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

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范文1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天然分布状况,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求,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开始主动地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为除害兴利而修建水利工程,以便控制水流,防治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调节,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1、传统水利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

 

近30年来,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水利工程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1)自然河流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河流上建设的大坝切断了河流廊道的横向联系,造成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大坝将河流拦腰斩断,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态,阻断了鱼类的洄游路线,淹没了河流原始地貌,引水式电站还造成坝后脱水段,河流的生境被严重地破坏;堤防和防洪工程的建设将河流与其密切相关的漫滩、泡沼、湿地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切断,导致它们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自然河流纵向和纵向连续性的改变和破坏,导致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恶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迫使大量受影响地区的居民迁移,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引发社会为题,也增加了迁入地区的生态保护的压力,出现新的环境问题。

 

(2)跨流域调水,给生态系统造成重大损害,甚至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由于跨流域调水打破了河流水系的自然格局,可能出现超量调水、超量用水的情况,对调水河流水文情势和水生态环境带来改变;同时长距离输水的人工河流沿途土壤盐渍化、沼泽化问题,也可能出现,以及受水区引发水生态问题,在以往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得到一些失败的教训。

 

2、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理念、内涵和研究内容

 

水利工程引发的生态问题,迫使人们对传统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进行反思,促进了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的结合,从而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的概念

 

2.1 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理念

 

2.1.1 尊重自然的理念

 

自然河流形成的河流地貌和形态是河流长期发展与演化的结果,也是河流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的平衡状态。河流地貌与河流形态的外在稳定,保证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因此,生态水利工程秉承尊重自然的理念,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尽量保持河流地貌和形态的自然状态,2O世纪80年代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进行的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以及“亲近自然河流”的提法、“多自然河川计划”,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拆除以前在河床上人工铺设的硬质材料,在保证防洪的前提下,修建生态河堤,恢复河岸边植物群落与河畔林,重塑河流生态环境,使受损的河流生态得以修复。

 

2.1.2 人类与生态共享水资源的理念

 

水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也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保障生态平衡必不可少的生态要素。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和动植物的依存关系不言而喻,要维持人类的生存,就要维护好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立与生物共享水资源、与生态共享水资源的理念,在满足人类用水需求的同时,也要保证维护生态健康用水量。

 

2.1.3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987年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是人类在总结自身发展历程之后,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就足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可提供的服务前提下,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最重要的基本要素,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遵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内涵包括保护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强化水资源管理。即水资源的开发不能超过水资源自身的承载能力,就是指水资源总量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水质和水环境保持良好状态情况下的水资源开发;有限的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实现最佳分配,使水资源本身、生产结构布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互动和协调,最终达到一种大体上的平衡;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体制上的保障。

 

2.1.4 依靠自然恢复能力的理念

 

生态工程所涉及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界自我设计与自我完善的概念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反馈机制,也就是使生态系统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并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以此保’汪生态系统功能发生最低程度的变化。生态水利工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态工程,和传统的水利设计相比,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或者说是辅设计,设计师必须放弃控制自然的动机,要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辅以适当的人工干预,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

 

2.2 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及其研究内容

 

生态水利是把人和水体置于整个生态系统中,研究人和自然对水利的共同需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生态水利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水循环与生态系统:利用水文学和生态学的原理研究流域生态系统;分析水文情势变化与生态系统演变之问的内在规律;确定水环境条件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模拟水资源与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2)生态水利规划与设计:研究流域生态系统对人类干扰的最大承载力,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符合生态安全的水利建设规划与设计方案。生态水利规划涉及水资源、环境、生态和水利等多个学科,在规划过程中,强调运用各学科的综合知识,实现水资源的持久利用。

 

(3)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在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经营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基础上,提出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累积生态学效应的评估和预测方法、指标体系。建立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的技术和工程方案。生态水利强调以预防和保护为目标,采用工程和非工程相结合的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流域生态系统。

 

(4)生态水利系统管理:研究生态水利系统的监测、评价方法,建立流域生态安全的决策支持系统和预警系统。提出满足生态安全的优化调控与管理措施。

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范文2

鉴于该课程的性质,为了在有限的学时中提高教学质量,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在不断地探索之中,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1-5]。文章以扬州大学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在总结该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为同行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一、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需要甄选并进行难度控制

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水利工程概论课程前,开了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水力学等课程,但是并未开设材料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等课程,这就使得水利工程概论这门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为了把一个概念讲清楚,可能需要补充其它课程的知识。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水利工程概论课程前,基本未开设任何相关的课程,这使得该课程的讲授就更加困难。因此,对于开设该课程的两个专业来说,教学内容的甄选工作量大,而且难度不易控制。

(二)教师教学方法传统

目前,水利工程概论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灌输式方法为主。上述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包括到各种水利工程的现场进行认识实习和综合实习,因此该专业没有与水利工程概论这门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虽然有可以到水利工程现场的实践教学,但是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在大一第一学期进行,认识实习在大二进行,综合实习在大四进行。理论教学讲授的知识点,到认识实习和综合实习时,学生可能都忘记了。因此,该课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存在脱节的问题。

(四)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

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认为该课程仅仅是一门普通的必修课,与专业相关性不大,所以没有必要认真学习。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刚刚经过高考的洗礼,认为进入大学之后学习就可以放松了,对于课程考核也抱有侥幸心理,因此很多同学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旷课。

二、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一)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建议进行调整,将该课程的开设时间延迟。这能够使学生在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之后,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学习这一专业入门课。将该课程的开设时间延迟,有利于课程理论教学和专业认识实习的结合。两个专业的教学大纲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前期学习的课程进行调整,最好能加入一些模型教学或者实验室参观的课时。

(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可以甄选教学内容。虽然现在教材有很多版本,河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高校的专家都编著了自己的教材,仅河海大学就有几个不同的版本。上述教材在出版和使用上,可能更符合对应高校教师的教学习惯和人才培养的定位。对于是否适合扬州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还需要进行斟酌和筛选。因此,这要求任课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参考多本教材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融合,做到知识面的广泛性和完整性。还要控制教学内容的难度,做到尽量以工程为中心,以介绍基本概念、建筑物的基本组成、型式、构造、适用条件和设计要求等为主。与此同时,还要求教师将工程实际与甄选的教材内容结合起来。

(三)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

要承担并完成好水利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任务,任课教师需要掌握工程测量、水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等前期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也需要掌握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电站、水泵与水泵站和农田水利学等后续专业课程的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任课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可以请有经验的任课教师多随堂听课,并及时提出建议,也可以多开展研究性教学,请本系的专业课教师参与研究性教学并提出改进提高教学水平的相关措施。此外,任课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跟随有经验的教师听课,向其他教师学习授课方法技巧。通过参加学校、江苏省以及全国高校水利类教师讲课比赛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1.加强课堂讨论和互动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和互动均已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回顾所学知识时,小组之间可以相互提问互助。在讲授一些文字性较重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学,然后针对自己认可的重点内容,让小组之间进行提问。此外,任课教师在提问问题时,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回答,其他人进行补充,然后根据小组总体的回答情况记录课堂成绩。小组之间相互提问和任课教师提问时,可以设置必答题和抢答题等环节,以提高学生讨论和互动的积极性。

2.利用拓展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给学生设置一些拓展作业供学生选择,例如介绍一次暴雨或洪水灾害情况并加以分析评论;根据工程实例分析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成就;分析水资源空间分布与南水北调的作用;介绍某个省、市或县的水利发展的情况;分析总结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经验、教训与启示;论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并独自完成,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将知识点划分成不同的教学单元和专题,开展单元教学和专题教学,例如将所有挡水建筑物划分成一个教学单元,重力坝是该教学单元中的一个专题。这样在讲述时,不同的单元和单元中不同的专题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经典工程案例、水利专家的故事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引导出水利工程概论方面的专业知识。课堂的讲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包含知识点以及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以及思考题等的课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下学习资源。利用模型实验室和水工建筑物的录像片进行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五)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可以穿行认识实习,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现场实习前,根据课堂知识点和实习工程的特点布置思考题和与之对应的重点观察部位,现场实习讲解时将二者联系起来。此外,可以借助水工试验大厅和学校附近的水利工程进行现场教学。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涉及水利工程的内容较少,因此需要适当增加其认识实习中水利工程的内容。

(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明确本课程的用途可以提高學生的学习兴趣。让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该课程既可以补充其本专业以外的知识,为今后参加工作奠定基础,还有助于他们跨专业考研。让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该课程是其第一门专业课,学好该课程有助于学好后续的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电站、水泵与水泵站和农田水利学等多门专业课程。

(七)建立合理完善的成绩考核方法

改革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考虑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拓展作业以及考试成绩的客观考核体系,并对考核体系中的各个因素的分值和权重系数进行研究。

三、结束语

水利工程概论作为一门概述性课程,是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作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注重水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等基础知识以及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电站等专业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加强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在甄选适宜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使学生明确该课程的用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耘.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理工科概论类课程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高教学刊,2016,19:98-100.

[2]黄耀英,周宜红.关于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商榷[J].大众科技,2011,12:177-178.

[3]陈俊英,张宽地,辛全才.水利工程概论课程双语教学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02:98-99.

[4]韦未,李燕,丛柿桐,等.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教改理论与实践探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31-33.

[5]杜宇.高职《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程改革反思[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80-83.

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新时期;精细化管理;水利工程;探索

引言

建设管理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和资金,其根本是发挥工程投资效益,为能够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我们需要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入手,更好的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质量,保证水利工程能够正常的运行并且能够进一步的扩大再生产。在现在这个新时期当中,要求将水利工程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水利工程的管理上来,保证水利工程能够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以及相关的分析能够提高水利工程当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以及质量。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及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的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工业化当中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概念,现在对于精细化管理的定义就是“五精四细”,所谓的五精就是指精华、精髓、精品、精通以及精密,而四细就是指的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工作以及细化管理制度这四个环节。其中的五精我们完全就是可以理解成为追求更好的管理、更优的管理以及管理的精益求精。而其中的四细我们就可以理解成为对于管理细分的更加的具体,更加的细致,保证管理质量的提高。精细化管理就是对管理的各种细节进行更加具体的管理以及处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特征就是重视细节,重视过程、重视基础、重视质量、重视效果以及重视具体,讲究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件事都做好,对于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力求将精细化管理做到最好。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当中通过对员工的各项素质的提高,加强对于内部的控制,将管理过程当中各个部门的联系以及协同合作做到最好,这样才能够在总体上提高管理的效益。保证提高精细化管理的制度以及管理流程当中的执行能力,总体上来说精细化管理就是需要将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以及提高执行能力。

二、现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当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水利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多个水利工程管理的单位,初步形成了具有着一定能力的防洪、排涝、供水、灌溉、发电以及旅游等多种功能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这些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形成为我国的经济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及支撑作用。现在我国的水利工程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一定的分类,主要能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社会公益类型的水利工程,另一种是生产经营类型的水利工程。而现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主要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央管理,另一种是地方管理。现在我国的地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行政管理是权属与地方的各级人民政府当中的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的,但是地方水利管理部门的业务管理权属与地方的灌区管理部门,这也就意味着现在我国的地方水利管理部门的行政主体以及业务主体的从属是分离的,这也就导致了现在地方水利管理部门形成了政企不分、政事交叉以及职责不清的管理体制,在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会出现水政渔政的执法权以及管理权,还有防洪安全的执法权和管理权等多项工作出现严重的错位或者是缺失,往往会在罐区输供水时空分布、灌区的水价核定以及水费的记收体制等各个方面都会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矛盾,从而在造成了现在的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当中出现权责不清以及利益争抢和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现在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当中存在严重问题,严重阻碍了现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

三、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当中的有效措施

(一)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

在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当中需要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这种制度的落实实行是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现在建设项目的投资经营机制需要进行一定的转换,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现在的建设管理模式已经逐渐的向着开放以及科学的方向进行发展。现在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一般来说都是公益性以及综合性特点比较强的工程项目,所以说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当中是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的。在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处理好政府、市场、建设以及管理之间的管理,需要对其中的责任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对市场竞争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在新时期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当中通过对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健全以及招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等各项制度的完善,能够十分有效的提高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对于现在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十分有效的促进现在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开展好建设监理工作

在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当中进行建设监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对于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公开性,能够更好的强调市场之间的合同关系以及监督、制约以及协调的技能,能够通过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水平来更好的提高投资的效益,能够通过监理来实现投资方的投资效益。同时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建设监理能够十分有效的帮助政府进行项目建设以及管理工作的统筹考虑和安排,这样能够更好的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以及水利工程管理之间的有机的衔接。同时在具有着经营性的水利项目当中,也需要本着“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来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管理,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投资业主在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管理过程当中的作用,这样就可以由项目的投资方来进行项目施工团队的组织以及建设工作的进行,并且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及运营的整个的过程进行负责。

结语

水利工程项目是现在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对水利工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本文主要就是介绍了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以及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并且分析了现在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志刚.浅谈水利工程的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5,07:67.

[2]张薇娣.现代水利工程的精细化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09,18:235-236.

[3]沈岩,张馨方.精细化管理于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上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9:140.

[4]邹志禹,聂海涛,刘岩.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7:18+35.

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管理 农村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284-01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水利建设中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发挥着防汛抗旱、保障洪水排泄安全的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我国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农业生产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首当其冲。解决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成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特点

1.1 服务范围广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服务公众的公益性项目,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所在区域避免遭受水灾和旱灾的不良影响,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农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效益。目前,云南省农村许多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政府为了满足和保证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所建。

1.2 特定区域的服务

当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很大一部分属于饮水工程,因此,饮水工程建设都是在特定区域建设的民生工程,对固定面积区域产生影响,不存在礼仪冲突,反而很好的做到利益共享和利益共存。

1.3 公益性特点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往往都是由政府出资、群众出力建设,属于不计经济效益的公益性富民工程。这也成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制约因素,由于收不到经济回报,工程很难吸引外来投资的管理,只存在政府的干预和宏观管理,由政府出钱进行维护、维修和管理,渐渐的提高了生产成本,政府难以承受与日俱增的工程建设消耗,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开始出现了被忽视和力不从心的局面,甚至许多工程遭到破坏,价值大打折扣,最终丧失了原有功能[1]。

2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现状

2.1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涉及到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关系重大的民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有相关专业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和建设监管。但是就目前的现行水利工程建设来看,工程建设竣工后随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撤离,水利工程立即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极容易遭受到自然灾害等不定因素的破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由引水、输水和配水等部分构成。其中,配水是直接惠及农民生产生活,也是农民唯一能使用的部分,引水和输水两部分属于农民集体共用的部分,这两个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引水和输水经常出现技术问题,且一旦出现问题就难以维修。另外,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很大一部分都是承包给建筑商全权承办,承包建筑商一般只管建设不管维修,造成了水利工程管理上出现断节现象,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因素。

2.2 水利工程管理职责模糊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势必造成管理职责的不明确,管理职责主体概念模糊。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公益性的公众项目,由农户、村名小组、村民委员会等共同使用,当工程出现问题需要维护和维修时,就会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往往因此而影响工程维修被搁置,引起更严重的破坏,不利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高效、持久使用,由于维护不到位导致引水工程、输水、配水工程等不能及时修复,而最终造成工程得不偿失 [2]。

2.3 农民观念守旧

农民习惯于靠天吃饭,依赖自然,加之每年的农业生产活动的收入有限,对经济投入较大、人工投入较多的农田水利工程心存疑虑,很大程度上会质疑水利工程建设对农业生产产生效益能否达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的预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农作物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这些观念是普遍存在于农民之间的,就算农业生产活动喜获丰收也会将功劳归功于“天”,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效益忽略不计,甚至张冠李戴。云南省这样的现象甚是严重,大关县的气候和降水条件同等情况下能基本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这就更加深了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不认可程度。

3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建设发展途径

3.1 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

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首先要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人、村民小组或村民委员会。大关县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模糊极易造成水利工程因长久未修而产生技术性问题,见于此考虑,可以通过各村民委员会轮流管理的方式来明确管理职责和主体,一村民委员会管理或多村民委员会轮流管理,自行对水利工程进行维护和维修。为了避免技术难题难以解决状况的出现,也可以通过平均分配维修费用,进行缴纳,雇佣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维修管理等。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水利工程引水、输水、配水充足,还能延长水利工程寿命,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效率。

3.2 增强农民科技认知,普及节水灌溉理念

要想改变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看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中最看重的两个因素就是生产效率和经济投入收益,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农民对生产方式的选择,小型农田水利可以此为出发点,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同时,让农民真切的感受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和益处,从而使农民认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好,进而促进农民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形成良性循环。除此之外,要普及节水灌溉理念[3]。大关县由于所处地理位置,降水丰富,水利工程建设的引水、输水和配水工作相对简单,但是节约用水的灌溉方式也是务必要普及,这样才能保障水利工程防洪抗旱的主要功效。

总结

总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公益性项目,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要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主体,将水利工程管理责任落实在具体管理主体上,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转变农民观念,相信技术,为农民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 生态工程 基本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全球性的环境不断的恶化,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不断的提升,各个行业都引入了生态的概念。水利工程历史悠久,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水利工程在修建的过程当中以及日后的运营中都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水利工程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和生态性相结合,在反思传统的水利工程的同时,建设和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水利工程,从而有效的解决有水利工程引起的相关的环境问题,实现二者的和谐相处。

生态水利工程学的概念

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日益的关注,生态学相关的概念逐渐的融人到各个行业。生态水利工程学就是生态学和水利工程学的融合,谋求水利工程在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为工农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并促进当地的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统一。生态水利工程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态水利工程应该将生态系统放在首位,在进行水利开发的过程当中尽可能的不去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尽量使水利工程融入到当地的生态系统中去,使其成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传统的水利工程存施工过程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而生态水利工程则要尽量避免施工过程当中的相关的影响。第三,生态水利工程投入运行以后,在对水资源进行调节控制的时候应该根据当地的生态规律来进行,而不是强制性的打破原有的生态规律,这就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又兼颐当地生态规律的水利资源调配方案。第四,水利工程建设地点的选择应该尽量选择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较小的地点,这样可以使施工过程以及日后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

生态水利工程学的基本原则

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在生态水利工程是一种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要求,包括防洪、灌概、供水、发电、航运以及旅游等方面的要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需求。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冰冻、干早等自然力荷载。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由于对生态演替的过程和结果事先难以把握。生态水利工程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进行方案比选,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另外,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规律,是力争以最小的投人获得最大产出的合理技术路线。

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便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可以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将自组织原理应用于生态水利工程时,生态工程设计与过去水工设计有本质的区别。像设计大坝这样的人工建筑物是一种确定性的设计,建筑物的几何特征、材料强度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中,建筑物最后可以具备人们所期望的功能。河流修复工程设计与此不一样,生态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其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

3、流域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应该在流域尺度和长期的时间尺度上进行,而不是在河段或局部区域的空间尺度和短期的时间尺度上进行。所谓“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水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工程设施系统。

4、保持和恢复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有关生物群落研究的大量资料表明,生物群落多样性与非生物环境空间异质性(spacial heterogeneity)存在正相关关系。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反映了非生命系统与生命系统之间的依存和耦合关系。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的某种程度的退化。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1、以生态水文与工程水文为基础进行水文过程的分析与计算

将生态水文学应用于工程设计在当前还较少见,这可能与从事生态水文的科技工作者不从事实际水利工程的设计有关。但今后应当高度重视生态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的结合,这样才能为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因为生态水利工程的服务对象比较广,往往同时涉及湿地、林业、草原、农业、畜牧业和江河湖泊等生态用水和工业、城镇、消防、居民等经济社会生活用水,所以弄清楚生态目标对水资源的时空要求规律,才能使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2、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要与环境工程设计进行有机结合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充分吸收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实现水量与水质同步科学配置的目的,尤其是应与水污染防治工程进行有机的结合。由于水利工程作用的水量一般较大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所以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可能使得其设计与实施存在较大的挑战与阻力。为了减缓旱田排水挟带泥沙或污染物进入下游湖泊或天然湿地,可以在进入湖泊或湿地的过渡带设计生态处理沟渠或氧化塘。对于水田排水沟渠可以充分利用其生长季节蓄水,利用人工沟渠湿地对有机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其实,人工沟渠在蓄水状况下,如果沟渠两坡生长有水生植被,对水质处理效果较为明显。所以,在缺水地区种植水稻,特别是开采地下水种植水稻的地区,应当进行以水量高效利用与水质净化为目的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这种设计思路应该来源于水污染的自然稳定塘处理理论与工艺。所以,生态水利工程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结合是以后生态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总结

当前,我国正处在水利水电的建设,探索和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学,需要鼓励多学科的合作与融合;需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立足自主创新。同时还要不断改进工程规划设计理念和技术,在工程示范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升理论,总结技术标准和规范,探索、发展与生态友好的水利工程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 邵蕾,李丽。 浅谈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J]. 民营科技. 2011(08)

[2] 赵黎霞,崔建华,时静。 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8(S2)

[3] 林加兴。 山美水库大坝防渗加固分析与探讨[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09(10)

[4] 董哲仁。 探索生态水利工程学[J]. 中国工程科学. 2007(01)

水利工程概念的发展范文6

为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从而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环节处于顺利开展状态,进而为施工单位积累更多工作经验,便有必要在综述水利工程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安全风险,就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进行深入探究。然而,从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来看,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尚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安全风险;改进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已取得一定进步与发展。同时,为了顺应时展潮流,满足日益增长的工程建设需求,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分析安全风险及提出改进措施转变。其中,水利工程又称水工程,指为了控制调配自然地表水及地下水所修建的工程项目[1]。相较于普遍建筑工程,水利工程量庞大,施工技术复杂,工期长,综合性强,对于周边环境影响深远。作为社会发展及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水电工程受水文气象条件、地质、地形、自然资源等地理条件的限制,涉及多个部门有机协调合作,资金投入大,存在着一定的施工难度。鉴于此,本文针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安全风险及改进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贯穿于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始终,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负责分析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风险因素,便于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采取对应处理措施切实消除风险因素所带来的隐患。同时,合理的施工管理手段主要通过组织管理工程施工流程及工艺等方法实现工程质量管理及工程造价管理,客观上增强施工单位综合管理水平。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安全风险

2.1管理风险

为了顺应时展潮流,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工程建设需求,进而加快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模式的变革速度,增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具备显著价值作用。然而,从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来看,受成本投入因素影响较为严重,机械化基础较为薄弱,施工技术引进及施工设备更替的速度过于缓慢,一旦施工管理手段落后,或施工管理方法单一,或施工管理效率低下,施工管理工作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反而增加成本投入,影响水利工程质量存在埋下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2.2机制风险

从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来看,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一部分施工单位管理部门存在管理力度不足及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尤其是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进度及效率,少部分施工单位缺乏健全的施工管理机制,对于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不仅无法发挥工程施工管理作用,还无法落实规范工程施工管理流程,存在埋下质量隐患的风险,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造成不可预估性损失。同时,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由于管理机制不全造成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2.3人员风险

受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劳动强度大且薪资待遇差的限制,缺乏专业化施工管理人才,或施工管理人才流转速度快,或施工管理人才从业意愿不足,无法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工程施工管理人才队伍,是造成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同时,水利工程施工环境艰苦,施工流程复杂,施工工艺繁琐,成本投入大,涉及多个部门有机协调与配合,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难度,一旦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不足,或缺乏工作经验,或知识领域狭窄,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进度。

2.4前期风险

施工管理安全性与施工环境存在着密切联系,即:施工环境越恶劣、施工管理安全性越差、施工管理难度越高。由此可见,做好水利工程施工前期勘察工作,不仅能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效率,还能降低施工风险事故发生率,保护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具备显著价值作用。然而,从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来看,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较为严重,对于前期勘察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一旦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足,尤其是中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缺少完整的审批手续极易引发施工风险事故,造成不可预估性损失。

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改进措施

3.1统一思想认识

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特别是管理人员必须统一思想认识,端正自身态度,摒弃错误认识,从根源上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形成高效全面、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积极引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将施工管理视为保证水利工程质量及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效率的唯一途径,纳入建设信息化施工管理体系的战略高度[4]。同时,广大施工人员做到“解放思想、转变理念、统一认识、增强水平”,意识到施工管理工作的紧迫性及必要性,为顺利开展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2增强素质水平

一般说来,基层施工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于安全施工及质量控制的反应不强。如何短期内转变基层施工人员的意识,是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实际控制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人才引进及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安全施工为出发点,组织一系列岗位培训,增强施工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并且纳入岗位职责、岗位人数及文化水平等指标进行相关知识考核,考核合格者予以一定物质奖励,进一步提高团队凝聚力及战斗力[5]。同时,针对施工管理人才短缺问题,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相应扶持性政策以填补长期人才缺口。

3.3完善管理机制

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现有的施工管理机制,逐步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施工管理体系,有助于形成“赏罚分明、择优晋升、鼓励竞争、着重实效”的工作作风,并且积极创造管理人才实践锻炼的工作环境,纳入奖惩机制,倡导良性竞争机制及鼓励机制,将晋职晋衔、立功受赏及评选表彰与工作能力直接挂钩,摆脱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限制,力求“不以资历定职位、不以职位定亲疏、不以亲疏分彼此”,特别是工作能力且责任心强的管理人才予以提拔重用。

3.4组建管理平台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相结合,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信息化施工管理平台,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做好信息技术的引进、应用及融合工作,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建立与水利工程相对应的施工管理模型,常态化模拟施工管理流程,制定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风险预防方案,做到“高效施工、安全为先”,为构建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奠定夯实基础,进一步加快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模式的变革速度。

3.5提高管理标准

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施工管理工作标准,做到“工作过硬、工作一流”,要求管理人员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现存管理问题准确向下级传达措施命令,鼓励管理人员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水平勇于参与实践锻炼,严格规范施工管理流程,促使高效安全等管理理念贯穿于工程施工过程始终,促使管理人员成为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方及实施方。同时,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准时交付使用,尽可能选择施工经验丰富且实力雄厚的工程监理方,切实解决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降低经济纠纷发生率,以保证双方经济利益。

4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水利工程数量不断增多,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逐步成熟,社会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如何切实消除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安全风险,是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综述水利工程的概念,分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安全风险,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龙成.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287.

[2]常瑞松.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改进对策分析[J].四川水泥,2015(5):279-280.

[3]吴晓发.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与解决方法探讨[J].福建质量管理,201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