01):656-657

[2] 黄小花.导乐陪伴分娩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11(06):789-791

[3] 罗海英.一对一全程护理陪伴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12(30):453-454

[4] 安建华.一对一全程护理陪伴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8(03):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