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数学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1
数学一直是学校教学的重点,是家长、老师、学生心目中的重点学科,在应试教育体系下也占有绝对大的比重。数学成绩对高考总成绩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直接影响学生总成绩,这就是应试体制下高中数学重要性的最好解读。
新课改的出台,对教育体系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它在摒弃传统应试模式的基础上,加大了素质教育的力度,让素质教育贯穿在应试教育中,逐渐降低应试教育的占有率。这样的颠覆性改革,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重新评估,侧重于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未来学习模式的重要表现。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思维、分析、逻辑等能力的基础,高中数学对学生未来的理解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一、明确新课改背景下教材设计意图
新课改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创新教育,这种区别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教材上的体现更多的是对学生自主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教材将基础作为重点讲解部分,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自主完成学习,增强了对学习领悟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逻辑分析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也体现了新课改最终着眼于素质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这一个目标,而是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才能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继续研究其他高难度的习题,基本原理与公式是提高的基础,任何的拓展也都围绕“万变不离其宗”的主旨。因此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师注重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也正是突出了这一要点。
二、教学措施与教学方式的创新与研究
高中数学的难度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因为种种原因而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下的教学就不能够再继续进行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措施。只有坚持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才是学生提高和发展的最根本途径。
文科与理科学生对于数学的接受能力与要求都不相同,就如同提高难度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一样,文科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基本题型的巩固和积累,理科学生应该在难度和深度上进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制订出不同的教学计划,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攻破高中数学这一难关。
三、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学生作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议题,相较于从前教师作为绝对的教学主体而言,学生主体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数学这样的基础性学科来说,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应试教育的压力导致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独立思维能力,丧失了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启蒙性引导功能,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新课改的实施让高中数学教学发挥出了它的应有功能,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提高自信,不再成为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而是自信地面对未来,让学生不必再向往大学生活,让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就能拥有大学所施行的素质教育,更早地认清自己,认清未来。
四、新课改基础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改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自由发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一味放纵学生。学习依旧是一项严谨的科学,面对学习也应该持有最严谨的态度,这就需要教师的辅助教学发挥作用,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起到监督、提示作用。有了这些铺垫,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新课改要求的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新课改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学研究的正确指导,是教育模式的历史性革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重新定义了自身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高中数学注重的应该是学生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制造应付考试的机器。学生的高中学习应该更加注重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真正地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蔡爱兰.浅谈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J].华章,2010(1).
[2]李永福.谈课程改革中的初中数学教学[J].西江教育论丛,2012(2).
高中数学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2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过于偏重机械记忆、偏重知识的浅层理解且忽视知识的应用;简言之,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仅仅立足于教师知识的传输,而忽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应用,这十分不利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鉴于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就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析,探索性提出有效的应用措施与改革建议,以期对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有所帮助。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高中数学课堂;应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以及以上述能力为重要基础的创新能力;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深入研究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发现其从高中数学角度更加详尽、系统的阐释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完成的任务,即“高中数学课堂要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之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倡导上述一系列教学方式,主要原因在于其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开始知识、智慧的创造、创新过程。传统高中数学教学过于偏重于机械记忆、偏重于知识的浅层理解且忽视数学知识的应用;简言之,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仅仅立足于教师知识的传输,而忽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应用,这十分不利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针对这一状况,以及针对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标准的要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应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究、应用,对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概述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从特定学科领域或者现实生活中设计、选择与确定探究“主题”,然后以教学的形式通过创设类似于学术、科学研究的探究情境,由学生根据“主题”自主、独立的探索、发现、分析与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实践检验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并从中获得发展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使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所谓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主题,通过自主的探究、学习而使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包括观察数学事实、发现与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主动探究与解决数学问题、掌握特定数学结论与规律,以及给出自己的解释或者证明等环节。探究式教学本质上是以问题形式出现,其具有明显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特点,对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素质
树立新型教学观念,是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顺利与成功实施的保障。要求教师应该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师中心、知识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观念,用新型教学观念指导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知识探究、应用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切实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型教学观念指导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向着搭建学生可持续发展平台的目标迈进,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创造中独立、自主成长。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不再完全的依赖于教材、教师,简言之就是不再完全依赖于传统课堂教学资源,还需要实现教学资源向课外的延伸,这也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本专业的知识、技能,还需要掌握与具备专业知识以外的、探究式教学所需其他专业知识与技能,如信息技术素养、文化艺术素养等;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应用,要求教师素质要向着“通识”的方向发展。
(二)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设计主题
探究主题的设计选择,是完成探究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保证探究主题的科学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更快的投入到探究学习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成功分析与解决问题,并从中快速的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以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到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探究主题,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有一定高度,但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其适合于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而不是少数学生的专利,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都可以从中获得成功体现;另外,探究主题应该具有一定是开放性,不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要按着主题指引进行探索,其应该允许学生加入自己的想法,在不偏离主题大方向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加入自己的想法改进主题进行探索。总之,探究主题应该最大限度的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主题设计上体现层次性,不同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课题的不同层次进行探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探究主题的个性化,从而做到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探究,都能主动探究,都能在探究中获得发展。
(三)激发探究兴趣,鼓励学生探索
探究式教学最终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来实现的。因此,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在探究活动中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主动思考,达到掌握特定科学知识、方法的目的。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决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特定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掌握特定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探究态度与探究精神,促使学生在以后的成长中积极发展、主动发展。要想成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诱发性的问题、主题必有可少,学生只有形成了问题意识,才会主动思索分析与探究解决,通过主动探究,问题解决有所进步,让学生看到了解决的希望、尝到了探究的成就感,学生才会有继续探究的积极性与信心,这时教师给予及时、适当的鼓励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探索也就顺理成章。
(四)组织归纳交流,引导综合运用
组织学生进行归纳交流,引导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是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归纳交流,其实就是引导学生针对探究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并从中探究主题、在探究过程中提炼、概括、归纳,梳理学到的知识点;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则是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可以说,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学生已经将探究主题相关知识纳入到了个人知识系统中,再通过运用环节就可以将知识真正的“内化”,而转换为“智慧”的一部分而终生难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环节,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思路发生混乱时、不知所措时,教师应该善于运用鼓励性、引导性的语言为学生成功完成知识运用指明思路和方向,切实让学生从知识运用中体会到一种成功感、成就感和自豪感,把学习这一“苦差事”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件乐事,促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究、主动探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者:飞超 单位:云南省玉溪一中
参考文献:
[1]陈美荣.探究式学习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J].理科考试研究,2016,(15).
[2]张琰琰.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高中数理化,2016,(12).
高中数学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3
一、加强教师、学生、教材的有机结合
新课程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提高了。教师应积极探索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应设计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不仅应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我们认识和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教师要全面地面向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学生心智、健全人格形成)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让学生采取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媒介,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多样化课程资源,使学生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发挥创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空间。
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整节课下来很疲惫,而新课程则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他们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感受到学习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认为:“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凸显者往往缺乏宽容。这就有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我们应用一颗爱的心去保护孩子个性,而不能用统一模式来评价孩子个性的发展。”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真正地实施因材施教。在课堂上,教师应设计或让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实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开展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发挥自己高超的教学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师要少讲一点,少包办一点,保证学生能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凡是学生能自主学会的内容,能探索到的结论,最好不要再讲了。教师应在关键地方精讲或引导,讲学生之所想,讲学生之所思,教学形式可多样化,可以讲解、自学、讨论交流,自学、讨论式的学习效果短期内可能并不明显,一旦形成习惯,学会了自学方法,将终生受益。”
教师布置的练习题一定要适量、适当,要全面、典型,还要有层次性,留给学生多回顾、多总结、多反思、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三、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
要重视高一、高二的教学,高中数学两年半教学两年完,新授课过快、习题过多,教师又往往补充一些课外内容,教学要求往往一步到位,如高一学习函数一章时,刚刚学习完新课,就补充许多相关高考题去做,加上高中学习的不适应,这时往往晕头转向,心中无底,学生有时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却认为很简单。因此教师应学点心理学。
四、构建数学学法教育框架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高中数学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4
一、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
(1)解题速度较慢。①对方法的选择较慢,熟练度不够;②计算常出问题,导致时常验算,比较费时间;③当所有的方法都不简单时常犹豫;④与难题死磕,不能灵活转化或者特殊值法。
(2)考试时不能保证良好的心态,急躁,不够冷静,缺少耐心,容易浮躁,出现低级失误,一激动就出错,一遇到坎就心慌,大脑空白,影响后面答题。
(3)审题不全,漏掉信息或者不能完全读懂条件,对于细节的部分不注意,做题时不能很好的回应题目,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爱钻牛角尖。
(4)思路不严密,会而不全,解题步骤有遗漏,喜欢跳步,不够规范,不够细致,不清楚得分点,只重视答案,忽视过程。
(5)对于新题型反应慢,对于一些较难的题目不能灵活的转化为常规问题或者是初步的翻译得到初步结论。
(6)错过的题目还会继续错,对错题重视不够。
(7)考试时间分配不合理,前松后紧。
(8)空间想象能力不足。
(9)一味求快,盲目追求速度。
(10)不重视基础,选择填空准确率太低。
(11)书写太差,卷面不整。
(12)对选考题重视程度不够,简单题不能做到快速准确做答。
(13)看着都会,眼高手低,下来都会,场上发蒙,缺少落实。
(14)解题没有规律性的解法,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
(15)体力跟不上,几十分钟后效率下降,精神不容易集中。
(16)不能保证一次成功率,依赖于检查。
二、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1)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数学概念、基本知识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需要正确理解概念,正确、灵活运用概念、公式解决数学问题。在这方面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已经作了很大努力,但考生对数学概念、基本公式的掌握仍不理想。
(2)基本运算能力不过关。运算能力的考查在本卷中占有一定分量,但由于运算不过关,导致不能正确地作答的情形在考生中十分普遍。从阅卷情况看考生的计算能力仍显薄弱,今后在教学中仍需加强。
(3)数学思想方法理解不深刻。数学思想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尤其12、16、20、21题将三角函数、递推公式,直线、圆锥曲线、函数的单调性、导数积分、不等式等知识综合进行考查,需要用到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突出了能力立意。但有的考生由于数学思维不深刻,致使无法完整解答。
(4)解题缺乏规范性。试卷中有不按要求作答的;有解立体几何题建立坐标系叙述不完整的;有解概率题没有叙述只写算式的;有结果不化简的等等。
(5)应试技能太欠缺。遇到选择题中难度稍大的题目也不舍得先放一放,结果用时过长,影响了后面解答题的求解,造成解答题求解不理想;最后两个解答题不知道把第一问的分数先挣到手。
三、措施与对策
(1)归纳梳理知识网络。函数、导数、数列、三角函数、向量、不等式、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概率、数学思想方法等,这些既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高考的重点,而且常考常新,经久不衰。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围绕上述重点内容作重点复习,保证复习时间、狠下功夫、下足力气、练习到位、反思到位、效果到位。“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改革反复强调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网络图,总结要打破数学章节界限,把握好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与融合。
(2)确保“常模问题”过关。高考有绝大多数题是“常模”题。我们的老师不断讲,学生也在反复练。但每次考试很多学生还是栽在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上。理清解题思路,细化解题过程,这就是确保“常模”题过关的要领。
(3)重视错题病例,实施亡羊补牢:错题病例也是财富,它有时会暴露我们的知识缺陷,有时会暴露我们的思维不足,有时会暴露我们方法的不当。毛病暴露出来了,也就有治疗的方向,提供了纠错的机会。纠错重在落实,落实不好,搞题海战术,拼命做题,期望以多取胜,但常常事与愿违,以前做错的仍然出错。
(4)加强计算能力培养,为提高“一分”而努力。高三数学的复习效果,最终显化的是一种解题的能力,解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复习的成败,如何提高解题能力?建议老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近三年新课标高考试题,要把近三年高考试题分类,要研究每一个板块常考考题类型、难度,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第二,复习选题要注意典型性、层次性,重点班也要注重综合性,教室上课要起到模范作用,除了分析解题思路外也要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书写,每一节课至少要规范书写一道大题的解题过程;第三,训练要注意效果,每周的训练要把套题训练与小题训练相结合;第四,许多同学知道方法,计算错误而失去多半分数,所以要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5
【关键词】职校学生,数学教学,兴趣,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数学学习能力较差,可是数学作为一门从人类生活和实践中抽象和发展起来的基础科学,对人们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时代,更不能轻视对它的学习。可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和挫折,使他们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一提到“数学”两字就恐惧、就退缩,根本谈不上有任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这种情况,作为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正视它,我们不能过多的埋怨学生,应当动脑筋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和措施与同行交流。
1.注重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如今走进职校的学生大多较自卑,因此,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首先应解决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求心理策略,对学生加强暗示法、激励法、表扬法,因为精神奖励比物质鼓励更重要。教师通过语言、行动把精神传给他们,让学生自然感受到“我行”、“我能”、“我可以”。例如:上课提问时。对于那些比较基础的、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后进生回答,哪怕他只答对一小部分,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又如:“作业有进步,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等肯定性或赞赏性的语言,学生会感到教师关心自己,注意自己。就会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生学习上有点滴的进步时,教师都应当众表扬。这样学生为辜负老师的一番期望就会更加努力。教师平时要多和学生聊天,多鼓励他们。使他们真正意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认为自己其实很聪明,只是没有用在学习上而已。教师应采用多层次激励,让学生找回一点感觉,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起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样就会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可以做好很多事情,树起他们的自信心。
2.挖掘数学内在美,培养学生的数学鉴赏能力
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数学中处处存在美,在数学中只要认真挖掘就可以发现相当可观的美育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中如能通过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启发、严密的推理以及生动的语言、精心的板书诸多方面来尽量体现数学中美的神韵,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如解析几何中的“设而不求”、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对称轮换多项式、三角函数中的对偶式……其中呈现出的数学美让人心旷神怡。又如黄金数0.618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例,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当气温23摄氏度时,人感到最舒服,这时人的体温(37度)与气温之比正好是1∶0.618。因此,教学时要极时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也能学会对数学美的鉴赏,另外我还经常让学生用哲学的眼光从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感悟一些人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确立“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指导思想,重视“培优扶差”工作
3.1 要重视数学知识的过渡与衔接教师要在充分熟悉、全面把握职高教材的基础上,把需要掌握和经常用到的初中知识复习整理,注意初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衔接,避免因基础薄弱而引起脱节现象;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学期与学期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以及相邻章节之间的衔接。
3.2 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安排课堂教学时要敢于改革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
3.3 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步骤。所谓“低起点”就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水平确定为教学起点;“小步子”就是把教学要求分解成循序渐进的层次系列,把产生挫折事件的频率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使学生层层有进步,处处有成功;“多活动”主要是针对学生注意力稳定性差的特点,变教师大段讲解为师生交替活动;“快反馈”是指在每一层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
3.4 化繁为简,减少理论推导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学,不在于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多高,对数学公式、定理的论证多么完美,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否会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的、费时较多的理论推导、公式证明都可删减。例如,讲函数对称性、函数的单调性时,就可不做严格的数学证明,只要给出几何图形,做出几何说明,学生也就能接受了。把用于推导公式的时间让学生反复利用公式进行更多的练习,解决具体问题,效果会更好。
4.注重分层指导,强化参与意识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若在教学中对学生发出同一号令,使用同一把尺子,就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因此在教学上不能“一刀切”,要分层指导,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失。
4.1 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力求学会最基础最主要的知识,并逐步在把握基础知识前提下灵活应用;对中等学生要求在“熟”字上下功夫,对所学知识具有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把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了备课时不同目标的设置,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达到因材施教目的。
4.2 在授课过程中有“难、中、易”层次的问题,提问时,基础题鼓励差生作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对差等学生的答案可给予评价;中等题中等生作答,优生补充完善,教师作出评价后,让差生再回答;难题让学生思考,再让优生回答。这样全班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可以集中学生的注重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各抒已见,互相启发,相互补充,达到相互推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
4.3 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分层次的题目。对于全班布置作业时必须把握的基本题与提高题。中下层学生会做课本例题和练习上的基本类型的题目,优等生除做课本题目外,还可以做一些提高题。也可以就一个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要求。
5.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数学交流是数学教育的一种艺术、方法。通过数学交流可以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去仔细品味,透过现象看本质,使他们有机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实践到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在数学交流中师生都能获得大量的信息,通过分析来调控和完善自我,使教与学相得益彰。由于数学活动是一种群体的活动形式,这种活动有利于知识的整理、表达,可以明晰思维的活动过程,引发思维、促进大脑皮层的活动与兴奋,激活内驱力,调动和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另外,针对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的情况,仅有老师的力量要想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力量。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组成互帮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进步。小组的成员不固定,依照每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老师先教会一部分同学,再由这些同学教其他同学。作为初学者,学生间对问题的认识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由学生给学生讲解,有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既给一部分同学以展现自我的机会,又可激发其他同学的思维,帮助他们建立有意义的知识链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再通过适当的练习,强化概念掌握知识。由于这种活动打破了原有的学习模式,学生精神比较放松,心情愉快,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6.1 要善于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说“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热切要求和企盼。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我们所遇到的数学问题肯定比其他学科要多,别把这些问题埋藏在肚子里,拿出来与其他同学共同探索,与人与己都有利,何乐而不为呢?
6.2 要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学生每天可以去回忆这些问题:今天学习了哪些数学概念、数学原理?这些数学知识在哪些方面得到应用?主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是什么?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同样是需要记忆的,但更要注重知识的理解。“作为知识的数学,(学生)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了,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惟有数学精神、数学思想与数学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教育的真谛是“所有学会的东西都忘却了以后仍然留下来的那些东西”。
6.3 课堂上要注重积极思考。同学们要树立“决战课堂”的思想。我们知道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需要学习和考试。职校的数学课堂中往往有一种不好的习惯:老师提出了问题,学生在等待老师讲解;布置了练习,学生在等待老师校对答案。等待中白白地浪费了形成能力的黄金时期。要知道自己亲手获得的,比老师教给你的要更加容易记住。当你遇到障碍时,要专注于老师的讲解,注意老师是怎样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的,怎样引导你进行探究的。